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課程圍繞"管理"與"創新"主題,帶領企業家共商企業發展之道,尋找數字化轉型的抓手。
一、智造大課
11月17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CBO宋兆桓帶來《創造智慧互聯 引領綠色商業》內容分享。
以遠程創新案例打底,隨后企業家學員又回到理論課堂,在浙大管理學院教授郭斌老師與企業數字化轉型顧問李杰老師的課上,將創新與數字化進行到底。 作為多次"返場"研修院的王牌老師,課上內容成功激發了企業家好學求問的特質,滿堂提問的場景著實驚到了小德。
二、吉利遠程研學行
11月18日,中德制造業研修院組織企業家走進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探索雙碳戰略下商用車制造業高質量轉型機遇,借此助力更多制造企業向智造轉型升級。
活動現場,李杰老師帶隊企業家學員參觀了遠程星瀚H無座艙重卡與遠程超級VAN展車,在聆聽專業產品講解后,李杰老師點評道:遠程在數字化支持下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產銷融合,其柔性制造能力更是離散行業中的先進典范。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CBO宋兆桓在主題分享中提到:以遠程星瀚H無座艙重卡及遠程超級VAN為代表的創新成果,離不開遠程堅持"以研發為先導,以創新商業模式為基礎"的發展理念,遠程將圍繞資本市場與產品市場雙輪驅動,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市場生態建設,鞏固提升遠程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頭部地位。
企業家同學在這場研學行中,從實地走訪、專業解讀與趣味交互中,全面學習了制造業轉型發展、創新變革的生動案例。
研修院學員、三門臺力電機法人代表林海營,作為開著房車來上課/參訪的吉利車迷,在參訪后也表達了對遠程的支持:"我們公司業務部已有多輛吉利車型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期待超級VAN早日落地交付,體驗商用車前瞻技術。"
本次智造進化營·冬季大課由中德制造業研修院和遠程新能源商用車聯合主辦,聚焦于創新管理、轉型升級,以智造大課與遠程研學行活動,為企業家帶來一次專題化、體系化的學習。
未來,智造進化營將走進更多標桿企業,持續為制造業企業家帶來一場行業盛宴。
聯合主辦:遠程新能源商用車
當改革、跨界、共生已勢不可擋,個體追逐與陣痛,情懷與落敗,必將從單打獨斗的自營狀態迅速改變,進入到制造業最大的終局 -- 產業共同體,共生互贏、共建未來。
為此,制造業知識賦能平臺 -- 中德制造業研修院與中南高科合力打造制造業命運共同體,期望廣泛凝聚制造業優勢力量,以創新、知識與社群之力,綜合賦能,全面助力企業的破局進化。
4月27日晚,《增收千萬·2022源頭工廠抖音破局之路》直播開啟創新力量。
研修院企業社群·高增長顧問潘瑤,從短視頻營銷角度出發,為500位企業家講解抖音短視頻思維,打破了疫情下走不出去的營銷困境,點亮工廠從此破局的機遇點。
詳實的工廠抖音案例與營銷主題的犀利預判,為徘徊在營銷數字化邊緣、難以打開新思維的企業家重建信心與方向。5月15日,制造業企業家陪跑訓練營將正式開營,屆時制造業賦能聯盟正式發布。
與此同時,“28天降本增效破局訓戰營”學程過半,知識賦能價值更加凸顯。
營銷與績效課上,800名實業家與團隊共成長,總學習時長2000+小時。在線直播+系列視頻課+一對一專業咨詢的團訓方式,讓他們聚焦當下每一個經營痛點問題,最終收獲一整套落地可用的方案。
創新思維與知識學習之外,中德制造業研修院、企投會、新國貨促進會、90門4大企業家社群發起“抗疫聯合行動”,綜合社群力量為企業創造對接機會。
4.24、4.28兩場資源對接會上,200+企業家線上參與,6小時活動無一位提前離席,期間促成合作近100單。接下來,研修院將在5月上旬連續展開三場面向制造業的對接會,敬請期待。
當前,已有2000+企業家走進研修院,在融合創新、知識與社群的行業命運共同體,共創出更多制造可能。他們相信在一起的力量,必能在2022闖出一條路。
中德制造業研修院歡迎更多企業家的加入,全力打好制造業破局進化每一戰。
峰會為期2天,邀請了李毅中、楊學山、董明珠、陳錦石、吳曉波等20+行業領軍人,與千名制造業企業家匯聚一堂,聚焦綜合產業升級、高端技術突破、精細化制造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重大議題,全面探討中國制造突圍之路。
中南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陳錦石先生作峰會開幕致辭。他深入介紹了中南集團的全產業布局與經年實踐。33年來,中南集團發揚張謇“實業報國”精神,“興實業,促產業,重教育”,現在已經發展全產業鏈集團。集團產業板塊已經進入全國超50個重點制造業城市。聚焦新興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縱深服務于中國制造業。
