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ASEK INTERNATIONAL PTE. LTD zh_CN PRN Asia 淡馬錫成立投資平臺公司GenZero,旨在加快全球脫碳進程 2022-06-21 14:23:00 。 關于淡馬錫 淡馬錫是一家國際投資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投資組合凈值為3,810億新元(2,830億美元)。淡馬錫憲章定義了公司作為投資者、機構和資產管護者的三個角色,塑造了追求卓越、踐行使命和造福世代的理念與使命。淡馬錫提供資本促進發展,致力于賦能解決方案,以應對重大全球挑戰。可持續發展是淡馬錫一切行動的核心理念。淡馬錫積極探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克服當下和未來的各種挑戰,把握投資機遇,助力為廣大社群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附錄 森尼??魏吉思(Sunny George VERGHESE) 森尼??魏吉思是翱蘭國際的聯合創始人兼集團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領先食品和農業企業,在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排名前30位。 2018年至2021年,森尼擔任世界可持續發展商業理事會主席,在2016年擔任商業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專員。2002年至2013年,他曾任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董事會成員,并在2008年至2013年擔任董事會主席。 2022年4月,森尼被任命為投資平臺公司GenZero董事會主席。?GenZero由淡馬錫全資所有,旨在加快全球脫碳進程。森尼目前也是新加坡人力資本領導力學院(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董事會主席、JOil (S) Pte Ltd董事長、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董事會成員。 2010年8月,森尼被新加坡政府授予公共服務獎章。? 他擁有印度管理研究所艾哈邁達巴德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hmedabad)的管理學研究生學位,并攻讀了哈佛商學院的高級管理課程(AMP)。 吳瑞真(GOH Swee Chen) 吳瑞真現為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席兼南洋理工大學董事會主席,同時擔任聯合國全球契約新加坡網絡主席以及人力資源專才學會主席。 她于2003年加入殼牌公司,于2019年1月從殼牌新加坡集團主席任上退休。她曾在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和國際商用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工作。作為全球領袖,她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中國工作、生活。瑞真擁有多元化的專業背景,曾在石油及天然氣、消費品和信息技術行業領導重要業務。 瑞真是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能源集團、新加坡裕廊集團、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 (Australia ))和Resilience Collective的董事會成員。她也是法律服務委員會、新加坡研究、創新與企業理事會以及宜居城市中心咨詢委員會的成員。瑞真曾于殼牌公司在中國、韓國和沙特阿拉伯的合資企業,凱德投資及宜居城市中心有限公司(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 Ltd)的董事會中擔任過主席或其他職務。 瑞真擁有維多利亞大學理學士、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她在2018年獲得了芝加哥布斯商學院杰出校友的榮譽。她已婚,育有三子。 何蔚思博士(Dr Steve HOWARD) 蔚思現任淡馬錫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是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的創始主席和LeapFrog全球領導委員會成員。此外,蔚思也是SEforALL管理委員會成員,不久前曾任世界經濟論壇環境和自然資源安全全球未來理事會聯合主席一職。? 蔚思曾于2011年至2017年擔任宜家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及宜家執行集團管理層的職務。2015年,蔚思聯合創辦了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這個領先的氣候變化組織聯盟,協助推動《巴黎協定》。加入宜家之前,他曾任全球非政府組織氣候小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建立了城市、州、地區和企業的聯系網絡,致力于實現全球的凈零排放。在此之前,蔚思曾為大型企業和機構提供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咨詢,并擔任倫敦的ERM Group合伙人以及URS Corporation董事。他曾與多個非政府組織和聯合國機構合作,處理有關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廣泛議題。在早期職業生涯中,蔚思曾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工作,期間創立了全球森林貿易網絡,擔任過英國森林管理委員會主席,協助發起了森林信托(The Forest Trust)并擔任主管。 蔚思是一名生態學家,基于在肯尼亞的研究獲得了生態生理學和環境物理學博士學位。 Ruth NUSSBAUM 博士 Ruth一直在從事自然資源領域的負責任生產與采購,她在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已經超過二十年,是Proforest的聯合創始人。 Ruth曾與40多個國家的企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實地開展盡責舉措,支持不同利益相關群體之間的合作,制定國際和國家政策及標準,并撰寫了一系列指南和書籍。 Ruth現為Climate and Land Use Alliance董事和聯合利華可持續采購顧問委員會成員。她也是IDH、TFA、ISEAL和APRIL咨詢團成員。 艾倫·湯姆森(Alan THOMPSON)? 艾倫現為淡馬錫國際的運營伙伴。此前,他擔任過戰略發展聯席總裁,還曾擔任全球企業發展高級執行總經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聯席總裁、投資組合管理執行總經理、電信和媒體執行總經理。他曾在圣保羅擔任過數年的拉丁美洲地區執行總經理,負責設立淡馬錫在拉丁美洲的辦事處。 在2004年加入淡馬錫之前,他曾任思騰思特公司(Stern Stewart & Co)的合伙人,領導了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南非不同行業的多個股東價值管理的客戶業務。 艾倫此前曾在南非的大型銀行集團負責私募股權基金工作,在南非高科技領域擁有十年的運營經驗,從事過軟件工程、系統工程和行政管理等領域多個職位。 他擁有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工程研究生文憑和工程(電氣)理學學士學位。 ? ]]>
  • 淡馬錫承諾投入50億新元的初始資金成立投資平臺公司GenZero,旨在加快脫碳進程,為未來世代創建凈零碳排世界
  • GenZero將在全球投資三大重點領域:基于技術的解決方案、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和碳生態系統推動者
  • GenZero旨在實現長期可持續財務回報的同時,發揮積極的氣候影響。

