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葛優躺、悲傷蛙、馬男”到“喪茶”,“喪文化”成為了青年亞文化的代表和“縮影”,反映出當前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在更為高壓的職場群體中也有一群“喪文化”的代表,他們光鮮艷麗,玩轉各種職場,然而背后卻充滿著不同的負面情緒,他們自稱為“喪班族”。職場中逾四成的人處于“喪班”晚期,三成職場人中度“喪班”,只有27%的職場人輕度“喪班”或沒有“喪班”癥狀。從時間來看,每日10點、16點是情緒發生高峰期,而每年6-8月是“喪”情緒發生的高危區,該時間為夏季,高溫天氣加上無假期會加劇情緒發生。(美通社,2018年6月22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