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聯邦快遞在中國投入使用的首個分揀機器人,DoraSorter被用于聯邦快遞位于廣州的華南電子商務貨件分揀中心,該中心占地面積約為5200平方米。DoraSorter已經投入到日常分揀工作,能夠處理來自華南地區電子商務客戶的進出口小型包裹。聯邦快遞和藍胖子團隊會根據操作要求對機器人不斷進行調整,并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DoraSorter核心功能可以根據包裹的目的地進行分揀操作,從而配合分揀中心的總體操作流程。該機器人的主要特點包括:
聯邦快遞對倉庫自動化的投資與物流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相呼應。在全球疫情的觸發下,物流企業從倉庫管理到“最后一公里”的派送,不斷優化運營效率,以應對電子商務產品[1]需求的巨量增長、季節性業務高峰,以及消費者對運輸時效性的更高期望。根據麥肯錫公司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全球倉庫自動化市場規模將達到510億美元[2]。到2025年,超過400萬個商業機器人將被應用于5萬多個倉庫[3]。
聯邦快遞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裴佳華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們地區未來的零售業中占據中心地位,上門取派件的速度已經成為推動分揀機器人應用的主導因素。鑒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并且到2025年預計其市場估值將達3.3萬億美元,將DoraSorter作為試點項目引入中國是一個自然選擇。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由數據驅動的智能物流網絡,以幫助我們的客戶在數字經濟中發展自己的業務,與藍胖子的合作是我們建立未來網絡的一項舉措。人工智能驅動技術將繼續改變我們支持該地區客戶的方式,并提升未來的供應鏈。”
聯邦快遞中國區操作副總裁朱泰浩表示:“創新是我們的核心,也是聯邦快遞在中國發展策略的主要因素。我們一直探索和投資各種新技術來提升運輸的每一個關鍵環節,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使客戶對物流服務的時效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整個物流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與藍胖子的合作是我們通過機器人技術提升操作效率,構建敏捷物流基礎架構的最新努力,并以此支持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
藍胖子創始人兼CEO鄧小白表示:“此次藍胖子智能分揀機器人DoraSorter落地聯邦快遞,助力聯邦快遞應對海量跨境電商包裹的分揀工作,是藍胖子與聯邦快遞全球合作的起點。我們期待與聯邦快遞共同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應用成果帶給更多的企業與消費者。”
聯邦快遞不斷利用先進技術來簡化操作,并幫助中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各種規模客戶搶占全球市場商機。去年10月,聯邦快遞與新石器公司合作,在中國測試自動駕駛遞送車。聯邦快遞還在亞太、中東及非洲地區測試了聯邦快遞SameDay Bot®自動派送機器人Roxo?,以探索未來無人接觸式“最后一公里”遞送。此外,聯邦快遞還推出了一種由傳感器驅動的物流設備——SenseAwareID,旨在加強急救藥品和緊急醫療物資等關鍵貨物的跟蹤精度、運輸可靠性和時效性。
聯邦快遞簡介
聯邦快遞是全球最具規模的速遞運輸公司之一,致力于提供快捷可靠的速遞服務,前往全球220多個國家及地區。聯邦快遞運用覆蓋全球的航空和陸運網絡,確保分秒必爭的貨件可于指定日期和時間前迅速送達。
藍胖子簡介
藍胖子機器智能Dorabot(簡稱“藍胖子”)于2015年揚帆起航,是一家有著雄厚技術背景的智能無人倉儲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運用機器人視覺、運動規劃、規劃和推理、自主導航、多機協作、機器學習等技術,為物流倉儲、零售電商、海港空港、智能制造等行業客戶,提供包含供件、分揀、運輸、拆碼垛、出入庫、裝卸載等環節的軟硬件相結合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客戶應對勞動力短缺難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提高數字化及智能化水平。藍胖子一直堅持人才多元化、市場國際化戰略,在深圳、廣州、香港、順德、杭州、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美國亞特蘭大、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等地設有研發運營中心,2019年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技術先鋒”,2021年獲評“碳中和科創先鋒”。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dorabot.com。
