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協會表示,此次入選單位是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先進代表,其成果必將為十四五期間理論研究、重大技術攻關、解決行業共性問題,以及提升政府創新能力和數字化轉型提供有益參考。
信證鏈基于區塊鏈的可信存證與數據協同技術優勢而研發,是首個實現鏈上鏈下和異地數據可信協同的全國性運營級公證聯盟區塊鏈平臺。通過將各地公證處連接成鏈,實現公證公信力與區塊鏈可信技術的有機融合,形成價值(可信)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社會的信任基石。
信證鏈由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作為組織節點發起,由鏈城數科提供技術支持,首批業務節點包括上海、北京、成都、昆明、武漢、杭州、寧波等地公證處,具有異地協同、遠程公證、即時取證、在線賦強的功能。依托公證業務的專營性、專業性、協同性推動數據的流動、業務的創新,實現“一地發起,全國協同,數據可信,服務創新”。
在品牌維權領域,信證鏈聯手避風塘等知名商家,提供便捷的區塊鏈取證工具,將事后取證向事前預防性取證轉變,使電子證據從單純的存證向“取、存、管、用”的全生命周期擴展,讓關于公司品牌與業務發展的電子證據真正實現可管可控,切實為企業維權節約時間精力成本。
在版權保護領域,信證鏈依托版權確權、版權交易、版權維權、版權融資的應用功能,提供覆蓋“創造、應用、保護、管理、服務”的版權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通過各地公證機構共建的公信力聯盟,并連接版權確權與認證機構,服務于廣大版權權利人和相關服務方,最大限度地降低信任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實現“數據即證據,合約即法律”。
在區塊鏈“信任的機器”與公證處公信力的雙重加持下,信證鏈構建起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縫銜接和映射,將真正成為可信、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協作基礎設施,未來信證鏈將“筑鏈成網”,為更多用戶提供可信存證和數據協同,為數字社會搭建起堅實的信任基石,服務于更高層次的民生與經濟需求。
基于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平臺,鏈城數科打造了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基礎服務平臺,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支撐了監管服務、區塊鏈與智慧城市、信證業務、數據服務等核心業務領域,為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助力數字化轉型,推動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基礎服務平臺致力于解決數據安全與共享之間的矛盾。該分布式數據共享平臺運用了區塊鏈分布式、防篡改、防抵賴的技術特性,實現分布式數據可信共享、數據主體邊界保護、可交易可監管可審計。平臺充分發揮智能合約、多方安全計算的特點,“數據不動模型動”,確保數據不出庫,“可用不可見”,在保護原始數據安全和公民隱私的前提下,與社會數據深度融合,釋放數據生產要素價值。
同時,鏈城數科打造了一系列核心業務領域的創新應用,致力于實現“建設可信、安全、高效協同的社會生態”的發展愿景,讓信任不再困難,形成了在監管領域、區塊鏈與智慧城市領域、信證業務領域和數據服務領域的核心業務,為數字中國創造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監管服務
鏈城數科建設了我國市場監管系統首條聯盟區塊鏈、全國首個市場監管區塊鏈電子取證固證平臺,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托浙江省市監局打造的電子商務信用建設工程(網絡交易監管平臺)- 電子證據管理系統 。首期覆蓋全國重點平臺20余家,包括京東、淘寶、天貓、阿里巴巴、蘇寧、拼多多、唯品會、餓了么等,平臺內經營主體上萬個、重點品牌500余個,上線后一年內累計線索量240余萬條,累計固證量280余萬,實現商品下架70余萬個,為數百次行政執法處罰提供司法出證服務 。
區塊鏈與智慧城市
鏈城數科打造了區塊鏈可信模組、一體機,全面驅動物聯網轉化為“可信物聯網”,上線了全國首個區塊鏈防災預警安全監測平臺,首創“區塊鏈+物聯網”可信監測模式,已為廣東省、湖南省2000余個工程項目提供可信監測服務,日均上鏈數據達50萬條,累計數據達1.5億條。
信證業務
鏈城數科構建了首個實現鏈上鏈下可信協同的全國性運營級公證聯盟區塊鏈平臺“信證鏈”。首批業務節點包括上海、北京、武漢、成都、昆明、杭州、寧波等地公證處;支持異地協同、遠程公證、在線賦強等業務。未來隨著全國網絡的鋪開,“信證鏈”將成為可信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和可信數據使用接口。
數據服務
鏈城數科承擔了工信部創新應用發展工程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數據服務系統建設任務,構建基于區塊鏈、面向工業互聯網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為5個工業領域,30余個應用場景,1000+工業企業提供可信數據服務。同時,在婁底建設城市級數據基礎服務平臺,致力于數據要素市場化。
]]>此次戰略合作旨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結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關于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任務,發揮區塊鏈在可信安全高效協同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進一步升級。
