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韜預測,進入2012年,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內的并購溫度不降反升,將繼續引領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摘自《中國服務外包行業預測及建議報告2012》
事件回顧,中國最大規模服務外包企業誕生
2012年8月10日,文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紐交所股票代碼: VIT,以下簡稱“文思”)與海輝軟件(國際)集團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HSFT,以下簡稱“海輝”)宣布,兩家公司已經簽定最終合并協議,雙方股票將以1:1的方式進行合并,合并后的股票價值約為8.75億美元。根據協議條款規定,文思與海輝的股東將分別持有合并后公司約50%的股份,原海輝股票將繼續保留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交易。合并后新公司的中文名字為文思海輝,英文名字將在合適的時間公布。
交易完成后,海輝現任CEO盧哲群先生將擔任合并后公司的CEO;而文思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兼CEO陳淑寧先生將擔任董事長。合并后新公司的董事會將由文思和海輝各選派四名董事組成。
文思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兼CEO陳淑寧先生(左);海輝現任CEO盧哲群先生(右)
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萎縮下的戰略選擇
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在過去的五到十年中,盡管在數量、規模、技術及市場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一直沒有擺脫成本導向式的發展模式。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力成本的持續攀升和人民幣的升值,企業利潤率越來越低,依靠人力成本套利的賣人頭模式難以繼續,企業發展遭遇瓶頸。同時,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美元持續貶值和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影響,全球服務外包行業近幾年來一直處于階段性萎縮的狀態。這些都使得對全球產業及市場異常敏感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不得不加快戰略調整步伐,探尋解決對策。
“并購作為企業實現業務整合、快速擴張、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途徑,對企業實現規模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逐步向產業鏈上游和高端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鼎韜在2011年12月發布的《中國服務外包行業預測及建議報告2012》中就明確提出,“進入2012年,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內的并購溫度將不降反升,繼續引領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同時,我們也期待行業整合者出現,將呈碎片化分布的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及潛在市場充分整合起來,帶動整體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并向高端轉型升級,同印度大型服務外包企業抗衡,爭奪國際大型外包訂單及市場份額。
作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TOP10的上市企業,文思和海輝在中概股持續低迷及全球市場緊縮的情況下,選擇戰略性的合并發展,可以說是業務和資本雙重要素驅動的結果。首先,從文思和海輝自身的發展來看,兩家公司在上市后均通過一系列的收購合作等措施對自身的業務架構及發展戰略進行了較大的調整,與此同時,在上市紅利消除之后兩家企業的持續增長遭遇問題,此時選擇強強聯手,合并發展是迫在眉睫的戰略選擇。而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此次合并是由公司股東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戰略拉動式合并,而業務發展層面的戰略決策。因此,盡管是以1:1對等的方式合并,卻很難取得>2的效果。
但是,鼎韜認為以并購為代表的產業整合趨勢還將不斷的加強,并成為服務外包企業迅速突破規模限制,擺脫成本導向式發展,實現向價值導向式發展轉型升級的有效通道。伴隨著服務外包產業的不斷成熟和潛力釋放,我國一批優秀的服務外包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具備了整合產業的能力和愿望。同時服務外包業的迅速發展也吸引了眾多私募基金進入該領域,而私募基金主要通過資本運作整合產業,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并由此加快產業整合的發展趨勢,最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對美及國內服務外包產業格局將被改寫
從全球市場份額看,我國對美外包格局將受到較大沖擊,對日外包影響不大。文思及海輝的合并將首先將兩家企業的市場份額進行整合,從而對我國服務外包市場格局產業較大影響。根據文思和海輝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文思的營收在中國的份額約48.2%、美國占34.5%、歐洲占10.1%、日本是4.7%;而海輝的營收在中國的貢獻比例是22.5%、美國45.6%、歐洲是6.9%、日本是20.5%。由此可以看出,兩家公司合并后,在對美外包市場上將迅速形成拳頭效應,提高在對美業務的規模及接單能力;同時在國內市場上,將對軟通等競爭對手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和沖擊,或將推動這些企業新戰略的加速實施,推動產業的進一步洗牌和調整;而在對日外包方面,由于文思的對日外包份額較小,同時日本市場也相對較為穩定和謹慎,因此影響不大,對東軟、浙大網新和華信等傳統對日外包企業也不會形成沖擊和壓力。
