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25年6月16日 /美通社/ -- 先聲藥業集團(HKEX:2096)旗下的抗腫瘤創新藥公司先聲再明與致力于癌癥創新藥開發的臨床階段美國生物制藥公司NextCure, Inc.(Nasdaq:NXTC)今日宣布,雙方已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針對CDH6靶點的新型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新藥SIM0505,用于治療實體瘤。SIM0505目前正在中國進行I期臨床試驗。NextCure計劃于2025年第三季度在美國啟動臨床試驗。
SIM0505是由先聲再明研發的一款靶向CDH6(鈣粘蛋白-6或K-鈣粘蛋白)的新型ADC。其獨特的結合表位對腫瘤抗原的親和力高于同類候選藥物。SIM0505還采用了先聲再明專有的TOPO異構酶1抑制劑(TOPOi)有效載荷,在具有強抗腫瘤活性的同時,具有較高的系統清除率,從而擴大治療窗口。臨床前研究表明,該藥物在多種實體瘤模型中均表現出強抑瘤效果,并且在毒理學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SIM0505目前在中國正在進行I期臨床劑量遞增研究,全球劑量擴展研究將隨之開展,以涵蓋多種腫瘤類型。其美國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
此次合作還包括授權NextCure使用先聲再明ADC技術平臺專有的連接子和TOPOi有效載荷,用于NextCure一款臨床前階段新型靶點ADC的開發。先聲再明將擁有這款新型靶點ADC在大中華區的權利。
NextCure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Richman表示:"我們相信SIM0505有望成為惠及廣大癌癥患者的重要創新療法。與ADC領域的領先企業先聲再明合作,讓我們有機會推進新型CDH6靶點ADC的研發。先聲再明專有的有效載荷是一種強效細胞毒素,可能具有比其他拓撲異構酶抑制劑更佳的安全性和療效。我們期待在美國啟動SIM0505的臨床開發。"
先聲再明首席執行官唐任宏博士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NextCure攜手共同開發SIM0505。這是一款先聲再明自主研發靶向CDH6的具有顯著差異化的ADC藥物。本次合作體現了NextCure對我們專有ADC技術平臺的認可。我們將通過協同創新加速藥物開發,造福全球更多癌癥患者。"
先聲再明在SIM0505項目潛在開發階段將收取最高達7.45億美元的相關付款,包括首付款、開發及銷售里程碑款項,以及將額外獲得基于該產品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凈銷售額的高至雙位數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關于先聲再明
先聲再明是先聲藥業集團旗下專注于腫瘤領域的生物醫藥公司,致力于以突破性治療手段, 解決全球腫瘤領域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先聲再明已在中國成功推出多款創新產品,包含科賽拉®、恩維達®、恩度®、恩立妥®。先聲再明以自主研發,與合作伙伴協同創新,為全球腫瘤患者提供潛在的變革性治療方案。
關于 NextCure
NextCure是美國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通過采用具有差異化作用機制,包括抗體偶聯藥物開發創新療法,用以治療對現有療法無反應或病情進展的癌癥患者。NextCure專注于推進能夠發揮其核心優勢的療法,這些優勢包括對生物通路與生物標志物的深入理解、對細胞相互作用(包括腫瘤微環境中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探索將這些相互作用轉化為創新性治療手段。
毒副作用大,280萬化療患者急需骨髓"防彈衣"
化療是多種癌癥的基石療法。據《柳葉刀》估計,目前我國年新發需要化療的瘤種患者數達280萬人,到2040年將繼續快速增長至420萬人。
然而,化療引起的毒副作用發生率極高。80%的化療藥可導致骨髓抑制,引起感染、出血、疲勞等副作用,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加重經濟負擔,還可能導致化療減量或延遲,直接影響化療的抗腫瘤療效。
目前臨床上應對骨髓抑制的主要干預措施是成分輸血或使用細胞因子類藥物。此類方法只能在骨髓損傷發生后針對單一譜系的血細胞補充數量,并不能預防全譜系骨髓抑制。化療患者急需一種能在化療殺傷腫瘤的同時,如"防彈衣"一般對骨髓進行全面保護的預防方案。
學者:科賽拉有望作為"化療衛士"填補臨床空白
基于中國急迫的未滿足臨床需求,先聲藥業于2020年8月與美國 G1 Therapeutics簽訂合作協議,將全球首個具有全系骨髓保護作用的創新藥物科賽拉®(注射用鹽酸曲拉西利)引入中國。
作為一種高效、選擇性、可逆的CDK4/6抑制劑,科賽拉®在化療前預防性給藥,可誘導骨髓造血干/祖細胞暫時停滯在細胞周期的G1期,減少暴露于化療中的損傷。與各類長、短效G-CSF單純提高白細胞數量,但不能避免血小板與紅細胞降低風險不同,曲拉西利在保護骨髓中性粒細胞的同時,還能減低化療對于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損傷。
已發表的小細胞肺癌多項臨床研究(G1T28-05、G1T28-02、G1T28-03)匯總結果顯示,曲拉西利可顯著降低第一周期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持續時間,降低總體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發生率、3/4級貧血發生率、3/4級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紅細胞輸注比例等,同時不影響化療抗腫瘤療效。
曲拉西利中國III期關鍵性注冊臨床試驗(TRACES研究)也已達到主要研究終點,2022年世界肺癌大會(WCLC)公布的該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前使用曲拉西利可以提高中國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
