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世界錢幣上的中國印記》主題書刊出版發布暨主題研討活動在京舉辦,中方承建或參與建設的工程項目登上各國錢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新名片。
中交集團總經理王海懷、書籍作者杜曉建及有關央企負責人等國內嘉賓參會。佛得角、阿爾及利亞、斐濟、斯里蘭卡、埃及駐華大使等十多國高級外交官受邀出席。
該書展示來自58個國家的121枚硬幣和紙幣,以小見大,錢幣記錄引人入勝的故事、彰顯中國與世界之間深厚而悠久的友誼、展現"一帶一路"各國日久歲深的鏈接。
其中,中交集團建設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等18個項目在多國貨幣上顯示,成為項目數量最多的企業。
中交集團總經理王海懷介紹中交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經驗體會。他表示,中交集團將弘揚絲路精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與會使節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建設項目,表示本國政府愿繼續深化與中國的人文交流和務實合作。
4月11日,以"匯聚中國-東盟合作新動能"為主題的中國-東盟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重應邀參會并于開幕式致辭,分享中交集團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
陳重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命運與共,論壇凝聚東盟國家共同發展的智慧與力量。多年來,中交集團持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大型項目為依托,在全球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合作,在促進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民意相向、民心相通,積極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交力量。
陳重介紹,中交集團作為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業務遍布全球158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交集團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廣泛開展區域合作實踐,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累計投資建設超過3000個基礎設施項目,修建公路里程13000余公里,大型橋梁200余座、重點港口150余個,以工程服務優勢實現互聯互通,共享世界發展機遇。
本屆論壇由新華通訊社聯合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共同主辦,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160余家媒體、智庫、政府部門和企業的約260名代表參會。
2月27日-3月1日,"共同愿景——亞洲遺產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成果發布會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景邁山古茶林舉行。
亞洲遺產可持續發展案例項目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聯合主辦,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政府機構、文物保護公益組織、專家學者到場參會,共話亞洲遺產可持續發展成果與挑戰。共有23個國家的218份案例參與了項目申報。
"林茶共生,人地共榮—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應急測繪服務之阿勒頗古城項目"在內的12個遺產保護項目入選"2024年度特別關注案例、優秀案例、進取案例"名單。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信德集團、中國銀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泰康保險集團被授予"亞洲文化遺產守護者" 榮譽稱號。
與會專家和研究人員深入探討了文化遺產守護發展歷程與未來發展路徑,重點圍繞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議題,為共同推動亞洲遺產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馮碩人)
論壇主辦方表示,盧拉總統專門向論壇發來賀信,為"全球南方"發展作出新的重要指引。"全球南方"聲勢卓然壯大,日益成為國際社會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建設性力量。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將于本月在巴西舉行,在此背景下舉辦本屆論壇,期待媒體智庫在維護和平、開放發展、全球治理、文明互鑒等方面共同唱響"南方聲音",展現"南方擔當",為全球南方國家現代化建設凝心聚力,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哈提卜、墨西哥參議院亞太委員會主席波列文斯基、尼日利亞通訊社社長阿里等嘉賓表示,當前"全球南方"蓬勃發展,深刻影響世界歷史進程。期待"全球南方"媒體智庫堅持將發展合作作為優先議程,以公平正義、開放包容為理念助力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共促"全球南方"新發展,共譜文明互鑒新篇章,共迎全媒時代新挑戰。
開幕式上,"全球南方"媒體新聞網正式上線,并發布了《"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圣保羅宣言》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智庫報告、《南方覺醒》多語種報告。
論壇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新華社聯合巴西通訊公司共同主辦,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家媒體、智庫、政府部門及企業的約350名代表出席。
