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 Star Event Management Co.Ltd. zh_CN PRN Asia DHR EXPO攜手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力資源專場活動精彩回顧 2024-07-09 14:40:00 浦東新區國際人力資源技術大會明珠計劃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新舉措發布 一是,浦東新區大力實施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明珠計劃,最高達1億元的項目補貼,個人團隊科研、創業、投融以及落戶等系列保障和支持;二是以才引才,構建實施全球引才伙伴計劃(GTP),主要是邀請一批引才伯樂面向全球尋聘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潛質青年;三是,系統推進人才領域的綜合改革試點,為全球AI人才通行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本論壇,見證了東方英才計劃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榮譽證書頒發儀式,進一步彰顯上海在AI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的堅定決心。 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的融合 中國電信集團的首席技術官、首席科學家,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長李學龍教授以一句“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承上啟下。結以自己歸國經歷,李學龍教授的主旨演講深入剖析了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新時代的創新需求,國家與科研機構在人才培養和引進中的重要作用,人可以是流動的,但科學精神是延續的,呼吁人才報國正當時。 教育革命:培養AI時代的創新思維 圓桌環節,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上海紐約大學校長、黨委書記童世駿,菲爾茲數學科學研究院院長,多倫多大學數學教授庫馬爾?穆蒂(Kumar Murty),以及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人力資源領域專家畢培文,一致認同,AI時代,教育的核心已從單純的信息吸收轉變為培養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 跨學科學習、科研參與及社會實踐在塑造AI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使用AI工具,更要培養提出關鍵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實踐深化理解。盡管國際關系帶來挑戰,他們仍看好國際合作在匯聚全球智慧、解決全球問題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學生交流和國際會議,促進知識共享和文化理解,推動AI人才的國際化培養。 企業人才戰略:AI技術商業化的關鍵 投資人與人才對話環節,上海臨港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運營負責人吳巍女士,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先生,亞馬遜云科技全球生成式AI產品運營總經Daryl Hammett先生,上海近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方小雷先生等業界領袖,在企業人才搭建和培養、投資趨勢及倫理治理進行了深入探討。觀點認為,創業者中能將AI技術商業化落地的人才依舊稀缺,創業者應該具有商業敏感度和問題解決能力。AI公司要關注不同發展階段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促進人才培養、提供教育資源,構建企業AI生態系統。此外,與會者認同數據治理對AI成功至關重要,并贊賞中國在AI的國際合作與治理的積極貢獻。 AI賦能人,連接時代的價值 上午的《AI聚能 人才無界》人才專場高峰論壇上,LinkedIn(領英)中國區總經理王茜和第二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銅聚獎獲得者潘晶先生,兩位優秀的人才,分別帶來了精彩分享。王茜女士指出在AI時代提升企業組織的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最關鍵的方式是“連接 ” 。AI能替代70%的工作內容,但最終取代職場人的只會是,更會使用AI工具的其他職場人。善于鏈接工具、鏈接各學科技能、鏈接人,成為一個跨界的合成性人才是未來職場的價值。LinkedIn作為一個匯聚全球10億人才的職場平臺,將始終圍繞“人”和“連接”兩個關鍵價值點,為HR伙伴們提供持續的賦能和支持。在發言最后王茜女士特別強調,領英沒有離開中國! 鈦米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CEO潘晶先生,第二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銅聚獎獲得者,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即每個人都是大模型的實例,人的模型可以通過"訓練-微調-生成"的過程不斷優化。 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與挑戰 下午的主題論壇圍繞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應用展開。 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其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席主管合伙人范為分享了生成式AI如何轉變勞動力和人才戰略的調查報告。報告預測了到2030年,全球AI投資預計將達到1591億美元,AI技術有望極大提升效率和生產力,同時促進創新和增長。此外報告還指出,40%的組織計劃增加員工以支持AI舉措,74%的組織打算調整人才戰略,專注于提升員工的AI相關技能,而37%的領導者認為他們的組織并未完全準備好應對Gen AI帶來的人才問題。 范為先生認為AI將像一個世紀前電力一樣改變每個主要行業,企業在人才戰略中需要考慮三個關鍵點:人才類型、組織架構的調整,以及提供一個安全合適的AI模型。 談及AI在企業組織效能方面的影響,英矽智能全球人力資源負責人及副總裁謝民以其企業組織為例,展示了AI如何融合企業業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的五大環節,通過智能算法和機器學習,將組織從人為核心的自驅型創新,轉向以智能為核心引領的智驅型創新。 前亞馬遜云科技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經理朱偉雅的演講則聚焦到人力資源行業的從業者在企業變革中的作用。她認為, AI應該被視為公司的文化戰略,而僅僅是技術問題,而HR是引領企業AI變革的火花。以其工作經歷為例,朱偉雅女士建議HR應立足戰略高度,以人為核心,重視員工體驗而非流程,采取迅速行動的同時布局長期可規模化的策略,公平推廣AI技術,提升員工素養適應企業戰略調整以及行業變化。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吳冬媛進一步分享了AI對人力資源從業者帶來的機遇和挑戰。SHRM調查顯示,AI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而多數人力資源從業者看好AI在提高工作場所智能和改善協作方面的潛力。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從基礎的計算和寫作任務中解放出來后,需要更多的投入精力在AI技術和數字化能力,以及不容易被替代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領導力、創造力。而人力資源從業者需要理解數據驅動的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算法應用,了解其數據安全和偏差度,構建對AI的信任度,支撐企業的改革。 菁客高級副總裁Beecher Ashley-Brown分享了基于企業招聘的一份調查報告。85%的公司認為人才補充非常重要,62%的公司認為2024年中國的人才獲取格局實際上更加困難。傳統招聘方式依舊是當下主流,AI簡歷摘要和AI預測分析用于候選人成功正在出現,約占被調查企業的16%,以及AI面試管理系統等工具正在幫助企業自動化,減輕行政負擔和改進招聘流程,提升效率和雇主品牌,提升員工體驗。但AI招聘相關模型中可能存在性別、年齡的決策偏差,以及文化背景下的情緒價值解讀差異。 AI賦能人力資源管理圓桌論壇:倫理與人性化 在AI賦能人力資源管理的圓桌環節,復旦大學MBA項目主任曹能先生、復旦大學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慶峰先生、谷歌亞太區技術事業部招聘負責人黃瀾女士,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產品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鄭鴻先生以及神秘嘉賓就以上演講中遺留的數據安全、道德隱私等對科技倫理的擔憂進行了探討。 就AI監管工具,觀點認為AI介入工作管理需平衡技術便利與人性體驗,過度監控或致員工心理安全感受損,AI應用需注重倫理與人性化設計。而在AI時代,企業應該更加注重員工心理安全感的培養,企業需要通過組織策略和管理者行動來建立和維護心理安全感,以應對創新過程中的挑戰。 此外就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和人類文明的未來,觀點認為,AI技術有望優化簡單重復的工作,解放人力,提升員工體驗,提出AI在人力資源管理和業務結合上的潛力。但同時也擔憂,AI未來可能既懂業務又懂人,替代HRBP,強化或弱化人類主體性。 對于AI在決策過程中存在的性別偏見問題,觀點認為這種偏見的來源是人為的信息輸入,可以過訓練數據和審核過程來糾正。同時,圓桌討論也提到了在招聘和面試中避免性別偏見的方法,認為在AI訓練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和應用者參與,以確保AI決策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最后,圓桌觀點認為員工應積極擁抱AI時代,提高AI使用的普及率,人類需掌握與AI合作的技能。同時,圓桌還提出了對AI自主意識的謹慎態度,并強調大模型在應用上的不足,呼吁人類與AI共同成長,深入行業解決問題,以實踐創新和學習新技能來適應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 人力資源服務專區展覽:展示創新力量 7月4日-7日期間,國際人力資源科技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H1館特設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力資源服務專區,匯聚了香港大學-復旦大學IMBA、國投人力、同道獵聘、麥肯特顧問、蝦聽科技、時代光華,綜合展示了最新的人力資源領域創新產品與服務。 AI面試體驗 國際人力資源科技大會組委會表示,未來將繼續攜手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圍繞人力資源領域的前沿話題,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推動推動AI產業和人才發展的深度融合。 ]]> 上海2024年7月9日 /美通社/ -- 2024年7月4日-7日,國際人力資源科技大會(DHR EXPO)再次攜手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聚焦“科技賦能于人”,在上海世博園區成功舉辦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

