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mAb005抗體其獨特之處在于僅識別病理型tau蛋白才有的一種特殊構象依賴性表位(conformation-dependent epitope)。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經細胞里,APNmAb005靶向的病理型tau蛋白集中于特定的亞細胞區室,如神經突觸。另外,不僅在阿爾茨海默病,這些病理型tau蛋白也出現在其他原發性tau蛋白病的患者腦中,例如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其他形式的額顳葉變性(FTLD)等。
新旭生技首席醫療官Bradford A. Navia博士表示:“這是新旭生技成立以來所取得的一個令人興奮且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的宗旨是針對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錯誤折疊蛋白開發新療法,并研發能夠檢測這些蛋白的腦部顯像藥劑。靶向tau蛋白的治療藥物已成為因應這些疾病的重要策略。APNmAb005能夠識別病態tau蛋白聚集物的機理,為tau病理學提供了新的見解,也為發現更精準、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輪融資除原始股東包括KTB Network、IMM Private Equity、以及臺安生技等基金繼續支持之外,還迎來煙臺東誠藥業集團以及蘇州工業園區所屬的蘇州園豐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藥企與投資機構加入,深化新旭在中國的布局。此次C輪融資領投的東誠藥業,業務涵蓋生化原料藥、化藥、中成藥以及核藥等領域。其在核藥領域具備從診斷用核藥到治療用核藥的全產業鏈布局及運輸優勢,能夠覆蓋未來全國PET-CT等檢驗設備的加快增長和疾病診斷及治療的需求。
2020年全國核醫學現狀普查結果指出,雖然全國正電子顯像設備較2017年增加了39%[1],但在每百萬人口 PET/CT 數量方面,中國為 2.14,仍遠低于美國的 4.39 和韓國的 4.18[2]。因此,盡管我國核醫學設備數量增長幅度較大,但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我國新型核醫學藥物欠缺,這也是新旭攜手合作伙伴,加速國內核醫學普及化,以實踐精準診斷積極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初衷。
東誠藥業總經理羅志剛表示:“東誠藥業在核藥領域的布局與新旭在研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診斷藥物是優勢互補,東誠此次領投新旭促進雙方的資源共享,并將加速新旭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藥物的開發,迎上全球藥廠瞄準診斷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開發的勢頭。東誠期許與新旭的攜手能進一步打造國內核藥影像診斷影像平臺,為共建領先的國際標準化診治流程樹立標竿。”
蘇州園豐資本總經理盛剛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老年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僅中國就有近1000萬患者,且目前全球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早期診斷和干預是延緩疾病發病的有效手段。然而,當前臨床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受主觀性影響較大。新旭的靶向tau蛋白18F-APN-1607示蹤劑可以有效區分患者發病階段,并且可以進行早期診斷,進一步解決當期臨床所面臨的痛點問題。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產業投資基金,非常榮幸可以與新老股東一同助力公司在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更為可靠的診斷和治療選擇。”
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對病患及社會造成的影響,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對病人、家屬、乃至于國家醫療體系都是沉重的社會負擔。一項研究指出,2019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為1314萬3950例,占全球數量的25.5%[3]。另外,在帕金森病方面,我國約有310萬帕金森病患者,而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預計到2030年,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將激增至500 萬人左右[4]。從社會成本的角度來看,研究指出,2015年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年花費近人民幣13萬元,一年的社會成本高達1.085萬億元。這個成本在2030年將增至約3.3萬億元,2050年接近達12萬億元[5]。如何提高民眾及早診斷的意識以利爭取疾病得到比較好的控制與管理,一方面降低疾病增漲速度,一方面減輕各方面負擔,已刻不容緩。
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新旭研發團隊建構獨到的化合物與抗體篩選技術平臺,針對能專一靶向病態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質降解劑及抗體,設計具備診斷或治療功能的藥物。其中,新旭的抗體治療藥物APN-mAb005的臨床前期實驗也有具體進展。 APN-mAb005能精準識別累積在神經突觸的病態tau蛋白,且不與正常的tau蛋白作用,阻止病態tau蛋白在神經細胞間傳遞。新旭規劃明年在中國與海外推進此治療藥物的臨床實驗。新旭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明奎指出:“此次C輪融資的完成是新旭躍升新一階段的開始,可望加速實現新旭精準醫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愿景。感謝新老股東,協助我們立足亞洲,走向國際,造福廣大遭受神經退行性疾病之苦的病患與家屬。”
[1] 數據來源:2020年全國核醫學現狀普查結果簡報,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20,40(12) : 747-749. DOI: 10.3760/cma.j.cn321828-20201109-00403 |
[2] 數據來源:全國核醫學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分析,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2020 年 2 月第 44 卷第 2 期 |
[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21年第20卷第四期。 |
[4] 數據引用自2021年4月19日環球網報導:“中國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現狀調研啟動” https://3w.huanqiu.com/a/c36dc8/42mnnc7vDbj?p=1&agt=46 |
[5] 根據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所發表的研究:The cos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and re-estimation of costs worldwide, J. Jia et al. / Alzheimer’s & Dementia 14 (2018) 483-491 |
18F-APN-1607是新一代tau蛋白PET影像示蹤劑,具備更佳的選擇性及專一性,能更清楚識別腦內各種變異tau蛋白堆積。醫學研究已經表明,變異的tau蛋白在腦部的堆積導致不同類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以及其他一系列tau蛋白造成的腦部疾病,諸如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癥(PSP)、額顳葉失智癥(FTD)、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TE)、以及皮質基底節變性癥(CBD)。18F-APN-1607辨識變異tau蛋白在腦部的分布區域及其在腦內堆積數量的卓越性,可望在臨床應用上做出更多貢獻。
新旭生技CEO張明奎博士表示,“我們非常興奮地宣布與渤健的伙伴關系。結合雙方科研優勢,在探索18F-APN-1607、乃至于下一代PET示蹤劑的各種潛在臨床應用方面,目前合作卓有成效。”張博士進一步強調,“展望未來,新旭公司致力于將18F-APN-1607以及目前公司正在開發的其他精準醫療診斷工具,提供給醫藥界、學界、產業界廣泛使用,以進一步發揮影像示蹤劑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臨床使用價值,助力具潛力治療方案的開發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