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艷 崔爽
今天上午,工信部發布4張5G牌照,標志5G商用的開始,中國進入5G時代。
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中國網絡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拿到第四張5G牌照,躋身第四大基礎電信運營商。
超出市場預期提前發牌、越過臨時牌直接發正式商用牌照,顯示出在設備和產品方面,中國準備好了。
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國家搶位發牌,中國5G發牌意義特殊:以中國的市場規模和用戶數量,5G商用有標志性意義。
廣電入局 三大巨頭變四大天王
牌照發幾張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靴子落地,廣電入局。為何是它?
中國廣電副總經理曾慶軍表示,這張牌照實際上是頒發給全國有線電視及廣電行業。
曾慶軍表示,通過中國廣電的高起點的服務,可以提供生動的貼近人民生活的新服務,如4K高清直播;打造現代智慧城市的物聯網的先進網絡,全面提升技術、產業、服務,助推5G全面引領的態勢。
和其它三家相比,廣電的5G網絡將是匯集廣播電視現代通信和物聯網服務的5G網絡,讓用戶享受智慧廣電服務,甚至是社會化的智慧城市服務。
這符合 5G建設共建共享的原則,中國鐵塔表示,堅持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獨建,全力支撐服務四家電信企業快速經濟地建設5G網絡。目前已儲備875萬路燈桿、監控桿,超350萬電力桿塔,以及33萬物業樓宇,為5G基站低成本快速布設奠定基礎。
直接發牌 運營商有更大自主權
以往運營商都會先拿到臨時牌照,進行實驗,再大規模商用。此次5G發牌干脆利落,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表示:直接發牌是沿用國際慣例,運營商自由度更大。
以往都是經過實驗,再進行商業應用,這次是直接發牌照。這種模式是跟國際慣例比較一致的,別的國家很早就發牌照發頻率,政策環境很穩定,運營商可以更好地自主規劃網絡和業務。我國在5G發牌上采用這種模式,給了運營企業更大自由度。
5G芯片 國產的很給力
5G發牌,作為全球唯一能夠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決方案的通信企業,華為表示“全力支持運營商建好中國5G”。
華為表示,公司自2009年起著手5G研究,已累計投入20億美金用于5G技術與產品研發,當前已具備從芯片、產品到系統組網全面領先的5G能力。
截止目前,華為共提交5G標準提案18000多篇,標準提案及通過數高居全球首位,向ESTI 聲明5G基本專利2570族,持續排名業界第一,其主導的極化碼、上下行解耦、大規模天線和新型網絡架構等關鍵技術已成為5G國際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華為已實現全系列業界領先自研芯片的規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組天罡、5G終端基帶芯片巴龍以及終端處理器芯片麒麟980。
提前發牌 搶抓數字經濟新契機
為何選在此時發牌?王志勤表示,前段時間5G的設備和產品基本成熟,具備商用條件,今年4月韓國和美國也相繼啟動5G應用,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國發放5G牌照,一方面通過網絡的建設來帶動產業鏈、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帶動5g的性能提升。
更重要的是,5G是構建社會經濟的基礎設施,5G的建設可以帶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通過與工業、農業、交通等行業的結合,形成5G的融合應用,促進經濟的轉型發展,選擇這個時間點發牌,搶抓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據工信部披露,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業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中,我國企業占比超過30%,位居首位。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國率先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加快了5G設備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目前我國5G中頻段系統設備、終端芯片、智能手機處于全球產業第一梯隊。
何時能用?大概在今年底明年初
針對普遍關注的對公眾放號的問題,王志勤表示“這不是一0和1的概念,各家運營商會采取不同策略,個人用戶不會太慢”。
現在運營企業也在做一些體驗用戶,在一些手機類業務比較成熟的條件下,也許大家會采取不同的政策。
