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運行至今,MCNDATA 已聚合包括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11家頭部短視頻平臺數據,并推出短視頻數據開放平臺,已為數萬名短視頻專業人士提供服務。
據《2020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18億,占網民整體的87.0%。較2020年3月,全國新增的3625萬網民中,15.2%的人第一次上網使用的是短視頻應用。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加速滲透下,龐大的短視頻用戶群催生了巨大的內容增量與生產者。
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上下游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在聚焦單一平臺,單一賬號時,內容生產者登錄視頻平臺后臺,自己盯數據尚可滿足基本需求。但面對平臺、賬號矩陣的快速裂變,需要聚合多平臺多賬號的內容數據,通過更全局的數據視角和維度,為賬號管理、爆款內容打造等提供支撐。
新華智云 MCNDATA 業務負責人吳偉平表示,MCNDATA 的特點不僅在于橫向支持的平臺非常全面,更在于聚合各平臺的對應數據后,形成以視頻創作者為維度的多平臺數據分析結果。
新華智云早在2017年推出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定位為視頻生產新基建,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內容的“策采編發審”全環節賦能內容生產者。
MCNDATA 數據服務作為視頻生產新基建中的重要一環,希望通過開放共享的視頻數據服務,賦能所有內容生產者。
在面向市場化內容生產者之外,MCNDATA 也將利用新華智云在媒體融合市場的資源優勢,通過技術賦能廣電系統等傳統媒體機構的 MCN 化轉型。
據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的《2020中國媒體市場趨勢報告》 顯示, 從媒體傳播單元來看,正從傳統的電視臺、頻道、欄目、頻率等,逐漸向平臺、MCN、賬號過渡。截至目前,全國有18家廣電機構已向MCN機構轉化,且未來還將持續增長。
目前,新華智云旗下“媒體大腦”已經全國超過900家媒體機構服務。MCNDATA 將從傳播環節進一步監測媒體融合內容傳播效果,幫助廣電、融媒體中心等傳統媒體機構,在短視頻化、MCN化的轉型過程中,通過數據了解內容動向,內容生產者更好地管理內容數據資產,從而實現更精準有效的內容生產與決策。
在國家工程的推動下,央媒也在積極向技術領域集體發力。2017年,新華社和阿里巴巴公司合資成立新華智云,并于2018年推出媒體科技解決方案“媒體大腦”。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推出“人工智能編輯部”。2020年,人民日報和百度聯合推出了“創作大腦”。
此外,眾多省份也在建設融媒體平臺,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展開。于此同時,大量企業、高校也在建設智能傳播平臺,以提升傳播效果。
根據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及公開信息預測,全國各省、市和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的投入,預計就達數百億元,每年融媒體平臺帶來的后向收入,也將以百億元計算。媒體科技行業將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出現“獨角獸”級別的領軍企業。
新華智云 -- 媒體科技國家隊
根據福布斯中國數據顯示,在2020年評選的高增長瞪羚企業榜單中,新華智云作為唯一媒體科技公司入選。根據福布斯的定義,瞪羚企業是指未來三到五年內最有可能成為獨角獸的高成長企業。
新華智云已掛牌“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截至2020年12月,新華智云已申請超過140項專利。
