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進入“十二五”的第一年,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承上啟下,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向高端升級的關鍵時期。回顧2011年的產業發展路徑,我們看到不同于“十一五”期間依賴人力和成本優勢取得快速發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經呈現出步入穩定增長階段的趨勢,注重內生式增長和資源的整合優化的需求不斷擴大,整體產業朝著著重市場和資本要素的打造、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環境優化和改進、政策創新等方向前進。
--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高級分析師 張迪
目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進入差異化、精細化發展為主旋律的2.0發展階段。在產業二次轉移過程中,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路徑也呈現出新的特征。鼎韜研究總結發現,“十一五”期間企業呈現以快速成長為核心的快速粗放式擴張特點,外包企業的策略是戰略布局,跑馬圈地,搶占資源,政策尋租;而“十二五”期間企業發展將以成長支持為核心的精細化發展為主旋律,從戰略布局轉向修煉自身,專注企業內生增長、精細化發展,強化市場、創新資本等要素驅動作用。
2011年作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進入“十二五”第一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整體呈現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產業各個要素不斷成熟和完善,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主體,從數量看,無論從企業總體數量指標增長率情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截至2011年底,全國服務外包企業16939家,新增4233家;從企業內部變化看,眾多企業開始注重內生式增長、自主創新和內部各項資源的整合優化。綜合分析,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在2011年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呈現以下特征及趨勢:
1、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呈現由海外向國內、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的轉移趨勢
2011年作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進入“十二五”的第一年,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承上啟下,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向高端升級的關鍵時期。回顧2011年的產業發展路徑,我們看到不同于“十一五”期間依賴人力和成本優勢取得快速發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經呈現出步入穩定增長階段的趨勢,注重內生式增長和資源的整合優化的需求不斷擴大,整體產業朝著著重市場和資本要素的打造、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環境優化和改進、政策創新等方向前進。
從地域分布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新增入榜企業總部設在相對發達的沿海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但仍有不少企業將總部設在了中西部城市及二三線城市。雖然當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重心仍然集中在沿海一線城市,但是隨著成本和人才等產業要素的影響,“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逐漸呈現由沿海一線城市向內地二三線城市、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這將為深處中西部二三線城市的服務外包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良機。
圖1:2011 TOP50新增入榜企業地域分布
2011年TOP50統計數據顯示,從分支機構數量來看,共有多達14家企業在國內有10家以上的分支機構,還有另外有13家和14家企業在國內分別建立6-10家和3-5家分支機構或子公司。而大多數這些入榜企業將各自的分支機構布局在了沿海地區及一線城市。但是隨著近年來中西部及二三線城市相對于沿海一線城市在人才、成本以及環境等產業要素的競爭優勢的逐漸凸顯,以及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針對以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合肥為代表的中西部及二三線城市不斷地出臺關于服務外包產業的扶持政策,全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在逐漸完成向中西部二三線城市的轉移。而越來越多的服務外包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將自己的業務重心更多地放在內陸城市。例如,中軟國際今年4月同華為在西安合作成立了聚焦軟件外包業務的合資公司;軟通動力攜手IBM在吉林省遼源市建立了東北卓越云計算中心;而大慶市華拓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也計劃將服務外包交付基地設立在地處西部的四川綿陽。這一系列的企業動態都說明了中西部及二三線城市在吸引服務外包企業的獨特優勢。除此以外,在2011年由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和中國外包網共同發起的"中國服務外包城市投資吸引力評估"的評選活動中,成都、西安和重慶三座西部城市紛紛入選并分列第一、第二和第六,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西部城市對服務外包企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在海外市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在2011年對外的企業擴張同2010年相比并沒有顯示出發展的趨勢。