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
4月29日晚間,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一事終于在塵埃落定。5.86億美元換得18%股份——這是阿里巴巴在新浪微博所占的股份,未來還將可能提高至30%,正可謂當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和最大的社交平臺相遇。
二、事件點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認為,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雙方各有以下幾項原因:
2.1阿里集團:
2.1.1加強社會化媒體布局
一直以來阿里巴巴都有著很深厚的“媒體情節”。首先它擁有中國互聯網乃至IT科技業界最為強大的媒體公關團隊;其次從早年的并購雅虎中國立志打造“第五 大門戶網站”,到創辦后來的《賣家》、《天下網商》等雜志,均折射出出阿里巴巴對媒體領域方面的重視與投入,搶占媒體話語權對于阿里巴巴來說至關重要。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 為,近年來社會化媒體的迅速崛起,也讓阿里巴巴“蠢蠢欲動”,通過入股新浪微博這一強勢社交媒體平臺,無疑可迅速彌補此方面的一短板。此舉,阿里巴巴不僅 能迅速為旗下各網站導入龐大的流量和用戶資源,而通過入股新浪微博將能以股東的身份利用新浪網的媒體資源,整個新浪公司目前最核心的資產就是新浪微博,阿 里巴巴入股后將獲得一個發表自身言論的平臺,從而獲得公關優勢。
2.1.2布局移動電子商務
2012年12月,新浪微博日均活躍用戶數在4620萬,同比增82%,其中有75%的活躍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微博。雖然面臨重重發展障礙,但新浪微博在中國社交媒體市場的領先地位正日趨穩固。
2012年,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3.88億,手機超過臺式機成為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是4.9億部,遠遠超過PC出 貨量的3.5億臺。在過去兩年,從終端到移動產品到用戶規模都產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智能機價格下降和普及,這些都不斷促進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鑒于 此,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意識到終端重要性。
而阿里巴巴通過智能手機應用和自家移動操作系統,試圖將其電子商務平臺擴大至移動領域,而入股新浪微博則是該公司朝著這個方面上邁出的最大一步。
2.1.3吸引流量搶占入口
對于阿里而言,投資新浪微博可以把握住中國互聯網上一個非常關鍵的流量入口,這對阿里具有十足的戰略意義。移動互聯網的布局和發展是目前阿里的重點,微博擁有龐大的移動用戶規模,想像空間巨大,加強對新浪微博的控制有利于吸引更多流量。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阿里此舉另一目的,即對抗目前的互聯網另外兩大流量掌握的巨頭:百度和騰訊,以及日漸豐滿的奇虎360;同時又可掌握京東、蘇寧易購等大型B2C電商的一大主要流量入口,并間接起到震懾諸多中小電商作用。
2.1.4助推阿里集團IPO提升估值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除了業務層面的合作考量,亦是對未來IPO估值考慮,雖上市時間依然不明,但彌補了在社交網絡和移動終端的短板,未來上市也有更好的“故事”可講。
2.2新浪微博:
2.2.1對抗微信沖擊探索微博盈利模式
微博的增長乏力有目共睹,在微信的沖擊下也喪失了不少用戶時間。但在媒體屬性上,微博仍然是移動互聯網第一,因此此次雙方聯姻為微博注入活力,同時微信 也將受到威脅。另據,新浪在聲明中表示,此次合作有望在未來三年內為新浪微博帶來3.8億美元廣告和社交商務服務收入。
2.2.2新浪資本運作盈利管理層巨額套現
據估算在這筆交易之后,新浪管理層套現1.45億美金(約合9億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新浪管理層此前就曾被媒體和投資分析機構質疑通過資本手段獲。
此外,該消息引發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周一股市普漲,新浪大幅高開,盤中最高觸及63.09美元,收盤回落至55.03美元,漲幅9.4%。公司目前市值36.40億美元,市盈率117.09倍。
2.2.3探索SNS與電子商務的融合
淘寶要進行社會化轉型,而新浪微博擁有極強的用戶粘性和SNS屬性,此番合作能夠各取所需,也讓SNS與電商的融合更為密切。
三、前景預測
對于雙方“聯姻”,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做如下評論:
1、平臺對接 資源開發尚存疑
資源如何進行整合對接是阿里巴巴與新浪微博面臨的最大難題,而如果新浪微博和阿里結合的過于緊密,其現有的公信力以及用戶粘性可能會受到挑戰;如果阿里 巴巴成為新浪微博唯一的盈利模式,那么未來新浪微博的獨立性必然存疑。這其中還包括雙方團隊的配合、能否發揮1+1>2的預期尚有待觀察。
2、新浪遇第三次巨頭注資,阿里能否hold住?