 

以人為核,兩大高峰主題論壇

7月6日,2024WAIC十大主題論壇之一,《AI聚能 人才無界》人才專場高峰論壇, 以及 《智啟AI 未來已來》探索人力資源管理智能變革主題論壇在上海世博園區成功舉辦。

本年度高峰論壇由中共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聯合指導,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靖軒(上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并受到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大力支持。

全球學術領袖、投資界翹楚、行業精英以及國際化企業高層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人才發展的未來藍圖,見證了眾多創新成果的發布,引起了廣泛關注。

上海,AI人才發展的新引擎

人才專場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工作局局長潘曉崗在致辭中分享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雁效應",六年間產業規模的增長比例約183.6%,達3800億元,各類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潘曉崗部長強調,以人才為核心推動創新發展,對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飛躍發展至關重要。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才工作局局長、二級巡視員戚玉霞詳細介紹了浦東新區在AI人才政策方面的最新舉措,展現了浦東新區在人才引進和人才環境搭建上的堅定承諾和卓越成就。

浦東新區國際人力資源技術大會明珠計劃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新舉措發布
浦東新區國際人力資源技術大會明珠計劃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新舉措發布

一是,浦東新區大力實施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明珠計劃,最高達1億元的項目補貼,個人團隊科研、創業、投融以及落戶等系列保障和支持;二是以才引才,構建實施全球引才伙伴計劃(GTP),主要是邀請一批引才伯樂面向全球尋聘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潛質青年;三是,系統推進人才領域的綜合改革試點,為全球AI人才通行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本論壇,見證了東方英才計劃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榮譽證書頒發儀式,進一步彰顯上海在AI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的堅定決心。

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的融合

中國電信集團的首席技術官、首席科學家,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長李學龍教授以一句“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承上啟下。結以自己歸國經歷,李學龍教授的主旨演講深入剖析了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新時代的創新需求,國家與科研機構在人才培養和引進中的重要作用,人可以是流動的,但科學精神是延續的,呼吁人才報國正當時。

教育革命:培養AI時代的創新思維

圓桌環節,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上海紐約大學校長、黨委書記童世駿,菲爾茲數學科學研究院院長,多倫多大學數學教授庫馬爾?穆蒂(Kumar Murty),以及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人力資源領域專家畢培文,一致認同,AI時代,教育的核心已從單純的信息吸收轉變為培養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

跨學科學習、科研參與及社會實踐在塑造AI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使用AI工具,更要培養提出關鍵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實踐深化理解。盡管國際關系帶來挑戰,他們仍看好國際合作在匯聚全球智慧、解決全球問題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學生交流和國際會議,促進知識共享和文化理解,推動AI人才的國際化培養。

企業人才戰略:AI技術商業化的關鍵

投資人與人才對話環節,上海臨港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運營負責人吳巍女士,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先生,亞馬遜云科技全球生成式AI產品運營總經Daryl Hammett先生,上海近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方小雷先生等業界領袖,在企業人才搭建和培養、投資趨勢及倫理治理進行了深入探討。觀點認為,創業者中能將AI技術商業化落地的人才依舊稀缺,創業者應該具有商業敏感度和問題解決能力。AI公司要關注不同發展階段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促進人才培養、提供教育資源,構建企業AI生態系統。此外,與會者認同數據治理對AI成功至關重要,并贊賞中國在AI的國際合作與治理的積極貢獻。

AI賦能人,連接時代的價值

上午的《AI聚能 人才無界》人才專場高峰論壇上,LinkedIn(領英)中國區總經理王茜和第二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銅聚獎獲得者潘晶先生,兩位優秀的人才,分別帶來了精彩分享。王茜女士指出在AI時代提升企業組織的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最關鍵的方式是“連接。AI能替代70%的工作內容,但最終取代職場人的只會是,更會使用AI工具的其他職場人。善于鏈接工具、鏈接各學科技能、鏈接人,成為一個跨界的合成性人才是未來職場的價值。LinkedIn作為一個匯聚全球10億人才的職場平臺,將始終圍繞“人”和“連接”兩個關鍵價值點,為HR伙伴們提供持續的賦能和支持。在發言最后王茜女士特別強調,領英沒有離開中國!

