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ASEK INTERNATIONAL PTE. LTD zh_CN PRN Asia 扭轉亞太地區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危機可創造自然積極型商機 2021-10-07 18:44:00 淡馬錫和2021生態繁榮周圖標 以上的研究是AlphaBeta、淡馬錫(Temasek)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1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 2021)中所發布的一份新報告“New Nature Economy: Asia's Next Wave” (新自然經濟:亞洲新浪潮)。該報告通過提出創造自然積極型(nature-positive)經濟可呈現的市場機會,所需的融資,和該應對的風險、推動商業共同應對自然危機。 自然損失會給商業帶來重大風險 亞太地區的三個主要社會經濟系統對大自然構成了最大的威脅,但也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大的機遇。這些商機總價值達4.3萬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亞太地區GDP的14%: * 我們在食品、陸地和海洋使用系統中的往常做法是不可持續的。亞太地區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增長到55億[3]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種植和捕魚的方式,以及我們消耗食物和衣物的數量。 我們需要“釋放”大自然——增加不受破壞的土地和水產,使自然生態系統茁壯發展。我們需要與大自然“共享”空間——加強我們土地和水源與生物多樣性的和諧度。要實現這個雙重目標,就必須實施和擴大28個可創造超過1.6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近1.18億個就業崗位的商機。 * 城市化迅速地推動了基礎設施和建筑環境的擴張,但它往往無意中對自然和人類造成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面臨最大環境風險的前100個城市中有99個在亞洲[4] 。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建筑環境對生物多樣性和大自然的負面影響也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繼續擴大。 建筑環境需要跟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和好,同時扭轉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這一點需要實施和擴大16個可帶來超過1.2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65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 雖然能源和采掘系統 是該地區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能源、電力和工業合計占亞太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9%。在實現該地區脫碳目標的同時提供可靠的能源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在地球上滿足該區域的需求,將需要徹底地重新審視整個能源和采掘系統。 我們需要提高能源消耗效率,減少我們需要采掘的資源數量,并且改進我們提取資源的方式,轉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同時不會對生態系統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實施和擴大15個可創造超過1.4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49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總的來說,開啟這三個系統的59個自然積極型商機將需要每年投資1.1萬億美元。雖然金額相當大,但與亞洲開發銀行45個成員國為抗擊新冠肺炎而宣布的31.1萬億美元來說 [5],這只是一小部分。 淡馬錫首席可持續發展官Steve Howard博士表示:“我們必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半與開始扭轉自然破壞,才能避免災難性的后果,而這可以通過經濟上自給自足和靈活的新商業模式來實現。”商業和投資社群必須與政府和公民攜手合作,我們才可以解鎖所需的資金,幫助推動有利于人民、地球和經濟的增長。” 需要創新與合作來促進對自然積極型轉變的投資 在該報告的一項獨家調查中,亞太地區的投資者和商業領袖查明了在追求自然積極型商業模式方面需要克服的關鍵挑戰。這些障礙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領域:監管挑戰、市場障礙、信息鴻溝和缺乏對投資的支持性促成因素。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商業和社區領袖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激勵未來十年所需的投資。前三個建議包括: * 新的外部定價模式,以獲取自然資本和環境外部性的真實成本; * 統一生物多樣性報告標準,以確保對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問責制;以及 * 新的金融產品和機制,如混合金融模式,以及執行遵守現有和未來環境政策的法規。 更進一步的研發與公私之間的談論會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Akanksha Khatri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巨大的系統沖擊,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為了建造一個堅韌的未來,我們必須適當地將投資用于自然資本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并且重視生態系統服務。我們和政府、私營部門、投資者和公民社會之間的研究和互動強調了我們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合作途徑的需求。” AlphaBeta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Fraser Thompson博士指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喪失是亞太地區企業的核心問題,所有現有證據都表明不能再安于現狀。好消息是,這份報告表明,企業有一條途徑,不僅可以加強業務彈性,積極為大自然做出貢獻,而且還可以創造更大的新增長機會。亞太地區企業、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多方行動可以釋放這些自然積極型機會。” AlphaBeta、世界經濟論壇和淡馬錫的報告可以在https://bit.ly/NewNatureEconomy ?下載 ]]>
  • AlphaBeta、淡馬錫和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新研究預計亞太地區GDP的63%(19.5萬億美元)正受到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
  • 研究報告也指出了59個對大自然有正面效應的商機,有望到2030年能開啟4.3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并每年在亞太地區創造2.32億個就業崗位
  • 新加坡2021年10月7日 /美通社/ -- 生物多樣性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為豐富的亞太區正面臨著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挑戰。亞太地區集中著世界最大的自然資本枯竭熱點 [1],若照常營業,多達42%的東南亞物種可能會消失,其中一半將全球滅絕[2]。如果要讓亞太地區擁有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必須進行系統轉變與開創新的解決方案,開啟重置我們與地球關系所需的投資。

