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浩浩湯湯奔向東方;天藍山青,碧水澄澈,巴渝大地綠意盎然。這里是美麗的重慶。如何讓這美麗長存?重慶給出的答案是"綠色轉型"。
近年來,重慶全力實施"14710"工作體系,以"美麗重慶建設"為"一統攬",統領四大提升、七個任務、十項行動,完善了以治水治氣為牽引的"九治"污染防治攻堅體系,推動生態治理系統重塑,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
立秋時節,漫步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湖面上荇菜漂浮成片,斑嘴鴨成鳥帶著幼鳥在水面暢游。很難想象,這里曾因為污染淪為"黑臭湖"。近年來,梁平區以"嚴格保護、自然修復"為主導原則,對雙桂湖展開整治行動。如今,雙桂湖岸邊密植月季、燈芯草、銅錢草等,減緩水浪沖刷、防止邊坡塌陷;高低不一的小微濕地連通水系,形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連續的城市濕地群。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產生各種生活、餐廚垃圾。這些垃圾如何處理?轉運過程中又如何避免垃圾"跑冒滴漏"?在渝北區的夏家壩垃圾中轉站,一套"AI智能識別系統"讓垃圾轉運實現全過程密閉零污染。
在這里,垃圾車駛入轉運港后就直奔卸料大廳進行壓縮。隨后,系統將利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深度學習等技術,對垃圾進行檢視,自動研判、分析垃圾雜質種類、數量。初篩后的垃圾進入智能多級精分選系統,經過篩分、破碎、磁選、風選等程序,自動分選出可燃物、有機質,再通過自動化豎式壓縮、起重裝車,分類運輸至各終端處置企業,作業過程密閉無污染。
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在新重慶的"美麗計劃"中,"九治行動"一直被放在重要位置。今年,重慶還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強化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全面實施智慧治污。依托"巴渝治水"應用系統,從水質量、水資源、水生態、水污染、水監管等多個維度入手,為每一條河流量身定制"數字化管水一張圖",提升大數據分析研判能力,實現了水環境可視、可查、可分析,為環境要素感知、污染分析和精準溯源提供了數據基礎支撐。
依托"環保天眼""環保大腦",通過各類監測站、微站等,做到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監測指數超標及時預警、突發環境污染自動報警,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重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43天、同比增加2天,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6%。
在重慶,不僅是生態向"綠",工業發展也在逐"綠"而行。在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鋁"),他們深挖綠色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一系列技術改造、能管系統升級等項目,企業的"含綠量"和"含金量"不斷提升。
"我們建成冷軋機油霧回收及軋制油再生聯用系統,每年可回收軋制油220噸,價值約208萬元。項目深度改造之后,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揮發性有機物超過18噸。"西南鋁安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長安汽車也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加速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的轉型升級,建設新能源智慧工廠,樹立了向"規模+效益+價值創造"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典型示范。
工業逐"綠",繪就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藍圖。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33家、國家級綠色園區12個、綠色供應鏈17條,綠色制造體系基礎進一步夯實。
在治理污染和推動綠色發展的同時,重慶還在努力讓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融入老百姓生活日常。
"誰家在鋪人工草皮?不能破壞生態,必須馬上制止!"近日,在璧山區七塘鎮喜觀村,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李國洪接到村民反映的情況,帶著不容辯駁的語氣說道。
這里曾經是皮鞋加工基地,李國紅也是個皮鞋匠,他生產皮鞋時產生的粉末和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從污染環境的手藝人,到生態環境的維護者,李國洪的角色轉換,映射出當地的生態之變和村民環保意識的萌芽。
不僅是在璧山七塘鎮,在重慶還有無數平凡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捍衛著大自然饋贈的美好:從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增殖放流,到堅決向野味說"不";從愛護身邊一草一木,到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重慶的美麗"顏值"正在不斷提升,一部系列專題片能讓我們的感受更加直觀。近日,由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西部國際傳播中心聯合推出的系列英文專題片《美麗重慶》正式上線,共六集,講述了重慶在生物多樣性、治廢、治鄉、治氣、治水等多方面的實踐,向世界講述重慶如何追"新"逐"綠",繪制美麗重慶生態畫卷的發展故事。
綠色發展脈絡清晰可見,美麗重慶建設步履不停。重慶,這座美麗的山水之城,正以其堅定的步伐,向著更加綠色、更加宜居的方向邁進。在這里,每一抹綠色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片藍天都見證著這座城市向"綠"而行的決心。