作為媒體科技的國家隊,新華智云首先將AI能力與媒體行業場景結合。“媒體大腦”可以提供包含智能選題、智能媒資、智能生產、智能審核、智能版權、智能傳播及智能運營共七大子系統,多款“媒體機器人”。
截至目前,媒體大腦已經服務超過900家媒體。包括新華社智能化編輯部等中央級媒體,江西省融媒體中心、齊魯智慧媒體云、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省級平臺,以及景德鎮融媒體平臺等市級平臺和南京江寧區小微融媒體工作站等縣級融媒體。
新華智云首席產品官王敏表示,“新華智云專注于短視頻新聞,已經開發了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涉及新聞創作的策劃、采訪、編輯、發布、審核等所有環節,全方位提高自動化水平。”
媒體大腦實現技術“出圈”
在媒體科技的基礎上,新華智云還將媒體大腦的技術出圈,應用至文旅及會議會展行業,推出文旅智能傳播平臺和會議大腦兩款跨界產品。
上線至今不過半年,文旅智能傳播平臺已經服務超過30家景區,會議大腦已經累計服務近1000場會議,其中接近150場是全國性或者國際性會議。文旅和會議產品,有望成為支撐新華智云快速發展的“第二曲線”。
在金融領域,借助媒體大腦的短視頻智能生產能力,10月份,新華智云和中信建投、恒生聚源聯合推出“AI金融短視頻”,嘗試金融短視頻的自動生產和精準匹配。
基于媒體大腦技術開發的MCNData,整合了十多家主流短視頻平臺的數據,一經上線后便吸引數萬用戶。
“未來,新華智云還將繼續圍繞視頻生產,開發相應的AI機器人產品,不斷降低內容生產門檻,提升優質內容產能,讓創作者可以聚焦于內容,不必為生產能力而煩惱。”王敏說。
對此,中信建投信息技術部總監陶劍峰表示,“證券行業是資訊密度高、價值大的一個領域,短視頻更加有用武之地。相比于傳統的圖文形式,短視頻不僅能動態展示金融數據及趨勢,而且方便用戶觀看、收聽,幫助用戶更快、更全面掌握資訊,以為決策做參考。”
但是,受制于視頻制作門檻高、金融專業門檻高,目前優質金融短視頻依然匱乏。目前流行的金融機構短視頻,多由金融分析師直播,再配合PPT甚至用手寫方式,盡管內容干貨滿滿,但是表達形式和生產效率均非常受限,距離專業短視頻讓有相當距離。
因此,借助新興科技來提升優質內容產能勢在必行。 作為試水,中信建投通過和新華智云、恒生聚源的合作,推出AI合成的金融短視頻,向超過400萬用戶提供AI智能短視頻資訊及投顧服務。每天超過10000條金融短視頻,均由AI自動生成,第一時間推送給相關投資者,讓投資者快速全面掌握金融市場最新動態。
據陶劍峰介紹,A股擁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如果用人工來制作短視頻內容,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必須依靠人工智能”。
此前,中信建投與新華智云、恒生聚源聯手,結合恒生聚源的數據優勢與新華智云的MGC(機器生產內容)技術,打造出“自動+批量”的短視頻生產模式,動態監測大盤、行業以及4000余只個股、10000余只基金,一旦數據滿足條件,機器便即時產出視頻。
新華智云金融短視頻負責人唐志偉表示,為保證短視頻內容質量和專業性,團隊會讓金融專家事先制定好視頻模板,人工智能會自動采集符合條件的金融數據,然后再自動合成視頻并推送給用戶,真正實現金融短視頻生產的“多、快、好、省”,讓短視頻成為機構高效服務用戶的載體。
在服務券商之外,目前新華智云還推出金融短視頻專業工具“積木”,最大程度降低金融短視頻的制作門檻,無需視頻制作門檻,通過將短視頻模板的卡片化處理,用戶通過簡單的拖拽和搭配,既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構建短視頻模板從而實現短視頻的標準化生產,又可以實現各機構短視頻生產的個性化、特色化。目前,積木已服務多家金融媒體、保險公司、上市公司等專業客戶。
放眼全球,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較少,和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匹配。ICCA(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發布的2019年國際協會會議數量排名顯示,2019年全球至少舉辦了超過1.3萬場國際會議,創下歷史新高,但中國以舉辦539場國際會議的數量,僅名列全球第7。