新加坡2022年6月21日 /美通社/ -- 淡馬錫今天宣布推出全資投資平臺公司GenZero,致力于加速全球脫碳進程。

全球氣候危機正日益加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最新報告警示,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攝氏度以內的進程并不順利。在所有領域加速脫碳進程迫在眉睫,必須減少全球碳排放及縮小排放差距,從而避免對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在1.5攝氏度的情境下[1],預計2030年的碳排放差距為190至260億噸。

GenZero希望運用長期和靈活的資金,促進發展脫碳解決方案,不僅投資于需要耐心資本來實現商業化和成長的早期公司和解決方案,還有那些可以規模化、較為成熟的企業。

它的三大重點投資領域是:(i) 技術解決方案,通過緩解氣候變化的技術發揮深度脫碳效應;(ii) 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幫助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以帶來積極氣候影響,助益當地社群和生物多樣性;(iii) 碳生態系統推動者,即那些助力發展高效能、高效率和高可信度的碳生態系統的公司和解決方案。

這些重點領域一起形成全面綜合的解決路徑,提供近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來彌合排放差距。GenZero旨在實現長期可持續財務回報的同時,發揮積極的氣候影響。

淡馬錫國際首席可持續發展官何蔚思博士(Steve Howard)談到GenZero的成立時表示:"淡馬錫通過投入資本來促進發展解決方案,形成更美好的世界,GenZero是對這一重點的擴展。全球實現凈零碳排放需在2030年[2] 前進行每年約5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以迅速采用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并將其商業化。GenZero的靈活方式有助于推進發展近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支持實現全球凈零碳排的努力。淡馬錫致力于到2030年將投資組合的凈碳排放量減半,力爭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GenZero不僅支持淡馬錫在這一旅程中的努力,也將惠及更廣泛的生態系統。"

GenZero將由候任首席執行官張俐偉領導的投資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資深專業團隊管理。張先生現任淡馬錫國際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部執行總經理。他在淡馬錫工作近12年,在可持續發展、投資組合管理、業務連續性和戰略關系交流等領域擔任過多個領導職務。他將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擔任GenZero首席執行官。

GenZero候任首席執行官張俐偉表示,"GenZero 致力于為未來世代實現脫碳的共同目標。采取行動已刻不容緩,我們將重點關注那些能在2030年前帶來積極氣候影響并實現可持續財務回報的投資機會。除了投入資金,我們將與被投公司合作,解決實操中的挑戰,加速運用解決方案,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共同目標。"

