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站點,智贏未來",華為站點能源深耕綠色ICT能源技術及解決方案,助力運營商建設綠色低碳網絡,實現能源轉型。
會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字能源全球營銷服體系總裁楊友桂發表以"使能運營商贏在新時代"的主題演講。他強調,碳中和已經從全球共識走向全球行動,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演進變革的四大關鍵路徑,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運營商已將能源效率提升和碳減排深度融合到可持續發展戰略中,ICT能源綠色轉型正加速進行。要實現自身降碳目標,運營商需要抓住全球碳中和帶來的能源轉型發展機遇,而運營商也面臨著減排壓力大、電費支出多、增長速度放緩三大挑戰。
在碳中和時代,面對挑戰,運營商將從過去的能源消費者,轉變為未來的能源消費者、生產者、使能者。首先,通過節能技術創新,讓每個Watt將支持更多的Bit,實現對能源的極致利用,成為新消費者。其次,通過在站點和園區建設分布式光伏,實現綠電自發自用;另外,站點儲能利用虛擬電廠技術,參與電力市場業務,實現能源生產和調節。最后,通過Bit管理Watt,數字技術全面賦能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助力能源系統的效率提升和穩定供應,成為使能者。
華為數字能源站點能源領域總裁李少龍發表"華為智慧能源使能運營商向能源生產者轉型"主題演講,面向"能源消費者"場景,打造端到端高效用電方案,助力運營商打造綠色低碳網絡,在4/5G網絡建設中極省總成本(TCO);面向"能源生產者"場景,通過部署光伏綠電實現能源生產,利用智能儲能資源參與VPP(虛擬電廠)等電力輔助服務業務,實現節電增收,推動運營商能源綠色轉型。
華為數據中心能源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Sanjay Kumar Sainani發表"SmartDC,助力運營商智算時代轉型升級"主題演講。Sanjay表示,AI大模型走向千模百態,海量算力需求涌現,數據中心行業加速走向云+智算DC新時代。為應對智算時代數據中心高可靠、高密、系統復雜度高和業務快速上線等挑戰,華為創新融合一體化供電系統、分布式溫控系統和預制化部署,打造SmartDC大型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構筑安全、綠色、極簡、智能的算力底座,助力運營商加速能源轉型,讓數字世界堅定運行。
會上,華為數字能源數據中心及關鍵供電產品線副總裁陽必飛發布了"站點VPP白皮書&數據中心間接蒸發冷卻白皮書",助力運營商加速減碳,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
本屆峰會,大咖云集,紛紛發表前沿觀點和分享成功實踐。法國電信馬里子網CTO Moussa YARO分享了"彈性智能的綠色站點解決方案"; Safaricom網絡總監Anthony Gacanja 分享了"大型DC助力ICT業務轉型"的成功實踐;Colt全球設計與工程總監Mauro Leuce和AQ Compute首席執行官分享了重要的案例故事。
MWC24 巴塞羅那主題為"Future First",意味著不僅只是追隨未來的步伐,而是積極地引領、加速創新的過程,集合行業的智慧和資源,讓未來先行,創作更美好的明天。華為將持續投入創新,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攜手全球志同道合者,加速ICT能源綠色轉型,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堯權表示,AI大模型時代,未來5年全球AI算力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0%,數據中心逐步從云數據中心向云+智算中心演進。華為基于深刻洞察和長期實踐,面向全球發布2024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與業界分享華為對未來數據中心的洞見和思考。
近年來,數據中心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據Uptime權威數據,從2019年到2022年,數據中心業務中斷損失超過10萬美金的比例,已經從39%上升至71%,且會隨著算力需求翻番成倍增長。毫無疑問,安全可靠是數據中心最核心需求,應始終作為最高優先級關注。
趨勢1:高可靠產品+專業化服務是保障數據中心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
數據中心承載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傳輸,為千行百業堅定運行提供保障,而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可靠性一直是較薄弱的環節。為確保數據中心的安全可靠運行,在產品設計、生產環節就要貫穿"全鏈安全"的理念,同時嚴控產線質量,高度自動化,減少人為干預,保障產品自身的高可靠性。此外,要大膽假設,充分考慮產品出現問題后的應對措施,通過提供專業化部署和運維服務,降低產品失效率,最小化災后影響,完善端到端的保障機制,雙管齊下保障數據中心安全可靠運行。
趨勢2:分布式制冷架構將成為溫控安全的更優選擇
傳統大型數據中心多采用集中式制冷架構的方案,如傳統冷凍水系統,冷凍站中涉及七大子系統和幾十種設備,各設備之間不能獨立運行,一旦發生單點故障,可能會影響整個冷凍站的安全運行,導致數據中心大規模宕機,近年來業內部分數據中心安全事故也說明集中式制冷架構存在單點故障的風險。相較之下,分布式制冷架構靈活,各個子系統完全獨立,單臺設備故障不會其他設備運行,故障域更小,可靠性更高,可以直接從架構設計上避免數據中心制冷系統的單點故障,提升數據中心的運行可靠性。
趨勢3:預測性維護將成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標配
數據中心的維護往往是事后型,發生事故后才知道問題所在,但隨著智算時代的到來,數據中心的故障響應時間大幅縮短。未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運維,預測性維護將成為標配,從事后型轉為事前型。得益于AI技術的快速發展,預測性維護的范圍將持續擴大,從電容、風扇等易損件的壽命預測、設備的熱失控預警到制冷系統的漏液預警,都能提前預測,提前處理避免事故的發生,做到"治未病",從被動"救火"走向主動"防火",在運維方面大幅提升數據中心可靠性。
趨勢4: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將成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保護盾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程度的加深,網絡安全風險也在成倍增加,網絡攻擊越來越常態化。不管是UPS還是空調設備,一旦遭遇惡意攻擊,都會直接影響數據中心安全可靠性。未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硬件安全加軟件安全,才是全方位的安全,軟件安全要從供應安全、縱深防御和運維/運營安全三個維度,構筑全生命周期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為數據中心的安全可靠運行保駕護航。
趨勢5:預制化、模塊化將成為高質量快速交付的最佳選擇
互聯網云廠商全球業務加速發展,帶動數據中心建設需求顯著增長。而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建設速度慢,工程復雜,不能滿足快速部署的要求。因此,建設周期更短、質量更高的預制化、模塊化方案將成為首選。通過"工程產品化"和"產品模塊化",在工廠一體化集成,完成預制和預調試,保證現場交付的是高質量產品,有效縮短交付周期,同時滿足客戶業務快速上線需求,還大幅減少現場施工造成的"三廢"垃圾。
趨勢6:專業化管理平臺讓數據中心運維更安全、更高效
從千柜級建筑到萬柜級園區,數據中心呈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相應的整體運維復雜度也大幅提升,且數據中心設備多為"啞"設備,依賴傳統巡檢難度大,對技能的要求較高,故障定位時間長。構建專業化的管理平臺,可以顯著提升數據中心運維效率和準確性,通過原廠的專業化管理平臺, 幫助客戶構建設備深度管理能力,大大降低運維難度,做到快速判斷問題,及時排除故障,確保數據中心安全穩定運行。
趨勢7:風液融合將成為業務需求不確定場景下的優選架構