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大省,山西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富集,是中國傳統木構古建筑的天堂,2.8萬余處古建筑像散落的珍珠點綴著表里山河。這一季,Rees跨越16萬平方公里,穿越新石器時代及漢、隋、唐、宋、元、清等多個朝代,了解中華歷史,感受山西文化。
]]>上海2024年10月23日 /美通社/ -- 新華網報道: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舉行。本屆大賽由教育部等12個部門聯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高校的514萬個項目、2000多萬人次參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大賽展示了全球高校的創新能力。
在總決賽中,來自國內外高校的6支參賽團隊同臺競技,最終上海交通大學的"哪吒——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項目奪冠。其他獲獎項目來自清華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此次競賽加深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匯聚了哈佛、牛津、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152所全球頂尖大學。此外,世界大學生創新聯盟的成立進一步促進了國際學生創新合作。
競賽設有多個賽道,包括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產業命題賽道和萌芽賽道。重點關注教育、科技與人才的融合,產業命題賽道強調"產教融合",促進高校與產業的合作,將創新成果商業化。
活動還展示了在人工智能到環境可持續性等多個領域的優秀學生創新項目。廣東廣雅中學的一款AI智能道路警示機器人便是亮點之一,旨在防止交通事故后的二次事故。
此外,30場資源對接會議共促成68億元的意向投資,支持創新項目向實際應用轉化。
]]>
王敏表示,國家能源集團響應綠色能源建設號召,著力打造世界一流清潔低碳能源科技領軍企業,已在實踐中積累豐富能源轉型及綠色能源發展經驗,未來將積極推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圍繞新疆重要戰略發展地區布局新型能源工程。同時,國能愿與媒體界合作,以媒體為窗口和橋梁,在人工智能與媒體變革的時代講好能源綠色轉型和創新發展故事,在更廣泛的平臺實現與社會各界的合作進步、互利共贏。
長期以來,國家能源集團深入推進能源領域企媒信息友好交流,促進能源企業更有效地與政策制定者、公眾和國際社會開展對話,通過與媒體和社會各界的良好互動不斷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在本次世界媒體峰會上,國家能源集團在主會場外設置展臺,向各國參會代表展示企業清潔能源儲能及發展現狀、低碳操作規范、數字化轉型成果等。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家能源集團")于2017年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合并重組成立,2024年排名第84位,擁有煤炭、電力、化工、運輸等全產業鏈業務,煤炭產銷量、電力裝機容量世界第一,每年提供中國1/6的煤炭、1/7的發電量,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綠色能源低碳轉型發展方面,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煤制油煤化工規模均為世界第一。國能積極響應國家能源轉型政策、主動融入自治區"九大產業集群"建設,開展"1331"科技創新戰略,積極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鐘韌表示,媒體合作是增進理解、促進民心相通的紐帶,世界媒體峰會打破了地域、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界限,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各類媒體機構提供了一個高規格的交流平臺,為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了媒體力量。中國石化集團始終相信媒體力量,期待與各國媒體及社會各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鐘韌介紹,中國石化作為負責任的國際化企業,積極踐行"能源至凈、生活至美"理念,從向智、向綠、向新三個維度,努力為建設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作出應有貢獻。近年來,中國石化堅持以智能制造賦能轉型升級,已經建成投用16個智能煉化工廠,6家企業入選國家級5G工廠名錄,10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長期以來,中國石化大力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就新疆地區而言,正在建設中的塔河煉化棉田農膜回收循環利用工程,系我國首個萬噸級廢塑料連續熱裂解工業示范項目,預計年底可以完工。庫車建成投產中國首個萬噸級綠電制綠氫示范工程,按照設計規模,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5萬噸,相當于植樹30萬棵。鐘韌表示,非常歡迎各位媒體嘉賓參訪相關項目,切身感受"向綠"發展的蓬勃生機。
鐘韌指出,每一輪技術革命都將帶來經濟社會質的躍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產業的深刻影響,將是推動創新、提升效率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傳媒領域還是工業領域,都應當擁抱變革、向新而生。中國石化不僅積極培育"風光熱氫"等新能源產業,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革新,還充分融入全球化發展大潮,與海外主流媒體、知名智庫等不斷深化合作,構建起有力的海外傳播矩陣,充分發揮企業在世界文明交流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本屆世界媒體峰會10月12至17日在中國北京、新疆舉行。來自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的208家媒體、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等機構的500多名代表參會,就媒體發展中人工智能的運用、數字化時代新聞媒體的共同使命、中國新疆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等共同關心的議題深入交流。
