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一場主動的革新
硫酸裝置作為復雜化工裝置的典型代表,具有運行時滯、時變性強、多干擾以及各環節強耦合等復雜特性。傳統控制手段在這樣的挑戰面前,已難以為繼。如何賦予裝置一顆聰明的"大腦",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湖北三寧聯合中控技術,利用工業AI技術破局行業共性困惑。
中控技術憑借AI大模型構建的工業大腦,為湖北三寧成功打通了識別、評估、決策、執行的關鍵鏈路,并通過持續的自我學習迭代,讓裝置能夠像人一樣進行自感知、自診斷、自決策和自執行閉環,成功實現無人值守。
"無人值守并不等于無人,而是將人從重復、低效的任務中解放出來。"——湖北三寧楊文華
在該項目中,中控技術從選型設計階段就著手搭建頂層架構,將AI算法能力與生產裝置全鏈路設計能力深度融合,整合工藝、設備、數據三個維度的需求,構建設備行為預測機制,成效令人矚目:人工操作頻次從過去最高6000余次、日均1600余次驟降至最低0次、日均10次以內,平均連續4~5天不需要人工干預,真正實現"人機協同",操作工人從一線操作轉變為系統監控與策略的干預者,不僅大幅降低其勞動強度,更使其對智能系統的適應與掌控能力顯著提升。
多維價值迸發,安全、質量、效益的全方位升級
AI在流程工業的落地,帶來了全方位的價值升級。
安全層面:通過大模型實時監測,系統可實現關鍵指標超前預警,幫助現場人員及時識別風險并給出調節建議,極大提升了裝置的穩定性與應急響應能力。
質量維度:AI可實現對生產條件的持續優化,自動適應設備運行周期和工藝波動,實現產品質量的動態穩定控制,告別傳統的控制系統定期修正參數的局限,實現"穩中提質"。
成本效益方面:硫酸裝置核心指標顯著改善,硫磺消耗降低、收率提高、蒸汽產量增加,預計整體綜合收益提升約2%。項目落地后,湖北三寧生產線效率驚人:每投入1噸硫磺原料,可增產0.028噸中壓蒸汽,硫酸產率提升3.5%,每年增效近千萬元,降本增效與綠色生產目標雙雙達成。
協同共創,開拓未來新圖景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中控技術與湖北三寧秉持協同共創理念,從決策設計、數據治理到人機協同,全程深度合作。中控技術的團隊成員不僅與湖北三寧的技術人員緊密溝通,還深入車間班組,與操作員協同優化AI模型,實現理論與實操的雙向融合。這一合作機制確保技術落地"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不僅成功實現單一裝置智能控制,更為大規模推廣提供了寶貴經驗。
目前,湖北三寧已在生產執行系統中開發30多個工業APP,實現績效分析、數據可視化與管理自動化的集成化管理,逐步形成從生產過程自動化(Process Automated,PA)到企業運營自動化(Business Autoumated,BA)的智能閉環。未來,中控技術的工業AI技術及產品,將進一步賦能計劃排產、業務協同、設備聯控等場景,通過多智能體(Agent)與人機自然語言交互,實現生產計劃、庫存管理、訂單執行的自動調度與實時優化。
在流程工業向智能化升級的關鍵節點,湖北三寧與中控技術共同打造的"硫酸裝置無人值守"項目,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探索出復雜化工場景智能化落地的可行路徑。這場AI與工業深度融合的革命,正以現實可感的成果,照亮了中國智造的未來!
