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工是一種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曠工嚴重的,甚至會被用人單位除名。用人單位依據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對其予以處分和罰款,是一種正常的企業管理。至于對曠工的處罰與安全積分和年終獎金掛鉤,也是法規允許企業應有的自主權。
但是,不同的企業對曠工的規定又是不同的。9月3日,思考魚發起了“HR,你們是如何規定員工曠工的?”的打卡學習。HR們在這個平臺,紛紛吐糟公司的曠工規定。此外,從HR的討論情況來看,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考勤方式是采用指紋打卡的。少數公司采用的是ID打卡、簽到、人臉識別等考勤方式。
考勤記錄方式五花八門 優缺點各不相同
企業在考勤記錄方式的選擇上多種多樣,從HR的打卡討論中可以看出,目前常見的考勤記錄方式有簽到、紙質打卡、IC/ID卡、指紋打卡、人臉打卡,還有些公司采用兩種方式共同記錄比如“簽到+指紋打卡”或者“簽到+IC/ID卡”。
打卡記錄方式雖然是五花八門,但是因為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所以企業也是根據自身情況來選取方式的。網友“風十三”在打卡中很好的給廣大HR分享了各種打卡的優缺點:
簽到:紙質考勤、直接本人簽到確認出勤時間,做法最原始、也最直實,直接成本最低,較難代簽名,但效率最低,必須有專人監督,簽到表只有幾張,而人又多時容易混亂難于監督,很多企業已經淘汰了這一原始做法。
紙質打卡:效率不高,成本偏高,屬半電子化的考勤,卡一經打上,無法更改,認卡不認人,容易代打卡,很多企業為了防止代打卡,專門安排保安值守或安裝攝像頭來監控這一行為,發現有代打卡的員工雙方都給予處罰。
IC/ID卡:效率較高,成本中等,也是認卡不認人,需要人為監督或安裝攝像頭以防止代打卡,屬電子考勤,其后臺數據可以人為更改。
指紋打卡:效率最高,一次投入,成本較低,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杜絕代打卡現象,但指紋讀取不穩定、不衛生,現在有的企業為了預防指紋讀不了無法刷卡而改用“指紋密碼一體機”記錄考勤,其最大的好處就是當刷指紋無效時可輸密碼打卡。屬電子考勤,其后臺數據也可以人為更改。
人臉識別:他本質上和指紋刷卡差不多,把刷指紋改成人臉識別而已,穩定性也不高,需要配合輸密碼來保證萬無一失。屬電子考勤,其后臺數據同樣也可以人為更改。
但是,事實上目前也有部分企業并不了解這些考勤記錄的優缺點,在考勤記錄的方式選取上僅是根據“潮流”來選的。作為HR,更需要去了解各種考勤記錄方法的優缺點,再結合企業的情況,給企業選取合適的考勤記錄方法。
HR需懂勞動法 曠工不可隨意規定
從打卡的討論中來看,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對于曠工的規定多為“員工無正當理由,未請假或請假未批而擅自離開崗位”,員工遲到累計時間超過了公司規定也視為曠工。曠工在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規定,主要由企業自行規定。但是,企業也不可隨意規定,必須是到法律下才行。網友“風十三”認為企業在規定曠工需要注意四個方面:第一,曠工應由員工主動引起,企業不能以沒收門禁卡等方式來阻止員工上班而判其曠工;
第二,員工曠工應有“無正當理由,且事先未經請假”的前提,如員工因真實情況請病假、喪假,企業不能無故不批準而判員工曠工;
第三,員工有來上班,但不干工作,應不算曠工,可按消極怠工處理;
第四,員工不同意加班而不來加班,不能算其曠工,因為法律規定不能強迫員工加班,但如果員工同意了加班而不來加班,可按曠工處理。
企業對曠工的規定不可任意而為,現在的員工維權意識又較高,稍不合理,便會申請仲裁。對于企業來說,不合理的規定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賠償,更是聲譽上的負面影響。所以對于HR來說必須要懂得勞動法,從而才能避免不合法的曠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