來自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的208家媒體、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等機構的500多名代表參加本次峰會。各方圍繞媒體發展中人工智能的運用、數字化時代新聞媒體的共同使命、中國新疆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共商如何更好講好世界現代化建設的故事,推動全球共同發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在致辭中表示,世界媒體峰會是全球媒體深化合作、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本屆峰會的舉辦對于各國媒體在信息化時代中實現自身發展,更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峰會既是全球傳媒界的盛大聚會,也是實地了解中國新疆的重要窗口。真誠歡迎媒體朋友們深入新疆實地走訪,親身感受真實、立體、全面的新疆,做新疆發展進步的見證者、傳播者。
新華社社長傅華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本屆峰會在新疆舉辦,希望各位媒體同行走進新疆、了解新疆,以此為契機讀懂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媒體變革向何處去"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一道必答題。新華社愿同各國媒體一道,更好履行媒體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說,新疆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離不開彼此的真誠溝通、相互信任、務實合作。誠摯歡迎媒體朋友們多來新疆交流研討、采訪報道、觀光旅游,把親身感受到的真實新疆介紹給更多身邊人和朋友,讓國際社會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認識一個穩定繁榮、充滿活力、開放自信的大美新疆。
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表示,媒體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負責任使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屆峰會有助于全球媒體加強合作,應對虛假信息、錯誤信息和仇恨言論。
塔斯社社長孔德拉紹夫表示,今年是世界媒體峰會創建15周年,峰會已成為推動國際媒體合作的高效平臺。今年峰會讓我們來到新疆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繁盛文化的地方,為各國媒體報道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南非獨立傳媒集團總編輯蘇博拉蒙內表示,本屆峰會匯聚全球媒體界杰出人才,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對話匯聚共識的機會。我們要通過媒體交流合作,增進各國之間的溝通理解,推動解決人類面對的困難挑戰,開辟新的繁榮之路。
路透社社長特別代表、路透社亞太副總裁顏靈思表示,路透社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積極探索以人工智能為新聞工作賦能。對于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的錯誤和虛假信息的風險,應以有效措施予以應對。
本屆峰會由新華通訊社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開幕式上發布了《第六屆世界媒體峰會烏魯木齊共識》和《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智庫報告。峰會期間,與會嘉賓將赴新疆多地參訪。
本屆敦煌文博會以"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將舉辦敦煌論壇、文化展覽、文藝演出、招商推介等5個方面共18項活動,吸引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800多名嘉賓參會。
敦煌文博會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實踐平臺。自2016年首創以來,敦煌文博會牢牢把握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使命任務,傳承和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精心策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活動,進一步弘揚敦煌文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文明互鑒邁上新臺階。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鎖鑰,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同世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近兩千年的敦煌文化,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更是人類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在本屆文博會上,不僅有國際青年文明互鑒對話、"一帶一路"中國與中亞南亞合作發展、非遺保護的創新實踐與國際合作等論壇,還有"南北之光"中國烏拉圭攝影藝術交流展等多個展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兼代表夏澤翰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于支持敦煌建設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心,為推動文化交流對話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秘書長張明認為本次文博會為地區國家密切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提供了寶貴平臺,受到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內的各國積極支持與廣泛參與。
