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銀發的吳曉靈,紅衣白褲的史玉柱等20位金融大咖紛紛匯聚在第一屆新金融聯盟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逾1000名嘉賓參會,吸引了350位媒體人和自媒體人前來報道。經歷了2013年的互聯網金融爆發,如今已進入更加冷靜卻更高速發展的階段。“顛覆傳統機構”已被“廣泛融合,互相合作”所替代。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探討了從互聯網金融看新金融的發展空間。她表示,支付結算是金融業的核心業務,第三方支付將回歸到專業的支付領域當中,同時監管上結合征信體系的建立及絕對額限制可以有效保護資金供需雙方。談到未來,吳曉靈認為,股權眾籌有廣闊發展空間,未來新金融應向小額借貸和股權投資領域發展。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發表為題“新金融時代銀行業的挑戰和機遇”的講話,他認為,虛實結合是銀行未來發展趨勢。對于銀行現在面臨的挑戰,董文標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利率市場化后中國傳統的商業銀行制度和方式沒有改變所要經受的沖擊;金融脫媒;以及互聯網金融。董文標認為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特色去發展新市場,利用風控、產品制造團隊及客戶基礎市場的優勢,去耕耘新市場。董文標認為銀行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應該加大科技投資,互聯網與傳統銀行的關系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攜手創造中國金融的新時代。
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與常人不同,十分看好銀行業。他認為,銀行業不會受根本沖擊 改革紅利創造新機遇。與銀行業將陷入困境甚至將要消失的觀點不同,巨人投資董事長史玉柱在會上提出盡管面臨利率市場化及互聯網沖擊,未來的很長時期整個銀行業不會受到根本的沖擊,因為銀行占金融業的比重很大,而其他保險等金融機構網點不到銀行的十分之一。
同時史玉柱還提到,利率市場化后利差不一定會縮小,雖然互聯網企業無貸款習俗,第二代企業家來掌權,但目前更多中國企業家對資金都如饑似渴,中國的資金是短缺的,而需求存在,那么利率市場化來臨后利差不一定會縮小。而放開過度監管,會有很多改革的紅利,有些銀行就能抓住機遇迎頭趕上。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書記霍學文稱,技術發展將極大推動金融發展,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一定會融合發展,中國金融業發展在全世界不可限量。霍學文提到,制度+技術+信息構成銀行業結構圖,銀行業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底層數據沒有貫穿,部門信息分割,而中小微企業則需要更多關注。同時移動互聯要求更便捷的信息傳遞,更快、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