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隨著新能源規模的快速擴張和技術的持續進步,風電度電成本不斷降低,市場需求與應用場景逐漸發生變化,陸上風電正從傳統的平原、丘陵、山地,走向沙漠、戈壁、荒漠,以及油氣田、沙漠化以及鹽堿化地,海上風電也進入規模化開發階段,積極向深遠海進發。與此同時,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滲透率逐步提高,使得電網“雙高”特性進一步凸顯,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如何在多樣化場景下提供更高質量、更高可靠性的產品服務,幫助客戶實現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清潔能源保障,成為風電產業面向未來的關注重點。
面對需求場景變化所帶來的穩定性、不確定性挑戰,金風科技基于在新理論、新材料、新架構、新智能和新測試能力方面的多年沉淀和厚積薄發,打造全新系列海陸旗艦機型,實現全球范圍覆蓋。
全新系列陸上機組:突破創新邊界
本次展會,金風科技發布全新系列陸上機組,功率涵蓋6.X~10.X,該產品具備高性能、更智慧、更可靠、更友好等特點,可適用風區覆蓋從低風速到高風速的全風速范圍,6.X~7.X系列機型還將面向國際市場。
全新系列陸上機組完成貫穿零部件、子系統、整機、場網環節的優化設計與測試驗證,采用整機穩定性一體化設計、葉片多元化翼型選擇組合設計,經過完整的判據設計與驗證應用,保障機組運行穩定性與可靠性,實現在智慧感知、智慧診斷、智慧協同方面的全面智能化升級,顯著提升機組的環境友好性、工程友好性、并網友好性。“相較上一代產品,金風科技全新系列陸上機組在同等風速下,發電量增加23%以上,風電場機位點臺數降低20%以上,內部收益率提升1.6%~3.3%。”
全新系列海上機組:在繼承中進化
向海圖強,陸海并舉。本次展會,金風科技還發布了高可靠、更友好、高性能、更經濟、更智慧的全新系列海上機組,面向不同風速特點海域開發設計,葉輪直徑26X,功率涵蓋12.X~16.X。
繼“國之重器”GWH252-16MW機組之后,全新系列海上機組全面繼承金風科技海上風電機組的高可靠、高性能和國產化基因,應用抗臺保供技術和高效工程理念。同時,金風科技海上風電機型不斷進化,全新系列產品通過采用自主開發的高性能翼型設計及碳纖維主梁,應用更高效的傳動鏈和更高智能化的智能風機技術,單機發電量可提升3%~5%,風電場收益最高可提升5%~10%。
構網型機組2.0產品:解決行業痛點
為解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雙高”電力系統轉動慣量持續下降,調頻、調壓能力不足帶來的穩定性問題,金風科技發布構網型機組2.0產品,通過采用風儲一體化設計、自建電壓、高倍支撐與產品集成等方式,增強電網強度和調頻調壓能力,減少主力電源投資與控制設備種類,為電網與發電企業從“源”端解決問題。
金風科技構網型機組2.0產品是行業內首家通過數字驗證、單機驗證、場站驗證的構網型機組,可適用于沙戈荒大基地、源網荷儲、分散式、深遠海等多樣化場景,是實現電網強支撐、發電企業增收益的有效方案之一。
首個風電產品碳足跡核算證書:推動低碳發展
除了發布全新系列旗艦機組,金風科技聯合鑒衡認證,共同發布《風力發電碳足跡研究報告》,并獲得由鑒衡認證頒發的“產品碳足跡核查聲明”。核查結果顯示:金風科技GWH182-5.3/6.2/7.2/7.5MW四個型號風電機組的生命周期全過程中,單位上網電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值最低為3.88g CO2.eq/kWh,最高為4.55g CO2.eq/kWh,不到傳統火電的1%,充分證明了金風科技機組產品的低碳性。
提升與碳相關的軟實力是金風科技落實公司“兩海戰略”與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一環。本次產品碳足跡核算結果與全新旗艦機組聯動發布,是金風科技在軟硬實力協同建設方面的一次新的實踐,為風電產品未來的綠色低碳化發展提供了實施路徑和方向指引,也為驗證風電產品低碳性、推動中國風電高水平“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又一年國際風能展,金風科技作為中國風電企業代表再交創新答卷。深耕風電領域25載,金風科技繼續保持自主創新“加速度”,為中國風電持續輸出科研水平高、制造水準高、社會效益高的“三高”風電產品與技術,不斷刷新中國風電新高度。同時,金風科技將積極與海內外產業鏈合作伙伴精誠合作、攜手進步,共同促進世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長足發展,為全人類創造新能源、新世界、新美好。
立足體育賽事,文化潤疆亮新招
體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語言,形式多樣的體育賽事,對促進全民健康、增進深度交流、強化廣泛認同,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金風科技承辦的2023新疆木壘半程馬拉松是木壘縣深入開展文化潤疆的重要舉措,全面推進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馬拉松賽事融入木壘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成為探索"文化+旅游"、"體育+旅游"等模式的新路徑,更成為文旅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深耕區域熱土,構筑高質量產業鏈