以"提振全球信心 共促媒體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3日上午在廣州南沙舉行開幕式暨全體會議。來自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的197家主流媒體、智庫、政府機構、駐華使領館以及聯合國機構和國際組織的450余名代表參加本屆峰會。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振平在3日下午舉行的智庫報告發布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他介紹,中國南方電網充分發揮大電網平臺作用和在能源系統中核心樞紐作用,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效率的資源優化配置,支撐大規模電量和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形成了涵蓋風光水火核等多元供應的能源供給體系,并實現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Meng Zhenping, Chairman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Ltd, delivered a speech at the think tank report release ceremony & seminar on December 3, 2023. Photo courtesy of the event organizer
南方電網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南方五省區和香港、澳門地區提供電力供應服務保障,并與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連,供電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供電人口2.73億人,供電客戶1.14億戶。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連續19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在2023年公布的榜單中位列第83位。2022年,全網統調最高負荷2.23億千瓦,售電量1.26萬億千瓦時,南方五省區非化石能源電量占比52.01%,高于全球和中國平均水平。
早在2012年10月,南方電網服務區域內最后一戶無電人口通上了電;今年9月,又實現了充電基礎設施鄉鎮全覆蓋,即使在云南省獨龍江鄉那樣偏遠的地方,鄉親們也能給電動汽車充電。目前,大灣區廣東9市的年平均停電時間已下降到1小時以內;大灣區清潔能源裝機超過7200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67.8%。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uses large multi-functional drones to inspect important lines
在世界媒體峰會發布的南方電網公司案例報告披露,南方電網大力攻關戰略性引領性技術,建成世界首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云廣直流工程,創32項世界第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公司將數字電網作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載體,推進電網數字化、服務數字化、運營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建成南網云平臺、全域物聯網平臺、電網管理平臺等數字技術平臺,推動形成南方五省區清潔電源供給基本格局,初步構建綠色能源消費生態。
The sixth Silk Road (Dunhua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po kicked off on September 6 in northwest China's Gansu Province. The two-day event has attracted over 1,200 guests from more than 50 countr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er.
今年的博覽會以"溝通世界: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為主題,以"敦煌論壇"為統一名稱,分別舉辦13場會議、展覽和文化表演。在這些活動中,"敦煌論壇"旨在探索絲綢之路文化精髓,努力打造文化遺產保護模式和敦煌文化研究高地。
敦煌被譽為"戈壁沙漠中的綠洲",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樞紐。敦煌文化現在成為廣受歡迎的學術話題和熱門的文化標簽。敦煌文化在中國國內外擁有廣大的"粉絲"群體,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統計數據表明,與2019年同期相比,在2023年夏季訪問敦煌主要景點的游客,增加了近30%。
在今年的博覽會上,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表演的大型音樂劇《飛天》、中國音樂家協會"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文化表演《相約敦煌》,一起展現了絲綢之路文藝風采,講述了歷史上絲綢之路的精彩故事,并且展示了絲綢之路文化的豐富多彩、耀眼光輝和包容兼蓄。