觀看《美麗重慶》專題視頻:
美麗重慶?保護生物多樣性: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b000021d3mi&ptag=4_2.8.5.23370_wxf
垃圾變寶藏:重慶創建"無廢城市"之路: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c0000470v1f&ptag=4_2.8.5.23370_wxf
建設美麗鄉村:璧山區七塘鎮的綠色轉型: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s000089lkum&ptag=4_2.8.5.23370_wxf
呼吸in重慶:藍天保衛戰: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a000080ranp&ptag=4_2.8.5.23370_wxf
與自然共生:重慶縉云山的故事: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916502
根據文獻典籍記載,早在公元前4世紀,兩國人民的先祖就打通了貫穿川滇緬印的商貿通道,公元8世紀,兩國著名藝術家留下文化交流的歷史印記。在緬甸塔耶希塔亞王朝時期(中國唐朝),驃國王子率領舞樂隊不遠萬里訪問長安,著名詩人白居易揮毫為此寫下千古絕唱《驃國樂》。
緬中兩國都曾創造過輝煌壯麗、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也同樣在近代都曾遭遇到嚴重的民族危機,先后成為西方列強宰割、奴役的對象,雙方都有著反抗殖民統治、反對霸權壓迫的共同經歷,在贏得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后,又共同努力探索富強道路。種種史實表明緬甸和中國是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自古以來,緬中兩國因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各方面交往頻繁。
緬中雙方的經濟交往十分活躍。中國持續向緬甸出口瓷器、紡織品和茶葉,同時,來自緬甸的紫檀、柚木佛像和其他特產也常出現在中國寺廟。
在雙方更加頻繁的民間交流中,滇緬道緬中邊境各族人民“檐相鄰而同井飲,籍雖兩國之民,居處難分”。其中位于緬中邊境71號界碑旁的“銀井寨”,國境線將這個村寨一分為二,寨子的居民雖然分屬兩個國家,但是他們語言相通、習俗相同,甚至共飲一井水,同趕一場集,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緬中兩國地緣相近、文化相通,有傣族、景頗族、佤族、傈僳族等十余個少數民族跨境而居。
緬中兩國在佛教領域的交流合作也是“胞波”情誼的最好例證。為推進兩國佛教文化交流,應緬甸政府邀請,中國國寶級文物佛牙舍利曾先后于1955年、1994年、1996年、2011年四次赴緬甸巡禮,受到緬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在2011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中國佛牙舍利第四次來緬巡禮期間,更是引發緬甸全國轟動,首都內比都、第一大城市仰光、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等地逾400萬信眾沿途瞻禮供奉。2014年緬甸風格佛殿區在河南洛陽白馬寺世界佛教文化園區落成。這是緬甸對外捐獻的首座佛殿項目,以仰光瑞大光塔為原型縮建而成的大金塔及相關博物館、佛殿濃縮了緬甸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筑。
兩國佛教學者和僧侶多次互訪交流。1996年,緬甸政府首次通過外交渠道邀請中國僧人赴緬甸留學,其中有中國南傳佛教僧人。此后,中國南傳佛教界陸續選送青年僧人赴緬甸留學。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緬甸僧人來中國高校留學。僧侶跨境互動進一步促進了緬中邊境地區的南傳佛教文化交流,鞏固了緬中佛教界的傳統法誼,促進了緬中民心相通。
緬中雙方政治交往活躍。緬中兩國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緬甸是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緬甸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承載了特殊的意義。20世紀50年代,緬甸與中國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緬中領導人也有著友好互訪的良好傳統。老一輩中國領導人們曾訪緬,緬甸領導人吳努、吳巴瑞、奈溫和吳貌貌卡等人也多次訪華。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身體力行,為緬中關系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緬中兩國人文交往頻繁。1960年中國國慶期間,吳努總理率領由文化、藝術、電影代表團組成的400多人友好代表團訪華,并在北京舉辦了“緬甸文化周”。1961年1月緬甸獨立節期間,我國由文化、藝術、電影代表團組成的530多人代表團回訪緬甸,并在仰光舉辦了“中國電影周”。兩國領導人率如此龐大的友好代表團互訪,充分體現了緬中兩國之間的“胞波”情誼,成為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在千禧年前后,許多緬甸人民學習中文,同時也有許多中國學者和僧侶來到仰光大學學習緬甸語。在1975年,緬甸代表團來到北京表演緬甸傳統體育項目藤球。自那以后中國人民開始了解藤球這項運動,中國的藤球運動員逐漸增多,中方球員也向緬甸球員學習、互相交流。
近年來緬中兩國交流不斷深化,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緬中友好交往和合作發展的歷史潮流,一定會像同宗同源的中國瀾滄江和緬甸伊洛瓦底江一樣,跨過崇山峻嶺,越過激流險灘,始終奔騰向前。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原視頻。(https://en.prnasia.com/story/archive/3462824_AE62824_0?utm_source=cleartime-customer&utm_medium=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