在金風科技通過體育賽事,踐行文化潤疆的背后,是公司持續多年深耕區域的初心與熱忱。1998年,金風科技在新疆成立,在隨后的二十多年間,在烏魯木齊、哈密、木壘、塔城等地建設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開展以風電裝備制造為核心,覆蓋風電場開發、建設、運維服務的風電全生命周期業務。同時,推動科技創新,牽頭組建國家風力發電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參與揭榜掛帥項目、自治區重大專項項目。
2023年5月,金風科技木壘風電智造產業基地成功下線首臺套6MW中速永磁陸上智能風電機組。該基地是金風科技響應自治區黨委加快推進"八大產業集群"建設號召,建設的國內一流數字化、智能化風電裝備產業基地,為木壘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高端裝備智造基地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基地還將與引進的供應鏈企業共同構成完整、閉合的風電產業鏈,為木壘區域新能源大基地做好配套,助力木壘新能源產業形成集群發展。截至目前,金風科技在木壘的累計工業產值已超過22604萬元,累計納稅近900萬元。
在積極承辦木壘馬拉松賽事的同時,金風科技也攜手廣大產業鏈伙伴,共同參與賽事。將企業的運動健康理念和風電行業的"長跑精神"與賽事進行深度融合,在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為公眾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樹立文明健康新風尚打造范本。
堅持"風電長跑",勇擔時代責任
風電涉及多學科知識,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保障周期長。基于這些特點,金風科技秉持"風電長跑"理念,為風電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也為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金風科技將員工視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不遺余力對員工的身心健康進行投入,打造"健康長久"的價值觀,鼓勵員工進行體育鍛煉,關注身心健康。
多年來,金風科技通過北京馬拉松、大豐馬拉松、秦皇島馬拉松、賽里木湖馬拉松、木壘馬拉松等賽事,廣泛傳播"風電長跑"理念,并普及可再生能源。同時,號召社會公眾成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的"長跑者",發揮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一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可持續 更美好"的未來世界。
新疆地域遼闊,風光綜合資源居全國前列,具備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條件,在促進新能源發展、服務國家"雙碳"目標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新疆體育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擁有籃球、足球、摔跤、拳擊、馬術、射箭等傳統優勢項目。金風科技愿攜手廣大合作伙伴,充分整合新疆在可再生能源與體育領域的資源,高效發揮兩者優勢,為實現新疆乃至全國的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強大支撐。
]]>金風科技常州智慧儲能工廠位于常州市金壇區,工廠投建于2023年,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金風科技第一個儲能生產基地。基地規劃分兩期投資建設兩條生產線,具備前沿技術研發驗證能力,年產能可達到5GWh。
金風科技常州智慧儲能工廠是一個"懂電池、能預測、精制造"的綜合性儲能裝備制造調測基地。基地產品均自主研發、自主制造,全過程生產數據可追溯、關鍵工序在線檢測。配置兆瓦級儲能系統調測平臺,有效降低產品交付后的調測時間,最快可實現現場7天并網。同時配置國內領先的實驗室,具備電芯、模組、PACK、變流器電性能、BMS及EMS 等產品的綜合測試評估能力,擁有國際先進的電力交易、電場仿真、90天電芯性能快速摸底及電池系統狀態的快速評估技術。
胥亞偉代表金壇區委、區政府對項目順利投產表示熱烈祝賀。他說,金風科技作為我國風電行業的領軍型企業,是未來先進制造產業發展的重要代表,感謝企業信任金壇、選擇金壇、聯手金壇,推動實現企業、產業和地方的深度融合。近年來,金壇在新能源領域深耕布局,尤其在太陽能光伏產業、動力電池產業、儲能應用產業逐步積累了深厚的產業底蘊,發展潛力巨大。期待與企業開展進一步合作,加快推動新能源領域提質升級步伐,金壇將大力弘揚"店小二""合伙人"精神,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攜手金風科技進一步深挖潛能,共赴零碳未來。
