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用藥,顧名思義就是藥物治療“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在充分考慮每個病人的遺傳因素(即藥物代謝基因類型)、性別、年齡、體重、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正在服用的其它藥物等綜合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經濟的藥物治療方案。
近期,生物谷對數萬位業內的專家和學者以郵件形式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領域的個體化用藥的臨床應用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其中,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關注個體化用藥在惡性腫瘤方面的臨床應用。
據統計,20%~30%的腫瘤病人耐藥或是對藥物不敏感,部分化療藥物對他們不但沒有療效反而可能有害健康,這一現象有待改善。
在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賀林教授遞交提案,提出要把個性化用藥研發放在國家戰略發展的優先位置考慮。上述調查顯示,業內人士最想了解的新藥研發內容主要有藥物基因組學、藥物監測與臨床評價、個體化藥品應用案例、高通量測序技術、藥物不良反應、罕見病藥物研發,前三者尤為引人關注,同時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據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周宏灝介紹,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個體差異是目前藥物治療過程中的普遍現象。目前,臨床上主要憑醫生的經驗和治療效果來調整用藥,因此需要對病人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大量檢測,但這一過程復雜、費時,易造成治療時機的延誤。個體化用藥能夠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減少患者調整用藥的次數和時間,從而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早在1999年,美國就首次提出了以遺傳為導向的個體化用藥,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美國個體化用藥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2320億美元,并呈兩位數增長之勢。個體化用藥已經成為藥物研發中最具潛力和市場前景的領域之一。
為促進我國個體化用藥研究成果轉化與臨床應用,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聯合主辦,生物谷承辦的“2012個體化用藥前沿研討會”將于今年11月在上海召開,會議將邀請醫藥相關部門領導、國內著名醫藥科研及臨床專家、跨國制藥企業代表,針對個體化用藥的行業進展與趨勢、政策法規及管理規范、最新診斷技術、個體化藥物臨床應用、個體化藥品研發與安全監測等熱點議題進行廣泛討論,旨在促進政府、科研單位、醫療機構、企業等多方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個體化用藥與轉化醫學的健康發展。(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