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張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移動支付標準及產業化進程

2011-12-05 15:35

2011年11月29日,“2011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在北京國賓酒店正式召開。

  主持人:下面,有請國家金卡辦主任、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執行會長張琪女士給我們做精彩的主旨報告,大家歡迎!

  張琪:尊敬的陳司長、代司長、梅秘書長,各位領導、業界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中國通信學會邀請我參加移動支付產業年會。我昨晚在辦公室用了一宿的時間來準備今天的講稿,因為我想講點全新的內容。關于移動支付的啟動,應該說是金卡工程建設遵照中央領導指示和要求,為實現“多功能卡應用”,在十年前率先開拓的創新應用。為推動這項工作,在07年成立了金卡工程多功能卡應用聯盟,主要是把“四大金剛”,就是中國銀聯和三大運營商,再加上15個部門行業和我國IT業界的企事業單位,共同推動“一卡多用”。金卡辦遵照中央領導的多次指示推行多功能卡,經多年徘徊探索,才選擇了多功能卡應用的切入點就是手機移動支付。這項工作2007年在組織上得到落實了,剛才陳靜司長講這是創舉,我覺得這種融合是大勢所趨,技術在融合、應用在融合、市場在融合,我們的工作團隊也應該融合!我認為在推動移動支付過程中,應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說標準必須先行、核心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必須先行;必須為應用部門保證產品供給和技術支持。在2009年又成立了國家金卡工程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它橫跨23個部門行業和40多個試點城市,應該說也是國家級的。

  這個標準工作組目前是中國銀聯當組長,三大運營商和工信部電子四所,標準化所是副所長單位。09年成立到現在已工作了三年時間,做了非常艱苦細致的溝通與相互磨合,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也拿出了相關標準的一些初稿。在這個基礎上,2010年末人民銀行、工信部和國標委共同開會研究此標準。金卡聯合團隊已做了鋪路的工作、基礎工作,在此基礎上我相信相關政府部門會支持和推動移動支付標準順利出臺。

  我今天主要講四個方面內容:第一,金卡工程對移動支付應用的市場需求,從市場角度介紹移動支付是怎么來的,不是拍腦袋憑空想的;第二講講金卡工程移動支付標準化工作的實際進展;第三是我今天介紹的重點,既然是產業年會,我準備了120頁的PPT片子,重點介紹國內研發和產業化的情況:標準的自主創新、核心技術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配套、應用解決方案等等;在以上方面,我也推薦一批國內的重點企業和優秀成果,目的是讓用戶能夠找到所需要的產品,能夠使行業、地方的信息化建設或者移動支付應用系統建設,真正建立在自己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上,更好的實現兩化融合。第四,簡單講一下移動支付未來的發展。