當前正處于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的過渡期,同一個數據中心會同時存在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場景。通用服務器單柜功率密度一般不超過15kW,風冷型設備即可滿足制冷需求,而智算中心單柜功率密度通常超過30kW,這種場景往往需要液冷來散熱。對于需求不確定的業務場景,風液融合將成為適配未來演進的數據中心優選架構,通過風冷+液冷的組合和比例可調,靈活適應業務需求變化,保護用戶投資。
趨勢8:間接蒸發冷依然是現在和未來最優的制冷方案
當前風冷方案仍占據主流應用場景,在冷源側,間接蒸發冷卻方案相較冷凍水系統,在架構、效率和運維方面存在明顯優勢,是現在和未來最經濟適用的制冷方案。間接蒸發冷卻的分布式制冷架構可有效避免單點故障,可靠性更高;并且通過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僅需一次熱交換,在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時間無需壓縮機制冷,實現極致PUE;針對智能算力需求,間接蒸發冷卻支持未來演進的架構,進一步適配液冷的計算場景。
趨勢9:能效PUE挖潛要從關注部件高效調整為系統工程最優解
"碳中和"是全球共識和使命,傳統數據中心關注提升UPS、空調等部件效率,但受限于元器件物理限制,部件的效率提升接近瓶頸,微小改進的時間和成本遠趕不上算力時代需求。因此,數據中心能效的提升要轉換思路,從關注部件效率轉為系統工程優化,用系統工程思維綜合審視,在現實條件和部件技術水平進行權衡,得出最優解,如UPS雙變換模式轉向S-ECO、數據中心PUE轉向PFPUE(算力PUE),端到端的進行數據中心能效優化。
趨勢10:AI調優將成為存量DC能效智能優化的最佳選擇
在數據中心節能方面,除了新建的數據中心,仍有大量存量數據中心PUE遠高于"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政策要求,面臨節能改造的迫切需求。傳統的節能改造需要停線停業務,存在業務中斷的風險,而采用人工調整優化的方式,難度大,效果差,頻率低。相較之下,AI能效調優解決方案通過預置AI算法和大數據模型,可對存量數據中心實現節能優化,且AI調優不依賴人工經驗,優化速度快,效果好,實現從"制冷"到"智冷"的轉變。
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得枝榮。數據中心產業三十年磨一劍,為數字經濟構筑堅實底座。智能算力的爆發,為數據中心產業開辟一片汪洋大海。展望未來,華為數據中心能源堅持打造安全可靠、融合極簡、低碳綠色的產品解決方案,助力客戶、伙伴構筑綠色可靠算力底座,讓每一瓦特承載更多算力,讓數字世界堅定運行。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出席發布會并致辭,他提到碳中和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最確定的戰略,能源產業的源動力由原來煤、石油等“自然資源”,轉向風、光、儲、電力電子、數字化等“技術創新”。“碳中和、能源獨立、商業價值”三輪驅動,正加速能源變革進程。華為數字能源發揮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信息流和能量流,攜手伙伴共同為全球客戶提供全場景低碳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造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礎設施,共同引領光儲產業。
融智于光,共創未來 新一代智能光伏戰略發布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伏產品線總裁陳國光發布了全新智能光伏戰略和面向未來的全場景智能光儲解決方案演進藍圖。
三大戰略:
在電站場景,過去十年,華為通過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創新,以智能光伏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從低成本轉向高價值,引領智能組串式成為全球主流;未來將通過“光儲網云”融合,打造智能光儲發電機,加速光伏成為主力能源。
在青海,華為攜手華潤電力圓滿完成全球首個智能光儲發電機應用實踐,為智能光儲發電機從概念到現實樹立了全球標桿,也為未來行業標準的制定奠定基礎。在沙特,華為助力ACWA Power、中國電建建設全球最大的光儲微網項目,作為全球首個GW級100%光儲微網的標桿項目,建成后將為百萬人口城市提供穩定、清潔的電力,成為全球加速碳中和的典范。
在工商業場景,華為深耕行業,以“智”取勝,技術創新推動主動安全成為標準,讓綠電走進千行百業,助力客戶可持續商業運營和綠色低碳轉型。面向未來十年,華為“優光儲充用云”一站式解決方案將助力每個園區/工廠實現100%自給自足,致力于讓每個企業早日實現100%的清潔能源應用。
在戶用場景,預見未來,更多光的力量,讓家始終明亮。通過部件革新與技術升級,引領家庭用能的未來演進。通過離網狀態的備電、EMMA對家庭能源的智能調度,和VPP之間的互聯互濟等核心技術,最終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用電獨立與用電自由。家庭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從社區、區域到城市,依托能量流與信息流,實現大范圍內能量的交換與流動、智能的調度與管理。
此外,在構筑安全基石、行業標準牽引、聯合伙伴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華為將堅持“聚焦核心,開放生態”攜手伙伴為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伙伴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為產業貢獻良策與人才,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持續引領 智能光伏全場景新品發布
華為數字能源電站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鄭越針對目前光伏迅猛發展下,全球電力不平衡和電網穩定性的挑戰,發布了FusionSolar智能光儲發電機解決方案,為客戶帶來主動構網、更優度電成本(LCOE)、安全可靠、全面數字化四大價值。
會上,華為數字能源隆重發布《智能光儲發電機白皮書》,并與鑒衡聯合發布《光伏電站智能安全技術白皮書》,為新能源穩定并網電站電氣安全指引行業發展方向。
華為數字能源工商業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鐘明明發布了工商業優光儲充云解決方案2.0, 基于優光儲充用云的融合、協同、安全、智能的解決方案。從智多發電,智能用電、智高可靠、智簡運維四個維度去降低客戶用電成本,并通過在設備、資產、人身三層構建主動安全,整個解決方案包括:首款匹配18X/210組件的1300W優化器,首個全系列實現企業級供電可靠的逆變器,首款使用智能組串架構的200kWh工商業儲能,首個720kW模塊化全液冷超充,以及首個融合AI與全鏈路智能化的工商業智能云平臺。
安全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此次發布會,華為數字能源與TUV聯合發布《工商業光伏安全白皮書》和《工商業儲能安全白皮書》,為工商業場景設立行業安全標準。
華為數字能源戶用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周濤發布戶用智能光伏解決方案4.0, 1+4+X優光儲充用云一站式解決方案(1=智能能源控制器,4=智能組件&智能組件控制器、智能組串式儲能、智能充電樁、智能光伏管理系統,X=全屋備電盒、EMMA、家庭用能生態等),實現用電自由、智控體驗、主動安全等核心價值。
華為智能光伏用技術的力量為全球的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堅實貢獻。截至2023年3月底,全球累計生產綠電7695億度,減少碳排放3.5億噸,相當于植樹4.8億棵。未來,華為將與客戶、伙伴攜手同行,加速光伏成為主力能源,讓綠色電力惠及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共同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波蘭克萊切夫2023年3月2日 /美通社/ -- 波蘭中部有一片中歐和東歐最大的綜合性農場,正在建造一座總容量為205MW的風電和光伏電站。這是波蘭首個大規模太陽能和風能結合的電站,也是中歐和東歐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園區。
