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4年11月22日,接受匹米替尼 20 毫克 QD 治療的患者初步觀察到64% 的 ORR, 所有受累的器官均觀察到持續的緩解,包括消化道、口腔、眼睛、肝臟,以關節和筋膜,食管,皮膚和肺。
許多 cGvHD 患者可能會出現肺部癥狀,例如氣短和肺功能減弱,最終被診斷為cGvHD引起的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綜合征(BOS),這是cGvHD治療的主要難題一,急需新的治療突破。在口頭報告中,研究人員強調了具體的肺部緩解情況。至數據截止時,共有6名受試者獲得肺部改善,其中一名受試者的肺功能檢查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增加了 11%,另外1名受試者在治療后FEV1恢復到 75% 以上,恢復至正常水平。其余4名受試者的 NIH 肺功能評分有所改善,氣短癥狀明顯好轉。證明了匹米替尼治療BOS的臨床療效。
截止2024年11月22日,大多數入組患者尚未完成 6 個月的治療周期以確定研究的主要終點,這表明隨著匹米替尼治療時間的延長,這些患者將會有更好的療效體現。研究結果表明,匹米替尼在接受多種既往治療的cGvHD患者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炎癥主導和纖維化主導的器官中都觀察到快速和持久的反應,并伴隨患者報告的器官特異性癥狀好轉。同時,匹米替尼安全性良好,大多數不良事件為1級且可逆。基于最新的臨床表現,匹米替尼可能為治療cGvHD提供一種有前景的全新治療選擇。
關于匹米替尼 (ABSK021)
匹米替尼(ABSK021)是由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匹米替尼已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BTD),并被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授予優先藥物(PRIME)認定,用于治療不可手術的腱鞘巨細胞瘤(TGCT)患者。目前,匹米替尼也在被評估用于治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治療。
關于和譽
和譽醫藥(香港聯交所代碼:02256)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立足中國,著眼全球的創新藥研發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擁有多年頂尖跨國藥企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并參與了多個臨床及上市新藥的研發。和譽醫藥專注于腫瘤新藥研發,以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和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為核心,著眼病患及醫藥市場的需求,秉承國際新藥開發的理念和標準,致力于開發新穎及高潛力藥物靶點的潛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創新藥物,用于改善中國及全球病人的生活質量。自成立以來,和譽醫藥已經建立了豐富的創新產品管線,涵蓋腫瘤精準治療領域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更多信息,歡迎訪問 www.abbisko.com。
研究結果表明,在600mg -1000mg BID劑量組,ABSK043單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在PD-L1高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觀察到更顯著的療效,即使患者存在EGFR或KRAS突變,并曾接受過系統性治療。這些發現將支持ABSK043在EGFR突變肺癌和各種其他實體瘤的進一步研究。
和譽醫藥在本屆ESMO Asia 2024大會上展示信息如下:
報告編號:485
標題: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的口服PD-L1抑制劑ABSK043的1期研究最新結果
報告時間:12月6日10:42AM-10:52AM
關于ABSK043
ABSK043是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并擁有全球知識產權的一款全新的具備優異活性及高度選擇性的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劑。腫瘤細胞可以利用PD-1及其配體PD-L1這些免疫檢查點來逃避免疫監管和清除,抑制或限制T細胞應答。ABSK043可與PD-L1受體特異性結合并誘導其從細胞表面內吞,有效地抑制PD-1/PD-L1的相互作用,解除PD-L1介導的T細胞活化抑制作用。ABSK043在多個臨床前模型中展現出與已獲批PD-L1抗體相當的抗腫瘤功效。截止目前,全球已有多款PD-1/PD-L1抗體藥物獲批上市,但并無PD-1/PD-L1小分子藥物獲批。ABSK043目前正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開展針對晚期實體腫瘤的I期臨床試驗。
關于和譽
和譽醫藥(香港聯交所代碼:02256)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立足中國,著眼全球的創新藥研發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擁有多年頂尖跨國藥企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并參與了多個臨床及上市新藥的研發。和譽醫藥專注于腫瘤新藥研發,以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和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為核心,著眼病患及醫藥市場的需求,秉承國際新藥開發的理念和標準,致力于開發新穎及高潛力藥物靶點的潛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創新藥物,用于改善中國及全球病人的生活質量。自成立以來,和譽醫藥已經建立了豐富的創新產品管線,涵蓋腫瘤精準治療領域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更多信息,歡迎訪問 www.abbisko.com。
本研究壁報(#983P)在 2024 年 9 月 16 日周日的HCC壁報環節展示。在壁報展示結束的最佳壁報評選環節,ESMO組委會向本壁報及和譽醫藥頒發了"最佳壁報獎"。本研究壁報是肝細胞癌壁報環節唯一獲獎者。
壁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5日,共入組122例患者,其中BID隊列74例,包含160mg BID,220mg BID和300mg BID。5.4%的患者處于巴塞羅那肝癌分期(BCLC)B期,89.2%患者處于BCLC C期;64.9%的患者肝功能分級(CP)得分5分,27%患者6分,6.8%患者7分;64.9%的患者經過多線治療;85.1%的患者經過ICI治療;75.7%的患者經過ICIs和mTKIs治療。
療效數據顯示,40例經治的、FGF19過表達的肝癌患者接受了依帕戈替尼220mg BID治療,其中38例可評估患者中,應答率達到36.8%(14/38),疾病控制率(DCR)達到78.9%(30/38)。同時,接受過ICIs和mTKIs治療的患者應答率達到44.8%(13/29),最長DOR達到16.4m,mDOR達到7.4m,DCR達到79.3%(23/29),mPFS達到5.5個月。
安全性數據顯示,300mg BID組發生一起劑量限制性毒性(DLT)事件。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TRAEs,>20%)為ALT升高、腹瀉、AST升高、高磷血癥、膽紅素升高、堿性磷酸酶升高、血小板降低、總膽汁酸升高。3-4級治療相關不良反應(>5%)包括AST升高、ALT升高和腹瀉;未發生5級不良事件。
肝細胞癌(HCC)作為主要的肝癌分型,占原發性肝癌的85%~90%。HCC惡性程度高,大約30%的HCC存在FGFR4異常高表達且預后差,現有治療手段不能滿足長久的生存獲益。目前,一線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治療進展的HCC目前尚無獲批的標準治療,FGF19/FGFR4通路可能是HCC患者的新治療靶點。根據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依帕戈替尼作為單一藥物,展現出可控的安全性和優異的抗腫瘤活性。值得關注的是,在同時接受ICIs和mTKIs治療患者中,220mg BID的依帕戈替尼的總體應答率為44.8%,mDoR為7.4個月,mPFS為5.5個月,這個研究結果支持了依帕戈替尼在這類醫療需求未得到滿足的人群中的進一步的后期開發。