鈦米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CEO潘晶先生,第二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銅聚獎獲得者,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即每個人都是大模型的實例,人的模型可以通過"訓練-微調-生成"的過程不斷優化。

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與挑戰

下午的主題論壇圍繞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應用展開。

國際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其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席主管合伙人范為分享了生成式AI如何轉變勞動力和人才戰略的調查報告。報告預測了到2030年,全球AI投資預計將達到1591億美元,AI技術有望極大提升效率和生產力,同時促進創新和增長。此外報告還指出,40%的組織計劃增加員工以支持AI舉措,74%的組織打算調整人才戰略,專注于提升員工的AI相關技能,而37%的領導者認為他們的組織并未完全準備好應對Gen AI帶來的人才問題。

范為先生認為AI將像一個世紀前電力一樣改變每個主要行業,企業在人才戰略中需要考慮三個關鍵點:人才類型、組織架構的調整,以及提供一個安全合適的AI模型。

談及AI在企業組織效能方面的影響,英矽智能全球人力資源負責人及副總裁謝民以其企業組織為例,展示了AI如何融合企業業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的五大環節,通過智能算法和機器學習,將組織從人為核心的自驅型創新,轉向以智能為核心引領的智驅型創新。

前亞馬遜云科技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經理朱偉雅的演講則聚焦到人力資源行業的從業者在企業變革中的作用。她認為, AI應該被視為公司的文化戰略,而僅僅是技術問題,而HR是引領企業AI變革的火花。以其工作經歷為例,朱偉雅女士建議HR應立足戰略高度,以人為核心,重視員工體驗而非流程,采取迅速行動的同時布局長期可規模化的策略,公平推廣AI技術,提升員工素養適應企業戰略調整以及行業變化。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吳冬媛進一步分享了AI對人力資源從業者帶來的機遇和挑戰。SHRM調查顯示,AI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應用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而多數人力資源從業者看好AI在提高工作場所智能和改善協作方面的潛力。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從基礎的計算和寫作任務中解放出來后,需要更多的投入精力在AI技術和數字化能力,以及不容易被替代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領導力、創造力。而人力資源從業者需要理解數據驅動的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算法應用,了解其數據安全和偏差度,構建對AI的信任度,支撐企業的改革。

菁客高級副總裁Beecher Ashley-Brown分享了基于企業招聘的一份調查報告。85%的公司認為人才補充非常重要,62%的公司認為2024年中國的人才獲取格局實際上更加困難。傳統招聘方式依舊是當下主流,AI簡歷摘要和AI預測分析用于候選人成功正在出現,約占被調查企業的16%,以及AI面試管理系統等工具正在幫助企業自動化,減輕行政負擔和改進招聘流程,提升效率和雇主品牌,提升員工體驗。但AI招聘相關模型中可能存在性別、年齡的決策偏差,以及文化背景下的情緒價值解讀差異。

AI賦能人力資源管理圓桌論壇:倫理與人性化

在AI賦能人力資源管理的圓桌環節,復旦大學MBA項目主任曹能先生、復旦大學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慶峰先生、谷歌亞太區技術事業部招聘負責人黃瀾女士,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產品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鄭鴻先生以及神秘嘉賓就以上演講中遺留的數據安全、道德隱私等對科技倫理的擔憂進行了探討。

就AI監管工具,觀點認為AI介入工作管理需平衡技術便利與人性體驗,過度監控或致員工心理安全感受損,AI應用需注重倫理與人性化設計。而在AI時代,企業應該更加注重員工心理安全感的培養,企業需要通過組織策略和管理者行動來建立和維護心理安全感,以應對創新過程中的挑戰。

此外就AI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和人類文明的未來,觀點認為,AI技術有望優化簡單重復的工作,解放人力,提升員工體驗,提出AI在人力資源管理和業務結合上的潛力。但同時也擔憂,AI未來可能既懂業務又懂人,替代HRBP,強化或弱化人類主體性。

對于AI在決策過程中存在的性別偏見問題,觀點認為這種偏見的來源是人為的信息輸入,可以過訓練數據和審核過程來糾正。同時,圓桌討論也提到了在招聘和面試中避免性別偏見的方法,認為在AI訓練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和應用者參與,以確保AI決策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最后,圓桌觀點認為員工應積極擁抱AI時代,提高AI使用的普及率,人類需掌握與AI合作的技能。同時,圓桌還提出了對AI自主意識的謹慎態度,并強調大模型在應用上的不足,呼吁人類與AI共同成長,深入行業解決問題,以實踐創新和學習新技能來適應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

人力資源服務專區展覽:展示創新力量

7月4日-7日期間,國際人力資源科技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H1館特設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力資源服務專區,匯聚了香港大學-復旦大學IMBA、國投人力、同道獵聘、麥肯特顧問、蝦聽科技、時代光華,綜合展示了最新的人力資源領域創新產品與服務。

AI面試體驗
AI面試體驗

國際人力資源科技大會組委會表示,未來將繼續攜手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圍繞人力資源領域的前沿話題,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推動推動AI產業和人才發展的深度融合。

