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度論壇是全球科學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報告發布于莫比烏斯論壇(Mobius Forum),論壇吸引了20余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圍繞"改進科學出版機制,共促科學卓越"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報告分析了全球學術不端的現狀與挑戰,從多個利益相關方的角度提供洞見,旨在為構建更加誠信、透明和可持續發展的科研生態系統提出建議。
在莫比烏斯論壇開幕致辭中,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指出,協作、可及性與人工智能是重塑全球科學出版的三大重要因素。她表示:"出版不僅僅是分享研究成果,更是促進協作、確保可及性、維護誠信與堅持嚴格標準的過程,這些正是推動全球創新的基石。"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計量與評價部主任楊立英介紹了報告的方法論及主要發現。她強調,解決科研誠信問題需要全球科研共同體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完善科研評價機制、加強科研監管和構建各方協同機制等方式,建立一個更加誠信、透明和可持續發展的科研生態系統。
2021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威科集團合作成立"醫學評價與數據智能聯合實驗室",致力于推動負責任的科研生態發展。聯合實驗室啟動了《全球科研誠信十問》報告這一長期研究項目并最終發布。該項目得到了威科集團全球醫學研究團隊的大力支持,包括醫學研究業務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Rafael Sidi及出版與開放研究高級總監Ian Burgess等多位專家的參與。
"在威科集團,促進科學和醫學研究的誠信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也是指導我們一切工作的核心價值觀。"Sidi表示,"科研誠信是所有可靠科學探索的基石。"接下來,該報告將作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白皮書,面向行業進行推廣,以提高科研界對誠信重要性的認知,推動全球科研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關注"威科醫學",回復關鍵詞"全球科研誠信十問報告"下載完整中英文報告。
北京2024年2月5日 /美通社/ -- 2024年2月1日,威科醫療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出版商NEJM 集團(NEJM Group)宣布,新的NEJM AI期刊現已在威科集團旗下Ovid醫學研究平臺上發布。
NEJM AI是一份經同行評審的月刊,致力于探索和整合臨床醫學中的人工智能 (AI)。醫院、政府機構、企業、衛生系統和研究機構可通過NEJM集團全球獨家數字發行合作伙伴Ovid查閱該期刊內容。機構對NEJM AI的訪問建立在對NEJM集團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循證》(NEJM Evidence)、《NEJM Catalyst 醫療服務創新》(NEJM Catalyst Innovations in Care Delivery)和《NEJM期刊薈萃》(NEJM Journal Watch)進行在線訂閱的合作基礎之上,用戶可以在NEJM集團官網和Ovid平臺訪問訂閱內容。
搭建可信賴的研究與未來醫療的橋梁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應用在各行各業的普及,顯然人工智能將對醫療衛生產生深刻影響。在將專家解決方案與可信的權威研究信息相結合方面,威科集團始終走在前列,”威科集團醫學研究部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Rafael Sidi說,“醫療領域正處于關鍵時刻,技術迅速革新患者診療,以顯著改善診療效果。NEJM AI為全球臨床醫生、研究人員、醫療衛生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關鍵資源,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變革作用。”
作為NEJM集團新推出的開創性期刊,NEJM AI將促進醫學界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該期刊旨在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際醫療應用聯系起來,從而改變患者的診療和結局。在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知名專家的帶領下,NEJM AI的全球編輯團隊匯集了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各學科精英。
“NEJM AI應用與我們旗艦期刊同樣嚴格的標準,來確定哪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用于醫療環境,”NEJM AI主編、醫學博士Isaac Kohane說,“我們不僅要發表高質量的原創研究成果,還要建立一個互動社區,促進人工智能開發者、臨床醫生、研究人員、醫療衛生領導者和政府官員之間的公開對話。”
除了新的期刊,NEJM集團還推出“NEJM AI Grand Rounds”播客,探索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醫學交叉領域的深層問題。該播客將配合社區建設活動,如活動和獨家訂閱內容,著眼于將技術創新與臨床專業知識相結合的前沿話題。
威科集團Ovid研究平臺在一個單一集成解決方案中提供了一個包含數千篇期刊全文、電子書、數據庫資源和工作流工具的龐大圖書館。威科集團的產品、服務和專家解決方案建立在信任、透明和責任的基礎上,與公司價值觀一致。威科集團擁有一套人工智能原則,指導先進技術的設計、開發和部署,幫助客戶解決最復雜的問題。
]]>論壇特邀《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主編Eric J. Rubin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呂毅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圖書館仇曉春館長擔任演講嘉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院長孫思予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毅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吳榮謙教授、北京大學護理學院王志穩教授擔任討論嘉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陳浩偉教授擔任大會主持人。
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在致辭中表示,威科集團經過187年的發展,在醫學領域始終聚焦于傳承與傳播世界最先進的醫學研究成果,并將這些知識應用于醫學教學、科研、臨床診療中。威科集團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出版集團數字資源達成獨家合作一年之來,世界各地的用戶都能通過Ovid平臺領先的搜索技術更輕松地獲取到NEJM集團的期刊和出版物,為致力于探索重大醫學發現的研究人員和尋求醫療問題答案的臨床醫生創立了一個全球性的研究高地。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在論壇上深入交流,更好地助力國內臨床科研創新,促進我國科研成果在國際頂刊上的發表取得進一步突破,探索與國際醫學界分享和傳播醫學研究成果的創新路徑。
在主旨演講環節,《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主編Eric J. Rubin教授從一位基礎科學家和NEJM主編的身份,分享NEJM聚焦的文章類型、嚴格的審稿和編輯流程、作者和讀者分布,并重點介紹了2023年發表的來自中國作者的文章。他表示,發表在NEJM上的文章被醫學界廣泛閱讀、產生大量報道,并且對醫生的臨床實踐產生影響,這個影響是非常迅速并且持續的。希望通過與威科集團的合作,能夠將NEJM的信息傳達給更多的受眾,特別是在中國。
西安交通大學吳榮謙教授聚焦《磁光電與人工智能技術在臨床醫學創新中的應用探索》作主題報告,詳細闡述了在肝膽外科領域,包括磁、電、光和人工智能技術等醫工交叉的科研成果在臨床上的應用,同時也分享了NEJM所發表的同類文章對磁外科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圖書館仇曉春館長作《NEJM: 世界醫學前沿的情報員》主題報告,從一位資深圖書館員的角度,分享對NEJM的發展史和學術地位的解讀,并從文獻計量學角度對NEJM的期刊影響力、文章質量、主題分布,以及中國作者的文章進行了客觀分析和評價。他提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歷來非常重視臨床研究,在醫學生教育中也經常以NEJM的文章作為范例,在政策的積極引導下在NEJM發表了多篇文章,并且能夠通過Ovid平臺第一時間檢索到NEJM最新刊發的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文章。
圓桌討論環節,在劉毅教授傾情主持下,Rubin教授、吳榮謙教授、孫思予教授和王志穩教授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深入探討新技術和新方法在臨床試驗中的應用前景、中國高質量臨床研究和論文發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作為學術期刊主編,如何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專家們表示,通過技術創新和方法學的創新,例如機器學習挖掘復雜問題背后積累的經驗數據、提升可用數據的量級,有助于推動高質量真實世界證據的生成;并看好中國在發表高水平醫學論文、出版英文學術期刊的巨大潛力,未來會有更多中國臨床研究走向國際、造福患者。
觀看會議視頻回放:https://mudu.tv/live/watch/o5a00d2m
1991年,凱瑟琳·沃爾夫第一次以游客的身份踏上中華大地,在過去的三十多年時間里,凱瑟琳·沃爾夫不僅見證了循證醫學在中國"落地開花",更感受到了中國醫生在學習和診療過程中理念的變化。而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威科集團亦通過內容、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建立數字化平臺為專業人士提供專業洞見與高效工具,在中國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凱瑟琳·沃爾夫自2019年5月起擔任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首席執行官,負責在快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建立長期業務,同時通過威科集團專家解決方案為專業人士提供服務。威科集團始終致力于與中國相關機構密切合作。無論是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攜手提高感染病學科相關專業醫生的診治能力,還是在多家醫院如火如荼開展的"UpToDate臨床顧問臨床思維案例大賽",威科集團都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努力注入自己的力量。
日前,凱瑟琳·沃爾夫接受健康界獨家專訪,暢談她與中國團隊工作多年的所思所想。
"我相信臨床決策支持系統UpToDate可以幫助年輕的中國醫生建立循證思維,并且能夠讓醫生們更便捷地獲取最新的醫學進展和診療證據。"凱瑟琳·沃爾夫表示,中國是全球開放科學的重要參與者,未來在開放獲取論文、開放共享數據、開放科學設施建設和開放出版國際合作等方面,中國將加速融入全球開放的科學實踐。她同時提到,威科集團在創新領域從未止步,目前正在積極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這將是醫療衛生領域面臨的一項特殊挑戰。
健康界:威科集團近年來的發展戰略是什么?在您負責的全球增長市場中,威科對中國市場如何定位?
