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級新生高額獎學金計劃
華希普高部本年度設立的獎學金計劃,旨在為學業表現優異的新生提供有力支持。該計劃依據學生入學當年的廈門市中考位次評定,具體檔位及額度如下:
全市前200名: 可獲總額為 100萬元 的獎學金(分三年發放)。
全市第201-1300名: 可獲總額為 60萬元 的獎學金(分三年發放)。
全市第1301-3500名: 可獲總額為 45萬元 的獎學金(分三年發放)。
獎學金計劃共設七個檔位,覆蓋范圍延伸至全市約32000名。
此外,學校還設有針對在校生學業的進步獎勵機制。此獎學金計劃體現了華希普高部對優秀學生的重視與支持。
首屆高中畢業生學業情況概述
華希普高部迎來了其首屆高中畢業生。學校分享了該屆學生在完成高中學業后參加高考的相關信息:最高分為667分(全省位次576名),620分以上學生2人。特控線(原一本線)上線人數為26人,本科上線率為70.3%。這些信息記錄了學生們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
教育教學特色與資源配置
殷群校長介紹了華希普高部的辦學特點:
師資構成: 教師團隊在年齡結構(涵蓋老、中、青)和教育背景方面呈現多元化。教師隊伍中包括畢業于國內外多所高校的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35%,具有骨干教師及以上專業稱號的教師占比40%。學校建立了教師專業發展機制。
學習支持體系: 學校設立了"智習室",提供包含多種學習資源的平臺。采用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師相結合的輔助模式。實施"導師制",旨在為不同學生提供關注。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講座、主題活動),關注學生發展。
多元發展路徑: 學校提供多種課程項目供學生選擇,包括國家普通高中課程、傳媒方向特色項目、美術方向特色項目、港澳臺僑聯考方向特色項目(與外部教育機構合作)、融合部國際化課程(面向有海外升學意向的學生)。學校也接收少量符合條件的高考復讀生及其他學段插班生。
管理與設施: 實行小班化教學(每班不超過35人),校園配備教育教學設施,組織各類校園活動(如科技節等)。
未來發展理念
殷群校長闡述了學校的教育理念,強調在關注學生學業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其綜合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普高部將持續推進包括優化課程體系、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生涯規劃指導、建設智慧校園環境、實施教師培養以及完善學校治理體系在內的多項工作。
招生信息
招生對象:
普高部: 計劃招收2025級高一新生(含港澳臺僑生、藝術特長生)、少量其他學段插班生、復讀生。
雙語融合部:面向8年級及以上、有意向探索海外高等教育路徑的學生(提供IG-A Level課程、香港DSE課程、國際藝術課程)。
招生計劃: 普高部面向廈門市計劃招收2025級高一新生350人。錄取需依據廈門市中考成績,考生需在廈門市中招志愿填報系統中填報"華師希平雙語高級中學"志愿,由廈門市中招領導小組根據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統一劃線錄取。
費用說明:
普高部:59,800元/學期
雙語融合部:89,800元/學期
(上述費用均不含雜費、住宿費等)
獎學金及招生咨詢: 如希望詳細了解2025級新生獎學金計劃的具體檔位、評定標準或招生政策,請致電學校招生辦公室。咨詢電話:400-1077-377。
教育教學穩步推進
素質教育成效顯現
三年來學生累計獲得各級別競賽獎勵909項:
鮮明的辦學特色與優勢
學校構建了 "一體兩翼" 的課程體系,以國家課程為主體,雙語課程和校本課程為兩翼:
卓越的管理與師資團隊:
頂尖管理團隊: 由國務院督學、博士、高級教師劉偉擔任總校長;副校長兼普高部校長殷群為江蘇省特級校長、全國科教先進校長;副校長兼小學部校長費安興為廣東省民辦教育優秀工作者;副校長兼國際高校長劉鵬(劍橋大學畢業)為創校校長;初中部校長張恩曾創下福州市中考三連冠佳績;幼兒園總園長程理為國內知名園長。
精英師資: 中方教師由特級教師領銜,來自各省市重點名校;中青年教師畢業于清華、北大等頂尖院校;另有30余名專業外籍教師營造沉浸式雙語環境。
多元的升學路徑:
學校利用 15 年一貫制優勢,為學生搭建雙軌制升學通道:普高部設有普通高考、藝體特長、華僑聯考班、傳媒類、直通車項目等多個方向;融合高開設 A Level 課程、國際藝術班、香港 DSE 課程,其中 DSE 課程在福建地區開展得最為完整和扎實。
前瞻的AI 教育布局:
學校正大力推進 AI 人工智能課程和培養體系建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人工智能課程,致力于成為廈門市 AI 教育的領先者。
辦學三年,華師希平雙語學校以扎實的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強大的師資力量和科學的課程體系,成功打造了一個高質量的教育平臺,其優異的教學成果和全面的素質教育成效,充分印證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育人水平,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請點擊報名鏈接預約參加新學年的校園開放日,感受精彩的華希生活。近期活動日程詳見下方海報:
]]>華師希平幼兒園的這一創新舉措,是在不增加學費的情況下,為孩子們增加了一個月的課程安排。增加的課程并非簡單的托管,而是精心設計的"成長的增值"課程。7月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幼小銜接、IB超學科探究、雙語活動、兒童哲學、教育戲劇、30+場館體驗等多個領域,旨在為孩子們提供物超所值的學習體驗。
無縫銜接,破解 "幼小銜接"難題
大班的家長,特別關注的是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華師希平幼兒園增加的7月課程,就是緩解家長焦慮,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
大班的課程聚焦幼小銜接核心能力,和小學部共同合作,精心設計幼小銜接課程,包括繪本閱讀、數學思維、國際理解、科創AI、藝術、口語交際(外教組織)、SEL社會情感課程等。從興趣激發、習慣培養、規則建立、能力提升等方面,讓孩子建立起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期待。
開展兒童哲學課程,通過繪本、故事等刺激物,團體探討關于"幸福"和"勇敢"的哲學話題,如"為了勇敢,人們必須有所害怕嗎?"、"勇敢是一種美德嗎?"、"幸福和滿意是一樣的嗎?"、"什么造就了幸福?"等等,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考、創造性思考、關懷性思考、交往溝通、團隊合作及文化認同能力。
解鎖 "幼兒園教育多元"
在中班、小班和托班,7月課程將基于IB-PYP超學科探究框架,中外教師團隊傾情給孩子們帶來多元的學習體驗,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思。