截至數據截點日期2021年12月29日,化療前給予曲拉西利可顯著縮短第1 周期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持續時間(0 vs 2天; P=0.0003)此外,曲拉西利還顯著降低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SN)的發生率 (7.3%vs 45.2%,P < 0.0001)、發熱性中性粒細胞降低(FN)的發生率 (2.4%vs 16.7%,P = 0.0267)以及3/4級血液學毒性的發生率 (53.7%vs 88.1%,P = 0.0005)。結果證實了中國患者對曲拉西利的耐受性良好,曲拉西利的初步骨髓保護作用與境外研究結果相當。
TRACES研究牽頭專家、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表示:
" 國內尚無在化療引起毒副反應前阻止或減輕骨髓抑制的有效療法。TRACES研究取得陽性結果,證實了曲拉西利對小細胞肺癌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全系保護作用。這款產品在中國獲批,有望作為‘化療衛士',填補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重要的臨床空白。"
同類首創(First-in-Class)新藥僅一年進入中國
科賽拉®具有同類首創(First-in-Class)的作用機制,2019年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并于2021年在美國率先上市。先聲藥業將藥物引進中國后,快速開展了針對廣泛期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三陰性乳腺癌的三項注冊臨床試驗。首個適應癥小細胞肺癌患者研究從首例患者入組到公布3期研究獲得陽性結果僅用時約10個月。該藥在中國藥監局也獲得了優先審評審批資格,從而在美國上市一年后便在中國獲批。
先聲藥業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執行官唐任宏博士表示:" 我國龐大的化療患者群體急需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感謝國家藥監局將科賽拉®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感謝合作伙伴與臨床專家的全力協作,讓這款具有First-in-Class和Only-in-Class創新機制的藥物快速進入中國。先聲將致力于提高科賽拉®在中國患者中的可及性,并加快其它適應癥的開發,以造福更多患者。"
G1 Therapeutics首席執行官 Jack Bailey表示:
" 祝賀先聲藥業取得了科賽拉®在中國的上市許可。在骨髓受化療損傷前進行保護,降低化療毒副作用,這在中國也有巨大臨床需求。科賽拉®將為中國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福音,這也是我們追求全球癌癥患者福祉之使命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基于優先審評及醫保政策對創新藥的鼓勵和支持,先必新®自2020年7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當年即進入醫保談判。作為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的一類新藥,此次進入醫保目錄將快速更大范圍惠及我國的腦卒中患者,藥品可及性大幅提高。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顯示,近20年間我國腦卒中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上升了5.4%,每年新發患者人數達550萬人。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指出,中國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已高達1300萬,如患者預后不佳,將嚴重影響患者個人及家庭生活質量,由此帶來的社會經濟和家庭負擔也十分沉重。
先必新®在近12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進行的隨機、雙盲、頭對頭比較的III期臨床研究表明,先必新®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抗炎雙重作用機制,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引起的神經損傷,改善患者的功能結局,具有明確的療效優勢。同時,先必新將現有治療窗從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為卒中患者的救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先必新®自研發以來獲8項發明專利,核心專利在美、日、歐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獲得授權;獲得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近日又獲得“十三五中國醫藥科技標志性成果”榮譽。
先聲藥業此次在港交所上市所得款項將作以下用途:
穩定盈利的中國藥企