凱瑟琳·沃爾夫:威科集團每隔三年時間會定期更新一次戰略方向,我們將其稱為"三年戰略"規劃。當前的三年戰略叫做"提升我們的價值",總共包含三個要素。
第一,加速發展專家解決方案。我們對專家解決方案的定義旨在為"解決客戶痛點問題的想法",通常是圍繞工作流程開展,或者就難點問題進行決策。專家解決方案結合客戶所在行業的深度領域知識,結合技術工具,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軟件解決方案。眾所周知,臨床決策支持系統UpToDate就屬于專家解決方案。除醫療衛生外,我們在法律、財稅、審計、ESG等領域也有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并在中國開展相關業務。
第二,拓展業務覆蓋。我們正在研究如何鞏固威科的市場地位,從提升產品能力,或是在市場策略、合作伙伴上進行發力,以拓展客戶規模,進入新的細分市場。
第三,提升關鍵能力,培養優秀人才。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我們對專家解決方案的重視,我們需要持續引進具有技術背景的人才,專注于強化創新能力。
健康界:在2014年的采訪中您曾經提到過,中國市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如今威科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重點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就,未來希望尋求哪些突破?
凱瑟琳·沃爾夫:威科集團于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我們的業務從圖書起步,包括醫學書籍。Ovid數據庫也是早期進入中國的產品之一,包含了威科和其他出版商出版的期刊以及第三方電子資源。
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將醫療業務做大做強,通過Ovid醫學研究平臺觸達更多客戶,同時我們的全球臨床決策支持系統UpToDate也推出了本地化版本,我們將其中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后推向市場。威科也非常注重客戶洞察,并與中國市場的相關機構進行了廣泛合作。
去年我們剛剛慶祝了UpToDate中文版產品(即UpToDate臨床顧問)誕生十周年。UpToDate臨床顧問得到了包括"復旦版"百強醫院、省會級、地市級、縣級各層級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等醫療機構的認可。在此過程中,我們在中國邀請了5700多名三甲醫院臨床專家,為UpToDate提供翻譯和校審支持;我們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和復旦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合作推出一系列循證臨床指引、指南、專家共識;我們還積極參與中國國家衛生健康管理部門有關規范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應用的工作,為其提供支持,這與政府部門致力于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的目標非常一致。
2018年起,我們開始在中國市場開展期刊出版業務。目前威科Lippincott和中華醫學會、高校和醫療機構合作出版了32本英文學術期刊,包括4本正在籌備上線的期刊,全部為開放獲取期刊。這些期刊覆蓋20個專科領域,其中9本期刊已擁有影響因子。
健康界:最近十年,中國在醫學教育、臨床實踐和科研成果的發表和傳播上與國際更加接軌、聯系更加緊密。在您看來,相比十年前,中國的醫學教育、醫生的診療和科研理念,以及技術水平,發生了哪些變化?
凱瑟琳·沃爾夫:首先是技術,如今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醫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年輕住院醫生的工作方式。技術成為一種強大的工具,促進知識增長,讓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學習和工作,接觸到更多信息。人工智能亦為知識獲取帶來完全不同的機會。在美國的護理教育領域,人們使用自適應測驗系統、利用機器學習來幫助護士更有效地學習,虛擬現實和大數據的應用也很多。這些技術都是未來可以帶到中國的潛在領域。
UpToDat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最早一批醫生是通過光盤認識UpToDate的,現在UpToDate就像是臨床醫生的虛擬顧問,能更便捷地獲得可靠、循證的信息,且可以追蹤使用情況,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這是非常不同的體驗,不必去圖書館,你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獲取信息。
另外一個變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循證醫學正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傳統醫學中,患者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取決于醫生個人,患者希望自己的醫生不僅擁有豐富的經驗,更保持學習的心態,能跟上最新的醫學進展。現在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每個人都能獲得最新的證據,并且通過研究和證據改變了很多醫學最佳實踐。
從2008年起,我一直和中國團隊工作。在醫療方面,我看到很多人在關注如何提高質量,包括高質量的研究、優質護理,以及培養更多優秀醫生,讓中國民眾更容易地獲得醫療服務等。這是我注意到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健康界:踐行循證醫學需要醫療從業者養成好的習慣。威科集團在中國醫學生和年輕醫生的習慣養成方面,做出哪些布局和努力?
凱瑟琳·沃爾夫:在醫學生和年輕醫生習慣養成方面,首先,我們要確保提供最新的信息,無論是臨床決策支持系統,還是我們出版的科研論文,并確保我們借助技術使這些信息易于獲取,通過使用產品幫助醫生提升能力。
比如,使用UpToDate可以讓醫生做出更好的臨床決策,近些年有很多關于這一點的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顯示,通過使用UpToDate,有37%的醫生改變了診療決策。我們還看到很多醫院的醫生借助UpToDate上的內容,降低了膿毒癥的發生率,減少使用抗生素等等的實例。
在培訓方面,我們有一個"UpToDate臨床顧問臨床思維案例大賽"項目,每一屆召開時,很多醫院都會與我們合作舉辦院內案例征集比賽,并將院內優勝者的案例提交給威科,我們會和由臨床專家組成的評審團一起在全國范圍內選出年度優勝者。這個大賽我們已經組織了很多年,非常受歡迎,真正幫助年輕醫生培養臨床思維能力,促進循證醫學在臨床工作中的實踐與應用。
此外,我們還與中國醫師協會合作,向中國5省指定醫院的住院醫師提供免費訪問,后在住院醫師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UpToDate使用調研,最終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顯示了將臨床決策支持系統作為學習工具的價值,它讓醫生在診療工作中更加自信,并且真正幫助其建立了終身學習的心態。
健康界:如今,開放獲取已成為研究界和 STM 出版業的趨勢。作為醫藥和護理領域的知名出版商,威科對于開放獲取的態度和策略是什么?威科在中國的開放獲取實踐又是怎樣的?