隨后,財經作家、中德制造業研修院聯席院長吳曉波在《中國基本盤》致辭中重點解讀基本盤內涵與制造業發展趨勢。制造業是中國的基本盤,吳曉波強調,在制造業的發展進程中,企業家需要通過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原部長李毅中為企業家帶來《中國制造業的使命和責任》主題演講。工業制造業在建設現代化強國中起著支撐、帶動和保障三大作用,而近年來“工業、制造業占比過早過快下降”,李毅中強調“要引起高度警覺”,為企業家明確了面向制造未來的責任和使命。
格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以格力的轉型案例,提供了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寶貴經驗。“人工智能與傳統制造業融合,才能邁向真正的數字化時代”,董明珠的發言傳達了制造業企業家面向數字化轉型的方向與決心。
10月16日,東莞市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賀軍的會議致辭開啟了峰會次日的精彩內容。東莞市電子商務協會自創立以來就密切關注并連接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布局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工信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以《理性把握制造業歷史性變革 務實推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分享,展開制造業歷史變革下的發展新機遇。楊教授建議,企業家在數字化進程中,不能為了數字化而脫實向虛;IT技術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起決定作用的依然是工業相關的知識、經驗和技能。
中控集團創始人褚健以工業自動化為方向帶來智能制造命題探討。褚健強調,不僅是大企業需要智能化應用,中小企業也需得到更多關注。在實現數字化轉型進程中,企業要能夠大量應用智能化工業軟件,利用和打造好工業操作系統的平臺生態。
眾多嘉賓還結合企業案例分享了制造業走向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的經驗方案。
騰訊企業微信行業拓展總經理王瓊,從德國工業4.0二維戰略展開,結合企業微信與上千家制造業企業深度共創,帶來了數字化可以幫助制造業縱向提升管理敏捷度、橫向提升市場敏感度的最佳實踐路徑。慕思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姚吉慶介紹了智能制造助力慕思高端品牌發展實踐,總結出高端品牌三大成長路徑:品類創新、數字化賦能、智能制造。九牧集團副董事長林四南分享數字化轉型發展過程以及當前九牧 5G建設整體架構及進展,2021年,九牧已實現全面數字驅動的全價值鏈卓越運營。高通(Qualcomm)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以5G+AI賦能智能制造為主題,展現了5G和AI結合,能夠為智能制造和今后的數字化制造轉型帶來的飛躍式變革。飛書客戶成功副總裁朱員德以飛書和客戶的洞察與實踐,總結了先進制造業企業的進化歷程,傳遞飛書讓信息高效流動的價值空間。“信息流動為什么很酷,因為它可以讓你對流程產生了重新的思考和定義,助力組織升級”。(嘉賓以峰會演講順序展開)
此外,數字化轉型研究院聯席院長、前思科大中華區首席架構師張其亮,數字化轉型研究院聯席院長、產虹智庫產業互聯網首席專家趙今巍,分別從雙碳戰略、產業鏈角度詮釋數字化轉型的不同路徑與思考。中德制造業研修院客座教授、5G與數字化轉型專家黃荔城總結了數字化對智能制造的賦能意義。
在關注數字化、智能制造的同時,峰會還把目光更多聚焦中小企業家。10月15日晚間場 -- 制造浪潮正當時“一起向未來”2021制造業領袖私享會上,吳曉波與黃荔城以及眾多企業家代表,聚焦制造業機遇變革等命題進行深入研討,并通過與中南高科聯合發起了“助跑計劃”,發揮彼此資源優勢,助力中小制造業企業發展破局。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基本盤·年度數字化轉型大獎也在峰會現場揭曉。現場分設三大獎項:領軍人物、賦能企業、標桿工廠。李毅中、吳曉波二位為獲獎人、獲獎企業頒獎祝賀。
峰會現場,楊學山、吳曉波、譚建榮等制造業專家學者,董明珠、褚健等前沿企業代表,將分別通過制造業變革、中國基本盤、5G工業互聯、數字化轉型、工業自動化等行業關鍵詞的解讀分析,與眾多企業家一起探尋制造業破局之道。
楊學山 工信部原副部長 北京大學教授
關鍵詞:制造業變革
制造企業數字化,不是轉向數字網絡,數字網絡、算法、算力只是我們制造業發展中解決問題的一種新的工具。
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對于制造企業,它們都不是最重要的工具,但是是必要的工具。對于制造企業,最重要的依然是你的產品、你的工業知識和經驗。