第一方面,關于金卡工程應用需求,這方面內容太多了,簡單介紹一下。金卡工程始終在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18年邁出了三大步,首先是從電子貨幣銀行卡應用起步。93年遵照江總書記提出來的,關于推廣使用信用卡,解決大量現金流通的問題,從而啟動了金卡工程。銀行卡到現在已發行了24.2億張,并在111個國家聯網使用。我們用了17年的時間動員銀行系統,從磁條卡改為IC卡。93年我們提出的方案就是IC卡,沒有能實現,太超前了;2001年中國銀聯成立時,我們再次建議改用IC卡,由于種種原因仍未實現;在全球EMV遷移時,國家金卡辦會同人民銀行科技司在人大會堂聯合舉辦研討會,推動這項工作,收獲仍不明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暴發,使金融監管和銀行卡安全引起全球關注,提到更高層面來考慮,也迎來了國內銀行卡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的新機遇。銀行卡芯片化進程明顯加快,據銀行有關報道,各商業銀行要在2-3年完成。金卡工程第二步抓的是智能卡應用,我國的七個行業大卡全部用的是智能IC卡,總計發行80多億張,發行最多的是電信智能卡,主要是手機用的IC芯片卡,近40億張;第二個是我國的二代身份證,公安系統采用非接觸式IC卡換發,至今發行了12億張,全部采用的是咱們國內廠商研發的產品,包括:核心芯片、芯片操作系統COS、各類讀寫器、應用軟件和系統等;第三個是住建部的各種公用事業收費卡和城市交通一卡通;第四是我國社保部發行的社保卡;第五個是醫療衛生卡;還有中石油、中石化的IC加油卡,國家旅游局發行的導游卡,質監部門的組織結構代碼卡和稅務部門的報稅卡等等,唯一一個沒有發出來的行業大卡就是廣電行業的卡,而去年廣電總局也立了項,廣電金卡從今年大力抓,而且在三網融合的大形勢下抓廣電金卡的應用方案。80億張的智能卡,還包括金卡工程40多個試點城市發行的“城市一卡通”,或者叫“城市通卡”及“市民卡”,這些全是智能卡。怎么能實現24億張銀行(磁條)卡跟80億張的行業(地方)智能卡的對接?實現跨行業的應用?這是中央領導的一貫要求,也是金卡辦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銀行卡加快芯片化的進程,否則資金的體外循環,或者是說監管失控,主要是因為銀行采用的磁條卡,很難跟行業與地方發的智能卡結合,實現中央領導96年就催促我們一定要做的“一卡多用”。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選擇突破口,進展不大,徘徊不前,就是因為所有行業大卡都沒能結合于一卡,沒有實現一卡多用。93年沒實現;2001年銀聯成立前在總理專題辦公會上再次提到這個問題,還是沒能實現;這始終是我的一塊心病!隨著融合的大趨勢現在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銀行系統接納了相關意見,剛才央行陳司長也說了,可能是在兩三年之內全部實現芯片化。我覺得這是技術發展、應用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國銀行系統、金融系統不斷創新、進行結構調整和堅持科學發展的結果。所以我深信,金卡工程的100多億張卡會實現更好的互聯互通,在業務上實現多功能和智能化,使更多創新應用都能夠實現。金卡工程“一卡多用”的切入點所以選擇了移動支付,我們就是為了把24億張的磁條銀行卡和我們80億張的智能卡能夠實現對接、能夠聯網通用,更加方便百姓。所以花那么多的時間,費盡心血組織這些事情,就是為了惠及大眾,使金卡工程能夠不斷的創新發展。

  金卡工程的近況我就不說了,銀行卡現在芯片化進程在加快,銀聯在中間發揮了中堅骨干作用,可以說從銀聯成立9年來,一直在金卡工程這個大家庭中,這個跨眾多部門和涉及各地的國家團隊中積極工作,大家都進行著非常密切的合作與配合。現在中國銀聯也是金卡工程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的組長單位,三大運營商和電子四所是副組長單位,我覺得在這方面實現了跨部門的聯合,大家在工作中求同存異、找出共同點,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這個事業的發展。

關于標準工作。什么是標準?既要有我國自主的標準,又要實現和全球的互聯互通,所以“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是我們不變的標準戰略!在制定標準的時候,我們說標準必須要統一,但我也從來沒有說過移動支付標準是唯一的。為什么呢?中國市場這么大,應用的需求千變萬幻,移動支付從字面上來看,既離不開移動、也離不開支付,就是說金融銀行業和通信運營商兩方面缺一不可,而應用的領域卻是包羅萬象的,所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采用的技術方案就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有的可能是用13.56M比較合適,不需要用有源的標簽,而有的就必須得用有源標簽,比如說咱們交通部,他就要求用5.8G的,現在我們擬說服他們用2.4G的,因為國內不是有2.4G嘛!大唐和國民技術公司在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也有自主知識產權。所以我覺得在制定移動支付標準上,我們既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重視用戶與市場的選擇,又要盡量的統一。我認為不管它是開環的應用、還是閉環的應用,都有應用的需求,閉環的應用市場也不一定小,中國這么大,在中國一個商業銀行的應用比歐洲一個國家都要大!我現在不是回避矛盾,也不談什么開環、閉環,而是說將來的標準特別是應用標準要根據應用市場的需求來選擇。