]]>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第五屆副理事長孔丹在致辭中表示,全球氣候治理對人類社會有重要影響,中國政府“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展現了大國的責任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強度的碳排放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此我們將付出極為艱巨的努力,世界各國應當為實現這個目標積極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綠色轉型。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曹衛洲視頻致辭。他認為,要實現“雙碳目標”,新興科技的研發和應用至關重要。不少科創企業不僅將學有所成的中國人才帶回國發展,還吸納了很多國際人才,相信在這些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企業和精英的持續推動下,我們將順利實現綠色低碳的社會系統變革,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日本第93代內閣總理大臣、日中一帶一路促進協會名譽會長鳩山由紀夫特地通過視頻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共識,中國的大國擔當氣度和成功實踐舉措值得全球各國借鑒和學習,未來中國將是重要的國際“碳中和”實干家和引領者,中日兩國在實現“碳中和”的道路上合作空間無限寬廣。
韓中交流促進委員會委員長李昌虎視頻致辭中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為解決人類共同難題、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其中就包含“30·60”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眾多中國科技企業涌現,其中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技術先鋒”的藍胖子機器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助力韓國企業打造無人倉儲、綠色倉儲,為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國與國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橋梁,貢獻了關鍵力量。
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 Siyabonga C. Cwele)在致辭中表示,自2018年以來,中非合作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相信在兩國領導人的引領下,南非和中國在重大關切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將繼續推動雙邊合作尤其是碳中和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劉順達表示,碳中和目標將深刻地改變全球目前的能源結構、工業生產和消費方式。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研發、投資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動我國能源生產端清潔低碳轉型的絕對主力;民營企業特別是藍胖子這樣掌握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在能源節約的領域能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UPS第一任中國區總裁、香港物流發展局創始成員趙鉑利、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亞洲理工學院院長翁以登發來了視頻賀信。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前代表、UPS前首席商務官艾倫·葛誠瀚做了“碳中和30人論壇”理事會發起宣言。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碳中和發展專項基金在此次論壇上正式揭牌成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理事長姚文、碳中和發展專項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鄧小白共同為專項基金揭牌。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第五屆副理事長孔丹、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劉順達、山東省原副省長、原省政府黨組成員張建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梁宇、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共同見證了碳中和發展專項基金揭牌。
碳中和發展專項基金管委會副主任鄧小白指出,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碳中和發展專項基金將以“三條路徑”為行動綱領:聚焦科學低碳和創新引領,扎實推動低碳技術研發;聚焦低碳產業發展,大力推動傳統行業的低碳化轉變;聚焦人類環境命運共同體建設,著力推進國際低碳項目交流合作。
在以“碳中和國際合作”為題的圓桌論壇中,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歐洲聯盟駐華代表團氣候行動與能源參贊傅維恩,鳩山由紀夫事務所主任、日中一帶一路促進協會理事長高邑勉,國家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就碳中和的國際合作協調機制、如何平衡碳中和戰略與經濟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所各自應扮演的角色展開了討論。
在以“各行業綠色低碳專項戰略”為題的圓桌論壇中,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正大集團供應鏈事業首席運營官莊偉元、NTT DATA(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永東、宜家全球陸運及多式聯運副總經理金臣佳分享了各自行業在能源使用、供應鏈系統、倉儲物流環節、創新科技采用等方面的經驗和探索。
