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5年6月26日 /美通社/ -- 華為云香港與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近日宣布于深圳華為坂田基地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就科研協同、技術轉化、初創項目孵化及全球創科生態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攜手加速理大優秀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及出海啟航,立足亞太構建賦能全球的產學研融合創新示范平臺。是次合作備忘錄由華為云香港業務總經理張澤先生、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知識轉移及創業處總監王家達先生簽署,華為云亞太區總裁尚海峰先生、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科研與創新)趙汝恒教授、華為云海外生態發展與運營部部長虞良先生及理大顧問委員會委員龍佩英女士見證。
根據備忘錄,將重點聚焦三大核心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在科研與成果轉化方面,雙方將圍繞人工智能(AI)、計算機科學及通信技術等技術領域,透過華為“AI百校計劃”,加速理大科研成果藉華為云生態于全球不同產業落地。同時,合作聚焦初創孵化及生態共建,雙方將攜手打造覆蓋亞太區的孵化平臺,支持具國際潛力的理大初創企業拓展亞太區市場,并配合香港“產學研一加計劃”(RAISe+),推動理大科研成果由實驗室走向產業的全鏈條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理大已有多項科研成果進入商業化階段,其中由理工教授及科研團隊牽頭的初創企業達130多家,在RAISe+舉行一年多來,理大已有共6家公司獲批,每家均獲得香港政府千萬級的資金支持,充分展現理大在產學研融合與落地方面的實力與業界認同。未來,雙方將一同推進科研項目之商業化,進一步體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價值。雙方亦將共建AI應用技術培訓,華為云將支援理大設計AI融合課程,深度整合AI云服務教學與應用,配合華為AI認證體系,提升科研人員與學生產業實踐能力與科研轉化視野。
華為云亞太區總裁尚海峰先生表示:“華為十分重視與本地高等院校的合作,并全力支援學校利用創科技術加速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是次合作是華為深耕亞太及香港創科生態的踏腳石,尤其在AI課程設計、加速初創技術孵化及構建出海平臺等范疇,進一步形成雙方優勢互補。我們亦期待透過技術開放與資源對接,支援理大提升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及科研成果轉化效率,進而加強科研教育優勢及全球教育競爭力、為香港培育及輸送具全球競爭力創科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科研與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此次與華為簽署合作備忘錄,標志著雙方在科研協同、創業支持及科研人才培育方面將開展全方位合作。我們期待透過今次與華為的合作,在推動理大的科研與創新于本地、亞太以致全球的生態建設上展開深入的合作,助力學生、科研人員及初創企業拓展更廣闊的發展舞臺。依托華為在亞太市場的拓展與網絡,我們已與新加坡相關部門達成深度合作,理大將成為香港第一所于新加坡建立官方孵化基地的高校,未來我們的標志將亮相相關部門的新加坡孵化中心。未來, 雙方會在全球更多的地點聯合當地合作伙伴成立孵化基地, 推動理大科研和初創與全球接軌。”
理大的科研實力與成果轉化備受國際肯定,于最新公布的“2026年 QS世界大學排名”中升至全球第54位; 另外, 剛發布的“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影響力排名”,理大位列全球第 56 位、香港第二。理大于世界各大權威大學排名中節節上升, 屢獲佳績,不僅代表國際高等教育界別對理大在學術研究上的認可,更肯定了理大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的能力。
華為云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打造AI算力底座,近期推出業界領先的CloudMatrix 384超級AI集群節點,為高校科研、數字創新與產業應用提供強大算力支撐。是次合作,雙方將共建AI創科融合平臺,充分發揮理大科研實力與華為云的全球生態優勢,攜手推動優質科研項目立足香港、連接亞太、放眼全球。
雙方自合作以來,已在初創企業加速商業化及出海、聯合創新開發者賽事、云計算人才交流及AI課程培訓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華為將與理大深化合作,推動從科研到教學、從孵化到出海的協同生態,共同推動科技創新服務社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為亞太注入嶄新創科動能。
秉承“香港啟航,立足亞太,走向全球”的愿景,雙方攜手推動優秀IP創科轉化,連結海外資源,共建AI創科平臺,助力本地及區域創新發展。
]]>
華為云發布面向中企出海亞太的"六大協同"舉措,支持客戶&伙伴快速開拓亞太市場:
華為云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在歡迎致辭中分享了華為云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歷程與業務進展。她提到,亞太是華為云海外的最大市場,其中新加坡、中國香港、泰國連續多年穩居華為云出海市場前三。隨著數智經濟的蓬勃興起,亞太地區充滿無限商機,已成為中企出海的首選。
她強調,出海企業在亞太要獲得業務成功,需要融入本地市場,塑造本土企業形象,從而贏得客戶的喜愛、本地生態的支持以及市場的廣泛認可。她指出,亞太市場對高科技和成本有著雙重需求,出海企業只有深入了解各國特點,開展精準市場調研,才能構建強大的市場洞察力,從而抓住機會,把握未來十年的潛力。
華為云亞太區總裁尚海峰以"出海亞太:至近路徑,至大航道"為主題,分享亞太地區作為中企出海首選的優勢。他指出,亞太地區憑借文化相近、語言相通、華人眾多及經濟趨勢相似等特點,成為最貼近中國市場的海外區域。亞太華為云過去5年實現30倍增長,穩居亞太地區增速最快的云服務提供商。
針對中企出海,華為云提出六大協同舉措:
同時,尚海峰也在會上發布"出海亞太加速計劃",亞太云將投入1,000萬美元的專項資金,提供出海咨詢、方案構建、聯合營銷、上云支持、業務聯拓及產業對接六大禮包助力中企開疆擴土。他表示:"華為云已構建龐大的亞太出海朋友圈,跟出海客戶和伙伴一起,聚千鈞力,破萬重浪!"