]]>
萬東醫療攜新一代AEG球管DSA設備亮相介博會 2023-01-10 14:19:00 新一代DSA設備創新再升級 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介博會作為行業的年度重要 展會,旨在通過打造“學科龍頭”,搭建“行業領軍”,匯聚“產業翹楚”,推動技術、教育、人才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國內外高水平學術與經貿交流合作。現階段,國家積極推進介入醫學的普及,作為介入手術不可或缺的“神器”,DSA受到了廣泛關注,其臨床使用范圍廣泛,適用于心、腦、外周及各部位血管、腫瘤、泌尿、呼吸道以及其它消化道在內的各科室臨床診斷和微創介入治療,被視為是繼CT之后醫學X射線診斷技術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而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拓展,手術變得更加復雜,成像質量和手術時間的相應增加,對DSA運行的穩定性、成像精度、輻射劑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次介博會上,萬東醫療作為國產醫學影像崛起的民族品牌之一,也帶來了新一代AEG球管DSA設備。萬東醫療銷售總監張利劍表示:“恰逢借助介博會的傳播交流平臺,萬東醫療也希望向行業展示‘智能化、集成化、科技化產品’,以及‘從臨床中來,又到臨床中去’的產品研發理念。最近幾天,萬東醫療還借助介博會平臺和多位專家學者、多家企業進行了學術和經貿交流合作,助力萬東醫療拓寬更多渠道,攜手共贏。之所以選擇在介博會上發布新品,也是看重介博會自帶的融媒體矩陣資源,助力企業破局新生。” 目前,萬東醫療專注于DSA的研發已有超30年的歷史,新一代AEG球管DSA設備CGO-2100 Pro就是其多年來聚力創新的淋漓詮釋,其采用先進的AEG球管注入真正硬核動能,用高性能、高科技為醫患打造了穩定清晰安全的手術環境。 在DSA的整體構造中,球管可謂是其“心臟”,CGO-2100 Pro裝載的AEG球管,將柵控技術、單端陽極接地技術、雙支撐技術、冰翼散熱技術、金鐘罩散射線收集技術五大勢能進行了深度融合,攻克了DSA在運行過程中球管易發熱的難題,同時降低了輻射劑量。 具體運用到腫瘤、神經、心臟等多個治療領域,CGO-2100 Pro更是“大顯身手”,在腫瘤介入領域,可以一次掃描覆蓋全胸/全腹,并可以進行3D路徑規劃,經血管或非血管穿刺消融導航,更加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在神經介入領域,可進行智能顱內動脈瘤分析,并針對動脈瘤智能化評估分析及治療規劃,并可對顱內出血、血管內支架植入等進行細致評估;在心臟介入領域,AI冠脈動態識別增強,其低濃度造影劑也可以識別判讀,動脈血管分割,動態路圖提取和應用,令手術更有的放矢,動態影像提取的微循環評價,則為治療提供更強大的循證支持。 推動介入治療領域優質資源下沉 助力基層醫院破局 近年來,介入治療快速發展,成為了繼內科、外科之后目前發展最快的第三大治療學科,彌補了內、外科技術的不足,其作為一種新型高科技微創性治療技術,具有創傷小、適應癥多、療效確切、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已成為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趨勢,“而如何將如此‘惠民’的治療技術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讓‘缺技術又缺設備’的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的患者不出家門就能獲得介入治療的診療服務,是萬東醫療一直在著力的重要布局之一。”張利劍說道。 萬東醫療聯合介入技術居全國領先 水準的鄭州大學介入治療研究所,打造了一站式介入整體解決方案,專門為基層醫院提供專業的DSA設備、技術帶教專家、精細化科室管理和成熟的運營管理,在短短6個月內建立完善的介入科室,一舉解決基層醫院因技術和專業人才缺乏,新建科室難的問題。同時,借助該解決方案,基層醫療機構還可在6個月的時間內快速建立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和危重孕產婦中心,提升醫院治療緊急和危重病人的能力。 在上述解決方案推出后不久,萬東醫療就助力多家基層醫院新建的介入科室成功地開展了2000臺介入手術,實現了從“0”到“2000”的飛躍式突破,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大三甲醫院同等化的醫療服務,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為切實解決偏遠地區民眾就醫難、就醫遠、醫療負擔重的問題貢獻了企業力量,助力實現分級診療。 張利劍指出:“萬東醫療一直堅持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社會效益的’發展理念,并一直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這樣的社會責任理念,除了推出的一站式介入整體解決方案,萬東醫療也通過本次介博會的展示平臺,將最前沿的介入治療創新成果更快地惠及更多患者,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患者。”未來,萬東醫療將繼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助力緩解不同地域、不同醫療機構之間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提升基層醫院的整體診療服務的效率與質量,進一步推進醫療服務的均等化,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化。 在2022年介博會的閉幕式上,主席李茂全教授同時也宣布:第二屆東方國際介入醫學博覽會將于2023年10月12日-15日舉辦,同期舉行的還有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中心2023學術年會、2023國家介入醫學創新聯盟年會和2023年中國介入醫學材料與工程論壇,以及第十屆糖尿病足細胞與介入治療學術大會,屆時將會有更多和萬東醫療一樣優秀的民族企業共同參與盛會,共同推動中國介入治療領域的發展。 ]]> 煥“心”升級助力介入醫療“大先生手”

上海2023年1月10日 /美通社/ -- 2022年12月29日-2022年12月31日,首屆東方國際介入醫學博覽會(以下簡稱介博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成功舉辦,作為介入治療領域傳播“新技術、新理念、新器械”的一體化創新交流平臺,介博會吸引了國內多家知名醫療機構和行業企業參加。國產高端醫療設備龍頭企業萬東醫療攜新一代AEG球管DSA設備(血管造影系統)CGO-2100 Pro參展,其搭載40*30全尺寸平板、AEG陽極接地球管、InvaRay 4.0全身兼容性智能影像平臺、AICS低劑量解決方案,可滿足介入手術的多種需求,助力介入治療施展“十八般武藝”。

 

 


