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可能并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我們希望能借此話題,能夠與您一起探討并開拓企業新聞稿的寫作思路。
假如,我們用人物形象來形容一篇企業新聞稿,在大多情況下,給人的感覺應該都是不茍言笑、西裝筆挺的商務成熟風。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企業新聞稿能不能也“休閑”、“時尚”或者“活潑”這樣的年輕風格一點呢?

企業新聞稿之所以一直給人西裝筆挺的感覺,一般是來自于三點原因:
-
企業新聞稿代表的是企業、是品牌,所以會偏正式、調性會偏嚴肅。
-
企業新聞稿習慣性地繼承了媒體新聞的風格,言簡意賅、客觀不主觀。
- 企業新聞稿面對的核心受眾是利益相關群體,核心目的是為了傳遞信息。
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因素,新聞稿自不而然就會形成一種偏商務的風格,但這同時也容易讓文字和受眾之間產生一種“距離感”。
雖然從品牌塑造的角度來說,品牌和用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來強化品牌調性,但品牌塑造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系統工程,并不是一味“端著”就有效的。且企業新聞稿的本質是,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一場溝通與對話。
-
-
-
企業新聞稿只針對核心受眾嗎,“傳遞信息”是核心目的,也是唯一目的嗎?
上面三個問題,其實是要回答:企業新聞稿要不要“年輕化”這個議題,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解析的問題。
首先,從企業形象角度出發,如果人格化一家企業,那么這個形象就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在一個基調上保持一定的豐富性,使之看起來更加立體飽滿。
其次,企業新聞稿與媒體新聞、以及商業說明文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與區別。從傳播內容和目的上講,商業說明文往往夾敘夾議,核心目的是為了與用戶溝通以及宣傳或營銷品牌,而媒體新聞的重點是披露新聞,內容要不偏不倚,客觀公正地傳遞消息而非溝通。
再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新聞稿與以上二者的最大區別是——“它們有的我都想要”,傳遞消息是基礎,進階與用戶互動溝通則更加好,最終實現提升品牌形象,宣傳企業和營銷品牌的目的。
最后,企業新聞稿的核心受眾不僅有利益相關群體(投資者、用戶、政府機構等),還包括:媒體、潛在用戶、大眾、上下游企業等群體。
由這些分析,我們可以有一個初步的推論:企業新聞稿,可以在一個品牌基調上進行一定范圍的年輕化嘗試,而重要的評判標準是:受眾是誰?新聞稿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新聞稿可以嘗試?
企業新聞稿年輕化是一個在傳播領域提及甚少,且沒有定論的話題。它與品牌年輕化這個熱門的營銷議題不同,品牌年輕化的目標是為了讓品牌吸引年輕受眾,而新聞稿的年輕化并非為了吸引年輕受眾,而是風格上的一種變化。
品牌年輕化營銷,從內容層面一般需要圍繞著:品牌態度年輕化、產品年輕化、傳播年輕化這三個維度出發,也就是通過品牌價值觀、產品利益點、創意表達這三個層面的年輕化,來吸引年輕受眾。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品牌通過視覺形象升級、子品牌、IP聯名、品牌跨界、年輕代言人等策略來搶占年輕市場。
但企業新聞稿的年輕化,不是為了吸引年輕受眾,而是指內容上更符合年輕化的一些特征,從而提升新聞傳播的吸引力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參考建議:
1、永遠先從受眾角度出發,明確新聞稿面對的人群是誰。
常見的企業新聞稿受眾包括:股東/投資者、客戶/潛在客戶、媒體、員工、社會/大眾、政府、供應商等等。
如果一篇新聞稿面對的受眾是股東/投資者、客戶/潛在客戶、政府等機構時,且核心目的為了披露企業信息,則不適合。而如果面對的是媒體、員工、社會/大眾等角色時,就可以根據新聞稿的傳播題材與目的,來進行適當的調整。
2、嘗試一稿多寫,擴大每一個企業新聞故事的受眾人群。
企業新聞故事是難能可貴的事件資源,但以往的傳播目標大多時候是為了“披露企業信息”,而放棄了溝通、宣傳和吸引客戶等營銷目標。
所以在面對一些特定的新聞稿題材時,為了擴大其價值就值得嘗試一稿多寫,讓一些新聞稿擁有不同角度的解讀,例如:
- ?新品發布與創新?:?當企業推出新品、?新技術或新服務時,可以一稿多寫,既向利益相關者做產品技術、市場前景方面的專業描述,也可以通過產品故事、使用場景、用戶采訪等輕量級的內容來吸引受眾。
- ??品牌活動與合作?:?企業舉辦或跨界的品牌活動,不妨將新聞稿視作為一個輕量級的傳播Campaign,不僅要有常規的活動新聞稿,還可以嘗試:活動體驗者的視角(如從參觀者的角度來展示活動全程體驗)、活動幕后故事、以可視化素材為主的新聞稿。
- ?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在面對CSR/ESG等話題時,除了面對投資者、政府機構,也應該從普通大眾的角度出發,策劃更有溫度的內容。
- 用戶故事與案例分享?:從用戶、消費者、員工等人文角度出發,挖掘他們與品牌之間的感人故事,以年輕化、感染力強的文字來增強新聞稿的吸引力。
當確定完哪些新聞稿適合年輕化后,我們再來聊聊如何讓新聞稿嘗試年輕化。
正如同品牌年輕化的課題一樣,新聞稿年輕化包含了文字表達的年輕化,但絕不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來的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觀是否年輕有活力。以下是一些可嘗試的方法:
嚴肅的新聞稿常常有點像匯報工作一樣,嚴謹專業、結構固化。而年輕化的表達,則要加入一點和朋友聊天的感覺,可以?避免過于正式或僵硬的語言?與結構,?使用更加自然、?親切的語氣,?像是和朋友交流一樣地撰寫新聞稿。?
在任何新聞稿類型中,美通社都鼓勵加入更多的多媒體素材,而在插入配圖、動圖、視頻等多媒體時,還可以盡量?使用具有年輕化元素的配色與風格。?
從品牌價值觀出發,產品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發,策劃引人共鳴的新聞稿故事,如產品貼心的功能、創新舉措、社會責任、用戶和員工故事等,一個好的企業故事就是最佳的年輕化表達。
最后,面對新聞稿年輕化需要注意一些常見誤區:To-B企業的受眾相較單一,且讀者需要安全感、信任感,需要謹慎嘗試。而To-C企業希望獲得品牌感知、流量、產品銷售,更加適合嘗試。
此外,永遠別忘記新聞稿的基調與風格,不要過于大膽地放飛自我,內容過于網絡流行語或表達輕浮時?,會讓新聞稿顯得不夠專業,?甚至產生負面效果。
綜上,企業新聞稿的年輕化仍是一個開放性且沒有定論的議題。此文希望為傳播人和PR們提供一些思路,可以針對一些特定稿件,通過一稿多寫來進行嘗試,慢慢為企業開辟一種基于企業基調之上的新聞稿新風格,提高新聞故事的傳播效率。
本文作者:美通社內容營銷主管Heron
您也可以關注“美通說傳播”的公眾號:prnewswire
原創文章,作者:凱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aoyaoyao666.com/blog/archives/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