中班:對話李歐.李奧尼——孩子們將和中外老師共讀"李歐.李奧尼",通過兒童哲學、教育戲劇、視覺藝術等方式,探討"小黑魚"、"田鼠阿佛"、"佩澤提諾"等故事背后所蘊含的哲思。
小班:昆蟲王國——通過PBL項目式學習,孩子們將近距離觀察昆蟲的外形特點,了解昆蟲的種類、習性,親手建造昆蟲旅館,理解昆蟲是地球上多樣化的生物,與人類和環境互相依存。
托班:無游戲不夏天——孩子們將探究舌尖上、指尖上、足尖上、心尖上的夏日,結合感官體驗、游戲化探索和跨學科學習,培養孩子關注生活,親近自然,以及對季節的感知力、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
30+場館全開放
免費課程期間,AI空間站、建構室、攀巖館、木工坊、STEM空間、美術館等特色場館全面開放,孩子可在各場館充分探索,激發潛能。大班的體能課包括足球、籃球、跳繩、體育游戲、廣播操等。中班開展網球課程,小班開展籃球課程,讓孩子們每天活力四射!每周五的"快樂星期五"主題活動也為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歡樂體驗,如瘋狂裝扮日、睡衣電影日、AI交互體驗站、學習成果匯報、夏日水戰等,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激發創意,感受游戲的樂趣。
交9個月學費,上10個月幼兒園,并不是華師希平幼兒園今秋招生的大賣點,華師希平幼兒園有值得讀的理由如下:
正式成為 IB PYP官方授權學校
2025年4月,華師希平幼兒園收到了來自國際文憑組織(IBO)的授權證書,順利獲得國際教育界含金量極高的IB-PYP授權,正式成為IB世界學校的一員。
此次獲得IB-PYP的官方授權,標志著華師希平幼兒園在教育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什么叫 IB世界學校
IB 是英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的縮寫,中文是"國際文憑課程",它的組織叫IBO,成立于1968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大型國際教育組織。
IBO設立的最初目的是服務于外交官子女,即開設全球統一標準的IB課程,方便在各國遷徙的家庭的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慢慢地,它已發展成為一個為世界各國優秀學生提供高質量國際課程的高水平組織,也就是說,不僅是外交官子女可以學習IB課程。
IB課程因此也被譽為"國際教育中的皇冠"和"最成熟的國際化素質教育"。IB學校可不是有錢就可以獲得授權,幼兒園要先提交申請,被批準成為候選學校,然后經過一到幾年的建設期,接受官方的評估,才能獲得授權。
IB的授權評估也是異常嚴格:它有個"三角"驗證,即對一個項目的評估,必須通過查看材料、現場考察、學習社區人員座談等三個方面尋找證據,來判斷是否達到授權的條件。
還譬如說,IB的評估更加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當然,它也要看幼兒園的預算是否能支撐它實現IB理念,而且,即使被授權,IB組織還會定期到幼兒園進行復審。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未來
華希藝術中心千人禮堂內,氣氛熱烈非凡,一場場關于 "AI + 教育" 的深度探討有序展開。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沈玉順率先開場致辭,為本次峰會奠定了高屋建瓴的基調。隨后,廈門大學教授、福建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周昌樂教授和華希總校長劉偉分別帶來兩場深度的專題分享,現場金句頻出,異彩紛呈,觀點交鋒碰撞出耀眼火花。
在主題分享環節,廈門大學教授、福建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周昌樂教授以《人工智能環境下學生培養方向的思考》為核心,深度剖析在 AI 浪潮沖擊下,教育應如何精準聚焦,培養人類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周教授指出,人類智力有著人工智能無法企及的不可預料性和應變能力,因此,培養創新人才至關重要。
他強調,支持創意、創新和創造的教育會越來越重要,教育必須跟上智能社會新時代的發展步伐。同時,周教授從大腦發育角度闡述了創造力的發展過程,并提出面向智能時代的創新教育,應重點培養的五項核心技能。周教授的演講既有深厚理論,又極具實踐意義,讓聽眾深知智能時代教育變革的緊迫與必要。
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總校長劉偉以《人工智能時代,學校何為》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 AI 時代教育變革的方向。他強調AI的核心教育價值在于不取代人性化教育,推動教育從工業化向智能化轉型,并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育生態。
此外,他還提出AI賦能教育的四個方面:重塑教育模式、優化管理效能、賦能師生發展和培養未來人才。他分享了華希在智慧校園建設、AI課程體系和教學平臺應用方面的實踐經驗,還強調AI時代教育的本質和應對策略,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共同培養具備未來能力的學生。
共筑教育新生態
在備受矚目的圓桌對話環節,華希總校長劉偉與上海市世外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厲笑影,北京市八一學校教育集團事業部責任校長馬玉娟,江蘇江陰市南菁高級中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楊培明,成都市金蘋果錦城一中校長楊斌,以及杭州市云谷學校科創副校長盧曉飛齊聚一堂,圍繞《AI 時代教育者與學習者的協同進化》展開深入探討。現場,各校校長們貢獻了諸多嶄新的觀點,為AI時代的教育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思路。
厲笑影認為,AI是人類能力的放大器,合理使用AI能幫助我們快速提升認知和能力。她強調:AI時代的學校教育模式應關注課堂轉型和學校生態轉型,以適應AI帶來的挑戰。教師方面,需關注學生初高中階段情感與心理發展;學校方面,應積極轉型,正確擁抱 AI 為教育所用,同時在情感教育方面展開諸多探索創新。
云谷學校的盧曉飛校長分享了他們在AI教育方面的實踐,強調AI應成為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而非增加課業負擔。他認為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AI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以便理解和應用AI。"通過 AI 讓每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一個人成為會思考,會創造會解決的超級個體。"盧曉飛表示。