凱瑟琳·沃爾夫:十多年前,威科就意識到了開放獲取的發展機遇,并開始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期刊。就出版方式而言,無論是印刷版、在線版、開放獲取還是訂閱版,我們對所有這些模式都持開放態度,重要的是嚴格遵循同行評審流程,確保文章的質量。
目前我們正在與中國的學會和期刊編輯討論開放獲取模式。我們建立了一套非常全面的業務流程體系,更好地分享我們在全球范圍內關于開放獲取的知識和最佳實踐。我們會為他們提供培訓,并幫助他們在其組織內建立這種專業模式,推行適合他們的市場戰略。
健康界:醫學數據庫有很多,包括UpToDate、Ovid等在內的威科集團相關產品展現出哪些獨特性?未來的關注點和研發重點是什么?
凱瑟琳·沃爾夫:前面提到過,質量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無論是數據庫、期刊文章或者參考書,全球的客戶信賴我們的產品為他們提供最新的、正確的、精準的信息。并且我們一直走在創新發展的前沿。UpToDate也是一項創新,它是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開創者。因此可以說,我們擁有悠久的創新歷史。除了中文版UpToDate,我們也向中國市場推出了一個本地化版本的數字解剖學產品——BioDigital,其中包括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目前我們已將其翻譯成中文版。
我們正在積極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這是醫療衛生領域面臨的一項特殊挑戰,因為它的準確性與人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威科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創新,我們每年都會將大約11%的收入重新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創新中。
我們正在研究以負責任的方式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產品中,比如改進搜索,幫助人們更快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從長遠來看,我們會評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能否幫助人們答疑解惑或處理其他事務,且在質量上更有保障。
我們非常重視客戶洞察。威科集團有全職的客戶洞察專家在中國工作,負責開展相關項目,真正地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中國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大市場,有著獨特的需求,因此我們將繼續尋找機會助力市場發展。
健康界:數字技術、AI等革命性的技術給全球相關行業帶來技術迭代。威科集團將從哪些方面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去順應這種改變,并給予客戶最大的幫助和最好的體驗?
凱瑟琳·沃爾夫:這項工作還是要從洞察客戶開始,有時其實很微小的創新也會有所幫助,例如,給以前沒有提要的長文檔引入智能提要。這可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創新并不總意味著大規模的技術變革。
我們對生成式人工智能非常感興趣,威科集團內部正在開展相關項目,尋找更多市場機會。我們的路徑方法是,基于我們的員工與客戶接觸過程中所了解到的需求,生成一份"想法清單",我們對其進行優先排序,并與專業能力超強的中央技術團隊合作,對這些構想進行測試。如果某些構想很有前景,我們會將其商業化;如果測試不成功,我們就不會進行開發。在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熱烈討論的時候,我們在內部做了一項業務分析,發現2023年上半年,威科集團數字化收入中有58%來自于應用人工智能的產品。基于威科自己的高質量內容,我們正在與微軟合作進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開發。在醫療衛生領域,內容質量仍然是最為重要的,必須要準確、合乎倫理,確保我們的建議不會偏向于某一部分人群,或以某種方式產生偏見。
原文鏈接: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31106/content-582546.html
北京2023年7月6日 /美通社/ -- 2023年7月6日,威科集團UpToDate臨床顧問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合作推出的婦產科學循證診療系列線上課程正式發布。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多位婦產科專家從復雜及疑難病診治出發,結合循證醫學理念,分享了多種婦科疾病的診療思路及經驗。
婦產科作為醫學領域的重要分支,承載著維護婦女、孕產婦及圍產兒健康安全的重要使命。威科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醫學信息和專家解決方案提供商,旗下UpToDate為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醫護工作者提供即時、高效、緊貼臨床實踐的循證決策支持。產科學、婦科學和女性健康是UpToDate覆蓋的25個臨床專科之一,婦產專科相關專題數超過2000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專業特色鮮明,涵蓋婦科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更年期女性保健、婦科微創、女性盆底修復與重建、危重癥孕產婦救治、高危妊娠的母胎監護等,是上海市孕產婦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并率先成立首批國家級更年期保健特色專科,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學術研究成果。雙方合作的課程將充分結合UpToDate即時、權威的內容,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的臨床實踐優勢,旨在促進婦產科重點專科診療和臨床研究的共享與交流,共同推動婦產科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
該系列課程將涵蓋婦產科學領域的關鍵主題,包括卵巢透明細胞癌的診斷和治療、巴特綜合征病例分享、重度子宮脫垂的臨床決策等,以及圍產醫學和國家更年期保健特色專科。課程內容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專家團隊策劃和錄制,并在UpToDate官方平臺持續發布,醫護人員將能夠隨時隨地訪問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專家們提出,通過UpToDate結合本專業和個人的經驗,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希望臨床醫生可以通過使用UpToDate臨床顧問等循證醫學數據庫來提升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通過打造以臨床勝任力為核心的系列課程,雙方將以此為起點,攜手推動婦產科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均質化,提高全國范圍內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通過病例分享與經驗交流,希望能夠使各級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能夠從中獲益,并將其應用于臨床實際和科研工作中,以提高婦產科疾病的診治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接下來,雙方將進一步探索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進一步推廣循證醫學理念,為實現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同質化而努力。
該系列課程將發布在UpToDate臨床顧問“U課堂”平臺,課程預約請關注微信公眾號“UpToDate臨床顧問速遞”并留意后續推送。
課程列表:
主題 |
講者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學科介紹 |
滕銀成 |
國家更年期保健特色專科介紹 |
陶敏芳 |
卵巢透明細胞癌 |
艾志宏 |
生育那點事兒 |
葉天民 |
巴特綜合征病例分享 |
蔣榮珍 |
重度子宮脫垂的臨床決策 |
張睿 |
威科集團全球影響力對NEJM集團實現全面業務覆蓋至關重要
NEJM集團副總裁David Sampson表示:"NEJM集團的使命是將醫學知識從研究端應用到患者診療中,在臨床科學發展和臨床實踐之間建立聯系,改善全球醫療質量和患者預后。威科集團在全球的銷售和市場影響力創造了更多機會,通過向全球相關機構提供NEJM集團的期刊組合,擴大NEJM集團產品內容的覆蓋面。"
通過合作,NEJM集團期刊的在線機構訂閱者將能夠在NEJM集團網站和Ovid平臺上訪問其訂閱的內容。Ovid平臺收錄150多家出版商和100多個專業領域的權威內容,是功能強大的一站式研究平臺,可幫助研究人員、圖書館員、臨床醫生和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及時找到相關的醫療信息,從而做出關鍵決策,提高患者診療質量,改善正在進行的研究、促進新發現。隨著Ovid平臺對NEJM集團期刊的收錄,用戶將能夠搜索和訪問生物醫學和臨床實踐交叉領域的最新研究動向,從而改善患者診療和臨床結果。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是世界上備受推崇和最具影響力的醫學期刊之一。創刊歷史悠久,被引用的次數比其他任何醫學期刊都多,"威科醫療HLRP (Health Learning, Research & Practice, 教育、研究與實踐) 事業部醫學分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Vikram Savkar說道,"通過利用Ovid平臺領先的搜索技術以及威科集團的全球銷售和市場影響力,世界各地的用戶都能更輕松地獲取到NEJM集團的期刊和出版物。NEJM集團和威科集團的合作為尋求醫療問題答案的臨床醫生和致力于探索重大醫學發現的研究人員創立了一個全球性的研究高地。"