整體來講,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所致:勞動力成本不斷地上漲致使中國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原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與此同時,菲律賓、印尼等其他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以至于最近幾年該產業在這些新興國家得到了大力發展,再加上其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以及語言優勢,從中國轉移走了大量的歐美發包商;最后,隨著中國本地的內需市場不斷膨脹,很多企業做出了相應的業務調整,逐漸地將視線轉移到國內市場以此尋求新的增長點。綜上三點陳述,我們可以透視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在海外分支機構的數量沒有得到顯著增長的原因。
圖2:2011年 TOP50入榜企業分支機構分布情況
2、企業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呈多樣化發展
隨著服務外包產業的全球化以及不斷的成熟與完善,結合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現狀,成本已經不再是發包商選擇服務商的核心標準,單純依靠成本優勢和流程再造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產業發展及市場競爭的要求,眾多的發包企業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了企業的增值服務能力和交付能力等方面,而這些能力的提升都與企業的創新能力密不可分。只有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改革才能促進企業業務升級和高端轉型,助力企業獲取更多的市場訂單,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創新是促進和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是提升企業專業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擺脫目前的成本導向發展模式、破解產業發展低端宿命、向價值鏈中高端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手段。
同時鼎韜依據全球及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創新實踐和相關研究,發起了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創新實踐調研活動,將服務外包企業的創新實踐主要劃分為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產品/服務創新、標準創新以及知識創新七個類別。通過數據分析和訪談結果,可以看到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創新實踐具有兩個核心特征,一是盡管企業均已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但是還沒有落實到企業實際發展中來;二是企業自主創新還是以相對較為“低端”的產品/服務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而對引領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高端”創新實踐如標準創新和知識創新等方面則很少涉及。TOP50企業的創新實踐情況也有效驗證了這一點。
2011年TOP50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技術創新是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創新的主要領域,占據總比例的24%;其次是流程創新和產品/服務創新,分別占22%和20%;而標準和知識創新占據的比重非常少,兩者相加僅占8%;這主要是因為這類創新所涉及的領域相對高端,一般企業涉足較少,主要集中在像東軟、藥明康德等領軍企業;另外,在企業創新類型分布上,不同業務類型以及發展階段的企業的創新類型也有所差異,比如ITO企業主要是技術創新,而數據處理和呼叫中心等BPO企業主要集中在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
圖3: 2011年TOP50入榜企業創新類型分布情況
3、從企業業務結構看,ITO、BPO以及KPO多元化、協同式發展架構形成
中國的服務企業業務類型多元化發展已經十分明顯,產業結構逐步穩定。近年來,中國的信息技術外包產業穩步擴大,嵌入式軟件開發、應用軟件開發、信息服務等業務仍然占主要地位;業務流程外包也逐步成熟,數據處理、人力資源外包、呼叫中心等細分領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都在進一步探求產業創新升級發展道路,從而推動BPO的高端領域;在KPO領域,尤其是醫藥研發外包、產品研發等紛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總體而言,我國服務外包業務正逐步由低端服務逐步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產業咨詢、解決方案能力、軟件與信息系統架構設計、研發服務外包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業務比重不斷上升。同時,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模式、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企業紛紛展開了對云計算、物聯網所帶來的服務外包業態的探索研究,改變運營模式。