楊培明認為,在AI時代,教師的角色需要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以防止學生的思維被AI削弱。他建議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并積極擁抱新技術。"我們要讓 AI 成為引導我們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工具。我們的老師要努力地幫助學生,找到他最愛的那盆菜。"楊培明表示,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AI必定能優化教學,提高學習效率,讓每個人充分施展潛能。
最后,與會校長們一致認為,AI技術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教育者需要積極應對并創新教育模式,以培養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高階思維的未來人才,這場對話引發了與會者對于未來教育生態重構的多元思考。
開啟智慧教育新征程
在學校西操場,一場充滿奇思妙想的科創市集盛大舉行,現場人潮涌動。上百個科創展位錯落有致,展示著華希各個學部學生們精心設計制作的科創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航空航天、3D打印、未來星球、編程創意、人工智能應用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與卓越的創新能力。
現場的人工智能互動展區人氣爆棚,新奇有趣的前沿科技體驗項目讓家長和孩子們沉浸其中,流連忘返。在春晚亮相的宇樹機器人與孩子們熱情握手;靈動的機器狗不僅會站立,還會翻跟頭;會下圍棋的機器人與同學們切磋棋藝……展區上空,無人機編隊表演精彩絕倫,它們整齊劃一的動作、變幻多樣的造型,為這場科技盛宴增添了無限活力。
此外,華希聯合冷湖實驗室打造的 AI 課程實驗室首次對外開放參觀。在這里,學生們可以通過智能機器狗設計制作、圖像與語音識別系統開發等任務,將課堂所學轉化為真實科技實踐。家長們紛紛感嘆:"這些前沿科技與教育創新的融合,讓我們真切感受到 AI 技術正重塑育人范式,也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夢想照進現實的科技魅力。"
正如華希總校長劉偉在致辭中所強調的:"愿我們共同做孩子精神星空的守夜人,以家的燈火為經緯,以育人的初心為羅盤,讓每一次成長都帶著人文的印記,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駛向破曉的晨曦。" 這場活動不僅是知識與思想的交流平臺,更是行動的號角,激勵著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在AI時代,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智慧教育未來。
勵志名人進校園,傳遞攀登者精神
夏伯渝,中國著名登山家,電影《攀登者》的原型。1974年入選國家登山隊,1975年在攀登珠峰時因把睡袋讓給了隊友而嚴重凍傷失去雙腳。他憑借一雙假肢,更憑借自己的堅持不懈與熱愛,在43年里,五次沖擊珠穆朗瑪峰,最終于2018年5月14日被世界最高的山峰接納,以69歲高齡成功登頂,成為世界最年長依靠假肢登頂珠峰的攀登者。
2018年中宣部授予夏伯渝"時代楷模"稱號;2019年他獲得勞倫斯世界體育"年度最佳體育時刻獎"并納入吉尼斯世界紀錄;2022年擔任冬殘奧會火炬傳遞八達嶺長城第一棒火炬手,參與開幕式的演出。同年入選小學二年級教材。2023年在中國探險協會舉辦的"首屆探險旅游發展大會暨中國探險者大會"上榮獲"中國探險終身成就獎"!電影紀錄片《無盡攀登》再現了他無畏艱險的登峰時刻!
講座中,夏伯渝用樸素、真誠的語言講述了自己5次挑戰極限、攀登珠峰的驚險時刻和非凡歷程。他說,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他歷經了截肢、癌癥等常人難以接受的磨難,卻始終不曾熄滅心中的斗志,他的目光穿越時間的風沙,始終凝視著心中的燈塔——珠峰。為此,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幾十年如一日為登頂的目標而堅持著高強度訓練。
生動講述攀登細節,展現無畏精神
在現場,夏伯渝用大量真實生動的細節,輔之以圖片和視頻,還原了驚心動魄的登峰過程,頻頻引得現場同學們感動鼓掌。假肢登珠峰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危險,不僅很難感覺到腳下土地的質地和高低,也難以判斷巖石是否會活動。夏伯渝說:"等這種感覺傳遞到我的腰上來的時候,我身體晃動的幅度已經很大,就很難控制自己身體的平衡。"
夏伯渝還告訴同學們,珠峰并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么平靜美麗,而是危機四伏,險象萬千的。例如,珠峰上有大量的冰裂縫,僅僅搭建著簡陋的梯子,一旦掉進去將萬劫不復。在一張穿過冰裂縫的照片中,簡陋的梯子之下是深不可測的裂縫,夏伯渝站在橫梯上,努力保持身體平衡。他說:"有的裂縫有四五米寬,架著一個一尺來寬的梯子,人走在上面,梯子會上下顫動,風一吹你還會左右的搖擺。假肢是感覺不到,所以我只能小心翼翼的從梯子上爬過去。"
由于身體情況特殊,在攀登過程中,他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地選擇每一步的落腳點以避免摔倒或滑墜。同時,他還需要克服假肢帶來的不便和限制以及極端天氣條件帶來的挑戰。
夏伯渝還告訴同學們,由于從前的技術不發達,他需要不斷對假肢進行改進和適應性訓練。假肢磨破了他的腿,傷口長期不愈合甚至發生了癌變。在與病魔抗爭的日子里,他依然堅持鍛煉,不放過任何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強的機會。最終,他不僅戰勝了癌癥,也實現了心中的夢想。
觀眾踴躍互動,榜樣力量鼓舞人心
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座無虛席,年屆75歲的夏伯渝全程站立,為同學們娓娓道來,生動詮釋了什么是攀登者精神。登頂珠峰,一夜成名后,夏伯渝仍未停下攀登的腳步。他說,他的信仰是一直去攀登,一直去挑戰自己。近年來,他又先后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目標是完成"7+2"計劃,即七大洲最高峰和南極點、北極點。此外,他積極投身公益和教育,帶領學生重走長征路,讓學生們親身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
"從少年到白發,支撐你不斷攀頂珠峰的最核心的動力是什么?"、"第一次攀登珠峰把睡袋讓給了隊友,導致您永遠失去了雙腿,對此您是否后悔過?"、"您如何平衡熱愛和陪伴家人的矛盾呢?"……在互動環節中,華希學生們踴躍參與,或是表達內心感受,或是表達崇敬之情,或是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難題,與夏爺爺進行積極互動,夏伯渝一一耐心解答,他積極向上、永不言棄的生活態度深深鼓舞了孩子們。