NEJM集團和威科集團的伙伴關系建立在多年的友好合作以及雙方對醫療衛生未來的共同愿景這一基礎上。雙方在內容管理和同行評審方面都堅持最高標準,且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提升讀者對研究數據和研究成果的獲取機會。NEJM集團將繼續免費提供關于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內容,例如Covid-19。
NEJM集團通過威科集團向各機構提供訂閱服務的出版物包括:
北京2022年11月17日 /美通社/ -- 近日,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依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建設)達成合作。雙方將在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合作,攜手在感染病領域構建循證診療新格局、提高感染病學科相關專業醫生的診治能力,提升公共衛生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公共衛生體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是建設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作為公共衛生核心疾病領域之一,感染病防治工作對于提升我國公共衛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華山醫院作為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體單位之一,致力于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等各種形式,提高感染科醫師的臨床勝任力,從而實現感染病專科領域人才培養均質化。在此目標之下,雙方合作推出感染病學循證診療系列醫學課程,來自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四位專家從感染科疾病出發,結合循證醫學理念,分享最新的感染病領域的診療規范和前沿進展。專家們認為,從診斷疑難案例,到正確選擇抗感染藥物,UpToDate的專題全面、具體地呈現了感染科的診療要點,是臨床醫生非常重要的幫手,遇到問題都可以在UpToDate臨床顧問上通過快速檢索尋找參考答案。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利用循證醫學工具來掌握最新的影響臨床診療方案的研究進展,讓無論是大城市三甲醫院的醫生還是基層醫療單位的臨床醫生都能獲得循證的可靠的診療依據,是實現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同質化的根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孫峰作為青年醫生代表在課程中提到:"感染科醫生面臨的問題是復雜多樣的,在醫療資源發達的大城市和醫療資源薄弱的偏遠地區,用藥方案根據各地情況需要有所調整,UpToDate中最新且全面的總結,能夠為不同地區的醫生都提供合適的推薦意見。"
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表示,威科集團在醫學領域深耕多年,旗下UpToDate為全球190多個國家的醫生提供緊貼臨床實踐的循證醫學支持,更多次在全球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與國際組織合作,支持緊急救治和科普工作。期待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開展多維度合作,攜手推進我國感染性疾病領域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推廣循證醫學理念,助力健康中國這一國家戰略。
感染病學循證診療系列課程將同時發布在UpToDate臨床顧問“U課堂”平臺,以及復旦大學醫學院課程平臺。課程預約請關注微信公眾號“UpToDate臨床顧問速遞”并留意后續推送。
課程列表:
主題 |
講者 |
播出時間 (晚八點) |
跟著UpToDate入門旅行醫學實踐 |
王新宇 |
11月24日 |
多重耐藥菌的診治進展 |
邵凌云 |
12月8日 |
結核性腦膜炎診治進展 |
高巖 |
12月22日 |
耐多藥結合病的治療——基于循證醫學的方案選擇 |
孫峰 |
1月5日 |
"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由中國科協委托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建設,鼓勵醫務工作者將臨床診療經驗總結為規范的病例報告,投稿到案例庫。經過同行評議后,優秀的臨床案例將以開放獲取的形式展示,未來可以作為職稱評審的指標之一,同時作者將獲得由中華醫學會頒發的收錄證書。
中國科協科技創新部科技期刊處處長王素,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姜永茂,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魏均民,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出席簽約儀式并發表講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副社長劉冰,《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編輯部主任李靜,以及威科集團中國區代表共同見證了簽約過程。儀式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劉冰副社長主持。
王素處長在致辭中表示,經過3年多的建設,目前平臺上已有超過10萬篇病例報告,閱讀量超過1300萬人次。案例庫建設的目的和使命,旨在成為向臨床醫生提供診療輔助資料的平臺,同時作為一個有力的工具,為臨床醫生評價改革提供有效參考。期待通過與威科集團的合作,助力案例庫高質量內容發展,并通過國際出版集團的影響力,為促進全球健康貢獻價值。
姜永茂副秘書長在致辭中提到,中華醫學會高度重視案例庫的建設,多次參與中國科協組織的案例庫建設和應用相關調研活動,部署推進建立案例庫建設評價應用試點省份及醫院,并依托各專科分會及系列期刊,廣泛采集優秀病例報告。此次與威科集團合作,將促進我國優秀臨床成果回流,進一步充實案例庫內容,更好地發揮為基層醫生服務的作用,并實現優質內容的更廣泛傳播和應用。
魏均民社長在介紹案例庫的建設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時談到,在相關管理部門及醫療單位的支持下,案例庫分別在湖南、河南兩省進行了調研工作,為人才評價的試點和實施提供了思路。下一階段,案例庫將按照方案,持續征集優秀病例報告,推進在臨床人才評價中的應用。他表示,在多年友好合作的基礎上,本次簽約儀式開啟了案例庫與國際出版集團合作的先河,以威科旗下期刊《Medicine》期刊及子刊《Medicine:病例報告與臨床研究方案》為起點,開展病例內容方面的合作:將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的中國作者的優秀案例由作者重新翻譯入庫,并將威科旗下UpToDate臨床思維案例大賽歷年優秀案例作品推薦入庫,進一步豐富案例庫資源,讓更多中國醫生看到這些優秀的病例,更好地發揮借鑒和指導作用。
王志霆總經理表示,威科集團與中華醫學會保持十余年的長期合作,出版了9本高質量英文醫學期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年,雙方在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的內容建設上開啟合作新篇章。《Medicine》及其子刊《Medicine:病例報告與臨床研究方案》作為臨床醫學領域的重量級期刊,有著廣泛影響力。威科將通過官方渠道通知作者,可將2018年以來已發表及已錄用的病例報告進行翻譯整理,投稿至案例庫。此次內容合作標志著我國優秀臨床成果在"走出去"后再度被"引回來",為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的發展持續做出貢獻。同時,廣受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青睞的UpToDate臨床思維案例大賽也積累了一批醫務工作者使用可靠的循證醫學資源解決疑難問題的優秀案例。我們期待通過合作,助力案例庫完善適合各專科和層級醫務人員借鑒的臨床案例,促進我國醫療服務同質化,為支持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總編輯魏均民與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代表雙方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儀式結束后,雙方領導就案例庫的應用推廣及對臨床工作者的實際意義等具體問題回答了現場來自《健康報》、《醫師報》以及健康界記者的提問。
對醫生來說,這是一個循證醫學的時代。這標志著醫生提出診療建議,不再單純依賴于自己過往經驗和臨床專業技能,而是讓"當前最佳研究證據"成為決策重要來源之一。
相比經驗醫學,循證醫學的到來不僅"打破"了權威,也縮小了年輕醫生與醫學老專家的差距。
2022年是循證醫學概念被發表的第30年。30年前,威科集團旗下基于循證醫學的UpToDate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創立,旨在提升臨床醫療決策從而改善全球醫療的質量和效率。經過30年發展,UpToDate已然成為全世界醫生在診斷和治療疾病時最信賴也最必不可少的臨床工具。
日前,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女士在接受健康界訪談時表示,UpToDate是把全球最優秀的醫學臨床的實踐證據收集起來,經過多輪審校、同行評議形成專論之后放在平臺上,醫生可以通過檢索和閱讀內容,獲取醫學證據,去形成更加準確的臨床決策,從而讓每一位醫生都能像頂級專家一樣行醫。
讓三甲醫院和基層醫療都"愛了"的UpToDate到底是什么?