除依帕戈替尼外,匹米替尼聯合化療與特瑞普利單抗一線治療晚期胰腺導管腺癌的II期臨床研究設計也在本次ESMO大會公開。
關于依帕戈替尼(ABSK011)
依帕戈替尼是一款具有高選擇性的FGFR4小分子抑制劑,擬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尤其是存在 FGFR4信號通路異常(如配體FGF19擴增/過表達,FGFR4突變/擴增/融合等)的晚期HCC、膽管癌、乳腺癌等。FGFR4信號通路是HCC分子靶向治療開發的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向。與競爭性產品相比,依帕戈替尼表現出了更好的效力和抗腫瘤療效,并在臨床前研究中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質。
關于和譽
和譽醫藥(香港聯交所代碼:02256)是一家立足中國,著眼全球的創新藥研發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擁有多年頂尖跨國藥企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并參與了多個臨床及上市新藥的研發。和譽醫藥專注于腫瘤新藥研發,以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和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為核心,著眼病患及醫藥市場的需求,秉承國際新藥開發的理念和標準,致力于開發新穎及高潛力藥物靶點的潛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創新藥物,用于改善中國及全球病人的生活質量。自2016年成立以來,和譽醫藥已擁有由16種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涵蓋腫瘤精準治療領域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更多信息,歡迎訪問 www.abbisko.com。
浙江省腫瘤醫院朱驥教授在2024年歐洲腫瘤學會靶向抗癌治療大會(ESMO TAT)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展示了新一代FGFR2/3高選擇性抑制劑ABSK061的首次人體臨床研究數據。此次ESMO靶向抗癌治療大會于 2024 年 2 月 26 日至 28 日在法國巴黎舉行。
作為全球范圍內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選擇性FGFR2/3抑制劑,ABSK061在晚期實體瘤患者的劑量爬坡試驗中,高磷血癥等副作用與此前泛FGFR抑制劑相比有明顯改善, 并展現出令人振奮的初步療效。含有FGFR基因改變的肺癌、胃癌等多個病人產生應答。這個結果也為ABSK061將來在軟骨發育不全癥等其它疾病的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ABSK061在此次ESMOTAT上展示的主要內容如下:
標題:FGFR2/3抑制劑ABSK061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的的首次人體研究
摘要編號:#303
口頭匯報編號:45O
主要研究者/演講者:朱驥教授
報告時間:2024年2月26日16:37 - 16:45 (中歐時間)
類別:晚期/轉移性實體瘤
核心要點:
本研究是一項全球多中心開放性I期研究,旨在評估FGFR2/3抑制劑 ABSK061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PK)和抗腫瘤活性。
截至2023年12月,Ia期劑量爬坡共入組患者29例,患者中位年齡為54歲。以5mgBID為起始劑量,共8個劑量組,爬坡階段未發生DLT事件,并以75mgBID和150mgQD兩個劑量隊列進入RDE確認階段。目前正在RDE確認隊列入組FGFR激活改變的患者以進一步確認有效性。
療效:在攜帶FGFR激活改變(FGFR2 Fusion/Amplification or FGFR3 Fusion)的8例實體瘤患者中,截至發稿前,3例患者達到確認的部分緩解(cPR),ORR為37.5%;3例患者達到疾病穩定(SD),2例患者發生疾病進展(PD),DCR為75%。
安全性:差異化的安全性表明 FGFR2/3 抑制的高選擇性,大多數不良事件都是低級的,并且可逆。與泛 FGFR 抑制劑相比,高磷血癥和腹瀉的發生率較低,嚴重程度也較低
結論:作為首個進入臨床的高選擇性FGFR2/3抑制劑,ABSK061在劑量爬坡階段觀察到了鼓舞人心的療效以及與pan-FGFR抑制劑差異化且可耐受的安全性。以上積極發現值得進一步研究。
研究者介紹
朱驥 教授
浙江省腫瘤醫院
博士,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導師
上海2023年11月10日 /美通社/ -- "與歐美不同,原發性肝癌在中國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國際上對研發肝癌藥物的關注度不像乳腺癌、肺癌那么高,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因而需要靠中國人自己探索解決方案。目前這項研究在經治的FGF19過表達肝細胞癌病人中顯示出突出的療效(客觀緩解率達40.7%)。"在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臟外科主任陳孝平主導的irpagratinib(ABSK011)臨床研究項目引發關注。
恰逢2016年和譽醫藥成立時,啟動的第一個項目就是ABSK011,想攻克肝癌這個對中國病人危害很大的瘤種,這和陳孝平院士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他牽頭了這項ABSK011-101臨床研究。日前,陳孝平院士詳細介紹了這一令人鼓舞的臨床數據的背后研發。
"就肝癌來說,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但從外科醫生的角度來看,作為主要治療方案的肝切除技術已經很成熟,外科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的空間幾乎沒有了,所以我現在就將臨床研究重點放在藥物研發方面,希望能夠找到更有效的藥物。以往獲批的二線治療藥物,整體上看有效率、病情緩解率還是比較低的,研究結果中報道的ORR沒有超過15%。"在治療肝癌病人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讓陳孝平院士決心探索新的靶點藥物。
陳院士表示,ABSK011是國內首個獨立自主研發的口服高選擇性FGFR4抑制劑,而此次I期臨床研究的主要人群為FGF19過表達肝細胞癌病人。截止2023年9月8日,這項I期臨床研究已入組75例肝癌病人,整體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中88%的病人感染過乙肝病毒,大部分病人既往接受過2-3種全身抗腫瘤治療,其中接受過免疫治療的病人達到64%。
陳院士進而解釋:"在這些病人中,盡管入組時基本情況相當差,但在27例ABSK-011每日兩次給藥組FGF19過表達的肝癌病人中,1例病情完全緩解,10例部分緩解,高達40.7%的病人治療效果明顯,腫瘤(靶病灶)縮小超過30%以上。根據目前的臨床數據,irpagratinib很有可能成為肝細胞癌病人潛在的有效治療藥物。對于晚期肝癌病人而言,這一結果令人振奮。我們的初步結果出來以后,在歐洲腫瘤年會上得到了高度認可和普遍接受。接下來研究團隊會繼續努力推動研究工作,希望獲得更好的研究結果。"
原發性肝癌是全世界范圍內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全球每年大約有90.6萬新發肝癌病人,位于惡性腫瘤第6位,死亡83.0萬人,位于惡性腫瘤的第3位。肝癌在我國尤其高發,國內肝癌每年新發病例達41.0萬人,病死39.1萬人,占全球發病和死亡人數近一半,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而肝癌早期診斷較難,大多數病人就診時已到中晚期,目前中晚期肝細胞癌推薦的治療方案是以外科手術切除、消融TAEC等局部治療聯合全身用藥。全身抗腫瘤藥物主要有兩種,即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藥物。現有的藥物仍存在藥物嚴重不良反應、長期獲益有限、耐藥等問題,因此效果有待提高。