協議各方將圍繞應用理論研究、聯合編制標準、共建產業聯盟、打造典型應用、相關人才培養、合作課題申報等方面展開合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呂長江副院長、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尹可挺、鏈城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國軍分別在儀式上致辭。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呂長江在致辭中表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始終堅持以思想引領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方向,以“商道人文”回應整個時代與社會對商學院的要求。尤其近年來,學院核心聚焦“科創”事業,堅持“從國家的未來、世界的未來去考慮管理如何與科創使命融合的命題”,致力于“以管理賦能科創,以科創成就未來”的偉大事業。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為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帶來全新的動能和全新的契機。期待各方通過本次建立的產學研平臺,充分發揮各自所長,力爭早結合作碩果。
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尹可挺院長表示,研究院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指導,著力打造產業發展規劃研究、關鍵技術研發、業務應用創新、人才培養匯聚及服務行業監管五大板塊,構建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新型產業生態。此次合作,有助于進一步深化我院產學研功效,為實現“構建區塊鏈產業新生態,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其應用的價值。
鏈城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國軍表示,建設基于區塊鏈技術、具備自適應能力的、面向價值信任互聯網的智慧城市,是實現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重要前提。此次戰略性合作,是探討信任互聯網在數字政務和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如何發揮其最大價值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與探索,鏈城數科將與協議各方全力合作,打造區塊鏈技術應用新成果,助推區塊鏈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簽約儀式后,各方就今后合作進行了深入座談。
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鴻表示,自2012年中心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推動智慧城市的學術創新、產業創新、應用創新。尤其立足“管理+技術”的多學科融合特色,通過跨領域、多學科深度交叉,建立了由國內多家龍頭企業參與的集政企校、產學研為一體的資源優化與合作機制。本次合作,將進一步擴大產學研合作陣營,為推進區塊鏈技術從基礎理論到應用研究、再到實踐場景的創新和發展貢獻頂尖高校智庫的力量。
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團隊與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及鏈城數科團隊代表基于各自在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產業規劃研究、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等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根據戰略合作共識,未來各方將搶抓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合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中的應用,為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城市服務和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新的模式、創造新的樣板。
關于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
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9月,在寧波市網信辦和經信局指導下,依托浙大軟件學院和區塊鏈龍頭公司,以國家戰略需求為指導,圍繞“產業規劃編制+技術平臺研究+業務應用創新+人才培養匯聚+服務行業監管”五位一體戰略,助力區塊鏈產業健康、合規、有序、蓬勃發展。并通過在省市試點創新應用場景,積極對外輸出成功經驗,構建區塊鏈產業新生態,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于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隸屬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匯聚了國內頂尖的智慧城市相關學術資源、企業資源以及政府資源。中心旨在面向城市未來管理與發展的戰略需求與應用研究,借助學院完整的學科體系、雄厚的師資力量、突出的科研實力、優秀的人才隊伍、廣泛的國際交流、權威的國際認證以及深入的企業合作能力,通過跨領域、多學科深度交叉,建立集政企校、產學研為一體的資源優化與共享機制,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學術創新、管理創新與應用創新,踐行智慧讓城市更精彩的組織愿景,為實現未來城市各領域精細化運營與智能化發展貢獻力量。
關于鏈城數科
鏈城數科(全稱“鏈城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趣鏈科技的核心生態子公司,秉持“建設可信、安全、高效協同的社會生態”的發展愿景,鏈城數科以國產自主可控聯盟鏈為“鏈接器”,結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數據可信、安全、高效共享提供技術平臺、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圍繞區塊鏈規劃咨詢、建設信任體系、促進分布式協作、區塊鏈人才培養等領域構建區塊鏈生態。