新一代DSA設備創新再升級 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介博會作為行業的年度重要展會,旨在通過打造“學科龍頭”,搭建“行業領軍”,匯聚“產業翹楚”,推動技術、教育、人才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國內外高水平學術與經貿交流合作。現階段,國家積極推進介入醫學的普及,作為介入手術不可或缺的“神器”,DSA受到了廣泛關注,其臨床使用范圍廣泛,適用于心、腦、外周及各部位血管、腫瘤、泌尿、呼吸道以及其它消化道在內的各科室臨床診斷和微創介入治療,被視為是繼CT之后醫學X射線診斷技術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而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拓展,手術變得更加復雜,成像質量和手術時間的相應增加,對DSA運行的穩定性、成像精度、輻射劑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次介博會上,萬東醫療作為國產醫學影像崛起的民族品牌之一,也帶來了新一代AEG球管DSA設備。萬東醫療銷售總監張利劍表示:“恰逢借助介博會的傳播交流平臺,萬東醫療也希望向行業展示‘智能化、集成化、科技化產品’,以及‘從臨床中來,又到臨床中去’的產品研發理念。最近幾天,萬東醫療還借助介博會平臺和多位專家學者、多家企業進行了學術和經貿交流合作,助力萬東醫療拓寬更多渠道,攜手共贏。之所以選擇在介博會上發布新品,也是看重介博會自帶的融媒體矩陣資源,助力企業破局新生。”


目前,萬東醫療專注于DSA的研發已有超30年的歷史,新一代AEG球管DSA設備CGO-2100 Pro就是其多年來聚力創新的淋漓詮釋,其采用先進的AEG球管注入真正硬核動能,用高性能、高科技為醫患打造了穩定清晰安全的手術環境。

在DSA的整體構造中,球管可謂是其“心臟”,CGO-2100 Pro裝載的AEG球管,將柵控技術、單端陽極接地技術、雙支撐技術、冰翼散熱技術、金鐘罩散射線收集技術五大勢能進行了深度融合,攻克了DSA在運行過程中球管易發熱的難題,同時降低了輻射劑量。

具體運用到腫瘤、神經、心臟等多個治療領域,CGO-2100 Pro更是“大顯身手”,在腫瘤介入領域,可以一次掃描覆蓋全胸/全腹,并可以進行3D路徑規劃,經血管或非血管穿刺消融導航,更加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在神經介入領域,可進行智能顱內動脈瘤分析,并針對動脈瘤智能化評估分析及治療規劃,并可對顱內出血、血管內支架植入等進行細致評估;在心臟介入領域,AI冠脈動態識別增強,其低濃度造影劑也可以識別判讀,動脈血管分割,動態路圖提取和應用,令手術更有的放矢,動態影像提取的微循環評價,則為治療提供更強大的循證支持。

推動介入治療領域優質資源下沉 助力基層醫院破局

近年來,介入治療快速發展,成為了繼內科、外科之后目前發展最快的第三大治療學科,彌補了內、外科技術的不足,其作為一種新型高科技微創性治療技術,具有創傷小、適應癥多、療效確切、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已成為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趨勢,“而如何將如此‘惠民’的治療技術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讓‘缺技術又缺設備’的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的患者不出家門就能獲得介入治療的診療服務,是萬東醫療一直在著力的重要布局之一。”張利劍說道。

萬東醫療聯合介入技術居全國領先水準的鄭州大學介入治療研究所,打造了一站式介入整體解決方案,專門為基層醫院提供專業的DSA設備、技術帶教專家、精細化科室管理和成熟的運營管理,在短短6個月內建立完善的介入科室,一舉解決基層醫院因技術和專業人才缺乏,新建科室難的問題。同時,借助該解決方案,基層醫療機構還可在6個月的時間內快速建立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和危重孕產婦中心,提升醫院治療緊急和危重病人的能力。

在上述解決方案推出后不久,萬東醫療就助力多家基層醫院新建的介入科室成功地開展了2000臺介入手術,實現了從“0”到“2000”的飛躍式突破,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大三甲醫院同等化的醫療服務,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為切實解決偏遠地區民眾就醫難、就醫遠、醫療負擔重的問題貢獻了企業力量,助力實現分級診療。

張利劍指出:“萬東醫療一直堅持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社會效益的’發展理念,并一直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這樣的社會責任理念,除了推出的一站式介入整體解決方案,萬東醫療也通過本次介博會的展示平臺,將最前沿的介入治療創新成果更快地惠及更多患者,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患者。”未來,萬東醫療將繼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助力緩解不同地域、不同醫療機構之間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提升基層醫院的整體診療服務的效率與質量,進一步推進醫療服務的均等化,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化。

在2022年介博會的閉幕式上,主席李茂全教授同時也宣布:第二屆東方國際介入醫學博覽會將于2023年10月12日-15日舉辦,同期舉行的還有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中心2023學術年會、2023國家介入醫學創新聯盟年會和2023年中國介入醫學材料與工程論壇,以及第十屆糖尿病足細胞與介入治療學術大會,屆時將會有更多和萬東醫療一樣優秀的民族企業共同參與盛會,共同推動中國介入治療領域的發展。

