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周飛舟、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谷雨等出席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曲瑩璞在開場致辭中表示,打造研究與實踐并重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平臺 -- Z世代研究中心是中國日報國際傳播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凡益之道,與時偕行。Z世代研究中心成立恰逢其時,大有可為。"他期待Z世代研究中心成為國際傳播規劃與戰略研究的重要咨詢機構、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智庫、高水平實踐培訓基地和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為青年成長成才、為促進中外友好交流作出新貢獻。
米博華指出,Z世代研究中心"以Z世代群體為經,以國際傳播能力為緯,交匯于新聞傳播事業,線條清晰,定位精確。"他表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作為學術支持單位,將與研究中心展開全方位合作并努力取得更多研究成果。
周飛舟表示,北大社會學系將發揮在田野調查方面的經驗和理論優勢,為研究中心提供技術與人力支持和理論指導,共建培養國際傳播高層次跨學科人才的平臺,提供相互交流和進步的機遇。
陳光金表示,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致力于關注和理解當代青年和青少年群體,研究如何發揮青年和青少年的能動性,并將在社會調查、對策研究、科研平臺等多方面為研究中心提供支持資源。
谷雨表示,B站將與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引領中國年輕人傳遞中國聲音,植根關于中國Z世代群體的深刻理解,打造匯聚國際Z世代的綜合性視頻社區,持續推動各國Z世代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打造國際傳播工作新模式。
成立儀式上,研究中心智能人"小Z"正式對外發布由Z世代研究中心出品的《2022全球Z世代觀察報告》。報告運用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面向約3000名國內外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和訪談對象約40%來自國外,覆蓋美國、英國、法國、埃及、韓國、泰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聚焦Z世代的自我認知、人生觀念、社交偏好、消費喜好,以及對科技發展、社會發展和國際關系的態度,著力展示全球Z世代的真實樣貌。
報告顯示,Z世代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了價值觀的代際更替,他們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影響較小,具備多元、開放和創新的特性,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和中國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央團校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所所長吳慶指出,Z世代與移動互聯網相伴而生,其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與行為方式及其演變趨向對于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演進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而其國際觀也或將成為未來影響世界和國際關系的重要變量,加強這一方面的調查研究意義重大。
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阿富汗、印尼國家局長、留基委國際組織人才選拔專家組組長薛玉雪表示,該報告立體、客觀地展現了Z世代的代際特征,對比研究了中外Z世代畫像,并從國際關系視角考察了作為未來全球治理生力軍的Z世代的思維認知。在互聯網科技迅猛發展、青年力量日益彰顯的今天,該報告無疑對加強Z世代研究和培養視野開闊、文化自信的中外Z世代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京時間2022年3月30日20:00,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策劃的全球“Z世代”新媒體節目“少年會客廳”第十期 -- 《唱響“全球發展倡議” -- Z世代即刻出發》全球首播。節目邀請來自巴基斯坦、俄羅斯、德國、哥倫比亞、加拿大、美國、土耳其、印度、英國和中國(含中國臺灣、中國澳門)共十個國家的Z世代嘉賓,就“全球發展倡議”中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的八大領域,鄭重提出屬于他們的Z世代提案。
“全球發展倡議”提出把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八大領域作為重點,提出合作設想和方案,將發展共識轉化為務實行動,旨在為落實2030年議程注入新動力,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全球發展倡議”自提出后在國際社會引發強烈反響,也同樣引發了Z世代的積極支持和呼應倡議。他們普遍認為,這一重大倡議有助于凝聚全球合力,希望在“少年會客廳”的舞臺上開展交流合作,為共同推動倡議落實建言獻策。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長期拖累世界經濟健康發展。來自加拿大的清華大學留學生Eric Muellejans表示,“貧困雖然是國家的內部問題,但也有可能成為全球合作的機遇,這是一個全球都在面臨的現實問題,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找到各方合作的平衡點。”
來自美國的Trevaughn Latimer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國家是否具有擔當是根據它如何對待世界上欠發達的國家來衡量的。”他認為中美兩國應開展外事合作,對其他國家的減貧工作提供幫助,展現大國擔當。
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中國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為解決人類有史以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經驗”。來自印度的Shamim Zakaria提議印度應充分學習中國的減貧經驗,建立印度和中國科技巨頭之間的合作,依靠互聯網推動農業技術發展。
疫情“海嘯”中,世界更能領會“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在“少年會客廳”中,中外Z世代都對加強全球抗疫合作的議題表達了興趣,并且各抒己見,貢獻了他們的絕佳創意。
來自清華大學的汪宗楠提議,世界需要一個全球通用的健康碼,用來追蹤病毒、實時監控,提高隔離效率。來自美國的Jennifer Courtney Holstein以疫苗為例強調了跨國溝通的必要性。“在疫情問題上,我們需要擱置政治,注重跨國溝通,向所需國家分享解決方案。”
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中國作出應對氣候變化的鄭重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少Z世代也提到了綠色能源、環保科技、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議題,表達出Z世代的責任與擔當。
其中,加拿大留學生Eric發起的提案與綠色技術投資有關。他指出綠色清潔技術目前面臨的極大困境,并幽默地表示:“大多數人關注的綠色,往往是銀行賬戶的盈虧,而非自然生態。”他提議探究出一條可持續運轉的商業模式模型的運轉,以支持綠色技術的商業化。
來自中國澳門的清華大學學生程浩生參與起草了《氣候協同全球青年宣言》,鼓勵年輕人投身環保行列,提出做更好的行動者、研究者、倡導者、合作者的四大倡議。
復旦大學的傅之君擔任本期會客廳的主持人,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代表處實習生的她在演講中表示,“全球發展倡議”致力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的新階段,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時加強生態保護,這體現了中國“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
“全球發展倡議”為應對世界變局擘畫了精美藍圖,也為國際發展合作貢獻了“中國智慧”。在第十期“少年會客廳”中,中外Z世代們發揮智慧、勇敢發聲,為“全球發展倡議”添磚加瓦,一項項充滿創意和熱情的Z世代倡議與方案,也讓世界看到了新時代的世界青年共建美好家園的堅定信念與不竭動力。
小小微光也能照亮世界。在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目標下,Z世代正迎難而上,貢獻出屬于自己的微光,努力為世界開辟美好未來。
點擊觀看: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3/25/WS623d95e6a310fd2b29e5365f.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