把握先機,投資于技術解決方案 

盡管現在就有許多脫碳技術和創新,但他們需要資金來進一步提升商業可行性和擴大規模。GenZero將投資于碳減排和碳移除技術,如低碳材料,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以及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等先進的生物燃料。在電力和能源、交通和建筑、工業和制造業等領域,這些機會將有助于發揮根本性的脫碳效果。

GenZero投資了美國生物材料制造商Newlight,該公司利用甲烷生產生物材料以替代塑料。GenZero與C-Quest Capital聯合投資,出資讓東南亞農村家庭使用上清潔且節能的爐灶,以減少碳排放。GenZero還將和第三方基金一起投資,擴大網絡,與志同道合的伙伴攜手合作。GenZero目前正與脫碳伙伴(Decarbonization Partners) 及布魯克菲爾德全球轉型基金(Brookfield Global Transition Fund)合作。脫碳伙伴是淡馬錫與貝萊德的合作平臺,推出一系列后期風險投資和早期增長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致力于推進脫碳解決方案。布魯克菲爾德全球轉型基金致力于加快全球向凈零碳經濟轉型,聚焦減少排放和能源消耗、提高低碳能源產能和支持可持續解決方案的投資機會。

運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

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指保護、修復和管理自然生態系統的氣候解決方案,從而避免、減少或去除碳排放,同時賦能當地社群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氣候行動的關鍵因素,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能提供超過三分之一[3]成本效益高的緩解氣候變化措施,以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不過,只有不到3%的全球氣候融資資金用于支持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4],其緩解氣候變化的潛力和所得到的資金投入存在明顯的不匹配。

GenZero支持和加大對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的投資,并與林業和農業領域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項目,同時借助碳信用額度為市場機制,加快對這些解決方案的資金投入。

GenZero與Global EverGreening Alliance合作,通過土地修復和植樹工作,幫助肯尼亞的農耕社群改善生活。GenZero也投資了新森林熱帶亞洲雨林基金2(New Forests Tropical Asia Forest Fund 2),在東南亞發展可持續森林種植資產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支持該區域向負責任的林業管理轉型。

建立高效、可信的碳生態系統

只有采取正確行動,碳市場才能在實現真正的減排和增強氣候決心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一個高效、受信賴的碳市場提供向脫碳技術和項目投資的機制,加速脫碳進程;而且可靠的生態系統和市場對提高透明度和增強信心至關重要。

為了支持這一系統的建立,GenZero將對推動碳生態系統的項目進行投資,包括氣候咨詢服務、碳交易基礎設施、監測、報告與驗證(MRV)技術和評級機構等。

GenZero投資了全球氣候解決方案公司South Pole,該公司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政府和組織開發和推行碳減排項目和戰略。GenZero也與全球碳交易市場和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合作,在亞洲建立值得信賴的碳交易基礎設施。此外,GenZero投資了美國的早期初創公司Perennial,利用人工智能和遙感技術來精確量化農業用地的土壤有機碳封存。

運營治理

GenZero很榮幸地宣布成立董事會,將經驗豐富的領導者聚集一堂,他們具有資深經驗和專業知識,涵蓋可持續發展、金融、能源和技術以及自然等領域。翱蘭國際的聯合創始人兼集團首席執行官Sunny Verghese將擔任董事會主席,他也是世界可持續發展商業理事會前主席。

董事會成員還包括聯合國全球契約新加坡網絡主席吳瑞真女士、淡馬錫國際首席可持續發展官何蔚思博士、Proforest集團董事Ruth Nussbaum博士和淡馬錫國際運營伙伴艾倫·湯姆森(Alan THOMPSON) 。

[1] IPCC 2022:《氣候變化2022:減緩氣候變化》。第三工作組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的貢獻

[2] 國際能源署 2021:《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3] 聯合國全球契約:以自然為本的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

[4]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21年):以自然為本的氣候變化減緩解決方案

關于GenZero

GenZero作為投資平臺公司,致力于加速脫碳進程,為未來世代創造凈零世界。GenZero由淡馬錫全資控股,具有靈活的投資方式,在全球范圍重點聚焦三大領域:技術解決方案、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以及碳生態系統的推動者。GenZero旨在實現長期可持續財務回報的同時,發揮積極的氣候影響。

