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植根于中國大地后,進入21世紀后,便隨同著中國經濟一路成長。其發展更是有如雨后春筍。近年來,受就業競爭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中國培訓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培訓業潛在市場規模高達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各類培訓機構已達數百萬家,各類培訓機構呈爆發性增長。各類細分市場,包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各類校外培訓、教育技術、管理咨詢行業等市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
優勝劣汰:培訓業開始走品牌化道路
中國企業大學聯盟(CSTD)發布了國內第一份《中國企業學習與人才發展調研報告》,該報告指出,國內企業對培訓日益重視,目前國內59%的企業都建立了培訓部、培訓中心或企業大學,已經有90%的公司有相對應的培訓組織部門負責這件事情。76%的企業培訓費用占工資比例1%以上,2%以上的有27%。中層干部在76%的企業成為費用最多的群體,中高層管理者成為企業培訓的重心。
三茅人力資源網“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普及計劃”吸引千人參與,間接受益HR10萬人次
不難發現,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市值空間非常巨大。從宏觀上講。除去正規的學校教育(大約占60%折合1.08萬億)之后,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的總需求達到1.8萬億元。市場化培訓需求達到7200億元。7200億元的需求可以滋養一個龐大的社會培訓市場,未來市場上將會出現1-2家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超級培訓企業,另外,還會產生5-8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中型培訓企業,以及3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上市公司。
很多前瞻的行業人士分明已經看到了商機,開始讓培訓企業走品牌建設的道路,規模化道路,而且培訓市場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培訓機構呈現了”巨頭化”趨勢。實力”規范”正成為市場淘汰法則的新標準,而伴隨之的將是越來越多的中小培訓機構被淘汰出局。
搶占先機:培訓機構如何占領更多市場份額?
培訓市場的容量大是毫無疑問的,這塊大蛋糕也會有更多的機構前來分食。那些有實力的品牌機構如何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中小型培訓機構又要如何穩住市場,向品牌化發展?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渠道問題。有了渠道,業務才能鋪開,單靠自身的力量去鋪渠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從市場分析來說,大部分的培訓機構目前的營銷模式還停留在電話營銷、會議營銷等單一的模式上。
如何創新模式,讓資源共享?日前,三茅人力資源網傾力打造的“活動廣場”,引起了行業的關注。這就是一個各種培訓活動和課程的發布平臺,無論是培訓機構還是企業,都可以在上面得到相應的服務。
活動廣場依托三茅人力資源網上百萬有培訓采購需求的企業用戶而打造,從而保證了資源和渠道的廣泛性。很顯然,率先進入三茅活動平臺的機構將分享到第一杯羹,他直接面對的是擁有龐大培訓需求的HR和企業管理者。
線下活動:打造中國第一HR互動平臺
2012年7月,三茅人力資源網發起了“2012全國人力資源普及計劃”系列活動,全面引入實力培訓機構,拉響了三茅人力資源網正式占領HR行業制高點的號角。
據了解,本次“2012全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普及計劃”(http://hd.hrloo.com/special/zspj_20120713/index.html)為系列活動,首期活動以績效為主題,已在深圳、廣州、北京和上海四大城市相繼啟動,深圳和廣州站已成功落幕,吸引了創維、百事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參與,后期會拓展到更多城市;除績效外,人力資源其它模塊的主題活動也將陸續開展,滿足HR對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全面需求;同時,三茅人力資源網還表示,將以更多的活動形式,讓更多的HR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基于三茅HR互動平臺的全國性的HR線下學習和交流契機。
截止到目前,本次普及計劃已經直接吸引1000人次參會,間接影響超過100,000人次;而即將于本月25號開展的北京站和上海站,報名也進入了白熱化,成為名符其實的千人活動,也創下了HR行業線下活動的參會人數紀錄。
隨著培訓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培訓行業必將迎來全新的發展局面,而人力資源培訓市場更是不容小覷,精明的培訓提供商們早已將眼光瞄準了這塊市場;而對于HR及企業管理者來說,這也是一個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和企業綜合管理能力的一大契機: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源向人力資源行業傾斜,而三茅人力資源網將是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