劉偉總校長在致辭中,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夏伯渝的講座給了我們許多啟發,我們從他身上感受到的一種高貴的力量。希望同學們在聆聽了夏老師的人生故事后,能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奮斗,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希望每個華希的學子身體是強健的,人格是健全的,精神是高貴的。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夏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實際行動,為學生們樹立了榜樣。他教導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 "山峰",可能是一道難以攻克的數學題,可能是一次緊張的考試,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攀登屬于自己人生的高峰。
Chapter 1 金牌教練團隊
石群丨信息學競賽課
清華大學博士,特聘教育專家,主要從事物理科學研究,發表SCI論文多篇。長期從事高中物理競賽、高中信息學競賽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對物理競賽和信息學競賽命題有深入研究。
十多年來,石老師的教學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石老師以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為出發點,全面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輔導學生數千人在物理、信息學領域獲得省級二等以上獎項,進入清華北大以及其他985、211國家重點高校。
辛天屹丨數學競賽課
北京大學數學院博士,數學教研組長,六年授課經驗,曾擔任北京、長春、浙江等多地學校的特聘競賽教練,長期從事國際數學競賽、AMC數學競賽等國內外賽事的考前集訓工作,能夠對各種頂級競賽生進行強有力的指導。
學生被清北等名校錄取的達十人以上,多年來有近百名學生考取學科競賽獎項,曾培養初三年紀學生經過清華大學丘成桐新領軍計劃直接錄取,高二年級學生經過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直接錄取,兩名學生獲得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金牌,一名學生獲得國賽銀牌。
高鳴宇丨信息學競賽課
北京大學研究生,高中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有5年信息學奧賽競賽經歷,初一就獲得普及組一等獎,初二獲得提高組一等獎,在高中時期獲得NOI銀牌,CSP、NOIP提高。
長期輔導CSP、NOIP等信息學競賽考試,信息學競賽培訓體系完善,培養多名學生在CSP、NOIP領域獲獎。
張翔宇丨數學科競賽課
畢業于清華大學數學系,高中時曾獲得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在校期間曾獲得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北京賽區一等獎以及清華大學綜合優秀獎學金等,主修方向為應用數學統計應用方向。曾從事初高中數學基礎課和競賽教學四年,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風格較為輕松,樂于與學生溝通并且善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在全國多所省市開展競賽培訓活動,多人獲得省級競賽一等獎。
劉皓瑋丨數學競賽課
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系,全國數學競賽金牌,從事競賽和強基教學4年,授課風格輕松愉快,善于指導學生改善思考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難題瓶頸。
培養學生有多人獲得省級競賽一等獎,三人考入北京大學。
孫偉哲丨數學競賽課
畢業于北京大學,曾獲得NOIP 一等獎,NOI銅牌,ICPC區域賽銀牌等。有多年校內及校外機構授課經驗,主講提高組算法及例題講解,授課經驗豐富。曾有多位學生考入省隊,并獲得國賽金銀牌。
楊家明丨數學基礎課
畢業于蘭州大學數學系原太原學而思小學競賽教練,初中教研員,S級教師。深耕教學,熟悉小學競賽內容及初中知識體系,從教7年。
所帶學生大多升入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山西省實驗中學等省重點中學。
Chapter 2 項目內容
為入選我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生,針對性定制信息學競賽小學五六年級、初中七年級起始的長期培養方案、數學競賽六年一體化培養方案和三年一體化培養方案。即從小學五六年級、初中七年級開始,選拔優秀學生進行信息學競賽內容系統學習;從初一年級和高一年級分別開始,選拔優秀學生進行數學競賽內容系統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校秉承"1+1+1"的教學理念,即清北金牌教練教學1課時,布置學生完成1課時量的作業,校內教師組織學生復習1課時的教學方法,同時借助作業鞏固、資料輸送、聯合教研、教練交流等活動,為學校各科競賽與強基培養打下基礎。
Chapter 3 培養理念
PART 01
堅持根據高校升學路徑多元培養
緊扣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選拔的基本思路,做到"以競賽促強基,以強基促高考",三條路徑并行不悖,最大程度拓寬優秀學生升入名校的多條路徑。
PART 02
秉承"事半功倍"的培養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學生,讓學生經過培訓,不僅能夠掌握競賽、強基相關知識,更能拓寬學生思路,豐富學生視野,在高考層面讓學生跳出題海戰術的桎梏,從更高的維度從容應對新高考的挑戰。
PART 03
最大限度發揮清北優秀教師團隊作用
在進行競賽培養的同時,堅持站在競賽教練的角度俯瞰高考與強基校考內容,通過多年競賽培養經驗,為學生輸送學科思維、梳理做題思路、培養大理念、大方法。
PART 04
教研一體、深度融合、互相促進
堅持教學與研究并重,實時關注最新的競賽、強基、高考動態,緊跟試題步伐,為學生帶來最貼合當下試題的內容。
PART 05
堅持教學與管理并重
各方合作加強對參與培訓學生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學習反饋、效果監督、內容交流等多個方面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Chapter 4 實施措施
Chapter 5 課程特色
我們將課程質量視為重中之重,在學生學習競賽的過程中,難免產生各種懈怠情緒和懶惰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課上表現,還將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作業完成、學段測評等納入管理體系,幫助學生保質保量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及時解決學科知識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的掌握競賽知識,基于以上理念,我們設計了"講、練、測、評"教學閉環服務體系。