了解更多關于GenZero的信息,請瀏覽www.genzero.co

關于淡馬錫

淡馬錫是一家國際投資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投資組合凈值為3,810億新元(2,830億美元)。淡馬錫憲章定義了公司作為投資者、機構和資產管護者的三個角色,塑造了追求卓越、踐行使命和造福世代的理念與使命。淡馬錫提供資本促進發展,致力于賦能解決方案,以應對重大全球挑戰。可持續發展是淡馬錫一切行動的核心理念。淡馬錫積極探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克服當下和未來的各種挑戰,把握投資機遇,助力為廣大社群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附錄

森尼魏吉思(Sunny George VERGHESE)

森尼? 魏吉思是翱蘭國際的聯合創始人兼集團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領先食品和農業企業,在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排名前30位。

2018年至2021年,森尼擔任世界可持續發展商業理事會主席,在2016年擔任商業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專員。2002年至2013年,他曾任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董事會成員,并在2008年至2013年擔任董事會主席。

2022年4月,森尼被任命為投資平臺公司GenZero董事會主席。 GenZero由淡馬錫全資所有,旨在加快全球脫碳進程。森尼目前也是新加坡人力資本領導力學院(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董事會主席、JOil (S) Pte Ltd董事長、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董事會成員。

2010年8月,森尼被新加坡政府授予公共服務獎章。 

他擁有印度管理研究所艾哈邁達巴德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hmedabad)的管理學研究生學位,并攻讀了哈佛商學院的高級管理課程(AMP)。

吳瑞真(GOH Swee Chen)

吳瑞真現為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席兼南洋理工大學董事會主席,同時擔任聯合國全球契約新加坡網絡主席以及人力資源專才學會主席。

她于2003年加入殼牌公司,于2019年1月從殼牌新加坡集團主席任上退休。她曾在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和國際商用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IBM)工作。作為全球領袖,她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中國工作、生活。瑞真擁有多元化的專業背景,曾在石油及天然氣、消費品和信息技術行業領導重要業務。

瑞真是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能源集團、新加坡裕廊集團、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 (Australia))和Resilience Collective的董事會成員。她也是法律服務委員會、新加坡研究、創新與企業理事會以及宜居城市中心咨詢委員會的成員。瑞真曾于殼牌公司在中國、韓國和沙特阿拉伯的合資企業,凱德投資及宜居城市中心有限公司(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 Ltd)的董事會中擔任過主席或其他職務。

瑞真擁有維多利亞大學理學士、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她在2018年獲得了芝加哥布斯商學院杰出校友的榮譽。她已婚,育有三子。

何蔚思博士(Dr Steve HOWARD)

蔚思現任淡馬錫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是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的創始主席和LeapFrog全球領導委員會成員。此外,蔚思也是SEforALL管理委員會成員,不久前曾任世界經濟論壇環境和自然資源安全全球未來理事會聯合主席一職。 

蔚思曾于2011年至2017年擔任宜家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及宜家執行集團管理層的職務。2015年,蔚思聯合創辦了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這個領先的氣候變化組織聯盟,協助推動《巴黎協定》。加入宜家之前,他曾任全球非政府組織氣候小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建立了城市、州、地區和企業的聯系網絡,致力于實現全球的凈零排放。在此之前,蔚思曾為大型企業和機構提供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咨詢,并擔任倫敦的ERM Group合伙人以及URS Corporation董事。他曾與多個非政府組織和聯合國機構合作,處理有關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廣泛議題。在早期職業生涯中,蔚思曾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工作,期間創立了全球森林貿易網絡,擔任過英國森林管理委員會主席,協助發起了森林信托(The Forest Trust)并擔任主管。

蔚思是一名生態學家,基于在肯尼亞的研究獲得了生態生理學和環境物理學博士學位。

Ruth NUSSBAUM 博士

Ruth一直在從事自然資源領域的負責任生產與采購,她在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已經超過二十年,是Proforest的聯合創始人。

Ruth曾與40多個國家的企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實地開展盡責舉措,支持不同利益相關群體之間的合作,制定國際和國家政策及標準,并撰寫了一系列指南和書籍。