該電站位于克萊切夫鎮,一期包含193MW光伏電站和12MW風電站,華為提供全套智能光伏解決方案。 預計光伏年發電量達到222GWh,風電年發電量47GWh,投產后將滿足10萬多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作為該項目資產管理公司,Ergy的首席執行官Marcin Kuprel表示:"這對波蘭向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我們精心選擇了參與項目的供應商和承包商,以確保項目施工和運維管理的高效和可靠。華為在波蘭市場早已成為高端逆變器的代表,我相信我們正在與最好的供應商合作。"
華為波蘭戰略與溝通總監Ryszard Hordyński提到:"華為一直致力于以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的研發創新助力現代能源的發展。我非常高興地看到,華為的技術能夠積極支持波蘭在克萊切夫可再生能源等關鍵項目中的綠色轉型, 有助于向整個社會提供綠色、清潔和經濟的電力,助力波蘭全面脫碳。"
華為波蘭數字能源高級客戶代表Pawe? Strza?kowski表示:"商業合作伙伴選擇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是對華為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產品的最好印證。克萊切夫項目是我們多年業務合作的里程碑,也將成為我們助力波蘭開發零碳排放能源、實現低碳轉型發展的新起點。 "
克萊切夫項目向整個社會提供了更加綠色、清潔和經濟的電力,將堅實波蘭邁向全面脫碳的步伐。
會上,華為數字能源全球營銷服體系總裁楊友桂發表以“使能運營商贏在碳中和時代”為主題的演講。他提到,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主要經濟體加大綠色產業投資。同時,運營商面臨著減排壓力大、電費支出多、增長速度緩等挑戰。在碳中和時代,運營商的定位正在從過去的能源消費者轉變為未來的能源消費者+生產者+使能者。華為致力于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使能運營商贏在碳中和時代。
能源消費者:
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讓每個Watt支持更多Bit。在網絡側,通過智能節電、極致休眠,降低功耗;在站點側,通過以柜替房,以桿替柜,提升站點能效至97%;在數據中心側,利用自然冷源和AI能效調優,將PUE降至1.15。
能源生產者:
參與能源生產與調節,最大化基礎設施價值。在能源生產側,站點、數據中心、園區可引入綠電疊光,以及購買綠電,提升綠電比例;在能源調節側,通過錯峰用電,節能電費;通過VPP模式,復用鋰電資產,實現從省錢到賺錢。
能源使能者:
通過5G、AI、云、loT等數字技術全面賦能,實現對傳統能源以及新能源進行數字化管理、智能化運維、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系統供應、全網快速調度以及故障AI預測,助力打造安全、穩定、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
華為數字能源站點能源領域總裁堯權發表“站點能源全面智能化,構建低碳目標網,加速網絡碳中和”主題演講。他表示,在碳中和、能源價格普漲和5G網絡部署加速的背景下,減少碳排放和節約能源支出已成為運營商的首要發展策略。然而,站點能源傳統疊盒子模式的總運營成本(TCO)和碳排指標居高不下,挑戰運營商網絡演進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華為通過融合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打造“智簡、智綠、智省”新站點,引領站點能源邁向低碳目標網,助力運營商加速實現網絡碳中和。
華為數字能源數據中心能源及關鍵供電業務總裁孫曉峰發表“智簡DC,綠建未來—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主題演講。他表示,碳中和時代下,數智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催生算力的井噴式增長,也對數據中心的能效、部署敏捷性、運維效率和可用性提出更高要求,使得建設綠色、極簡、智能、安全的數據中心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四大理念,華為打造面向大型數據中心、中小型數據中心和關鍵供電的三大場景化解決方案,助力產業低碳、智能化升級。
本屆峰會,大咖齊聚,紛紛發表重要演講,共繪綠色ICT能源商業藍圖。來自聯合國氣候變化全球創新中心的項目執行官Massamba Thioye發表了“面向零碳的能源轉型”主題演講;西班牙光伏協會總經理、世界太陽能理事會主席Jose Donoso分享了ICT綠色能源趨勢;GeSI的CEO Luis Neves分享了能源轉型下千行百業的創新行動;Orange集團能源總監Hervé Suquet和Vantage集團能源總監Anastasios Koumparos分別發表了“引領未來-法電能源挑戰”和“應對能源挑戰,使能綠色未來”主題演講;K2技術總監Fred Mitchell和Verne Global芬蘭CEO Seppo Ihalainen分別分享了“新一代數據中心設計實踐”和“邁向零碳數據中心”的優秀實踐經驗。思想薈萃,精彩紛呈。
誠如本屆MWC的主題“時不我待,明日科技,將至已至”所言,科技發展一路高歌,未來已至。碳中和大勢滾滾向前,華為將持續投入創新,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攜手全球志同道合者,加速碳中和進程,助力運營商贏在碳中和時代。
智簡、智綠、智省,
華為引領站點能源產品持續創新
ICT能源網絡目前面臨三大挑戰。首先,隨著5G部署帶來的站點功耗增長,全球現存站點電源及電池等設備普遍無法承載新業務需求,需要擴容;其次,全球能源價格普遍上漲,運營商能源支出持續攀升;第三,在碳中和趨勢下,全球主要經濟體以及領先運營商都在積極采取降碳行動并制定自身的"碳中和"目標。
根據測算,2019年到2025年,若采用傳統站點能源建設模式,運營商建站成本(CAPEX)將增加90%,站點運營成本(OPEX)將增加43%,碳排放量將增加74%。何波表示,傳統模式難以解決站點能源TCO高、網絡碳排高的問題。
為此,華為提出"站點能源低碳目標網"理念,通過融合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實現站點"智簡、智綠、智省",全面優化站點能效(SEE)、站點碳排(EF)和站點OPEX三大指標,助力運營商建設綠色站點,加速實現網絡碳中和。
智簡:通過"房變柜,柜變桿",推進站點形態極簡演進,站點能效從60%提升至97%。華為開發的12kW刀片電源,掛桿即可安裝,占地面積從柜站的1平方米降至0平方米;工程部署周期從柜站的1周降至2小時;采用自然散熱,無溫控能耗損失,站點能效可高達97%。
智綠:通過多能源一體化接入和智能調度,降低站點度電成本,提高站點綠電比例,引領站點供能向低碳化轉型。華為開發的iSolar 2.0解決方案,采用高壓串聯架構、四合一疊光刀片,實現站點疊光極簡部署,安裝工程節省15%;光伏優化器降低遮擋,發電量提升20%;疊加光儲協同智能算法,可實現太陽能發電利用率高達100%。
智省:站點儲能從單一備電轉向備儲一體,通過錯峰用電、VPP等業務帶動站點從省錢到賺錢,從成本型到生產型基礎設施。華為開發的200Ah(5U)循環型智能鋰電,容量較上一代產品提升50%,引領了站點儲能產品形態的演進。
何波表示,運營商基于低碳能源目標網的策略部署能源基礎設施,將可以在不增加能源OPEX的前提下實現網絡順利演進。以中國運營商為例,當2萬個站點采用傳統方案擴容演進時,將導致OPEX(租金、運維和電費)激增53%,采用低碳目標網方式建設,能源OPEX可保持在擴容前水平,讓運營商的能源網絡更具彈性,更易演進,并加速實現碳中和目標。
智簡DC,綠建未來,
華為持續引領數據中心綠色創新
作為數字世界的綠色底座,數據中心支撐著澎湃算力,也面臨著巨大的能耗壓力。在全球數字化和碳中和趨勢下,為應對邊緣數據中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高能耗、建設周期長、運維復雜等多方面的挑戰,華為聚焦大型、中小型數據中心場景,推出端到端的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打造低碳智能化數據中心,助力運營商加速碳中和進程。
綠色供電:華為電力模塊3.0通過部件融合和關鍵節點優化,實現省柜省地,21柜變10柜,節省占地40%。采用智能在線模式,全鏈效率從95.4%提升至98.4%。以預制母排替代線纜,在工廠預制、預調試,交付時間從2月縮短至2周。同時,在iPower加持下,變被動維護為預測性維護,真正打造省地、省電、省時、省心的大型數據中心供配電首選方案。
綠色制冷:間接蒸發冷卻EHU依托高分子換熱芯、EC風機等硬件和iCooling能效調優技術,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從多次熱交換變成一次熱交換,大幅提升制冷效率。相比傳統冷凍水方案,PUE低至1.15@愛爾蘭,WUE低至0.37@愛爾蘭,運維項減少60%。同時,采用模塊化和預制化架構,實現"一箱一系統",交付周期縮短50%,成為大型數據中心制冷首選方案。