武鋼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在安全可靠的產品之上,幫助合作伙伴解決更多的并網、運維和資產保值增值的問題。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國家政策引導,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攜手全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共同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常州市各位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金風的儲能業務定有能力在新能源領域創造新的輝煌,為常州儲能事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深耕風電行業25年來,金風科技與風電產業上下游合作伙伴協同合作,共同推動了中國風電行業做大做強。此次在儲能產業發力,是傳承金風科技風電研發及制造基因的又一業務拓展舉措。
未來,金風科技常州智慧儲能工廠將在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同時,持續投入研發資源,推動儲能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滿足市場的需求和挑戰。同時,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產生虹吸效應,在承接常州優勢資源的同時,反哺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為實現區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更多貢獻。
]]>此次吊裝的185米風電塔架采用了金風自主研發的鋼混塔架技術路線,能夠有效拓展"低風速、高切變"區域的可開發市場容量,使低至4.6m/s的風速區域同樣具備風電項目開發的條件和更優的投資收益。根據實際風參測算,在同一風資源條件下,185米塔架的機組年平均發電小時數,比160米塔架的機組提高了8.38%,發電收益提升顯著。
金風科技185米鋼混塔架采用整機-塔架-基礎一體化設計,在機組設計開發之初同時進行了鋼混塔架體型耦合交互,實現了整機與鋼混塔架、混凝土塔筒與鋼塔筒比例最優設計。混凝土結構剛度在同等承載力下大于鋼結構,優異的抗疲勞和避振性能,使其結構更安全,有利于保障機組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運行。面對高混塔振動、葉片凈空等技術難點,金風科技開發配套的綜合阻尼提升、凈空主動保護等技術,并采用高強度混凝土小直徑"收腰"體型,有效控制振動,改善極限動態凈空。
技術領先,權威認可。目前,金風科技185米鋼混塔架已經獲得DNV A-level設計認證證書,這也是金風科技在鋼混塔架領域繼95米鋼混塔架獲UL認證、140米鋼混塔架獲DNV認證后獲得的第三張國際認證證書。當前,金風科技鋼混塔架產品已累計獲得產品設計認證及型式認證30項,全面覆蓋公司的主流機型平臺。
深耕行業,突破創新。從2011年依托國家863計劃,制定鋼混塔設計一體化自主研發路線,到2013年完成國內首臺現澆式鋼混塔的樣機吊裝與并網,從而掌握鋼混塔架載荷-結構一體化設計方法,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從2015年完成國內第一臺體外預應力預制裝配式鋼混塔架樣機的安裝到逐漸實現高混塔的批量化與產業化發展,再到如今全球陸上最高的185米鋼混塔架交付,金風科技的每一次技術突破,都為中國風電勇攀"新高"。一個又一個的"新高"既是攜手產業鏈伙伴共同創造的輝煌,更是中國風電產業堅持自立自強與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而"新高"的背后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所帶來的創新成果、是不斷積累的行業標準與規范,更是不斷拓展的風能利用新邊界。
產品過硬,市場肯定。陸上機組面臨大型化發展趨勢,鋼混塔架承載力高、剛性好、可運輸性強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已受到市場及客戶的廣泛認可。當前,金風科技的鋼混塔架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截至2023年6月,累計訂單容量超650萬kW,全國標準化工廠布局助力項目精準交付且確保鋼混塔架產品質量領先。185米鋼混塔架也已獲得多個批量項目訂單,這充分展示了金風科技堅實的技術沉淀和優秀的工程能力,也反映了市場與客戶對金風的高度信賴。
自成立以來,金風科技始終堅持將科技進步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致力于打造創新引領的技術、成熟可靠的產品,為行業解決發展難題。未來,金風科技將繼續秉承"敢為天下先"的基因,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探索技術邊界,與廣大行業伙伴攜手,為推動風電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
關于金風科技