隨著中國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互聯網在帶給人們快捷便利的同時,也在形成巨大的信任鴻溝。例如,近年來隨著網約車的流行和普及,網約車平臺的乘客安全問題也備受社會關注。為了更好地保障乘客權益,各大平臺也相繼推出一系列嚴格的審查措施,要求司機提供無犯罪記錄、無吸毒史等一系列證明。然而,如何開具這些證明,如何異地開具證明,如何保證開具的證明不受篡改等問題,卻也難倒了很多網約車司機,同時也是平臺自身難以解決的。
信證鏈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區塊鏈技術是一種點對點傳輸、分布式存儲、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加密算法共同構成的技術,它以算法信任取代人為信任,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隱私保護、自治管理等技術特點,有著平等互信、安全可控、協同互利的應用價值。在全國范圍內,信證鏈在公證處、政府、企業以及司法機構之間建立了可信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網絡,旨在實現“一地發起,全國協同,數據可信,服務創新”。
以網約車司機的故事為例,信證鏈依托遍布全國各地的公證機構,有效地實現了異地無犯罪記錄核實。司機無需離開戶籍所在地,就可以通過信證鏈提出無犯罪記錄申請,通過公證處之間的跨地域和跨機構數據協同查詢和追溯功能,直接獲取帶有公證處和區塊鏈雙重背書的證明,大大節省了奔走多地的成本。
當然,網約車司機只是需要解決“如何證明我是我”、“如何證明我做了什么”、“如何證明我沒有做什么”的用戶群體的一個縮影。
在區塊鏈“信任的機器”與公證處公信力的雙重加持下,信證鏈還可以為異地取證、差旅驗真、金融助貸、異地取證、企業背調、婚姻信息、工商信息、人事檔案、房產登記、戶籍信息、工作經歷、犯罪記錄、學歷學位等信息提供有針對性的公信力背書。
目前,北京市長安公證處、上海市盧灣公證處、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武漢市尚信公證處、成都市蜀都公證處、昆明市國正公證處、寧波市鄞源公證處(排名不分先后)已經加入信證鏈成為業務節點,實現了服務上架、異地協同、能力開放三大功能,正在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更多新型信證服務。
信證鏈的構建,實現了公證公信力與區塊鏈技術的雙向賦能,一方面,區塊鏈使公證行業鏈上鏈下數據的可信協同和異地數據的可信協同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公證加持彌補了區塊鏈技術在上鏈前數據真實性審核上的缺失。
信證鏈構建起了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縫銜接和映射,將真正成為可信、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協作基礎設施,為數字社會搭建起堅實的信任基石,服務于更高層次的民生與經濟需求。
《中國區塊鏈發展戰略研究》旨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前布局區塊鏈前沿理論,推進我國區塊鏈技術體系與平臺的建設,提出區塊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方向,明確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中長期發展方向和工作內容。
為充分挖掘和展現我國區塊鏈產業建設現狀與優秀成果,項目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區塊鏈創新應用案例,為戰略咨詢報告提供素材和支撐。經評審,優秀案例將入選戰略咨詢報告,并提交黨中央和國務院,成為我國區塊鏈創新應用的典型示范案例。
]]>在與會領導與專家的見證下,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尹可挺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宣布首個全國性公證聯盟運營鏈“信證鏈”發布。
尹院長介紹到,“信證鏈”是基于區塊鏈的可信存證與數據協同技術優勢而研發,是首個實現鏈上鏈下數據可信協同的全國性運營級區塊鏈平臺,旨在實現“一地發起,全國協同,數據可信,服務創新”的目標。同時還將依托浙江大學、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及行業龍頭公司的師資和業務優勢,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既懂技術又懂法律的復合型跨界人才。
信證鏈以公證行業為核心,通過鏈上鏈下的可信協同將公證公信力與區塊鏈的技術可信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上鏈數據真實性的問題。同時,利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國公證機構之間的行業協同,使一地的數據得以合法合規地服務于異地的業務,極大拓展了業務模式和創新能力,也使互聯網環境下的信任變得不再困難。
信證鏈由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作為組織節點發起,首批業務節點包括北京市長安公證處、上海市盧灣公證處、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武漢市尚信公證處、成都市蜀都公證處、昆明市國正公證處(排名不分先后),已實現了服務上架、異地協同、能力開放三大功能,正在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更多新型信證服務。
信證鏈有什么作用?如何實現鏈上鏈下可信協同?尹院長舉了一個通俗易懂的業務場景:一直以來,網約車平臺的乘客安全問題都備受社會關注。據前幾年深圳公安部門排查當地的8000余名網約車司機后發現,有吸毒前科人員1425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1661名,高風險人群比例高達40%。但網約車平臺缺乏手段對司機的違法犯罪記錄進行核實,從而導致多次發生極端安全事件,平臺合規和責任義務邊界也備受爭議。