一夜春風渡,MWC線下全面回歸,讓全球運營商、產業專家及領袖集聚一堂,共探未來。
華為將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打造綠色低碳的ICT能源解決方案,攜手全球合作伙伴開放合作,在碳中和時代,助力運營商建設綠色低碳網絡。
IEC60947-2是低壓斷路器的國際標準,華為產品在該標準下通過智能感知、智能判斷、快速關斷降低短路、反灌、反接等直流故障對器件的損壞。獲頒該標準的SSLD技術認證意味其產品的斷路器符合IEC標準的基本要求,同時也為行業智能組串分斷技術提供參考,為未來光伏電站設備選型提供標準和借鑒。
隨著光伏組件電流、逆變器或匯流箱容量和功率不斷增加,以及光伏應用場景復雜多樣化,電站安全的問題受到行業高度關注。華為創新推出全球首個具備智能組串分斷功能的逆變器產品,能夠精確檢測每路組串電流信號。當檢測到故障時,通過數字化技術,軟件主動將"分閘信號"傳遞給直流開關,迅速觸發脫扣保護和主動告警,有效斷開故障電流,實現對組串反接、電流反灌、直線母線短路等故障的有效保護,讓電站從"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
DEKRA德凱亞太區高級副總裁、中國大陸及香港董事總經理Kilian Aviles博士說道:"DEKRA德凱專注于安全與可持續發展,關注能源革新,在發展潛力巨大的光伏領域持續投資,不斷增強在中國的測試能力,為未來做好準備。華為將數字互聯、智能化與電力電子技術相融合以保障安全并促進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前沿技術令人感到振奮,我們非常期待與華為攜手共同創建綠色美好的未來。
Intertek天祥電子電氣華南區總經理李瓊表示:"長期以來,Intertek與華為數字能源在產品合規領域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能源領域值得信賴的質量合作伙伴,Intertek倡導以專業、創新的綜合服務構建并凸顯新產品/新技術的質量優勢,未來,我們希望與華為數字能源繼續深化合作,探索產品綠色、智能化的安全新高度,共同為能源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電站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鄭越表示:"依靠智能化手段構筑新能源電站安全防護網已勢在必行。兩家機構認證了華為智能組串分斷技術的創新性和可靠性,基于全場景、高精度、快響應的設計理念保證電站安全運行。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加速光伏成為主力能源保駕護航。未來,華為將繼續深化數字技術與能源技術的創新融合,攜手全球合作伙伴,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全球能源轉型。"
光伏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隨著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如何持續降低光儲系統度電成本,提升運營運維效率,提升電網對新能源消納能力的同時保持電網穩定性,以及保障端到端的系統安全是業界共同面對的關鍵難題。
陳國光表示,"雙碳"戰略在全球的逐步落地,大大加速了光伏成為主力能源的進程。光伏產業大爆發背景下,挑戰永遠與機遇并存。華為展望光伏行業發展十大趨勢,希望能給業界同仁及所有關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組織與個人帶來一些啟發。
趨勢一 光儲發電機
隨著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給電網帶來了沖擊,使其面臨系統穩定性、功率平衡以及電能質量等多種復雜的技術問題。
因此,改變新能源控制模式,提高有功和無功控制與響應能力,主動緩解頻率和電壓波動,讓光伏發電從Grid Following走向Grid Forming,將成為解決光伏并網消納的重要舉措。通過光儲融合+Grid Forming技術,打造智能光儲發電機,將新能源的控制邏輯,從電流源型控制轉為電壓源型控制,并具備強慣量支撐、瞬時穩壓與故障穿越能力,讓光伏發電從適應電網走向支撐電網,加速光伏成為主力能源。
趨勢二 高密高可靠
光伏電站向大功率、高可靠發展已成為趨勢。以光伏逆變器為例,直流電壓已經由1100V提升到1500V。通過碳化硅、氮化鎵等新材料的應用,以及將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熱管理技術等充分結合,預計未來5年,逆變器的功率密度將再提升~50%,同時保證設備的高可靠性。
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項目2.2GW光伏電站,9216臺設備穩定運行在3100米高海拔嚴酷環境中,華為逆變器總計可用時長高達2千萬小時,系統可用度高達99.999%,保障系統高發電量,降低度電成本。
趨勢三 組件級電力電子(MLPE)
分布式光伏在產業政策和技術發展的驅動下近年來迎來蓬勃發展。如何充分利用屋頂資源、提升發電量、同時保障光儲系統安全成為關鍵要點,因此,引入更精細化的管理成為必須。
組件級電力電子器件(Module-Level Power Electronics, MLPE)在光伏系統中指能對單個或幾個光伏組件進行精細化控制的電力電子設備,包括微型逆變器、功率優化器和關斷器,組件級發電、監控和安全關斷是其獨特價值。隨著光伏系統向著更安全、智能化發展,預計2027年MLPE在分布式市場滲透率將提升至20%-30%。
趨勢四 組串式儲能
相較于傳統集中式儲能解決方案,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是將數字信息技術與光伏、儲能技術進行跨界融合,基于分布式儲能系統架構,采用電池模組級能量優化、電池單簇能量控制、數字智能化管理、全模塊化設計等創新技術,實現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內更高放電、更優投資、極簡運維、安全可靠的價值。其具有組串式、智能化、模塊化三大特點。
在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儲能電站項目 -- 新加坡200MW/200MWh項目中,針對客戶電網調頻和旋轉備用的應用場景,智能組串式儲能通過充放電精細化管理,實現更長時間的恒功率輸出,保障調頻收益。同時,通過電池包級自動SOC標定功能,節省人力開支,大幅提升運維效率。
趨勢五 電芯級精細管理
正如光伏系統向組件級電力電子(MLPE)發展一樣,鋰電池儲能系統也一定會朝著更小的管理顆粒度進發。只有針對電芯開展精細化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應對效能與安全問題。當前,傳統端側BMS只能將有限的數據進行匯總和簡單分析,幾乎不可能做到故障的早期發現與預警。因此,需要讓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更敏感"、"更智能",甚至要"預知未來",這有賴于大量數據的采集與運算處理,并結合AI技術找到最優點、對趨勢做出預判。
趨勢六 "光儲網"融合
在發電側,建設光儲清潔能源基地,利用特高壓送至負荷中心已在成為趨勢。在用電側,構建虛擬電廠(VPP)把海量分布式光伏系統、儲能及可控負荷相結合,將分散的發電單元、儲電單元靈活調度,實現電網削峰填谷也已在多個國家開始落地。
因此,構建"光儲網"融合的穩定能源系統,支撐光伏送出與消納,將成為解決能源安全與能源獨立關鍵舉措。通過融合數字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與儲能技術,實現多能互補、協調互濟。應用5G、AI、云技術,能將海量分布式光儲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運營與電力交易,構建VPP虛擬電廠,為用戶側可調節資源參與市場交易、負荷側響應,為電網削峰填谷提供堅強技術保障。
趨勢七 重構極致安全
光儲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基石,這要求我們站在全場景、全鏈路的角度系統考量,并充分融合電力電子技術、電化學技術、熱管理技術與數字技術,重構系統極致安全。
在光伏電站場景,據統計直流側引發的故障可占到所有故障的70%以上,逆變器需要具備智能組串分段與端子自動檢測功能;在分布式光伏場景,電弧故障自動斷路功能AFCI將成為標配、組件級快速關斷功能將給維護和消防人員帶來安全保障;在儲能場景,需要結合電力電子、云與AI等多種技術對儲能產品從電芯到系統進行精細化管理,從傳統以被動響應及物理隔離為主的防護方式轉變為主動的自動防護、甚至提前預測告警,實現從硬件到軟件、從結構到算法的多維安全設計。
趨勢八 安全可信