作為全球可信賴的清潔能源戰略合作伙伴,金風科技始終踐行"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的企業使命,以"生態引領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產業模式(EOD+ENERGY)"為核心,致力于構建"可持續·更美好"的未來社會能源基礎。自1998年成立至今,金風科技親歷并見證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蓬勃發展,并以全面深度的國際化能力幫助全球客戶挖掘清潔能源的價值。目前,金風科技業務已遍及全球6大洲、38個國家,全球員工超10,000名,研發和技術人員超3,000名。金風科技以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在能源開發、能源裝備、能源服務與能源應用領域提供可信賴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幫助城市與企業滿足經濟、生態與社會責任綜合可持續發展需求。
了解更多,敬請訪問金風科技官方網站:www.goldwind.com
面對海上風電深遠化、機組大型化的發展趨勢,金風海洋“中天31”風電安裝平臺深度融合海工平臺技術與機組運吊工藝,采用“碼頭裝載+運輸+儲存+起重”一體化模式設計,船身全長139.1米,寬50米,主吊主鉤主甲板以上最大吊高165米,有效作業半徑最大吊重1600噸,作業水深達70米,可變載荷11000噸,具備20MW單機容量、320米葉輪直徑以上海上機組的吊裝能力,并具備進一步升級空間。平臺擁有國內最大的11000噸總可變載荷和8000噸甲板可變載荷,在有效解決大兆瓦機組吊裝問題的同時,還能保障更多更大兆瓦機組運輸及存儲能力,確保預留足夠的安全冗余以應對插裝狀態下可能出現的風險。
金風海洋“中天31”風電安裝平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高,深遠海施工作業的安全性好,且充分考慮營運的經濟型和施工作業的便捷性。遍布平臺的數萬個傳感器及36萬米電纜數據線,可實時監控、收集累計79套設備及系統狀態,根據參數信息自動評估人為干涉等級,同步輸出不同聲光警示信號,確保船舶安全運行。平臺能適應深入泥、大水深、高氣隙、大潮汛、極端風暴自持、極端風暴航行、樁腿碰撞、雙機聯動等各種極端及常用工況,確保了金風海洋“中天31”風電安裝平臺在各種環境條件及突然狀態下的安全可靠。
招商工業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吳四川發表致辭:“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的成功建造,對于中國海上風電未來具有重要價值。作為高性能的風電安裝船,‘中天31’號將成為浙江以南的深遠海海域風機安裝量身打造的新一代大型風電施工利器,也將為沿海區域的綠色發展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指出:“金風海洋“中天31”風電安裝平臺是滿足未來風電吊裝能力需求、兼顧安全及效率的下一代風電安裝平臺,不但可以支持更大容量的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而且能夠為海上風電安裝提供穩定可靠的施工平臺,提高項目效率和經濟效益。這是金風科技實現‘五位一體’海上產品的核心保障,更是金風科技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市場向深遠海挺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心體現。”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全球能源革命正在加速推進,海上風電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金風海洋“中天31”風電安裝平臺的投入與運營,將提升中國在全球海上風電領域的競爭力,為中國海上風電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未來,金風科技還將秉持“可持續 更美好”的發展理念,繼續與產業鏈伙伴攜手并行,以強大創新能力帶動行業挑戰新的征程,共同讓中國海上風電行穩致遠。
關于金風科技
作為全球可信賴的清潔能源戰略合作伙伴,金風科技始終踐行“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的企業使命,以“生態引領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產業模式(EOD+ENERGY)”為核心,致力于構建“可持續·更美好”的未來社會能源基礎。自1998年成立至今,金風科技親歷并見證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蓬勃發展,并以全面深度的國際化能力幫助全球客戶挖掘清潔能源的價值。目前,金風科技業務已遍及全球6大洲、38個國家,全球員工超10,000名,研發和技術人員超3,000名。金風科技以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在能源開發、能源裝備、能源服務與能源應用領域提供可信賴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幫助城市與企業滿足經濟、生態與社會責任綜合可持續發展需求。
