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樂途旅游網合作研究的2011年第二季《中國公民旅游關注度報告》最新出爐,報告勾勒出人們在盛夏時光里的旅游眾生圖。
國內旅游方面,與火紅季節相映照的是紅色旅游。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百年等重大事件,加上紅色旅游產品的逐漸成熟,烘托出一派紅色狂飆。人們耳熟能詳的紅色紀念地:韶山、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北京和武漢,成為今夏紅色旅游的最熱點。人們不僅僅在時間的河流中回憶崢嶸歲月,也渴望在海濱等避暑勝地感受清涼,濱海旅游和生態避暑游大行其道。從海洋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山,人們不但鐘情夏日里沁人心脾的清爽,也向往那些日常難得的神秘與激情。"密境中的密境"尼汝,大美無言的青海湖,浪漫旖旎的三亞和廈門,這些旅游目的地毫無疑義的成為今夏國內旅游的首選檔。"旅游向西"風尚同樣值得關注,"到西部去"成為眾多游客的共同選擇。而京滬高鐵的開通,催生出一片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長三角和山東成為熱點區域。
出境旅游方面,熱點較為統一,海島游是關鍵詞。在第二季《中國公民旅游關注度報告》里,臺灣、日本沖繩、毛里求斯、愛爾蘭、塞舌、馬埃島、普拉蘭島等旅游目的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盡管選擇的原因各異,有的是由于手續更為簡便,有的是由于階段性關注,有的是由于市場營銷的影響。但是,從國內旅游的海 濱優先, 到出境旅游的海島重點,可以觀察到,我國公民對夏日旅游的關注有著一致性。幾乎對于所有人,大海、沙灘和陽光都有著無可抵御的誘惑力。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永不停歇的潮水依然吟唱著過去的故事。
欣喜的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第二季《中國公民旅游關注度報告》更加注重從細節處挖掘旅游風尚。有旅游地圖的描繪,有旅游行為的解釋,有環境條件 的剖析。《中國公民旅游關注度報告》的成長,雖然細小,但是足夠堅實。尤其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有夏季旅游的亮點和熱點,還有涌動在人心頭的思緒情愫。"旅游向西",或許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選擇,或許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選擇,而是未來新的旅游方式的早期萌動。要識別這一點并不簡單,這與關注度報告能夠引入媒體 人對旅游業的專業意見有關。引入媒體人意見,使我們能夠從最貼近我國輿論生態的角度,與學者和大眾的觀點充分互動,通過審視當代旅游業片斷,給出不一樣的旅游業觀點。這或許是這份報告往往能使人感受新意的重要原因。一句話,關注中國旅游業,關注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