光伏系統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蘊含著各種安全隱患,包括設備安全與信息安全。設備安全隱患主要指設備故障導致的停機,信息安全隱患指的是來自外部的網絡攻擊。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與威脅,企業與組織需要建立一整套"安全可信"的管理機制,具體包括系統與設備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韌性,此外,光伏電站系統對外還需要注重對人身、環境的無害性以及對數據隱私性的保護。
趨勢九 全面數字化
傳統的光伏電站設備數量眾多,缺乏信息收集與上報通道,基本都屬于"啞巴"式設備,且電站是"孤島"式的電站,不具備協同的能力,電站的管理也處于原始的"粗放式"管理。
引入諸如5G、物聯網、云計算、傳感技術和大數據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傳統的光伏電站就可以變成會"說話"和擅長"表達"的電站,可以達到用"比特"管理"瓦特"的目的,實現"發-輸-儲-配-用"全鏈路的可視、可管、可控。目前全球已經有很多光伏電站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預計到2027年,95%以上電站實現全面數字化。
趨勢十 AI增效
當能源行業逐步邁向數據驅動的時代,如何更好地將數據收集、利用并且最大化地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已成為整個產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AI技術可以普遍應用到強波動、高不確定性的新能源領域,在制造、建設、運維、優化、運營等光儲的全生命周期內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AI與云計算、大數據等支撐技術的融合不斷深入,圍繞數據處理、模型訓練、部署運營和安全監測等各環節的工具鏈也將不斷豐富。在新能源領域,AI也將與電力電子、數字化技術一樣,帶動整個產業的深刻變革。
最后,陳國光表示,5G、云、AI的融合應用正在塑造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世界,它比我們想象中更快地到來。華為展望光伏行業發展十大趨勢,勾勒和闡述了一個可觸碰的綠色智能世界,希望全社會各界人士攜起手來,共同推動早日達成雙碳目標,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白皮書鏈接:https://solar.huawei.com/en-GB/download?p=%2f-%2fmedia%2fSolar%2fpdf%2fTop10-Trends_CN_2023.pdf
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儲能行業發展迅猛,新項目全球遍地開花。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分析,2021年全球電化學儲能項目功率累計裝機規模已超過21GW,2021年增長達到7536.2MW,首次突破7GW。與此同時,全球儲能電站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造成嚴重的人身安全與經濟損失。2022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強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管理的通知》,提出五方面14條措施,要求各電力企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管理工作。
眾所周知,鋰電池是電化學儲能系統最核心的組成部分。當由于內外部激源引起電芯急劇溫升時,電芯可能發生劇烈的熱失控反應,釋放易燃易爆氣體,引發起火、爆炸等嚴重后果。一般而言,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事故主要有五個方面的誘因:1)制造缺陷、析鋰短路、電芯的不一致等鋰電池缺陷;2)鋰電池簇間環流加速電芯劣化;3)絕緣失效引發的外部短路,異常電流、異常過熱等引發電池內短路;4)高溫、高濕等外部環境變化加速鋰電池老化,引起絕緣失效短路,并最終觸發熱失控;5)BMS、EMS、PCS等模塊之間的管理邏輯不當和硬件故障導致電池的監管失效, 造成鋰電池熱失控。要實現整個儲能系統的安全,除了電芯層面的本體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將電化學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熱技術、數字技術等進行融合,對每個電芯、電池包、電池簇及儲能系統進行精細化監控與管理,做到主動防護。
憑借在電力電子技術、儲能技術與數字技術領域的多年積累,華為在業界引領了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用電力電子技術的可控性解決鋰電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確定性,創新地采用電池包級優化、簇級管理、多重安全防護等設計,做到儲能系統的精細化監控與充放電管理,實現更高可用容量與更高安全標準。
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通過三重安全設計+智能預警,"3+1"全面保障安全。
01結構安全
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采用分倉隔離設計(即儲能倉、簇控制器倉、綜合控制倉),將電池與電氣分艙放置,同時保障監控、火災抑制系統持續穩定運行;整機防護等級達IP55,箱體防腐等級C5,抗震設防9烈度,高防護帶來高可靠性。
02電氣安全
四級主動關斷+兩級物理隔離,從電池包、電池簇到儲能系統、從軟件到硬件全面過流防護:當系統檢測到過流發生時,首先觸發BMS從軟件側對電池包、電池簇進行限流控制;繼續升級則會觸發電池包優化器和簇管理器從硬件側進行關斷;最后是斷路器和熔絲熔斷保護,多管齊下,避免故障擴散。此外,在儲能系統未運行狀態,比如運輸及安裝時,電池包端口電壓為0V,可有效保護施工、運維人員安全。
03消防安全
為實時感知儲能系統環境狀態,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內部布局了多個溫濕度、煙感等傳感器,當探測到可燃氣體時,可主動排出,避免聚集引發燃爆;排氣系統關閉后,滅火裝置隨即迅速噴出清潔氣體,快速滅火,避免事故擴大。
04云BMS智能預警
結合華為在云與AI領域的深厚積累,新一代產品基于大數據建模與訓練,創新推出云短路專利算法,實現電芯級智能內短路檢測,提前發現、提前預警,做到多級聯動保護。
安全無小事,在推進碳中和、綠色能源革命的進程中絕不能以安全作為代價。華為將持續在儲能安全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發揮自身在電力電子技術、熱技術、AI與數字技術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致力于打造更安全可靠的儲能系統,攜手客戶與行業伙伴一道助力加速實現碳中和,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翻開未來,定義下一代數據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EO楊友桂正式推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開創性理念。他表示,自今年華為松湖論道研討會以來,華為多次與全球行業領袖、技術專家就未來數據中心的演進路徑進行了深入討論和交流,達成重要共識,總結提煉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四大特征:低碳共生、融合極簡、自動駕駛、安全可靠。
創新不止,發布電力模塊3.0
會上,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TO費珍福發布了全新一代電力模塊3.0解決方案,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和部件融合,優化布局,打造更為省地、省電、省時、省心的數據中心供電系統。
發布會期間,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EO楊友桂、華為數字能源首席營銷官方良周、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TO費珍福,共同出席了全球媒體溝通會,與線上線下共120+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
