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藥創新藥與合作產品銷售收入61.45億元,同比增長22.1%,占總收入比例上升至82.7%,創新藥與合作產品銷售收入成為報告期內驅動業績上揚的主要因素。
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藥研發開支約14.41億元,同比增長20.4%,占總收入比例約19.4%。公司正在推進超70項創新藥臨床試驗,分屬40余個候選創新藥。報告期內,翰森制藥B7-H3靶向ADC(HS-20093)、B7-H4靶向ADC(HS-20089)、靶向IL-23p19單抗(HS-20137)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另有包含兩項ADC在內的8款新候選創新藥首次獲批臨床。這些高潛在研管線將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持續的驅動力。
翰森制藥的主要產品集中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其他疾病等領域。2025年上半年,以創新藥阿美樂®為代表的抗腫瘤產品收入約45.31億元,占總收入約60.9%。作為中國首個原研EGFR-TKI,阿美樂®在肺癌領域持續突破,目前已獲批上市4項適應癥,在鞏固其在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Ⅲ-Ⅳ期)優勢的同時,將其應用領域拓展至早中期NSCLC(Ⅱ-Ⅲ期),實現對NSCLC更大范圍的覆蓋,持續領跑中國原研三代EGFR-TKI。2025年6月,阿美樂®(英國商品名Aumseqa®)獲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監管局(MHRA)批準上市,成為首個海外上市的中國原研EGFR-TKI。
在對外合作方面,翰森制藥近3年來的多起License-out交易受到業界廣泛關注。2024年12月,翰森制藥與MSD就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HS-10535的全球獨家許可達成對外授權,并于2025年上半年自MSD收取的BD許可費首付款計入合作收入1.12億美元。2025年6月,翰森制藥授予再生元(Regeneron)在研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HS-20094海外獨占許可。憑借此交易,翰森制藥已于2025年7月獲得8,000萬美元首付款,并有資格收取最高19.3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潛在產品銷售的雙位數百分比特許權使用費。
另外,在大熱的ADC研發賽道,此前翰森制藥License out授予GSK的兩款ADC(B7-H3靶向HS-20093、B7-H4靶向HS-20089),由翰森制藥主導的國內研究,也在報告期內進展迅速。其中,HS-20093用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骨肉瘤、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先后被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已在中國就骨與軟組織肉瘤、小細胞肺癌開展III期臨床研究,并同步開展用于治療頭頸癌、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食管鱗癌及其他實體瘤的多項PoC臨床;HS-20089用于含鉑耐藥復發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適應癥也獲評突破性治療藥物,并在中國開展卵巢癌相關III期臨床研究。
根據財報,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36.05億元,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271.04億元,穩健的財務表現及強大的現金流,為支持公司未來持續創新研發投入奠定堅實基礎。
]]>上海2025年6月2日 /美通社/ -- 翰森制藥集團有限公司 (翰森制藥,03692.HK)宣布與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Regeneron)訂立許可協議,授予Regeneron開發、生產及商業化HS-20094的全球獨占許可(不含中國內地、香港、澳門)。
HS-20094是一款在研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已成功完成多項Ⅱ期試驗,具有積極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目前正在中國進行Ⅲ期臨床試驗。
根據協議,翰森制藥將獲得8,000萬美元首付款,并有資格根據該產品開發、注冊審批和商業化進展收取最高19.3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潛在產品銷售的雙位數百分比特許權使用費。
翰森制藥董事會執行董事孫遠女士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Regeneron達成此次授權合作協議。Regeneron擁有卓越的管理團隊,在突破創新藥物研發邊界方面成就斐然。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全新的合作,共同推動HS-20094惠及全球患者。"
注*許可協議須受慣例成交條件的約束,包括根據美國《哈特-斯科特-羅迪諾反托拉斯改進法》規定的適用等待期到期以及任何必要的監管備案。
]]>糖尿病是全球范圍內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血管并發癥(如慢性傷口愈合延遲)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挑戰。糖尿病傷口愈合障礙的機制復雜,涉及慢性炎癥、血管新生不足、血管內皮祖細胞(EPCs,即血管內皮細胞的前體細胞)功能受損,以及線粒體氧化應激等。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尋找有效的傷口防治策略顯得尤為迫切。
近年來,GLP-1RA因兼具降糖和心血管保護作用備受關注。北京協和醫院課題研究小組通過體內外實驗,系統評估了孚來美對糖尿病傷口愈合的影響及其潛在機制,研究結果發表在INT J MOL SCI。[1]
該研究使用小鼠建立傷口模型,比較接受孚來美治療的糖尿病小鼠(糖尿病治療組)與未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小鼠(糖尿病不治療組)以及正常小鼠(對照組)的傷口愈合情況。此外,還通過體外實驗評估孚來美對EPCs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孚來美具有以下作用:[1]
既往有體外試驗顯示,洛塞那肽可通過SIRT3/Foxo3信號通路改善EPCs損傷和線粒體功能障礙[2]。發表于MedComm(IF:10.7)的首個中國人群GLP-1RA心血管結局大型真實世界研究(FLYING),從臨床上證明了洛塞那肽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
本研究為孚來美用于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治療提供了理論支持,為糖尿病慢性傷口治療提供了新策略,也拓展了GLP-1RA的臨床應用前景,例如用于其他線粒體功能障礙相關疾病的治療。未來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其在人體中的療效及分子調控網絡。
該研究獲得森美中華糖尿病科研基金等多個基金項目的共同資助。
參考文獻: |
[1] Ding Z, Yang C, Zhai X, Xia Y, Liu J, Yu M. Polyethylene Glycol Loxenatide Accelerates Diabetic Wound Healing by Downregulating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Improv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Functions. Int J Mol Sci. 2025;26(5):2367. |
[2] Yuan J, Wang Y, Wang D, Yan H, Wang N. Loxenatide attenuates ROS-medi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damage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via SIRT3/Foxo3 signaling pathway. J Biochem Mol Toxicol. 2023;37(11):e23452. |
[3] Li J, Tian Y, Li L, et al. Once-weekly glucagon-like peptide receptor agonist polyethylene glycol loxenatide protects against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FLYING trial). MedComm (2020). 2025;6(2):e70094. |
]]>
創新國際化驅動 總收入、溢利穩健增長
報告期內,翰森制藥實現總收入約122.6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約21.3%;溢利約43.72億元,同比增長約33.4%。每股基本盈利約0.74元,同比增長約33.3%,每股派息15.53港仙,彰顯了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及對股東的豐厚回報。
得益于創新產品持續放量及全球合作穩步推進,2024年,翰森制藥創新藥與合作產品銷售收入約94.77億元,同比增長約38.1%,占總收入比例上升至77.3%。創新藥銷售增加及授權葛蘭素史克(GSK)的ADC產品out-license/對外許可收入成為拉動業績上揚的新增長因素。