線上講練
學期中持續性的課程授課和講師導引、總結
講:名師講師進行深度講解,構建知識體系、講解關鍵方法并總結升華提高
練:由講師帶領學生進行隨堂練習,精選課堂知識延伸的題目進行鞏固檢測
線下測評
階段性的測試、線下講評、專題復習
測:課后補充精編習題和階段性測試,及時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并鞏固強化
評:針對課后作業和階段性測試,由講師進行深度點評分析、答疑解惑
具體的落實表現在課前、課中、課后、測評和集訓五個方面——
課前
由教學班主任在課前規定時間提醒開課時間及注意事項,講資料提前下發給學生并提醒學生進行預習。
課中
教師按時到達學校進行線下授課,或在統一時間點直播,由名師和講師配合利用線上平臺進行雙師授課,學校老師提前通知學生上課時間、按時組織學生上課,在聽課過程中維護課堂紀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地助教現場配合,有問題及時反饋。
課后
及時收集學生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反饋,給學生布置作業督促學生完成,并在下次課前檢查作業情況及時記錄、聯合教研團隊建立答疑通道,及時答疑反饋。
測評
按課程完成情況完成測試及講評,由本次助教提前準備試卷,并與學校老師溝通好考試時間、做好相關安排。在考試完成后由收集試卷反饋給我方團隊,批改完成后根據學校情況準備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線上或線下課的點評和復習,并形成測評反饋報告并回復給學校。
集訓
學校完成學期對應的課時后,競賽教練對接學校帶班老師,組織測試,反饋教研,選拔出具有潛力的學生進行線下集訓,拔高沖刺。
系統化的服務體系將幫助學校學生更加規范、完整的接受學科競賽知識和框架,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成績。
近期活動安排:
6月23日,普高部、雙語融合部開放日
6月29日,幼兒園、普高部、雙語融合部開放日
報名熱線:400-1077-377
]]>跨界大咖 ? 思想之光
LIGHTS | 2024演講嘉賓首發陣容
卓越的思想如同靜謐的遠山,有著堅實的力量,閃著耀人的光輝,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5位在各自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大咖,將在LIGHTS思想盛會帶來
5場有深度的高質量演講,與各行各業意見領袖相聚華師希平雙語學校,見證思想的力量
大咖陣容首發
演講主題 | 《譜寫親子關系的復調樂章》
她是指揮界少數存在的女性
旅居海外 獲獎無數
她逐光而行
用音樂譜寫人生的華彩
演講主題 | 《用生命影響生命》
她以美為事業
是珠寶設計師
也是公益達人、選美評委
她說: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的責任
演講主題 | 《人生不設限》
她當過老師、創業者、成長教練
每一次跨界
都用完美的轉型證明
人生可以不設限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演講主題 | 《"Cobot":Challenge,Chance?》
人工智能時代
聽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如何
闡釋機遇和挑戰
在巨變的時代
如何擁有不變的競爭力
演講主題 | 《未來教育的新形態》
他以清晰而卓見的教育理念
吸引無數老師和家長選擇華希
站在教育的前瞻視角
洞見未來教育新形態
文壇圣手 ? 創作之光
與文學一起度過一個理想的下午
他被稱為旅行文學奠基人,他的書自出版以來榮獲華語文化圈多項大獎,被譽為"文藝青年人手一本之書"。他就是風靡兩岸的知名臺灣作家——舒國治。梁文道說:"除了舒國治,我想不出還有誰能簡簡單單地只用兩個字,就這么精準地寫出紐約的抽象、日本的氣氛,以及英國的蕭簡。"
舒國治于1952年生于臺北,是20世紀60年代在西洋電影與搖滾樂熏陶下成長的半城半鄉少年。1980年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一九九八以作品集《遙遠的公路》獲長榮文學獎首獎,此后以旅行文學見長。
舒國治的文體頗具古風,卓然成家,簡淡中深富雅韻,人稱"舒式風格",其灑脫恣意的人生經歷影響了無數文藝青年的生活態度。代表作《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遙遠的公路》等。他以一種超俗的眼光,與閑散的人生情懷,講旅行、講山水,看待周遭、尋覓佳境。在華希,這位有著天風海濤之才的文壇圣手,將為我們帶來一場深度的創作分享,并與讀者互動、交流,促席話文學。
米菲兔 ? 藝術之光
多元文化 遇見荷蘭 nice to miffy u
荷蘭除了著名的風車、郁金香、梵高,當然還有我們可愛的米菲兔。
作為一只風靡國際的兔子,米菲兔承包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經米菲官方授權,米菲就要在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和大家見面了。除了米菲經典名畫展,現場還有荷蘭繪本展覽,"一起手繪米菲"童心藝術活動等。萌力十足,敬請期待。
愛與藝術 ? 公益之光
當美遇見愛 生命因此被點亮
光是愛的使者,它無聲無息卻溫暖了人間。作為一場有溫度的思想盛會,LIGHTS以愛的名義,奏響最熱烈的公益序章。
公益板塊由孩子們的藝術作品展與公益市集共同演繹。其中藝術作品展由廈門特殊教育學校及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共同策展,展出兩校學生親手創作的藝術作品及手工作品。公益市集的主題是——一塊做好"市" ,舊書籍、原創藝術作品、手工美食等繽紛集市,全部由華希愛心家庭自愿提供,所得收入將用于公益事業。
教育與家 ? 生命之光
賦能 ? 啟發 ? 成長
教育如靜水深流,無波的表象之下,正默默為將來形成汪洋之勢蓄力,LIGHTS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分享與家庭教育有關內容。
我們特別邀請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李文道老師,在LIGHTS思想盛會與家長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問診家庭教育的問題與解決,共筑教育夢,為孩子的多元成長賦能。
活動詳情
親子同行 共赴盛會
/ 時間&地點 /
活動時間:2024年6月29日
活動地點:廈門市湖里區忠侖路華師希平雙語學校
/ 活動對象 /
校內外親子家庭、教育行業關注者、文化活動愛好者
/ 活動流程 /
/ 報名方式 /
免費報名,現場領取入場券及導覽手冊
名額有限,約滿即止
預約熱線:
400-1077-377
*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所有
]]>4月20日,這支極具法蘭西風情的爵士四重奏樂團(鋼琴/架子鼓/低音貝斯/手風琴/爵士吉他)即將來到廈門,在華師希平雙語學校開啟中國首演!