智能、可持續發展的下一代數據中心時代正在到來。技術創新將是引領數據中心發展和變革的關鍵力量,面向未來,華為將通過持續的創新投入,不斷實現突破,并將與行業客戶、生態伙伴、產業組織、標準組織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邁向數據中心發展新時代。
數據中心的發展呈現高密化、規模化的趨勢,供電系統作為數據中心的"心臟",為匹配需求增長,不僅要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更要對供電鏈路的所有設備進行融合創新,進入"大道至簡"時代,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在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擁有豐富可再生能源資源的亞太地區加快了綠色能源轉型。東盟能源中心(ASEAN Center for Energy)執行主任Nuki Agya Utama博士在會上表示,"2020年,該地區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已經增至33.5%,與2025年的目標相差1.5%。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在綠色能源發電中占比最大。"
華為數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發展清潔能源與能源數字化,與客戶和合作伙伴攜手打造"低碳亞太"。
華為數字能源亞太區總裁孫鉑涵在致辭中表示:"全球氣候變化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綠色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也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最佳途徑。但是為了實現碳中和,我們要推動綠色低碳能源發電,電力消費需要借助先進的數字技術走向電氣化。"
全場景智能光伏和儲能解決方案
在論壇上,華為向觀眾展示了最新的全場景智能光伏和儲能解決方案。該方案突出了華為所秉承 "光儲融合,全面智能,加速光伏成為主力能源;讓綠色電力惠及千行百業、千家萬戶"的愿景使命。
華為在以智能組串式逆變器為核心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上持續創新,解決光伏行業在各種場景中面臨的挑戰,將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相融合,推動光伏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獲得全球客戶的廣泛認可,將每一縷日光轉化為更多的清潔電力。
在華為的推動下,智能組串式方案已成為行業絕對主流,今年智能光伏解決方案6.0+在領先的基礎上保持高效發電、智能運維的優勢,在安全可靠、電網友好方面更進一步,給客戶帶來更優投資回報。
儲能作為清潔發電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等環節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作為調峰調頻的重要資源,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儲能將起到"蓄水池"和"電網調節器、穩定器"的作用,由此對儲能系統的要求日趨嚴格。
傳統儲能方案因電芯差異產生失配,造成容量少、衰減快、運維難、風險高等問題,阻礙儲能的大規模應用;華為以積累了超十年的儲能系統研發經驗和獨特的智能組串式儲能架構,將數字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與儲能技術深度融合,用數字化和電力電子技術的可控性解決鋰電池的不一致性,可靈活應用于調峰、調頻場景,打造更優儲電成本、更高收益的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降低電力成本和碳排放,2021年的工商業智能光伏解決方案1.0應運而生,光儲融合架構,使能綠電進入千行百業。今年華為推出全新1+3的工商業智能光伏解決方案2.0,包括全新研發的SUN2000-50KTL-M3三相逆變器、智能組串式儲能LUNA2000-200KWH-2H0(可與100kW PCS耦合)和智能組件控制器MERC-1100W/1300W-P等。新一代工商業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將帶來更優電力成本、主動安全、智能運維等更優體驗,助力千行百業邁入綠色低碳新時代。
企業白天為用電高峰,用電曲線與光伏發電曲線較吻合,可滿足自發自用需求,余電以上網電價賣給電網,大幅降低用電成本;配套儲能系統后自發自用率更是達80%以上,可結合峰谷電價機制套利降低生產成本,并可助力打造低碳企業、低碳園區、低碳工廠,具備面向未來綠色健康發展的競爭力。
2021年的華為戶用智能光伏解決方案2.0以"1+3+X"走進千家萬戶,今年的華為戶用智能光伏解決方案煥新升級為"1+4+X"組合,以智能能源控制器為核心,配合智能組件控制器、儲能系統、戶用充電樁和綠電云的整體解決方案,支持豐富的智能用電生態"X",為用戶開啟低碳新生活。戶用智能光伏解決方案3.0將光伏自用率從2.0時的70%提升至90%,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打造更優用電成本、主動安全、智能管理的全屋綠電解決方案。
全球也有許多地方仍處于缺電的"黑暗"中,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全球8.4億人口生活在沒有電網或電網不穩定地區,普遍使用油機低效發電,面臨高碳排放、燃油費用高、效率低、綜合成本高等問題,電力鴻溝仍然存在。由此,華為推出智能微網解決方案,作為更優LCOE的百兆瓦級光儲微網解決方案,提供更高供電可靠性、更低系統成本、主動安全的綠色可靠供電。
共建低碳亞太
華為攜手區域合作伙伴和客戶與"光"同行,助力光伏成為主力能源,為亞太地區的低碳發展貢獻力量。例如,Sunseap Group在新加坡建成的一座水上漂浮光伏電站采用了華為組串式逆變器。該項目安裝有13,312塊太陽能電池板、40臺逆變器和30,000多個浮箱,估計每年可發電6,022,500千瓦時,相當于減少4,25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數字化和低碳化是亞太地區綠色發展的兩大驅動力。柬埔寨礦業與能源部國務秘書Ty Norin博士表示:"數字化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可及性和可持續性,也有利于保護安全和隱私。未來,數字化將通過人工智能對能源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反過來,能源行業可以利用這些數字化工具來改善操作和潛在數字化轉型,構建一個高度互連的能源系統。"
在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分享了他們對可再生能源和儲能市場發展趨勢的見解。他們認為,光伏發電在該地區的增長速度會加快,因為這種清潔能源的更易部署且性價比更高;而儲能將在這個能源結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華為將繼續融合ICT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儲能技術,攜手客戶和合作伙伴共同建設低碳家庭、低碳工廠、低碳園區、低碳城市,助力低碳社會走向零碳社會,讓綠色電力惠及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助力亞太地區建設低碳綠色未來。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EO楊友桂在致辭中表示: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到來,隨著全球碳中和大勢,數據中心在業務形態、能源供應和營維方式三個方面將迎來巨大變化。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將更快響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投入和構建健康商業生態,擁抱變化,推動數據中心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ICT解決方案對于支持歐洲實現"2050碳中和"目標發揮著重要作用。華為西歐數字能源業務總裁何波在演講中提出,華為致力于通過融合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提供快速交付、極致PUE、先進的供電和制冷等創新解決方案,助力打造低碳數據中心,共同創造綠色光明的未來。
華為數據中心能源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Sanjay Kumar Sainani在關于下一代數據中心的主題演講中指出,下一代數據中心將通過融合創新走向極簡、低碳和智能。
