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中信國健王俊林:日常點滴匯聚企業社會責任

2013-05-23 11:25

編者按:5月16日,上海中信國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面向公眾發布《2012年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作為民族藥企,中信國健以開放、透明、積極的姿態向社會公開承擔社會責任。中信國健總經理王俊林先生在報告致辭:“歷經十余年的發展,中信國健已成功建立了國內領先的抗體藥物開發和產業化生產平臺,這種領先不僅體現在強大的科研能力和銷售業績上,更體現在對中國市場的前瞻性思考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持續關注上。”

作為國內抗體藥物企業領軍者,中信國健對中國市場的前瞻性思考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持續關注具體如何體現?近日,生物谷專訪中信國健總經理王俊林先生,他就企業社會責任、藥品質量控制、創新研發、新產品方向及市場戰略等問題作了全面解讀。

問:您如何看待藥企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王俊林:企業離不開社會。企業社會責任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很廣,除了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負責以外,還承擔著對公司員工、醫生、患者、供應商、社區和環境的責任。所以企業的價值應該體現在承擔社會責任上,作為國內制藥企業的創新引領者,中信國健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將社會責任落實到日常經營行為。

具體來說,比如在節能環保方面,中信國健不惜以高價引進低能耗的“汽水分離設備”;塑料制品外包裝選擇方面,可降解的塑封材料成本比不可降解的塑封材料貴很多,但是為了社會環境問題,可降解塑封材料成為了我們的首選;我們也有意識地培養員工環保意識,員工日常辦公打印用紙,均采用雙面打印,以節約資源。而談到對于社會的責任,中信國健一直積極投身社會慈善公益活動。比如,連續三年開展“患者關愛工程”,捐助300萬元左右藥品,為150余名貧困風濕病患者提供免費規范治療,為超過2萬名風濕病患者提供免費的專家疾病咨詢及健康資料,分發患教手冊約40余萬冊;2013年,中信國健還與民政局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專門設置了贈藥慈善活動項目,目的是為了減輕因病致貧家庭的社會問題。

問:2013年度,中信國健在社會責任管理方面會有哪些新舉措?

王俊林:我們希望將歷年所做的企業社會責任的項目再深入、細致地執行下去。今年,中信國健在員工發展方面將開展全新工作。我們將更多致力于員工職業素養的培養,凝聚力的增強, 并深入地考慮員工的需求,在注重員工績效的同時,更加關注員工的個人能力在企業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

問:藥品質量控制一直是制藥廠商最為關注的部分。對于國內生物制藥企業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下中信國健在藥品質量控制管理方面的經驗?

王俊林: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質量是制藥企業生存的根本,也是企業存亡的紅線。藥品質量控制的提升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企業循序漸進地開展,持續地推進。

當前,國內生物制藥企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人才。我們中信國健的人才必須具備以下兩種:一類是具備專業背景,同時擁有不斷改進質量意識的人才。因為對于參與質量控制的人而言,如果將達標作為最終的標準,這將會非常危險。另外一類是具備國際化視野,善于溝通交流,并樂于挑戰現有問題的人才。

質量保證、分析和研發團隊是中信國健藥品質量控制的“三駕馬車”。質量保證團隊嚴格按照CFDA的標準生產合格產品,負責整個生產環節的監管,確保產品符合工藝規程標準;質量分析團隊負責分析生產過程中所設置的1000余個質控點,糾正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質量研發團隊是中信國健產品不斷接近國際標準的生力軍。2012年初,中信國健正式啟動了質量提升5年計劃,爭取5年內,在現場生產、質量管理方面,水平達到美歐國家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標準。

整個質量團隊得益于我們優秀的產品基礎。同時,產品的國際化步伐也促使了質量的提升。中信國健的產品在獲取海外認證的過程中,包括巴西、南非、土耳其、烏克蘭等國家的相關工作人員對中信國健工廠審計時,他們會對產品質量提出各種要求,我們在滿足其要求的同時,也進一步促使了產品質量的提升。

問:益賽普是中信國健的拳頭產品,但目前國內也有一些類似產品陸續上市。對此,中信國健有什么策略?另外,益賽普已經進入一些城市的醫保,對此公司作了哪些策略調整?

