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社頭條)2025年是英飛凌進入中國市場第30年。從晶體管時代到人工智能時代,英飛凌見證并參與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成長。6月11日舉行的"2025英飛凌媒體日"活動上,英飛凌科技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英飛凌科技消費、計算與通訊業務大中華區負責人潘大偉攜多位高管,正式發布"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包括"汽車業務"、"工業與基礎設施業務"、"消費、計算與通訊業務"在內的英飛凌三大核心業務,將全面落實公司"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積極支持和推動英飛凌在華的本土化深耕與實踐,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1995年,英飛凌落子無錫,開啟了中國市場的發展征程;2003年,英飛凌大學計劃啟動;2014年,英飛凌中國物流中心落戶上海自貿區;2018年,大中華區成立;2024年,英飛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運營。三十年來,英飛凌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深耕本土需求,以穩健、務實的風格推進在本土市場的卓越運營、創新應用、本土制造和生態整合。2024財年,英飛凌大中華區營收占比達34%,是英飛凌在全球最重要也是最具活力的區域市場之一。
踐行"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英飛凌將通過"運營優化、技術創新、生產布局和生態共建"四大戰略支柱,持續為客戶增加價值,推動在華業務的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
本土化創新:開發符合客戶和市場需求的定制化產品,提供靈活豐富的產品組合,為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等高價值領域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本土化運營:培養本土人才、優化本土物流服務和客戶服務。升級中國物流中心,提升本土供應鏈智能化運營效率。
本土化生產:擴大MCUs、MOSFETs等產品的本地化生產制造,拓展本土生產的汽車產品組合,并加強與本地代工合作伙伴及后道生產制造伙伴的合作,同時充分利用好無錫的后道工廠。
本土化生態:豐富多元融合的本土創新應用平臺,壯大以客戶為中心的生態體系,同時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在優化本地供應鏈方面,作為英飛凌在大中華區唯一的自有生產基地,英飛凌無錫致力于成為全球卓越運營標桿,以中國速度、精進創新和德國質量為客戶持續提升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其推進的Easy產線自動化項目預計到2026年將實現70%自動化率,人員效率可提升40%,數字化運營水平將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