巴黎爵士樂四重奏,中國首演
巴黎爵士四重奏音樂會將為觀眾獻上優雅的爵士之夜,主要曲目含有法蘭西特色的繆塞特爵士、香頌、民謠,法式手風琴演奏的繆塞特舞曲以及本團原創作品, 愿爵士音樂帶我們到夢中的巴黎。
??? 法國香頌:其歌詞憂傷、旋律動人,儼然成就了世人對法蘭西香頌傳統印象。半世紀以來依舊被許多人重新演繹。
??? 繆塞特爵士: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即興爵士的搖擺節奏與繆塞特舞曲的偶然結合,風格充分展現法國人的自由浪漫氣質。
享譽歐美爵士樂壇樂手
巴黎爵士音樂四重奏成員為:伯努瓦-蘇利斯(鋼琴家/管風琴家/作曲家)、安德烈-查爾利(架子鼓演奏家)、夏貝內爾(低音貝斯/吉他演奏家)、克里斯托夫 - 蘭比德夏(手風琴家演奏家)。他們將演奏不同的法式爵士風格,向觀眾呈現別樹一幟的法國爵士之聲。
Benoît Sourisse 伯努瓦 - 蘇利斯
鋼琴家/管風琴家/作曲家
1964年生于法國格勒諾布爾,他從小開始學習古典音樂,少年時期便對爵士樂有極大興趣。曾多次受邀在歐洲各大音樂廳,劇院及音樂節公演,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賞和熱烈反響。 伯努瓦現任法國爵士樂學院鋼琴教研室主任和碩士生導師。1994年-2004期間擔任法國著名爵士小提琴家迪迪埃?洛克伍德的音樂總監,他們一起與許多世界級音樂家合作演出。伯努瓦酷愛藍調,與Jean-Jacques Milteau和美國女歌手Demi Evans出版了兩張藍調專輯。
Andre Charlier 安德烈 - 查爾利爾
架子鼓演奏家
安德烈1962年出生在比利時,1978年開始學架子鼓。1989年和1991年兩次獲國際比賽爵士最佳獨奏獎。他熱愛教學,每年舉辦爵士大師班。他是法國爵士樂學院創始人之一,并任打擊樂教研室主任。安德烈?查爾利爾是巴黎爵士團的靈魂人物 , 與鋼琴家伯努瓦合作錄制過9張唱片,他們兩人的合作總是給聽眾帶來驚喜,最新一張唱片在2010年斬獲兩個獎項。
JM-Charbonnel 夏貝內爾
低音貝斯/吉他演奏家
生于1971年,8歲開始學單簧管和鋼琴,后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大貝斯。2014年至今任法國爵士樂學院貝斯教授。1998年,與小提琴家Christophe Cranso和吉他演奏家Patrick Manougian錄制了第一張專輯"Club"。2006年, 與Benoit Sourrisse,Andre Charlier和美國薩克斯管吹奏者Jerry Bergouzi發行了第二張專輯"Individualus Civilise"。2008年錄制了第三張專輯。2016年秋季出版了新專輯"Songs For Everyday"。
Christophe – Lampidecchia 克里斯托夫 - 蘭比德夏
手風琴家演奏家
克里斯托夫8歲時便跟隨父親演奏手風琴,在他的學生時代,他有機會與手風琴界的大腕們擦肩而過:Marcel Azzola,Jo Privat,Louis Corchia,Armand Lassagne, Jean Corti,并參加了許多電視節目。18歲時,他發行了第一張專輯"Musette au soleil"。1999年 他在世界手風琴錦標賽中獲得金牌。2000年他慢慢轉向爵士樂,他的許多作品已由索尼ATV音樂出版公司和華納/法國出版和錄制。克里斯托夫錄制了眾多不同風格的唱片,從爵士華爾茲到阿根廷探戈,再到西班牙的民謠,從藍調到bebop,同時又不忘秘魯傳統音樂與繆塞特之間的混合,他的這批唱片組成了一道道絢麗的音樂彩虹。
演出信息及購票
演出時間
2024年4月20日 周六19:30
演出地點
廈門市湖里區呂嶺路868號華師希平雙語學校藝術中心
票價
50元/100元/180元
*本場演出售票收入將捐贈給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廈門2023年10月17日 /美通社/ -- 為促進優質藝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升區域藝術教育水平,10月15日下午,“上戲藝術特色課程教學基地”落地華師希平雙語學校,雙方舉行簽約暨揭牌儀式。這是上戲藝術特色課程教學基地在福建省的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本次合作依托于上海戲劇學院優質教育資源和平臺,攜手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共同為福建藝術發展增添一抹亮色。
儀式現場,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上戲藝術公司董事長盛思梅和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總校長劉偉代表合作雙方進行簽約,共同為“上戲藝術特色課程教學基地”揭牌。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校董會董事柯嵐嵐,上戲藝術課程主任鮑朱挺、副主任李喆,以及華希各學部校園長、家長與學生代表等出席了本次簽約儀式。
攜手百年藝術學府
上海戲劇學院創建于1945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藝術學府之一,也是國內戲劇、戲曲、舞蹈、影視等學科專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近年來,為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指出的要求,上海戲劇學院全資企業上戲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藝術課程與青少年美育有效融合的教育模式,打造了具有上戲特色的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體系,將百年藝術學府的優質藝術教育內容推廣至中小學校,為新時代青少年美育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繼今年五月上戲呂巖教授為華希學子帶來的“大師藝術工作坊”之后,雙方進一步拓展合作關系。此次“上戲藝術特色課程教學基地”的成立,是華師希平雙語學校聚焦核心素養、將藝術教育融入課程建設與校園文化的新嘗試。劉偉校長表示,希望雙方的深度合作能夠在更高層面提升學校美育課程水平,豐富學校教學層次,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搭建更加多元的橋梁。
藝術教學體系升級
以藝術育人之路,夯美育成長之基。藝術類課程是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課程之一,開學首年已開設藝術類社團課程近20種;校園內的音樂樓、藝術中心、800人劇院、黑箱劇場等一流的教學設施,為各類藝術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依托于百年藝術學府優質的教學內容資源和專家教授師資資源,“上戲藝術特色課程教學基地”的落地,將助力華希藝術教學體系再次升級。從本學年開始,華希將通過該藝術特色課程,為有藝術專長、有志于未來踏入藝術領域的學子,量身打造藝術特色課程和冬夏令營,并圍繞“藝術專業發展”建立核心課程體系。
該課程面向初中和高中學生開設,規劃了播音主持、表演、導演、音樂、舞蹈五大類方向,并由課程認證的專業教師進行授課。該課程將系統指導學生提升藝術素養和專業能力、規劃藝考與職業發展,實現申請國內外一流藝術高校的升學目標。
除了更加完善和充實校內藝術課程,還將專門成立課程學術指導專家團隊,由范益松教授、呂巖教授、陳新煌博士等專家領銜,定期入校指導教學,并面向全校師生開展“大師課”及各類藝術講座,開闊藝術眼界,領略藝術魅力。