東盟基金會與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分享東盟及香港營商環境和招商引才策略:
東盟基金會 執行董事Dr. Piti Srisangnam表示,在未來10年,東盟將實現數字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促進數字創新,為成為全球重要的數字經濟體奠定堅實基礎。云服務是東盟數字化增長的催化劑,為多樣化的數字經濟提供穩定的支持。他呼吁繼續加強合作、創新和投資,解鎖東盟奇跡。
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投資推廣/招商引才副總監張兆榮在會上分享,中國大陸在創新、數字化發展和市場潛力方面引領全球,而香港憑借其多元且強大的金融和資本市場、零關稅商品調度的強大支持,以及國際認可的專業服務業,成為企業拓展海外及亞太業務的核心。作為全世界的超級聯系人,香港融合了全球優勢與中國優勢,吸引了眾多優質企業和頂尖人才。
中企分享出海亞太的征程與本地化思考:
墨騰創投創始人兼CEO李江玕基于其多年全球運營經驗,深入剖析了對中企出海的洞察和看法。他指出,東南亞零售線上化潛力巨大,目前僅為12%,遠低于中國的30%。本地化與全球化需取得平衡,企業的商業模式才能更具代表性與共鳴力。同時,他指出,出海門檻高并非壞事,它促使企業先修煉內功,再拓展外延,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ADVANCE.AI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壽棟在會上指出,東南亞數字支付滲透率從2015年的不足10%躍升至2025年的75%,數字經濟規模也從320億美元飆升至3000億美元。壽棟總結ADVANCE.AI成功的三大關鍵:市場的早期性、普惠金融的需求及市場競爭本身。他強調:"當別人挖金時,你要準備好鏟子,找到自己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價值。" 他特別感謝華為云的支持,稱 "我們第一個合作的公司不是華為云,但華為云愿意在沒有任何交易的情況下,把商機無私的分享給我們。"
用友中企出海業務總監靳曉旭在"數智平臺+AI:助力出海企業智能化管理升級"主題演講中表示,自2023年起,用友啟動了中企出海戰略,三年內實現2.0戰略升級,服務超過200萬客戶企業信息化,成為亞太第一平臺。他提到,用友與華為云攜手合作了10年,在亞太區已有很多合作成功的案例,中企出海客戶對數智化建設需求日益精細化,尤其是本地化經營,并強調,用友將繼續深耕亞太市場,推動本地化經營與伙伴合作,繼續助力企業智能化管理升級。
在高峰對話環節,主持人引導現場嘉賓分享為何選擇出海亞太及在業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并共同探討AI在當下如何賦能甚至改變他們所在的行業。四位嘉賓分享他們的出海經驗與挑戰,并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未來,華為云將憑借其全方位的支持和創新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獲取競爭優勢,與客戶、合作伙伴及業界同仁更加緊密地攜手,共同推動中國企業的全球化。
AI戰略:產業升級新引擎
隨著AI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華為云泰國首席執行官曹玲玲強調:"AI不應是高門檻技術。通過開源協作與創新,每個國家都能構建本地化智能生態。"
朱拉隆功大學工程博士Jing Tang教授補充道:"企業可通過高質量數據資產優化開源大模型,實現高效智能轉型。數據培育將成為AI成功落地的關鍵。"
華為云為泰國提供更好的AI選擇。
華為云AI云服務提供多樣化、高效穩定的算力支持,助力企業與開發者快速構建大規模AI應用。該平臺不僅優化主流開源模型,更提供云工具鏈簡化開發流程,通過一鍵部署和即用功能取消復雜的配置。
云服務矩陣:構建數字轉型基石
亞太云解決方案銷售副總裁譚仕杰在會上公布了多項云服務,旨在加速企業從云原生向AI原生跨越。
生態協作:數據驅動可持續增長
在"高層大數據圓桌會議"上,專家一致認為企業需要構建智能數據治理體系,將數據資產轉化為競爭優勢。華為云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吳世偉表示:"通過開放架構和本地化支持,我們助力泰國企業實現從數據積累到價值創造的跨越。"
此次論壇標志著華為云在泰國的戰略升級,通過"技術民主化"和"生態協作"雙輪驅動泰國數字經濟發展。隨著這些解決方案的落地,華為云將繼續推動泰國的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