    淡馬錫和2021生態繁榮周圖標
    淡馬錫和2021生態繁榮周圖標

    以上的研究是AlphaBeta、淡馬錫(Temasek)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1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 2021)中所發布的一份新報告New Nature Economy: Asia's Next Wave”(新自然經濟:亞洲新浪潮)。該報告通過提出創造自然積極型(nature-positive)經濟可呈現的市場機會,所需的融資,和該應對的風險、推動商業共同應對自然危機。

    自然損失會給商業帶來重大風險

    亞太地區的三個主要社會經濟系統對大自然構成了最大的威脅,但也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大的機遇。這些商機總價值達4.3萬億美元,相當于2019年亞太地區GDP的14%:

    • 我們在食品、陸地和海洋使用系統中的往常做法是不可持續的。亞太地區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增長到55億[3],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種植和捕魚的方式,以及我們消耗食物和衣物的數量。

      我們需要“釋放”大自然——增加不受破壞的土地和水產,使自然生態系統茁壯發展。我們需要與大自然“共享”空間——加強我們土地和水源與生物多樣性的和諧度。要實現這個雙重目標,就必須實施和擴大28個可創造超過1.6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近1.18億個就業崗位的商機。

    • 城市化迅速地推動了基礎設施和建筑環境的擴張,但它往往無意中對自然和人類造成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面臨最大環境風險的前100個城市中有99個在亞洲[4]。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建筑環境對生物多樣性和大自然的負面影響也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繼續擴大。

      建筑環境需要跟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和好,同時扭轉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這一點需要實施和擴大16個可帶來超過1.2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65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 雖然能源和采掘系統是該地區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能源、電力和工業合計占亞太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9%。在實現該地區脫碳目標的同時提供可靠的能源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在地球上滿足該區域的需求,將需要徹底地重新審視整個能源和采掘系統。

      我們需要提高能源消耗效率,減少我們需要采掘的資源數量,并且改進我們提取資源的方式,轉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同時不會對生態系統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實施和擴大15個可創造超過1.4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和約4900萬個新就業崗位的商機。

    總的來說,開啟這三個系統的59個自然積極型商機將需要每年投資1.1萬億美元。雖然金額相當大,但與亞洲開發銀行45個成員國為抗擊新冠肺炎而宣布的31.1萬億美元來說[5],這只是一小部分。

    淡馬錫首席可持續發展官Steve Howard博士表示:“我們必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半與開始扭轉自然破壞,才能避免災難性的后果,而這可以通過經濟上自給自足和靈活的新商業模式來實現。”商業和投資社群必須與政府和公民攜手合作,我們才可以解鎖所需的資金,幫助推動有利于人民、地球和經濟的增長。”

    需要創新與合作來促進對自然積極型轉變的投資

    在該報告的一項獨家調查中,亞太地區的投資者和商業領袖查明了在追求自然積極型商業模式方面需要克服的關鍵挑戰。這些障礙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領域:監管挑戰、市場障礙、信息鴻溝和缺乏對投資的支持性促成因素。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商業和社區領袖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激勵未來十年所需的投資。前三個建議包括:

    • 新的外部定價模式,以獲取自然資本和環境外部性的真實成本;
    • 統一生物多樣性報告標準,以確保對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問責制;以及
    • 新的金融產品和機制,如混合金融模式,以及執行遵守現有和未來環境政策的法規。

    更進一步的研發與公私之間的談論會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Akanksha Khatri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巨大的系統沖擊,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為了建造一個堅韌的未來,我們必須適當地將投資用于自然資本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并且重視生態系統服務。我們和政府、私營部門、投資者和公民社會之間的研究和互動強調了我們為自然積極型經濟創造合作途徑的需求。”

    AlphaBeta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Fraser Thompson博士指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喪失是亞太地區企業的核心問題,所有現有證據都表明不能再安于現狀。好消息是,這份報告表明,企業有一條途徑,不僅可以加強業務彈性,積極為大自然做出貢獻,而且還可以創造更大的新增長機會。亞太地區企業、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多方行動可以釋放這些自然積極型機會。”

    AlphaBeta、世界經濟論壇和淡馬錫的報告可以在https://bit.ly/NewNatureEconomy 下載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