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基礎設施合作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年度行業盛會和"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重要國際平臺,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家機構逾3500名業界精英出席。
本屆論壇以"綠色創新 數智聯通"為主題,200余位發言嘉賓將聚焦這一行業趨勢,圍繞能源轉型及數字化發展、綠色投資與ESG管理、國際工程數智融合、爭端解決與風險防控、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行業熱點和前沿話題,開展高端對話,為國際基建合作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合作取得新發展,為全球基建行業可持續發展凝聚行動共識、貢獻智慧結晶。
與上屆相比,展區面積擴大了60%,特裝展位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并呈現四大亮點:一是低碳環保、綠色先行,集中展示最新清潔能源技術、綠色建筑與節能材料創新實踐、污水處理技術,以及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二是創新驅動、科技引領,集中展示建筑機器人、智能傳感及監控設備、智能調度系統和無人駕駛技術等產品,以及智能建造技術、新型工程材料、預制裝配式建筑等新科技新技術;三是數智融合、智慧賦能,全面展示基建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國際工程項目中的應用,以及工程項目管理和城市建設中數智化轉型的最新實踐;四是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展示全球基建互聯互通代表性項目,以及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港口、公路、橋梁、鐵路、機場、城市開發等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建設"品牌的強大力量。
本屆論壇同期展覽在去年成功舉辦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參展企業和機構陣容空前強大,既有包括中國交建、中國建筑、中國鐵建等代表強大技術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引領行業發展的大中型工程企業,也有華為、卡特彼勒、柳工等代表數智技術和綠色創新科技領先的通信及裝備制造企業,還有各省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組織本地企業整體參展。
今年是國際基建論壇成功舉辦15周年。15年來,論壇累計吸引各國參會嘉賓3萬余人,其中部長級以上嘉賓570余位;累計促成國際基建項目180余項,合同金額逾千億美元,為中國工程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領域開展務實合作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蒙古國副總理阿木爾賽罕、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焰章、贊比亞水資源開發與用水衛生部部長邁克·姆波沙、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董事長司戴和根、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樓齊良分別發表主旨演講。
本屆論壇專業展覽全新亮相,參展企業和機構陣容空前強大,包括中國交建、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中車、中國保利、中冶科工、中國有色、北方國際、通用國際、北京城建、北京建工、上海隧道、陜西建工、湖南建投等國際知名承包商,以及華為、卡特彼勒、沃爾沃、柳工、徐工等眾多行業頭部企業和機構悉數參展。
90%的展位采用特裝搭建,并呈現三大亮點:一是聚焦區域互聯互通,展示"一帶一路"十年共建成果;二是低碳引領,綠色先行,突出展示清潔能源、智慧城市、綠色建筑等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技術;三是數智驅動,科技賦能,展示在智慧交通、工程裝備、建筑材料等領域數字化創新能力和水平,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建設"品牌的強大力量。
啟動儀式上,房秋晨會長代表發起方介紹了MISIP機制成立的背景、定位和目標,重點介紹了6項主要工作任務。一是,分享可持續基礎設施理念,推廣應用國際ESG標準規范,引導基礎設施發展方向。二是,促進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合作,貫徹較高的社會環境標準,促成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落地。三是,支持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舉辦可持續基礎設施主題宣講和培訓活動,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樹立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典范,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傳播國際基建最佳實踐案例。 五是,提供ESG風險防范或可持續發展咨詢服務,支持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六是,構建廣泛的伙伴關系網絡,吸引更多利益相關方參與,共同推動基礎設施領域的第三方市場合作。
房秋晨會長表示,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機制,MISIP目前已吸納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機構、智庫研究機構、承包商等26家機構的參與,歡迎更多致力于可持續基礎設施開發建設的機構加入機制。未來,機制將通過年度會議、工作組、促進活動等方式開展各項工作,落實機制的目標任務。
來自承包商會、亞投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等14家成員方代表出席啟動儀式。
澳門2022年9月28日 /美通社/ -- 9月28日,在澳門舉辦的第十三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會長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穩共同發布2022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和《指數報告(2022)》。這是澳門國際基建論壇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六年發布"一帶一路"國家基建指數,該指數已成為反映國際基建市場走勢和風險的"晴雨表"。
在發布儀式上,房秋晨會長簡要介紹了2022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特點:一是,總指數小幅回升,發展趨勢企穩向好。受各國經濟復蘇和新冠疫情影響減弱等因素帶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逐步改善、發展需求得到釋放、發展熱度有所回升,總指數由2021年的113上升至114,恢復性發展態勢得以鞏固。二是,東盟國家指數繼續領先,葡語國家指數排名上升。東盟國家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政治和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以127的得分居各地區之首。葡語國家基建發展步伐加快,排名升至第二位。從國別來看,中等收入國家指數普遍上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位居前三位,巴西蟬聯葡語國家排名首位。三是,交通板塊發展勢頭強勁,各細分領域發展呈現新特點。與區域互聯、貿易合作相關的跨境公路、鐵路和港口等項目備受關注;兼具"技術智能化""規模小型化""投資社會化"等特點的"小而美"的項目成為各方合作優選。四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為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各國加快完善引導和支持政策,推動綠色融資,支持可再生能源等綠色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國際承包商、供應商和金融機構聚焦能源、交通、房建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支持綠色轉型的新型行業生態逐步形成。五是,跨國合作為基建發展賦能增效。為滿足項目業主日益多元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中國承包商加強與沿線各國企業的務實合作,共同建設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基礎設施;同時還與生產制造、農業種植、跨境物流、信息科技等領域企業開展跨界合作,為沿線國家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房秋晨會長表示,2022年度指數揭示了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其中:國際關系深度演變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發展放緩和流動性緊縮帶來的經濟風險,非傳統安全頻發帶來的不確定風險,區域熱度差距帶來的同業競爭風險等應給予高度重視。他建議各方:加強戰略對接,為國際基建合作營造良好的政策和營商環境;堅定合作信心,以全球化視野推進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把握新趨勢、適應新環境、運用新技術,進一步加快國際基建向綠色轉型;厚植風險意識,增強國際基建發展的韌性和穩定性。