Ruth現為Climate and Land Use Alliance董事和聯合利華可持續采購顧問委員會成員。她也是IDH、TFA、ISEAL和APRIL咨詢團成員。

艾倫·湯姆森(Alan THOMPSON) 

艾倫現為淡馬錫國際的運營伙伴。此前,他擔任過戰略發展聯席總裁,還曾擔任全球企業發展高級執行總經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聯席總裁、投資組合管理執行總經理、電信和媒體執行總經理。他曾在圣保羅擔任過數年的拉丁美洲地區執行總經理,負責設立淡馬錫在拉丁美洲的辦事處。

在2004年加入淡馬錫之前,他曾任思騰思特公司(Stern Stewart & Co)的合伙人,領導了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南非不同行業的多個股東價值管理的客戶業務。

艾倫此前曾在南非的大型銀行集團負責私募股權基金工作,在南非高科技領域擁有十年的運營經驗,從事過軟件工程、系統工程和行政管理等領域多個職位。

他擁有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工程研究生文憑和工程(電氣)理學學士學位。

 

]]>
淡馬錫成立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加快亞洲地區可持續食品的商業化 2021-11-22 17:14:00

新加坡2021年11月22日 /美通社/ -- 淡馬錫 (Temasek) 今天宣布成立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專注于應對替代蛋白規模化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加速亞洲可持續食品領域的增長。

作為推動者、運營者和投資者,該平臺旨在為食品科技公司提供解決方案和支持,覆蓋從產品開發到規模商業化的整個生命周期。

  • 作為推動者,平臺將提供研發咨詢和試驗性規模化生產設施,支持食品科技企業加速產品商業化;
  • 作為運營者,平臺將提供生產能力,以及有關商業化機遇的市場洞察,支持企業在亞洲擴大生產;
  • 作為投資者,平臺還將為企業提供戰略關系網,并為前景良好的食品科技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副總裁楊吉全 (Yeoh Keat Chuan) 表示:“未來十年,亞洲預計需要約1.55萬億美元的投資,以滿足消費者對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需要增強現有能力,以加強食品安全和強化供應鏈。”

他稱:“自2013年以來,淡馬錫在全球‘從農場到餐桌’價值鏈中的投資超過80億美元,并將繼續增加我們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新加坡在農業食品行業的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旨在為本地和區域企業提供創新、規模化生產和商業化方面的支持。”

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將由新任命的首席執行官Mathys Boeren領導的食品科技專業核心團隊管理。在加入該平臺之前,Boeren先生在食品和食品配料行業工作超過25年,曾就職于聯合利華、奇華頓 (Givaudan)、德之馨 (Symrise) 和凱愛瑞 (Kerry) 等企業。最近,他擔任一些可持續食品初創企業的顧問,就如何讓產品屬性與消費者偏好保持一致為他們提供建議。

Boeren先生強調說:“讓我們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在于我們的端到端推動、運營和投資能力。因此,我們能夠為有著遠大抱負的食品科技企業,提供每個發展階段所需的定制解決方案和支持。有了我們的支持,企業可以消除新技術采用過程中的摩擦,加快產品開發和試驗性推出,從而加快實現規模商業化和產品上市。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為亞洲消費者提供美味、新鮮、可追溯且可持續的食品。”

通過食品科技創新中心 (FTIC) 加快產品和工藝開發

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的新加坡食品與生物技術創新研究院 (SIFBI) 已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向食品科技創新中心 (FTIC) 投資3000多萬新元,為欣欣向榮的食品科技初創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基礎設施和服務。

FTIC將成為一站式商店,為有著雄心壯志的食品科技初創企業提供食品級試驗性規模化生產設施,包括擠壓和發酵設備、共享實驗室、實驗廚房、共享工作場所,以及A*STAR深厚的專業研發知識。

SIFBI執行董事Hazel Khoo博士表示:“SIFBI很高興與淡馬錫在FTIC新成立的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合作,該平臺將為替代蛋白企業提供亟需的試驗性規模化生產能力,幫助他們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合作,支持替代蛋白企業的發展,為新加坡食品科技行業的繁榮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這將有助于食品科技企業應對在將創新產品推向市場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如試驗性規模化生產設施和設備的等待時間過長;缺乏深厚的產品和工藝開發能力;以及難以滿足亞洲其他地區的監管要求,以及很難了解該地區不熟悉的市場。