在本次簽約儀式結束后,盛思梅老師也為在座師生帶來了本學期的首場“大師課”。分析了當下國內外文化產業市場環境現狀,聚焦新技術、新模式、新形勢給藝術行業發展帶來的調整與變革,闡述了藝術教育對青少年成長與職業規劃的意義,盛教授的精彩講座令大家受益匪淺,亦從心底喚起同學們對藝術之路的向往。
藝術賦能全人教育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寫道:美育認知屬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標是發展完滿的人性。蔡元培也曾提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我們從藝術家和教育家的視角,都看見美育的終極目標,即“培養完整的人”。
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引進上戲藝術課程,涵蓋了戲劇、影視、音樂等多個藝術門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而且能夠培養他們自信、合作、創新和領導力等重要品質,使學子們在藝術領域取得成就的同時,在其他領域也能擁有出色的表現。
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期待通過上戲藝術特色課程項目,通過推動藝術課程和全人教育的深度融合,為華希學子的成長之旅注入更多斑斕色彩,培養出更多兼具藝術才華與綜合素養的領導力人才。
廈門2023年5月25日 /美通社/ -- 為進一步深化館校合作,實現科技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特色共創,促進館校協同育人,持續培養創新人才。5月25日,廈門市華師希平雙語學校與廈門科技館舉行青少年科創素質成長中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揭牌儀式。
1、共建科創素質成長中心
在儀式現場,廈門科技館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郁紅萍和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總校長劉偉代表合作雙方進行簽約;廈門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立勇,廈門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慰萍,廈門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林秋松,廈門市湖里區教育局區委教育工委委員、黨組成員、副局長葉澤軍,廈門科技館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郁紅萍,廈門恒興集團董事長、華師希平雙語學校董事長柯希平,廈門市恒興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嵐嵐,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總校長劉偉共同為"青少年科創素質成長中心"揭牌。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各學部校園長、家委代表與學生代表等出席了本次簽約揭牌儀式。
自創校以來,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始終致力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科創素養,不僅在建設時規劃了面積超過6000平米的獨棟科學樓,還開設了豐富多樣的STEM和科創類社團課程,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創教育體系。
劉偉總校長在發表致辭時表示,此次雙方的合作將引領華希科創教育進入新的階段,希望通過中心的成立能夠為學子們提供更多興趣發展的空間,全面提升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
2、科技教育課程聯合研發
"青少年科創素質成長中心"是廈門科技館與廈門市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共同探索館校聯合運營的新模式,雙方將根據 "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科普培訓、科普研學、課程研發、人才培養、科技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據計劃,廈門科技館首先將為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提供科創教育課程,并全力推進校內外科技教育一體化目標的達成。一方面,雙方將在已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聯合教研與產品升級;另一方面,基于華希現有的課程展望與教學設施,雙方將共同研發相應學科的課程體系。
此外,廈門科技館還將優先為中心提供相關科普教育資源,包括:引入國內頂尖科普專家資源、國內權威科普策劃團隊、國際一流水準科學團隊,以及相關區域賽事(區、市、省級賽事)和國內白名單賽事及國際賽事資源的對接等,為華希培養科創類校級參賽校隊,從選拔、組隊、培訓、參賽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支持。
以"科創素質成長中心"為載體,以課程合作研發與實踐為紐帶,廈門科技館與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將共同構建創新、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合力打造閩南乃至福建區域科技教育辦學示范點,努力實現"館校合作、產學共贏"。
3、持續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在簽約揭牌儀式結束后,華希初中部六、七年級的同學們還在現場參與了有趣的科創體驗活動。親手操縱機甲大師對戰,目睹WRC(世界機器人大賽)在不同領域的創新成果,還見識到許多奇思妙想匯聚而成的創客作品......充滿驚喜的體驗讓同學們收獲滿滿。
隨著"科創素質成長中心"的落地,這些融合前沿科學與尖端技術的體驗式科創課程和活動,將成為華希教育教學的常態,貫穿整個教學周期,助力學生在探索中不斷學習,成長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領導力人才。
未來,廈門科技館與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將不斷拓展合作的層次、形式、領域,完善校內外優質科學教育資源整合,拓寬科學教育人才培養渠道,向學校及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讓鷺島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科創素養,促進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共同譜寫館校合作新篇章。
為鼓勵更多優秀學子追求學術卓越,華師希平雙語學校于近日發布了獎學金計劃。該獎學金政策面向2023年參加中考、并且第一志愿報考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的學生開放,針對中考全市排名5000名以內的學生,獎學金設置如下:
特等獎:全市中考排名前500名,獎勵20萬/人/年