領先的創新實力、加速展現的創新成效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約27.02億元,同比增長28.8%,占總收入比例約22%。正在推進超60項創新藥臨床試驗,分屬40個候選創新藥項目。阿美樂®(三代EGFR-TKI)、昕越®(抗CD19單抗)、HS-20093(B7-H3 ADC)、HS-20094(GLP-1/GIP雙靶點激動劑)、HS-10374 (TYK2抑制劑)等多個重點產品取得關鍵進展。
對外合作方面,2024年翰森制藥達成多項許可引入合作,并將自主研發的臨床前HS-10535(口服小分子GLP-1)授予默沙東(MSD)全球獨家許可權,交易首付款達1.12 億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可達19億美元。
根據財報,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38.62億元,于2024年末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226.22億元。穩健的財務表現及強大的現金流,為支持公司未來持續創新研發投入奠定堅實基礎。
核心產品加速放量 多領域布局成效顯著
在創新藥領域,翰森制藥成果斐然。截至2024年末,翰森制藥所有創新藥已獲批適應癥均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分領域看,2024年,翰森制藥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其他疾病領域收入分別為約81.22億元、14.64億元、13.79億元、12.96億元,占總收入比分別約為66.2%、11.9%、11.3%、10.6%。
抗腫瘤領域,翰森制藥深耕高發病率的實體瘤(如肺癌)和血液腫瘤,已上市阿美樂®與豪森昕福®兩款自研創新產品:
阿美樂®(中國首個原研三代EGFR-TKI):第三項適應癥獲批上市,成為目前唯一獲批用于Ⅲ期不可切NSCLC患者根治性放化療后維持治療的中國原研三代EGFR-TKI;另有2項新適應癥上市許可申請(sNDA)獲NMPA受理。2024年,阿美樂®聯用HS-10241(c-MET TKI)聯合化療一線治療NSCLC進入Ⅲ期臨床,并有多項研究成果亮相ASCO、ELCC、WCLC、CSCO等國內外頂尖學術會議。通過拓展阿美樂®適應癥、聯合用藥及開發互補產品,翰森制藥在肺癌領域做了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探索。
豪森昕福®(中國首個原研慢性髓性白血病新型二代TKI):2024年多項學術成果入選ESHCML、ESMO、ASH等頂級學術會議。
中樞神經系統領域:
昕越®(全球首個治療抗AQP4抗體+NMOSD的人源化CD19單抗):2024年,昕越®20余項學術成果發表于ECTRIMS、AAN等國內外頂尖學術大會;用于治療IgG4-RD(IgG4相關疾病)新適應癥III期臨床數據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并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NMPA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NMPA受理上市許可申請(sBLA)。
抗感染領域:
恒沐®(中國首個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2024年,恒沐®先后獲國家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A級推薦及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診治指南(2024年版)》A2級推薦,臨床數據發表于APASL、EASL等頂尖學術會議,并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以及《中華肝臟病雜志》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
代謝及其他疾病領域:
圣羅萊®(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的EPO模擬肽):2024年至今,圣羅萊®長效作用機制、III期臨床研究等分別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Kidney Medicine等頂級期刊發布表,并亮相ISPOR、ASN 、WCN等權威會議。2024年2月,圣羅萊®首次被納入《長效紅細胞生成刺激劑治療腎性貧血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2025年1月,圣羅萊®被納入《指導腎性貧血患者自我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孚來美®(中國首個原研GLP-1RA周制劑):2024年孚來美®被納入《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多項研究成果入選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Diabetes,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MedComm。
全球化創新合作 研發效率行業領先
翰森制藥始終將研發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約27.02億元,同比增長28.8%,現有專業研發團隊由位于上海、連云港、常州及美國馬里蘭州的四個研發中心1800余名研究人員組成。
報告期內,公司于中國提交正式專利申請57件,獲國內授權專利48件;海外專利正式申請222件,獲海外授權42件。正在推進超60項創新藥臨床試驗,分屬40個創新藥項目,年內新增8項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候選創新藥(含引進許可項目2項),包括四代EGFR-TKI HS-10504(晚期NSCLC)、口服GLP-1小分子藥物HS-10501(肥胖和2型糖尿病)、CDH6 ADC HS-20124(晚期實體瘤),以及CDH17 ADC HS-20110(晚期實體瘤)等自研品種。
在重點產品領域,2024年翰森制藥HS-20093(B7-H3 ADC)、HS-20094 (GLP-1/GIP雙靶點激動劑)、HS-10374 (TYK2抑制劑)等3個創新藥項目首次進入Ⅲ期臨床。HS-20093骨肉瘤、廣泛期小細胞肺癌適應癥已獲中、美、歐藥品監管注冊機構5項突破性療法/優先藥物認定。此外,HS-10370(KRAS G12C抑制劑)、HS-10383(P2X3拮抗劑)、HS-20137(靶向IL-23p19單抗)、HS-10506(OX2R拮抗劑)等多個重點產品取得關鍵臨床進展,并分別亮相AACR、CTOS、EASD、EADV、ECNP、APSR、CDA、AAD等全球頂尖學術大會,充分彰顯臨床價值。
通過創新全球化合作,翰森制藥持續擴大在腫瘤領域的領導地位,加速深化布局代謝、自免、CNS等非腫瘤領域。
License in方面,2024年,翰森制藥與普米斯(EGFR/c-MET雙抗)擴大合作,進一步開發EGFR/c-MET雙抗ADC,并許可引進荃信生物(靶向IL-23單抗)、麓鵬制藥(BTKi)兩款藥物。License out方面,2024年,翰森制藥授予默沙東(MSD)臨床前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HS-10535全球獨家許可權;2023年授予GSK的HS-20093(B7-H3 ADC)、HS-20089(B7-H4 ADC)兩款產品已在報告期內啟動海外臨床。
截至報告期末,翰森制藥正推進9項license in項目開展臨床試驗,另有2項處于商業化階段,以及多項平臺或技術合作項目。同時,公司積極推進全球高潛創新管線license out,大幅縮短產品市場價值兌現周期,最大化自有管線產品商業價值,為公司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深化ESG實踐 引領可持續發展
"責任、誠信、拼搏、創新"是翰森制藥核心價值觀,公司始終將專業、高效、合規經營的準則深度融入科學研究、臨床試驗、供應鏈管理、產品營銷、信息管理、員工發展及客戶服務等關鍵業務領域,建立了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確保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運營符合法律和道德標準。
繼2023年10月MSCI ESG評級躍升至AA級后,2024年翰森制藥MSCI ESG評級維持AA級,保持全球同行領先水平;CSA得分連續位居中國大陸制藥行業首位,并連續入選標普全球(S&P Global)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年鑒(全球版)2025》。
]]>FLYING研究是迄今全球首個專屬中國人群的GLP-1RA心血管獲益大型真實世界研究,為孚來美®可對2型糖尿病患者帶來顯著心血管獲益提供了可靠的證據支持。
控制心血管并發癥及相關死亡,一直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挑戰。這項名為FLYING的研究在中國3個城市的6家三級醫院開展,采用大語言模型進行回顧性篩查,共納入超1.2萬例具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研究比較了孚來美®(治療組)和接受非腸促胰島素類降糖藥治療(對照組)在長期隨訪4年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
結果發現孚來美®組相比對照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下降32%,且首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及心血管死亡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1]。
FLYING研究結果首次強有力地證實,孚來美®在降糖同時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為伴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長期治療提供了更優選擇,其顯著的心血管獲益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額外的治療花費并延長生存期。