博覽會的參會者一致同意,敦煌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藝術傳統,應該被珍視。絲綢之路上的多元文明,應該以開放和平的方式共同發展。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BRI)提出十周年。這一發展戰略以古代絲綢之路為靈感來源,旨在為國際合作建立新平臺,并促進全球發展。在這一背景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應運而生,前五屆博覽會迎來了來自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多位客人。
今年的博覽會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主辦。
節目通過英國"95后"小伙Rees體驗式、沉浸式、進行式的探尋,深入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等歷史遺跡,講述百年晉商的傳奇故事,探尋晉商票號、大院以及風俗文化等背后的含義。
第六屆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19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中國國家能源集團董事王敏在此次金磚媒體論壇做主旨發言時,分享了中非能源合作的故事。南非德阿風電項目的建設運營有效緩解了南非電力供應短缺局面、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也起到了積極作用。該項目在金磚國家媒體峰會上引發關注。
來自近30個金磚和非洲國家的約100家媒體、智庫、國際組織等機構的約200名代表在本屆峰會上圍繞"金磚國家與非洲:加強媒體對話,共享公正未來"的主題展開研討,為構建金磚高質量伙伴關系、發展壯大金磚機制匯聚強大合力。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中國國家能源集團在南非開發建設的德阿風電項目是南非最大風電項目,每年可為30萬戶居民提供清潔風電,創造性地構建了一種集項目、企業、社會、環境共融共生的生態發展模式,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典型代表,被譽為金磚國家能源合作典范。
南非駐華大使西亞邦加·奎萊(謝勝文)表示,金磚國家正積極探索如何從傳統生產方式向高新技術生產和數字化方向轉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
盧旺達主流媒體《時間》新聞網首席執行官梅勒爾·穆林達比格維(Meilleur Murindabigwi)在評價國家能源集團與南非的風電合作項目時強調,非洲現在非常需要這種合作。非洲能源產能不足,但當地生活與生產的能源需求缺口巨大,與之相對的是非洲豐沛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自然資源。"中非能源合作不光補充了當地的能源缺口,還帶來了技術轉移,幫助所在國培養專業人才。希望在更多非洲國家進行相關能源合作。"
喬莫·肯雅塔農業科技大學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說,中國的發展理念是在發展的同時,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而且中國正在與非洲國家分享這一經驗。中國是非洲綠色能源轉型的最大合作伙伴,中國正在逐步與非洲國家合作,實現綠色轉型。中國在保持協調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的理念是解決氣候危機的唯一出路。
津巴布韋執政黨津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中央政治局委員、前駐華大使克里斯托弗·穆茨萬古瓦表示,津巴布韋的自然稟賦為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期待國能集團能來津開展清潔能源項目,攜手擴大能源領域合作,包括幫助津方清潔能源,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賈睿琪、周楚韻、史彧、滕軍偉)
President of Xinhua News Agency Fu Hua, also executive chairman of the BRICS Media Forum, speak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Sixth BRICS Media Forum in Johannesburg,South Africa, Aug.19, 2023. (Xinhua/Zhang Yudong)
來自近30個國家的約100家媒體、智庫、國際組織的約200名代表圍繞"金磚國家與非洲:加強媒體對話,共享公正未來"的主題展開研討。
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執行主席、新華通訊社社長傅華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金磚國家媒體肩負重大的時代責任,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就推動金磚國家媒體合作高質量發展,傅華還提出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講好新時代金磚故事,共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非洲人國民大會全國執行委員會委員達科塔-萊胡特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他說:"自2015年成立以來,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成為提升金磚國家話語權的重要平臺。"
俄羅斯塔斯社社長安德烈-孔德拉紹夫表示,近十年來,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已成為討論成員國媒體合作的一個獨特的標志性平臺。他呼吁金磚國家媒體聯手打擊虛假信息,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
巴西金融資訊集團總裁胡安-桑切斯強調了新聞信息可信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意義。他表示:"金磚國家媒體之間的交流溝通至關重要,成員國應該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等方面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
