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30年,中國經濟的戰略方向在哪里
新中國成立以降,第一個30年,政治穩定,社會清明;第二個30年,改革開放,走向富強。而下一個30年何去何從?我們的機會在哪里?社會又將怎樣發展?2014年10月30日,矽亞第四屆經濟分析與預測財經年會于上海舉行,眾多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對此進入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矽亞第四屆經濟分析與預測財經年會以“金融·實體 風雨兼程30年”為主題,出席會議的有上海市發改委周強秘書長;矽亞投資主席/Integreon CEO Bob Gogel先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吳曉波院長,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紐交所、港交所等諸多精英人士。年會分為上午和下午兩部分進行,以主題演講與專題討論為主要形式。通過開放透明的交流,大家就中國經濟下一個30年的戰略發展方向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友好。
上海市發改委周強秘書長首先發言,他圍繞主題談了兩層意思:一是當前上海以及整個中國的實體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金融的支持,因此矽亞第四屆經濟分析與預測財經年會的舉辦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二是上海在金融深化創新與經濟的結合方面走在全國的前面,對于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制定了很多鼓勵性的政策,并將于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塊實業家的創業投資寶地。
接下來,矽亞投資主席,擁有豐富人生經歷的Bob Gogel先生上臺發表主題演講,強調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放緩的當下,應借鑒歐洲和美國的經驗教訓,進行戰略性的適應和調整。Bob Gogel先生指出經濟下行時,世界五百強公司在成本縮減方面一般首先裁員,然后縮減預算,接著更關注運營資金的管理和變更供應商的選擇,并減少可自由支配支出;在收入增長方面則一般會執行產品收入增長措施,開展收購和拓展新業務,以及加大產品研發或市場營銷等手段。而中國企業在整個經濟下行過程中應反其道而行之,在市場營銷、品牌形象包括公司的形象打造上面下大力氣。Bob Gogel先生認為,與西方不同,中國目前并沒有撬動裁員的杠桿,裁員更加困難。因此,需要采取其他不同維度的手段來保住企業的盈利能力,未雨綢繆。其中最重要的是優化運營成本和加強產品研發——長期投入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是企業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存活的法寶,并且在經濟回復正常增長時,企業能夠更多的從中盈利。此外,加強品牌績效管理、風險管理和適應新的競爭格局、產業結構也非常重要。最后,Bob Gogel先生與大家分享了關于未來全球行業的展望,其認為私募行業未來將有更多跨境交易的機會;制造行業會更多朝向平穩方向發展;醫療保健行業則將贏來快速增長。
接下來登臺演講的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吳曉波,他的演講主題是“中國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吳曉波先生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似乎已進入到衰退的階段,中國經濟也正在放緩腳步。而事物跌落到低谷的時候,往往意味它正在蘊育革命性、根本性、結構性,來自底層的變化,這種變化稱為“范式的轉變”。中國全面轉向創新驅動的經濟,進入有節制的增長的階段,各種要素正在進行重組,而金融業也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新的商業業態正在生成。吳曉波先生指出,主要的變革包括:創業投資融資機制與企業創新發展將更加緊密結合;創業投資、VC、風投風起云涌,打散原有企業價值鏈;政府投資將更多傾向于戰略性新型產業;包容性創新、包容性發展成為時代主流;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從模仿創新到原始創新;以及大數據時代將給傳統金融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等等。
之后,摩根大通香港企業融資部的蔡耀庭先生就投行發展以及境外上市的考量發表了主題演講。蔡耀庭先生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投行在金融風波之后會受到很多新法規的監管,所以很多事情以前容易做,現在則比較困難,需要的時間也更長一點。另外最簡單的IPO定向增發等傳統業務,費用壓縮了,而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境外上市方面,目前香港仍是首選。
內地上市公司的代表——上工申貝董事長張敏則基于傳統制造業受到外資企侵入的宏觀背景,對于以上工申貝為代表的國內民企在雙重夾擊之下,通過證券市場,借助資本的力量,變危為機,從低谷走出去,重新屹立于行業之巔這樣一個過程進行了深刻的論述。指出資本加實體,兩者缺一不可。未來的十年,上工申貝還要繼續借助資本的力量,在三五年之內完成一兩個并購案和國內的重組,規模達到20億以上。
精彩的主題演講之后是別開生面的論壇討論環節。論壇環節的主持人,由上海全新財經媒體中介——界面傳媒的副總裁郭為中老師擔任,嘉賓包括:矽亞投資主席Bob Gogel先生;紐約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劉亦浩先生;顧斌先生;西門子中國公司的Francois-David Martino先生;德勤中國的羅偉雄先生;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蘭田先生等。大家暢所欲言,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而下午的活動同樣由主題演講與專題討論構成。主題演講方面,申銀萬國投行部總經理馮震宇先生,西門子公司Francois-David Martino先生,普華永道合伙人Toby Xu,以及“30年”理論的提出者,來自矽亞投資的張蘭丁先生,分別就“企業如何借力金融市場”。“百年企業的資本發展之路”,“等待或是變道,通向資本市場之路的選擇”,以及“三個30年的具體發展脈絡”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之后的論壇,主題與前面的內容一脈相承:“奔向資本市場——風雨兼程30年”,主要關注未來30年的市場盈利點和企業的重要機遇所在。主持人為第一財經的張志清老師,嘉賓包括:深圳交易所發行部經理王渙然老師;香港聯交所的劉云志老師;申銀萬國投行部總經理馮震宇老師;普華永道合伙人徐宏老師;方達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總監韓斌老師;銀河投行部MD楊銳老師。
30年篳路藍縷,30年開拓創新,30年風雨兼程,30年共謀發展。“金融·實體 風雨兼程30年”,縱觀天下發展大勢,描繪中國經濟明天。矽亞第四屆經濟分析與預測財經年會雖然已經在熱烈的分享和激烈的爭鳴中落下帷幕,但關于“下一個30年,中國經濟的戰略發展方向在哪里”的討論卻仍然方興未艾。沒有人知道下一個30年中國經濟究竟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金融與實體攜手,企業才能贏得未來。沒有人下一個30年我們身在何方,但毋庸置疑的是,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腳下。
中國經濟的第三個30年,讓我們披荊斬棘,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