了解更多,敬請訪問金風科技官方網站:www.goldwind.com
GWH252-16MW海上風電機組葉輪直徑252米,單支葉片長度123米,吊裝的最大部件重量約500噸。為實現在海況惡劣且風速影響較大的深水海域順利吊裝,機組采用了成熟的、便于吊裝的E-TOP結構,采取“單葉片吊裝”方式,克服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安裝難度大、施工時間窗口期短等諸多挑戰,成功完成海上機組吊裝作業。
GWH252-16MW機組由金風科技與三峽集團聯合研發,關鍵核心部件實現全面國產化,不僅使用國產輕量化超長柔性新型葉片,開發出具有高升力、高升阻比及低粗糙敏感性的高性能翼型,有效實現葉片被動降載及高顫振穩定性;而且應用國內最大功率、最大尺寸的國產化風電主軸承,通過采用高質量等級的電渣重熔鋼和針對大尺寸滾子軸承進行保持架動態仿真和強度校核,確保主軸承的高可靠性;此外,金風科技還完成了全球最大容量和電壓等級的66kV GIS國產化開發,在通過性能試驗和振動等工況測試后,實現國產化裝備在16MW機組上的產業化應用。
承擔此次吊裝任務的是三峽集團“白鶴灘”號,這是我國起吊能力最強、作業水深最深、可變載荷最大、甲板面積最大的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16MW風電機組的成功研制及其海上吊裝工程的順利實施,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在高端裝備制造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工程施工技術水平邁入世界領先行列。在這背后提供強大支撐的,正是金風科技以及中國風電行業自立自強的創新精神和不斷積累提升的高科技實力。GWH252-16MW機組的成功吊裝,是中國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發展的又一里程碑,代表了我國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的先進水平,通過產業鏈創新,推動中國風電產業升級,以海上風電作為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為驅動沿海經濟發展注入無限綠色“新動能”。
]]>金風科技16MW海上風電機組的單支葉片長123米,能夠同時容納300個成年人并排站在上面;機組葉輪直徑達到252米,相當于6架C919客機首尾相連,掃風面積相當于7個足球場。同時,16MW機組葉片的內部主梁結構首次采用碳纖維材料,重量減輕了20%,96%以上的材料實現了國產化;技術工藝上更擁有100%的自主知識產權。這為我國風電技術走向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3支16MW海上風電機組的123米超長葉片從生產工廠出發后,將被運往30公里外的連云港碼頭,預計將于本月15日左右通過海運送達福建平潭外海的海上風電場進行整機安裝。
]]>北京2023年5月30日 /美通社/ -- 近日,2023第四屆"金風·美孚杯"風電行業籃球邀請賽在金風科技北京亦莊智慧園區燃情開賽。來自全國綠色能源相關行業的18支企業隊伍在賽場上激烈角逐,為觀眾呈現了綠色能源版"灌籃高手"的非凡風采。
"金風·美孚杯"始于2019年,由金風科技主辦,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旨在通過搭建風電行業的競技體育平臺,凝聚行業力量,增強交流合作,增進身心健康。本屆賽事以"馭風逐電,鑄就低碳"為主題,以籃球為媒集結"風的守護者",倡導風電行業共赴"可持續,更美好"的低碳未來。
本屆賽事的參賽球員除來自風電行業外,還覆蓋了電氣設備、汽車等企業,以及設計院、認證中心等有關機構。除此之外,賽事還特別邀請了兩位來自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的嘉賓。他們是原中國國家隊后衛、聯賽本土三分王姜偉澤和連續兩個賽季隨隊奪得中國職業籃球聯賽總冠軍的吳昌澤。他們與各位風電行業籃球愛好者進行互動和指導,為各位參賽球員帶來了更專業、更深度的籃球體驗。
比賽為期兩天,由小組賽、復賽和決賽三個階段組成,此外還設置了明星賽和技巧賽。在經過緊張角逐后,決賽在國家電投聯隊和金風科技隊之間展開,最終國家電投聯隊以58 : 39的分數戰勝金風科技隊成功奪冠。
本次賽事,低碳賦能美好生活隊、鑒衡認證、中國電科院、規劃總院、西安捷力公司、中材葉片、德力佳、施耐德綠能隊、星辰ABB、北京奔馳榮獲"金風·美孚杯"優秀風電球隊獎。中廣核新能源、華能新能源隊、國家電投聯隊、三峽能源風光隊、協合新能源隊、中電聯、極狐戰隊、金風科技隊進入8強,獲頒"最強風電戰隊"獎。國家電投聯隊隊員柏卓鋒獲"最有價值球員"稱號,國家電投聯隊教練員許彬獲"最佳教練員獎"。
