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建造中心”占地超過10,000平方呎,設有五大專區,包括數碼分身專區、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專區、人工智能專區、機械人專區及沉浸式模擬實景專區;展示不同先進建造技術,如數碼分身應用、人工智能安全方案、建筑機械人、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沉浸式工具等。透過展示一系列創新技術,“未來建造中心”能讓業界加深了解創新建造科技發展,促進協作交流,同時為年輕人提供平臺,掌握建造業先進技能和知識,并從中實踐學習。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于開幕典禮致歡迎辭,強調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和培育新質生產力人才的重要性:“今天標志著我們為建造業創新,以及推動新一代掌握先進科技的重要一步。我們期望‘未來建造中心’能成為香港建造業創新的燈塔,為業界人才照亮前路。”
發展局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羅國權工程師隨后發表開幕致辭,他表示:“政府全力推動建造業轉型革新,在此進程中,建造業議會一直是我們最緊密的合作伙伴。‘未來建造中心’將為我們培育行業新生代,并為香港建造業建立秉持專業精神的文化。在此,我呼吁業界友好團結一致,匯聚知識與力量,一同引領業界邁向未來建造的新時代。”未來建造中心項目督導委員會主席鄭展鵬教授則接續介紹“未來建造中心”,闡述其作為業界協作學習平臺的愿景。
活動邀請了四位業界翹楚發表主題演講,分別為金門建筑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歐嘉榮先生、Global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Inc.亞洲區行政總裁關景輝工程師、Microsoft香港商務事業部總監李健鵬先生,以及大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合伙人簡偉文先生。他們與現場嘉賓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超越傳統思維模式,推動智慧基建及業界發展。
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致閉幕辭時,重申議會促進建造業數碼化及安全文化的決心,他亦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建造中心’每年將吸引超過24,000參觀人次,亦提供一個與時并進的學習環境,讓修讀大師級培訓課程、高等文憑、文憑課程及不同短期課程的香港建造學院學員,一同探索建造業的未來。”
典禮過后另有展覽,讓嘉賓深入了解“未來建造中心”創新設施,探討業界如何把握中心開幕機遇培訓人才。
“未來建造中心”開幕后,將為業界人才提供實踐培訓機會,促進業界領袖間交流,培育業界新世代。透過結合先進科技及創新培訓課程,“未來建造中心”將會推動行業數碼轉型,為建造業創建更高效及安全的未來。
“未來建造中心”概覽
“未來建造中心”位于香港建造學院—九龍灣院校三樓,占地超過10,000平方呎,劃分為五個專區。
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專區 |
展示如中央智能管理平臺、人工智能警報系統等4S裝備,并提供如智能安全帽、智能手表等穿戴設備予參觀者試用。 |
人工智能專區 |
舉辦與科技相關的工作坊,介紹與業界合作研發有關安全的大型語言模型,讓參觀者體驗建造業采用的最新人工智能工具。 |
數碼分身專區 |
將建筑信息模擬(BIM)概念帶入城市信息模擬(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 CIM),羅列成功項目案例,展示包括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和網絡連接技術,幫助業界了解智慧城市發展。 |
沉浸式模擬實境專區 |
利用“實境攝制”及“混合實境”技術,包括洞穴式虛擬系統及擴增實境(AR)程式作互動式學習,深入了解建筑信息模擬(BIM)如何與物理環境融合。 |
機械人專區 |
匯聚先進建筑機械人,如自動鑽孔機械人和牆面處理機械人,供學員操作及體驗其高效安全的優點。 |
發展局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羅國權工程師(中)、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右二)、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左二)、未來建造中心項目督導委員會主席鄭展鵬教授(右一),以及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盧李愛蓮女士(左一)共同主持建造業議會“未來建造中心”開幕典禮