制造企業,你做的依舊是物質產品,而不是數字產品。即便現在我們很多人叫工業品交付為數字交付,但交付的還是物質產品。
“Digital Delivery”交付的還是物質的產品,數字產品只是物質產品的一個附屬的東西。
也就是說,你可以交付沒有數字產品的產品,但是你不能交付沒有物質產品的產品。
我們走向新經濟,走向新時代,是融合技術體系,融合資源體系,融合商業模式和創新模式。千萬不要洗澡水倒出去,里面的孩子也倒出去了。
吳曉波 財經作家 中德制造業研修院聯席院長
關鍵詞:中國基本盤
什么是中國基本盤,簡而言之,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底盤和基本動力。對于行業來說,它是未來的方向;對于普通人來說,它是未來的紅利。
從1978年-2000年,中國基本盤是什么?進口替代。我們從國外引進了許多吃穿用的輕工業產品線,比如飲料、服裝、家電。
2000年-2010年,變成房地產、汽車業等,從輕工業向重工業轉型。2009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2010年制造業比重超過美國。
到了2018年,發生貿易摩擦,2020年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與此同時,我們開啟了供給側改革,驅動內需的發展,經濟發展又出現了一系列的新特征。
譚建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教授
關鍵詞:5G工業互聯
工業互聯最核心、最基本的基建就是5G。5G在吞吐率、時延、連接數量、能耗等方面系統性能進一步提高,既不是單一技術的演進,也不是全新的接入,而是整合現在的技術,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融合的網絡。
董明珠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數字化的時代已經來了,它不可逆轉。對我們來講,不是說為了做數字化而數字化,而是為了企業需要來做數字化,這個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雖然主動和被動都在做,但是結果不會太相似。
主動做事你能發現自己的需求,被動就是趕時髦。并不是說看到大家都在做,我也做,這樣肯定沒法搞清楚數字化到底能帶來什么。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更重要是增強企業的內在動力。
褚健 中控集團創始人 中德制造業研修院聯席院長
關鍵詞:工業自動化
在智能制造領域,今天時代發生變化,企業需要實現自動化。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將極大推動中國的發展。
在工業4.0時代,企業要實現高水平發展的核心是: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工業APPs生態。
當前,工信部已經做了很多智能制造標桿的企業和應用,應當注意,不僅是大企業的智能化應用,也要更多關心中小企業的應用,使中小企業能夠實現數字化轉型,能夠大量的應用智能化的工業軟件,要利用和打造好工業操作系統的平臺生態。
當然,除了以上嘉賓精彩分享,峰會現場還將呈現更多制造業專題探討。
比如在制造浪潮正當時“一起向未來”2021中小制造業領袖私享會上,吳老師將同5G與數字化轉型專家黃荔城以及眾多企業家代表,聚焦制造業機遇變革等命題進行深入研討,并通過與中南高科聯合發起的“助跑計劃”,發揮彼此資源優勢,助力中小制造業企業發展破局。
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研究院聯席院長趙今巍,將以數字化實際案例與落地實操,與制造企業家共探轉型之道。
10月15-16日,東莞,中國基本盤·首屆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期待你的參與。
歡迎關注公眾號中德制造業研修院,回復關鍵詞“議程”,獲取峰會議程詳情,
合作支持
聯合主辦方:中德制造業研修院、中南集團、890新商學、東莞市電子商務協會
戰略合作伙伴:恒天財富
碳中和行業合作伙伴:銀麓綠色建筑減碳平臺
先進團隊合作伙伴:飛書
特約合作伙伴:九牧
家居行業支持合作伙伴:優居
獨家報名平臺:活動行
學術支持機構:數字化轉型研究院
深度合作媒體:界面新聞、工人日報、今日頭條、百度APP·財經、鈦媒體、網易新聞、中新經緯、喜馬拉雅FM、智谷趨勢、MBA智庫
峰會由中德制造業大學、890新商學與東莞市電子商務協會聯合主辦,邀請了吳曉波、楊學山、宋志平、褚健、譚建榮、劉全偉等20+國內一線行業專家、實戰導師,與2000名制造業企業家齊聚東莞,聚焦綜合產業升級、高端技術突破、精細化制造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重大議題,全面探討中國制造突圍之路,為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制造企業發展點亮方向。