金風科技集團市場總監兼董事長助理侯玉菡表示,"經過三十余年的高速蓬勃發展,中國風電已經將人類追求、國家戰略、企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在這樣的價值驅動下,我們連續舉辦了數屆‘金風·美孚杯',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更美好生活。我們期待與所有參賽的球員一起,將‘綠色、環保、健康、拼搏'的風電行業文化傳遞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埃克森美孚中國潤滑油業務部副總經理楊東表示,"在全球綠色浪潮和‘雙碳'目標的驅動下,風電已成為全社會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紐帶。面對風電產業未來的廣闊前景,埃克森美孚希望借助‘金風·美孚杯'這一契機,為后續行業間的多樣化、深層次、高質量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奮勇爭先,錘煉體育精神;開發綠能,共赴零碳未來。"金風·美孚杯"籃球邀請賽已成功舉辦四屆,記錄了行業伙伴在球場上的拼搏瞬間,同時也見證了綠色能源行業的蓬勃發展。今后,"金風·美孚杯"將繼續以體育運動為載體加強行業交流,為"可持續,更美好"的未來注入勃勃生機。
]]>金風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深耕風電領域,以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攜手行業內外伙伴共同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至新高度,加速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目前,金風科技業務已遍及全球6大洲、38個國家,在北美、南美、歐洲、非洲、澳洲、亞洲、中東北非、中亞俄語區設立8大區域中心,致力于實現資本、市場、技術、人才、管理的全面國際化。2022年,金風科技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11.4GW,國內市場份額占比23%,連續十二年排名全國第一;全球新增裝機容量12.7GW,全球市場份額約15%,全球排名第一。
在全球范圍內,金風機組正在源源不斷地為當地社會輸送清潔能源。1億千瓦裝機相當于全球11%的風電裝機容量,每年生產約220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相當于2.2個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可為逾7680萬個中國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用電量,可供全國高鐵運行477天; 可為全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約占2022年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6%,相當于再造森林1億立方米,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碳減排目標貢獻力量。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表示:"成績的背后是無數長期主義踐行者的共同努力和堅持。這其中不僅有中國政府高瞻遠矚、與時俱進的延續性政策的支持,也有廣大電力企業多年來堅持能源轉型戰略、給予國產設備發展試錯機會的包容,更有中國風電產業鏈的凝心聚力、同路同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金風科技將繼續與各方伙伴精誠合作,共同推動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承擔可再生能源使命,貢獻綠色低碳未來。"
面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的全新征程和機組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市場趨勢,金風科技正式發布全新機型GWH221-8.X-10、GWH24X-12.X,解決風資源不穩定、電網波動難以預估、開發點位稀缺、項目建設匹配性低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為客戶創造卓越價值。本次新品發布以產品、塔架及解決方案場景靈活組合為策略,實現風電資產的提質增效。以年平均風速為7m/s、項目容量為20萬千瓦的西北平原風電場為例進行測算,新產品可為項目減少20%~40%風機數量,單位千瓦投資成本可降低8%~15%,全生命周期下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降低6%~12%。目前,新機型平臺已經獲得由鑒衡認證頒發的設計評估符合證明。
立足1億千瓦里程碑,金風科技將繼續秉持"風電長跑"理念,聚焦產品、技術與服務的創新突破,以"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為使命,致力于構建"可持續 更美好"的未來社會能源基礎,攜手各行各業伙伴共同開創屬于全球風電的"黃金時代"。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雙碳”目標下實現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路徑,也是我國未來能源系統中的重要基石。近年來,中國風電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綠色金融的賦能下,已經成長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高端綠色裝備制造產業之一。