FTIC還欣然宣布,其第一個合作伙伴Next Gen Foods將在FTIC建立其全球研發和創新中心。作為一家食品初創企業,Next Gen Foods致力于打造一系列美味、營養且可持續的植物性食品,其熱門植物性雞肉產品TiNDLE現已銷往亞洲、歐洲和中東的七個市場,在150多家餐廳供應。

Next Gen Food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Timo Recker稱:“Next Gen Foods致力于生產可持續、美味、營養且可大規模生產的植物性食品,這也是我們的業務核心。只有專注于持續的產品創新和增長,我們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很高興成為第一家扎根于全新FTIC的公司。這項重要的里程碑進一步強化了我們的承諾,即打造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加坡企業,我們在此對我們的合作伙伴A*STAR和淡馬錫的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幫助我們履行使命,為子孫后代打造更好的食品系統。”

與行業領導者合作,構建強大的聯合生產能力

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正在與植物蛋白和微生物蛋白領域的兩家全球性專業化企業商討成立合資公司。

與擁有植物蛋白專業知識的德國農業食品跨國公司CREMER成立合資公司,將增強該平臺的植物蛋白產品生產能力。其關鍵在于高水分擠壓 (HME) 技術,與其他植物性食品生產技術相比,這項新技術可用于生產更接近肉類的組織化蛋白。該平臺需要就合資公司的投資和運營,獲得監管部門的所有必要批準。

鑒于這是一項新興技術,CREMER在全球其他HME工廠合同制造和運營方面的專業知識,將為該領域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很少有相關企業擁有成熟的HME技術能力和產能,尤其是在亞洲。

CREMER營養總經理葛達明說:“對CREMER而言,客戶始終是我們決策的出發點。我們正在不斷改進和開發面向未來客戶的增值服務和產品。可持續性、健康和植物性食品在支持全球食品生態系統方面日趨重要,CREMER意識到了這點,因此希望貢獻幾十年來積累的生產知識,在推動這些趨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將HME技術能力引入亞洲,CREMER旨在為快速增長的植物性食品行業提供生產方面的支持。”

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還與營養領域的全球領導者ADM簽署了一份協議,為雙方成立合資企業鋪平道路,該合資公司將為通過精密發酵生產的微生物蛋白,提供合同開發和制造服務。ADM的全球能力和在發酵方面的創新專業知識,將助力目前市場上的小型食品科技公司,以高效的方式將創新發酵食品推向試驗性規模化生產。該項目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EDB) 提供支持。

ADM亞太區業務總裁Joe Taets稱:“從初創企業到成熟的食品供應商,我們與新加坡及整個亞太地區的創新者進行了交流。他們告訴我們,他們急切希望有一個能夠提供食品級精密發酵技術支持的合作伙伴。這家在新加坡成立的首個同類合資公司,將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替代蛋白行業的發展。”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執行副總裁Damian Chan說:“EDB很高興為ADM和淡馬錫的Asia Sustainable Foods Platform提供支持,幫助他們在新加坡地區增強精密發酵領域的專長。該合資公司可滿足創新者在開發和擴展發酵解決方案方面的需求,使他們能夠立足新加坡,服務于全球客戶。這也將增強我們的農業食品生態系統,通過確保合適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落實到位,推動農業食品科技創新。”

