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2025年5月2日 /美通社/ --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宣布任命張連棟教授為會計學院(SOA)新任院長,自2025年7月1日起生效。張教授在會計學院擁有七年以上的領導經驗,他將領導學院開展一系列戰略舉措,提升學院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
此任命由SMU前任教務長柯莫西教授(Timothy Clark)牽頭的全球遴選程序,從2024年1月開始經過全面評估后確定的,并獲得SMU董事會、教職員工以及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支持。
SMU新任教務長陳金樑(Alan Chan)教授表示:"張連棟教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學者,在財務報告、公司治理和稅務領域具有國際公認的權威影響力。他還是敬業的教育者、經驗豐富的學術領袖,獲得了同事們的尊敬。我們相信會計學院在張教授的領導下,將繼續攀登新的高峰。"
經驗與成就
自2017年以來,張教授一直是會計學院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2017年至2023年擔任研究副院長,2023年起出任副院長。任職期間,他在制定和執行會計學院的教育和研究戰略、提升學院的國際知名度以及促進學術卓越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他的領導下,會計學院取得了多項里程碑式成就,包括2017年推出首個博士學位課程,以及2019年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開設雙學位博士課程,這兩項成就提升了學院的學術地位。他的辛勤努力也推動了學院在楊百翰大學(BYU)會計學院排名中的提升。
杰出學者
張教授是國際知名學者,其研究領域包括財務報告與披露、公司治理和稅務。他在《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The Accounting Review》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頂級期刊上發表了大量論文,成果斐然。他的研究在學術和社會層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并屢獲殊榮,包括2024年Moskowitz獎榮譽提名。他還受邀在眾多頂尖大學發表主題演講。
除了研究工作,張教授還擔任重要的編輯職務,包括《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副主編(2015年起擔任),《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副主編(2023 年起),以及《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主編(自2020年起)。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編輯領導力進一步鞏固了他在該領域的聲譽。
張教授就其被任命為會計學院新任院長表示:"我很榮幸能接受這一職位,感謝校方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信任。作為院長,我將致力于培育卓越的教學與研究文化,帶領學院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將共同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會計領域及其他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張教授的任命標志著會計學院的一個新篇章,他將與SMU的高層管理團隊、教職員工和學生緊密合作,強化教育體系與研究產出,推動學院的發展。
關于張連棟教授
張教授于2008年在南洋理工大學獲得會計學博士學位,并在康考迪亞大學約翰-莫爾森商學院以助理教授的身份開啟了學術生涯。2016年,他成為香港城市大學的正教授,隨后于2017年加入SMU。他以一顆熱忱之心投身教育事業,擁有豐富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經驗,指導眾多學生進行學術探索。
]]>新加坡2025年4月21日 /美通社/ -- 在"SMU聯課活動研討會—培養全面發展、職場就緒人才"上,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簡稱:新大] 重申了其承諾,即為學生和校友提供應對瞬息萬變的職場所需的技能與韌性。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作為主賓出席了研討會,并發表了開幕致辭。
作為25周年校慶里程碑的重要部分,新大宣布2025屆畢業生將成為首批獲得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Co-Curricular Transcript, 簡稱CCT)的學生。這一開創性舉措于2023年推出,體現了新大對培養學術優秀、適應力強、具有自我認知且能勝任現代職場需求的畢業生的承諾。此外,自2025年5月1日起,所有校友都將享受新推出的終身職業指導服務,幫助他們在職業生涯的任何階段自信應對職業變化和挑戰。這一舉措的推出恰逢新加坡職業中期轉型激增及全球經濟波動加劇之際。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開幕致辭中贊揚新大在推行CCT方面所展現的領導力,并指出學生應培養好奇心、連接力、創造力與貢獻精神這四項關鍵素質,以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
陳部長表示:"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的核心在于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并運用這些優勢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它旨在通過發現、理解自我并發揮所長,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新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梁教授在面向200余名教育工作者、行業合作伙伴及學生發表演講時表示,該校以樹立行業標桿為榮,并強調大學致力于培養面向未來的畢業生。