參考文獻:[1]MedComm (2020) . 2025 Feb 13;6(2):e70094. (圖片素材來源:MedComm官網)
近日,翰森制藥培莫沙肽(商品名:圣羅萊®)的長效作用機制研究于《轉化醫學雜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web of science實時影響因子:6.8)發表。
作為一種長效制劑,培莫沙肽采用第三代分支型聚乙二醇(PEG)修飾技術,能夠大大延長藥物半衰期,其在慢性腎臟病(CKD)貧血患者中的消除半衰期(t1/2)為58.3~74.9h[2]。為了驗證除半衰期延長以外,培莫沙肽得以實現每月1次給藥的長效機制,研究者們開展了多項研究。
本次J Transl Med發表的長效促紅細胞生成機制研究共涵蓋一項體外試驗、一項動物試驗及兩項分別針對透析和非透析CKD貧血患者Ⅱ期臨床試驗[1],以下為具體研究結果。
體外試驗:培莫沙肽與EPO受體的結合更穩定且持久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結果顯示,與傳統的短效ESAs和達依泊汀α相比,培莫沙肽與EPOR的結合更穩定,并且在EPOR上的滯留時間更長,約為rHuEPO (ESPO 3000)的6.4倍。體外細胞實驗結果表明,培莫沙肽能夠促進UT-7細胞增殖,維持細胞存活以及抑制細胞凋亡,且有助維持UT-7細胞表面EPOR表達,進而持續促成紅細胞生成。
該體外研究首次驗證了培莫沙肽在體外與EPO受體(EPOR)的結合更穩定且持久,并可通過維持細胞表面EPOR的表達,維持下游信號通路持續激活以生成紅細胞,從而為培莫沙肽長效促紅細胞生成作用提供了有力理論依據。
動物實驗:小鼠單次給藥后血紅蛋白持續升高長達14天,為人體內每月1次給藥提供依據
健康小鼠中單次皮下注射培莫沙肽后發現,外周網織紅細胞在第4天顯著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比容在第6天呈劑量依賴性顯著增加,并持續至第14天。由于培莫沙肽在嚙齒類動物體內的清除速度要比在人體中快得多,因此,該實驗結果為人體內每月1次給藥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還顯示,與短效ESA(ESPO 3000)相比,培莫沙肽在小鼠體內表現出更為顯著的促紅效果。
Ⅱ期臨床試驗:培莫沙肽具有PK-PD雙延長效應,且耐受性良好
在兩項分別針對透析和非透析CKD貧血患者的II期臨床試驗中,患者接受了不同劑量(0.025 mg/kg、0.05 mg/kg、0.08 mg/kg)的培莫沙肽治療,并進行每4周一次的6次給藥。結果表明,培莫沙肽在透析和非透析CKD貧血患者中,均能有效地提高并維持血紅蛋白(HGB)水平。培莫沙肽PK-PD雙重延長的特性通過HGB和網織紅細胞計數得以體現,支持其每月1次給藥。HGB應答患者比例以及不良事件的報告進一步驗證了培莫沙肽在研究人群中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除上述長效機制研究外,2025年1月發布的《指導腎性貧血患者自我管理的中國共識(2024版)》中提到,目前腎性貧血患者用藥依從性現狀較差,可能與工作時間沖突、擔心藥物相互作用、藥丸較大吞咽困難、注射頻率高等原因相關。而包括EPO模擬肽(培莫沙肽)等在內的長效ESAs,可延長用藥間隔、減少用藥次數,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3]。因此,圣羅萊®的長效機制將有助于提高腎性貧血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水平,促進血紅蛋白達標和改善患者預后。
]]>越是艱難,越顯堅韌。頭部藥企一旦在自己的傳統優勢領域建立長遠布局,產品就能形成梯隊規劃,源源不斷地產生臨床價值,最終穿越周期。
在港股,有家頭部藥企穩穩走出了獨立的發展曲線:不僅穿越了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創新產品還成為了業績增長核心驅動力,并在自研、BD、出海方向全面開花,基本面總體走向穩健上升通道。
翰森制藥,這家成立于30年前的藥企,以BigPharma的體量走出了Biotech的發展速度,并成了行業的新標桿。先簡單盤點下其進階歷程:
2022年,翰森制藥6個新分子實體進入商業化階段,營收貢獻超過50%;
2023年,翰森制藥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創新產品營收貢獻超過65%;
2024年上半年,翰森制藥營收與凈利潤持續高效增長,其中創新藥與合作產品收入同比增長80.6%,占營收比超七成。年內BD連下三城,引進了早中晚期三項產品,進一步深化腫瘤與自免領域布局。
2023-2024年,翰森制藥還拿到了HS-20089(B7-H4 ADC)、HS-20093(B7-H3 ADC)兩筆合計2.7億美元的授權出海首付款。與MNC的合作充分驗證了翰森制藥的創新能力、BD能力,以及綜合技術平臺優勢,標志著翰森制藥走在了ADC全球研發(FIC、BIC)潛力的第一梯隊。
研究翰森制藥,會發現他成功的核心在于對創新的耐心和長期主義,尤其在聚焦的領域和管線不能盲目追逐熱點,必須堅持長期主義,考慮協同發展,最大化地發揮自身開發、注冊、生產及商業化的綜合實力,來搶占市場先機。
其次,在產品管線構建時章法有序,外部引進與授權出海"雙翼齊發",有節奏地輸入和輸出。
第三,差異化與效率并重,既聚焦高價值、差異化,更重視成果轉化效率。眾所周知,在新藥研發賽道上,只有爭分奪秒才能搶得先機。
可以說,目前翰森制藥擁有一個穩健且漂亮的基本面:
一是更健康的收入結構,創新含量領跑。創新產品收入占比,從2019年上市之初不到20%,到2024年上半年超七成的創新產品營收占比,翰森制藥完成了漂亮的營收結構轉型,據悉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創新產品營收占比提升至80%以上。
二是持續的研發投入,迎來創新釋放。從2019年至今,翰森制藥研發投入累計接近百億,在國內藥企中保持領先。截至目前,翰森制藥披露了30多個在臨床階段的創新分子實體,包括ADC、合成多肽、siRNA、雙抗及小分子等,這些新分子正在開展50余項臨床試驗。
三是管線價值已經過渡到全球考量體系。近年來,翰森制藥在權威學術會議或專業期刊上披露的、研究進度在國內乃至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的產品數量越來越多。比如阿美樂新適應癥、B7-H3 ADC、GLP-1/GIP受體雙重激動劑、TYK2抑制劑、P2X3拮抗劑、OX2R拮抗劑、c-MET TKI、RET抑制劑、KRAS G12C抑制劑等等。更值得注意的是,翰森制藥在不斷深化抗腫瘤、代謝、CNS等優勢領域的同時,還在持續擴大自免及腎病等高潛領域的開發,其估值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百億創新,始于深耕
蛻變非一日之功,翰森制藥如今的成績單源自多年來對創新研發的堅持。
翰森制藥成立于1995年,早在仿制藥全盛的2002年,公司便開始了1.1類創新藥的研發。熟悉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歷程的人都應該清楚,這是中國創新藥事業的萌芽時期。在百花齊放之前,就能下決心從研發首仿藥向研發1.1類創新藥轉型,顯而易見這是一家出發足夠早、目標足夠明確、步伐足夠堅定的企業。
經過近十年的潛心打磨,2011年前后,翰森制藥分別在上海和海外成立研發中心,夯實創新能力,逐步打造出一支擁有全球領先技術水平的研發團隊,建立了從前沿信息搜集、化合物設計篩選、藥理毒理研究到工藝制劑開發全過程的創新藥研發體系。
2016年,在創新審評審批改革前夕,翰森制藥開始組建生物藥研發團隊,全面接軌國際前沿技術,加速投入到雙抗、ADC、合成多肽及siRNA等研究領域。
2021年,在中國生物醫藥創新進入全球化2.0階段前夕,翰森制藥全球運營總部啟用;2024年,翰森制藥全球研發總部開工,就此從運營管理、創新研發全面展開國際化戰略新征程。
持續的研發投入下,翰森制藥創新成果進入密集收獲期。
迄今為止,翰森制藥已經成功上市7款創新藥(9個適應癥)。這7款藥物中,除了引進的CD19單抗昕越,其余6款都是同類產品首個自研國產藥物,可見其高效的臨床效率。其中阿美樂、恒沐等多款高價值創新產品,持續推動翰森制藥業績強勁增長。
除了研發投入,在強敵環伺的創新戰場,研發效率也是BigPharma取勝的關鍵。翰森制藥阿美替尼的高效上市便是教科書級別的例子。2018年,國外首個三代EGFR產品在中國獲批二線適應癥,阿美替尼緊隨其后,于2020年獲批二線適應癥,成為國產首個、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僅隔一年,阿美替尼一線適應癥也順利獲批。研發上的高效執行讓阿美替尼在三代EGFR-TKI上獲得了先發優勢,并借助其商業化實力得到了良好兌現。如今,阿美替尼第三、四個適應癥(輔助治療NSCLC、用于晚期不可切NSCLC患者在同步放化療之后的維持治療)NDA先后獲NMPA受理,未來將持續支持該產品釋放商業化潛力。
基于管線的梯隊化布局,從2020年開始,翰森制藥保持每年8-10個IND申請,1-3個新產品獲批(含新適應癥)的速度。該公司預計2025年將上市超過15款創新藥(含新適應癥),創新產品收入占比快速增至80%以上。
BD:高價值、差異化管線協同,重視成果轉化效率學
透過翰森制藥生機勃勃的管線,又可以從資源配置之外,探究其布局的章法——以自研產品為核心,以BD產品為協同補充的差異化研發策略(即in license)。自研不僅是未來商業化驅動引擎,通過BD合作走出去的模式(即out license),更能加快實現產品的創新價值。
自2019年起,翰森制藥積極通過外部合作拓寬管線,近五年累計達成超20項BD合作,其中既有成熟的創新產品,也有早期高差異化項目,更有賦能研發如siRNA等高壁壘技術平臺。眾所周知,在規模擴張的路上,光有自主創新一條腿是不夠的。BD是藥企快速擴充管線最為快捷的方式,也是充實創新實力的"第二能力",同時也成了創新競爭的"第二戰場"。一項可靠的數據顯示,全球TOP10藥企的管線幾乎半數以上都依賴于外部創新,以BD見長的輝瑞甚至達到80%。
BD要做,但BD并不容易做。事實上,好的BD交易和壞的BD交易差別很大,能做好自研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做好BD。那么,以自主研發見長的翰森制藥是如何做好BD的?