循證醫學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應用最佳研究證據、結合個人臨床專業知識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愿,三者相結合。
循證醫學理念自1996年被王吉耀教授翻譯并引入中國至今已經被推廣了20多年,中國大多數醫生都知曉這個名詞,但在獲得循證醫學高質量證據方面,中國各省市地區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地區的醫務工作者難以接觸到最佳的醫學信息資源,對于外文的高質量證據或存在語言障礙帶來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從浩瀚的信息中甄別提煉出,可以指導臨床決策制定的可靠證據更是不小的挑戰。
王志霆表示,UpToDate會從臨床問題出發,由各專科領域全球權威的專家擔任作者和同行評議人員,臨床醫生可以通過檢索和閱讀內容,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UpToDate作者和編輯追蹤各專科領域臨床研究的新進展,確保依據最新重要研究更新UpToDate中的推薦建議和意見。
來自威科集團的數據顯示,UpToDate的內容經過7400余名全球知名醫生作者、編輯和同行評議專家的整理、編輯和審核。有191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生通過UpToDate做出最佳診療決策,并在每天的工作流程中與最新證據和推薦意見保持同步。集合全球權威醫學智慧,準確、實用、即時更新,是UpToDate能夠受到全球包括中國醫務人員青睞和信賴的原因。自2015年UpToDate推出中文版以來,中國已有幾百家三甲醫院在使用UpToDate,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的醫生往往利用UpToDate解決疑難雜癥。
2021年協和建院百年時,曾發表文章細解"協和三寶"。在講到"三寶"之一圖書館的時候,提到了通過UpToDate檢索,全科醫學系(普通內科)的一名主治醫師就曾成功診斷了中國第一例布魯里潰瘍病。此前,這種疾病被認為僅發生在非洲和澳大利亞,中國地區從未有過報道。
讓不同地區、不同規模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生獲得同樣高質量的研究證據,是實現"診療同質化"的基石,更是推動分級診療的基礎之一。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二級醫院、民營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中心像三甲醫院醫生那樣,通過UpToDate獲得診療決策支持。王志霆提到,對于基層醫生來說,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規范化診療,可以避免一些對于常見病的誤診和漏診。UpToDate同時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轉診,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例如,當基層全科醫生遇到甲亢患者時,過去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將患者轉診至上級醫院。有了UpToDate后,基層醫生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進一步進行診斷和治療,包括藥物副作用、劑量、后期隨訪和健康教育,都可以通過檢索UpToDate得到完整、詳細、規范的指導。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人民醫院一名全科醫生就曾表示,UpToDate作為循證醫學工具,已貫穿在自己的日常診療工作中,當自己遇到疑難雜癥時,它又可以及時幫忙解惑。
王志霆相信,強基層最重要的是讓基層醫生更加可靠,可以標準化地完成診療過程,更加有信心把病人留在基層。得到UpToDate的幫助后,很多中國的基層醫生能夠欣喜地感受到,自己與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醫療行業里的"百年老店",如何將靠譜做到極致?
為醫生提供決策支持,最重要的莫過于了解和采用世界最前沿和最好的醫學研究成果與實踐。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醫生,早在2012年,威科便著手進行UpToDate漢化翻譯。據王志霆介紹,中文版和英文版一樣恪守嚴謹的編輯流程,由國內醫生初譯、內部編輯三層六次審校、權威同行專家評議審校稿、所有相關方達成一致后才能正式發布。在這個過程中,專家們時常為了準確,就某一個詞的翻譯展開反復論證。
王志霆舉例說,臨床中有些患者需要通過激素進行治療,而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激素就需要緩慢減量。UpToDate有一篇相關的專題,原文的減量方案(an alternate-day regimen)直譯過來是"隔日方案",翻譯專家認為應該就"隔日方案"加一個更加具體的注釋,即"隔日方案(兩日劑量的激素隔日一次頓服)",中文編輯認為這個備注并沒有達到激素減量的目的,于是給英文版的編輯寫郵件詢問具體的減量方法。英文版的編輯為了保證嚴謹性,就將翻譯專家的意見和自己的意見發給英文原文的作者。作者回復之后,編輯又將所有意見轉發給翻譯專家,達成一致之后,最后此處翻譯為"隔日減量方案(即每天都用藥,減量隔日的劑量)"。
這個例子反映出翻譯專家提供的價值遠不僅僅是直譯,而是通過反復論證的工作保證了結果嚴謹性。據了解,UpToDate共有5405名中文翻譯和審校專家,他們來自于國內三甲醫院,是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相關疾病領域專家。
提高醫療質量,UpToDate怎樣給醫生和院長"幫大忙"?
作為醫生診療決策的檢索工具,UpToDate一經問世,便為各國醫生立下"汗馬功勞"。截至目前,全球有超過100篇醫院和大學發表了關于UpToDate作用的研究論文,這些論文表明,UpToDate可以更快地回答更多的臨床問題、改變臨床決策、改善診療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顯示,使用UpToDate改變了37%的患者診療決策;發表在《國際醫學信息雜志》上的一項日本研究發現,使用UpToDate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與減少診療錯誤顯著相關,相比對照組中未使用UpToDate的醫生,使用了UpToDate的醫生的診斷錯誤發生率明顯更低;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表明,醫院的醫療質量和使用UpToDate的時間呈正相關,使用UpToDate時間長的醫院,醫療服務質量越高,同時,UpToDate對質量的提升不限于基礎資源豐富的大型教學醫院,對于中小型非教學醫院的效果更明顯。
王志霆告訴健康界,來到中國后,UpToDate并未出現"水土不服",不僅迅速成為醫生臨床決策支持系統,也是醫政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幫助醫院更好地實施精益化管理。
例如,邯鄲市第一醫院就曾經結合UpToDate中推薦意見調整了醫院血液科白細胞危急值報告參數,減少無效通報例數,提高了檢驗和臨床人員的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未受影響。此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腎病科依據UpToDate,建立符合中國兒童特點的腎功能損傷兒童藥物調整方案,編寫用藥宣教手冊。
梳理知識、鍛煉技能……威科醫療怎樣幫助醫學生?
