疫情期間,中國企業如何與外媒溝通?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發展,備受全球關注。受疫情影響,海外各行業許多重要展會宣布取消或延期,原定計劃內的線下發布會或路演活動也因此無法順利推進,中國企業既定的海外傳播思路受到挑戰,抗“疫”征途上,也多了一個思考課題:疫情期間,該如何與國際媒體更好地溝通,為受到影響的海外整體傳播計劃補上缺漏?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疫情之下,國際媒體對于“中國”這一整體對象的報道,是否發生了變化?
通過Cision Communications Cloud的媒體監測功能,我們選擇了國內讀者比較熟悉的三家國際媒體做為樣本,對其過去90天內官網上產生的報道/文章內容進行了分析,圍繞三個話題(新型冠狀病毒、貿易戰和中國公司),做了關鍵詞的提取(coronavirus、trade war、China company)。
從上面的報道話題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三家媒體與中國相關的報道中,貿易戰的話題隨著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報道提及量逐步降低(綠色線),對新冠病毒的報道提及量隨著疫情發展快速上升(深藍線)。而在這兩個不同社會話題關注度的下降或上升趨勢中,對中國企業的報道提及量卻是相對平穩的(淺藍線)。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國際媒體與中國相關的報道/文章中,無論熱點社會性話題的整體關注度如何,中國企業作為這些不同話題的一部分,始終會被關注、被報道。而只有對海外受眾有實際價值的內容,才是海外媒體會關心的內容。
那么,在疫情相關的報道中,國際媒體關心什么樣的內容,報道的話題又呈現出怎樣的變化呢?
通過Cision Communications Cloud的輿情監測功能,我們在國際媒體提及疫情的報道/文章中,發現了以下的趨勢:
- 區域報道次數趨勢(Regional mentions over time):對于”nCoV” 、”Coronavirus”、”Covid-19″的報道,歐美區域的報道提及數,趨向平穩回落;而亞太地區的提及次數卻持續提升。
- “旅行限制 (Lockdown/Travel Restrictions)”及“援助疫情中的病人及一線醫療人員 (Aid/Support to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相關的報道次數從2月起開始明顯回落。
- “援助中小型企業 (Aid/Support for SMEs)”及“病毒檢測(Diagnostic and Detection)”相關的報道次數從1月20日起提升。
- “遠程上班 (Work from home)”、“電商 (e-Commerce)”、“外賣 (Food Delivery)”、“視頻 (Video/Online Conference)”及“線上教育 (Online Learning)”相關的報道次數從2月起都開始提升。
- “退出展會 (Withdrawal from Expo/Events)”相關的報道次數從2月起開始明顯提升。
這些話題中,覆蓋了疫情蔓延期間各方的第一反應和應對舉措。而隨著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的中國企業逐步復工,國際媒體也開始關注這些企業(和其它亞洲本地企業)之后的應對策略,包括工作方式、技術和服務、商業/管理模式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更新信息。部分企業和機構,在這一過程中,及時地向媒體傳遞了這一時期內企業的關鍵信息,為媒體所關注的主題,提供了疫情之下與亞太區域企業相關的事實依據:
援助疫情中的病人及一線醫療人員
- AXA stands by Hong Kong front-line medical workers / AXA支持香港前線醫護人員(美通社,2月11日發布)
- Singapore’s Novena Global Lifecare donates one million masks & other medical supplies to support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 in China?/ 新加坡的Novena Global Lifecare捐贈了100萬個口罩和其他醫療用品,支持中國抗擊冠狀病毒 (美通社,1月31日發布)
照片來自AXA
旅行限制
- DERMALOG Provides the World’s First Biometric Border Control System With Integrated Fever Detection ?/ DERMALOG推出全球第一款集合發燒檢測功能的生物特征識別出入境管理系統(美通社,2月13日發布)
- Trip.com Group leads free cancellation initiative / 攜程集團發布免費取消政策(美通社,1月28日發布)
援助中小型企業
- Help in Budget for families, firms to tackle virus fallout / 幫助家庭和企業應對病毒余波的新財年預算(海峽時報,2月16日發布)
- HKBN Offers One-stop Remote Office Solutions FREE for 3 Months Helping Businesses Maintain Continuity Amid Coronavirus Outbreak?/ HKBN免費提供一站式遠程辦公解決方案,為期3個月,幫助企業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保持連續性 (美通社,2月14日發布)
病毒檢測
- Inovio Collaborating With Beijing Advaccine To Advance INO-4800 Vaccine Against New Coronavirus In China / Inovio與北京Advaccine合作,在中國開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INO-4800疫苗(美通社,1月30日發布)
新興科技
- XAG Establishes Five Million Yuan Fund for Drone Disinfection Operation to Fight Coronavirus Outbreak /?XAG成立500萬元無人機消毒行動基金,對抗冠狀病毒(美通社,2月2日發布)
- Coronavirus: UAE supercomputer to help world combat COVID-19?/?冠狀病毒: 阿聯酋超級計算機幫助世界對抗 COVID-19 (Khaleej Times,2月11日發布)
- Vietnamese technology products join hands to “fight” Coronavirus /?越南科技產品攜手“抗擊”冠狀病毒(美通社,2月11日發布)
上述例子中,既有與疫情直接相關的行業企業在產品服務方面的應對,有服務型企業或機構在援助上的舉措,也有科技企業的領先科技產品或服務,在當前背景下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在疫情之下,這些與企業和機構,將自身的內容與關鍵信息,通過合適的傳播角度、措辭和渠道,及時與國際媒體進行溝通,從而觸及更多海外受眾。
那么,在這一背景下的溝通中,企業該如何突出自身內容的新聞價值,吸引國際媒體呢?我們整理了以下傳播提示及相關的國際新聞稿摘要,供大家參考:
行業角度
- 成為行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馬來西亞的領先展覽公司Informa Markets邀請馬來西亞的衛生部領導、企業高管及外交使團代表參與一場簡介會,讓大家掌握最新的信息,做更明智的企業策劃。
企業角度
- 彰顯社會責任:香港寬頻為老人及殘疾人士院舍提供智能手機及免費流量數據服務。在新型肺炎影響下,不少院舍為降低院友感染風險而暫停探訪安排。這服務讓院友與親友保持聯系,感受家庭的溫暖。
產品角度
- 深度本地化產品:越南大數據公司Kompa打造越南語的在線儀表板,實時監測全球新型肺炎病例,也讓越南網民及時了解最新的官方新聞,打擊社交媒體上的假新聞。
用戶角度
- 防疫措施:以應對客戶對冠狀病毒的擔憂,新加坡企業培訓公司Anagram推出在線培訓及小規模的培訓班。同時,Anagram也提倡企業堅持創新、變革和以客戶為中心的精神。
照片來自越南大數據公司Kompa
國際媒體對疫情的關注,也為企業對外傳播打開了一個話題窗口。我們建議企業站在海外受眾的角度,選擇與海外受眾關聯度高的切入點,避免將國內的新聞通稿,直接翻譯成英文后對海外發布;也應盡量避免夸張、戲劇性的措辭及表述,并始終保持客觀。企業傳播中,無論是國內或海外,真實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跨越價值觀和文化差異,需要實事求是,真誠以待。與海外受眾保持及時的、真實透明的信息溝通,會為企業,跨越山海,贏得最珍貴的信任。
本文作者:美通社海外傳播策略顧問黃玟,美通社Head of Content-APAC 陳俊勛
原創文章,作者:美通說傳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