巴西通訊公司總裁埃利奧-多伊勒表示,金磚國家媒體高端論壇對于擴大成員國的國際話語權、推動全球化發展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和平與合作始終是其主要目標。
南非獨立傳媒集團執行主席伊克巴爾-蘇爾韋說,金磚國家的多元文化豐富了全球對話內容,金磚國家媒體支持建立包容、合作、公正的國際新秩序。
蘇爾韋表示,論壇可幫助人們更加了解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并為這些國家的代表提供表達各自觀點和訴求的平臺。
"當前,滄州正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加快建設總投資558億元的集裝箱、LNG等21個碼頭項目,全力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堅定不移把黃驊港打造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滄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向輝介紹道。
滄州是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重要城市之一,滄州黃驊港已建成生產性泊位46個,開通34條內外貿航線,通達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去年,黃驊港吞吐量完成3.15億噸、集裝箱突破百萬標箱,躋身全國沿海港口前十強。
今年航海日論壇設置9個專題論壇活動,包括國際船舶技術與安全論壇、中國國際海員論壇、港航企業發展論壇、航海文化論壇、疏浚論壇、船舶與海洋工程論壇、海洋與航運可持續發展論壇等,涵蓋了航海各領域。至13日,滄州市展覽中心還將舉行2023年航海科技博覽會, 主題為"航海科創賦能新格局"。通過實物模型、圖文展板、視頻播放等形式,以航海及相關領域上下游產業科技創新為主線,展示我國航海事業發展成就。在滄州版塊,將集中展示滄州市海洋經濟產業及內河航運發展等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
為充分利用中國航海日活動的各種優勢資源推介滄州、宣傳滄州、提升滄州美譽度,滄州市將組織舉辦一系列具有滄州地方特色的活動---其中包括"航海開放日"活動、"黃驊港歷史成就展"、"大篷車"特色宣傳、"航海之約 樂享獅城"特色美食、文創海洋文化、非遺文化等展示展演活動,呈現一場"逐夢深藍、向海圖強"的精彩盛宴。
"航海日活動周對提升滄州知名度、擴大滄州朋友圈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海內外廣大朋友在滄活動期間,多在大運河畔走一走,常到黃驊港邊看一看,從運河悠悠、渤海聽潮中領略河海之城的生機與魅力。"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劉強在新聞會上向海內外友人發出熱情邀請。
滄州市將以中國航海日活動周為契機,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突出"以港帶產、以產興城、港產城融合",全面建設具有競爭力、吸引力、承載力的現代化沿海經濟強市,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滄州力量。
]]>
本屆園博會被譽為"大運河上的園博會"。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南北縱穿園博園,在大運河兩岸,滄州市精心打造了一條"運河風光帶",建設了城市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和專類植物展園區。自然生態風光與園博園院落式建筑、園林花卉景觀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滄州216公里大運河文化帶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本屆園博會亦是"中心城區的園博會"。園博園位于滄州市區北部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滄州市在全面建設園博園的同時,在中心城區大運河兩側,重現了歷史名樓南川樓和朗吟樓,百獅園、運河公園亦煥然一新。去年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實現通航,更是將這些人文美景與園博園一脈相連,為國內外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旅游供給,是"本地人常來、外地人必來"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的園博會更是"體現工業文明的園博會"。與園博園緊鄰的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是本屆園博會參觀游覽的重要節點。該區原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國家建設的13個化肥廠之一,2016年化肥廠停產搬遷。2021年以來,滄州市充分利用遺存下來的廠房、倉庫、車間、生活設施、火車站臺及工業設備等,融合工業時代特征和非遺活態特色,打造了工業博物館、工業藝術森林、工業非遺記憶館等,實現了工業遺產的活態利用。本屆園博會園林藝術展、城市規劃設計大賽成果展的舉辦地就是原化肥廠的老倉庫,這正是現代展示與工業遺存的珠聯璧合。
本屆園博會更是"充分展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園博會"。座落于大運河畔的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是大運河沿線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展示地,與園博園相映成趣,顧盼生輝。展館通過全景導覽、技藝體驗、場景還原、活態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現運河沿線獨特人文風情與多元民間藝術,讓游客在游覽現代園林藝術的同時,充分體驗大運河非遺文化的魅力。