他表示,為打造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數據中心,華為提出四大創新:
Watt流創新:利用"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優化能源配置,通過深度融合數據中心供電鏈路,打造更高效可靠的數據中心供電系統。
Heat流創新:通過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以及AI能效優化,實現最優xUE,如PUE(能源利用效率)、WUE(水資源利用效率)、GUE(市電利用效率)等。
Bit流創新:引入AI等數字化技術,讓數據中心運維走向自動駕駛,實現全生命周期碳管理。
架構創新:通過全預制化、模塊化的建設模式,縮短建設周期,實現快速、低碳交付。
峰會現場,嘉賓們分享了低碳數據中心的技術創新和實踐經驗。Echelon的CTO Simon McCormick介紹了如何走向碳中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Ficolo聯合創始人Kim Gunnelius分享了數據中心如何實現100%綠能供電、更低PUE,同時充分再利用數據中心熱量使能其他行業降碳。AfricaDataCentres首席技術官 Xavier Matgane強調,與傳統解決方案相比,模塊化和預制化的建設模式,在高質量、高可靠性、彈性擴容和綠色低碳方面更具優勢。星展銀行可持續發展高級副總裁Prescott Augustus GAYLORD從金融行業的角度,分享了實現脫碳和數字化的實踐。
Datacloud大會精彩瞬間
基于多年的技術創新,華為數字能源展區還展示了先進的低碳智能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其中,FusionPower電力模塊引領供配電系統高密高效新潮流,FusionCol新一代間接蒸發冷卻解決方案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實現極致PUE,以及FusionModule智能微模塊引領數據中心快速部署、靈活擴容。
Datacloud 全球大會公布了IMasons氣候協議成員。作為低碳數據中心的積極實踐者,華為已加入IMasons氣候協議。該協議旨在通過開放的標準報告,記錄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推進成員對低碳、智能社會的承諾。
人類社會的數字化、低碳化發展中,展現的機遇是巨大的。唯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接下來,華為數據中心能源希望聯合更多客戶和伙伴,共同努力,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EO楊友桂致辭: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產業面臨能耗高、碳排高、運維難、可靠性低等挑戰,正迎來業務形態、用能角色和營維方式三大變化。為此,華為希望同業界專家和生態伙伴深入研討,把握時代脈搏,通過持續創新投入,共同促進數據中心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話題一:如何定義下一代數據中心
華為數據中心能源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Sanjay Kumar Sainani 提出,隨著數據量和算力的爆發式增長,下一代數據中心將向著綠色低碳、彈性擴容、快速部署、極簡架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演進。
現場專家對于“未來數據中心的評價指標”達成共識:將從唯PUE論(能源利用效率)向考量 CUE(碳利用效率)、WUE(水資源利用效率)、SUE(空間利用效率)、GUE(市電利用效率)及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等綜合指標轉變。而下一代數據中心表現為,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系統可靠性、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話題二:下一代數據中心的供配電和制冷技術創新
供配電和制冷系統作為數據中心關鍵基礎設施,與會專家們發表了精彩見解,供電架構極簡化、全面鋰電化、自然冷卻、近端制冷等技術成為未來方向。同時與會專家認為,在可再生能源能源將成為主力能源的背景下,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低碳數據中心成為主流趨勢。此外,隨著熱回收的技術和政策發展,數據中心有望從單純的耗能中心轉變為供能中心。
話題三:如何實現數據中心自動駕駛
最后,關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的話題,專家們表示,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成熟,AI技術將進一步與供電、溫控等系統融合,助力預測性維護以提升系統可靠性,AI能效調優實現極致PUE。同時,在碳監管時代,數字孿生技術將幫助數據中心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精確碳管理。
眾智匯聚,眾行致遠。本次研討會匯集了行業專家、大咖的深刻洞察和見悟,照亮了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演進道路。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CTO費珍福總結到,集眾智以前行,面向未來,華為數據中心能源將在產品和技術方面不斷實現突破,攜手伙伴,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共同邁向下一代數據中心新征程。
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壩區右岸,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26400個機柜,分三期建設。
一期工程于2021年2月18日正式動工,2021年11月30日首批機柜投產,2022年3月29日實現竣工投產,前后歷時一年。三期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綠色零碳數據中心集群。
本次投產的一期項目總投資8.45億元,共建設了4400個機柜,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包含一棟數據中心機房樓、一棟通訊指揮樓、一座35千伏變電站。項目一期工程年用電量將超過2億千瓦時,全部使用三峽清潔水電供電,同時采用江水冷源系統降溫,大大降低能耗,提升能源效率。
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作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 “十四五”數字化轉型的重大項目、總部回遷湖北后首個交付的重大“新基建”項目,按照國家A級機房標準建設,采用業界最先進的技術和自主安全可控產品,是國內首個大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
在該項目中,華為提供了L0+L1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數據中心系統架構設計、主設備供貨和集成管理交付,特別是華為數據中心能源提供的全棧解決方案,包括:160套模塊化機房、38套智能電力模塊、320套智能鋰電設備、160套高溫風墻、1套iCooling@AI智能溫控系統和1套智能巡檢機器人,助力三峽集團打造極簡、智能、安全、綠色的數據中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體系統解決方案結合端到端預制化交付模式,幫助客戶實現了快速部署,相比傳統數據中心建設模式,TTM縮短50%。
隨著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三峽集團將依托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的地理位置優勢、清潔能源可靠供應優勢和高等級安防保衛優勢,積極攜手湖北省和宜昌市,將其打造成為第九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數據“保管員”、綠色零碳“引領員”、東數西算“調度員”,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環保、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底座。
