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全球年會上,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相關議題受到了外界關注。為向全球嘉賓多維度展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成果和活力,大會今年特設了一系列特色體驗,包括首次啟用以廣州市花"木棉花"為設計靈感的大灣區標志性工程"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舉辦會議,同時還邀請創立于中國香港、有超過55年歷史的商務正裝品牌金利來作為大會商務形象合作伙伴,以"殿堂級"產品七褶領帶和絲巾領帶聯合打造年會官方定制禮品。
高質量品牌代表金利來
向世界展示中國服裝質造魅力
國際金融論壇方面表示,本次全球年會選擇中國商務正裝領先品牌金利來作為大會"商務形象合作伙伴"。金利來于1968 年創立于中國香港,1984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作為一個逾55年歷史的中國品牌,金利來堅持匠心工藝持續守正創新,以科技研發助力高質量發展,多年來不斷向世界傳遞中國商務正裝的魅力,是中國高質量品牌的代表。
國際金融論壇還進一步透露,此次聯手金利來打造"國際金融論壇20周年全球年會官方定制禮品",將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功男士提供專屬體驗,為全球與會嘉賓帶來更高端商務穿搭選擇的同時,傳遞高品質且富有中國特色的商務正裝文化體驗。
據介紹,作為大會官方定制禮品之一的七褶領帶,最早源自十九世紀阿斯科特領巾,工藝難度大,講究對面料手工折疊工藝的巧妙運用,被稱為"人類雙手能制作的最好領帶",是全球高端男士商務正裝的標桿性配飾。
上世紀80年代,金利來將七褶領帶純手工制作技術帶回國內并加以改良,將其打造為國內至今為數不多的堅持純手工制作的領帶。每條金利來七褶領帶都使用了較常規多兩倍的頂級絲綢面料,從背后打開后宛如"展開的翅膀",靈動而不失莊重。在國際金融論壇20周年全球年會上,七褶領帶作為大灣區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成果展示之一,讓不少與會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我父親曾憲梓博士創立金利來第一天開始,我們就以‘勤儉誠信'為價值觀堅持以質量為首。七褶領帶凝聚了金利來55年匠心工藝,也是我們企業價值觀的直觀體現。"金利來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曾智明表示,"我們親身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及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設,也見證了在大灣區一體化建設下,這里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有活力。我們很高興能通過這次大會,攜手國際金融論壇向世界展示大灣區服裝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活力與成果,向全球傳遞中國高品質商務正裝的品牌魅力。"
以專利技術驅動業務創新
打造高質量核心競爭力
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質量強國"、"科技強國"戰略,中國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發展"也為服裝企業帶來嶄新的發展機遇。
曾智明認為:"國家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全方位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我們覺得技術領先、‘高質量'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投入科技研發修煉品質內功將在未來競爭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了解,近年金利來正圍繞"高品質正裝"核心賽道,持續加大知識產權布局,以自研技術驅動業務創新。金利來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超70項專利權,包括6項發明專利、44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和22項外觀發明專利。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到現在不到三個月時間,金利來獲得的專利權已增加近10項。其中免燙技術"3D立體免燙服裝制造研發和運用"獲得2023中國服裝行業科技進步優秀獎。
目前國家正鼓勵企業在關鍵技術攻關和轉化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企業活躍于市場一線,因在科技創新、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上有強大活力而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據介紹,近年金利來正不斷探索將航天航空、先進材料等跨行業高科技加快應用到傳統服裝行業,幫助精尖技術加速市場轉化。
"金利來的成長受益于國家快速崛起的背景,一直以來我們深刻感受到國家強,則質量必須強。"曾智明表示,"現在全國正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金利來將充分發揮作為企業的優勢,積極理解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同時緊抓大灣區戰略一體化機遇,參與到國家和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設中。"
此次會議是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3年年度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出席會議并發表開幕致辭。
在《金融時報》副主編兼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主持下, IMF副總裁李波,國際金融論壇(IFF)顧問、全球發展中心(CDG)主席馬蘇德?艾哈邁德,國際金融論壇(IFF)理事、國際金融協會(IIF)前主席魏伯昂(Axel Weber),國際金融論壇(IFF)理事、全球流動性和可持續機制主席薇拉?松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丹尼?亞歷山大爵士等嘉賓,圍繞全球挑戰與應對、多邊組織的作用與改革、債務與融資等議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希望全球加強合作以應對包括氣候、貧窮等全球性挑戰,"我們必須合作,否則人類都將深陷困境之中。"她強調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更需要各方加強合作才能支撐起數字化、綠色經濟等的推進和發展。