陳院士表示,目前ABSK011-101研究還在持續中,最終會取得什么樣的結果,有待病人入組完成后,對整個實驗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這項研究除了武漢同濟醫院以外,還在全國其他22家醫院招募病人入組,如有中晚期肝癌病人希望參與這項臨床研究,可以聯系如下這些相關醫院申請入組。
目前,irpagratinib(ABSK011)臨床研究項目在全國以下醫院展開臨床研究及招募病人入組。
醫院名稱 |
主要研究者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
陳孝平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白玉賢 |
重慶市腫瘤醫院 |
李德衛/李詠生 |
河南省腫瘤醫院 |
王居峰 |
濟南市中心醫院 |
孫美麗/溫清 |
湖南省腫瘤醫院 |
古善智 |
綿陽市中心醫院 |
杜小波 |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魯正/周煥 |
孫逸仙紀念醫院 |
劉超 |
湖北省腫瘤醫院 |
張峰 |
福建省腫瘤醫院 |
劉景豐 |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
丁向春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
戴朝六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
黎功 |
蘇州大學第二醫院 |
莊志祥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
陳可和 |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李恩孝 |
通化市中心醫院 |
張文剛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
陸蔭英 |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孔國強 |
寧波市第二醫院 |
朱德東 |
臺灣成功大學附屬醫院 |
顏家瑞 |
臺灣大學附屬醫院 |
林家齊/鄭安理 |
該數據是關于Pimicotinib在治療晚期TGCT患者中的卓越抗腫瘤療效及安全性,并將于編號為「Poster Bd#: 493」的海報展示中以「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 OF PIMICOTINIB (ABSK021) IN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 (TGCT): PHASE 1B UPDATE」的標題公布。
在和譽醫藥公布的數據中,最令人矚目的是Pimicotinib(ABSK021)的50 mg QD劑量組的客觀緩解率(ORR)高達77.4% (24/31),包括2例完全緩解(CR)和22例部分緩解(PR),且87.5% (21/24) 患者的客觀緩解在前25周內就被觀察到。
除此之外,Pimicotinib(ABSK021)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也呈現出明顯的優勢。
對于不適合手術的TGCT患者,中國尚無藥物獲批上市。目前,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用于治療腱鞘巨細胞瘤的藥物是第一三共株式會社研發的Pexidartinib,但其因潛在致命性肝損傷風險被FDA列入"黑框警告",且其客觀緩解率(ORR)僅為38%。即便如此,第一三共依舊憑借著Pexidartinib在全球市場斬獲約4000萬美金的銷售額。中金公司預計TGCT的全球市場約10億美元,而和譽醫藥的Pimicotinib相比于第一三共的Pexidartinib在治療TGCT方面表現出更為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有望成為best-in-class藥物。假設Pimicotinib針對TGCT 的適應癥于2025年在美國獲批上市,市場滲透率假設達到20%,上市定價參考培西達替尼(Pexidartinib)25萬美金/年,預計其市場銷售峰值有望達到31.4億元(風險調整后)。
Pimicotinib是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Pimicotinib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并進入全球臨床III期的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已于2023年4月27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此項研究是腱鞘巨細胞瘤疾病領域首個在中國和美國同步開展的全球III期研究,計劃入組約100例受試者,包括30家中國中心在內的全球約50家中心將參與該項臨床研究。
研究表明,阻斷CSF1/CSF1R信號通路可調節和改變巨噬細胞功能,在多種巨噬細胞相關疾病中發揮作用。基于臨床Ib期腱鞘巨細胞瘤患者的優異研究結果,Pimicotinib分別于2022年7月20日和2023年1月30日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定為突破性治療藥物,用于治療不可手術的腱鞘巨細胞瘤。
其中包括其自主研發的已獲中美雙突破性療法認定的CSF-1R抑制劑Pimicotinib(ABSK021)和可能成為best-in-class 的新一代克服耐藥突變的EGFR Exon20抑制劑ABSK112,以及新一代克服耐藥突變的FGFR4 抑制劑ABSK012和FGFR抑制劑ABSK121,新一代KRAS抑制劑ABSK071的最新臨床前和轉化醫學研究進展。
和譽醫藥在本屆AACR年會上展示了以下壁報:
產品 |
標題 |
摘要編號 |
ABSK021 |
A potent and selective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CSF-1R ABSK021 demonstrates strong efficacy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
LB329 |
ABSK112 |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BSK112, a next-generation and potential best-in-class EGFR Exon20 mutant inhibitor with superior selectivity and brain penetration ability |
LB327 |
ABSK071 |
A next-generation KRASG12C inhibitor ABSK071 demonstrated broad synergy with other therapeutic agents in KRASG12C mutated cancer models |
LB316 |
ABSK012 |
Discovery &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xt-generation FGFR4 inhibitor overcoming resistant mutations |
LB328 |
ABSK121 |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xt-generation FGFR inhibitor overcoming FGFR resistant mutations |
LB317 |
一、Pimicotinib(ABSK021)
標題: A potent and selective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CSF-1R ABSK021 demonstrates strong efficacy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CSF-1R強效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ABSK021在臨床前骨肉瘤模型中顯示出強大的藥效
摘要編號: LB329
研究背景:
骨肉瘤是兒童和年輕人中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目前手術聯合多種化療是骨肉瘤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然而,骨肉瘤轉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 30%,在過去 30 年中長期預后也未得到改善,這是一個高度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CSF-1/CSF-1R信號通路對于髓系細胞,包括破骨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存活、功能、增殖和分化至關重要。據報道,在臨床前模型中,靶向腫瘤細胞或者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上的CSF-1R可以限制骨肉瘤的進展。ABSK021是一個口服,高活性和高選擇性的CSF-1R小分子抑制劑,在臨床1b試驗中對晚期腱鞘巨細胞瘤患者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通過一系列臨床前體外和體內實驗,以及骨肉瘤患者的表達分析,我們證明了ABSK021具有治療骨肉瘤患者的潛力。
結論: ABSK021在臨床前骨肉瘤模型中展現出強效的CSF1R活性抑制和相應的抗腫瘤活性。在骨肉瘤患者中也發現了高比例的CSF1R表達,表明ABSK021具有在臨床上成為骨肉瘤新的治療方法的巨大潛力。
二、ABSK112
標題: ABSK112, a potential best-in-class EGFR exon 20 mutant Inhibitor with excellent selectivity and brain penetration
潛在最優EGFR exon20突變的小分子抑制劑ABSK112, 具有極佳選擇性和入腦特性
摘要編號: LB327
研究背景:
EGFR 外顯子20插入突變包括了一系列突變,是臨床上確證的致癌性突變,在肺癌和其他多種腫瘤中均有發生。盡管已經有一些EGFR 外顯子20插入突變抑制劑進入臨床階段或取得的臨床批件,但由于諸如針對野生型EGFR或其他激酶的選擇性有限,突變覆蓋不完全,以及缺乏入腦特性等問題,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還留有很大進步空間。基于此,我們開發了全新的下一代EGFR 外顯子20插入突變抑制劑ABSK112。與其他同類抑制劑相比,它表現出針對野生型EGFR和其他激酶的優秀選擇性,同時能夠覆蓋絕大部分 EGFR 外顯子20插入突變譜,并且有很好的入腦特性。
結論: ABSK112是領先的新一代 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抑制劑,具有針對比野生型EGFR的高選擇性和高腦穿透能力,并且在各種 EGFR 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異種移植模型中具有出色的體內功效,比臨床階段競爭對手具有更廣泛的突變覆蓋范圍。
三、ABSK071
標題: A next-generation KRASG12C inhibitor ABSK071 demonstrated broad synergy with other therapeutic agents in KRASG12C mutated cancer models
新一代KRAS G12C抑制劑ABSK071在KRAS G12C突變腫瘤模型中與其他藥物聯用表現出廣泛的聯合用藥效果
摘要編號: LB316
研究背景:
KRAS基因在人類腫瘤中經常發生突變,在約90%的胰腺癌、約35%的結直腸癌和約25%肺癌病人中會發生KRAS基因的突變。KRAS G12C突變(第12位的甘氨酸突變為半胱氨酸)約占肺癌的14%,結直腸癌的4%,以及胰腺癌的2%。目前,已有兩種KRAS G12C共價抑制劑通過FDA的加速審批程序被批準上市,單藥用以治療伴有KRAS G12C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它們分別為安進公司的Sotorasib (AMG-510)和Mirati公司的Adagrasib (MRTX-849)。
盡管使用KRAS G12C抑制劑的部分患者表現出一定的臨床獲益,但對大多數患者來說其抗腫瘤效果有限,并且存在潛在的耐藥風險。因此,一方面需要開發抗腫瘤活性更好的新一代KRAS G12C抑制劑以提高抗腫瘤效果,另一方面需要通過與其他藥物的聯合用藥來提高KRAS G12C抑制劑的抗腫瘤活性。這些方法可以克服Sotorasib和Adagrasib的局限性,并為患者帶來更大的臨床獲益。
結論: ABSK071是新一代KRAS G12C抑制劑,表現出更強的體外生物學活性以及體內抗腫瘤藥效。ABSK071與多種靶向治療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聯用表現出廣泛的聯合用藥效果,預示著其具有更大的聯合用藥潛力用以治療更多的KRAS G12C突變的腫瘤患者。
四、ABSK012
標題: Discovery &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xt-generation FGFR4 inhibitor overcoming resistant mutations
可以克服耐藥突變的新一代FGFR4抑制劑的發現和表征
摘要編號: LB328
研究背景: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19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4信號通路的過度激活在肝細胞癌(HCC)的癌癥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FGFR4抑制劑也已經在臨床實驗中顯示出對于FGF19過表達病人的藥效。然而,所觀察到的臨床活性經常在幾個月后就發生了腫瘤的復發。在大約30%的FGFR4抑制劑有效的病人中都會有獲得性的FGFR4耐藥突變的發生。類似的FGFR4突變也被發現在7-10%的橫紋肌肉瘤(RMS)以及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侵入性的小葉乳腺癌病人中。一代的FGFR4抑制劑對于這些獲得性或者新生的耐藥突變幾乎沒有活性。因此,需要新一代的FGFR4抑制劑為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方案。采用計算機輔助結構設計以及藥物化學的設計,我們發現了一個新一代的FGFR4抑制劑,ABSK012.它在新生及獲得性的FGFR4耐藥突變中展現了很強的活性,且對野生型的FGFR4也保留了很強的抑制。
結論:這些數據首次證明了ABSK012是新一代的高選擇性的強效小分子 FGFR4 抑制劑,而且可以克服FGFR4的耐藥突變。它優秀的臨床前性質支持它盡快進入臨床開發階段進行評估
五、ABSK121
標題: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xt-generation FGFR inhibitor overcoming FGFR resistant mutations
可以克服耐藥突變的新一代FGFR抑制劑的發現和表征
摘要編號: LB317
研究背景: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在腫瘤的發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抑制FGFR可以阻礙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生長。有四個選擇性的FGFR抑制劑被批準上市(erdafitinib, pemigatinib, infigratinib, 以及 futibatinib),還有一些其他在臨床開發階段。不幸的是,在這些一代的FGFR抑制劑治療之后,經常會產生獲得性的耐藥,而且常常和次生的FGFR2/3激酶區域突變的發生相關。因此選擇性的靶向FGFR2/3以及它們的耐藥突變,可以為復發的病人提供二代的治療手段。采用計算機輔助結構設計以及藥物化學的設計,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下一代的選擇性FGFR抑制劑,ABSK121。它在FGFR依賴性的腫瘤模型中展現了非常好的抗腫瘤活性,而且對新生及獲得性的FGFR耐藥突變都有很強的活性。在本次壁報中,我們展示了ABSK121的臨床前體外和體內數據。
結論:這些數據首次證明了ABSK121是新一代的高選擇性的強效小分子 FGFR抑制劑,而且可以克服FGFR的耐藥突變。它優秀的臨床前性質支持它盡快進入臨床開發階段進行評估。
上海2023年3月16日 /美通社/ -- 2023年3月6日,和譽醫藥(香港聯交所代碼:02256)宣布,其創新CSF-1R抑制劑Pimicotinib(ABSK021)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 "FDA")批準進入一項針對腱鞘巨細胞瘤(TGC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這是繼Pimicotinib去年10月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準可進入臨床III期研究,及在中美兩地獲得突破性療法(BTD)認證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此次在中美獲批的Phase III方案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是由中國藥企主導、全球同步啟動的注冊性臨床試驗。