王俊林:益賽普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也是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物制劑。過去八年時間里,中信國健引領了中國風濕領域學科的發展,尤其是在生物制劑的使用方面。正如你所言,輝瑞、強生、雅培等風濕領域的生物制劑產品陸續在國內上市,同時本土企業也有幾款上市和待上市的產品。

從整個生物制劑的大市場來看,國外的生物制劑的使用率已經達到了40%,但是國內還不足10%,其發展空間巨大。具體到風濕領域市場,我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的風濕病病人,即使包括即將上市的產品,也僅能滿足其中的幾十萬人的需求。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國內外其他藥企聯合,共同培育市場才是中信國健的應對之道。與其說是競爭,不如說是共贏。

隨著國家對慢性病的越發重視,部分地區已將相關藥物納入了基本藥物目錄。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一種較常見的慢性病,也受到很大關注。作為國內上市的首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益賽普,目前已進入了部分城市醫保,但由于與相關部門溝通較晚,并沒有全面進入醫保。我們努力爭取益賽普能進入到下一輪國家、省級醫保目錄,盡快減輕更多病人的負擔。

問:在風濕治療領域,如何與競爭對手合作共贏?

王俊林:用心做學術。也就是說:與其他藥企共同幫助醫生和專家獲取臨床數據,通過數據分析,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具體分析是否需要用藥。多年來,中信國健堅持與臨床醫生共同合作,開展了大量的臨床項目,投入了大量資源。主要工作包括:普及教育醫生對病人開展影像學分層診治;與中國醫師協會合作,開展對基層醫院醫生的培訓,完善醫院風濕科室等。

與化學藥相比,生物制劑對部分疾病治療更具優勢,但在價格上存在劣勢。讓臨床醫生與病人充分認識到生物制劑在治療方面的優勢,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所謂共贏,即與競爭對手一起將學術推廣開展的更深更廣。從淺海走向深海,從三線醫院到二線醫院再到一線醫院,幫助醫生更準確的用藥,也讓病人有更好的選擇與判斷。

問:目前,健尼哌的市場情況如何?

王俊林:由于器官移植的手術量不多,健尼哌的整體市場并不大。目前,健尼哌占據國內約30-40%的市場份額。

問:之前您分享了中信國健在藥品質量控制方面的研發,另外,中信國健從上游研發到下游工藝也作出了大量創新。請問您是如何理解創新的?接下來,中信國健又將會有怎樣的創新?

王俊林:首先,要明確創新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多數人理解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基礎研究領域。比如,篩選出一個全新的化合物。這部分容易出創新成果,也容易讓大家理解。但制藥企業將基礎研究的成果,通過臨床驗證、工藝開發轉化成可安全使用的藥物,這本身也是創新過程,甚至包括藥物銷售過程,也不乏創新活動。許多人忽視了這類創新。

其次,國外大型制藥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從事新藥研發,這并不適合于當下國內藥企的發展現狀。每年投入數十億美金用于新藥研發,成功上市者了了,多數被丟棄。這對于國內藥企而言,難以承受。個人認為:“跟隨”是一個比較理性的、清醒的創新選擇。公司創建類似一個“情報”系統,專門監控國外“新藥”,尤其是已做到二期臨床、三期臨床的“新藥”,如果新藥臨床效果很好,并能夠規避一些“陷阱”風險,可繞過知識產權的障礙,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更好的藥物,這或許是目前中國企業比較理性且現實的選擇

中信國健的創新策略類似于此。大概前十年,中信國健通過“跟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一段時間 “跟隨”還會繼續;另外,我們將選擇全新的領域、國際專利,展開全新的研發。這也是中信國健當前對于“創新”的選擇。

問:目前中信國健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是多少?您剛才提到的選擇全新的領域,展開全新研發,能否透露具體方向?

