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液晶面板制造商來說,最近幾年著實不好過,它們當前的生存環境可謂“殘酷”。殘酷一方面體現在價格下滑。殘酷還體現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上。全球面板產業在經歷了近兩年的連續虧損之后,終于在2012年傳來了回暖的消息。近日,韓國和臺灣廠商均表示對面板市場扭虧為盈持樂觀態度。在政策和市場的雙輪推動下,我國面板制造商京東方、華星光電和中電熊貓等中國大陸廠商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大陸面板產業突飛猛進 臺灣面板壓力巨大
中國大陸積極推動當地產業,以政府政策力量推行面板業,為了加速趕上全球面板廠發展進度,陸廠紛紛向全球面板廠研發人員招手,開出年薪3~4倍的優渥條件,同時安排好所有日常生活吃住,連眷屬都有完善的照顧。友達傳出前主管離職后,隨即轉赴大陸面板廠任職,泄漏公司相關面板技術予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發展面板產業為了“趕進度”,高薪挖角事件不斷。臺面板廠的薪水和福利完全不能相比,讓不少人員轉而投靠陸廠,臺灣人才大失血,泄漏商業秘密、技術等,現行法令束手無策,無法進行有效偵查,也讓廠商急得跳腳。
同時,中國大陸具有龐大內需市場,無懼全球供過于求,積極扶植面板產業,政府為了提升其面板競爭力,工信部公布的“電子資訊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其中創新目標希望達到平板電腦面板自給率達80%以上,政府也通過關稅調整,取消cell面板進口優惠關稅,以強化本土面板業者的競爭力,京東方近期也受惠于政策利多,提前實現月產10萬片基板的達產目標。
除了挖角、政策扶持外,陸面板積極布局高世代產線,隨著京東方北京、華星光電深圳8.5代線產能已于今年年初量產,熊貓南京、京東方合肥6代線也已經量產,而龍飛昆山8.5代線目前已經動工,預計2014年第三季產能將開出,未來面板產能將大爆發,中國新設的產能將大幅影響未來全球市場供需發展。
臺灣面板廠左有韓廠威脅,右有陸廠積極拓展產業,高薪挖角、政府政策扶植產業等威脅,近期營運陷入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中。在艱困的產業環境中,持續考驗著臺廠的經營策略的決定。“臺灣面板廠左有韓面板廠的技術領先之痛,右有陸廠來勢洶洶的追趕,日子是有些難過!”數碼實體導購網站鮮貝網經理、業內專家劉翔分析道。
臺灣面板產品差異化 爭取更多生存空間
中國面板廠市占率持續提升,據統計,2012年7月份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合計占中國6大彩電品牌電視面板供貨市占率已達20%。面對中國面板業者競爭來勢洶洶,外傳中國更可能進一步調高進口面板關稅,臺灣兩大面板廠友達光電、奇美除了透過薄弱乏力的各種產官交流表達建議,只能積極進行產品差異化、建立新市場定位,爭取更多生存空間。
其中,奇美近1年來致力于布局并推廣新尺寸電視面板,繼稍早量產39吋、50吋產品后,今年4月份推出29吋面板,今年8月份再以5.5代線切割推出58吋電視面板。今年7月份,包括39吋、50吋等新尺寸面板出貨總量已超過100萬片/月,以奇美平均每月電視面板出貨量約300-400萬片估算,新尺寸機種占電視面板出貨比重已達1/3。預期第三季新尺寸面板月出貨量可能達200萬片。
友達除了在尺寸上差異化,陸續推出39吋、50吋面板,同時善用折舊近尾聲的6代線推廣65吋面板,并且積極發展窄邊框、超薄、高分辨率、3D、觸控等各項前端技術,希望拉大或延長該公司與中國面板廠商的競爭差距。
友達指出,市場上永遠都有高、中、低階產品,現在友達就是把原本用于生產低階產品的產能,也拿來做高階產品,把原尺寸的面板做到市場競爭力很強。中國面板廠雖然出貨量快速增加,但目前為止主要還是集中在32吋面板,因此取代了一些32吋基本市場需求。不過,這對于友達的影響有限,因為友達早從1年前就已經開始調整,進行產品差異化。
奇美也表示,短期來看,中國面板廠大量生產32吋面板,讓32吋面板供給量大增,所幸中國節能補貼政策也讓32吋電視需求增長,剛好消耗了32吋面板增加的供給。但奇美在中國的32吋面板供給量雖減少了,整體電視面板的供應量卻沒減少,因為其他新尺寸產品出貨成長。
大陸面板制造商未來幾年有望超越臺灣
數碼實體導購網站鮮貝網經理、業內專家劉翔強調,中國政府積極扶植面板產業,其實是因為要發展彩電產業,所以必須建立彩電產業垂直供應鏈。中國相信,要維持該國彩電產業在全球的地位,勢必要發展面板。而且面板與CRT很不一樣,CRT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發展了,后來都沒有專利問題,因此中國在早期CRT時代幾乎都沒有受到專利限制。后來進展到LCD液晶面板,當產品要出口外銷時,開始面臨專利問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內地電視面板制造商正在研發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的電視面板,如55 英寸和4Kx2K分辨率的電視面板。中國電視市場仍呈現穩定增長,電視產品有很大的需求,本地廠商產品在中國電視市場份額近80%。消費者也對大尺寸更高分辨率的電視產生興趣。
鮮貝網經理、業內專家劉翔說,目前臺灣液晶電視面板廠商有技術方面的優勢,但是,中國大陸廠商正在迎頭趕上,特別是在高分辨率,3D及超薄型液晶電視面板方面。中國大陸的面板制造商可能會在2015年超越臺灣廠商。(來源:華強電子網 www.hqe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