本年度為提升指數研究的準確性和實用性,承包商會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指數模型數據指標做了進一步優化,并針對業界普遍關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做了深入研究。與"一帶一路"基建指數配套的30余篇國別指數報告將于年底前發布。
北京2022年9月9日 /美通社/ -- 9月9日,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簡稱國際基建論壇)組委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13屆國際基建論壇將于9月28-29日在澳門舉辦,同期將繼續舉辦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的第八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會長、于曉虹副會長、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余雨生代主席,商務部美大司徐偉麗二級巡視員(副司級)、臺港澳司左祥華二級巡視員(副司級)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承包商會姚丹波秘書長主持。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環球時報和國際商報等40多家媒體記者出席。
發布會上,承包商會房秋晨會長介紹了論壇的整體情況。本屆論壇以"共建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基礎設施"為主題。作為業界一年一度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國際專業展會之一,本屆論壇重點突出五個特點:一是以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引領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高質量發展。二是聚焦綠色發展,賦能"雙碳"目標。三是突出創新引領,關注新技術和數字化應用。四是推動ESG治理水平提升,助力高質量可持續基礎設施發展。五是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澳門疫后會展業復蘇。論壇搭建起權威發布、業務促進和展覽展示"三大平臺",以國際基建互聯互通促進全球發展倡議的實施,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與全球發展倡議協同聯動,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余雨生代主席通過視頻出席發布會,介紹論壇的澳門元素和澳門會展業發展情況。他表示,本屆論壇是澳門貿促局今年主辦的第一個大型國際會展活動,內容突出琴澳一體化、澳門元素和澳門優勢,對促進澳門會展業復蘇和"產業+會展"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國際基建論壇在澳門的舉辦。自2012年移師澳門舉辦以來,國際基建論壇在引領澳門業界參與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助推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促進澳門會展業的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國際化、綠色化發展。
發布會上,商務部美大司徐偉麗二級巡視員(副司級)介紹了第八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的籌備進展,以及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經貿合作情況。商務部臺港澳司左祥華二級巡視員(副司級)通報了內地支持澳門會展業及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具體舉措和成果。
國際基建論壇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第13屆國際基建論壇得到了國際業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目前已有來自66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余名嘉賓報名參會,其中包括43個國家的駐華使節,近20家金融機構的高管,70多家ENR國際承包商250強企業的高管,以及眾多產業鏈和供應鏈企業踴躍參會參展。可以預見,論壇必將再一次成為國際業界交流思想、獲取信息、發現機遇、促進合作的國際盛會。
發布儀式
在發布儀式上,房秋晨會長簡要介紹了2021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特點:一是,總指數止跌回升,但基建發展仍面臨挑戰。受各國經濟緩慢復蘇等因素影響,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恢復性發展態勢逐步顯現,總指數由2020年的110回升至113,但仍處在近10年低位,各國基礎設施發展全面復蘇仍受到多重挑戰。二是,東南亞指數保持領先,葡語國家指數顯著回升。得益于旺盛的基建需求,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勢頭強勁,以125的得分在地區排名中保持首位。葡語國家受經濟復蘇和產業政策拉動,指數顯著回升,區域排名升至第三。從國別來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指數分列前三,巴西蟬聯葡語國家指數排名之首。三是,民生類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基建開發偏好有所變化。為應對疫情挑戰,擴大社會就業、刺激經濟成為各國基建投資的普遍訴求。房建、醫療衛生等民生類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國家基建計劃優先支持的領域。同時,可在短期內見效的中小型基建項目更受青睞。四是,碳中和引領基建發展新方向,新能源成為優先發展領域。為盡早實現碳中和目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積極推動新能源建設,著力優化能源結構。眾多金融機構宣布停止為化石能源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轉而加大新能源項目的支持力度,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發展進入快車道。五是,區域性貿易協定促進基建合作升級,為各方帶來更多發展機遇。隨著RCEP等區域性貿易協定的簽署,相關國家基建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外商投資和準入門檻有所降低,將激發各國在房建、產業園區、電力能源等領域的基建需求,合作前景廣闊。六是,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管理)成為國際基建合作新要求。為控制投融資風險、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基建企業ESG 評級與項目ESG 管理水平已成為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重要考量因素。
房秋晨會長表示,2021年度指數研究揭示了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其中:新冠疫情及其衍生風險的影響,安全和政治風險對項目建設的潛在威脅,通脹壓力和匯率波動推高的企業財務風險,極端天氣與自然災害對基建項目影響等應給予高度重視。他并建議各方:加強政府間合作,落實已建立或簽署的多邊合作協議;提升金融機構協同能力,加快規則互認、健全合作平臺,滿足各方融資需求;強化企業綜合實力,提高屬地化經營、風險防控、ESG管理水平;優化企業業務結構,把握綠色發展方向,提高“一帶一路”基建合作水平。