因此,提升會議舉辦水平,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2020年,新華智云“會議大腦”服務近1000場會議,包括全國**、中國互聯網大會、外灘大會等在內的頭部會議近150場。通過對會議大數據的分析,新華智云發現并總結了新形勢下MICE行業的五大年度關鍵詞,為未來MICE行業打響會議品牌提供方向。MICE,是Meetings(會議)、Incentives(獎勵旅游)、Conferencing(大型企業會議)和Exhibitions(活動展覽)的縮寫。
關鍵詞一:人工智能
新華智云對2020年中國會議產業大會進行全程實時的詞云分析,除了最受關注的“疫情”,以及跟行業相關的“體驗”、“活動”、“服務”等關鍵詞之外,“短視頻”、“直播”等新詞也闖入嘉賓演講的“高頻關鍵詞”序列,“人工智能”更是成為被提及最多的新型技術。2020SHOWTECH科技大會探討了會議、會展、展覽館等各種展示場景中新科技技術的應用。通過分析這場大會的重點話題,VR、智慧、數字化、人工智能、數據是被嘉賓們提到頻率最高的技術詞匯。
關鍵詞二:直播
直播成為2020年公開會議的必備選項。居家隔離期間,線下會議無法舉辦,線上直播開始迅速普及。新華智云2020年服務的每一場會議均有直播,且多數大會是首次采用視頻直播。大到中國互聯網大會等行業年會,小到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期間,展商賽諾菲等企業在展位上舉行的小型新品發布會。新華智云會議大腦通過AI將直播流實時“化整為零”,用短視頻直播幫在線觀眾抓住會議重點,精準匹配感興趣內容,方便會議的精準傳播。從而實現觀看量、轉發量指數級上升。
關鍵詞三:融媒體傳播
對于一貫注重線下體驗的會議會展來說,傳播方式依然停留在圖文新聞宣發傳播的時代,不過,疫情加速會展業數字化進程,給行業的融媒體傳播創新帶來契機。2020科技工業峰會、外灘大會等會議,借助新華智云會議大腦中的“云上新聞中心”,變傳統的大眾傳播為點對點的精準傳播,大大提升會議傳播效果。如外灘大會期間,“云上新聞中心”總計為開幕式視頻拆條543條,其中全自動拆條400條,部分視頻在微博、抖音、Youtube等視頻平臺廣泛傳播。
關鍵詞四:數字化
疫情期間,線下展會舉步維艱,“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雙線會展模式逐漸興起。有60多年歷史的廣交會,首次從線下搬到線上,進博會、服貿會等國家重大博覽會也開始積極擁抱數字化,AR/VR/5G/4K/8K等技術被廣泛應用。新華智云為國家網絡安全周量身打造了的一場精彩紛呈的云上會展,利用融媒體 AI 解析能力將云上展覽的各類文字/圖片/直播/視頻進行AI解析,滿足觀眾智能搜索展位內容的需求,真正實現了“智慧逛展”,為云會展帶來極具價值的精準流量。
關鍵詞五:云參會
受疫情影響,邀請國外嘉賓參會成為奢侈,對于打造國際品牌的會議會展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創。盡管一些會議或采用錄播視頻的形式取代嘉賓到場,或直接采用視頻連線實現大小屏互動。但“活在屏幕里”卻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缺失了很多重要的元素,會議的現場感和體驗感大打折扣。
而有些會議則采用了新華智云的“全息嘉賓到會”方式,既保持了會議的互動體驗性,更增添了會議科技感。如由新華智云·智慧會展(活動)平臺全程支持的“全球智能工業設計大賽”總決賽現場,遠在南非和韓國的兩位評委利用新華智云的全息嘉賓到會技術被“投”到現場,和現場的所有評委完成了這樣一場評審。兩位嘉賓只需要在家庭/辦公室中,采用家用WIFI或4G網絡,就可以“身臨其境”了。
回顧2020年,MICE行業遍布挑戰但更充滿機遇,傳統會展人需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才能實現轉型升級,相信5G、AI等前沿技術的加快落地和應用,必將為行業創造更多的新空間和新機會。
因為,我們總想把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描繪得再清楚一些,仿佛觸手可及。
