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互聯網公司扎堆做手機真正的“陰謀”何在?

2012-09-05 15:10

用“雷聲大雨點小”來形容目前互聯網企業在手機領域的表現并不冤枉。小米、360、百度、盛大、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涉水手機行業,但換來的似乎只是眼球上的刺激,而不是銷售量上的猛增。好在小米手機銷量還不錯,為互聯網公司做了個好的榜樣。那么后續其他的互聯網公司能否有這樣的成績?互聯網大佬做手機是曇花一現還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互聯網公司扎堆做手機 只為搶占手機用戶
從全球各大手機廠商近日發布的2012年最新財報來看,黑莓、摩托羅拉、HTC等老牌企業一片慘淡,而與微軟結姻的諾基亞不但未能扭轉頹勢,反而將虧損額由去年同期的6億美元急劇擴大至17億美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越來越像是蘋果與三星之間的“二人轉”。
國內的互聯網企業也沒閑著,紛紛開始進軍智能手機產業。互聯網企業為什么會一窩蜂般的去做手機?互聯網企業打出的旗號是“搶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終端”。
截至2012年6月底,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而臺式電腦網民數量則為3.80億,手機成為了中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問題:通過做手機抓移動互聯網用戶。不論是桌面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流量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是命根子。
以雷軍的小米手機高調登場為開端,緊接著,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云。隨后不到一年, 360攜手華為推出了360手機,盛大推出了Bambook,百度推出了搭載了自己的易平臺的云手機……一場轟轟烈烈的“移動互聯網”圈地之戰打響。
小米手機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鼓起了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勇氣。2011年小米切入手機市場。不過小米并未采取與品牌廠商合作的方式,而是自己推手機,并采取前無古人的網絡營銷方式。憑借超高的性價比,小米擁有超高人氣!小米的饑渴營銷更是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在幾輪的網絡訂購中,都搶售一空!短時間內,小米手機可是路人皆知!這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智能手機領域新的規則和可能性,并一窩蜂的參與了進來。

互聯網公司做手機 無不內置應用
最新數據顯示,小米手機銷量目前已經達到300萬臺,2012年底預計會達到500萬臺。小米成為了這場互聯網手機風潮的直接引領者。從互聯網企業所推的手機來看,除了小米和盛大屬于自產自推手機外,其他互聯網企業均采取與其他硬件廠商合作的模式,如阿里巴巴與天語合作,百度與戴爾、長虹合作。360的合作伙伴更多,包括華為、海爾、阿爾卡特等。
小米手機經過一年市場的洗禮后,在售后、使用人數、周邊配件方面已經逐漸步入成熟階段。在后續的型號上還發布了小米青春版,除此之外第二代小米手機配置和手機圖片逐漸曝光,說明第二代小米手機即將亮相。小米手機內置了MIUI和米聊等應用!
盛大Bambook S1在售價上較為便宜,在銷售模式上采用了和小米手機一樣的網站直銷模式。該機屬于盛大Bambook延伸產品,借助盛大Bambook網上書城的大量資源,盛大意圖把Bambook S1打造成一款移動圖書館。
戴爾智能云手機Streak ProD43是戴爾攜百度強強聯手推出的第一臺聯通定制的云智能手機。據介紹,戴爾將負責該款手機的硬件及生產銷售等環節,百度則負責內置應用程序軟件的定制,雙方將通過內置的百度搜索等服務獲得收入分成。
AK47手機是360與阿爾卡特聯合推出的一款特供機,AK47手機的對應型號是阿爾卡特OT 986。AK47手機除了高配置和低價格以外,該機內置了大量的360桌面和軟件。現在360特供機已經推出了三款,合作的廠商主要有華為、阿爾卡特和海爾。
不難看出,這些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手機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手機里面內置了互聯網公司開發的某些應用。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搶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強制”讓手持互聯網手機的用戶用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和應用!各個互聯網公司絞盡腦汁,利用自身的品牌和資源,用各種形式,推出智能手機,搶奪流量入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互聯網公司做手機 機遇和挑戰并存
在華強集團旗下3C數碼實體導購網站—鮮貝網負責人劉經理看來,現有互聯網企業手機的銷量都不及格,當然除小米外,因此更無從談入口的搶奪,“目前還沒有哪家互聯網公司宣稱在移動終端掙錢。”
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優勢在于依托產品優勢,整合用戶資源,在軟件設計和UI體驗上有一定積累。另外在營銷模式上也比傳統手機廠商有優勢。小米的成功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米手機真正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其營銷手段了。一是利用豐富的互聯網營銷手段。盡管雷軍一直聲稱小米手機在今年5月份之前都沒花一分錢去做廣告。但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真正在互聯網的社會化媒體上,小米是花了很多心思和手段去搞營銷炒作的。不然不會有如此轟動的效應。第二個就是價格定位準確,性價比高。在小米手機發布后的半年內,其配置對應1999的價格確實稱得上性價比高。但顯然并不是因為小米手機真的是發燒級品質的手機才賣得好,而是因為這個價格區間消費者都能接受。另外,它的饑渴營銷就更不必多說!
而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劣勢也很明顯:供應鏈、渠道、與運營商關系、研發團隊培養等。原本以為做手機內置應用,可以增加互聯網公司的用戶群體!殊不知,這些應用還不足以打動消費者。有些消費者要是不喜歡,甚至會通過刷機清除這些應用!這也是互聯網手機不溫不火的原因之一。鮮貝網負責人劉經理介紹,“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有自己的手機客戶端,像鮮貝網就推出了自己的‘洽洽鮮貝’,但是不一定要通過推出手機,來增加使用的用戶數,最重要的還是應用的實用性和好的體驗度。”
另外,消費者忠誠于國際大品牌,對國際品牌、質量、用戶體驗產生了依賴!對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手機質量存疑,也是消費者對互聯網手機不感興趣的因素所在!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隨著一張網易手機高清圖片被曝光,丁磊隨后透露稱,正“慎重考慮”做手機的問題。但據悉,網易并沒有具體負責手機硬件的部門,成本、技術、積累等因素都在制約網易手機浮出水面。從某種程度而言,網易手機的“夭折”暗示了互聯網企業躋身手機市場的艱辛和不如意。
除了小米外,用“賠錢賺吆喝”來形容互聯網公司做手機不足為過,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情況就目前而言真心不樂觀。前景會如何?互聯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會給出答案。(來源:華強電子網 www.hqew.com

消息來源:華強電子網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