先聲藥業是中國制藥百強企業,正快速向創新藥企轉型。其在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及自身免疫三大疾病領域擁有強大的產品組合和商業化能力,研發管線中還有近50種豐富在研產品。先聲曾于2007年登錄紐約證券交易所,是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化學生物藥企業,2013年公司回購股份完成私有化。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資料,先聲藥業總收入由2017年的人民幣38.68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50.3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4.1%;凈利潤由2017年的3.50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0.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9.2%。其所專注的腫瘤、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三大疾病領域合計占2019年中國藥品市場的24.7%,增長速度在2015至2019年間快于整體中國醫藥行業增速,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將延續。
創新轉型中的產品組合與管線
先聲藥業連續多年堅持對創新研發的投入,研發成本占比從2017年的5.5%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23.6%。公司已建立三個研發中心,并建設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目前,先聲藥業已圍繞腫瘤疾病(包括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三大領域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組合,核心抗腫瘤產品恩度®和自身免疫疾病產品艾得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1.4%、25.5%、32.9%及40.4%。
2020年,先聲新近推出兩款重磅產品。一為其歷時13年研發的一類新藥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為近5年來全球唯一獲批銷售的腦卒中治療藥物。另一款為與百時美施貴寶(BMS)合作開發引進中國的的類風濕關節炎生物藥物恩瑞舒(阿巴西普注射液),是全球首個T細胞共刺激免疫調節劑,2019年全球銷售額32億美元。
先聲藥業的研發管線中有50種處于不同階段的在研產品。其中,一款可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劑KN035(envafolimab),為先聲藥業與江蘇康寧杰瑞及北京思路迪醫藥簽訂合作協議獲得的中國獨家授權產品,目前正在中國進行III期臨床試驗。
此外,先聲還有近10種在研產品已取得新藥臨床批文或正開展臨床試驗,包括3個針對熱門靶點CD-19的CAR T細胞治療,自主研發的小分子二代NTRK靶向藥物,銀屑病小分子創新藥物以及其已上市產品的創新型改良、拓展適應癥等。其中,先聲與G1 Therapeutics合作開發的小分子腫瘤支持療法已獲得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預計2021年在中國啟動I期臨床試驗。
本次先聲重回資本市場,有望在資本助力下進一步加強創新研發,期待其成為本土傳統藥企實現創新轉型的又一生力軍。
近年來,卒中已成為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中指出,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對于占比達81.9%的最常見的卒中類型-缺血性腦卒中,盡管近年來在中國溶栓、血管內治療等血管再通技術在卒中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在時間窗內能夠接受溶栓治療的比例提升到24%。但是,仍有七成以上的中國患者錯過時間窗或存在出血風險,這就導致他們無法使用只適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溶栓治療。而血管再通率提高患者臨床獲益比例較低的矛盾,仍是目前臨床實踐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亟待進一步闡明腦卒中的神經損傷及修復機制并尋求有效治療策略。
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立項至今歷經十二載,榮獲8項發明專利,核心專利在多個國家及地區(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香港等)獲得授權;并獲得2次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
右莰醇是新型的炎癥抑制藥物,可抑制腦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炎性細胞因子TNF-α、 IL-1β的表達和致炎蛋白COX-2、iNOS的表達。炎癥是缺血性卒中的潛在治療靶點,其與興奮性毒性、氧化應激等各個因素之間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通路,致使損傷加重,進而導致梗塞灶擴大、神經細胞受損、腦水腫等。右莰醇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導致的細胞因子和炎癥蛋白表達,并能激活GABAa受體,阻斷以上惡性循環通路,進而減少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從而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
依達拉奉是一種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清除羥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和ONOO-離子),于2001年6月在日本正式獲批作為腦卒中的治療藥物上市,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預后。2004年,先聲藥業于全球第二家、國內第一家上市必存®(依達拉奉注射液),成為國內最暢銷的依達拉奉藥物品牌。目前,依達拉奉已納入國內外多部權威指南、臨床路徑。基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應激損傷的確切機制,依達拉奉在罕見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中的應用也不斷獲得快速發展,并在日前獲批國內ALS的適應癥。
