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傳播專家丨薈同學校陳秀芳:制作更多視頻內容,更關注內容、時機、渠道三要素
很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在接受國際教育的同時,也不放棄中國本土文化的培養和熏陶。因此,國際化的雙語學校越來越受歡迎。隨著更多國際化學校開辦,家長們選擇更加豐富。除了課程創新,國際化學校的傳播工作也不可或缺:有效的傳播能讓學校特質鮮明,使其具有靈動而有趣的形象,贏得更廣泛的行業及家長們的認可。
為了與大家介紹國際化學校的傳播實踐,美通社采訪了薈同學校(Whittle School & Studios)深圳校區市場傳播總監陳秀芳,討論2020年企業傳播趨勢變化、應對方案,包括嘗試讓學生們制作校園動態及學習經歷的短視頻等傳播創新。
Q1 你認為2020年企業傳播從內容生產到渠道推廣等方面,有哪些重要的趨勢變化,傳播策略做了什么調整??
今年,線下活動和投放轉線上比較明顯。在疫情期間,線下活動無法正常辦理,我們加重線上活動的頻率如線上公益課程和全景式家庭分享系列活動。因疫情影響,經過我們深圳灣口岸的大型戶外廣告牌人流大減少,所以我們暫停了這方面的戶外投放。
我們也感受到短視頻的崛起,內部討論了適當的視頻內容制作及傳播方向。我們后續制作更多視頻內容,同時更關注內容、時機、渠道三要素。例如,薈同華盛頓校區師生在今年三月份用中文獻唱一首《明天會更好》,插入新聞稿傳遞給45家視頻平臺和不同教育媒體,在搜索引擎和移動端獲取更多推薦流量,引起26萬曝光量。
我們也嘗試讓學生制作動畫。兩位深圳校區的學生在老師的配音下制作《小白兔》動畫,配置拼音、漢字和英文,為華盛頓校區的學生展示了朗朗上口的中國兒歌,帶來生動有趣的中文課。接下來我們也計劃讓學生參與學校宣傳的短視頻制作中。
Q2 學生制作短視頻聽起來很有意思,請問你們如何獲取啟發?
我們的主要傳播對象是家庭,這不僅是家長,也包括學生。如果學校做針對學生的內容,可能會有“代溝”,而且不同于針對家長傳播內容的基調。我們剛剛開始招募短視頻社團成員,讓視頻導師攜手學生進行視頻拍攝和剪輯,培養學生的興趣,后續輸出校園動態及學習經歷的短視頻。我個人認為學生制作學校短視頻,其立腳點和角度可能比我們團隊做還更好!因為他們了解同齡人喜歡看什么。同時,這也將放進學生個人檔案作品集,有助于未來大學升學。
Q3 你之前在鉑爾曼酒店工作,跨行過后有什么感觸和傳播人分享?
我有兩點和大家分享:第一,不論什么行業的傳播,清晰的定位及精確的受眾洞察特別重要。建議跨行傳播人先了解新公司在行業中的定位,再細分傳播群眾畫像,了解他們是誰,怎么影響他們,他們關注什么渠道,定制針對不同受眾的綜合傳播方案。第二,不斷學習,擁抱改變,是每個傳播人應對行業變化的必備素質。薈同團隊來自不同專業背景,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我在不斷自我總結,思考如何通過傳播引發產品和品牌對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
受訪企業傳播專家
中山大學EMBA, 具有14年市場傳播與營銷經驗,曾在雅高酒店集團旗下的鉑爾曼酒店Pullman從事品牌傳播及市場營銷工作,2017年加入薈同學校。
薈同深圳校區位于深圳前海,于2019年9月開學,服務于幼兒園到中學全年齡段的學生及其家庭,實行小班制的教學。學校目前有近千名學生,匯集世界前沿教育資源及成果,提供以中西融合性的雙語課程、個性化學習、跨學科的項目制學習為特色的基礎教育。
編輯:美通社內容總監?陳俊勛
原創文章,作者:美通說傳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