]]>
扭轉亞太地區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危機可創造自然積極型商機 2021-10-07 18:44:00 淡馬錫和2021生態繁榮周圖標 以上的研究是AlphaBeta、淡馬錫(Temasek)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1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 2021)中所發布的一份新報告“New Nature Economy: Asia's Next Wave” (新自然經濟:亞洲新浪潮)。該報告通過提出創造自然積極型(nature-positive)經濟可呈現的市場機會,所需的融資,和該應對的風險、推動商業共同應對自然危機。 自然損失會給商業帶來重大風險 亞太地區的三個主要社會經濟系統對大自然構成了最大的威脅,但也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大的機遇。這些商機總價值達4.3萬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亞太地區GDP的14%: * 我們在食品、陸地和海洋使用系統中的往常做法是不可持續的。亞太地區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增長到55億[3]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種植和捕魚的方式,以及我們消耗食物和衣物的數量。 我們需要“釋放”大自然——增加不受破壞的土地和水產,使自然生態系統茁壯發展。我們需要與大自然“共享”空間——加強我們土地和水源與生物多樣性的和諧度。要實現這個雙重目標,就必須實施和擴大28個可創造超過1.6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近1.18億個就業崗位的商機。 * 城市化迅速地推動了基礎設施和建筑環境的擴張,但它往往無意中對自然和人類造成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面臨最大環境風險的前100個城市中有99個在亞洲[4] 。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建筑環境對生物多樣性和大自然的負面影響也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繼續擴大。 建筑環境需要跟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和好,同時扭轉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這一點需要實施和擴大16個可帶來超過1.2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65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 雖然能源和采掘系統 是該地區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能源、電力和工業合計占亞太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9%。在實現該地區脫碳目標的同時提供可靠的能源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在地球上滿足該區域的需求,將需要徹底地重新審視整個能源和采掘系統。 我們需要提高能源消耗效率,減少我們需要采掘的資源數量,并且改進我們提取資源的方式,轉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同時不會對生態系統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實施和擴大15個可創造超過1.4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49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總的來說,開啟這三個系統的59個自然積極型商機將需要每年投資1.1萬億美元。雖然金額相當大,但與亞洲開發銀行45個成員國為抗擊新冠肺炎而宣布的31.1萬億美元來說 [5],這只是一小部分。 淡馬錫首席可持續發展官Steve Howard博士表示:“我們必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半與開始扭轉自然破壞,才能避免災難性的后果,而這可以通過經濟上自給自足和靈活的新商業模式來實現。”商業和投資社群必須與政府和公民攜手合作,我們才可以解鎖所需的資金,幫助推動有利于人民、地球和經濟的增長。” 需要創新與合作來促進對自然積極型轉變的投資 在該報告的一項獨家調查中,亞太地區的投資者和商業領袖查明了在追求自然積極型商業模式方面需要克服的關鍵挑戰。這些障礙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領域:監管挑戰、市場障礙、信息鴻溝和缺乏對投資的支持性促成因素。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商業和社區領袖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激勵未來十年所需的投資。前三個建議包括: * 新的外部定價模式,以獲取自然資本和環境外部性的真實成本; * 統一生物多樣性報告標準,以確保對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問責制;以及 * 新的金融產品和機制,如混合金融模式,以及執行遵守現有和未來環境政策的法規。 更進一步的研發與公私之間的談論會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Akanksha Khatri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巨大的系統沖擊,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為了建造一個堅韌的未來,我們必須適當地將投資用于自然資本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并且重視生態系統服務。我們和政府、私營部門、投資者和公民社會之間的研究和互動強調了我們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合作途徑的需求。” AlphaBeta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Fraser Thompson博士指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喪失是亞太地區企業的核心問題,所有現有證據都表明不能再安于現狀。好消息是,這份報告表明,企業有一條途徑,不僅可以加強業務彈性,積極為大自然做出貢獻,而且還可以創造更大的新增長機會。亞太地區企業、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多方行動可以釋放這些自然積極型機會。” AlphaBeta、世界經濟論壇和淡馬錫的報告可以在https://bit.ly/NewNatureEconomy ?下載 ]]>
  • AlphaBeta、淡馬錫和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新研究預計亞太地區GDP的63%(19.5萬億美元)正受到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
  • 研究報告也指出了59個對大自然有正面效應的商機,有望到2030年能開啟4.3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并每年在亞太地區創造2.32億個就業崗位
  • 新加坡2021年10月7日 /美通社/ -- 生物多樣性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為豐富的亞太區正面臨著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挑戰。亞太地區集中著世界最大的自然資本枯竭熱點 [1],若照常營業,多達42%的東南亞物種可能會消失,其中一半將全球滅絕[2]。如果要讓亞太地區擁有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必須進行系統轉變與開創新的解決方案,開啟重置我們與地球關系所需的投資。