首先,在License in方面,翰森制藥作為BigPharma,對自己的核心領域有深入的洞見,研發體系、商業化基礎扎實,能夠精準定位潛在合作項目和合作方,快速獲得與其能力、管線匹配的好品種。而Biotech有細分領域的專長,尤其是早研階段,兩者合作,可以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大大提高產品的研發速度和成功率。
依托清晰的戰略布局,翰森制藥目標明確,即結合患者不同場景的臨床需求,要么尋找高價值高潛力的空白領域產品,要么持續擴充適應癥與現有覆蓋科室形成良好協同效用的產品。
在尋求高潛產品方面,翰森制藥2019年引入的FIC藥物昕越,是全球首個獲批的CD19單抗,也是當時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唯一獲批的生物藥。今年昕越針對全身型重癥肌無力gMG及IgG4-相關疾病的兩個全球Ⅲ期臨床都達到了主要終點,有望改寫這兩個疾病的治療標準,可見翰森制藥對疾病的深入理解,以及對產品的精準把握。
在管線協同方面,阿美替尼是翰森制藥自研的上市產品,而EGFR/c-MET雙抗是翰森制藥通過BD引入的潛力產品,二者的聯合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有可能為EGFR敏感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提供更優的治療方案。這種通過自研與BD形成的組合療法,引進的候選產品可以直接進入臨床研發階段,極大地提升了研發效率,也進一步挖掘了自研產品的臨床價值,從而在研發模式上形成互補。
其次,在License out層面,翰森制藥的策略是儲備同類首創(FIC)或同類最優(BIC)的自研高潛能產品,通過與MNC合作,穩健開拓國際市場。這是翰森制藥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國內研發和國際研發相互支持,依托國際多中心研究(MRCT)、ICH同盟下的數據互認等全鏈條的研發能力,實現或促進全球同步研發。與葛蘭素史克達成的關于B7-H3/B7-H4 ADC的合作就是一條國際化的路徑,也為公司的早期產品提早兌現了市場價值。據悉,公司目前有非常豐富的早中期產品儲備,對于包括對外許可在內的合作方式持非常積極和開放的態度。
創新轉型是這個時代留給中國醫藥產業的大命題,在外部環境日漸復雜多變的醫藥產業新周期下,長期主義是每家身處其中的藥企必須保有的戰略定力。
翰森制藥用耐力、堅守,在過去30年里持續夯實組織能力,提高研發效率,為提升中國醫藥產業綜合實力交出了一份誠意滿滿的答卷,這也必將為翰森制藥的發展儲備足夠的能量。
]]>本次FDA突破性療法的認定得到了翰森制藥正在推進的ARTEMIS-001Ⅰ期開放標簽、多中心試驗的數據支持。該試驗共有200多名患者參與,評估了HS-20093用于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包括復發或難治性ES-SCLC)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抗腫瘤活性。試驗結果即將于2024年9月7日至1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舉行的2024年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公布。
2023年12月20日,翰森制藥與GSK訂立獨家許可協議,授予GSK全球獨占許可(不含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臺灣),以開發、生產及商業化HS-20093。
作為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翰森制藥將持續加大與全球伙伴的創新合作,高效推進具有同類首創(FIC)或同類最優(BIC)潛力的產品落地,用更多突破性創新療法,造福廣大患者。
關于HS-20093
HS-20093是一種新型B7-H3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由全人源化的B7-H3單抗與拓撲異構酶抑制劑(TOPOi)有效載荷共價連接而成,正在中國進行多項用于治療肺癌、肉瘤、頭頸癌及其他實體瘤的Ⅰ期和Ⅱ期臨床研究。
關于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美國FDA的突破性療法認定是為了加速藥物開發和監管審評的措施,授予用于治療嚴重疾病的創新療法。基于初步臨床證據表明,這些創新療法可能在具有臨床意義的終點上,有顯著改善現有療法的潛力。
關于翰森制藥
翰森制藥成立于1995年,是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下屬豪森藥業、常州恒邦藥業、翰森生物醫藥等子公司,重點關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截至目前,公司已上市7款創新藥,創新產品營收占比達67.9%。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制藥企業百強、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前3強,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公司于2019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3692.HK)。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cn.hspharm.com/。
前瞻性說明
本文旨在提供有關"翰森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等關聯方(統稱"公司")的相關信息,不構成公司信息披露或投資推薦。
本文所發布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例如涉及業務和產品前景,或公司計劃、認知、預期及策略。這些表述是建立在推測性假設的數據基礎上的預測,并非是對未來發展的保證,因其性質使然均受相關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影響,其中部分還不受公司控制且難以預料,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應謹慎使用。在使用"致力于""預期""相信""預測""期望"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公司有關的信息表述,均屬于前瞻性表述。公司并無義務更新或修改這些前瞻性表述,公司、公司董事、雇員、代理概不承擔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的任何責任。
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于新聞稿發布之日,無論是否出現新資料、未來事件或其他情況,除非法律要求,公司并無責任或義務更新或修改該等信息。投資者宜參照翰森制藥(03692.HK)公告及財報,以獲取僅與上市公司有關的信息。
]]>本次適應癥上市申請基于HS-10296-304研究的臨床試驗數據。這是一項隨機、對照、雙盲的Ⅲ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甲磺酸阿美替尼對比安慰劑用于含鉑根治性放化療后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終點為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終點為總生存期(OS),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中樞神經系統(CNS)進展時間、發生死亡或遠處轉移的時間(TTDM)、 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緩解持續時間(DoR)以及安全性等。
阿美樂®是中國首個原研三代EGFR-TKI類創新藥。2020年3月,阿美樂®獲批用于既往經EGFR-TKI治療進展且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2021年12月,阿美樂®獲批一線治療具有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目前一線及二線兩個適應癥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4年7月,阿美樂®用于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陽性的NSCLC成人患者腫瘤切除術后的輔助治療NDA獲NMPA受理。
肺癌是我國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種。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2022年我國新增肺癌患者達106.06萬,死亡人數達73.33萬,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翰森制藥長期關注肺癌患者的治療狀況,持續為中國乃至全球肺癌患者探索新的治療方案。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005424000061
]]>這項單中心、隨機、開放標簽臨床試驗,共招募106例輕中度DKD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隨機分配至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組或達格列凈組接受治療,旨在比較兩種藥物在此類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終點是24周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自基線的變化(1)。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4周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組和達格列凈組的UACR自基線分別平均下降29.3%和31.8%,無統計學顯著差異(p = 0.336),意味著兩者在改善尿蛋白方面的療效相當。此外,兩組在降低血糖和減重方面的療效也相當,但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組在降低空腹血糖(FPG)水平上顯示出略優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組的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更為顯著(-0.56 vs -0.33 mmol/L,p = 0.023)。在其它血脂指標以及血壓指標上兩組均接近。安全性方面也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致,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總體耐受性良好,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事件(1)。
DKD是糖尿病的一種微血管并發癥,大約10%-4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DKD,臨床表現為持續的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GFR)逐漸下降,最終可導致終末期腎臟疾病(ESRD)。此外,DKD還會顯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風險(2)。
SGLT2抑制劑,如達格列凈等,具有降糖以外的腎臟保護作用,已獲得國內指南推薦認可,作為治療DKD的一線降糖用藥(2) 。GLP-1受體激動劑也有助改善DKD腎臟結局(2) ,然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在DK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見諸報道。
本次發表的研究數據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在DKD患者中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將為輕中度DKD患者提供新的治療優選。
參考文獻:
(1) Cao Y, Cao S, Zhao J, Zhao J, Zhao Y and Liu Y (202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loxenatide in treating mild-to-moderate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 randomized,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Front Endocrinol. 15:1387993.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微血管并發癥學組. 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 [J] .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9, 11(1) : 15-28.