]]>
東軟醫療攜全球首款新品亮相2022介博會 助推國產高端DSA臨床應用 2023-01-10 09:05:00 ? 本次介博會吸引了國內眾多頂級醫療機構及知名企業參加,并發布了多款新品。其中,國產醫療器械領軍企業東軟醫療攜新品“無軌雙旋轉中心七軸懸吊智能DSA血管造影系統”(中文名漢武)驚艷亮相。 踐行中國創造和智造?打造全球首款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 現階段,DSA已廣泛應用于多個科室的臨床疾病診斷和介入治療,是目前最先進的診斷和輔助治療設備之一,其以圖像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一致被認定為是介入診療的“金標準”,但DSA的所有核心技術幾乎都是跨學科的,涉及醫學影像、機械、電子、電氣、運動控制等十多個學科,由此,跨國醫械巨頭憑借先發優勢構筑了很高的技術壁壘,國內大部分的DSA市場份額都被進口品牌壟斷,國內市場急需具有高可靠性、及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DSA品牌。 作為東軟醫療打造的“盛世中華系列”血管造影系統(DSA)產品家族的第一款產品 -- “漢武”的成功面世也為民族品牌在血管機市場領域開拓了一席之地。東軟醫療首席執行官武少杰介紹:“東軟醫療集結一批精尖人才,踐行中國創造和智造,并深入臨床一線,聽取多方醫生專家的專業建議,以適應臨床需求為導向設計了無軌雙旋轉中心七軸懸吊智能DSA血管造影系統 -- 漢武,其全球首創無軌懸吊式機架,相較于傳統的滑軌懸吊式機架,無軌懸吊式機架可排除天軌對層流裝置及其它懸吊設備的干擾,滿足手術室對潔凈度的要求,且更加適用于復合手術室。創新的雙旋轉中心懸吊C臂運動方式,可以更靈活地實現術中的旋轉和擺位,將手術室空間的利用率發揮到極致。配備的目前最高端的第三代平板探測器,配合高清影像鏈,能滿足醫院各臨床科室的介入應用需求。” 同時,漢武還搭載了創新性的?IDM (InSighter, Defender, Master) 三大平臺,為醫生帶來全新的臨床體驗。其中,InSighter圖像優化平臺通過一系列硬件配置與軟件算法,在低劑量下洞察更多圖像細節,以更清晰地圖像質量充分滿足臨床對精細操作的需求;Defender劑量管理平臺則融入多種劑量降低技術,以全面的劑量分析和功能監控,免去醫生無論在術中還是術后的對于劑量超標的顧慮;Master智能流程平臺則可以掌控介入手術流程的每一步操作程序,為醫生帶來更高效便捷的工作流程。此外,漢武整機控制基于Glorious全面的臨床解決方案平臺,能夠滿足神經、心臟、腫瘤、周圍血管介入等不同臨床介入科室的需要。而漢武配備的鴻雁?5G 遠程介入指導系統,則搭載了東軟醫療獨有的一體化編解碼技術,將介入導管室各類醫療設設備產生的視頻信號采集,可實現遠程的手術直播、手術質控、手術帶教,有助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介入手術的治療能力,促進分級診療目標的加速實現。 CT打頭陣?全線產品加速國產高端化 除了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DSA漢武,作為一家已有24年發展史的老牌械企,東軟醫療依靠自主研發,一次次改寫了中國醫學影像設備發展史。截至目前,東軟醫療產品已累計銷往全球110余個國家和地區,歷史裝機量達?44000 余臺,并在美國、德國、阿聯酋、俄羅斯、巴西、秘魯、肯尼亞、泰國以及韓國設立了10家海外子公司。同時,東軟醫療高度重視配套服務和客戶體驗,在國內市場擁有25個省級服務團隊,配備300余名專業的工程師服務隊伍,并在海外也同步設立了多個服務團隊、備件中心及培訓中心。 創新的產品及完善的服務奠定了東軟醫療的市場龍頭地位,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截至?2021 年,東軟醫療是中國最大的?CT 制造商(按已安裝系統總數),2019-2021 年,東軟醫療是中國最大的?CT 出口商(按銷量)。 近年來,國家不斷重點支持發展國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以加快推進包括CT在內的醫學影像設備的國產化、品牌化、高端化,補齊裝備短板,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高端影像設備自主可控。 “此次介博會對于東軟醫療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和交流平臺,讓行業對于東軟醫療的創新產品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促進公司與行業其他企業及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的多元化合作。同時,借助介博會,東軟醫療可以了解介入治療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這又反過來進一步助推產品的創新和迭代,助力國產高端醫械設備的高質量發展。”武少杰表示。 2022介博會的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介入醫學領域資深參與者,也促進了行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在本屆介博會的閉幕式上,介博會主席李茂全教授宣布第二屆東方國際介入醫學博覽會將于2023年10月12日-15日舉辦,同期舉行的還有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中心2023學術年會、2023國家介入醫學創新聯盟年會和2023年中國介入醫學材料與工程論壇,以及第十屆糖尿病足細胞與介入治療學術大會。屆時,通過展覽及學術年會,介博會將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想碰撞,也進一步助推介入治療領域“產學研”的融合發展。 ]]> 上海2023年1月10日 /美通社/ -- 2022年12月29日-2022年12月31日期間,“2022東方國際介入醫學博覽會”(以下簡稱“介博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成功舉辦。作為國內介入治療領域的行業盛會,介博會以“健康中國、百年大計、東方昆侖、國際先驅”為使命,匯聚五大介入最新前沿科研成果及應用,致力于推動醫療、技術、教育、人才在世界范圍的深度融合。

 

 


 


本次介博會吸引了國內眾多頂級醫療機構及知名企業參加,并發布了多款新品。其中,國產醫療器械領軍企業東軟醫療攜新品“無軌雙旋轉中心七軸懸吊智能DSA血管造影系統”(中文名漢武)驚艷亮相。

踐行中國創造和智造 打造全球首款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機

現階段,DSA已廣泛應用于多個科室的臨床疾病診斷和介入治療,是目前最先進的診斷和輔助治療設備之一,其以圖像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一致被認定為是介入診療的“金標準”,但DSA的所有核心技術幾乎都是跨學科的,涉及醫學影像、機械、電子、電氣、運動控制等十多個學科,由此,跨國醫械巨頭憑借先發優勢構筑了很高的技術壁壘,國內大部分的DSA市場份額都被進口品牌壟斷,國內市場急需具有高可靠性、及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DSA品牌。