尊貴的嘉賓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祝賀演講,包括杭州高新區(濱江)副區長高翀先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副總工程師兼信息和數字化管理部總經理王子宗先生、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先生。中控創始人褚健先生發表了題為《一路向前,成就卓越》的主旨演講,對30年來支持中控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謝。他表示:"展望未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然而,我希望中控能夠確定在以下五個關鍵方面繼續堅持: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做難而正確的事;堅持專業專注;保持激情與追求卓越;保持開放與培養合作生態系統。"
后面的大會節目分為三個篇章展開:"跨越山海"、"同攬山川"和"踏夢星河",每個篇章都與中控發展歷程上的重大階段相對應。中控的成長反映了中國工業和城市化的迅速崛起。三十年前,中控將"讓工業更智能,讓生活更輕松"的公司愿景,與國家提高工業能力的倡議相結合,開始了從中小化工項目到百萬噸乙烯廠和千萬噸煉油廠MAC項目、智慧城市大型項目和國家戰略項目的旅程。如今,中控已經成為一個公共和全球實體,繼續與工業合作伙伴和近3萬名流程工業客戶一起迎接新的挑戰。在慶祝活動上,來自知名合作伙伴的代表們,點亮中控成立30周年紀念標志,象征著中控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開啟共享美好未來的新篇章。
在11月23日的慶祝活動之后,在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商務廳、杭州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以"智能、綠色、安全"為主旨的IMPACTS智-控未來產業共創大會,于11月24日成功舉行。
杭州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章登峰先生與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厲敏先生發表了開幕致辭,他們表示祝賀,并對中控寄予厚望,希望其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為實現技術自給自足和深化國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做出貢獻。
在主題為"數字時代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全體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先生發表了題為《AI使能企業升華與超越》的報告。他強調了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設計中的巨大潛力,人工智能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只需人類提供基本指導。他認為,這種轉變有望讓制造業活動更有序,更優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先生發表了題為《數實融合助力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報告。他強調了生產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通過智能應用實現協同增效的重要性,包括人工智能決策支持、自主運營、智能HSE管理等方面。這將有助于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的資源和能源有效生產。
ARC咨詢集團東南亞大區總經理Bob Gill先生發表了題為《流程工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的演講。他強調了數字技術在建立新商業模式和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指出現代控制系統可以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助推者"。我們應該利用IT和OT領域的新興技術,提高敏捷性、靈活性和韌性,以保持競爭優勢。
中控技術董事長兼總裁崔山(George Cui Shan)先生發表了主題演講《流程工業智能工廠的探索與實踐》。他強調了傳統企業加強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必要性,并介紹了中控"1+2+N"智能企業架構,即1個工廠操作系統、2個自動化(流程自動化和業務自動化)和N個工業應用程序。作為"數據底座"的工廠操作系統,與作為"控制底座"的智能運行管理與控制系統(OMC)、作為"模型庫"的流程工業過程模擬與設計平臺(APEX)、作為"感知底座"的全設備智能感知平臺(PRIDE)進行整合,實現工廠范圍內的互聯。所有資產和所有數據都像企業的皮膚和神經系統一樣成為一體,使生產流程和商業運營變得可衡量、可控制、可預測。
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石化盈科和中控技術聯合編寫的白皮書《流程工業未來工廠趨勢洞察》,在大會上正式發布。該白皮書旨在解決油氣、石化、化工、電力、有色金屬、鋼鐵、食品飲料、制藥等流程工業的核心問題。白皮書梳理了重點和難點,總結了典型的方法和實際實施路徑,洞察了未來工廠的發展趨勢,并系統地闡述了智能工廠流程自動化(PA)+ 業務自動化(BA)的實施要素。
在接下來主題為"數實共進,向新而行"的專題討論中,包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朱森第先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先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副總工程師兼信息和數字化管理部總經理王子宗先生、SK致新全球副總裁蔡連春女士、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胡柏剡先生、中控技術董事長兼總裁崔山先生在內的大咖,分享了他們圍繞中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方法和實踐。他們深入探討了新質生產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低碳實踐、全球業務布局等關鍵話題。精彩的討論對當前的工業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呼吁各方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下午舉行了4場平行會議,分別關注智能制造、生態共建、低碳建筑和工控芯片。與會嘉賓包括來自知名研究所、組織機構和企業的一線專家、學者與代表,涉及工信部、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ITEI)、江蘇省自動化學會、國際流程工業自動化用戶協會(NAMUR)、開放流程自動化論壇(OPAF)、中石油、桐昆集團、大金氟化工、瀘州老窖集團、荷蘭Hobré Instruments公司、石化盈科、北京達美盛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易派客、聯想、ABB測量與分析業務單元中國技術中心、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公司、大華技術、阿里巴巴集團、ARC咨詢集團、深圳傳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工控網(北京)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等機構。
會議期間,中控與近20位生態合作伙伴在展覽上,展示了專注于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工廠的產品、解決方案、技術與成功案例。
回顧過去的光彩,展望未來的光明,中控準備乘風破浪,與尊敬的全球合作伙伴攜手再創輝煌。
媒體咨詢:
Meifang Wang
電郵:wangmeifang@supc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