從企業規模角度看,文思和海輝合并后的市值約8.75億美元,員工總數將達到23000多人,2012年營收總額預計將超過6.7億美元,從而超過中國服務外包TOP5企業的平均收入4.59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IT服務供應商;但是距離印度前十大軟件外包企業還有較大差距,如Infosys的69.94億美元,以及威普羅公司的66.28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還不具備同印度巨頭分庭抗禮的規模和實力。
從垂直產業和業務范圍角度看,目前文思的業務主要分布在高科技行業、電信業、金融服務業、制造業、零售與分銷業等優勢領域,并基于其全面的IT專業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研究及開發、企業解決方案、應用軟件開發和維護、質量保證和測試、本地化和全球化、基礎設施外包以及業務流程外包等服務;海輝軟件則專注于信息技術、研發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客戶主要分布在軟件業、硬件業、金融業、通訊業、醫藥和制造業等領域。合并后新公司將繼續服務于全球頂級客戶,包括許多大型中國公司和“財富500強”企業,同時對科技、媒體及通信,銀行、金融服務及保險,以及交通運輸和制造業等垂直產業領域的的服務能力將得到有效加強。
從資源和管理上看,文思和海輝企業內部的經營基礎不同,合并前的經營策略和發展策略不同,訂單的質量不同。兩家企業相對而言,文思經營更積極,擴大規模是策略主線;海輝相對更均衡,更強調規模與收益并重。兩家企業具有較大的互補性,如果能夠順利實現業務整合及資源調配,兩家企業合并后,將在許多領域產生顯著協同效應,包括市場銷售、行政管理成本、基礎設施利用以及未來研發和資本投資的共享等方面,具有最大的資源儲備、更全面的IT服務能力和最平衡的地區市場分布,成為服務中國本土和國際市場的領先者。
壓力“內外兼有”,考驗伴隨新企業日后發展
企業并購往往是把雙刃劍,運用的好企業發展快,企業競爭力增強。反之,則問題百出,陷阱重重,尤其是行業巨頭之間的合作。以惠普為例,惠普前CEO馬克•赫德(Mark Hurd)在2008年以132億美元收購了EDS,進入低利潤率的IT外包業務,并開始向云計算領域轉型。不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看到惠普對EDS的收購顯然并不成功,惠普企業服務業務并未出現強勁增長,利潤率反而下降了。其新任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正在對企業業務部門進行大規模重組,希望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文思海輝的合并首先就遭遇了資本市場的冷遇。其合并消息公布后,兩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其中文思信息跌10.97%,報收8.85美元;海輝軟件跌3.79%,報收11.43美元。廣大中小股東均不看好兩家的合作,認為短期內兩家企業由于內耗等多項原因,其整合效應將難以體現。同時兩家企業的業務結構和份額基本一樣,相似的客戶,相當的體量,相似的凈利率和買利率,有可能導致銷售能力、研發實力等沒有變化,而員工、品牌、市場等方面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其次,企業合并后,雙方企業的員工需要重新組織和安置,品牌影響力需要協同,業務結構需要組織,市場需要整合等等,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增加管理和經營成本,有可能不會產生協同效應,并購雙方資源難以實現共享互補,甚至出現規模不經濟,對企業品牌帶來重創。鼎韜認為,文思海輝能否發揮整合效應首先要過人事關,雙方在不少業務線、各個區域都有崗位、職位的重復布局,合并完成之后,這些崗位都會精簡,雙方的員工需競爭上崗,而且其他外包企業也在盯著這兩家公司的中高層,準備挖人,這很容易造成企業人員架構穩定前的優秀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并購看似簡單,整合才是成敗的關鍵,人員的整合、業務的整合和文化的整合,對與文思海輝合并而言是最大的難點及挑戰。
第三,基于文思海輝雙方合并的初衷及目標,合作對抗印度巨頭,打造全球IT服務的中國航母,我們不妨先來看下其對標的印度外包企業的發展戰略。以Infosys為例,從1981年以250美金白手起家到1996年左右是Infosys 1.0時代,其憑借PSPD原則 (盈利能力、規模、可預測性、風險控制)在市場站穩腳跟;之后的15年(1996年到2011年)是Infosys 2.0時代,以市場擴張為主旋律實現瘋狂的“線性增長”,從地域上、所服務的垂直行業上急劇擴張。而面臨全球經濟形勢及服務外包產業的演變,Infosys正在調整戰略進入3.0時代,重新定義其商業價值:高效運營、業務轉型和加速創新,以價值和創新為核心,“Building Tomorrow’s Enterprise",推動企業的升級及“非線性增長”。因此,簡單的合并顯然無法幫助文思海輝實現同Infosys等企業的長期抗衡與競爭,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決勝未來十年的關鍵。同時,雙方合并后的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也造成其運營壓力的上升,對成本也將變得更加敏感。因此無論從短期運營還是長期發展的角度繼續走低成本的規模化發展之路顯然是行不通的,而頂住合并帶來的組合壓力,推動新公司業務和市場向產業高端轉型升級,也必將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目前,文思與海輝的合并僅僅是拉開了一個序幕,其進一步整合還需要得到股東大會及市場的任何及檢驗。同時,在其影響下,我國整體服務外包產業整合的趨勢也將進一步加劇。鼎韜將持續關注并分享我們的觀點,更多詳情請登錄中國外包網專題頁面 。
本文作者系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副總監 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