他稱:"新大始終堅信學習不止于課堂。作為新加坡首所將實習、社區服務和國際交流納入畢業必修環節的高等學府,我們一貫倡導全面教育。"
"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的推出,正是基于這一堅實基礎。它通過系統化的課外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現實生活中的技能,使他們能夠更自信、更清晰地展現自身經歷,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占據優勢。" CCT是對傳統學術成績單的補充,它將學生的課外參與和成長按軟技能分類,并劃分為接觸、整合與轉化三個漸進層級,全方位記錄學生的課外學習經歷,并為達成畢業生學習目標者頒發數字徽章。
由于實習、社區服務和國際交流是新大學生的畢業必修項目,因此相關信息會得到完整記錄。這份結構化檔案為雇主提供了學術成績之外的能力評估依據。
新大的綜合聯課活動管理系統(ICMS)為CCT提供支持,學生可通過該系統追蹤學習經歷、提交反思報告并獲取導師的反饋。新大聯課活動發展部門2022年9月對200余名學生的早期調研顯示,81.1%的學生認為ICMS功能使其能更有針對性地參與聯課活動,97.5%的學生支持在畢業時獲得正式聯課活動記錄。
這一舉措的推出恰逢全球技能優先招聘趨勢的興起。LinkedIn數據顯示,73%的招聘者更注重能力勝過學歷;新加坡70%的雇主更重視溝通與批判思維等軟技能。新大的CCT通過向潛在雇主清楚展示這些核心技能,幫助畢業生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
研討會對談嘉賓之一、LinkedIn新加坡代表黃惠敏說:"如今,招聘行業正快速轉向技能優先。雇主不再局限于傳統學歷,而是更關注求職者的適應力、領導力與克服困難的能力。新大的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讓畢業生能清楚展現自身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自建校以來,新大始終引領各項舉措,幫助學生掌握雇主所需的技能。隨著89.8%的新大畢業生在六個月內成功就業,CCT將進一步增強他們在技能驅動型經濟中的競爭力。
大學建議雇主不僅將CCT作為談話的開場白,更要通過這些記錄深入了解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以便更好地進行人才篩選。與成績單或清單不同,CCT指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活動,更系統地培養各項技能,從而更好地實現與職業目標的匹配。
新大首創終身職業指導應對職場變革
面對新加坡職業中期轉型浪潮及64%校友對職業輔導服務的需求,新大再次創新,成為新加坡首所將終身職業指導制度化的大學。自2025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起,所有[1]新大學士與研究生校友,不論畢業年份,均可終身享有系統性的職業支持,這一原本只提供給該屆畢業生的專屬資源,如今全面開放。
這一創舉與新加坡"技能創前程"等國家戰略相呼應,旨在提升職場應變能力和終身學習素養,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就業環境,同時為高等教育機構樹立了培養具長期職業適應力畢業生的新標桿。
對SMU MBA畢業生Richie Sison(2021屆,菲律賓)而言,職業指導在從金融行業轉向供應鏈和運營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表示:"新大的就業咨詢服務幫助我從金融業成功轉型到供應鏈與運營領域。職業指導使我先后入職亞馬遜新加坡供應鏈經理及優食臺灣地區運營經理。終身職業支持將為校友應對未來職業挑戰提供持續助力。"
新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梁教授說:"職場變革速度空前,大學必須確保畢業生做好準備。新大重新定義了對畢業生的支持,不僅限于職業起點,而是貫穿一生。我們是新加坡首個將終身職業支持制度化的大學,確保校友無論面對何種行業變革,都能獲得幫助他們適應、成長與成功的伙伴。"
此次研討會吸引了新加坡各地的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及其他高校的廣泛關注,其中多所院校正在探索類似的聯課活動學習記錄體系。CCT的設計亦與雇主合作,確保學習成果與職場需求緊密關聯。
作為教育創新領域的領導者,新大早在2000年便成為新加坡首所將社區服務列為全體學生畢業必修項目的大學,迄今累計社區服務時長超428萬小時。
更多關于SMU教育創新舉措的信息,請訪問SMU網站。
[1] 不適用于交換生、新大專業進修學院SMU Academy及ExD課程的非注冊學員,以及榮譽校友和關聯校友。
新加坡2025年4月13日 /美通社/ --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簡稱:"新大") 楊邦孝法學院 (Yong Pung How School of Law) 的學生在全球舞臺上展現出卓越的辯護技巧、智慧與國際競爭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雙冠佳績。在同個周末,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團隊在兩項全球最負盛名的模擬法庭競賽中斬獲最高榮譽,這兩項賽事分別是在華盛頓舉行的"第66屆菲利普-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66th 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以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的"第22屆Willem C. 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22nd Willem C. Vis (Ea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
這些成就標志著新大以及新加坡法律教育在國際舞臺上取得的重要里程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新加坡的大學贏得杰賽普冠軍還是在2001年。這一重大成就不僅提升了新大楊邦孝法學院在世界頂尖法律教育機構中的地位,也為這個城市國家未來的律師們樹立了榜樣。