峰會將帶來專家演講、獎項評選、中國基本盤出版工程第一季議題發布等眾多精彩環節。
1、“年度數字化轉型大獎”獎項評選
為發現制造業探索者與踐行者,進而引導中國制造企業更好地進行數字化轉型,本次峰會面向所有企業、院校、機構和個人,特別設立年度數字化轉型大獎,分別為標桿工廠獎、賦能企業獎、領軍人物獎三個獎項。
獎項申報時間自5月25日開啟,歡迎關注。
2、中國制造業大調研
與此同時,中德制造業大學還聯合中國制造業研究中心,發起“中國基本盤”主題財經議題,通過田野調查、交互式研討等方式,持續5年進行中國制造業大調研。
在本次峰會中,中國基本盤出版工程第一季將向社會公眾發布議題成果。
3、嘉賓觀點前瞻
吳曉波
財經作家
中德制造業大學聯席校長
為何中國能打造全球領先的制造標準?
九牧5G工廠、波司登羽絨服智能工廠、海爾“燈塔工廠”……它們現在都是各自行業里全球最先進的工廠標本,沒有之一。這一成績的取得,細細想來有三個主客觀原因。
首先是制造業的企業家們被逼到了不得不改的“死亡墻角”。一方面是各項成本的抬高,另一方面是消費市場的迭代,原有的城墻和護城河,要么塌陷,要么淤堵。通過智能化的創新,重構組織的能力和效率,成為唯一通往生存之路的選擇。
楊學山
工信部原副部長
北京大學教授
數字革命的深水區是融合。
數字革命、數字經濟不是數字的經濟、網絡的經濟,不是算法、算力的經濟,是融合的經濟,數字革命真正的深水區是融合,融合既是主戰場,也是制高點。
褚健
中德制造業大學聯席校長
中控集團董事長
工業軟件的標準化至關重要。
如果一個企業需要應用,比如ERP、MES……有一些產品標準化程度非常高,但有一些標準化程度是比較低的。對于后者,如何才能降低二次開發的工作量?如何才能打造一個普適性的工業軟件?非常重要。
宋志平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經營致勝》作者
隱形冠軍的由來。
德國有這么多的隱形冠軍,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從歷史上講,德國實際上是一個小聯邦,由一些國家聯合在一起組成,不像其它大國家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場,所以開拓國際化市場是德國企業自然而然的選擇。全球主義是他們在根子上的東西,或者是文化里的東西。
譚建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教授
制造業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創新。
很多企業還處于產業鏈的中下端,企業家要提高主動性和能動性,用工業互聯網帶動企業轉型升級。
通過工業互聯,使得制造業能夠轉型升級。未來工業互聯網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提升,制造企業則是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基礎。
劉全偉
中德制造業大學執行校長
前華為海外片區副總裁
出海企業要做好中國品牌。
華為公司在1996、1997年出海的環境完全不同于現在的國際環境,在當時你要賣產品,你首先要“賣國家”,然后“賣公司”,最后才是產品。
相比全球品牌和當地品牌,當時海外消費者對大多數中國品牌都比較陌生。現在整個世界對中國的認知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體還是要注意擺脫“制造商”或“低價商品”的舊有形象,在“文化”“技術創新”“服務”“質量”上打造亮點。
此外,更多環節將在中國基本盤·首屆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現場精彩呈現。吳曉波老師在東莞,與國內一線行業專家、實戰導師、先進制造企業標桿一起,問道中國制造。見證未來中國制造的創新代名詞,為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行業發展點亮方向。敬請關注。
活動支持
聯合主辦:890新商學、中德制造業大學、東莞市電子商務協會
合作伙伴
戰略合作伙伴:恒天銀杏理財
特約合作伙伴: 九牧
家居行業支持合作伙伴:優居
行業支持合作伙伴:市場易
獨家報名平臺:活動行
丁興良老師圍繞《品牌推廣與團隊打造”來促進業績倍增》主題展開,通過“品牌提煉的五力模型”、“品牌傳播的七種武器”、“項目成交系統的建立”、“高效銷售團隊的打造”、“銷售團隊的管理機制”五大板塊,為到場企業家帶來了一場極具針對性的體系化課程,可謂干貨滿滿。
在課程分享期間,丁興良老師與企業家朋友們就工業品品牌如何提升競爭力,如何找到企業絕對優勢,優秀人才招聘,企業銷售團隊如何建設、管理等問題展開積極互動。不少帶著困惑和問題而來的企業家們,紛紛在課堂內找到了滿意答案。