王俊林:早年還沒有實現銷售額時,中信國健研發投入大概是每年五、六千萬。目前研發的投入已經超過了銷售額的10%

從產品的上游研發到成品銷售的整個鏈條,中信國健已經完全打通。中信國健下一步將開發怎樣的產品,我們會憑借對市場的熟識度,從市場的角度去考慮布局與安排。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對人體健康威脅大,患者群體龐大,但傳統藥物市場沒有較好的藥物控制病情,它將會是中信國健藥品開發的重要方向。此外,腫瘤領域受關注度居高不下,雖然中信國健在治療乳腺癌方面已有很好的藥物,但它只針對三分之一的乳腺癌病人,另外三分之二的乳腺癌病人,我們能否為其提供更好的藥物呢?這也將是未來中信國健藥品開發的重要方向。

問:近日,安進與浙江貝達藥業擬建立一合資公司,為中外合資的公司再"添磚加瓦";另外,跨國生物制藥企業陸續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這些將給中信國健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王俊林: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內資企業之間的合作,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因為在管理控制權方面問題,失敗的例子。

我認為合作目的在于優勢互補。國內企業的銷售力、市場熟悉度優于國外企業,而國外企業優秀的產品、獨到的工藝是多數國內企業缺乏的。彼此合資或合作,則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中信國健擁有專業的市場拓展渠道、良好的生產體系,我們更傾向于與國外的企業在研發、新產品的尋找方面嘗試溝通。合作重點不是將國外的產品引到中國來,而是如何借助國外公司將中信國健的產品帶到國外去。這已經有了不少案例。另外,中信國健還希望與具備海外銷售力的企業開展溝通合作,甚至包括投資國外較好的研發項目,共同運作,打開并培育這一市場。

問:您擔任中信國健總經理以來個人感觸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王俊林:主要有兩點。第一,堅持一定會有回報,要有足夠的耐心。一個藥物從研發到大規模生產,動輒十幾年,且伴隨高風險,需要管理者具備足夠耐心。

另一個是藥品的上市,會帶來"成就感",這里的"成就感"不是企業賺了多少錢,也不是企業有多大規模,而是看到很多醫生有診治這些疾病的信心,醫生有很好的工具可以解決疾病問題;還有很多病人,幾十年的痛苦,用到生物制劑以后好像一下子人就解放了:比如我們很多的病人,以前都是推著輪椅的,而他們現在可以站起來了,與正常人一樣可以生活;還有很多銀屑病人好像二十幾年都被疾病綁住無法正常生活,用了生物制劑后,改變這樣的生存狀態,比如我們待上市的腫瘤藥物,在臨床用藥階段就收到很多病人的感謝信,我想這些是一個制藥企業管理者最大的成就感,我們能為患者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善,為社會解決問題。

問:作為是生物制藥行業的領軍者,中信國健將如何培育行業的生態鏈?

王俊林:談到健康的生態鏈,它應該是有草地、灌木、喬木。中信國健希望成為里面的喬木。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到這一領域,行業會進入整理階段,這將會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喬木不會太多,快速成長很重要。中信國健需要迅速成長為“喬木”。這要求自身是一家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可以開發針對市場需求的產品,批量化生產藥物。當然,中信國健擁有自己的研究院,所開發的技術既為中信國健服務,也為整個行業平臺服務,我們非常愿意與行業朋友共同加速整個行業的發展。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本文涉及到的人物(采訪對象或原始作者)的隱私權,其聯系方式不公開,讀者如果有任何學術或商業上的交流愿望或咨詢需求,請聯系生物谷(editor@bioon.com)代為轉達。>

關于王俊林先生


王俊林先生

2002年至今:上海中信國健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執行總裁,上海中信國健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
1999年至2002年,上海蘭生上科創業投資公司投資部經理
1995年至1999年,上海科學院
1990年至1995年, 復旦大學

個人榮譽:

2010年4月:上海市勞動模范
2009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大代表
2005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十大杰出青年提名
2002年:上海市科技領軍人物

關于上海中信國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信國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CPGJ)是由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蘭生國健藥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抗體藥物的研發、中試和產業化,現已成為國內抗體藥物企業的領軍者,提供覆蓋抗腫瘤、移植、自身免疫系統等重大疾病領域的靶向藥物。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生產基地之一,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3條750升、2條3000升的真核細胞培養生產線;同時,6條符合歐盟標準的5000升生產線正在建設中。公司還特別設計建立了涵蓋影響藥品質量所有因素,包括物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設備設施和包裝標簽的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其3000升生產線采用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以及過程控制系統(PCS),該系統運用到的Delta VTM 數字自動化技術,對藥品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嚴密地不間斷地監測,最大程度地消除產品質量隱患和潛在的質量風險。更多詳情,請查看:http://www.cpgj-pharm.com

消息來源:生物谷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