“未來建造中心”占地超過10,000平方尺,設有五大專區,包括數碼分身專區、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專區、人工智能專區、機械人專區及沉浸式模擬實景專區;展示不同先進建造技術,如數碼分身應用、人工智能安全方案、建筑機械人、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沉浸式工具等。透過展示一系列創新技術,“未來建造中心”能讓業界加深了解創新建造科技發展,促進協作交流,同時為年輕人提供平臺,掌握建造業先進技能和知識,并從中實踐學習。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于開幕典禮致歡迎辭,強調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和培育新質生產力人才的重要性:“今天標志著我們為建造業創新,以及推動新一代掌握先進科技的重要一步。我們期望“未來建造中心”能成為香港建造業創新的燈塔,為業界人才照亮前路。”
發展局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羅國權工程師隨后發表開幕致辭,他表示:“政府全力推動建造業轉型革新,在此進程中,建造業議會一直是我們最緊密的合作夥伴。“未來建造中心”將為我們培育行業新生代,并為香港建造業建立秉持專業精神的文化。在此,我呼吁業界友好團結一致,匯聚知識與力量,一同引領業界邁向未來建造的新時代。”未來建造中心項目督導委員會主席鄭展鵬教授則接續介紹“未來建造中心”,闡述其作為業界協作學習平臺的愿景。
活動邀請了四位業界翹楚發表主題演講,分別為金門建筑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歐嘉榮先生、Global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Inc.亞洲區行政總裁關景輝工程師、Microsoft香港商務事業部總監李健鵬先生,以及大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合夥人簡偉文先生。他們與現場嘉賓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超越傳統思維模式,推動智慧基建及業界發展。
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致閉幕辭時,重申議會促進建造業數碼化及安全文化的決心,他亦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建造中心”每年將吸引超過24,000參觀人次,亦提供一個與時并進的學習環境,讓修讀大師級培訓課程、高等文憑、文憑課程及不同短期課程的香港建造學院學員,一同探索建造業的未來。”
典禮過后另有展覽,讓嘉賓深入了解“未來建造中心”創新設施,探討業界如何把握中心開幕機遇培訓人才。
“未來建造中心”開幕后,將為業界人才提供實踐培訓機會,促進業界領袖間交流,培育業界新世代。透過結合先進科技及創新培訓課程,“未來建造中心”將會推動行業數碼轉型,為建造業創建更高效及安全的未來。
“未來建造中心”概覽
“未來建造中心”位于香港建造學院—九龍灣院校三樓,占地超過10,000平方尺,劃分為五個專區。
安全智慧工地系統 專區 |
展示如中央智能管理平臺、人工智能警報系統等4S裝備,并提供如智能安全帽、智能手表等穿戴設備予參觀者試用。 |
人工智能專區 |
舉辦與科技相關的工作坊,介紹與業界合作研發有關安全的大型語言模型,讓參觀者體驗建造業采用的最新人工智能工具。 |
數碼分身專區 |
將建筑信息模擬(BIM)概念帶入城市信息模擬(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 CIM),羅列成功項目案例,展示包括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和網絡連接技術,幫助業界了解智慧城市發展。 |
沉浸式模擬實境專區 |
利用“實境攝制”及“混合實境”技術,包括洞穴式虛擬系統及擴增實境(AR)程式作互動式學習,深入了解建筑信息模擬(BIM)如何與物理環境融合。 |
機械人專區 |