此次論壇還進行了碳中和主題的頒獎儀式,分別頒發了碳中和文化大使、碳中和實踐先鋒、碳中和科創先鋒,以表彰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文化理念傳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實踐、降本增效科技創新應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及個人。
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先生、坦博藝苑創始人白十源老師、韓中交流促進委員會、日中一帶一路促進協會、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評碳中和文化大使。
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宜家貿易服務(中國)有限公司獲評碳中和實踐先鋒。
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藍胖子機器智能有限公司、國信藍橋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獲評碳中和科創先鋒。
首屆“碳中和30人論壇”的順利召開促進了各方在減排和降排上的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推動各方達成綠色低碳的文化共識,傳播了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的實現。
2020年6月,DHL在其位于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服務中心部署了首臺來自藍胖子的AI機器人DoraSorter,用于快遞包裹的分揀。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人們更傾向于網上購物,電商業務體量迅猛上升,DHL邁阿密服務中心的包裹數量隨之顯著增長,快遞車輛白天停靠的次數同比增加了約30%。在與藍胖子的初步試點中,該服務中心每小時分揀的包裹數量增加了約35%。緊接著,DHL又部署了數臺藍胖子包裹分揀機器人,每臺機器人每小時可分揀超過1000件包裹,相當于2~3個人工的效率。
“通過使用機器人技術,我們的邁阿密服務中心部分工作實現了自動化,在某些情況下直接減少了耗時的任務,這可以讓我們的運營人員騰出時間來執行更多增值任務。”DHL Express(Southeast )副總裁兼總經理 Richard Saavedra 介紹到,“總體而言,這套機器人解決方案增強了我們在包裹數量激增的同時保持穩定一致的貨運處理速度的能力。這套方案已經被證明是成功有效的,為我們在當前環境中進一步擴大實施鋪平了道路。”
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是這個被稱為DoraSorter的分揀機器人最核心的技術,涵蓋計算機視覺、運動規劃及控制、深度學習等。當包裹在傳送帶上移動時,3D攝像機及條形碼讀取器會掃描包裹,將包裹的位置及目的地流向信息發送給機器人。機器人能夠快速將包裹分揀到位于機器人周圍的遞送箱中,每個遞送箱代表一條單獨的快遞路線。這套方案讓原本參與小件包裹分揀的快遞員能夠專注于其他可提高效率的環節,例如將包裹裝車以進行最后一公里的交付。
“與藍胖子合作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顛覆。”DHL Express高級工程總監Zenaida Villatoro如此評價,“我們得以將機器人、自動化和創新解決方案融入原本的日常手工作業中。我們的運轉變得更加精準和高效,這讓人振奮。”
在這次部署中,藍胖子為機器人設計了獨特的末端執行器,其形似一個抽屜,與傳送帶的末端無縫銜接以接收每個包裹,這是市面上唯一一款能夠處理幾乎所有類型包裹的分揀機器人,包括軟包、信封、球類等。
“與DHL的成功合作再次證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是物流公司轉型升級戰略的‘必備’技術。”藍胖子首席執行官鄧小白表示。
COVID-19推動了物流行業的變革,其中包括工作場所創新、自動化和數字化的加速。在疾病大流行期間,機器人技術可以在不影響服務中心生產力的情況下擴大社交距離。在位于伊利諾伊州羅斯蒙特的美洲創新中心,DHL 展示了公司已經在該地區實施的物流技術和創新應用,其團隊作為區域協作創新平臺,正不斷推動未來物流和供應鏈技術方案的發展。
“DHL美洲創新中心致力于為我們龐大的運營網絡帶來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顯著的收益提高和流程優化。機器人分揀解決方案使我們能夠處理更大的貨物量,同時保持讓客戶滿意的高服務水平,尤其是在高峰期持續且勞動力需求旺盛的時期。”DHL 創新項目經理 Ben Perlson 表示,“電子商務的爆炸式增長使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成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工具,以支持我們客戶的業務運營。”
全球每年約有 13,000 名客戶與 DHL 創新中心互動,機器人和自動化一直是最受歡迎的趨勢之一。除了改善倉庫員工的福祉和安全之外,這項技術還為加強運營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極大助力。
藍胖子美國負責人Jian Shi說:“我們很榮幸能與DHL合作,用藍胖子的技術去解決實際的業務難題。這次合作讓人興奮。對于當前取得的進展,我們也深感自豪,并有信心在接下來去做更多的落地部署。”
據悉,當前藍胖子是DHL在智能包裹分揀環節的唯一合作伙伴。上述智能包裹分揀機器人已在DHL美國、DHL新加坡、DHL韓國完成部署,進入實際運營,并將快速在DHL整個亞太區域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