綠色金融成為風電行業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助推劑,在行業發展實踐中的作用愈發突出。因此,考察風電行業綠色金融運行與管理實踐是了解中國風電行業發展全貌,助力其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作為中國風電行業的先行者,金風科技通過融資租賃、產業基金、供應鏈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豐富的金融產品,服務金風科技及全產業鏈,以金融促進企業規模化發展。同時,為全面掌握風電行業綠色金融市場運行狀況,金風科技充分發揮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處于產業鏈核心位置的優勢,聯合高校面向行業內整機制造企業、風電零部件企業、風電場投資運營企業展開調研,多次組織開展風電企業綠色金融實踐專題研討會,群策群力完成《報告》撰寫,成就中國第一部“風電行業綠色金融藍皮書”。
作為《報告》主編,金風科技副總裁高金山表示:“這本藍皮書將零散的綠色金融知識點和經過我們實踐檢驗且有效的金融工具匯聚在一起,讓讀者花兩到三天的時間,就能了解整個中國風電企業的綠色金融發展全貌。我們也希望這本藍皮書成為清潔能源行業的一扇窗,將更多、更便宜的資金吸引進來,為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所用,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產業力量。”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對《報告》的發布給予了高度肯定:“在氣候問題逐漸加劇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變得至關重要,綠色金融也成為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的關鍵助力。‘風電行業綠色金融藍皮書’的出版,首次對風電行業綠色金融實踐做出系統性的全面分析,為未來風電行業綠色金融實踐提供了指導性建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
《報告》共分為總報告、市場篇、產融結合篇、國際借鑒四個篇章,系統回顧了中國風電行業及綠色金融的政策演進歷程和當前狀況,分析了綠色信貸市場、綠色證券市場、綠色基金市場、綠色融資租賃市場、環境權益市場等各市場板塊中的金融工具應用實踐,同時聚焦風電行業全產業鏈投融資市場,重點剖析了“互聯網+”供應鏈服務平臺、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風電項目投資的相關典型案例,并對全球主要國家風電行業綠色金融實踐進行梳理,為我國風電行業如何更好地借助綠色金融實現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Zarafshan項目位于烏茲別克斯坦中部Navoi地區,項目總裝機500MW,選用金風科技111臺GW155-4.5MW永磁直驅智能風電機組。項目計劃于2022年3季度發運,2024年底完工,建成后將明顯改善當地的電力結構,可以滿足50萬戶烏茲別克斯坦家庭的電力需求,每年將減少11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助力烏茲別克斯坦實現到2030年將綠色電力占比提升至25%的目標。
金風科技中亞俄語區域總經理孫連華表示,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大國和地緣中心,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近年來,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為兩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Zarafshan500MW風電項目是金風科技促進中國風電走出去的里程碑式項目,將為烏茲別克斯坦的能源轉型帶來積極貢獻,打造中烏綠色"一帶一路"合作新典范。金風科技愿與合作伙伴一道,為烏茲別克斯坦市場打造圓滿的項目,為中亞市場帶來更多可負擔、可靠、可持續的綠色能源。
自烏茲別克斯坦政府 2020年公布"2020-2030年能源和電力戰略規劃"后,該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持續加速,逐漸成為中亞地區清潔能源投資的熱點區域。金風科技自2012年通過烏茲別克斯坦首個750kW風電項目進入該市場以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充分發揮自身產品和技術優勢,提升服務品質,積極開拓,深耕細作。
此次成功簽約為促進對外新能源合作貢獻力量,為中國風電走出去積累了寶貴經驗,將助力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共贏新局面。未來,金風科技將持續堅守"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的使命,與合作伙伴精誠合作,不斷開創合作新領域,拓展合作新空間,共同構建可持續、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