匯聚先進建筑機械人,如自動鉆孔機械人和墻面處理機械人,供學員操作及體驗其高效安全的優點。 |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中)、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左二)、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右二)、發展局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羅國權先生(右一)及GCDFE籌備委員會主席鄭展鵬教授(左一)共同主持開幕儀式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致揭幕辭時表示:“建造業一直以來皆為香港成功的基石,但前路有重重挑戰,如勞工老化、生產力下降、成本上升、工地安全隱憂,我堅信解決上述問題的其中一個關鍵在于數碼化。”甯局長亦稱,自從2018年起推行“建造業2.0”,政府積極推動建造業界采用數碼化,并以身作則,循序漸進,促進建造業數碼轉型。她亦期望與業界攜手同行,透過創新技術推動香港高質發展。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于歡迎致辭中提及:“今次活動乃行業的里程碑,在探索數碼化界領域的路上,應用建筑信息模擬(BIM)和數碼工程監督系統(DWSS)等科技已成為業界工作日常,綜合數碼共用平臺(CDE)及安全智慧工地系統(4S)亦同為關鍵,但我們的目標不止于此,業界必須應用更多有力改造行業的數碼科技。從先進數據分析開始,以至利用人工智能驅動項目設計及管理,我們將發掘數碼化于改變建造業生態及促進合作的潛能。”
是次盛事為期兩天,設有四大主題展覽,包括“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機械人”、“數碼化平臺”和“研究及創新”,吸引逾40間參展商參加,展示建造業最先進的技術及創新解決方案,并設有展覽主講臺及商貿配對區,讓參展商與業界及公眾人士交流,拓展商機。
論壇匯聚逾30位來自海內外的業界專家,分享建造業前瞻遠景、未來趨勢及實際經驗,內容涵蓋“建造數碼化”四大主題,其中“建造領袖論壇”及“智慧項目交付論壇”已順利舉行,而“未來建造論壇”及“智慧建筑資產論壇”亦今天展開,由業界翹楚分享他們的見解和經驗。
有關GCDFE 2024的詳情,請瀏覽網頁events.cic.hk/gcdfe。
]]>活動亮點:
此次活動特別適合所有對建造數碼化轉型感興趣的專業人士,無論您是行業從業者、學術研究者,還是技術供應商,都歡迎您參與這一為期兩天的重要交流盛會。
有關更多信息及注冊,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s://events.cic.hk/gcdfe 。我們期待在香港與您共同探討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
]]>香港2021年12月10日 /美通社/ -- 香港建造業議會今年舉辦的首屆“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反應熱烈,共收到120個申請,經過嚴格評審后,最后選出23個項目及機構,表揚他們利用創新數碼化技術提升生產力、質量、可持續性和安全性,提升香港建筑質素。
在本港蕓蕓過千個工程項目中,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 主橋及相關工程憑著建筑信息模擬 (BIM)、物聯網、三維測量、機械人技術及自動化設備、電子化專案監督管理系統等提升項目的建造效率及質素,充分發揮裝配式設計及預制組件的優勢,獲得“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項目類別的金獎。
另外,不少參賽單位憑自主研發數碼化系統而得獎,包括機電工程署建立政府物聯通及區域數碼監控中心,并同時研發“建筑信息模擬 -- 資產管理”系統,促進機電設備數碼化及提升維修保養工作效率,獲頒“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機構類別客戶金獎;獲A類承建商金獎的金門建筑透過綜合數碼建造方案(Integrated Digital Project Delivery)建立數碼化路線圖,促進建筑工地智能化;B類承建商金獎安樂工程成立創新基金,鼓勵團隊進行科研,又在工程中采用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來提高施工效率及減少意外發生;初創企業金獎Varadise Limited建立了一個可整合建筑信息模擬、地理信息系統及物聯網數據的智慧管理平臺,實時監督地盤狀況,加快興建進度。
業內越多人運用創新科技,數碼化才得以普及,故愿意分享經驗及培育人才尤其重要。奧雅納工程顧問積極與業界分享自身研發的Neuron智能建筑數碼系統及數碼設計、智能工具和項目經驗,令它嬴得“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顧問類別金獎;香港科技大學則為校園建立了數碼分身(Digital Twin)協助管理校園設施,其BIM實驗室亦舉辦不少與數碼建筑相關的課程,因而獲得培訓/研究機構類別金獎。