]]>本次適應癥上市申請基于HS-10296-302研究的臨床試驗數據。這是一項隨機、對照、雙盲、Ⅲ期、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由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牽頭,旨在評估甲磺酸阿美替尼對比安慰劑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敏感突變陽性Ⅱ-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終點為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DFS),次要終點為研究者評估的DFS,2年、3年、5年DFS率,總生存期(OS),5年OS率及安全性等。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癌癥流行病學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肺癌新發人數高達106萬例,其中約40%屬于EGFR突變的NSCLC患者。雖然有30%的EGFR突變NSCLC患者可以在早期診斷出并進行手術,但疾病復發在術后患者群體中仍然很常見。因此對于早中期EGFR突變NSCLC患者,目前臨床上仍存在較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這是阿美樂®在中國提交的第三個適應癥上市申請。此前,阿美樂®曾兩度開創國產三代EGFR-TKI的歷史:2020年3月,阿美樂®獲批用于既往經EGFR-TKI治療進展,且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三代EGFR-TKI;2021年12月,阿美樂®獲批一線治療具有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成為首個獲批一線適應癥的國產三代EGFR-TKI;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線及二線兩個適應癥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若該新適應癥上市申請順利獲批,阿美樂®有望成為首個獲批術后輔助適應癥的國產三代EGFR-TKI,為可手術EGFR陽性NSCLC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提供新的選擇,幫助更多中國肺癌患者獲益。
]]>
報告顯示,2023年翰森制藥創新藥與合作產品收入約68.65億元,同比增長約37.1%,占總收入比例提升至67.9%,創新藥已經成為驅動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領先的創新實力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2023年翰森制藥研發開支約為20.97億元,同比增長約23.8%,占總收入比例增至20.8%。截至目前,公司已儲備30多個創新藥正在開展超過50項臨床,研發勢能強勁。
在深耕自主研發的同時,翰森制藥加速推進全球合作,在license out方面,2023年分別授予葛蘭素史克開發及商業化HS-20089(B7-H4 ADC)、HS-20093(B7-H3 ADC)海外獨占許可,充分體現了公司高潛管線的創新價值。在license in方面,2023年8月翰森制藥與德琪醫藥簽訂協議,獨家負責塞利尼索(selinexor)及任何包含或由塞利尼索組成的產品(商品名:希維奧 ) 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2024年3月,翰森制藥與普米斯就HS-20117/PM1080擴大合作,加碼EGFR/cMet—ADC藥物研發,持續鞏固公司腫瘤領域優勢地位。
截至報告期末,翰森制藥已累計引入兩個在商業化階段的項目,9個處在臨床階段的合作項目已全部在國內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創新藥業績再創新高 打造可持續增長動能
2023年,翰森制藥第7款創新藥圣羅萊(培莫沙肽注射液)獲批上市,創新藥產品組合進一步擴容,截至目前,公司7款已獲批創新藥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憑借多個創新產品高價值的臨床表現和差異化優勢,2023年翰森制藥持續提升運營效能,組織架構高效協同,全面推進產品商業化,公司創新藥與合作產品收入約68.65億元,同比增長約37.1%,占總收入比例提升至67.9%。
分領域看,2023年,翰森制藥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其它疾病領域分別錄得 收入約61.69億元、12.69億元、13.67億元、12.99億元,占收入比分別約為61.0%、12.6%、13.5%、12.9%。
在腫瘤領域,翰森制藥目前已上市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與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馬替尼片)兩款自研創新產品。 阿美替尼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三代EGFR-TKI,已獲批二線治療EGFR T790M+晚期NSCLC、一線治療EGFR+晚期NSCLC兩個適應癥,均為國產首家獲批。圍繞阿美替尼,翰森制藥全面布局肺癌領域,持續展開包括術后輔助,以及一線化療聯用在內的多個適應癥。目前阿美替尼多項臨床數據都顯示了優異的療效,并作為I級或首選推薦,被包括《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3版)》在內的8份國家級診療指南收錄。2023年阿美樂的發明專利「EGFR 抑制劑及其制備和應用」也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金獎」。出海方面,翰森制藥將繼續推進英國藥品和醫療保健用品管理局(「MHR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對阿美替尼上市許可申請審評的監管程序。
氟馬替尼是首個中國原研慢性髓性白血病新型二代 TKI,用于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適應癥。氟馬替尼已被《中國慢性髓性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版)》及《CSCO惡性血液病診療指南》推薦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線治療。
抗感染領域,翰森制藥擁有恒沐(艾米替諾福韋片)和邁靈達 (嗎啉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兩款上市自研創新藥。恒沐是首個中國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已被納入《CSCO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并作為I級推薦,被納入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學分會聯合發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并作為首選藥物推薦。2023年,恒沐 Ⅲ 期關鍵注冊臨床研究的144 周數據更新在第74屆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入選LBA并發布,研究結果再次驗證了長期治療慢乙肝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此外,恒沐Ⅲ 期關鍵注冊臨床研究48周數據發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apeutics》,96周數據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均證明了恒沐良好的抗乙肝病毒療效及骨、腎安全性。
中樞神經系統領域,翰森制藥引進的昕越(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于2022年獲批上市,這是全球唯一治療AQP4抗體+NMOSD的人源化抗CD19單抗。昕越現已被納入《中國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并獲得A類推薦。目前合作方正在進行IgG4相關疾病(IgG4-RD)及重癥肌無力 (gMG)的含中國中心在內的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
代謝及其它疾病領域,翰森制藥的創新產品組合主要包括圣羅萊(培莫沙肽注射液)、孚來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培莫沙肽是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的EPO模擬肽 ,已獲批適用于治療因慢性腎臟病(CKD)引起的貧血,包括未接受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治療的成人非透析患者,及正在接受短效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的成人透析患者。2023年,圣羅萊Ⅲ 期關鍵臨床試驗數據在《柳葉刀》(The 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發表,顯示出其作為EPO受體 高特異性月激動劑,相比短效ESAs藥物,其半衰期較長,每四周給藥一次,給患者帶來更多便利,有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
孚來美是國產首款原研創新的GLP-1RA周制劑,也是全球第一款PEG化的GLP-1RA周制劑,為中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用藥選擇。孚來美已被納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差異化拓展研發管線 深度挖掘臨床價值
領先的藥物創新研發能力、科學的開發策略和高效的執行力,正在成為翰森制藥長期可持續競爭力。2023年,翰森制藥持續強化自主研發,加速鏈接全球資源,公司現已儲備了一系列處于不同研發階段的創新藥管線 ,專業研發團隊由位于上海、連云港和常州以及美國馬里蘭州的四個研發中心約1671名研究人員組成, 深入拓展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自免等優勢領域潛力管線,取得多項研發進展。
根據年報,公司1款創新藥艾瑞芬凈片(Ibrexafungerp)上市申請獲受理;8個1類創新藥新增進入臨床階段。HS-10241(c-MET-TKI)、HS-10365(RET抑制劑)、HS-20089(B7-H4ADC)、HS-20093(B7-H3 ADC)、HS-10241(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等多個重點在研管線,以及阿美替尼、恒沐、豪森昕福、孚來美等創新產品均取得關鍵研發進展,并亮相 ASCO、AACR、ELCC、WCLC、ESMO、ESMO Asia、AASLD、ASH、IDF等學術大會,或登上《柳葉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 、Front. Pharmacol.等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切實踐行ESG承諾 始終堅定負責任創新