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以4:1的配比組合,科學配伍了兩種活性成分:依達拉奉和右莰醇,應用兩種成分清除自由基、抗炎以及保護血腦屏障等多重作用機制,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引發的腦神經損傷,是兩種成分的首次成藥。III期研究表明,對比單方依達拉奉注射液,依達拉奉右莰醇顯示出明確的療效優勢、臨床安全性相似,并大幅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對國內卒中治療來說意義重大。
世界卒中協會主席、《STROKE》雜志前任主編Marc Fisher教授為現場與會專家分享了取栓治療中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藥物的應用,對先必新®的上市表示祝賀,并表達了希望先必新®能應用于國外卒中患者的意愿。
發布會上,擔任先必新®Ⅲ期臨床試驗PI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對數據進行了解讀。作為國內治療AIS為數不多的大規模臨床試驗,1194例試驗結果表明對于發病在48小時以內的AIS患者,即使與已有明確療效的神經保護劑依達拉奉相比,先必新®仍具有顯著優勢,可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結局,提升療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曾進勝在發布會上表示:神經系統疾病種類繁多,病因和發病機制相當復雜,自由基損傷和炎癥反應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先必新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癥反應雙重機制,期待在更多領域能深入探索,惠及更多患者。
先必新®上市儀式環節后,為進一步加強腦血管病全程管理領域的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腦血管病全程管理領域的科研事業發展以及診療水平的提高,先聲藥業宣布與中國卒中學會合作支持的“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全程管理項目啟航基金”項目正式發布。期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提升腦血管病領域科研水平,與更多的臨床醫生共同推動中國腦血管病領域的科研發展,為更多腦血管病患者得到更有效治療一起努力。
]]>此次“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免疫峰會暨恩瑞舒®上市會”以北京會場線上直播的形式拉開帷幕,全國分設上海、江蘇、廣東等19個線下分會場。除國內風濕病治療領域頂級專家出席外,線上直播覆蓋國內風濕免疫科醫生超過1.2萬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異質性高,個體差異大。使用生物標志物指導疾病的預測、診斷、治療和監測,將有利于疾病的整體預防和控制。特別在治療方面,生物標志物指導下的方案決策將有利于確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縮短達標前治療時間、延長病情控制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將大大提高患者臨床獲益。
全球多項研究顯示:阿巴西普在抗瓜氨酸蛋白抗體(ACPA)陽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有更好的治療應答率。其獨特的皮下注射預充針劑型,更易于患者使用。因此,恩瑞舒®的上市,或將標志著中國的類風關治療進入“精準新時代”。
國家皮膚病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亞太風濕病學會聯盟(APLAR)副主席曾小峰教授表示:過去幾年風濕科醫生人數翻倍,獨立的風濕免疫科數量急劇增加,2019年年底衛健委發文要求每個三甲醫院必須配備風濕免疫科,未來更多的風濕患者將得到更好的治療。根據國家CRDC數據顯示,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達標率只有8.6%,治療手段雖多,但是作用靶點類似。此前,針對細胞共刺激信號這一靶點的藥物還未上市。阿巴西普針對ACPA陽性患者療效更強,安全性更好,它的上市必將填補這一空白,讓風濕科的醫生多一種選擇。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免疫研究所所長董晨在上市會上說道:“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研究新的共抑制性的分子,發現這些分子也參與腫瘤免疫,甚至在一些腫瘤微環境中起主要作用。有一些分子能對T細胞起到抑制作用,這些研究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驗證。針對CTLA-4這個靶點,今天也非常高興能夠迎接CTLA-4融合蛋白(阿巴西普)在中國上市,為我們國家的自身免疫患者帶來了新的福音。希望將來這類藥物越來越多,使得風濕科的醫生對各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更為精準、更為有效。”