是次比賽分為“項目”及“機構”兩大參賽類別,“機構”類別細分為六個組別,包括客戶(政府、公共客戶、發展商)、顧問、A類承建商、B類承建商、培訓/研究機構及初創企業。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杰工程師出席“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頒獎典禮時提到,建造業數碼化利用數碼科技提升營運效益,對于推動建造業2.0尤其重要。主辦機構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先生表示:“在發展局大力推動建造數碼化的政策支持下,我們已建立穩固的基礎和全面的設施網絡,推動香港應用及發展建筑信息模擬。現今在建造業采用數碼科技已變得普遍及更具成效。這個獎項是我們推動香港建造業數碼化的重要一步。”
為進一步推動香港建造業數碼化,建造業議會與專家及主要業界持份者合作,制定及發布《建造業數碼化路線圖》,當中涵蓋智慧數據共享、智慧規劃及設計、建筑信息模擬智慧呈交、智慧場外預制及運送、智慧工地管理和智慧資產及設施管理,此六個范疇都屬于應用高價值數碼應用領域領域及策略。
得獎隊伍的數碼化故事及更多有關該獎項的資料,請瀏覽cdaward.cic.hk。
得獎名單:
項目類別 |
獎項 |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 主橋及相關工程 |
金獎 |
創新斗室 |
銀獎 |
北大嶼山醫院 - 香港感染控制中心 |
銅獎 |
中九龍干線 - 數碼之旅 |
優異獎 |
三跑道系統 - 香港機場管理局 |
優異獎 |
機構類別 |
獎項 |
客戶 |
|
機電工程署 |
金獎 |
香港機場管理局 |
銀獎 |
建筑署 |
銅獎 |
渠務署 |
銅獎 |
顧問 |
|
奧雅納工程顧問 |
金獎 |
Digital is Differentiator - AECOM |
銀獎 |
利比有限公司 |
銅獎 |
A類承建商 |
|
金門建筑有限公司 |
金獎 |
協興工程有限公司 |
銀獎 |
中國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
銅獎 |
B類承建商 |
|
安樂工程有限公司 |
金獎 |
初創企業 |
|
Varadise Limited |
金獎 |
RaSpect Intelligence Inspection Limited |
銀獎 |
Llewellyn and Partners Company Limited |
銅獎 |
研究機構 |
|
香港科技大學 |
金獎 |
iLab@HKU: The finest lab that catalyses construc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銀獎 |
香港城市大學建筑學及土木工程學系 |
銅獎 |
Transcendence Company Limited |
銅獎 |
香港2021年10月8日 /美通社/ -- 建造業議會(議會)于2021年9月29日舉辦“組裝合成”建筑法(MiC)國際研討會2021,邀集環球“組裝合成”建筑法專家一同討論MiC發展。時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林世雄工程師與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先生分別致辭為研討會揭開序幕。
時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林世雄工程師表示:“香港最適合作為‘組裝合成’建筑法的試驗平臺,因為有多個建筑項目將采用‘組裝合成’建筑法興建,同時在大灣區內已有便利和有能力的制造基地配合。因此,我深信香港有潛力在未來成為世界‘組裝合成’建筑法中心,展示這項技術能應用在不同建筑用途上。”
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先生表示:“MiC對建造業及社會最顯著的影響,就是更能保障工人的工作安全和大大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先導項目的成功大大增強了我們對 MiC的信心,亦令業界確信MiC可于香港應用。”同時,主席在歡迎辭中感謝各位演講嘉賓分享寶貴的經驗。最后,他呼吁業界攜手合作,為更安全、更環保的建造行業共同努力。
建造業議會“組裝合成”建筑法聯合工作小組主席巫干輝工程師在閉幕辭中表示:“MiC在政府部門、顧問、承建商和工人的合作努力下,做到良好的質量、成本控制和安全記錄。MiC在香港的發展得到廣泛認同,我們預計MiC將會是未來建筑方法上的主流發展模式之一。”
是次國際研討會共邀請到14名來自本地,以及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及英國的海外嘉賓進行演講,分享MiC的發展及寶貴經驗,獲得超過1,300名參加者親臨現場及觀看網上直播。研討會對MiC的設計和應用上進行了具建設性的討論,并為世界各地的MiC專家提供了一個交流MiC最新趨勢及經驗實踐的平臺。
有關“組裝合成”建筑法國際研討會2021的詳情,請瀏覽網頁:https://mic.cic.hk/sc/Events/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