Pimicotinib是和譽醫藥管線中第一個同時獲得中美兩國國際多中心臨床III期試驗許可的小分子抑制劑,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并進入全球臨床III期的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短期內同時獲得中美雙BTD認定和全球多中心臨床三期中美雙重批準,Pimicotinib優秀的臨床開發成績在本土生物技術公司中極為少見。
和譽醫藥首席醫學官(CMO)嵇靖女士非常自豪地表示,這是TGCT領域第一個全球III期臨床研究獲得FDA和CDE批準。Pimicotinib公布的初步客觀緩解率(ORR)是68%,遠超同類競品,同時顯示有良好的安全性和PK/PD特征,沒有明顯的肝毒性。Pimicotinib是潛在Best-in-Class藥物。
]]>Pimicotinib是全球第一個獲得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的新一代CSF-1R候選藥物。這是和譽醫藥繼2022年7月Pimicotinib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后又一重要里程碑。中美兩國突破性療法雙重認定彰顯了和譽醫藥的創新研發實力。
"我們很高興得知FDA授予Pimicotinib突破性療法認定,這項認定的授予,也標志著和譽的研發與創新在走向全球的進程中邁出重要一步。"和譽醫藥董事長兼CEO徐耀昌博士表示,"Pimicotinib獲美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表明了FDA對Pimicotinib前期數據的認可及對公司研發實力的肯定。這將會使我們的臨床開發過程和成藥進展更加高效,有利于縮短產品上市時間,盡早造福全球患者。 "
"突破性療法認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 以下簡稱"BTD")源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安全及創新法案》(FDASIA)的規定,旨在加速新藥開發,適用于治療嚴重或危及生命的疾病且初步臨床試驗表明其療效顯著優于現有治療手段的藥物。根據規定,研發中的新藥一旦被授予BTD,便能享受一系列加速藥物開發的政策,包括FDA專家介入指導臨床開發整個過程,有效提升與FDA的溝通效率;在提交藥品上市申請時,可以進行滾動提交,特別是在符合相關標準時可獲得優先審評。
Pimicotinib是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的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研究表明,阻斷CSF1/CSF-1R信號通路可調節和改變巨噬細胞功能,在多種巨噬細胞相關疾病中發揮作用。Pimicotinib在治療晚期腱鞘巨細胞瘤(TGCT)臨床Ib期試驗中,以68.0%的初步ORR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療效,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PK/PD特性。基于此結果,Pimicotinib已于2022年7月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認定為突破性治療藥物,用于治療不可手術的腱鞘巨細胞瘤,并于同年10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準進入關鍵臨床III期試驗。
Pimicotinib此前在美國完成臨床Ia期劑量爬坡試驗,并正在中國與美國同步開展Ib期多隊列擴展階段研究。除TGCT和cGVHD適應癥已經獲得NMPA 獲批臨床研究外,和譽醫藥也在積極探索Pimicotinib在其他多種實體瘤中的臨床潛力,并與曙方醫藥一起探索其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漸凍癥")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截至本文刊發日期,中國尚未有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獲批上市。
關于腱鞘巨細胞瘤
腱鞘巨細胞瘤 (TGCT)是一種罕見的局部浸潤性軟組織腫瘤,最常見于關節滑膜、滑囊或腱鞘,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和僵硬、腫脹、出血性關節積液、關節周圍糜爛、軟骨退化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依據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標準,該疾病可分為彌漫性TGCT和局限型TGCT。局限型TGCT占所有病例的80-90%,彌漫性TGCT占所有比例的10%-20%。TGCT的發生主要因過表達CSF1引起。手術切除是長期以來的經典治療手段,然而部分TGCT患者手術切除難度大,可能涉及全滑膜切除、關節置換甚至截肢,且手術并發癥風險較高。此外,有文獻報道超過50%的彌漫性TGCT患者手術切除后仍出現復發。對于無法手術的患者,在中國目前尚無針對該疾病的治療藥物。
關于cGVHD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指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受者在重建免疫的過程中,來源于供者的淋巴細胞攻擊受者臟器產生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包括經典型cGVHD和重疊綜合征),是移植后主要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30%-70%。cGVHD臨床表現多樣,個體差異大,病程遷延持久,多個重要器官均可受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影響患者遠期生存。目前cGVHD的一線標準治療仍是糖皮質激素,但是超過一半的患者會出現糖皮質激素耐藥,需要進行二線治療。針對激素治療失敗的cGVHD患者,在中國目前尚無獲批得治療藥物。cGVHD主要病理生理過程為免疫炎癥反應,常見的特征性病理改變是慢性組織修復和纖維化。在此過程中,依賴集落刺激因子(CSF-1)活化的巨噬細胞促進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加速異常組織修復和纖維化,導致cGVHD的表現。
關于和譽
和譽醫藥(香港聯交所代碼:02256)是一家立足中國,著眼全球的創新藥研發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擁有多年頂尖跨國藥企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并參與了多個臨床及上市新藥的研發。和譽醫藥專注于腫瘤新藥研發,以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和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為核心,著眼病患及醫藥市場的需求,秉承國際新藥開發的理念和標準,致力于開發新穎及高潛力藥物靶點的潛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創新藥物,用于改善中國及全球病人的生活質量。
自2016年成立以來,和譽醫藥已擁有由15種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全面涵蓋腫瘤精準治療領域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并已于全球四個國家及地區取得16項IND或臨床試驗批準。
更多信息,歡迎訪問 www.abbisko.com。
縱觀2022年,和譽醫藥有三個具有全球價值的創新藥項目(Pimicotinib (ABSK021)、Irpagratinib(ABSK011)、Fexagratinib(ABSK091))進入臨床概念驗證階段并均在年內取得了初步積極結果。成立六年以來 "一分一秒都沒有浪費"的和譽醫藥,在這一年經歷突破性飛躍,從早期研發公司成長為擁有多個中晚期臨床項目的創新藥企。這些項目都在全球范圍內具備強大競爭力,擁在未來幾年內轉化為巨大商業價值的潛力。
那么,和譽醫藥創新藥項目開發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項目價值如何,未來又將有哪些重要發展?
