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曉峰,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楊維中等來自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國際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的領導、專家學者等300余人出席大會,并圍繞醫防融合、新冠-流感聯防聯控、兒童免疫規劃等話題進行主題發言與對話討論,為我國未來免疫策略發展方向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冠疫苗+流感疫苗 雙保險筑牢民眾健康防線
新冠疫情不僅給全球公共衛生造成了極大負擔,更直接影響了常見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如今我國新冠疫情取得了有效控制,率先進入“后疫情時代”,如何做好新冠和常見傳染病的共同防控,成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全新考驗。
崔鋼二級巡視員指出,截至目前,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已經超過7000萬人次。此次新冠疫情的發生再次凸顯了疫苗的重要性,只有進一步提升接種率,才能有效提高人民免疫水平,最終阻斷病毒傳染。因此,整個社會要加強疫苗的科普宣傳,并從疫苗行業到全社會公眾要形成對疫苗充滿信心的氛圍。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傳染病聯防聯控至關重要,預防接種是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高福院士表示,“未來,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長期低下的局面也亟須改觀”。
“流感危害常常被忽視或遺漏,至少有5種疾病死因可與季節性流感感染相關,例如流感可使肺部感染風險增加100倍,且流感還可使心梗、腦卒中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監測預警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彭質斌進一步講解道。
目前,部分地區已經逐漸開放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而在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資料補齊之前,18歲以下的人群依然暫時接種不了。對此,北京協和醫學院群公學院副院長、WHO免疫專家咨詢委員會流感疫苗專家組成員馮錄召補充道:“進一步推進和落實針對醫護人員、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全面疫苗預防策略,可以與新冠疫苗接種形成防控合力,是健康中國預防為先理念的深度踐行。”
多聯多價:助力兒童免疫策略升級落地
自1978年兒童計劃免疫在我國落地實施以來,有效控制了脊髓灰質炎、乙肝、麻疹、白喉等一系列傳染病的傳播和發病,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發布的《2030免疫議程》中特別指出,即使出現新冠等新型傳染病威脅時,各國也應優先考慮和維持基本的免疫服務。
與會專家表示,兒童是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常規疫苗接種出現延誤和遺漏可能導致疫苗可預防傳染病暴發或流行的風險增加。目前,在部分地區我們已經看到一線接種人員工作負荷陡增、兒童常規疫苗針次安排不開等問題。
聯合疫苗的價值在此次疫情之后更加凸顯。憑借接種針次少、安全有效、一苗防多病等優勢,減少人群聚集風險,助力疫情防控;同時,可以緩解醫療資源分配的緊張局勢,平衡供需,降低擴大免疫規劃的實施成本。
事實上,“多聯多價”早已在《疫苗管理法》《關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的意見》等多項法規、政策中得到肯定支持,規定對創新疫苗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目前,我國能接種到的預防疾病數最多的聯合疫苗是五聯疫苗。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楊維中表示,“充分發揮‘多聯多價’疫苗的作用,還應促進公眾教育提高對其的理性認識,提升接種率,才能把預防落到實處,為構建我國兒童傳染病防控戰線提供助力。”
產學研一體化:全面筑牢健康防線
本次大會上,賽諾菲巴斯德分別攜手中華預防醫學會、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共同開展的 -- “百日咳在中國的疾病負擔:基于人群和實驗室的主動監測研究”及“以人群為基礎評估中國流感發病率及住院率的可行性試點研究”項目宣布正式啟動。兩大項目旨在通過產學研合力,為中國免疫規劃的優化提供科學支持,從而助力公共衛生體系的升級。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曉峰表示:“百日咳、脊灰、乙肝等屬于國家法定傳染病,疾病負擔不容小覷,高效、全面的疫苗接種策略可以幫助他們構建基礎生命防線,抵御各類傳染病的威脅。期待雙方的合作,可以為中國兒童免疫接種策略的優化貢獻一份力量。”
賽諾菲巴斯德中國區總經理張和平表示:“作為全球疫苗行業的領導者,賽諾菲巴斯德一直積極參與并推進中國免疫預防事業的發展。我們希望通過多元化的合作,助力更多創新疫苗解決方案落地,進一步提高我國民眾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