本屆園博會會期為5月26日至8月26日,為期3個月,將舉辦5大類19項活動,主要包括學術交流、園事花事、技能競賽、文化展示等。自2017年起,河北省各市輪流舉辦省園博會,五屆園博園共為承辦市增加公園綠地13050畝,綠意盎然,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均增加1.57平方米,建成了一批高品質綠地空間,筑成一座座名副其實的都市氧吧,有力推動了城市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第11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由文化和旅游部、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除國內嘉賓外,來自"一帶一路"沿線4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位旅行商、投資商和媒體記者也參加了開幕式。
本屆旅游節以"加強‘一帶一路'合作,共促文旅市場復蘇"為主題。除開幕式外,還將舉辦絲綢之路旅游推介之夜、甘肅旅游推介及國際旅行商合作大會、甘肅省文旅產業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2023年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聯席會議、第32屆西北旅游協作區會議、世界旅游聯盟·絲路對話、中國—中亞旅游文化周、發現中華之美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此外,為進一步開拓國內外旅游市場、推介甘肅省精品旅游線路,甘肅省還將開展絲綢之路旅行商考察踩線活動。屆時,投資商、世界旅游聯盟參會代表和媒體記者將赴甘肅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臨夏等地參觀訪問。
甘肅省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永霞在開幕式上表示,甘肅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輝煌與夢想,演繹著東西方交流的詩與遠方,薈萃著錦繡山河的壯美與神韻。張永霞說:"我們將利用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優勢,統籌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完善旅游設施和基礎服務,并放大文化旅游業綜合效應。"
甘肅是絲綢之路連接中亞與西亞的天然走廊、黃金通道,7000多公里的陸上絲綢之路,在這里綿延1600多公里。張掖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和咽喉要道,以其獨特的景觀而聞名。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作為全國唯一以絲綢之路命名的常設性國際旅游節會,已成功舉辦十屆,成為服務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促進國內各市交流旅游理念的重要平臺。
]]>
所有團隊都由國內外大學生組成。本屆大賽于4月9日舉行,并舉辦了首屆世界青年大學生創業論壇。
本屆大賽自2022年4月啟動以來,共有來自111個國家和地區、4554所院校的340萬個項目、1450萬名學生報名參賽,參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
經過嚴格的選拔和評估,國內四支團隊、國外兩支團隊進入了決賽。經過激烈的角逐和有趣的項目展示,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憑借其名為"光影流轉 -- 億像素紅外智能計算成像的開拓者"的創意研究斬獲大賽冠軍。
冠軍隊成員王博文表示:"我們傳承前輩精神,歷經5年的夜以繼日,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今天在這里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做到了!"
自2015年首次舉辦以來,迄今已邀請約943萬個團隊、3983萬名大學生參賽,旨在鼓勵和激勵學生創新創業。
更中國、更國際、更教育、更全面、更創新 -- 自2015年舉辦首屆以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積極打造全面教育平臺。
累計吸引120個國家和地區的603萬個團隊、2533萬名大學生踴躍參賽。這組數字,標注著青年創新創業熱情的不斷攀升;這項賽事,已成為助力眾多青年實現創新創業成才夢想的搖籃。
過去八年,大賽聚合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萬大學生,形成了一個全球化的教育交流平臺和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
The "Amazing Cangzhou, Ancient Canal City" theme float, with more than 10 meters of length, is the one and only float with a 3D modelling design in this year’s New York's Lunar New Year Parade and became the spotlight of the whole parade immediately.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在活動上致辭,并祝愿人們兔年幸福安康。
紐約是哈德遜河的出海口,也是美國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滄州則位于中國北部河北省,因大運河而聞名。美國繁榮華埠總會主席Steven Tin 表示:"滄州花車加入游行,就像千年大運河‘遇見'哈德遜河,東西方文化奏出了和諧、美妙的旋律。"
"文武滄州,運河古城"主題花車總長超過10米,是今年紐約新春大游行中唯一一輛3D立體造型設計的花車,一出場便成為整個大游行的焦點。
該花車色彩鮮艷,以"中國紅"為主題色,金色點綴其中,讓整個花車看起來熠熠生輝。花車主體是一艘穩健昂揚的船,代表滄州"渤海明珠"的地理優勢和風雨無阻的開拓精神;翻涌而上的波浪,是大運河千百年奔騰不息的縮影,大運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或人工河。1500多年來,大運河為滄州帶來了寶貴的自然資源和精神財富。
花車在梅花、燈籠、金錠、折扇等東方傳統元素的映襯下,展現出別樣的古韻,代表著幸福、團圓、財富和文化。一頭滄州鐵獅威風凜凜地站在花車前端,象征著滄州的發展精神。一只雪白的兔子,手持紅燈籠,站在船尾。它向全世界發出邀請:2023年是兔年。歡迎來到中國滄州。
新春花車游行持續2個小時,20多輛花車和60輛汽車參加了今年的花車游行,活動共吸引了3萬名參與者和超過10萬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