憑借在公司治理、科研創新、人才發展、社會責任、環境保護、信息披露等范疇的卓越表現,2023年,翰森制藥MSCI(明晟)評級躍升至AA級,達到全球同行領先水平。此外公司成功入選標普全球(S&PGlobal)《可持續發展年鑒(全球版)2024》,ESG評分位列中國大陸制藥行業第一;并入選標普全球(S&PGlobal)首次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2023》,以大幅領先的ESG評分位列行業最佳1%,獲得"行業最佳進步企業"殊榮。
]]>獲批半年內納入醫保,創新藥物快速惠及民生
圣羅萊®是翰森制藥自主研發的“全球唯一獲批的EPO模擬肽”,2023年6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適用于治療因慢性腎臟病(CKD)引起的貧血,包括未接受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治療的成人非透析患者,及正在接受短效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的成人透析患者(本品不適用于在需要立即糾正貧血的患者中替代紅細胞輸注)。圣羅萊®是翰森制藥獲批上市的第7款創新藥,也是翰森制藥首款同時獲批兩項適應癥的創新藥。
圣羅萊®在獲批半年內快速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既體現了國家醫保局對這款創新藥物的認可與鼓勵,也為我國因慢性腎臟病(CKD)引起的貧血患者切實帶來更高效、安全、便捷、可及且可負擔的創新解決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獲益的同時,將大大減輕我國CKD貧血患者及其家庭、社會的疾病負擔。
中國原研,填補腎性貧血治療月制劑空白
腎性貧血是CKD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CKD患病率為10.8%,其中50%以上合并貧血[1];并且隨著CKD的進展,腎性貧血患病率不斷增加,非透析CKD患者中總體貧血患病率28.5%-72.0%,而透析患者中貧血患病率則高達91.6%-98.2%[2]。貧血不僅影響腎臟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促進腎臟疾病進展,增加終末期腎臟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風險[2]。
紅細胞生成素(EPO)生成不足是腎性貧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應用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s)是腎性貧血治療的關鍵手段[2]。目前國內腎性貧血治療還是以短效重組人 EPO 為主,盡管療效顯著,但臨床上仍存在達標率低、低反應、安全性等問題,且短效 ESA 需要頻繁注射會導致患者依從性不佳,而在國外長效制劑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腎性貧血。作為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的EPO模擬肽,培莫沙肽經第三代分支型聚乙二醇修飾,顯著延長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與EPO無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會誘導產生抗EPO抗體及其介導的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RCA);分子結構中不含游離賴氨酸殘基,不會發生氨甲酰化而失去促紅作用;且對具有促紅作用的EPO受體具有高親和力和特異性,持續穩定促紅的同時還有助兼顧安全性;僅需4周1次皮下注射就能幫助患者實現穩定達標,安全性好,填補腎性貧血治療月制劑空白,將為患者治療帶來一種長效、穩定、久治、安全的新選擇。
柳葉刀權威認可,推動腎性貧血領域研究
10月28日,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 (IF:15.1),在線發表了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江華教授主導的翰森制藥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藥——圣羅萊®(培莫沙肽注射液)的Ⅲ期臨床研究論文[3],充分展現了其在透析患者貧血治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證明了中國原研創新藥的臨床研究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莫沙肽臨床數據在國際期刊上的發表,成功將我國腎性貧血治療領域的研究成果推向國際醫學前沿,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乃至全球醫學界在此領域的研究探索。
翰森制藥是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下屬豪森藥業、常州恒邦藥業、翰森生物醫藥等子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制藥企業百強、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前3強。翰森制藥重點關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截至目前,翰森制藥已上市7款創新藥并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3年中報顯示其創新藥營收占比已經突破至61.8%,創新藥已經成為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
參考文獻: |
[1]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腎性貧血診斷和治療共識專家組.腎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修訂版).中華腎臟病雜志2018年11月第34卷第11期; |
[2] 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腎性貧血指南工作組. 中國腎性貧血診治臨床實踐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21年6月1日第101卷第20期。 |
[3] Ping Zhang, et al. Pegmolesa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dialy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ClinicalMedicine. 2023 Oct 28; 65:102273 |
]]>
MSCI是國際權威的ESG指數及評級機構之一,其評級結果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主流投資參考依據。近年來,翰森制藥不斷完善環境、社會與管治水平,MSCI ESG評級自2020年首次獲評以來穩健提升。本次躍升至AA評級,充分體現了MSCI對翰森制藥在完善治理架構、產品質量安全、造福患者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商業道德與合規體系建設及供應鏈管理等ESG管治實踐的高度認可。
翰森制藥始終堅持將ESG理念與公司經營深度融合,在不斷為患者帶來突破性創新療法的同時,積極對標學習國際ESG先進經驗,承擔社會和環境責任,推動ESG卓越發展。
關于翰森制藥
翰森制藥是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下屬豪森藥業、常州恒邦藥業、翰森生物醫藥等子公司,重點關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截至目前,公司已上市7款創新藥,創新藥營收占比已突破至61.8%。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制藥企業百強、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前3強,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公司于2019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3692.HK)。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s://cn.hspharm.com/
HS-20089是一種新型B7-H4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目前正在中國進行用于治療婦科癌癥的Ⅰ期臨床研究。除了靶向在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中過度表達且通常與預后不良有關的B7-H4表面抗原外,HS-20089還采用了經臨床驗證的ADC技術,即拓撲異構酶抑制劑(TOPOi)有效載荷。TOPOi是獲批準抗癌藥物中經驗證的作用機制,也是治療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公認標準。
根據協議條款,翰森制藥將收取8,500萬美元首付款,并有資格收取最多14.85億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該產品商業化后,葛蘭素史克還將就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以外的全球凈銷售額支付分級特許權使用費。葛蘭素史克計劃于2024年在中國境外開展HS-20089 Ⅰ期臨床試驗。
翰森制藥執行董事孫遠女士表示:"很高興攜手葛蘭素史克進一步開發HS-20089,葛蘭素史克在開發婦科癌癥療法方面的研發專長和商業足跡使其成為將 HS-20089 帶向中國以外患者的理想合作伙伴。"
作為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翰森制藥堅持以滿足臨床未竟需求為目標,通過自主研發與BD合作,高效推進同類首創(FIC)或同類最優(BIC)的全球化高潛研發管線的源頭創新與突破創新,現有超過30個創新藥項目正在開展40余項臨床,創新勢能澎湃。公司將持續深化創新驅動戰略,為中國乃至全球更多患者帶來高質創新、可及可負擔的治療選擇。
關于翰森制藥
翰森制藥是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下屬豪森藥業、常州恒邦藥業、翰森生物醫藥等子公司,重點關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截至目前,公司已上市7款創新藥,創新藥營收占比已突破至61.8%。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制藥企業百強、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前3強,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公司于2019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3692.HK)。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cn.hspharm.com/。