堅持創新和差異化
填補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和譽醫藥自2016年設立之初,就將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同類最優Best-In-Class作為開發目標,當時業界流行的仍然是自2007年開始的基本與國內生物醫藥改革開放十年紅利期平行發展的Me-too風潮。一些Me-too小分子抗癌藥物在2016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人民幣,這在中國是個大數字,但在美國市場上可能排在暢銷藥品榜單的數百位。
"16年與投資人談時還沒有內卷這個詞,也沒有醫保集采,投資人覺得中國市場很大,你們就做PD-1、CDK4/6抑制劑這些已經成藥的靶點就好,畢竟成功率高", 陳博士說,"但我們判斷,當時中國市場相對于創新藥物研發投入還是不夠大,要從全球的角度去考慮資源和商業價值,堅持創新和差異化,去解決現有藥物解決不了的臨床需求。行業到幾年后才普遍接受這個觀點。"
和譽醫藥研發布局有三個邏輯維度。第一是創新和差異化,尤其是開發針對新靶點的小分子藥物,因為創始團隊長期從事小分子研發的經驗能帶來巨大優勢。第二是在早研階段深耕腫瘤領域,這是未滿足臨床需求最大的適應癥領域,創新機遇最多,和譽醫藥在精準靶向和腫瘤免疫兩個方向都有深度布局,比如Pimicotinib、ABSK043等是腫瘤免疫治療方向,Irpagratinib和Fexagratinib等多個項目是腫瘤精準治療方向。第三是基于很多腫瘤靶點與非腫瘤疾病相關性,隨著項目進入臨床階段,將它們拓展到腫瘤以外的相關適應癥,進一步放大商業價值,給更多病患帶來新的治療方案,像Pimicotinib已經在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等非腫瘤方向拓展。
要執行差異化的理念,必須有與創新性相匹配的研發能力,而研發能力的核心就是人才。"我們團隊,尤其創始團隊的研發經驗非常豐富,創始人團隊曾經實質性參與過七、八個全球獲批新藥的研發;研發團隊多數人在跨國藥企工作過很多年,研發實力在國內的小分子研發團隊里是一等一的",陳博士非常自信地說,"我們有能力去做高質量且研發速度有保障的全球新藥"。
在實際判斷和選擇待研發項目時,和譽醫藥的考量是多方面的,這與創始團隊多年積累的研發經驗密切相關。首先是避開過熱的細分領域和靶點,避免過度競爭帶來的價值回報降低,不在混亂狀態下搶奪資源。其次是根據和譽團隊的專業度選擇成藥特性好、相對有把握的項目,從而在新藥研發失敗概率很高的大環境里找到立足點。再次,在透徹了解當時目標靶點相關藥物競爭環境的情況下,找到競品的弱點并能在和譽項目中予以解決,以此保證數年后成藥時能夠獲得療效和進度上的優勢,爭取在質量和速度上均領先國內外競品。最后是客觀看待取舍,全球創新競爭優勢是第一位的,近期內市場規模給予足夠商業回報即可接受。
"我們非常重視在創新和差異化的基礎上的質量和效率。過去6年的早期研發成功率和效率都很高,立項項目基本都產出了臨床候選化合物PCC,平均每年達2~3個,這在行業內包括外企都是很罕見的。這樣的高效率和成功率,已經成為和譽醫藥研發平臺打造的優勢和特點,"陳博士說,"這種預判與執行的有機結合只能建立在團隊多年研發經驗的基礎之上,僅靠參考文獻或咨詢報告分析是不可能做到的。"
做具有全球價值的新藥項目
2022年臨床突破性進展 持續高水準研發
和譽醫藥目前已開發了包括15個項目研發管線,進入臨床階段的已達7個,其中Pimicotinib、Irpagratinib、Fexagratinib三條管線進入臨床概念驗證階段并均在2022年底取得了初步積極結果。
"Pimicotinib是和譽申請IND的第一個腫瘤免疫小分子,腫瘤免疫比精準靶向有優勢的地方就是它的廣譜適用性。Pimicotinib調節巨噬細胞,而巨噬細胞是免疫系統一類主要細胞,在人體多個器官均有分布,跟多種疾病相關。所以Pimicotinib的潛在適應癥也非常多",陳博士自豪地說,"2022年,Pimicotinib在第一個適應癥腱鞘巨細胞瘤的臨床Ib期實驗中展現出優異的療效(68% ORR)和安全性,驗證了成為全球Best-In-Class的潛力,并獲得中國突破性療法認證和三期試驗批準,將在23年上半年啟動該適應癥的臨床III期,成為我們公司第一個進入注冊性臨床試驗的藥物。我們也在與FDA和EMA進行交流,希望同步將注冊性臨床推進到美國和歐洲,真正帶來全球價值"。Pimicotinib是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的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也是中國公司開發的首款已進入臨床試驗的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腱鞘巨細胞瘤每年全世界有數十萬新發病人,其中在中國約有6-7萬,且無任何獲批治療藥物。除腱鞘巨細胞瘤外,和譽還在同步大力推進Pimicotinib在多種腫瘤和非腫瘤適應癥中的臨床,力爭盡快最大程度發揮該項目的治療和商業化潛力。
此外,"2022年,我們的FGFR4抑制劑Irpagratinib在針對晚期肝癌的臨床1b期試驗中展現出22%-33%(BID劑量組)的ORR, 不但是同類最優,甚至能成為同類首創。因為此前全球范圍內的三四款FGFR4抑制劑的臨床早期ORR僅有百分之十幾,都還未能推進到注冊性臨床試驗,"陳博士表示,"我們會在23年完成拓展研究,確定最好的給藥劑量和方式,爭取盡快進入注冊性臨床。"同時,和譽醫藥還在對中國內地FGF19過表達的晚期HCC患者進行Irpagratinib聯合抗PD-L1抗體阿替利珠單抗的臨床II期試驗,該試驗目標是沖擊一線療法,以期獲得更大的市場機會。
2022年12月8日, 和譽泛FGFR抑制劑Fexagratinib對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初步II期安全性及療效結果公布。"Fexagratinib在該試驗初期展現出30.8%的ORR,與全球在尿路上皮癌唯一已經獲批的FGFR藥物erdafitinib相當。"陳博士介紹,"尿路上皮癌我們將繼續力推Fexagratinib的開發。FGFR作為泛腫瘤靶點, 還與多個適應癥密切相關,包括肺癌、膽管癌、胃癌、乳腺癌等。和譽在這個領域打造了Fexagratinib, 061, 121三個疊代FGFR項目,均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給我們提供了后續針對這些瘤種充裕的布局選擇。"目前和譽醫藥已與百濟神州就Fexagratinib與替雷麗珠單抗針對FGFR2/3變異的尿路上皮癌的聯合療法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除尿路上皮癌外,其他FGFR突變的臨床試驗也在計劃中。Fexagratinib已于2022年3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治療胃癌的孤兒藥認定。