作為東軟醫療打造的“盛世中華系列”血管造影系統(DSA)產品家族的第一款產品 -- “漢武”的成功面世也為民族品牌在血管機市場領域開拓了一席之地。東軟醫療首席執行官武少杰介紹:“東軟醫療集結一批精尖人才,踐行中國創造和智造,并深入臨床一線,聽取多方醫生專家的專業建議,以適應臨床需求為導向設計了無軌雙旋轉中心七軸懸吊智能DSA血管造影系統 -- 漢武,其全球首創無軌懸吊式機架,相較于傳統的滑軌懸吊式機架,無軌懸吊式機架可排除天軌對層流裝置及其它懸吊設備的干擾,滿足手術室對潔凈度的要求,且更加適用于復合手術室。創新的雙旋轉中心懸吊C臂運動方式,可以更靈活地實現術中的旋轉和擺位,將手術室空間的利用率發揮到極致。配備的目前最高端的第三代平板探測器,配合高清影像鏈,能滿足醫院各臨床科室的介入應用需求。”

同時,漢武還搭載了創新性的 IDM (InSighter, Defender, Master) 三大平臺,為醫生帶來全新的臨床體驗。其中,InSighter圖像優化平臺通過一系列硬件配置與軟件算法,在低劑量下洞察更多圖像細節,以更清晰地圖像質量充分滿足臨床對精細操作的需求;Defender劑量管理平臺則融入多種劑量降低技術,以全面的劑量分析和功能監控,免去醫生無論在術中還是術后的對于劑量超標的顧慮;Master智能流程平臺則可以掌控介入手術流程的每一步操作程序,為醫生帶來更高效便捷的工作流程。此外,漢武整機控制基于Glorious全面的臨床解決方案平臺,能夠滿足神經、心臟、腫瘤、周圍血管介入等不同臨床介入科室的需要。而漢武配備的鴻雁 5G 遠程介入指導系統,則搭載了東軟醫療獨有的一體化編解碼技術,將介入導管室各類醫療設設備產生的視頻信號采集,可實現遠程的手術直播、手術質控、手術帶教,有助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介入手術的治療能力,促進分級診療目標的加速實現。

CT打頭陣 全線產品加速國產高端化

除了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 DSA漢武,作為一家已有24年發展史的老牌械企,東軟醫療依靠自主研發,一次次改寫了中國醫學影像設備發展史。截至目前,東軟醫療產品已累計銷往全球110余個國家和地區,歷史裝機量達 44000 余臺,并在美國、德國、阿聯酋、俄羅斯、巴西、秘魯、肯尼亞、泰國以及韓國設立了10家海外子公司。同時,東軟醫療高度重視配套服務和客戶體驗,在國內市場擁有25個省級服務團隊,配備300余名專業的工程師服務隊伍,并在海外也同步設立了多個服務團隊、備件中心及培訓中心。

創新的產品及完善的服務奠定了東軟醫療的市場龍頭地位,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截至 2021 年,東軟醫療是中國最大的 CT 制造商(按已安裝系統總數),2019-2021 年,東軟醫療是中國最大的 CT 出口商(按銷量)。

近年來,國家不斷重點支持發展國內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以加快推進包括CT在內的醫學影像設備的國產化、品牌化、高端化,補齊裝備短板,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高端影像設備自主可控。

“此次介博會對于東軟醫療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和交流平臺,讓行業對于東軟醫療的創新產品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促進公司與行業其他企業及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的多元化合作。同時,借助介博會,東軟醫療可以了解介入治療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這又反過來進一步助推產品的創新和迭代,助力國產高端醫械設備的高質量發展。”武少杰表示。

2022介博會的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介入醫學領域資深參與者,也促進了行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在本屆介博會的閉幕式上,介博會主席李茂全教授宣布第二屆東方國際介入醫學博覽會將于2023年10月12日-15日舉辦,同期舉行的還有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中心2023學術年會、2023國家介入醫學創新聯盟年會和2023年中國介入醫學材料與工程論壇,以及第十屆糖尿病足細胞與介入治療學術大會。屆時,通過展覽及學術年會,介博會將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想碰撞,也進一步助推介入治療領域“產學研”的融合發展。