關于葛蘭素史克
葛蘭素史克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其宗旨是聯合科學、技術和人才共同戰勝疾病。葛蘭素史克致力于通過變革性藥物最大可能地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重點關注免疫腫瘤學和腫瘤細胞靶向療法的突破,以及血液惡性腫瘤、婦科癌癥和其他實體瘤的開發。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gsk.com。
前瞻性說明
本文旨在提供有關"翰森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等關聯方(統稱"公司")的相關信息,不構成公司信息披露或投資推薦。
本文所發布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例如涉及業務和產品前景,或公司計劃、認知、預期及策略。這些表述是建立在推測性假設的數據基礎上的預測,并非是對未來發展的保證,因其性質使然均受相關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影響,其中部分還不受公司控制且難以預料,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應謹慎使用。在使用"致力于""預期""相信""預測""期望"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公司有關的信息表述,均屬于前瞻性表述。公司并無義務更新或修改這些前瞻性表述,公司、公司董事、雇員、代理概不承擔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的任何責任。
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于新聞稿發布之日,無論是否出現新資料、未來事件或其他情況,除非法律要求,公司并無責任或義務更新或修改該等信息。投資者宜參照翰森制藥(03692.HK)公告及財報,以獲取僅與上市公司有關的信息。
]]>罕見病國談藥落地堵點重重
近年來,為實現罕見病患者"病有所醫,醫有所藥,藥有所保,保有所得",政府從罕見病藥物研發、上市、監管、定價與報銷、供應等方面制定了相應的保障和鼓勵政策。其中,國家醫保談判是推動罕見病藥物醫保準入的重要機制。截至目前,歷年來通過國談納入醫保的罕見病藥品共有30種,在本次報告調研期間仍處于協議期內的藥品共有26種。這30種罕見病國談藥涉及18個罕見病病種,對應的國內罕見病患者接近80萬人。
然而,罕見病藥品談判成功并納入國家醫保僅僅是提升罕見病藥品可及性的第一步,罕見病國談藥品真正落地還需經歷掛網采購、醫院準入等環節。
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是我國為了加強罕見病管理、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而特意組建的醫療協作體系,由分布在全國各省區市的324家醫院組成,這些醫院總體上引領著我國罕見病治療水平的發展,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罕見病創新療法和藥物的臨床使用和推廣。但在本次調研中,可獲得率最高的罕見病國談藥品種也僅僅覆蓋了37%的協作網醫院;而可獲得率最低的品種的協作網醫院覆蓋率更是低至3%。這意味著,即便是在診療水平較強的罕見病協作網醫院,罕見病患者長期用藥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除了進院難,罕見病國談藥還面臨著門診用藥保障水平不足、住院用藥受DRG/DIP支付限制、藥店購藥"雙通道"政策不暢通等諸多現實問題。
多方合力,破局最后一公里
作為談判藥品臨床合理使用的第一責任人,醫療機構對于罕見病國談藥的配備水平總體偏低。由于部分罕見病藥品(如用于治療NMOSD的伊奈利珠單抗)是對應病種在國內唯一納入醫保的特異性藥品,其可及性問題對罕見病患者的治療影響重大。
為此,報告建議,各地醫保部門應明確罕見病國談藥不受醫療機構醫保總額限制,可進行單獨核算支付;各地衛健部門應保證罕見病國談藥不受醫療機構藥占比等考核指標限制;鼓勵罕見病協作網醫院對罕見病國談藥"應配盡配",同時保證罕見病國談藥的進院延續性等。
針對罕見病門診用藥保障水平不足的問題,報告建議各省級醫保部門出臺特種病門診保障制度,并建議將罕見病國談藥納入門診特藥目錄,擴大門診對于罕見病患者的保障范圍,減少不必要的罕見病患者住院治療,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對于罕見病患者住院用藥受DRG/DIP支付限制的問題,報告則建議將罕見病國談藥納入單獨支付或除外支付范圍,不進行DRG結算。
另外,考慮到當前罕見病國談藥進院仍存在困難、政策體系未完全理順的現實,可進一步發揮零售藥店作為藥品供應補充的重要作用。然而部分地區的"雙通道"藥店存在信息公開程度低,藥品配送、輸注流程及責任劃分不明晰等問題,導致罕見病患者難以通過"雙通道"藥店渠道實現用藥。為此,報告建議各地醫保部門及時將罕見病國談藥納入"雙通道"藥品目錄,推動國談藥電子處方從醫院向藥店流轉,明確"雙通道"外配的注射類罕見病國談藥的各方權責,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中國專利獎自1989年起已成功評選24屆,主要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突顯制造業“大國重器”,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代表了行業最高科技水平,是我國知識產權強國成果的重要體現。
本屆大會共有29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被授予中國專利金獎。發明專利“EGFR抑制劑及其制備和應用”(專利號:ZL 201580045311.2)從2400余項參評專利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彰顯了阿美替尼的社會價值和翰森制藥的創新實力。
阿美替尼:小分子滿足大需求
肺癌是目前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種,第三代EGFR靶向藥臨床需求迫切。翰森制藥科研團隊通過創新研發,設計出全新藥物分子阿美替尼,與EGFR突變的蛋白空腔完美結合,具有高活性,提高了有效性;以獨特的代謝路徑消除同類藥物常見的脫靶效應,提高了安全性,顯著降低皮疹和腹瀉發生率;同時也大幅提升了阿美替尼的透腦率,保障了腦轉移控制效果,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全球領先治療方案。
作為亞洲首創、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抑制劑,阿美替尼用于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填補了我國三代EGFR抑制劑的空白,打破進口藥物壟斷。已獲批的兩項適應癥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大幅降低了肺癌給患者和社會帶來的負擔。
知識產權:高價值專利護航全周期運營
翰森制藥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體系于2015年通過國標認證,重要子公司豪森藥業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公司深入推行高價值專利培育管理規范,對每個創新藥都進行全研發周期和全球范圍知識產權布局。結合創新產品在不同研發階段所產出的成果,專利管理部門分別針對藥物化合物、藥用鹽型/晶型、藥物制劑或制備工藝和新醫藥用途等不同技術主題進行系列專利布局,并就核心專利在海外諸多國家申請多元化保護。目前,阿美替尼該獲獎專利已進入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并在中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獲得授權。
截至目前,翰森制藥累計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銀獎1項、優秀獎6項。此次授予阿美替尼中國專利金獎,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公司專利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高度認可。
]]>
領先的創新實力、加速展現的創新成效背后是"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2023年上半年,翰森制藥研發投入大漲25.8%達到9.29億元,占收入比例上升至20.6%。憑借不斷夯實的研發根基和對外合作,公司高效推進高潛管線的源頭創新和突破創新,超過30個創新藥正在開展40余項臨床,研發勢能強勁。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期內,翰森制藥創新藥產品組合進一步擴容,第7款創新藥圣羅萊(培莫沙肽注射液)獲批上市。圣羅萊是全球唯一EPO受體高特異性月激動劑,適用于治療因慢性腎臟病(CKD)引起的貧血,包括未接受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治療的成人非透析患者,以及正在接受短效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的成人透析患者。"每月一次,安心達標", 圣羅萊顯著延長半衰期,只需每月給藥一次,大大降低給藥頻率,填補了我國乃至全球新一代ESA類月制劑的空白,為腎性貧血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療選擇。
創新藥收入占比超六成 醫保擴大覆蓋惠及民生
2023年上半年,依托阿美樂、恒沐、豪森昕福、昕越、孚來美、邁靈達等6款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創新藥,在差異化、高臨床價值的領先優勢下,翰森制藥商業化的創新藥矩陣加速放量,業績增長強勁,創新藥總營收達到約27.86億元,占收入比例達約61.8%。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翰森制藥在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及其它等疾病領域分別錄得收入約25.55億元、6.01億元、7.01億元、6.54億元,占收入比分別約為56.6%、13.3%、15.5%、14.6%。
數據背后是產品力的支撐,可以看到經過多年創新布局,翰森制藥在核心優勢領域持續深耕并逐步擴大領先優勢。
頭號創新產品阿美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兩個適應癥進入醫保后加速放量,創造了可觀收益。阿美替尼是首個中國原研三代EGFR-TKI,作為Ⅰ級或首選推薦,阿美替尼已被包括《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3版)》在內的8份國家級診療指南收錄。阿美替尼專利現已分別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和江蘇省專利金獎。