眾所周知,沒有在求學和實踐過程中建立循證醫學思維,醫生很難迅速成長為優秀果敢的專家。王志霆直言,威科的醫療解決方案貫穿醫學專業人員的整個職業生涯,無論是醫學生教育,住院醫師培訓,還是繼續教育與科研工作,威科都在發揮重要作用。
"醫學院和教學醫院非常重視在教學中開展臨床應用技能教育,在這方面,威科有一系列資源和軟件,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梳理知識和鍛煉技能。"王志霆介紹說,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在內的很多教學醫院,UpToDate均已成為醫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首選。在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會中引入UpToDate,作為有效工具提供證據以及基于證據的臨床決策,已經成為常態。
此外,威科旗下集成檢索平臺Ovid也為醫學院校提供醫學研究和教育教學輔助。王志霆告訴健康界,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老師注意到,學校使用威科的Ovid一站式研究解決方案用量突然升高。經過排查發現,原因來自與COVID-19相關的檢索大幅增加。
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所在的武漢受到新冠病毒影響最早且最大,醫學科研學者們對新冠病毒的科研熱情被激發,Embase、MEDLINE等醫學資源為科研人員們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來源,這些信息協助醫學科研人員們在抗擊疫情道路上的持續探索。
無論是中國的醫學院校、醫療機構還是權威學協會,威科集團從未停下與之合作的步伐。自2020年開始,威科與中國醫師協會合作,在五個省市開展支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通過提供醫學臨床數據庫,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崗位勝任力,多家教學醫院、培訓基地和住培學員已從中獲益。威科旗下著名出版品牌Lippincott一方面向中國醫學界介紹來自世界各地頂級醫生的科研成果和最佳實踐,另一方面也努力幫助中國醫生和科學家"走出去"。Lippincott自2018年起與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學會、高校、醫院和科研院所如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等廣泛合作,共同出版了近20本高質量國際醫學學術期刊。這些合作期刊在國內受到了學界和政府機構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其中有8本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5本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而且也收到了國際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為國際醫學界的發展帶來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
"讓每一位醫生都像頂級專家一樣行醫,每一位患者都受益于最好的醫學知識和證據,這是威科長久以來從未改變的愿景。"王志霆說。
原文鏈接: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20725/content-571588.html
北京2022年6月20日 /美通社/ -- 威科醫療近日宣布,基于云計算的人體數字地圖BioDigital Human正式上線旗下醫學研究平臺Ovid,提供當今醫學教育需要的沉浸式教學體驗。憑借Ovid平臺先進的集成功能,用戶可在任何地方、任何設備上訪問BioDigital Human,以更深入地了解人體構造,并以交互式3D探索疾病評估、進展和治療。
BioDigital Human可滿足任何包含解剖學課程的教育項目的需求,包括醫學、護理、物理治療、作業療法和運動醫學,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成果,增加對復雜解剖結構和身體功能的理解。對于教職員工,BioDigital Human 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且直觀的創作工具包和評估生成器,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輕松定制模型,并將其直接嵌入課程中,從而讓課堂內外的學習更加簡單流暢。
"混合式教學模式因新冠大流行得到加速采用,并且表明通過正確的工具,甚至可以將解剖學等注重實踐的課程應用于虛擬世界。"威科醫療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事業部醫學部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Vikram Savkar說,"BioDigital Human獨特的交互式 3D 解剖平臺為醫學院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先進的混合式學習解決方案,并進一步豐富了Ovid平臺上的醫學研究和教育數字資源。"
BioDigital Human被譽為"人體的谷歌地圖",全面包含醫學上精準的解剖結構,有8,000多個可單獨選擇的解剖結構、600種交互式3D模擬疾病病理和治療、強大的創作工具和評估生成器,以及用于繪制和可視化數據的工具包。BioDigital Human 提供當今混合式學習環境所需的可訪問性和適應性,可與其他領先的數字解剖資源一起使用,包括 Acland人體解剖視頻集和 Ovid平臺上的Grant解剖視頻。通過領先的醫學研究平臺,用戶可以快速地搜索信息并就患者診療、護理質量和臨床結果做出明智的決策。
BioDigital 首席執行官 Frank Sculli 表示:"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已經看到BioDigital Human提供支持的沉浸式內容改變了醫療機構和醫學院的學習體驗。我們很高興與威科集團合作,豐富其領先的解剖學產品組合,將我們的交互式 3D 平臺帶到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
BioDigital提供八種語言版本,可在電腦桌面、移動設備或 AR/VR 中使用,用于任何教育或臨床工作流程,以滿足沉浸式學習體驗。
了解更多詳情,或申請機構使用,請發送郵件至 sales@ovid.com。
“我們始終致力于讓臨床醫生和患者在充分了解證據的前提下,做出有據可循的診療決策,這就需要在他們的工作流程中提供可信賴的信息。”威科醫療臨床效能事業部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reg Samios表示,“Frost & Sullivan的這一認可證明了我們的努力,確保我們的解決方案有助于在整個診療連續體中統一決策,減少診療差異、改善患者結局。”
內外部編輯團隊即時調整最佳證據,完整的解決方案確保診療決策標準化
隨著醫護團隊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在跨多個角色制定臨床決策的過程中,容易引起決策不當的風險。當擴充的醫護團隊持續使用臨床決策支持解決方案時,可以促進臨床醫生專注于為患者制定更一致的診療決策。這反過來又有助于臨床診療的標準化和改善結局。
Frost & Sullivan表彰了威科集團的編輯團隊,該團隊專注于協調其核心臨床決策支持解決方案的內容。通過他們的協調工作,確保解決方案來自于相同的證據,以幫助解決臨床醫生及其患者在整個診療連續體中的個性化需求。這一協調工作支撐了威科集團兌現其“Best care everywhere”的承諾。
“威科集團多層編輯政策包括對新的臨床證據進行持續、系統和透明的審核、鑒別和整合。”Frost & Sullivan公司最佳實踐研究分析師Azza Fazar表示,“該公司擁有一支由資深外部醫生編輯、作者以及臨床醫生擔任的內部副主編組成的團隊,持續跟蹤醫學文獻,評估其質量、證據分級和臨床相關性。”
UpToDate迅速應對新冠疫情,94個臨床專題瀏覽量達3110萬次
新冠疫情讓醫療衛生行業面臨巨大難題,大量患者涌向醫院,醫護人員受到嚴峻挑戰,招聘和留住醫生的壓力持續增加。隨著美國疫情的惡化,關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研究的數量和速度也使臨床醫生無法跟上最新的文獻。
威科集團嚴謹的編輯流程為應對新冠疫情、西非埃博拉疫情、海地地震和世界范圍內的其他自然災害等公共衛生危機提供了一個即時和動態的響應機制。目前,UpToDate已有共計94個新冠專題。自2020年2月以來,新冠專題被130萬名臨床醫生瀏覽,瀏覽量達3110萬次。此外,威科集團持續提供新冠專題的免費訪問權,臨床醫生可通過威科集團網站訪問。
關于Frost & Sullivan 2021年北美年度公司獎
每年,Frost & Sullivan都會評選出在增長戰略和實施方面表現卓越的公司并頒發“年度最佳公司”獎。該獎項旨在表彰企業在產品和技術方面的高度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的客戶價值和市場領導地位。
Frost & Sullivan“最佳實踐獎”表彰在各個地區和全球市場上在領導能力、技術創新、客戶服務和戰略產品開發方面表現突出的公司。Frost & Sullivan行業分析師通過深度訪談、數據分析和大量的二次研究來比較市場參與者和衡量業績,以確定行業中的最佳實踐公司。
點擊鏈接,下載Frost & Sullivan完整報告。