]]>
2020國際人力資源技術大會召開 探討人力資源與技術的未來之路 2020-09-07 10:25:00 會場 今年大會共有44家企業參展,線下展廳面積為5,500平方米,兩天共計參觀人次158,068。此次大會,憑借精彩紛呈、亮眼吸睛的“精英之夜”、“新技術分享”、“云互動”、“云打卡”和“熱力榜”,圈粉眾多媒體、行業人士、普通大眾,獲得中央媒體、全國媒體、地方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等多方媒體的重點關注。此次大會上,來自世界500強、技術、服務和媒體企業的CEO、CHRO、人力資源總監、人力資源經理、人力資源專業人士齊聚現場,與人力資源創新企業、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交流切磋,共同探尋人力資源與技術的未來之路。 展廳 本次大會得到了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中國人才交流協會、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的指導;并由上海市人才服務行業協會、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浙江省人力資源服務協會、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支持,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人力資源領域高端展會。 出席本次大會的領導有:人社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中國人才交流協會會長王建華;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楊朝;東浩蘭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棟;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陸啟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徐春夏;東浩蘭生集團紀委書記、兼市監委駐東浩蘭生集團監察專員辦公室主任倪瑾;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秘書長張艷珍;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徐文寶;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白偉;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開發處副處長林曉偉;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朱慶陽;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沈志歈;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秘書長李穎鋒;上海外商投資協會會長劉生;東浩蘭生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輝峰;上海東浩蘭生會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周瑾。此外,鉆石贊助商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亞平出席會議,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人事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夏海權作為贊助商代表發言。他們對本屆大會報以熱切期待,希望本次大會能夠將國際前沿新理念、新科技與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讓大會成為一場聚焦科技創新,共襄行業盛舉的盛會。 今年,中國乃至世界都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刻,但是在此時刻仍然收到了來自人力資源行業領域各個企業的支持分別是大會鉆石贊助商: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黃金贊助商:ADP,白銀贊助商:佰德(中國)人力資源集團、無錫一米網絡有限公司、江蘇領航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前程無憂、魔方生活服務集團、科銳國際、曌乾組織教練。 開幕式上的三場主旨演講為觀眾奉上了人力資源行業前沿智慧盛宴。智聯招聘CEO郭盛演講《數字化滲透下的人力資源服務變革》,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人才與創新服務技術總監聶宜軍演講《數字化時代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IBM行動方案》,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以“‘雙循環’格局下的人才渴求”為主題發表演講。 大會閉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環節,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戴維.尤里奇(Dave Ulrich)用屏對屏的方式連線發言, 他的演講主題是《危機時期領導者的洞察力》。獵聘副總裁李曉峰在大會上分享《2020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報告》,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北森云計算高級副總裁周丹分享《提高組織免疫力-免疫系統關鍵詞:兩能兩化》的主題演講,華為公司集團人力資源部質量與運營部部長,干部部部長,HR變革PD楊賽帶來《華為HR數字化探索和實踐》的分享,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以《人力資本配置 :三重視角》為主題發表演講。 新技術分享 在本次大會的閉幕式上,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分別頒發了最佳人力資源產品服務獎、最佳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獎。大會舉辦“疫情期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最佳解決方案和最佳人力資源公益產品的案例”評選活動的初衷,是為了與社會大眾共同分享在危機之中人力資源管理如何賦能組織的實操案例并表彰一批在疫情中具有卓越表現的企業,也為疫情過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開拓思路并提供解決方案。通過第一輪的大眾海選,第二輪的觀眾評選,最終秉承公開、公正、公平、公益的原則評選得出十大優秀案例,并在大會上分別為這些企業頒獎。同時第二屆“HR Technology Talk Show”新技術分享會評選出3家優秀企業并頒獎。 ]]> 上海2020年9月4日 /美通社/ -- 2020年9月2-3日,2020國際人力資源技術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召開。此次大會為期兩天,主題為“科技,賦能于人”。因為疫情的關系,很多人力資源相關活動紛紛轉為線上,而現場大會因為每天限制入場人數,活動規模也有所縮減。但是主辦方東浩蘭生集團經多方調研、積極籌劃,為保證展示和交流的最佳效果,打造線下和線上論壇及展覽雙模式,全新升級人力資源與技術交流平臺。除了來到現場的嘉賓之外,線上觀眾同樣享受科技與人力資源碰撞的奇妙魅力。此外,為了保持大會的國際視角,線上分論壇特別邀請國外人力資源專家,最受歡迎的人力資源博主做分享。

 

 

會場
會場

今年大會共有44家企業參展,線下展廳面積為5,500平方米,兩天共計參觀人次158,068。此次大會,憑借精彩紛呈、亮眼吸睛的“精英之夜”、“新技術分享”、“云互動”、“云打卡”和“熱力榜”,圈粉眾多媒體、行業人士、普通大眾,獲得中央媒體、全國媒體、地方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等多方媒體的重點關注。此次大會上,來自世界500強、技術、服務和媒體企業的CEO、CHRO、人力資源總監、人力資源經理、人力資源專業人士齊聚現場,與人力資源創新企業、專家學者和意見領袖交流切磋,共同探尋人力資源與技術的未來之路。

展廳
展廳

本次大會得到了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中國人才交流協會、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的指導;并由上海市人才服務行業協會、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浙江省人力資源服務協會、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支持,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人力資源領域高端展會。

出席本次大會的領導有:人社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中國人才交流協會會長王建華;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楊朝;東浩蘭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棟;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陸啟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徐春夏;東浩蘭生集團紀委書記、兼市監委駐東浩蘭生集團監察專員辦公室主任倪瑾;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秘書長張艷珍;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徐文寶;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白偉;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開發處副處長林曉偉;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朱慶陽;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沈志歈;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秘書長李穎鋒;上海外商投資協會會長劉生;東浩蘭生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輝峰;上海東浩蘭生會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周瑾。此外,鉆石贊助商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亞平出席會議,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人事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夏海權作為贊助商代表發言。他們對本屆大會報以熱切期待,希望本次大會能夠將國際前沿新理念、新科技與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讓大會成為一場聚焦科技創新,共襄行業盛舉的盛會。

今年,中國乃至世界都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刻,但是在此時刻仍然收到了來自人力資源行業領域各個企業的支持分別是大會鉆石贊助商: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黃金贊助商:ADP,白銀贊助商:佰德(中國)人力資源集團、無錫一米網絡有限公司、江蘇領航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前程無憂、魔方生活服務集團、科銳國際、曌乾組織教練。

開幕式上的三場主旨演講為觀眾奉上了人力資源行業前沿智慧盛宴。智聯招聘CEO郭盛演講《數字化滲透下的人力資源服務變革》,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人才與創新服務技術總監聶宜軍演講《數字化時代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IBM行動方案》,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以“‘雙循環’格局下的人才渴求”為主題發表演講。

大會閉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環節,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戴維.尤里奇(Dave Ulrich)用屏對屏的方式連線發言他的演講主題是《危機時期領導者的洞察力》。獵聘副總裁李曉峰在大會上分享《2020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報告》,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北森云計算高級副總裁周丹分享《提高組織免疫力-免疫系統關鍵詞:兩能兩化》的主題演講,華為公司集團人力資源部質量與運營部部長,干部部部長,HR變革PD楊賽帶來《華為HR數字化探索和實踐》的分享,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以《人力資本配置三重視角》為主題發表演講。

新技術分享
新技術分享

在本次大會的閉幕式上,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分別頒發了最佳人力資源產品服務獎、最佳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獎。大會舉辦“疫情期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最佳解決方案和最佳人力資源公益產品的案例”評選活動的初衷,是為了與社會大眾共同分享在危機之中人力資源管理如何賦能組織的實操案例并表彰一批在疫情中具有卓越表現的企業,也為疫情過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開拓思路并提供解決方案。通過第一輪的大眾海選,第二輪的觀眾評選,最終秉承公開、公正、公平、公益的原則評選得出十大優秀案例,并在大會上分別為這些企業頒獎。同時第二屆“HR Technology Talk Show”新技術分享會評選出3家優秀企業并頒獎。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