  關于中國銀行業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一會兒還有銀聯的徐總做報告,所以我就不班門弄斧了,請大家聽徐總介紹。應該說在金卡辦的組織協調與服務下,18年來金卡這個團隊大家都很團結、相互支持、不離不棄。銀聯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待會兒就聽徐總的。不僅移動支付應用可以惠民,金卡工程所有應用試點都圍繞“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構建和諧”這12個字來選項,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所以中央領導說金卡工程是“利國惠民、成績斐然”;這項工程始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直接領導和悉心指導下推進的,它凝聚了20多個部門行業,30多個試點城市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它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四個啟動工程之一,也是最貼近百姓的“民心工程”。

  金卡工程2004年開始就把無線射頻識別RFID應用列入重點工作,積極推動。而且從2000年開始,公安部發二代證的時候,就采用了射頻RF技術,用非接觸式IC卡,現在又用RFID技術研制電子護照。所以我說物聯網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它有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實踐基礎,也有近十年金卡工程RFID應用的積淀和國內產業的基礎。我們國家現在把物聯網納入“十二五”規劃發展是順應趨勢,并有濃厚的產業與應用基礎,也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它來自于國家金卡工程的探索與實踐。在90年代金卡工程非接觸式IC卡的應用,就在不停車收費、自動化通關、電子口岸、路橋管理、鐵路的機車識別管理、二代身份證中都開展了試點。電信智能卡也已捆綁了錢包的功能,開展了琳瑯滿目各種各樣手機應用和手機支付的“一卡多用”試點工作。此外在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軍隊的軍用物資、槍支彈藥實時、動態、可追溯的管理,野戰軍的傷病員電子傷票管理等等都啟動了這些應用。我們還在上海做了400萬工業鋼瓶的RFID安全監管等等。2004年金卡啟動的物聯網重要感知技術RFID的應用,已經在30多個城市開展了應用試點。為組織產業隊伍,信產部和民政部于2005年共同支持成立了中國RFID產業聯盟,現在已有300多企業加盟,我國在全球RFID市場營銷方面居第三位,今年我們會突破160億元,每年的增長幅度都在40%左右。這個片子是中國RFID的市場規模和物聯網市場分析...

  中央領導1996年就開始抓“一卡多用”和多功能卡,目的是方便百姓。當時朱镕基總理、李嵐清、鄒家華、吳邦國、溫家寶副總理等都為此作出重要的指示,今后銀聯卡如果實現了芯片化,就能夠和行業卡、城市通卡應用等等更好的結合,解決了最關鍵的難題。信產部電子科技委2006年成立了課題組,專題立項研究;我們在原信息產業部萬壽路機關進行了應用試點,部機關司局長的手機均裝上手機錢包功能模塊,進行移動支付的多功能試點工作,這項工作當時也得到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大力支持。

據統計,我國現有9.5億的手機用戶,還有5.5億的互聯網用戶,其中八成以上的手機消費者希望把公交卡、銀行卡功能都集成到手機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50%以上的手機集成了錢包的功能,用戶將非常方便。所以我們首先選擇手機和RFID作為基礎開展移動支付,這能最大限度的惠及百姓,基于手機的移動支付來源就是出于這些考慮。關于金卡工程如何開拓移動支付的應用,我就不詳細講了,應該說創新的支付應用琳瑯滿目、涉及方方面面。

  下面介紹一下移動支付是全球新的應用熱點。去年全球移動支付用戶超過了1.09億,比09年7020萬增加了54.5%,而且去年移動支付的用戶在全球移動用戶總量中占比達到2.1%;亞洲、東歐、中東和非洲的發展中市場強勁增長。其中亞太有6280萬,中東有2710萬,拉美有800萬,西歐710萬,北美350萬。在咱們國家發展就更快,根據對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的分析,業界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思路,大家在一起議事、協調,求同存異。產業界競爭是必不可少的,支付業務從線上到線下,傳統產業鏈面臨著新的挑戰;另外13.56M的發展大家認為是個重點,但是我也告訴大家不會成為唯一。因為商務、支付和物流三大環節的不同組合將形成錯綜復雜的格局。