美國外科醫師學會(ACS)成立于1913年,是一個外科醫生的科學和教育協會,致力于提高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美國外科醫師學會雜志》(JACS)是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旗下以臨床研究為主的旗艦出版物,也是全球引用率較高的外科學期刊之一,最新影響因子為6.113,在外科領域排名第9。
“很高興能夠與威科集團合作,進一步擴大我們在全球外科醫生中的影響力,并通過JACS提供高質量的、能夠改變臨床實踐的研究。” JACS總編輯、美國外科學院院士Timothy Eberlein博士說,“威科集團在醫學出版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及專業知識將會鞏固和提升ACS出版物在外科學領域的專業地位。”
JACS提供經同行評審的外科各方面的原創文章,旨在為外科醫生提供高質量、可快速檢索的信息。此外,威科集團將通過旗下值得信賴的醫學研究平臺Ovid®和其他數字渠道,擴大JACS在全球范圍內的讀者群。
“美國外科醫師學會致力于為外科教育和實踐制定高標準并廣受好評,我們很榮幸能夠作為ACS的出版伙伴,幫助他們完成使命。”威科醫療臨床效能事業部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部門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reg Samios表示,“秉承這一使命,我們期待通過合作,提供更多外科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和指導,改善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
ACS執行總監、美國外科學院院士David B. Hoyt博士表示:“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正在向一個更強大的全球外科學組織過渡的階段。與威科集團的新合作,無疑會極大提升JACS在全球外科醫生中的價值。同時,Ovid®平臺為外科醫生在電腦和移動設備上對JACS的內容進行深度搜索提供了一個可靠的途徑。”
威科集團中國區政府關系副總裁張雪主持會議,聯合實驗室執行主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計量與評價部負責人楊立英研究員致歡迎辭。聯合實驗室專家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專家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董爾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研究員呂群燕、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魏均民、北京協和醫院肝膽外科教授徐海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科研處處長岳文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循證醫學中心助理研究員楊昆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計量與評價部及威科醫療中國區代表共同參會。
會上,楊立英研究員及張雪女士代表聯合實驗室為出席專家頒發聘書。楊立英研究員介紹道,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威科集團“醫學評價與數據智能聯合實驗室”于2021年7月21日正式成立。聯合實驗室旨在就醫學領域科技評價問題展開長期研究,探索醫學領域創新的評價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評價生態環境。目前,已有18位來自全國不同地區、學科和崗位的醫學專家獲聘成為專委會首批成員。
績效評價和資源配置是科研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較之其他領域,科研評價問題已成為醫學人才和科研誠信規范管理的一大掣肘。本次研討會以“醫學科研信息評價”為主題,現場專家圍繞醫學領域的評價現狀、面臨的挑戰和需求、相關政策以及聯合實驗室重點工作方向展開了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針對醫學領域的人才評價問題,有專家表示,醫學人才評價難以用“一把尺”衡量全部地域、學科和崗位,以歷史發展為依據的縱向研究和以學科比較為基礎的橫向研究要共同推進,應根據臨床醫生、臨床研究者及科研人員等不同角色建立分類評價體系。“大醫精誠”,作為一線工作者,臨床醫學科研的最終目的還應當回歸到治病救人上。
在科研評價方面,專家表示,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影響因子不再是評價期刊影響力和論文影響力的唯一指標。評價醫學科研的價值也要考慮學科受眾、論文類型、地域等因素,將唯一的“唯”變成維度的“維”,結合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分類和分層,以期建立一套有數據支撐的公認的評價標準。
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聯合實驗室工作正式啟動。下一步,聯合實驗室將積極發揮專委會成員優勢,以科學依據為基礎,以數據為驅動,推動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績效評價研究,為構建科學、合理的醫學評價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儀式由中國科學院文獻中心科學計量中心主任楊立英教授主持。文獻中心主任劉細文教授、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Cathy Wolfe 女士分別代表雙方致辭。
劉細文主任在致辭中說:“績效評價和資源配置一直是科研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正是雙方建立聯合實驗室的大好時機。希望聯合實驗室把文獻中心的科學計量信息分析能力與威科集團的資源有效結合,整合文獻中心已有的學科信息資源,就醫學領域科技評價和績效評價展開長期合作,深入支撐科研計劃的落實和科研政策的制定。”
“NSLC-WK醫學評價與數據智能聯合實驗室的建立是雙方全面戰略合作的良好開端。”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Cathy Wolfe 在致辭中表示,“威科集團在出版和信息服務領域深耕185年,威科醫療與100多個國際權威醫學協會有著歷史悠久并且非常成功的深度合作,出版300多本全球知名的臨床醫學期刊。希望雙方能夠攜手并進,為推動中國世界一流期刊建設、改善中國醫學評價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威科集團通過攜手建立醫學評價與數據智能聯合實驗室,旨在就醫學領域期刊評價問題展開長期的合作研究,積極探索醫學領域創新的評價方法,推動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評價生態環境,攜手推進國內外同行在醫學學術出版領域的協同發展。
北京2021年7月16日 /美通社/ -- 6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與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舉行,雙方將在行業研究、學術培訓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攜手推動中國和國際同行在醫學學術出版領域和信息資源開發應用領域的融合并進。
簽字儀式上,中信所黨委書記、所長趙志耘首先致辭。她表示:“中信所一直是中國科技信息領域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此次與威科集團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實現‘中信所全球學術國際合作伙伴網絡’的戰略構想,為廣大科技管理人員、研究開發人員、社會公眾、科學傳播領域專業人員提供學術發展平臺和交流機會,開展更高層次的科學研究,為促進世界科學信息領域的學術研究發展與實踐做出貢獻。”
“與中信所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對于威科集團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總裁及首席執行官Cathy Wolfe在致辭中表示,“威科集團在出版和信息服務領域深耕185年,很榮幸能夠將行業知識和經驗帶到中國,期待通過與中信所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出版及信息服務領域的發展,為中國科技強國的建設做出實質性貢獻。”
隨后,趙志耘書記與Cathy Wolfe女士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信所副所長郭鐵成、評價中心代表及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志霆、威科集團中國區代表共同見證簽約。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對出版和信息產業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共識之上,通過戰略合作,中信所與威科集團將充分發揮和利用雙方的優勢與資源,開展行業深度研究,共同組織學術出版培訓和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等,以實現“重實效、促發展”的合作發展宗旨。
