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運行至今,MCNDATA 已聚合包括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11家頭部短視頻平臺數據,并推出短視頻數據開放平臺,已為數萬名短視頻專業人士提供服務。
據《2020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18億,占網民整體的87.0%。較2020年3月,全國新增的3625萬網民中,15.2%的人第一次上網使用的是短視頻應用。
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加速滲透下,龐大的短視頻用戶群催生了巨大的內容增量與生產者。
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上下游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在聚焦單一平臺,單一賬號時,內容生產者登錄視頻平臺后臺,自己盯數據尚可滿足基本需求。但面對平臺、賬號矩陣的快速裂變,需要聚合多平臺多賬號的內容數據,通過更全局的數據視角和維度,為賬號管理、爆款內容打造等提供支撐。
新華智云 MCNDATA 業務負責人吳偉平表示,MCNDATA 的特點不僅在于橫向支持的平臺非常全面,更在于聚合各平臺的對應數據后,形成以視頻創作者為維度的多平臺數據分析結果。
新華智云早在2017年推出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定位為視頻生產新基建,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內容的“策采編發審”全環節賦能內容生產者。
MCNDATA 數據服務作為視頻生產新基建中的重要一環,希望通過開放共享的視頻數據服務,賦能所有內容生產者。
在面向市場化內容生產者之外,MCNDATA 也將利用新華智云在媒體融合市場的資源優勢,通過技術賦能廣電系統等傳統媒體機構的 MCN 化轉型。
據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的《2020中國媒體市場趨勢報告》 顯示, 從媒體傳播單元來看,正從傳統的電視臺、頻道、欄目、頻率等,逐漸向平臺、MCN、賬號過渡。截至目前,全國有18家廣電機構已向MCN機構轉化,且未來還將持續增長。
目前,新華智云旗下“媒體大腦”已經全國超過900家媒體機構服務。MCNDATA 將從傳播環節進一步監測媒體融合內容傳播效果,幫助廣電、融媒體中心等傳統媒體機構,在短視頻化、MCN化的轉型過程中,通過數據了解內容動向,內容生產者更好地管理內容數據資產,從而實現更精準有效的內容生產與決策。
在國家工程的推動下,央媒也在積極向技術領域集體發力。2017年,新華社和阿里巴巴公司合資成立新華智云,并于2018年推出媒體科技解決方案“媒體大腦”。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推出“人工智能編輯部”。2020年,人民日報和百度聯合推出了“創作大腦”。
此外,眾多省份也在建設融媒體平臺,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展開。于此同時,大量企業、高校也在建設智能傳播平臺,以提升傳播效果。
根據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及公開信息預測,全國各省、市和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的投入,預計就達數百億元,每年融媒體平臺帶來的后向收入,也將以百億元計算。媒體科技行業將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出現“獨角獸”級別的領軍企業。
新華智云 -- 媒體科技國家隊
根據福布斯中國數據顯示,在2020年評選的高增長瞪羚企業榜單中,新華智云作為唯一媒體科技公司入選。根據福布斯的定義,瞪羚企業是指未來三到五年內最有可能成為獨角獸的高成長企業。
新華智云已掛牌“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截至2020年12月,新華智云已申請超過140項專利。
作為媒體科技的國家隊,新華智云首先將AI能力與媒體行業場景結合。“媒體大腦”可以提供包含智能選題、智能媒資、智能生產、智能審核、智能版權、智能傳播及智能運營共七大子系統,多款“媒體機器人”。
截至目前,媒體大腦已經服務超過900家媒體。包括新華社智能化編輯部等中央級媒體,江西省融媒體中心、齊魯智慧媒體云、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省級平臺,以及景德鎮融媒體平臺等市級平臺和南京江寧區小微融媒體工作站等縣級融媒體。
新華智云首席產品官王敏表示,“新華智云專注于短視頻新聞,已經開發了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涉及新聞創作的策劃、采訪、編輯、發布、審核等所有環節,全方位提高自動化水平。”
媒體大腦實現技術“出圈”
在媒體科技的基礎上,新華智云還將媒體大腦的技術出圈,應用至文旅及會議會展行業,推出文旅智能傳播平臺和會議大腦兩款跨界產品。
上線至今不過半年,文旅智能傳播平臺已經服務超過30家景區,會議大腦已經累計服務近1000場會議,其中接近150場是全國性或者國際性會議。文旅和會議產品,有望成為支撐新華智云快速發展的“第二曲線”。
在金融領域,借助媒體大腦的短視頻智能生產能力,10月份,新華智云和中信建投、恒生聚源聯合推出“AI金融短視頻”,嘗試金融短視頻的自動生產和精準匹配。
基于媒體大腦技術開發的MCNData,整合了十多家主流短視頻平臺的數據,一經上線后便吸引數萬用戶。
“未來,新華智云還將繼續圍繞視頻生產,開發相應的AI機器人產品,不斷降低內容生產門檻,提升優質內容產能,讓創作者可以聚焦于內容,不必為生產能力而煩惱。”王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