為打造江陰跨境電商企業集聚中心和生態服務中心,成為華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推動澄江跨境電商產業園“助力江陰企業,擊水跨境電商時代”,此次“制造中國行”活動在江陰市商務局的指導下,借助890新商學及中德制造業大學的知識力量,為江陰企業家帶來學習創新的落地課程,引導企業家以“突破自我,擁抱變化,開放共贏”理念,實現自我認識升級迭代,并帶動企業員工共同進步,進而促進江陰市工業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優勢充分發揮,邁上發展新臺階。
制造中國行·中德制造業大學城市合作計劃,由中德制造業大學聯合中南高科共同發起,緊密圍繞制造業相關話題,以年度大課、資源鏈接、私董會、企業參訪等形式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城市巡回式主題活動,啟動涵蓋地方政府、標桿企業、專業機構、各行業頂級嘉賓導師、吳曉波頻道千萬級媒體矩陣在內的890核心資源,多方聯合舉辦,從教培視角助力中國制造型企業實現突破、超越與崛起。
2021年4月,“制造中國行”佛山首站開啟,隨后走進江陰站,為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增添新力。接下來,“制造中國行”將深入全國更多城市,幫助打造“城市制造名片”:
在此基礎上,“制造中國行”還將成立“賦能聯盟會”,邀請行業領袖、行業協會、隱性冠軍、標桿企業、行業智能化升級方案服務商、政府招商管理部門加入我們,一起賦能中國制造,為制造業之城崛起傳遞最強音。
除了“制造中國行”活動,中德制造業大學還將為企業家們探索更多的行業可能。
中國基本盤·首屆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將于今年6月舉辦。峰會旨在聚合中國制造業知名企業家、產業政策領導、國際制造行業專家,全面探討中國制造的突圍之路。如何盡快完成綜合產業升級、實現高端技術突破、精細化制造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中國制造的突圍發展明確方向。
27日上午,中德制造業大學執行校長劉全偉以“為中國賦能,領世界未來”為題發表寄語講話,為新學員闡明了大學宗旨。中德制造業大學以德國智能制造、規范化管理為核心導向,總結中國制造企業的優秀實踐,形成綜合賦能的系統方案,采用訓戰結合的有效模式,有節奏地提升管理者認知水平,掌握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
隨后在中德制造業大學入學宣誓儀式環節,“智造領袖營”二期學員代表與全體教學人員一起,以中國制造的名義莊嚴宣誓:“以理想為綱,以行動為基,發揚中國企業家精神,踐行制造強國戰略......”宣誓聲鏗鏘有力、響徹會場。學員們作為制造行業的中堅力量,積極響應國家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主動學習、主動成長,在自己的行業里發光發熱,在帶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助推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
服務制造,初心不泯。中德制造業大學用知識引領企業家認知升級,催化企業升級發展,賦能中國制造。
在智造領袖營二期首課“戰略與趨勢”課堂上,北京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員王喜文,國家科技部專家庫專家評委、國家工信部全國領軍人才項目專家石澤杰,從頂層設計、思維認知、方向模式、方法工具等高度幫助制造業企業家理清思路、對標先進企業,為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提供理論與策略支撐。
王喜文老師以《德國工業4.0與工業5G》為主題,從工業4.0時代的到來、智能制造的演變與實踐、當工業4.0遇到5G三個版塊進行深度分析,分享了在工業4.0與5G的進程中,中小企業可以做什么。
“面對工業4.0,中小企業應該通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來分析數據,智能預測市場、安排生產營銷。一旦大規模定制生產走向成熟,中小企業就能有更多空間,打磨個性化定制化產品、追趕工業4.0的步伐、在5G賦能制造業中尋求新的增長點。”王老師表示,面對這一利好,中小制造業應當“一邊看當前,一邊看遠方”。
而石澤杰老師則以《逆勢增長的商業模式 -- 重啟增長的新戰略》為主題,分享了中小企業應當如何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在石澤杰老師看來,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需要重構與用戶的關系,重新定義目標市場,發現行業的問題,做賦能者、整合者,由“規模增長”變為“價值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制造業企業應當打造平臺型、資源整合、產業鏈整合、基于供應鏈管理、突破用戶邊界的商業模式。
除了深度的剖析外,中德制造業大學二期還引入教練技術,由創問聯合創始人嘮哥引導破冰,帶動學員對話與思考,總結過往經歷,形成新的思維模式,進而激發學員潛能、提升認知。