加上這次,新浪已經歷三次并購與被并購。第一次為盛大收購新浪,當時最大門戶+最大網游公司的超級想象力可見一斑。第二次新浪擬并購分眾傳媒戶外廣告業 務,壟斷新媒體廣告,未獲批準。而對于網絡媒體,阿里巴巴已有先例,在資本投資上,雅虎中國被證明是一個敗筆。對于新浪微博,阿里能否把持住還帶有問號?
四、行業影響
1、網購流量資源進一步向寡頭集中
新浪微博今后與阿里巴巴將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網購流量自然會像淘寶/天貓集中,網絡零售領域的“寡頭效應”將更加凸顯。
電商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上淘寶/天貓的“壟斷地位”,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包括平臺式與自主銷售式)上,排名第一的依舊是天貓商城,占52.1%份額;京東商城名列第二,占據22.3%份額;位于第三位的是蘇寧易購達到了3.6%份額。這讓中小電商的生存環境堪憂。中小電商需尋求差異化發展,深耕細作。
2、用戶獲取成本提高中小電商生存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伴隨淘寶/天貓吸引大量流量與用戶后,其他電商企業要獲取用戶的成本勢必提高,在推廣方面要花大力氣。對于淘寶/天貓,其他電商可謂望塵莫及,差距或將進一步被拉大。
3、京東、蘇寧易購等尋求其他的互聯網入口流量
京東、蘇寧易購、當當網、一號店、亞馬遜中國、國美在線、庫巴網、騰訊旗下電商易迅等電商很可能會減少對新浪微博的投入力度,轉而去繼續尋求其他的互聯網入口流量,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流量。這對新浪微博顯然會是一個損失。
4、新浪微博可探索為中小企業提供社會化營銷整合服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認為,兩者的聯姻,將有助于阿里巴巴B2B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更好的利用新浪微博進行社會化營銷整合服務。阿里平臺上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中小企業網絡營銷市場還具有相當大的挖掘潛力。新浪微博龐大的社交媒體流量,是吸引中小廣告主的最大籌碼。
5、互聯網將三分天下
從此中國互聯網只有BAT,三分天下的基本已成定局。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在移動戰場的新變化:曾經的PC互聯網,阿里巴巴圈商業鏈、 騰訊圈用戶、百度圈流量,當BAT的“圈地運動”從傳統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時,騰訊已經憑借微信拿到“船票”,投資微博的阿里正在補齊社交與移動短 板,搶占入口,而百度的步伐似乎仍慢一步。
●聯系分析師
莫岱青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 網絡零售部主任
•研究領域:重點研究與關注網絡零售市場與網絡零售主流電商企業。日常研究對象包括:C2C與B2C平臺、網絡零售、網絡支付、倉儲物流快遞,網絡購物、海外代購、網店運營、電商服務商,以及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零售業務等電子商務細分和主要應用領域。在我國電子商務第三方研究領域,享受較高社會知名度,并為國內外數百家關心電子商務的新聞媒體作第三方客觀、專業點評。
•TEL:0571-88228186;
•E-mail:mdq1@netsun.com;
•MSN:modaiqing444@hotmail.com;
•QQ:2350313153
●關于中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China e-Business Research Center),于2006年底在“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杭州創辦,是我國最早創辦、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研究、傳播與服務電子商務、網絡營銷、中小企業應用為己任的第三方行業研究、服務機構。
•中心網站:www.100EC.cn
•解決方案:www.100ec.cn/zt/cpfw7
•記者服務:www.100EC.cn/jizhe/(免費注冊)
•研究報告:www.100EC.cn/zt/baogao.htm(免費下載)
•中國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頻道:www.100ec.cn/zt/B2C/
•中國電子商務數據中心www.100ec.cn/zt/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