新大常務副校長Alan Chan陳金梁教授表示:"我校為這兩個團隊感到無比驕傲!我們深知他們才華橫溢,而這些成績也證明了我們并非偏袒自己的學生!這些來之不易的勝利也反映了我們教職人員、校友以及整個新大學法學界的奉獻與支持。法學院將不遺余力地通過嚴謹的課程和實踐機會,繼續培養適應全球需求、具備實踐能力的法律專業人才。"
他還補充道:"我們團隊的出色成就鞏固了楊邦孝法學院在辯護和法律教育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在今年大學慶祝成立25周年之際,這一成績顯得尤其意義非凡。"
2025年菲利普-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奪冠
4月5日,新大學生代表隊在2025年菲利普-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世界冠軍。這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聲望的模擬法庭競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法學生參與,共同探討緊迫的國際法律問題。今年的杰賽普模擬法庭競賽競爭異常激烈,共有來自104個國家的805支隊伍參賽,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
這是新大楊邦孝法學院自2013年首次參加該競賽的國際輪次以來,第四次闖入決賽。盡管是參賽院校中較為年輕的法學院之一,但該校代表隊在2013年、2014年和2022年均獲得了亞軍。
菲利普-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被譽為國際模擬法庭的"大滿貫"賽事之一,模擬聯合國司法機構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處理的國家間虛構爭端。每所法學院僅能派出一支代表隊參賽,就復雜的國際法律問題進行書面和口頭辯論。在國家或地區預選賽中獲勝的隊伍,通常會于4月的第一周前往華盛頓特區參加White & Case國際輪次的比賽,角逐令人夢寐以求的杰賽普世界杯。
來自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和烏克蘭的隊伍晉級4月4日舉行的半決賽。在激動人心的決賽中,新加坡管理大學和基輔國立大學莫希拉學院(National University of Kyiv-Mohyla Academy)最終對決,新大學脫穎而出,最終奪冠。
新大的優秀團隊由法學學士四年級本科生Lovein Sui 徐樂盈、Elizabeth Ho 何俐慧、Genieve Wu胡芷儀、Raelee Toh卓宣慧和Erica Wee黃旭恩五位女將組成,她們精湛的法律推理、沉穩的表現和出色的辯護給國際法院的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黃旭恩還被評為比賽最佳辯手。該團隊由新大法學助理教授Nicholas Liu劉勝帶領的校友教練團隊悉心指導。
2025年Willem C. 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奪冠
僅一天后,在香港舉行的第22屆Willem C. Vis (East)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上,經過九輪激烈角逐,新大模擬法庭代表隊亦登上了領獎臺。此次奪冠標志著新大自2010年首次參賽以來,在Vis (East)比賽中第三次奪冠,此前還曾在2022年和2015年奪冠。該校還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獲得了獎項。
新加坡管理大學Vis (East)參賽團隊成員包括學士后法律課程學生Samantha Loh羅溫俐、Aishwarya Salkade,以及法學學士本科生Jonathan Teo張悅義、Adele Ling林彥瑩和Evangeline Han韓善如。
Vis (East)辯論賽是維也納著名的Willem C. 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的姊妹賽事。隨著亞洲地區國際商業交易和跨境糾紛不斷增多,Vis (East)辯論賽為法律專業學生、學者和從業者提供了從亞洲視角了解全球仲裁和國際貿易法的機會。
在決賽中,新加坡管理大學與德里國立法律大學(National Law University Delhi)展開了精彩對決,最終新大宣布為冠軍。該團隊還獲得了其他多項榮譽:
關于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的卓越成績
新大楊邦孝法學院在模擬法庭競賽中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Ian R Taylor國際模擬法庭培訓項目,該項目已使這所法學院在全球舞臺上穩固立足。這個項目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模擬法庭參賽者,他們斬獲了無數世界級榮譽,助力新大在各大國際知名模擬法庭競賽中持續保持卓越表現。
根據Nica.team法學院排名,楊邦孝法學院在國際模擬法庭競賽方面一直位列全球前三。學院在諸多知名賽事中也一直是佼佼者,包括國際刑事法院(海牙)(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Hague))、普萊斯傳媒法模擬法庭競賽(牛津)(Price Media Law (Oxford))、法蘭克福國際投資模擬仲裁庭(Frankfurt Investment)以及Vis(維也納)等重要模擬法庭辯論賽。新大的團隊在杰賽普(華盛頓)、曼德拉(Mandela)人權模擬法庭以及亞洲法律協會(LAWASIA)等眾多競賽中亦表現卓越。
就在數周前,新大代表隊在2025年3月12日至15日于香港舉行的第23屆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亞太地區)(23rd Red Cross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IHL) Moot (Asia-Pacific Region)?)中奪冠。2024年,新大模擬法庭參賽選手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中摘得桂冠,并在難民與移民(Refugee Migration)模擬法庭競賽、弗萊徹(Fletcher)國際破產法模擬法庭競賽以及佩雷拉(Perera)模擬法庭競賽中榮膺世界冠軍。此外,新大代表隊在普萊斯(Price)傳媒法模擬法庭競賽、史丹森(Stetson)模擬法庭競賽和曼德拉人權模擬法庭競賽中均躋身世界總決賽,并在曼弗雷德-拉克斯國際空間法(Lachs Space)模擬法庭競賽中首次問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