  關于移動支付應用的簡介,我就不再展開了,大家有興趣可參看我提供的PPT片子。這是運營商手機支付的過渡方案,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講有基于13.56M非接觸技術的雙界面卡方案:有NFC的方案、還有銀聯的SD卡的方案,另外還有自主研發的2.4G的RF-SIM的方案,我在后面還要給大家推出最新的方案,這些商業模式我覺得都不能忽視,還需要大家在一起研究、協調,然后真正拿出一個符合實際的移動支付的標準方案。我現在不說誰的對、誰的不對,至少我們研究五年了,也有一個很好的基礎了。再重復一句:移動支付既離不開金融系統的商業銀行和銀聯,也離不開三大通信運營商,我認為還離不開我們IT產業界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和產品的支撐。再有就是移動支付絕對不僅僅是運營商和銀聯的事兒,各行各業都要用到,所以今后還是在金卡工程23個部委和試點城市的大家庭里面,大家齊心協力、聯合共推。

  標準化工作必須有組織、有計劃,所以金卡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有國標計劃。08年國標委給了2項,09年又下發了3項,現在工作組做了這么多年,完成了5個部分的征求意見稿,第一部分是射頻接口和天線;第二部分是傳輸協議和工作模式切換;第三部分是終端設備;第四部分是應用管理與安全;第五部分是測試方法。不再展開了。

  相關的建議有幾條:首先要加強協調與合作,大家都要從國家、全局的利益出發,發揮自身優勢,求同存異,盡快研制出相對統一的標準;其次要認真分析國內外移動支付的應用需求和商業模式,堅持自主創新,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標準。鑒于國外大公司已申請了很多專利,國內企業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建議采用聯合攻關的工作模式:整合國內已有技術成果,政府出政策資助,以加快制定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和物聯網相關標準。目前是我們花了那么多精力,把隊伍組織起來,但聯合團隊遠未被真正認識和支持,更說不上重視,這是非常可惜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支付標準和專利等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知識產權和專利這也是國家信息安全利益所在,現有移動支付方案,應該說各有利弊,還是應該再認真的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拿出對策。總之業界要干的事太多,希望相關政府部門給予更多指導和務實支持。

下面我重點介紹國內業界移動支付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的概況。作為信息產業商會的代表,我今天就少談點觀點,多介紹咱們企業做的工作,這也是信息產業商會服務于會員單位的份內事。最近我先后找了幾個企業了解情況,認真看了一些材料,經過消化吸收后,我給大家融會貫通介紹一下。首先就是關于雙界面SIM卡方案,這是握奇的方案,中國原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簡單易行,性價比高,已在20個省份使用,超過500萬發行量。這是13.56M的全卡方案,背景也是自主知識產權的,同時支持NFC各種標準和應用,將成為國際化的規范標準。在功能和市場方面都有很多新的開拓。下面是復旦SMAP技術方案,有機卡分離,SE獨立于手機終端之外,規避了應用差異,但應用軟件需標準化。另外還有多卡多用的NFC方案,多應用商業模式的簡化,安全管理簡單,無須進行多次的發行;第三種是手機終端上的SE模式。復旦微電子提供的產品、終端和解決方案可參看我的PPT。他們對用戶的希望就是,給國內芯片廠商如國外廠商同等待遇,比如說銀行業和移動支付通信行業。在這方面我一定要多說幾句話,咱們金卡工程公安部換發的二代身份證,就是很好的成功合作案例。當時公安部和電子部曾用4年時間磨合,就是因為非接觸式IC卡方案在當時國內還不可能大批量配套,也不能完全達到公安系統大批量數億規模的應用需求。當時我們就強調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不同意先采用國外芯片,等以后國內有了再替換,因為用戶都是先入為主,所謂的替換是不可能的。我們強調無論是信息技術應用,還是國家的信息化建設,都必須立足于國內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上,要以國內配套為主,我想這點各個國家都一樣,不是我國發明的。其實美國比咱們更厲害,我記得當年IBMPC產品部被我國聯想收購以后,美國政府機關再也不許用聯想生產的IBMPC機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是聯想生產的。那時我是信產部產品司司長,咱們說什么那不行,不也沒招嗎!歷史的經驗與教訓不容忽視,銀行卡芯片化,至少核心芯片和安全模塊要采用國內的,不要再說“國內沒有先用國外的,以后再替換了”。特別是咱們銀行界與國內信息產業界從1980年搞金融電子化就開始合作,至今已30年有余;就說金卡工程也共同工作了18年,我不想說難聽的話傷感情,因為咱們共同奮斗友情很深;但是忠言逆耳的話還得說,銀行卡芯片化進程一定要立足于國內芯片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一定要考慮國家安全與金融安全,以及信息產業和持卡人的利益,這是國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我回憶金卡工程這18年,我國信息產業界為全國各大行業和地方的試點城市提供技術支持的服務,做了大量工作,可謂功不可沒。當二代證,金稅工程等應用部門申報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或信息化大獎時,我們信息產業界至今從沒有申報過,因為我們始終明確定位:甘當配角、做好支撐與服務,永做鋪路石子。說句心里話:各大用戶部門永遠離不開國內信息產業界做支撐,因為我們同根同族、魚水相依,這才是最牢靠的基礎,也是確保用戶利益的舉措!二代證都是用國內產品,已成功發放12億張,這是成功案例。不信可問問公安部,他們現在很感謝國內業界,沒有出現任何安全問題,即使有問題打個電話我們都及時協調給予解決,我們安排有四個重點企業在那保駕護航。我現在雖然不是產品司司長了,但至今還服務于金卡事業,在金卡這個國家團隊里,我想還有這個影響,我希望“產用結合”這個原則不能變,咱們還得用國內的。出了問題你找我,我照樣負責解決,絕對不會讓國內的芯片出簍子!做了18年金卡,我們從沒出過簍子,就是因為國家金卡工程建設始終扎根在中國的國土上、立足于國內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上,這是各行業集體的合力!我以前曾經拜托公安部換發二代證用國內的芯片;我也曾給當時六大通信運營商鞠躬,拜托它們支持我國提出的3G TD-SCDMA標準方案,并采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全系列產品;我今天愿意再次拜托國內銀行系統,這18年來我們為金卡工程共同拼搏,在你們取得的輝煌業績中也有我張琪的心血和汗水,我以此懇請所有的商業銀行,一定要用咱們國內的安全芯片,我拜托了!