開具有無犯罪記錄公證是公證處常規且高頻的公證業務,基于區塊鏈的可信存證與數據協同技術優勢而研發的“信證鏈”將公證行業固有的公信力與區塊鏈的技術可信有機融合,依托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公證機構,通過構建分布式可信數據共享網絡,有效地實現在司機戶籍所在地完成無犯罪記錄核實工作,進行跨地域和跨機構數據的協同和追溯,大大降低協作成本,充分實現“鏈上鏈下的可信協同”。隨著信證鏈網絡在全國的不斷鋪開,基于公證處的需求業務也能夠惠及更多地區,服務更多對象。
北京市長安公證處:
信證鏈作為協同鏈、業務鏈、價值鏈,將為公證行業在數字化時代更好地服務經濟、服務民生提供有力的支撐。
上海市盧灣公證處:
借助信證鏈,許多之前無法觸及、無法解決、無法復制的業務難題和業務空白變得充滿了可能。它極大地激發了公證人員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能夠使公證機構站在一個新的高度為社會提供創新服務。
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
信證鏈真正將核心聚焦在了業務模式的創新上,通過節點之間的協同功能,另辟蹊徑地尋找到了一條實現數據跨域互通的新模式,為數據的可信安全高效共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武漢市尚信公證處:
信證鏈將公證公信力與區塊鏈的技術可信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實現了數據鏈上鏈下的可信協同,彌補了區塊鏈在業務模式上的先天不足,也為公證行業深度參與新基建、新動能的構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成都市蜀都公證處:
互聯網打破了地域上的隔閡,卻又形成了信任上的鴻溝。信證鏈的構建力圖為消弭這種鴻溝提供一種解決的路徑。通過數據的可信協同讓傳統屬地式的公證職能向外延伸,連點成鏈,交織成一個全新的信任網絡。
昆明市國正公證處:
讓科技為公證賦能,法律服務能力必然是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信證鏈的目標就是解決數據異地協同、數據存證等一攬子問題,相信信證鏈在智慧化服務的路上一定能夠大鵬展翅、扶搖萬里。
尹院長表示,信證鏈的價值絕不僅限于公證業務的異地協同,更重要的是,它基于區塊鏈技術與公證公信力的雙重加持,構建起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縫銜接和映射,將真正成為可信、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協作基礎設施,為數字社會搭建起堅實的基石。
雙方就共同探索區塊鏈工程研究,打造“數字政府”區塊鏈典型應用,推進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陳俊和鏈城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國軍分別發表致辭。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忻超及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儀式。
鏈城數科董事長金國軍表示,期待未來雙方進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探索區塊鏈在助力數字政府建設和創新應用方面的作用。
]]>《中國區塊鏈發展戰略研究》旨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前布局區塊鏈前沿理論,推進我國區塊鏈技術體系與平臺的建設,提出區塊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方向,明確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中長期發展方向和工作內容。其中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戰略專項課題在中國工程院陳純院士與廖湘科院士的指導下進行。
啟動會上,由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尹可挺作啟動報告,介紹了課題研究內容、工作計劃、下一步工作等相關情況。尹老師表示,課題將從區塊鏈創新應用調研與梳理、區塊鏈創新應用模式研究、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戰略、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建議四方面展開研究。預計在今年12月結題驗收,并產出中國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戰略報告。
各與會專家對課題任務表示高度重視,并結合自身行業領域介紹了各單位區塊鏈創新應用情況。來自國防科技大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海關總署、國家電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中國公路學會、中國電信研究院、百度、騰訊、京東、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鏈城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代表進行了發言,充分展現了我國區塊鏈創新應用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下一步,課題工作組將開展課題調研工作,包括征集調研對象、確認調研形式、展開具體調研,并基于調研成果整理凝練重點、編寫課題調研報告、編制研究報告詳細提綱。課題工作組將凝心聚力、勠力協作,深入挖掘與呈現我國區塊鏈應用發展現狀、應用案例、典型場景,為我國區塊鏈建設貢獻力量。
啟動會參與單位涵蓋我國區塊鏈應用各領域相關單位,后續專項課題推進過程中將繼續吸納具有區塊鏈創新應用案例和潛力的單位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