類風濕關節炎不僅會造成患者身體機能、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下降,同時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根據中華醫學會發布的《2018年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顯示,國內現有患者的生物制劑使用比例僅為8.3%。2017 EULAR報告顯示,一些發達國家,如比利時、法國,有約70%的類風關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劑治療;這個比例在英國、韓國也有近50%。顯著的數字差異背后,是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先聲藥業董事長兼CEO任晉生在上市會致辭中表示:“恩瑞舒®是繼艾得辛®之后,我們在類風關治療領域上市的第二個產品,也是類風關治療領域的重要進展。中國類風關患者人數眾多,未來選用生物制劑治療的患者比例將快速提高,這個治療領域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先聲藥業將持續在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領域進行科研探索和治療開發,以履行‘讓患者早日用上更有效藥物’的企業使命。”
阿巴西普自2005年在美國獲批以來,已積累了近15年的臨床經驗,2019年全球銷售額接近30億美元。此次恩瑞舒®在中國大陸正式商業化上市,先聲藥業負責中國大陸地區的臨床研究與商業化推廣,相信將為中國眾多類風關患者,特別是ACPA陽性患者,帶來新希望。
]]>依達拉奉右莰醇從2007年立項至今,歷經十三載,榮獲8項發明專利,核心專利在多個國家及地區(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香港等)獲得授權;并獲得2次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
腦卒中是我國第一位成年人疾病死因,發病率居全球首位。據悉,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約460萬人,且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其中約70%患者是缺血性腦卒中[1]。腦卒中給中國帶來的社會經濟負擔達1000億元/年[2],用于此疾病的直接治療費用約為500億元,還不包括致死,或致殘導致勞動力喪失引起的間接經濟損失。
目前,在時間窗內(<6h)開展靜脈溶栓治療及血管內治療(取栓)等仍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措施。然而,中國腦卒中患者發病至接受治療的時間明顯大于歐美國家。CHINA QUEST研究表明,我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從發病到醫院的時間平均為20.1小時,腦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療的總比例小于3%,存在著巨大且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右莰醇(雙環單萜類化合物)是新型的炎癥抑制藥物,可抑制腦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達和致炎蛋白COX-2、iNOS的表達。炎癥是缺血性腦卒中的潛在治療靶點,與興奮性毒性、氧化應激等各個因素之間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通路,致使損傷加重,進而導致梗塞灶擴大、神經細胞受損、腦水腫等。右莰醇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導致的細胞因子和炎癥蛋白表達,并能激活GABAa受體,阻斷以上惡性循環通路,進而減少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從而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
依達拉奉是一種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清除羥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和ONOO-離子),于2001年6月在日本正式獲批作為腦卒中的治療藥物上市,可有效改善急性腦梗塞患者預后。2003年,先聲藥業于全球第二家、國內第一家上市必存®(依達拉奉注射液),成為國內最暢銷的依達拉奉藥物品牌。目前,依達拉奉已納入國內外多部權威指南、臨床路徑。基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應激損傷的確切機制,依達拉奉在罕見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中的應用也不斷獲得快速發展。
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以4:1的配比組合,科學配伍了兩種活性成分:依達拉奉和右莰醇,應用兩種成分清除自由基、抗炎以及保護血腦屏障等多重作用機制,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引發的腦神經損傷,是兩種成分的首次成藥。一項約1,200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參與的隨機、雙盲、陽性對照、頭對頭比較的III期研究表明,對比單方依達拉奉注射液,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顯示出明確的療效優勢、臨床安全性相似,并大幅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對國內腦卒中治療來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Wu B, Liu M, et al.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9;18:394-405. |
[2].W, Jiang B, Sun H, et al. Circulation 2017;135:759-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