"Pimicotinib、Irpagratinib、Fexagratinib這三個的概念驗證試驗剛好都是在中國完成的,但它們的早期臨床試驗都曾在境外多個其它國家地區開展。這種全球協同臨床的方式,在疫情期間,讓我們的研發效率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效率和水準。"
科學家團隊是發展支柱
對外合作成出海階梯
對于創新藥企而言,科學家為主的研發團隊是發展的支柱,對外合作是快速突進海外市場的重要階梯。包括和譽醫藥在內的許多企業,都曾受益于MNC中國研發中心在上海張江的大發展,這些研發中心的建立,帶來了知識與研發理念,招募了大量海歸回國做藥,并對國內高校畢業的博士碩士做了十年高質量的系統培訓,這些人才后來多數加入了創新藥企。
"因為臨床項目不斷增加,我們成為為數不多的逆勢招人的企業,去年人才增長率達到45%。實事求是,新進人才的水平相比前些年MNC海歸及系統培訓的這一批有差距,需要以老帶新,增加更多的內部培訓和內部鍛煉",陳博士說,"和譽醫藥非常重視企業文化,我們創始團隊一心想做高質量的創新好藥,我們追求效率和團隊間的高度默契和密切合作,追求公司的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緊密掛鉤。這樣建立的企業文化逐漸產生品牌效應,大家知道公司是穩定和諧的,有實實在在的能學到知識的項目在做,招人就沒有大的困難。"目前,和譽醫藥的研發團隊已超過百人,隨著III期臨床試驗的開展,還將繼續穩步成長。
所有的國內藥企都有進入歐美市場的強烈愿望,與外企合作已經成為中國新藥項目出海的主要模式。
陳博士介紹,在早期研發階段與國外藥企合作,能更高效地加速和譽研發創新、拓展疾病領域、及進入全球市場。2022年初,和譽與禮來達成了總里程碑高達2.58億美元的全球范圍內早研項目合作,就是我們在這方面尋求突破的實例。 這也是國內biotech與全球大藥企在早研階段最先展開的合作之一。圍繞這個項目,通過過去一年中與禮來團隊的密切合作,我們在創新以及團隊非腫瘤領域的研發能力都有了質的突破。以類似這樣的合作為基礎,和譽在新一代EGFR, KRas,合成致死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推出多個優質PCC,在AACR及EORTC等多個全球研發會議中展示。
陳博士繼續介紹道,"到了臨床階段我們的境外合作主要有兩類形式。首先做到的是,利用自身精干的國際臨床團隊,與大陸以外的國際臨床CRO合作,在美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地開展臨床試驗。在過去兩三年內,我們已經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成功完成四五個早期臨床試驗。但當項目進入全球大規模臨床研究時,存在顯著運營風險,而我們短期內也無法建立和負擔大體量的國際臨床團隊,此時就需要與MNC或在某些領域有專長的國外公司達成合作,方式可以是license out或其它類型合作,把項目國外權益不同形式轉讓,我們收取里程碑及商業分成,或是共同開發,共同對歐美臨床進行投入。"
事實上,和譽醫藥的BD商務合作非常多樣化和活躍,有license out,有戰略合作,有聯合用藥合作,有早期共同研發,跟羅氏、阿斯利康、X4、禮來這些公司都有合作。在每年2-3個PCC的內部高效研發下,對外合作的機會不斷增加,授權收益也自然獲得提升。
"我們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第二階段。以前可能選擇中風險中回報的項目,隨著體量更大和項目專業能力的提高,公司承受風險能力也在提高,未來有能力選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去做從小分子平臺向抗體或其它modality那種平臺式的拓展,那樣既無法發揮我們的經驗優勢還會帶來許多問題。我們更傾向做治療領域和治療方式的拓展,向腫瘤以外的領域走,走向聯合療法,圍繞小分子新藥研發的技術以及轉化醫學進行突破",陳博士堅定地說,"這樣的方式,和譽一定能做更創新更有全球價值的新藥研發。"
ABSK021是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的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也是首個由中國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并推進臨床的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日前已獲得CDE批準可進入對腱鞘巨細胞瘤患者的關鍵臨床III期試驗。
研究表明,阻斷CSF1/CSF-1R信號通路可調節和改變巨噬細胞功能,在多種巨噬細胞相關疾病中發揮作用。ABSK021已在美國完成臨床Ia期劑量爬坡試驗,正在中國與美國同步開展IB期多隊列擴展研究,并于2022年7月獲中國藥監局批準認定突破性療法,用于治療不可手術的TGCT。除TGCT適應癥外,和譽醫藥也在積極探索ABSK021在多種實體瘤中的臨床潛力,并與曙方醫藥一起探索其在漸凍癥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截至本文刊發日期,中國尚未有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獲批上市。
在本次CTOS年會上,和譽醫藥將首次披露ABSK021在不可手術的TGCT患者中的初步療效、安全性和藥效動力學數據。截至2022年6月,這項針對TGCT的Phase 1B研究共計納入了27例TGCT患者,多數患者的腫瘤部位均位于膝關節和髖關節等下肢關節,更有超過半數的患者既往曾接受過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數據顯示,ABSK021在TGCT患者中展現出極具前景的抗腫瘤活性。幾乎所有患者的腫瘤大小相比治療前均有縮小,且受累關節活動范圍、疼痛和僵硬等指標均有改善,臨床獲益明顯。與此同時,ABSK021也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依從性良好,愿意持續接受治療。
這將是口服 CSF-1R 抑制劑在中國TGCT 患者中的首次報告,ABSK021展現出了令人鼓舞的初步療效和安全性結果,將有力支持繼續開展相關研究。
除繼續推進Phase 1B的研究外,和譽醫藥即將開展對腱鞘巨細胞瘤患者的關鍵臨床III期試驗,以進一步評估ABSK021在腱鞘巨細胞瘤受試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此次和譽醫藥與禮來合作項目達到了2.58億美金的里程碑付款,并且從藥物早期研發開始,充分體現了和譽醫藥自身研發實力的強勁,以及全球領先藥企禮來對于和譽醫藥價值的認可。同時也代表了雙方對未來該靶點所覆蓋適應癥市場空間的信心。
BD合作的新模式,擦出怎樣的火花?