從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五十強的業務類型分析看,共有19家企業以BPO為主營業務并占據了榜單的38%,同比去年高出一倍。作為智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內BPO企業對BPO的需求日益增長,計劃外包的職能范圍不斷擴展,極大地刺激了中國BPO內需市場需求持續釋放。隨著ITO產業逐漸成熟,BPO市場在未來幾年內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ITO企業由去年的43家減少到今年的30家,但仍然占據榜單的60%的份額。入圍的ITO企業減少的情況并不意味著整個ITO產業走向衰落。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復蘇為本來就發展迅猛的中國ITO產業起到了進一步的帶動作用,ITO產業在未來的幾年內仍將是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主流。而更高端的行業分析、數據挖掘、研發設計等核心KPO業務內容在中國只是剛剛起步;此外,由于KPO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以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當前的規模和實力來看從事KPO業務的企業并不是很多。
圖4: 2011年 TOP50入榜企業業務類型分布
4、企業通過上市進行融資動作不斷,如何降低誠信危機成為重點
盡管企業經歷了“十一五”期間的快速成長,但是從總體上看,仍舊存在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國際品牌知名度還不高等問題。而上市作為企業短期內迅速做大規模、獲取更多的資本的重要途徑,對于現階段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接單能力以及品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TOP50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共有14家,非上市公司為29家,而其余7家為準上市公司。無論是從企業上市總量還是具備上市潛力和計劃的企業數量來看,都有很大的提升。然而,2011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全球信任危機,不少上市企業被SEC或者證交所停牌或勒令退市,導致兩年間入榜企業上市數量基本持平。除了上市企業,眾多原計劃2011年上市的企業也紛紛推遲上市計劃或者選擇國內上市。截止2011年底,中國新增上市企業僅有博彥科技和世紀互聯(未入榜)兩家,萬國數據、華道數據、易才集團、科銳國際等多家企業均延遲了上市步伐。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鼎韜認為,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有必要全面展開針對信任危機的“品牌保衛戰”,無論是正在上市籌劃還是已經上市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都要加強對“上市不是目標,而是新的起點”、“上市不等于成功、信息披露和遵守規則很重要”概念的認識,提升自身資質實力,積極應對誠信危機,重塑中國外包企業的國際品牌。針對大批即將上市或者已經有上市計劃的外包企業,總體上看要做好上市前的計劃和準備,了解國外上市規則,避免盲目投資。針對已經上市企業的穩定上市地位,從樹立危機意識,制定危機公關方案出發。
圖5:2011年TOP50上市企業數量比例
5、企業間并購形式逐步趨于多樣化,科學的并購計劃和風險規避尤為重要
并購作為企業實現業務整合、快速擴張、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途徑,對企業實現規模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逐步向產業鏈上游和高端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并購的方式,又有很多種:從地域看,主要分為本土間企業并購、本土企業海外并購,以及在華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并購。從并購模式來看,則分為:針對同業務服務領域企業的并購;針對核心業務上下游關聯領域的并購;基于獲取技術和人才的并購,以及通過并購跨入新的行業。近年來,我國有很多服務外包企業通過并購方式以求增強業務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案例。例如,軟通動力于近日并購了加拿大專業的商業智能及數據管理服務提供商Abovenet國際有限公司。此次并購則旨在進一步擴展軟通動力商業智能(BI)及數據服務能力,幫助客戶更高效、智能地管理信息。此外,例如東軟通過收購望海康信進入醫療信息化領域,提供醫療IT全面解決方案,這起并購則是迄今為止東軟在醫療領域數額最大的一筆并購案。隨著我國對發展服務外包扶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外包企業將會繼續通過提升自身實力拓展國內外服務外包市場,提升企業在國際接包市場上更多的話語權。因此,在2012年,在這種需求帶動下,未來行業內并購事件將不斷涌現。我國的服務外包企業未來也將繼續通過國內外上市或者并購來逐漸完善自身服務水平和能力。并購行為繼續引領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本文的部分數據及觀點節選自《2011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五十強》白皮書,詳情請點擊:http://www.chnsourcing.com.cn/top/top50/2011/
關于TOP50 (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五十強):
"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五十強(簡稱TOP50)"評選是TOPs系列的核心單項評選之一,相比前四屆評選,2011年TOP50評選的參與度更高,覆蓋領域更廣,影響范圍更大。憑借"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鼎韜獨家提出的服務外包企業競爭力評估的“五力”模型為核心,專業、科學、客觀的評選體系和評選流程,使得最終榜單也更具專業性和全面性。通過對入圍的優秀服務外包企業進行中嚴格篩選和評審,最終形成了2011年度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五十強榜單。評選結果和歷屆評選詳情均通過中國外包網對外界發布。欲獲得“2011年度中國服務企業五十強白皮書”及其它信息,請致電+86-22-66211565,或發郵件至 info@devo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