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了第91個建軍節。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在朱日和舉行了實戰化閱兵式;殲-20戰斗機正式服役;不久前,又有兩艘055型萬噸導彈驅逐艦在大連下水。中國在軍事領域的每一項動作都會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要知道,幾十年前,中國軍隊還是一支缺乏尖端技術和武器裝備,管理、訓練體系過時,且相對封閉的隊伍;現在,中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怎么樣?為什么在這些年來尤為牽動國際社會的目光?
與美國等世界一流軍事大國相比,中國軍隊仍存在一定差距,短板也很明顯。這些年來,中國幾輪軍隊改革的目標和方向都很明確 – 那就是圍繞戰爭形態的變化和軍隊職能任務需要,提升軍隊戰斗力,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力量。早在7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總人數高達610萬,陸軍占絕對主導地位,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曾是部隊最大的問題。1985年中國通過了軍隊改革方案,決定裁軍100萬,當時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百萬大裁軍”壓縮了軍隊規模,提高了質量。之后,中國又在1997年、2003年和2015年分別宣布裁軍50萬、20萬和30萬,希望通過精簡整編,加強信息化作戰能力,使得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概括起來就是“減脂增肌”。
近兩年,中國的軍事改革在這方面做得尤為徹底,不僅改革了指揮領導體制,還重新劃分了中國五大戰區,增加了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新兵種,每個戰區都是海、陸、空、火箭軍等多軍種融合,這相當于對中國軍隊進行了體系性的重塑,增強了軍隊的靈活性和聯合作戰能力。另一方面,在新時期,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和制造也凸顯出中國科技強軍的決心。建設與國家發展規模相匹配的更加高效、現代的軍隊力量,是保護中國40年來改革開放成果和現代化進程的需要。今天,中國的對外軍事合作和交流不斷擴大,每年與俄羅斯等國舉行聯合軍演,在亞丁灣巡航等等,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成為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美通社,2018年8月2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