2021年初,韓煒主任與北京兒童醫院臨床流行病與循證醫學中心彭曉霞教授進行了初步溝通,了解到援藏醫療隊的需求后,經過與威科UpToDate循證醫學知識庫工作人員的深入討論,決定由彭曉霞教授攜手威科UpToDate循證醫學知識庫工作人員一起進藏,共同助力拉薩市人民醫院。
4月12日,彭曉霞教授在拉薩市人民醫院門診樓會議廳舉辦學術報告,為醫院定制了兩大主題學術講座,分別為“UpToDate支持臨床決策與臨床研究”與“臨床研究選題”。會議廳座無虛席,醫生們學習熱情高漲。彭教授在講座中說:“UpToDate遵循循證醫學的臨床實踐模式,針對臨床實踐問題,基于當前可得到的最佳證據制定臨床決策推薦建議,而且由世界范圍內具有豐富臨床和科研經驗的專家團隊定期根據新的證據更新臨床決策建議。因此,UpToDate循證知識數據庫像一位權威的醫學專家,指導臨床醫生高效學習,保持知識更新,推動臨床醫生對臨床實踐的不斷思考,發現新的問題,開展好的臨床研究。”2個小時的精彩報告,深入淺出、生動實用,得到了現場醫生的陣陣掌聲和熱烈回應。
4月14日,韓煒主任在拉薩市人民醫院重點安排了UpToDate科室培訓,培訓面向院內21個科室的醫護人員。韓主任表示,彭教授的學術講座加上UpToDate培訓專家的講解演示,將理論與實際結合,雙管齊下,讓醫生們切實體會UpToDate的價值,對提高醫院臨床診療質量、提升臨床研究水平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他將督促大家更加高質、高效地應用這一循證醫學知識庫輔助臨床實踐工作,讓更多當地百姓受益。
注:彭曉霞教授和韓煒主任未收取任何形式的勞務費或代金補償
白皮書重點介紹了疫情下催化當今醫療格局顛覆性變化的趨勢,包含行業統計資料、調查數據以及十余位專家的寶貴洞見,展示了解決因疫情造成的醫療衛生系統性脫節的路徑。對此,威科提出了將在后疫情時期重塑醫療行業的5大力量:對虛擬醫療爆炸式發展的及時探索、臨床證據和決策制定的速度和嚴謹性的提高、支持先進臨床監測的人工智能技術、對醫療衛生人才戰略的迅速調整以及對數據訪問和交換的迫切需求。
1. 新冠疫情改變遠程醫療前景,有助于改善衛生不公平現象
新冠疫情的暴發成為促進虛擬醫療廣泛使用的關鍵催化劑,以彌合面對面的就診服務被取消與實際醫療需求之間的空白。虛擬醫療在后疫情時代將可能繼續擴大規模,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醫療服務模式。白皮書顯示,美國遠程醫療訪問量在疫情前期增加了50至175倍,57%的醫護人員較新冠疫情出現之前對遠程醫療模式的接受度更高,64%的消費者更習慣使用遠程醫療。
虛擬醫療有助于將醫護服務擴展至少數族裔、老年人和農村人口等受慢病影響較為嚴重的人群。新的患者參與策略可幫助醫療機構將傳統醫療模式之外的健康相關因素和數據納入考量,遠程患者監測、虛擬專科咨詢和其他數字化醫患互動等模式的發展也在順利進行,以期通過虛擬醫療減少衛生不公平現象,惠及更多人口。
2. 優化最佳即時證據的獲取路徑,響應全球對可靠信息的需求和速度要求
新冠疫情空前的緊迫性使許多醫學出版物重新調整了編輯流程,以加速向臨床醫生提供信息。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與新冠肺炎有關的期刊文章和預印本在數月內即達到14萬篇。
威科強調,在患者參與度逐漸提高的時代,整個醫療領域保持一致性對提供有效的臨床服務至關重要。在后疫情時代,能直接支持一線醫務人員工作的最佳臨床證據對改善醫療質量和救治生命大有裨益。在平衡最佳證據的嚴謹性和高效性上,威科集團旗下基于循證醫學的臨床決策支持資源中,每一項建議都需要至少3位、多達20位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對證據進行權衡。
3. 人工智能技術高速助力臨床監測
疫情暴發后,醫療機構迅速采取行動,將新冠肺炎病例納入臨床監測活動,通過關聯體征和癥狀,為更好地預測和防止病毒擴散鋪平了道路。白皮書顯示,81%的醫院管理者表示人工智能對于醫療衛生行業是一件益事。在美國,每年發生50萬次艱難梭菌感染,造成約2.9萬人死亡;每年花費在醫院醫療衛生相關感染上的直接成本為280-450億美元。
盡管新冠疫情似乎成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試煉場,事實上醫療業利用技術的力量應對醫療衛生相關感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威科醫療首席技術官Jean-Claude Saghbini在白皮書中提道:“通過機器學習模型,威科集團預測了75%的艱難梭菌感染這一常見院內感染,驗證了該模型的高性能。在另一個項目中,人工智能能夠在艱難梭菌出現之前的6天或更早識別出有患病風險的患者,給臨床醫生先行一步的優勢。”
4. 人才戰略為醫療衛生團隊的轉型做好準備
新冠疫情給醫療衛生系統和一線醫務工作者帶來了巨大壓力,全球范圍內的人員持續短缺使情況更加惡化。報告顯示,美國一線醫務人員中COVID-19相關的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患病率為25%-40%,高于越戰退伍軍人和911襲擊后參與緊急救援的人。據預估,2033年美國可能面臨54,100到139,000的醫生缺口;2030年,全球將需要3,600萬名護士和助產士。
人才戰略必須跟上未來發展的步伐。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構建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幫助減少人才流失,并協助醫護人員的個人職業發展和自我修復管理。此外,隨著新的醫療模式與服務形式的發展,軟技能教學等一些全新領域變得愈發重要。
5. 新的醫療生態系統通行貨幣:跨醫療機構的準確且可用的數據
新冠疫情加強了連接全行業數據這一需求的全新共識。根據威科集團的調研數據,88%的受訪者表示,醫護工作者需要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86%的醫療行業利益相關者表示,不正確或質量差的數據是當下影響患者安全或成本增加的一個風險來源。
長期以來,醫療衛生領域的前瞻者一直在尋求跨體系更好地進行醫護協調的方法,他們很早就意識到,如果沒有數據,這樣的努力是不完整的。在安全的基礎架構下,針對數據質量、映射和標準化制定全面計劃,最終可將包括基礎科學家、臨床研究人員、醫院和門診、企業、社區和個體醫療消費者在內的整個醫療衛生生態系統融合在一起。
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促使人們以新的方式思考并推動醫療系統亟須的積極變革,這些變革對后疫情時代的世界意義重大。威科指出,應對新冠危機,需要進行持續、實時的創新,從而影響在臨床一線、跨地域和跨醫療體系提供醫療服務的方式。對此,白皮書也給出了策略和建議。
威科集團旗下包括Lippincott、Ovid、UpToDate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與軟件服務貫穿于醫學科研、教學、臨床,以及醫院管理。疫情暴發后,威科開通新冠肺炎文章綠色出版通道。在確保嚴格同行評審的基礎上,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危重癥協會、美國麻醉協會、中華醫學會等多個權威醫學協會通過在Lippincott平臺出版的Circulation,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esthesiology,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高影響力期刊快速出版一系列高水平新冠肺炎研究論文及臨床指南,指導醫生的實際搶救工作。專業醫學集成平臺Ovid在第一時間設立了新冠肺炎專題資源中心,一站式整合國際新冠肺炎相關論文和數據庫資源與工具,幫助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研究人員快速獲取新冠肺炎論文資源和解決方案。同時,權威臨床決策支持工具UpToDate迅速根據臨床一線的實際需求,發布了一系列基于循證醫學的新冠肺炎專題與指南并迅速更新,致力于為醫護人員提供最佳診療決策和護理實踐支持,實現從醫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快速轉化。
威科集團全球增長市場副總裁、中國董事總經理王志霆表示:“作為擁有185年歷史的醫學出版平臺和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者,威科的責任與行動已經不僅限于傳統的醫學期刊出版服務。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數字化形式和渠道去廣泛傳播這些重要研究成果,最大程度發揮期刊內容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根據臨床的實際需要,以權威期刊內容為基礎,重組、篩選、開發一系列先進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全面支持臨床決策,提升醫療質量,實現從醫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快速轉化,助力抗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醫學出版、數字化應用及對臨床決策的支持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
以疫為鑒,新冠疫情為消除變革障礙、擁抱未來醫療提供了思路和動力。白皮書發布之際,威科醫療宣布即將開啟“疫情之下的循證實踐之路”暨威科循證醫學學術月活動。活動將以系列網絡研討會的形式舉辦,匯集來自全球科研和臨床領域的杰出領袖,共同回顧和探討疫情下基于循證醫學的臨床路徑建設和在醫、教、研領域的實踐創新。
獲取方式:
關注“威科醫學”公眾號,回復“白皮書”,可下載《未來醫療5大驅動力》白皮書中文版,該系列報告的英文版可在威科集團全球網站上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