公司罕見病藥物昕越(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2023年1月新增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加速開拓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市場。昕越現為我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的NMOSD醫保用藥,已被納入《中國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獲得A類推薦。
此外,恒沐(艾米替諾福韋片)、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馬替尼片)、孚來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邁靈達 (嗎啉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等創新藥均保持了良好增長。
隨著翰森制藥第7款創新藥圣羅萊獲批上市,以及與德琪醫藥就"同類首創"和"同類唯一"的口服選擇性核輸出蛋白(XPO1)抑制劑希維奧(塞利尼索)達成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獨家合作,在實體腫瘤、血液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代謝等優勢治療領域,翰森制藥進一步豐富了廣泛且高度差異化的創新產品組合,這些創新產品多為"國產首個""同類首個",先發優勢明顯,未來銷售峰值可觀。
翰森制藥執行董事呂愛鋒表示:"翰森制藥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優秀的業績表現,為公司全球化可持續創新發展夯實了基礎,未來3年將是翰森制藥創新藥密集收獲期,規劃每年有8-10個IND申請,2-3個NDA申請;預期至2025年將上市超過15款創新藥,創新藥收入占比將超過80%。"
自研+BD雙擎驅動 加速推進前沿靶點和差異化創新
作為健康領域的深耕者,翰森制藥始終錨定臨床深層次需求,持之以恒地通過自主研發、BD合作、技術平臺合作積極探索新靶點、拓展新方向,形成了豐富的具有競爭力的研發管線,厚植長期可持續增長動能。
公司現已構建起全球創新研發生態體系,共有研發人員1600余名,快速推進多款在研產品進入關鍵臨床或審批階段,并取得多項專利成果。2023年上半年,翰森制藥共獲得中國授權專利28項(含港澳臺授權8項),國外授權專利13項;1款創新藥艾瑞芬凈片(Ibrexafungerp)上市申請獲受理;新增六個進入臨床階段的創新藥,獲得臨床批件十一項,有四個新產品獲批上市。
報告期內,翰森制藥多項創新藥的臨床研究進入概念驗證(POC)階段,包括HS-10353膠囊擬用于治療抑郁癥、HS-10365膠囊擬用于治療甲狀腺癌、HS-10380片擬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HS-20094注射液擬用于2型糖尿病、HS-20093注射劑擬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骨與軟組織肉瘤,以及HS-10374片擬用于治療銀屑病各相關臨床試驗。
此外,翰森制藥已上市創新藥的多項研究也在穩步推進。為拓展阿美替尼在肺癌細分領域的治療潛力,為更多NSCLC患者提供從早期到晚期,從輔助治療、一線治療、二線及后線治療和聯合治療等全方位多維度的用藥方案,針對阿美替尼已開展多項注冊臨床研究,包括阿美替尼聯合含鉑雙藥化療一線治療EGFR敏感突變NSCLC、術后輔助治療NSCLC等適應癥,目前兩個注冊研究均已完成受試者入組。
在罕見病領域,翰森制藥引入的伊奈利珠單抗用于重癥肌無力和IgG4相關疾病兩個適應癥在國內已推進至Ⅲ期臨床,伊奈利珠單抗曾被美國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授予孤兒藥資格,并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資格認定(BTD),除中國外,已先后在美國、日本和歐洲上市。
在厚植差異化創新勢能的同時,翰森制藥研究成果頻頻得到國際醫學界認可。報告期內,翰森制藥B7-H3 ADC(HS-20093)、c-METTKI(HS-10241)在研項目分別入選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年會壁報討論、摘要匯編及壁報,瘤種涵蓋實體瘤和血液瘤管線。其中HS-10241還憑借著優異的I期臨床數據在《胸部腫瘤學雜志(JTO)》子刊發表;1類創新藥RET抑制劑(HS-10365)I期臨床數據在2023年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年會發布;阿美替尼5篇研究成果亮相2023年歐洲肺癌大會(ELCC),在所有EGFR-TKI中名列第一,占總篇數的45%;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最新臨床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藥理學期刊Front. Pharmacol.發布,顯示了卓越的降糖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翰森制藥CMO吳窮博士表示:"翰森制藥以‘持續創新,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為使命,聚焦創新藥、生物藥進行前瞻性布局。我們勤耕不輟、不斷精進研發策略、提高研發效率,豐富更有效、更具差異化的全球高潛產品管線。"
始終堅持負責任創新 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
報告期內,憑借出色的ESG管治績效,翰森制藥入選標普全球(S&PGlobal)首次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以大幅領先的ESG評分位列行業最佳1%,并獲得"行業最佳進步企業"殊榮。根據年鑒評選規則,這兩項成績標志著翰森制藥2022年CSA評分(63分)居于中國制藥行業榜首,且為行業提升幅度最大的公司。此前翰森制藥已成功入選標普《可持續發展年鑒》(全球版),成為中國大陸制藥行業唯一入選公司。
作為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翰森制藥不斷強化治理、誠信合規,提升經營效率;堅持創新驅動、質量至上,促進健康公平可及,始終致力于成為全球醫藥創新的開拓者、健康產業的深耕者、綠色力量的行動者,積極推動公司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提供更多創新性治療選擇。
]]>培莫沙肽是全球唯一EPO受體高特異性小多肽月激動劑,2023年6月30日獲批上市,開啟我國CKD腎性貧血治療新時代。在專題會上,山東省立醫院王榮教授重磅發布并詳細解讀了關于"培莫沙肽治療CKD非透析患者腎性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和"培莫沙肽治療CKD透析患者腎性貧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數據。
藥學研究表明,培莫沙肽對EPO受體(EPOR)具有高選擇性,具有潛在的安全性優勢;相比短效促紅細胞生成制劑(ESAs)藥物,培莫沙肽顯著延長半衰期,只需每4周給藥一次,給患者帶來很大便利,有助提高治療依從性。
臨床研究顯示,在三期臨床研究24周的療效評估期內,針對非透析CKD腎性貧血患者,培莫沙肽與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uEPO)的血紅蛋白(Hb)達標率沒有統計學差異,但是在52周的延伸期內,貧血糾正后的血紅蛋白維持率,培莫沙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rHuEPO,且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
針對透析CKD腎性貧血患者,培莫沙肽組與對照組rHuEPO的Hb達標率沒有統計學差異,但是在某些特殊人群,如:年齡<65歲、男性、腹膜透析、血紅蛋白濃度≥11.5g/dL和全部紐約心功能分級亞組中,培莫沙肽組達到優效性,且Hb變異性更小;在整體安全譜相似的情況下,在復合安全性事件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培莫沙肽組要明顯低于對照組rHuEPO。
大會主席、解放軍總醫院蔡廣研教授表示:"作為中國原研創新藥,培莫沙肽填補了我國乃至全球新類別ESAs月制劑的空白,我們很高興看到培莫沙肽在CKD腎性貧血領域取得可喜成果,為切實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改善患者治療現狀帶來全新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圣羅萊的研發歷時15年,是翰森制藥上市的第7款創新藥。在此之前,翰森制藥已經上市了5款自研創新藥和1款引進創新藥,包括三代EGFR抑制劑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新型第二代替諾福韋(TFV)恒沐(艾米替諾福韋片)、新型二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馬替尼片)、全球第一個PEG化的長效GLP-1R激動劑孚來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新型第三代硝基咪唑類藥物邁靈達(嗎啉硝唑氯化鈉注射液),以及全球唯一獲批用于AQP4抗體陽性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成人患者治療的人源化抗CD19單抗昕越(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且均已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資料顯示,翰森制藥在 2021 年申報新項目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情況,2021 年之前,每年創新藥的項目申報數量維持在 1-3 個,而在 2021 年猛增至 14 個創新藥項目,可以看到,如今,翰森制藥先前布局的創新藥正源源不斷地向后期轉化。
]]>兩度問鼎中國專利金獎這一國家專利領域最高榮譽,標志著翰森制藥持續打造的創新引擎已釋放出澎湃動能,驅動公司進入創新發展快車道。截至目前,翰森制藥已成功上市7款創新藥,超過30個處于臨床不同階段的創新藥項目正在開展40余項臨床試驗,研發布局覆蓋單抗、雙抗、siRNA、ADC及融合蛋白等國際前沿技術領域。
創新研發不斷結出碩果的背后,是翰森制藥前瞻性的專利布局、體系化的制度建設及高強度的資源投入。翰森制藥專利事務團隊已制定并推行20余項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構筑涵蓋化合物、藥用晶型、藥物制劑、中間體、制備工藝和醫藥用途等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專利布局,為維護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優勢提供了全面、立體的專利保障。
翰森制藥累計榮獲中國發明專利金獎2項、銀獎1項、優秀獎6項,江蘇省專利金獎1項,連續多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主導建設的"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項目2021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推選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