國際金融論壇(IFF)顧問、全球發展中心(CDG)主席馬蘇德?艾哈邁德指出,我們必須面對現實,"認識到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地緣局勢緊張的現實,然后再去找出我們必須合作的議題。"他指出,各方需要坐下來找到務實合作的有效方法,才能解決由此帶來的風險和危害。在談及政策臨界點問題時,他認為國內的環境會迫使政治家們最終做出政策改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李波在討論中以"韌性與可持續性信托"(RST)和烏克蘭項目舉例指出,當前形勢下多邊主義依然是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有效方式。同時,他以IMF為例強調,成員國始終相信IMF能夠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促進金融穩定,這種信任是IMF運轉的重要基礎。在談及多邊機構改革時,他說:"相比對國際機構進行重新設計,我個人覺得不斷增強多邊國際機構的作用,幫助國際機構不斷調整、改善和提升更為可行。"
在談及當前的國際債務和融資問題時,國際金融論壇(IFF)理事、全球流動性和可持續機制主席薇拉?松圭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時,私營部門的參與"改變了游戲規則"。她認為,我們需要更好地組織、協調和利用好私營部門,讓他們在融資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在談及當前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風險問題時,她認為在當前不友好的國際貿易環境下,通過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勞動生產率是降低風險的關鍵。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丹尼?亞歷山大爵士認為,應對全球挑戰需要加強多邊組織的力量,也需要加強多邊組織之間的合作。他還強調了政治領導人的參與意愿對解決當前氣候危機的重要作用。
國際金融論壇(IFF)理事、國際金融協會(IIF)前主席魏伯昂(Axel Weber) 認為,"引入私營部門并降低他們在發展中市場的投資風險非常重要",為此他建議要從"未來視角"出發,對現有的資本規則和商業模式進行完善。在談到應對氣候危機問題時,他建議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來設計應對氣候危機的"氣候提款權"(CDR),從而為那些脆弱的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支持。
主持人馬丁?沃爾夫指出,資源是我們應對挑戰、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同時他提醒要對風險保持警惕,要搞清楚誰會是這些風險的最終承擔者。
參會嘉賓一致認為,以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為代表的多邊國際機構依然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很多參會者也指出,多邊組織必須進行有效而務實的改革調整,才能有效應對當前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本次會議的聯合組織機構——國際金融論壇(IFF)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金融領域的戰略對話與交流,促進金融領域的合作與創新。作為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機制和多邊合作組織,國際金融論壇(IFF)努力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 (Finance 20)"。
File photo of IMF: Kristalina Georgieva,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IMF (3rd from left) together with the panelists at the conference discussing "Scaling up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Financing", organized by the IFF, the Bretton Woods Committee and the Paulson Institute in Washington DC on April 10.
該會議由國際金融論壇與Bretton Woods Committee和保爾森基金會共同舉辦,強調了氣候行動的緊迫性,以及動員政府和私營部門參與可持續發展融資的必要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開幕式上表示,IMF通過韌性與可持續性信托基金(RST)向五個國家提供了貸款,并且有44個國家有意加入。該信托基金于去年4月成立,旨在幫助各國建立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確保可持續增長。
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專家參與了小組討論,包括IMF副總裁李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行長金立群、盧旺達財政和經濟計劃部部長Uzziel Ndagijimana、保爾森基金會副主席戴青麗(Deborah Lehr)、Liquidity and Sustainability創始人兼主席Vera Songwe,以及RockCreek Group高級董事總經理Kenneth Lay。
IMF副總裁李波稱,韌性與可持續性信托是IMF的首項長期工具,展現了IMF成員國的承諾。但現有的資金不足以解決氣候問題。
李先生補充說:"我們不僅需要緊急行動,而且需要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IMF將繼續推進RST,讓氣候變化持續成為全球領導人的首要任務。"
AIIB行長金立群對公眾缺乏對氣候危機的了解,以及相關部門能否緊急調動資源來應對氣候問題表示擔憂。
金先生表示:"除非您確實相信氣候問題將成為迫在眉睫的危機,否則不可能為此調動足夠的資源。"
Ndagijimana說,各國政府應像對待新冠疫情一樣,優先應對氣候危機,要"立即采取行動,并且采取持續、一致的措施"。
該小組還強調了公私合作、多邊開發銀行,以及雙邊捐助者參與氣候融資的重要性。
IMF副總裁李波認為,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激勵措施,對于吸引私營部門參與氣候融資至關重要。此外,國際社會還應與中低收入國家合作,幫助這些國家在公共財政、公共投資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建立能力。
RockCreek的Ken Lay認為,氣候項目中所涉及的風險正在阻礙私人資金進入氣候融資領域。
金先生指出,監管機構應改善政策和監管環境,讓私人投資者能放心參與這類融資。
Songwe認為,碳定價和碳將成為下一個商品熱潮,屆時包括多邊開發銀行在內的國際社會將攜手合作,提供碳定價數據,這樣一來,財富不僅會流向財政部門,也會流向當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