  以下幾張是關于大唐微電子全流程的生產能力和一體化服務體系,它們從芯片、模塊、卡片、終端到系統解決方案,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滿足用戶的不用需求。

下面分析的是移動支付應用為金融、通信和為手機產業帶來的機遇,以及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方案的分析,對中國銀聯手機支付方案的分析,我們還是希望盡量的統一,如果說銀聯和每個運營商你們都各有一套的話,國內信息產業標準化和產業化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還是要盡量的統一。這個片子是北京華大電子移動支付的進展,這是珠海東信和平研發的進展,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有11項專利了;應用解決方案、市場開拓情況;貼片卡、銀聯SD卡的研發,還有自主產權的2.4G卡,就不詳細講了。這是華虹集團在金融IC卡和移動支付情況說明,華虹為更好的服務于清華微電子、大唐微電子、華大、復旦微電子等等這些芯片設計公司,提前進行了工藝布局,打造了完整的工藝平臺,都可以在他們0.13微米工藝線上成功流片。另外在移動支付應用系統方面,華虹計通公司在終端產品和外設、以及RFID移動支付平臺和多種應用系統都推出了解決方案,建立了相關合作機制。有關具體工藝布局情況、市場分布、智能化和智能卡產品的介紹,就不再展開了。

  以上都是13.56M的,我再介紹深圳國民公司2.4G的研發及產業化情況。2.4G為國際頻段,不干擾移動通信,2.4G由于頻帶寬,多個設備間可共存;準靜態的磁場穿透性很強,磁可以和手機共存。2.4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這方面也做了分析:這是2.4G和13.56M的共存性;在深圳地鐵、公交,上海地鐵項目上均已成功實施。兩種技術也都可以獨立的發展,互不影響。這是2.4G主要的技術指標、產業發展建設及應用情況,以及2.4G的多種應用案例,市場開拓的情況,第三方檢測的情況,都提供給大家了。

  我再說一點個人建議,因為現在銀行卡正在抓芯片化,很多讀寫機具和專用外設需要改造,產業部門為此應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我希望在制定改造方案時不僅要加上IC卡的功能,還要同時考慮并兼顧RFID的13.56M和2.4G雙頻應用的需要,我建議最好同時考慮上,因為兩者一同考慮不為過,避免今后二次改造,而且也不多花錢,就把它們都考慮上。今后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追求整體效益最大化。另外關于產品標準準入,在這方面要防止專利的陷井。