一、長期主義者之黑巖網絡
《星球大戰》《星際爭霸》《星際迷航》是一直以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人的科幻啟蒙作品。現在,這代人同樣也開始引領著我們中國自己的科幻向世界發展。黑巖網絡的創始人倪臻杰也是其中之一。
2013年倪臻杰創立了黑巖網絡(www.drockart.com),一家以美術2B業務被業內游戲、動漫公司所認可的企業。這一年,從倪臻杰畢業工作只經歷了5年,距離黑巖網絡創作出中國的科幻宇宙《邊際啟示錄》還有2年,而這個想法卻已經醞釀了十多年。
做自己的科幻IP,就是倪臻杰從小的夢想。擅長繪畫的他畢業后就一直從事美術工作,為了堅持做想要做的內容,他來到上海,通過這座城市,他與國際的設計理念接軌,參與了《戰錘40K》《天堂2》《最終幻想14》等著名游戲項目。
成立黑巖網絡后倪臻杰和他的團隊便更可以系統性地參與一些大型游戲項目,逐步成為了國內知名的美術制作公司,憑借著別出心裁的設計,收獲了網易、完美世界、IGG等2B業務訂單。正因如此黑巖網絡才能匯聚了一批優秀的美術人才,反復磨煉原畫設計、三維設計、CG動畫編程技術等,并有著一套獨特的流程化管理模式。
隨時互聯網終端技術在國內普及,科幻IP誕生的外部環境已經成熟,于是黑巖網絡在2016年開始嘗試將科幻宇宙中的內容動畫化,優質的視頻內容傳播將會成為整個科幻宇宙布局的重中之重,科幻動畫番劇《星骸騎士》孕育而生。有眾多業務的黑巖的核心團隊可以反復嘗試各種CG動畫技術,實際考證后并最終選擇使用UE4虛幻引擎制作全CG動畫,這項技術不僅大大加快制作效率,也能使團隊制作分工更加清晰。技術方面黑巖的動畫工程師還研發了新的動畫應用程序造福整個CG行業,黑巖還建設大型動畫捕捉場地,創辦的培訓基地“黑巖藝術”已經培訓超過1000人。
經過了3年多的制作,《邊際啟示錄》的世界已經初具雛形,五條主線的文字小說在平臺連載,有聲小說同步播講,短片漫畫《星降》在騰訊漫畫平臺等推出,原畫設定圖在美術平臺好評連連,萬眾矚目的《星骸騎士》CG動畫番劇將于2020年底在騰訊視頻播出,作品從企劃開始各平臺就給到了很高的評價。
現在,黑巖網絡的原創團隊已經有200多人,動畫番劇《星骸騎士》的第一季總投入已經接近3000萬元。
2020年十月的中秋國慶雙節中,《星骸騎士》全國粉絲節如火如荼,十二座城市十四個主題漫展讓喜歡科幻的觀眾可以近距離的接觸……此時距離動畫播出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黑巖網絡的科幻IP游戲化,全球化又還有多久呢?這在黑巖網絡者循序漸進的發展之路中就是一個時間問題。
二、長期主義者之新華智云
新華智云(xinhuazhiyun.com),一家和同樣癡迷長期主義的技術公司。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華社和阿里巴巴聯合投資設立了新華智云,為媒體融合服務是它的歷史使命。但是如何服務,則考驗新華智云創業團隊的智慧。
隨著視頻時代的到來,如何將視頻制作的門檻不斷減低,甚至能夠讓AI自動生成視頻,這成為新華智云選定的發力方向。因此,積累和視頻自動生產的技術,成為新華智云創業以來的重心。
為了人機協作剪輯視頻更方便,新華智云研發了媒體大腦· MAGIC 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magic.shuwen.com),這個完全基于云端的系統,可以在自動對視頻進行語音、文字、圖片、人臉、動作的識別、解析,沒有視頻制作基礎的文字記者,也可以輕松上手。目前,這套系統已經服務全國900多家媒體。
為了讓機器更好地理解新聞,新華智云還研發了媒體數據中臺——數芯(shuxin.shuwen.com),意為“數據之芯”。通過每天爬取海量的公開信息,數芯在不斷完善各類人物、機構的知識圖譜,還可以根據行業、地域等要求,來進行更加精細化的完善。知識圖譜越完善,當一則新聞發生時,AI就更能理解和預測這條信息的前因后果。
對于絕大部分行業,視頻都已經是最重要的表達和傳播形式。所以,在這些核心能力的基礎上,新華智云還嘗試“出圈”,將這些媒體技術溢出到其他行業,例如文旅和會議,進而推出文旅智能傳播平臺(vlog.shuwen.com)和云上新聞中心(mice.shuwen.com)。
近期,文旅智能傳播平臺在浙江臨海得到應用,利用媒體行業積累的諸多黑科技,聯合新華智云MAGIC拍攝機器人,通過移動網絡,拍攝視頻被實時上傳到媒體大腦·MAGIC 云端處理,進而自動生成“人+景”的專屬視頻。每一個在臨海紫陽古街的游客,都能實時獲得一段游玩視頻。