    淡馬錫和2021生態繁榮周圖標
    淡馬錫和2021生態繁榮周圖標

    以上的研究是AlphaBeta、淡馬錫(Temasek)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1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 2021)中所發布的一份新報告New Nature Economy: Asia's Next Wave”(新自然經濟:亞洲新浪潮)。該報告通過提出創造自然積極型(nature-positive)經濟可呈現的市場機會,所需的融資,和該應對的風險、推動商業共同應對自然危機。

    自然損失會給商業帶來重大風險

    亞太地區的三個主要社會經濟系統對大自然構成了最大的威脅,但也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大的機遇。這些商機總價值達4.3萬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亞太地區GDP的14%:

    • 我們在食品、陸地和海洋使用系統中的往常做法是不可持續的。亞太地區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增長到55億[3],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種植和捕魚的方式,以及我們消耗食物和衣物的數量。

      我們需要“釋放”大自然——增加不受破壞的土地和水產,使自然生態系統茁壯發展。我們需要與大自然“共享”空間——加強我們土地和水源與生物多樣性的和諧度。要實現這個雙重目標,就必須實施和擴大28個可創造超過1.6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近1.18億個就業崗位的商機。

    • 城市化迅速地推動了基礎設施和建筑環境的擴張,但它往往無意中對自然和人類造成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面臨最大環境風險的前100個城市中有99個在亞洲[4]。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建筑環境對生物多樣性和大自然的負面影響也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繼續擴大。

      建筑環境需要跟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和好,同時扭轉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這一點需要實施和擴大16個可帶來超過1.2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65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 雖然能源和采掘系統是該地區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能源、電力和工業合計占亞太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9%。在實現該地區脫碳目標的同時提供可靠的能源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在地球上滿足該區域的需求,將需要徹底地重新審視整個能源和采掘系統。

      我們需要提高能源消耗效率,減少我們需要采掘的資源數量,并且改進我們提取資源的方式,轉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同時不會對生態系統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實施和擴大15個可創造超過1.4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49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總的來說,開啟這三個系統的59個自然積極型商機將需要每年投資1.1萬億美元。雖然金額相當大,但與亞洲開發銀行45個成員國為抗擊新冠肺炎而宣布的31.1萬億美元來說[5],這只是一小部分。

    淡馬錫首席可持續發展官Steve Howard博士表示:“我們必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半與開始扭轉自然破壞,才能避免災難性的后果,而這可以通過經濟上自給自足和靈活的新商業模式來實現。”商業和投資社群必須與政府和公民攜手合作,我們才可以解鎖所需的資金,幫助推動有利于人民、地球和經濟的增長。”

    需要創新與合作來促進對自然積極型轉變的投資

    在該報告的一項獨家調查中,亞太地區的投資者和商業領袖查明了在追求自然積極型商業模式方面需要克服的關鍵挑戰。這些障礙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領域:監管挑戰、市場障礙、信息鴻溝和缺乏對投資的支持性促成因素。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商業和社區領袖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激勵未來十年所需的投資。前三個建議包括:

    • 新的外部定價模式,以獲取自然資本和環境外部性的真實成本;
    • 統一生物多樣性報告標準,以確保對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問責制;以及
    • 新的金融產品和機制,如混合金融模式,以及執行遵守現有和未來環境政策的法規。

    更進一步的研發與公私之間的談論會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Akanksha Khatri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巨大的系統沖擊,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為了建造一個堅韌的未來,我們必須適當地將投資用于自然資本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并且重視生態系統服務。我們和政府、私營部門、投資者和公民社會之間的研究和互動強調了我們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合作途徑的需求。”

    AlphaBeta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Fraser Thompson博士指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喪失是亞太地區企業的核心問題,所有現有證據都表明不能再安于現狀。好消息是,這份報告表明,企業有一條途徑,不僅可以加強業務彈性,積極為大自然做出貢獻,而且還可以創造更大的新增長機會。亞太地區企業、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多方行動可以釋放這些自然積極型機會。”

    AlphaBeta、世界經濟論壇和淡馬錫的報告可以在https://bit.ly/NewNatureEconomy 下載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