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藍籌股行情能否持續

2014-08-12 12:01

二季度主板凈利潤加速,創業板增速回落,下行風險仍然在持續。基于這個原因,A股正在啟動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修復過程。

本刊記者 張學慶

近期藍籌風格指數漲幅較大,市場風格逐步轉換,而非銀行金融指數作為“股市放大器”的特征凸顯。

機構加倉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易方達滬深300非銀行金融ETF(512070)自7月18日上市兩周以來凈值上漲了12.2%,尤其最近3個交易日大量申購資金涌入,3日內份額規模激增近1倍。

不僅份額規模激增,而且出現溢價,在近3個交易日其二級市場平均溢價0.2%,顯示投資者強烈持續看好本輪反彈。易方達非銀ETF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跟蹤非銀行金融行業指數的ETF,成份股主要分布于保險和券商兩個板塊,其高beta、高波動性的特征明顯,為投資者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博反彈工具。

伴隨著經濟企穩預期的確認和不斷強化,市場風格切換不期而至,進入7月創業板、中小板等小盤成長風格指數出現調整,上證50、滬深300、上證180等主要藍籌風格指數逐步走高。作為大盤“放大器”的滬深300非銀行金融指數則表現更為突出,7月初至8月1日漲幅達到11.61%,在各指數中漲幅居前。

滬深300非銀指數近期漲勢中,券商股貢獻最多。在近20個交易日中,東吳證券股價上漲20%,中信證券上漲17%,國金證券上漲15%。分析師表示,從中長期看,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融制度改革的紅利將在以保險和券商為代表的非銀行金融業持續釋放,行業基本面預計也將持續向好。

另外,重倉大盤藍籌股的基金在這輪反彈中表現較好。華寶興業資源、德邦優化配置、長信金利趨勢、工銀金融地產、金元惠理核心動力、易方達資源等基金,凈值上漲幅度較大。

還有不少基金正在加倉,表明對后市的看好。據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8月1日,偏股方向基金倉位明顯上升。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85.33%,相比前周升1.28%;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79.29%,相比前周升1.52%;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67.01%,相比前周升1.07%。

從具體基金公司來看,大型基金公司加倉最為積極,大成、易方達、南方、嘉實、博時、華夏基金公司均有較為明顯的加倉。而加倉的主要方向是醫藥、金融和農林牧漁,加倉幅度分別為1.86%、1.66%和0.98% 。而此前一直大熱的TMT行業則出現明顯的減倉痕跡,減倉的幅度高達2.06%。

藍籌股估值修復

多家機構認為,7月經濟在穩增長刺激下繼續反彈,PMI連創新高,結合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央行的正回購利率下調,三季度貨幣和信貸有望保持相對寬松的狀況,實體經濟的融資利率也有望下降。在此背景下,經濟內生動力正在加強,三季度經濟有進一步復蘇的空間。

博時基金認為,近期A股正在啟動估值修復的進程,8月進入中期業績披露期,目前已有1578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248家公司正式披露了2014年中報。根據統計,62%的公司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相比2013年同期占比要高一些,其中2014年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凈利潤增速公司的占比上升了一半,上半年凈利潤增速的公司在A股已公布的公司中占比19.01%,比2014年一季度的8.39%以及2013年全年下滑8.45%的比例出現了大幅反彈,其中主板公司二季度增速有所上升,而創業板的增速是下滑的。

總體來看,二季度A股業績好轉主要是由于主板的凈利潤加速所致,而創業板增速相較一季度有所回落,下行風險仍然在持續。基于這個原因,A股正在啟動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修復過程。

重陽投資測算的滬深300隱含風險溢價,即用滬深300市盈率倒數減掉10年期國債收益率,顯示出中國A股市場的風險溢價從2009年至今不斷攀升,并達到歷史新高。風險溢價升高的背后是投資者信心的匱乏,但市場始終會回歸中值,風險溢價越接近極致,大盤臨近反轉的概率就越大。

歷史經驗表明,市場周期轉換并非在默無聲息中開始,只是大多數投資者在市場底部時被熊市悲觀情緒所控制,因而忽略了市場積極明確的變化。目前,我國經濟遭遇的困難和挑戰早為市場所熟知,但近期的諸多利好變化卻不為市場所關注,可見悲觀情緒已經接近極致。

從經濟層面看,整體經濟已經企穩,但更重要的是,年初以來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果開始顯現,一季度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已經超過制造業,消費的實際增速有所提升,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也高于經濟增速,這些都是經濟轉型積極向好的因素。

與此同時,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卻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對股市也是個積極的變化。另外,就是在資本市場的制度變革方面,對于IPO重啟證監會的態度鮮明,從6月份到年底共發行約100只股票,資金壓力并不大,這充分體現出政府對于市場的呵護。

朱雀投資認為,短期經濟數據企穩、流動性寬松正從同業市場向實體經濟傳導,伴隨著四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進一步確定、滬港通“活水”流入等可能催化較大反彈,風險偏好回落即是加倉時機。針對中長期,可以自下而上積極關注日益增加的結構性機會。

成長股仍有優勢

不過,對藍籌股行情能否持續,基金經理有不同看法。

有公募基金經理謹慎地表示,A股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這次被海外資金入市預期打破了。回顧過去,海外資金入市(如QFII、RQFII同時入市)市場風格極為類似,大盤藍籌股因獲資金持續加倉,短期有力地撬動指數。但又通常會經歷大漲、滯漲、下跌過程。主要癥結在于海外資金流入提振了風險偏好,而基本面改善的步伐并未跟上。

“事實上,這次并沒有什么不一樣。”該基金經理表示,PMI數據盡管繼續回升,但跟蹤的鋼鐵、煤炭、水泥等周期品價格仍處于下行通道,這顯示經濟內生性復蘇動力仍不足。所以說,本次的反彈不是周期復蘇,連周期復辟都算不上,屬于典型的交易性機會。從趨于模糊的行情特征來看,便可見一斑。譬如,周期行情并非一枝獨秀,食品飲料和醫藥等偏防御屬性板塊也在上攻,這在周期行情中是少見的,而前期超跌白馬股強勢反彈。

在配置上,周期品固然可以博取經濟繼續大幅改善的收益,但風險收益并不匹配,并不明顯優于部分優質成長股。

招商基金認為,由于短期內地產回暖預期仍在,反彈因素占主導。但隨著政策放松、滬港通等效應的釋放,以及領漲板塊因各種原因調整,市場在反彈之后很可能出現休整。若反彈因素被證偽,行情將戛然而止。鑒于此,并不建議投資者大幅調整投資組合,可通過工具型基金把握短期投資機會,可選擇的標的包括大盤藍籌ETF以及相關分級基金B份額等。

消息來源:理財周刊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