關于2022年東京國際太陽能光伏展
官網:https://www.pvexpo.jp/en-gb/visit/access-tokyo.html
時間:3月16日(周三)-18日(周五)
地點:日本東京展覽中心(東京都江東區)E4-50展位
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未來五年全球半數區域將面臨弱電網問題,并網穩定性要求將持續提升。當前,光伏與傳統能源在對電網的支撐能力上仍存在顯著差距,儲能技術作為靈活性資源,可以為電力系統提供調頻、調峰等服務,助力新能源從適應電網走向增強電網。光伏若要成為主力能源,光儲融合是必然趨勢。由此可見,儲能已成為必要的使能技術,是提升清潔能源利用效率,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實現源網協調發展,助力能源清潔轉型的重要支撐。
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是將數字信息技術與光伏、儲能技術進行跨界融合,基于分布式儲能系統架構,采用電池模組級能量優化、電池單簇能量控制、數字智能化管理、全模塊化設計等創新技術,實現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內更高放電、更優投資、極簡運維、安全可靠等價值。
華為日本數字能源業務部總經理張巍巍表示:“碳中和是當今世界最緊迫的任務之一。華為數字能源發揮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這兩大領域的優勢,將瓦特技術、熱技術、儲能技術、云與AI技術等技術創新融合,聚焦清潔發電、能源數字化、綠色ICT能源基礎設施、交通電動化、綜合智慧能源等領域,攜手產業伙伴共同為碳中和目標的早日實現貢獻力量。日本上網溢價(FIP)制度的出臺開啟儲能時代的新篇章。我們的產品主要有五個應用場景:戶用儲能、低壓儲能、工商業儲能、地面儲能以及區域離網儲能。”
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
LUNA2000:戶用儲能系統
低壓儲能系統
地面儲能系統
佳華美能CEO吳廣文,華為加納代表處代表周瑋,華為數字能源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方良周等出席簽約儀式。
加納政府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促進能源多樣化和經濟快速發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戰略目標:于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提升至10%,大力推進綠色能源的應用并完成全國通電。
佳華美能在加納深耕多年,業務遍及礦業、電力、光伏等板塊,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積極拓展加納乃至非洲市場的新能源業務,為當地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加快消除電力鴻溝。
雙方在加納的大型地面電站、水光互補、儲能、戶用等場景均已展開深入合作并取得卓越成效,期待未來在光儲電站開發、數據中心、eLTE、公有云等領域繼續深化合作,為建設一個更綠色美好的非洲貢獻力量!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中所繪古景,正是今人的夢想生活。跨越了千年時空,“窗含雪山”的情景是否還觸手可及?
成都地處群山之中,陽光常被聚攏的霧氣遮擋。而千萬人口的工作和生活,所產生的資源消耗和排放,似乎讓云層更厚了,讓雪山更加遙不可及。
而不久前,在距離雪山百公里外的成都智算中心,人們得以“邂逅”不遠處的千年雪山。
那么,成都智算中心是怎么“遇見”千年雪山的呢?
答案就在經濟轉型里。
眾所周知,數字經濟是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引擎,成都的數字經濟發展位居全國前列。數字化轉型為這座城市拂去塵霧,帶來成都的萬里晴空的同時,也離不開數據中心產業的蓬勃發展。
近兩年來,成都先后入選成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節點。
為實現快速上線和全周期低碳,成都智算中心采用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集成高效一體化電力模塊,智能鋰電,iCooling等先進節能產品技術,實現工程產品化,產品模塊化,模塊智能化。
整裝設備全工廠預制,與園區土建施工并行開展,工程現場“樂高式”快速堆疊,有效降低施工周期。與傳統建設方式相比,周期減少50%以上,10年省電4000萬度,相當于降碳1.9萬噸,種樹2.6萬棵。
在智算中心工地現場,看不見施工帶來的塵土飛揚,建筑垃圾也減少了80%。正是綠色的預制模塊化建設模式,以及由智算中心承載的綠色產業,讓人們可以望見不遠處的皚皚雪山。
未來,成都智算中心提供的普惠AI算力,將如奔騰之水一樣,充滿AI產業的汪洋大海,承載百業千行的應用之“船”,繪制新綠色繁榮經濟的美好宏圖。宏圖里,人們不僅擁有著現代的物質科技,也享受著“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的自然愜意。
本次華為向海泰新能提供的是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直流配電柜、智能儲能控制器和智能子陣控制器。
出于安全性、可靠性、市場美譽度、品牌影響力和儲能經濟性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華為智能光儲解決方案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海泰新能儲能板塊負責人介紹:“我們最關注的就是儲能電站的安全,而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在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四重安全防護功能,主動預警,真正讓客戶安心無憂。未來雙方會繼續加強在儲能領域的技術交流和合作。”
目前系統已經應用一個多月,海泰新能此次安裝的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其收益也立竿見影。據負責人介紹,儲能系統在谷電時充電,峰電時放電,按照唐山目前的峰谷價差和儲能系統每天充放電一次來計算,整套系統可以在8年左右收回成本,而隨著未來峰谷價差逐漸加大,這個時間會更短。整套儲能系統的壽命是至少15年,所以從經濟上來講,安裝儲能系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并且與其他廠家的儲能解決方案相比,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由于實現了電池包級的精細化管理,能使充放電量提升15%以上,因此收益更高,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收回成本。
同時,在“能耗雙控”背景和煤炭價格上漲情況下,全國多個省份出現限電,不少企業發布限產、停產公告。此次海泰新能采用華為儲能整體解決方案,與已安裝的光伏組件正好形成一體,光伏組件發電高峰給儲能進行充電,用電高峰時則使用儲能進行放電,企業生產能少受影響,并且能加大綠電應用比例,還可以降低電網負荷,一舉多得。
華為數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打造“更高效、更穩定、更安全”的智能光儲解決方案。攜手產業伙伴共同推動能源革命,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海泰新能創立于 2006 年,是一家專注綠色能源的高新技術企業,涵蓋光伏組件、光伏電站、光伏支架、儲能、氫能五大事業板塊,致力于系統化的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具價值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作為新能源智造者,海泰新能將以技術創新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引領能源時代變革。
華為數字能源業務包括智能光伏、數據中心能源、站點能源、智能電動、嵌入式電源、綜合智慧能源等,業務遍及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公司的愿景是公司的愿景是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發展清潔能源與能源數字化,推動能源革命,共建綠色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