兩天的學習,企業家們收獲滿滿,在結交更多企業家朋友的同時,也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隨著智造領袖營一期、二期的順利開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進入到中德制造業大學的殿堂,開啟了思維認知升級迭代之旅,探索更多發展可能。中德制造業大學將于今年6月繼續攜手890新商學、中南高科舉辦首屆中國制造業領袖峰會,旨在聚合中國制造知名企業家、產業政策領導、國際制造行業專家,全面探討中國制造的突圍之路:如何盡快完成綜合產業升級、實現高端技術突破、精細化制造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中國制造的突圍發展明確方向。
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因疫情沖擊、國際環境變化和產業周期性調整,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向未來轉型升級的機遇何在?企業家思維認知如何迭代?生產交付難題怎樣破解?中德制造業大學正以智造領袖營為前沿陣地,助力中小企業逐一突破發展難題,一同成長,共見未來。
29日,張應春老師以《打造從訂單接入到成品出貨的“高速公路”》為課程主題,緊密貼合中小企業由“少批次大批量”向“多批次小批量”模式的轉變,通過接單管理、訂單評審、生產計劃等一系列精細化落地動作,有效解決了生產無計劃、組織效率低下、生產周期長等痛點,幫助制造業企業從理念、方法、落地動作合力打造從訂單接入到成品出貨的“高速公路”。
為幫助企業家加深理解,張老師還將課程精髓總結為24個字:任務不斷細化、物資提前排查、異常快速處理、結果數據呈現。
12月30日,張峰老師則以《生產與供應鏈構架搭建與機制設立》為主題,以TOC理論為支撐,幫助企業從錯綜復雜的經營問題中發現重大瓶頸制約,并聚焦瓶頸、突破瓶頸,給出適合未來十年的運營管理體系。
通過大量的企業案例和趣味游戲模擬,TOC這一深刻理論很快為企業家學員理解接受。課程一方面顛覆固有認知,推動企業家積極調整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為企業生產體系改造、綜合效益提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操工具。
兩天的學習讓企業家學員們收獲頗豐,茶歇期間關于課程內容的討論還在延續。部分學員也表示,TOC、精益模式等已運用于當前企業生產實踐,并在加快交付周期、提升組織效率等方面取得實效,期待企業在智造領袖營一次次的成長突破。
課程最后,劉全偉校長為大家送上誠摯祝福,并從機制進步的視角揭示了2020年帶給每個人、每個組織的認知變革與巨大機會。在機會與變革同在的新一年,中德制造業大學將聚集更強大勢能,持續陪伴制造業中小企業進步成長,培育并發掘新一代中國制造業未來領袖。
中德制造業大學接下來還將有一些大動作:2021年3月在杭州開辦智造領袖營模塊三課程;2021年5月還將舉辦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屆時會發布首份新制造主題的《2021新制造白皮書》。
作為制造業強國,德國制造對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著極強的借鑒意義。“德國制造業的特色是高精尖,而中國制造是大而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原經商處主任、資深外交官鄭春雷做開場致辭。“中德制造業大學為制造業企業學習德國先進制造理念打開了一扇門。”
服務制造,初心不泯。中南高科總裁叢學豐現場分享了中德制造業大學成立的初衷。他提到,在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前夜,讓中小企業發展得更美好是中南高科的使命,致力于成為服務中國制造業的超級平臺是中南高科的愿景。中南高科和890新商學共同成立一所面向制造業、面向未來的行業大學 -- 中德制造業大學,是中南高科超級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南高科為制造業企業打造產業服務生態的重要一環。
作為中德制造業大學聯席校長,吳曉波做“中德制造業大學大時代里的‘制造業風暴’”主題演講,分析中國在42年間,經歷了從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到產業智能革命,中國制造業企業應該從求大戰略轉為求精戰略,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中國中小制造工廠面臨勞動力成本上漲、專業藍領工人缺乏、供應鏈協同能力偏弱等問題和挑戰。”吳曉波校長表示,“企業家認知迭代是企業發展的‘一號核心工程’,中德制造業大學成立后將賦能企業內驅動力 -- 不斷升級迭代企業家思想,幫助大家開闊更高的視野和認知,培育并發掘中國制造業未來領袖。歡迎大家來到中德制造業大學,結伴同行,共同掀起大時代里的‘制造業風暴’!”