市場普遍預測,個人用戶享受5G服務時間大概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
但王志勤表示,5G業務肯定先在個別城市個別地區布局,不需要全城全網。依托4G建5G,初期階段運營企業可能還是在北上廣深相對完整覆蓋、布局業務,其他城市可能是做業務培育式的點狀布局,優先覆蓋特殊行業應用。
中國移動表示,獲得5G業務經營許可后,將加快5G網絡部署,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5G精品網絡,今年9月底前在超過40個城市提供5G服務,客戶“不換卡”“不換號”就可開通5G服務,后續將持續擴大服務范圍,讓廣大客戶方便、快捷地使用5G業務,享受5G新技術帶來的福利。
中國聯通表示,本周開始在40城市范圍開展“走進聯通.5G在身邊”為主題的5G體驗活動,歡迎廣大客戶參與體驗聯通5G服務。
基站輻射?專家表示完全不用擔心
前段時間搜狐CEO張朝陽公開表示“5G基站密度極高,對人體危害很大”引發熱議。
王志勤強調,經過輻射測試,5G基站輻射符合國內標準,比國際標準嚴5至6倍。一直以來我國輻射標準嚴于國際標準,對運營企業有嚴格的環保標準,無須擔心。
手機多貴?價格不會太低
目前可見的5G手機的價格現在至少一萬左右,曾有電信分析師表示明年第四季度可以降至兩三千,對此,王志勤直言“太樂觀了,我覺得懸”。
中國聯通表示,目前,各終端廠商已經研發了多款5G終端,將在入網測試,獲得入網許可后上市銷售。運營商會積極推動終端品類的豐富和產品成熟,推動終端量產和價格的進一步降低,滿足用戶對5G終端的需求。
套餐資費?流量是重要考慮因素
用上5G手機,資費怎么算?
對此,中國聯通表示,流量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步計劃,面對消費者市場,5G收費模式與4G產品既有承接又有創新,也會根據5G業務的技術特點研究新的計費模式。
在政企客戶市場,5G服務結合網絡的建設將更個性化和場景化,預計會根據客戶需求,一客一策,推出基于場景的多元化收費模式。
網絡先行 5G商用面臨更多挑戰
3G商用是2008年底,4G商用也比全球晚三年,在中國使用的設備都非常成熟穩定,價位也已經回落,用戶其實可以直接用。
但來到5G時代,中國進入第一梯隊,這也帶來更多挑戰:
5G網絡先行,牌照發放是允許運營商進行規模化網絡建設,后續還需要網絡優化、手機產品的互操作等,這些在牌照發放后還需要一個磨合期。
另外針對5G的特點,除了商業模式比較成熟的移動互聯網之外還有行業應用,這是很大的挑戰,全球都一樣,大家都面臨著從移動互聯到移動物聯的挑戰。
網絡先行后,更大的挑戰是在網絡之上去培育新的行業應用,和實體經濟共同尋找最適合的應用場景、模式技術、解決方法、物聯網終端產品等,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
中國電信表示,已與合作伙伴開展了豐富的5G應用創新實踐,目前已涵蓋政務、制造、交通、物流、教育、醫療、媒體、警務、旅游、環保十大垂直行業重點應用場景,聯合試驗客戶已超過200家。
開放合作 5G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5G建設中,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是一貫秉持的理念。
2013年,我國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愛立信、諾基亞、高通、英特爾、羅德與施瓦茨等多家知名國外企業都是推進組成員單位。基于推進組平臺,國內外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究、技術試驗和產品測試驗證,共同制定技術規范和測試規范,并積極參與測試,全球系統設備、芯片、終端、測試儀表等企業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為加快我國5G產業鏈的發展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針對5G發牌,英特爾公司表示:“英特爾在全球范圍支持5G的加速發展。我們很高興看到英特爾在中國5G網絡部署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將繼續與中國的科技產業生態拓展合作,支持5G不斷發展。”
目前,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國企業通力合作、互利共贏。4G時代,多家國外企業已經參與我國移動通信市場,是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工信部表示,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國外企業積極參與我國5G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廣,繼續深化合作,共謀5G發展和創新,共同分享我國5G發展成果。(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
本文由《科技日報》授權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