根據公司公告顯示,和譽醫藥宣布與擁有140年歷史的老牌醫藥企業禮來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LLY)達成一項全球合作和獨家許可協議。雙方將針對特定靶點進行創新小分子藥物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領域的全面合作。根據協議內容,本次合作將依托和譽醫藥專有的藥物發現平臺開展,涉及潛在里程碑款2.58億美元以及基于銷售額的分級銷售分成。
這次合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從新藥早期研發開始,雙方強強聯手,展開深入合作。
此次和譽醫藥與禮來的合作是以創新藥物早期研發為起點,深入貫穿藥物完整生命周期的長期合作。
具體合作形式為依托和譽醫藥專有的藥物發現平臺,根據禮來已有的一些基礎研究以及對相關疾病、靶點及藥物發現方面的知識經驗,由和譽醫藥主導從先導化合物到PCC臨床候選化合物的發現環節。后續雙方根據合作條款對研發產物進行挑選,選取合適的標的進行后續開發及商業化進程。
其次,覆蓋人群廣泛,潛在商業價值前景可期。
通常而言,處于新藥研發的早期階段,交易價格會相對比較便宜,因為風險較大。而此次禮來公司愿意為本次合作涉及的早期研發項目設置高達2.58億美元里程碑款可窺得,潛在藥物在適用疾病市場規模及同業競爭力等領域必有自身獨到之處。
此次雙方合作的靶點將聚焦在心血管、代謝及腫瘤等其他領域。從覆蓋面上來看,每個領域都是超千億市場規模,適應癥覆蓋人群廣泛。這也就意味著未來雙方合作的靶點擁有極高的潛在商業價值。
在雙方資源投入方面,禮來公司前期投入了知識儲備并設置了階段性的里程碑款,為和譽醫藥指向了特定的研發方向。和譽醫藥根據研發方向投入研發資源,憑借領先的研發能力轉化成對應研發產物。禮來公司根據市場及臨床需求提供判斷參考再由雙方決定是否開展后續開發及商業化進程。
最后,商業模式新穎,獨辟蹊徑瞄準全球市場。
相較于存量的國內企業與海外大型醫藥企業的單純license-in/out合作模式,和譽醫藥與禮來這種“Big pharma+Biotech在藥物早期階段co-discovery”的合作模式實屬少見。不同于常規國內藥企出售創新藥物在特定時期或特定區域的商業化權益的買賣式合作,和譽醫藥與禮來公司的協議更像真正形式的創新“合作”,在國外biotech與big pharma之間共同探索創新有更多先例。
雙方在不同階段分別投入自己的優勢資源,共同參與項目研發進程,共同享有研發成果的全球權益。此種新穎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國內藥企更快走向first-in-class創新、積累知識儲備、及享有創新藥物商業化的成果,并能加快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進程。這種合作模式也印證了禮來看重和譽醫藥的研發能力并對和譽醫藥長久經營有足夠的期待。
和譽醫藥的研發優勢
和譽醫藥擁有獨特藥物研發平臺,“差異化研發+國際化布局”有望在創新浪潮中脫穎而出。
和譽醫藥深耕小分子領域多年,專注于研發創新且差異化的小分子腫瘤療法,臨床前研發以平均每年2個的速度,成立五年多來推出10個PCC,在小分子領域建立出極具差異化和優勢的產品組合。其不僅具有自主建立獨特的一體化靶點和藥物發現平臺,打造出由14個專注于腫瘤學的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管線組合之一。
在研發上,和譽醫藥具備自主建立的專有小分子藥物創新研發平臺。該平臺能夠進行癌癥基因組學與篩選、計算藥物化學、轉化與生物標志物科學,用于發現差異化及創新的腫瘤療法。有望發現更多具有潛力的臨床前候選藥物,并拓展能夠聯合使用的多種靶點。
截至目前,和譽醫藥為了能夠覆蓋更多適應癥及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憑借其自有的藥物研發平臺,將核心產品與其他臨床階段候選藥物組成了小分子腫瘤治療候選藥物組合。例如主要靶向FGFR、EGFR及KRAS的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候選藥物組合,能夠用于治療尿路上皮癌、胃癌、膽管癌、肺癌、及其他實體瘤。
此外,和譽醫藥還與二代測序(NGS)或其他基于創新技術的癌癥診斷公司建立持續合作,充分利用公司獨特的研發平臺,有望發現更多未被發現的小分子腫瘤藥物靶點和更多治療選擇。
在產品上,和譽醫藥已擁有多款具有全球權利的潛在同類最佳或同類首創藥物,且各項臨床進展也正不斷加速推進中。在過去的2021年中,公司共完成4項臨床試驗,展開6項新臨床試驗、獲得3個臨床批件,并推出2個臨床前候選化合物。例如和譽醫藥的核心產品FGFR4抑制劑ABSK011和泛FGFR抑制劑ABSK091,目前分別于中國大陸進行Ib期和II期臨床試驗。
從競爭格局上來看,截至發稿,全球范圍內還沒有一款FGFR4抑制劑獲批上市,而在全球已進入臨床階段的FGFR4抑制劑中,和譽醫藥ABSK011的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出了較好的抗腫瘤活性、效力及物理化學性質。因此,ABSK011有望成為全球首款或療效最佳的FGFR4抑制劑。
同時,現在全球僅有3款泛FGFR抑制劑獲批上市,而中國還沒有一款獲批的泛FGFR抑制劑。相較已上市的厄達替尼及培米替尼,和譽醫藥的ABSK091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并已在尿路上皮癌、胃癌等多種適應癥中實現臨床概念驗證。ABSK091不僅有潛力成為全球泛FGFR抑制劑中同類產品療效最佳的藥物,還有可能運用治療多種實體瘤適應癥。
總的來說,和譽醫藥自成立以來一直采用“差異化研發+國際化布局”的發展戰略,專注于開發創新且具有全球權利的小分子藥物。基于其自主建立的藥物研發平臺,公司候選藥物均擁有成為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產品的潛力,并且適應癥覆蓋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等多類腫瘤,患者群體基礎極大。
追求創新,不斷探索
當下,和譽醫藥的發展正在向全球創新積極探索,并且不止于產品創新,更有模式創新。
在藥企研發中有雙十定論,即十年磨一劍,藥物上市需要花費數十億費用。對于非常早期的項目,一般風險較大。而此次和譽醫藥與禮來合作項目達到了2.58億美金的里程碑付款,并且從藥物早期研發開始,充分體現了和譽醫藥自身研發實力的強勁,以及全球領先藥企禮來對于和譽醫藥價值的認可。同時也代表了雙方對未來該靶點所覆蓋適應癥市場空間的信心。
除此之外,和譽醫藥在專注于自主研發創新藥物的同時,也早已采取多種方式充分展開全球合作,不斷探索更加新穎和具有全球價值的合作模式,積極擴大產品管線并探索候選產品的聯合用藥潛力。
例如,和譽醫藥與羅氏合作,將ABSK011與PD-L1抗體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治療晚期肝細胞癌。去年7月,還將ABSK021在大中華地區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的開發權益授權給了曙方醫藥。此外,和譽醫藥也與阿斯利康和上海醫藥達成了商業化合作的協議。
毫無疑問,此次和譽醫藥與全球領先的創新藥企禮來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小分子藥物,無論是形式上的創新,還是實質上的合作,對于雙方都有不一樣的意義。
對于禮來而言,和譽醫藥作為biotech在小分子藥物上的早期研發實力更為強勁,其自有的小分子藥物研發平臺能夠在靶點開發上提供更加專業的支持。同時憑借和譽醫藥在中國的特殊優勢,也有望進一步幫助禮來開拓中國市場。
本次合作將有助于和譽醫藥拓展到新的疾病領域,該特定靶點項目將密切銜接和譽醫藥小分子研發能力與禮來公司在心血管及代謝等方面的專長,幫助和譽醫藥在腫瘤疾病領域基礎上拓展到其它其他具備巨大臨床需求的疾病領域。很顯然,這將比和譽獨自往此方向探索更加有效,極大提高成功率。
同時,本次合作非常有利于和譽醫藥加速走向創新研發成果推進,借助禮來已有的疾病領域及藥物研發知識,幫助和譽更快走向first-in-class創新、積累知識儲備及享有創新藥物商業化的成果。
此外,通過與禮來合作,和譽醫藥具備了在全球同步開發創新研發的先天優勢,加快了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進程。和譽醫藥擁有獨特藥物研發平臺“差異化研發+國際化布局”有望在創新浪潮中脫穎而出。
此番雙方能夠在藥物研發上進行資源整合,強強聯手下有望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創新藥領域中的實力。采用創新合作模式,為未來其他藥企合作打開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或許也將成為引領新一輪BD浪潮當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