為全面反映新冠疫情背景下“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承包商會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繼續沿用國際組織通行做法,區分基準、樂觀、悲觀三種情景測算指數;在分析“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總體風險基礎上,增加對重點地區和熱點行業的風險提示;新增72家美、法、日、韓等國際承包商業務情況的對比研究,對8個葡語國家基建發展的新變化以及澳門特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最新成果進行了全面總結分析。與“一帶一路”基建指數配套的30余篇重點國別的指數分析報告也將于年底前發布。
澳門特別行政區賀一誠行政長官,中國商務部任鴻斌部長助理,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傅自應主任、姚堅副主任,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劉顯法特派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高開賢主席、經濟財政司李偉農司長、運輸工務司羅立文司長與出席論壇的42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和國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作為主禮嘉賓共同開啟本屆論壇的大幕。
作為當前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之一,本屆論壇以“攜手共促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新發展”為主題,吸引來自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單位的逾1300人出席,其中包括25家國際金融機構,64家全球最大250強國際承包商,以及眾多工程裝備、國際咨詢、工程服務等產業鏈企業的高管,共同研討后疫情時代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國際業界如何通過加強合作共克時艱、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等議題。
論壇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1)》顯示,今年以來“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復蘇跡象顯著,相關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計劃逐步實施,潛在需求不斷釋放、市場熱度好于預期。“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止跌回升,各國基礎設施發展趨勢向好。
本屆論壇在后疫情時代的特殊時期召開,向世界傳遞了中國進一步支持和促進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堅定信心,也釋放了澳門會展業加速重啟,經濟社會穩定復蘇的積極信號。
**行政長官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第11屆國際基建論壇的舉辦,為澳門會展業及其周邊行業復蘇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在中央的鼎力支持和各方與特區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國際基建論壇不僅發展成為在澳舉辦的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展會活動之一,更成為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以“攜手應對挑戰,促進全球基礎設施發展”為主題,對國際業界提振信心、凝聚共識、攜手應對挑戰、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商務部王炳南副部長、柬埔寨國務大臣兼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大臣Sun Chanthol、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Asim Saleem Bajwa主席、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宋曙光董事長和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亞洲區總裁Tomas Kuta分別發表了精彩的演講。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會長主持開幕式。
了解第11屆國際基建論壇更多信息,請登陸論壇官網:www.iiicf.org
在發布儀式上,房秋晨會長簡要介紹了2020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特點:一是,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受疫情影響,“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從2019年的119滑落至110,跌至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悲觀情形下,指數將進一步下挫至103。報告特別指出,疫情對基礎設施發展的影響難以在短期消除,“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不確定性增多。二是,不同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差異較大,東南亞保持領先。得益于旺盛的基礎設施發展需求和積極的疫情防控舉措,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勢頭依然強勁,以119的得分在地區排名中繼續保持第一位。從國家來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發展指數位居前三位。三是,交通基礎設施仍是各方合作重點,公共衛生類基礎設施發展有望加快。以現代化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自動化港口和機場為代表的交通類基礎設施項目是各方支持和關注的重點領域。同時,本次疫情暴露了“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短板,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有望進入快車道。四是,“創新、協同、可持續”將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新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與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融合,可持續基礎設施發展理念深入傳播,新能源、綠色建筑、綠色融資的實踐日益豐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前景依然可期。
房秋晨會長表示,2020年度指數研究也揭示了新形勢下“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面臨的挑戰。疫情的持續蔓延導致項目建設風險持續上升,東道國社會關系變化引發的各類沖突對項目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全球經濟衰退致使基礎設施發展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經濟全球化逆流迫使國際基建參與者承受更大的海外市場風險。建議各方:加強國際合作,著力改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加快融資創新,推動構建多元開放的國際基礎設施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風險與合規管控,構筑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堅定根基;重視科技創新,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在本年度指數研究工作中,承包商會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指數模型數據指標做了進一步優化,并借鑒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通行做法,區分基準與悲觀情景,測算了年度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在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定期發布,與之配套的30余篇國別指數報告將于年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