作為中國制造業歷史上的新物種,由中南高科和890新商學聯合創立的中德制造業大學在現場嘉賓的見證下正式成立,由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擔任聯席校長,致力于培育并發掘新一代中國制造業未來領袖。
中德制造業大學首期班“智造領袖營”于11月14日正式開課,已吸引120余名包括中南高科園區企業家在內的首期學員積極報名。全年設立6次線下教學,集沙盤演練、實戰案例、標桿企業參訪、優質企業家社群等內容板塊于一體,將為入園企業構建強關系網,打造企業家圈層,多方位、深層次賦能企業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唯有不斷學習才能成長。成立儀式上,中德制造業大學執行校長劉全偉做“制造企業家如何突破領導力成長瓶頸”主題演講。他表示,領導力是每個領導者繞不開的必修課,領導力的本質是責任,企業家可以通過頂層設計、教導賦能和服務促成最終實現領導力。
“中國制造轉型困境與創新之路”圓桌論壇上,制造業領域的專業一線導師探討中國制造企業如何應對不確定性以及“智造發展”的未來趨勢。嘉賓們分別從產業轉型、市場營銷、精細化運營、企業家認知、產業服務等方面,交流中國制造當前發展主要面臨的問題及應對之道。
未來國際、國內的不確定性會加劇,企業的經營會越來越困難,企業家應該通過學習,降低經營風險,希望未來能為中德制造業大學貢獻力量。
--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德制造業大學校董 馬龍龍
中國制造業如何打造銷售團隊?我覺得有三個關鍵點:第一是要找“臭味”相投的人,就是要價值觀一致;第二是賦予團隊使命感;第三是要有鐵的紀律。
-- 首任阿里鐵軍校長 李立恒
中國制造業企業家應擺脫對傳統路徑的依賴,通過經營的規范化,管理精細化,生產設備自動化,操作的信息化,企業數字化,生產的智能化六個步驟提升企業競爭力。
-- 廣東朗歐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工廠精細化管理咨詢實戰專家 張應春
這次成立中德制造業大學,就是我們秉承初心,在產業服務上的創新案例。10月,我們在全國71個項目推行產業服務大禮包,其內容涵蓋入園、政策、資質認定、人力、課程、金融、集采多品類,為企業帶來一對一尊享超值服務。
-- 中南高科產服集團執行總經理 張璟俐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繁榮的基本動力,而推動制造業企業成長和成功的根本,是要賦能企業內驅動力 -- 不斷升級迭代企業家思想,讓企業家以更具時代性、前瞻性的思維和眼光帶領中國制造業走向遠大前程。
在中國制造業經歷著從量變到質變的特殊歷史節點,我們希望以大學之力,凝聚知識、鏈接產業,賦能中國制造。
當千千萬萬企業家投身學習,更新自我的認知結構,新的知識光譜,定會照亮中國制造。
正如中德制造業大學的宣誓詞所說:用奮斗推動制造業發展,用智慧挺起民族脊梁。
論壇詳情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1MS_Lv9B4OoIshXi1zw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