此外,在最近剛剛落幕的中國設計智造大會總決賽上,由新華智云自主研發,中國美術學院文創中心提供設計支持的“全息云會議”系統,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作為國內首個輕量級全息交互解決方案,“全息云會議”整套系統僅包括全息“盒子”和一塊透明的“屏”。
一只全息盒子,就是一座移動的全息攝影棚。總決賽開始前,主辦方將全息盒子寄給海外評委,只需簡單組裝,評委就可以在家或辦公室進行全息視頻。
一張透明的玻璃纖維幕布,讓全息投影纖毫畢現。在DIA大會現場,一按投影儀開關,兩位評委就“穿越”到現場。不僅他們的小動作和微表情清晰可見,你甚至能和他們進行眼神交流。
在這極致簡約的背后,有強大的全息技術在支撐。
1、無綠布摳像算法,有新華智云自主研發的這套算法,全息投影不再是“奢侈品”,無需攝影棚、綠幕、專業拍攝設備和工程級投影儀,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全息采集和投影,即使你動個不停,系統都可以將你從環境中“勾勒”出來,穩穩占據C位;
2、智媒體融合平臺,基于成熟的“媒體大腦”平臺,“全息云會議”系統的視頻流可被實時處理,一鍵獲得用戶的發言合集和精彩片段;
3、可擴展全息會議系統,基于云端的全息會議系統,甚至支持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家用電子設備采集,大幅降低全息會議門檻。
“全息云會議系統”讓原本少數人才負擔得起的全息技術,打造為未來所有會議的標配,“天涯若比鄰”將不再是夸張修辭,而將成為近在眼前的現實。
三、當CG遇上AI,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長期主義者們,不是盯著眼前的利益,而是著眼于未來的價值。未來的科學會讓藝術為人類服務,CG和AI,看似平行的兩條賽道,卻可能擦出了諸多火花。
現在手機拍攝已經非常普及,每天全網用戶生成的短視頻數以百萬計,但受制于手機拍攝能力和用戶拍攝水平,大部分短視頻畫面雷同且制作粗糙。如何讓用戶以最簡單的拍攝技巧,拍出個性和精致短視頻,降低優質視頻的制作門檻,CG或許可以大有可為。
制作出好看的短視頻,純粹的拍攝已經不夠。隨著“數字孿生”概念的走俏,利用數字技術構建一個平行新世界,短視頻中的場景、玩法充滿了無限可能。如果說無人機幫助人們看到更立體的世界,那么CG則是幫助我們看到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很多走紅網絡的短視頻,除了實景拍攝,已經包含了很多CG場景、人物供交互。例如在手上跳舞的卡通人物、變換的風景和建筑等,這些都讓短視頻有了更多的可玩性。但是,受制于設計能力和嘗試,目前的卡通交互方式比較簡單,畫面也比較粗糙。
因此,新華智云聯手黑巖網絡,共同探索CG在短視頻中的新玩法、新場景。
在2020年服貿會現場,無論怎么拍攝,都只是類似的元素、場景和展品,用戶拍的短視頻就非常容易雷同。而且由于空中管制,無人機也不允許在服貿會上空飛行,因此無法拍攝到獨家角度。這時,新華智云和黑巖網絡就另辟蹊徑,通過采用黑巖網絡的CG技術,實現了從60萬米太空到服貿會現場一鏡到底的鏡頭,并且構造了完全寫實的CG新華社展區,和其他媒體、展商顯著區別開來。
如此酷炫的特效,讓每位參觀過新華社展區的游客,都可以獲得一份專屬短視頻,贏得了參觀領導的一致點贊。
不止展會,很多歷史名勝,早已不復昔日盛景。但是,有了CG技術,游客可以在視頻中穿越千年,重回原本只存在于古畫或想象中的場景,甚至能在歷史場景中合影、拍照。
如今,新華智云已經和黑巖網絡合作,復刻了多個知名景點的歷史造型。未來,新華智云還將和黑巖網絡繼續合作,在文旅、會議、體育等更多場景探索,給用戶提供全新的短視頻體驗。
對此,新華智云首席產品官王敏表示,科學和藝術可能永遠也無法融合,但是這兩者的不斷跨界碰撞,一定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火花,我們希望將這些火花注入科技產品之中,打造出真正優秀的產品。(完)
圖片來源:黑巖網絡、中國美術學院文創中心
視頻來源:黑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