  我下面要再介紹一個新的方案,基于QSIM手機錢包方案。其目標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任何物體提供的創新有效的RFID硬件解決方案。既支持13.56M符合金融PBOC2.0標準及受理環境,又要解決芯片、外設和讀寫機具的國產化問題,這是上海坤銳提供給我的方案,它具備RFID標簽芯片設計,射頻電路和天線設計,電路測試、質量管理和企業管理多種優勢。手機支付方案的選擇,13.56M頻率,國際上成熟的頻率,符合銀行系統的標準,也符合智能卡協議。該芯片自主產權,物美價廉,具有安全性,又跟銀聯的要求相符,手機只需要更換SIM卡,對運營商的好處是就一個芯片,更換成本很低,對企業和用戶來講沒有任何負擔,對所有的手機都沒有限制。這是線橋模式的系列產品、這是線貼模式的相關產品,新開發的所有產品和方案我都提供大家PPT做參考。下面解答大家的一些問題,選擇什么手機都可以正常使用;這個方案不需要更換手機;其物理標準和目前SIM卡相吻合;另外采用這個方案,讀卡設備及后臺系統都不用改動,只需在原設備上加入橋,就可與手機實現近場通信。橋不干擾原系統通信,其安全性由SIM芯片和讀寫器間的安全協議來保證。具體的演示,下面可以看,我現在沒時間給大家演示了。

 這是超高頻電子標簽芯片,QR2235、Qstar2A、35.3W等多種不同芯片的特點及技術指標;手機超高頻讀寫器家族系列產品,以及手機支付的解決方案和多種應用的推廣情況。其優勢是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標簽體積小、成本低,符合現有使用習慣,不用更換手機等等,產品應用推廣情況,由于時間關系就不再贅述。

  深圳國民技術公司開發的2.4G也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已有140多件專利申請,50多件國際專利申請,全部為本土企業掌握。其中有30余項專利已在我國獲授權,有2項核心專利已在美國授權。2.4G技術上應該說已經成熟了。我順便介紹一下NFC的專利情況:專利超過1370項,其中核心專利69項;專利擁有者超過50家;國內廠商有34項相關專利。

  最后一個問題是展望移動支付發展,因時間不夠只能介紹標題了。移動支付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今后的移動支付市場可能會三足鼎立,即:以銀行金融為主體的、以運營商為主體的和以第三方支付廠商為主體的;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初步架構已經形成了,用戶數和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發展移動支付需價值鏈各方共同努力,開放資源、合作共贏。在改善民生方面各種各樣的應用就不詳細講了。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必須加強協調與合作,先制定好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再把部門和地方的利益協調好,既要有可操作的商業模式,又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大家都能接受。我們提倡多功能卡也好、移動支付也好、物聯網發展也好,都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必須跨部門、跨地方的實現大聯合,要齊心協力、形成合力;通過創新,加強合作,求同存異,達到互利互惠、實現共贏。我們還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去年我有幸參加工程院主持的“物聯網戰略規劃研究”工作,主要負責“金融服務和物聯網服務業的發展”課題,我覺得這是一片廣闊的藍海,無論是移動支付、還是物聯網發展,都有非常廣闊的市場。關于公共平臺建設,還要提倡“大金卡”的概念,“大金卡”是什么?就是說所有參與國家金卡工程建設的20多個部門、行業,還有各地方,其應用涉及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必須整合資源,一定要跨行業、跨地區的聯合共建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創建新的現代信息服務業,實在沒必要每個部門、每個地方都重復建。

  移動支付和物聯網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它將促進我國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推動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模式的轉變,對促進社會進步與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它也是IT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個新增長點,推動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在更高的層面、更廣的領域向縱深發展。

  我們的確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艱辛和偉大的事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提高自己;還要具有全局性的戰略思維,努力尋求并抓住機遇,謀求戰略優勢并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讓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移動支付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物聯網的發展,開創金卡工程和國家信息化建設新局面而共同努力奮斗!謝謝大家。

消息來源:物聯中國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