一等獎:全市中考排名第501-1000名,獎勵18萬/人/年
二等獎:全市中考排名第1001-2000名,獎勵16萬/人/年
三等獎:全市中考排名第2001-3000名,獎勵12萬/人/年
四等獎:全市中考排名第3001-5000名,獎勵6萬/人/年
三年累計獎勵金額最高達到60萬,可全面覆蓋高中三年的學費及住宿費。
該獎學金計劃在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是一個長期、穩定的項目,每年向廈門市符合條件的中考學生開放申請。
課程體系與師資
華師希平雙語學校設置雙升學通道,分為國內高考(普高部)和國際升學(雙語融合部)兩個方向,普高部實施國家普通高中課程,雙語融合部實施劍橋IGCSE&A-Level課程體系。
同時,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學校開設了豐富的特色課程和校本課程,融合實踐活動,力求通過學科學習與實踐活動的通道,創設真實生動的學習場景,以促進學生高階能力,及其領導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師資方面,華師希平雙語高級中學的普高部教師由正高級教師(即教授級)、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省學科帶頭人領銜。很多教師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青年教師團隊70%以上為名校碩士及以上學歷,骨干教師均來自于全國各地各名校,多年高三畢業班經驗,且兼有公辦、民辦及國際化學校經驗,培養出眾多清北、牛津等國內、外名校學生。外籍教師80%以上來自母語國家,學校在英語、音樂、體育等學科均由中外籍教師合作授課。
招生計劃和錄取辦法
今年,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普高部面向全市招收高一新生10個班,共350人,學生需要參加廈門中考,由廈門市中招領導小組劃線錄取。考生在廈門中招志愿填報系統,填報“華東師范大學希平雙語高級中學”志愿,學校將按教育部門要求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幼兒園、小學、初中同步招生中,學校定期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有意向入校參觀的家長可以報名預約。
近期活動安排:
5月19日,幼兒園課程觀摩日
5月20日,小初高專場開放日
廈門2023年4月21日 /美通社/ -- 四月是華希體育節,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即將迎來盛大的校運會及一系列體育競技類賽事活動。讓春天的陽光再次點燃每一個運動細胞,期待華希少年在運動場上的精彩表現。
獨特的體育文化
當人們漫步于華希校園,一定會被這所學校濃厚的體育氛圍所吸引。在這里,既能目睹體育課上有趣的對抗游戲,也能見證校隊成員的努力訓練,還能看見同學們活躍在數萬平米的體育場館內,逐一體驗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
在華師希平雙語學校,體育已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文化。這一文化植根于華希的培養理念:強健的體魄是成長發展的基石,學校希望每位學子都能發展出至少一項他們熱愛并能夠堅持的運動。
憑借完善的課程設置和優秀的硬件設施,華希獨特的體育文化方才得以落實。在建設之時,學校便精心規劃了東、西雙操場和雙體育館,運動場地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能夠支持田徑、球類、水上等數十種傳統或新興的體育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佳的運動體驗,學校還引入前沿技術賦能體育場館的打造。從場館設施到器材裝備,均達到國內領先的訓練級標準,為同學們精進各項專業運動提供了強大的硬件保障。
足球場
華希的足球場系統選用了LIMONTA SPORT公司歐洲實驗中心研制的人造草產品Duo Shape作為場地層面,由于其獨特的雙鉆石形狀和達到440微米的草絲厚度,保證了超強的耐磨損性能,適應多種天氣條件下的全天候使用。
為了提高孩子們在草坪上踢足球的舒適性,球場特別安裝了減震墊層,同時填充了意大利進口的GEO X-Tre60環保填充材料,這種由100%天然植物纖維混合環保彈性體聚合而成的產品,實現了自然、環保、專業和應用的完美結合。
經過國際足聯FIFA指定實驗室工程師的嚴密測試,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的足球場已通過FIFA Quality Pro標準認證,成為廈門第一片獲得國際足聯最高認證級別的足球場地。
游泳館
游泳不僅增強心肌功能,更有利于塑造優美體態,被人們稱為"有氧運動之王"。秉持著"讓華希的每個孩子都學會游泳"的目標,學校將游泳納入了體育必修課,希望每個學生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鍛煉身體的耐力與協調性。
華希的游泳館按照50m*21m的8泳道標準打造,泳池深度為1.35m-1.5m,更適合青少年日常訓練和比賽的需要。
泳池通過恒溫設備加溫處理,水溫常年保持在適合人體的29攝氏度左右,室溫保持在20攝氏度~30攝氏度,無論天氣變幻、季節輪轉,同學們都能在校園內享受到肆意暢游的樂趣。此外,在除濕設備的輔助下,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之間,能夠避免游泳者因濕度過高而造成胸悶等不適反應。
為了給到學生更好的游泳環境,游泳館采用了先進的全自動凈水循環系統,在循環處理過程中維持水質干凈清澈;通過采用紫外線等殺菌消毒設備,在保證泳池殺菌消毒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氯的使用。
另外,運營管理人員還會每天對泳池進行水質監測并記錄數據,每年聘請第三方機構出具水質檢測報告,確保各項指標符合安全標準。
羽毛球館
作為"林丹·謝杏芳青少年羽毛球基地"的所在地,華希羽毛球館共有16片專業場地,每片場地均按照專業賽事標準建設而成。
值得關注的是,羽毛球項目中常常有急停急轉、快速加速和變向運動,還要在場上的移動擊球過程中進行頻繁的蹬跳動作。為此,華希對羽毛球館的地板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竭力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運動保障。
羽毛球館地面均由環保材料制成,地板總厚度達到5mm。其中,上層結構為高厚度壓延耐磨層,使地板具有優秀的摩擦力和耐磨特質;中間結構采用密實穩定層及高性能耐壓層,保證地板在高強度比賽當中的穩定性,給予運動員良好的身體支撐和能量返還;底層是高密度蜂窩發泡緩沖層,具有更好的吸震效果,能夠幫助減輕運動員的腿部沖擊力,對腳踝、膝蓋等身體傷害更小,有效避免運動損傷。
攀巖館
攀巖運動又被譽為"巖壁芭蕾",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一種富有趣味、技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項目。作為一項新潮運動,攀巖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有多方面的益處,不僅能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平衡感,還能提升孩子的進取心和專注力。
在華希,也有兩間酷酷的攀巖館,分別位于幼兒園和學校西體育館。其中,西體攀巖墻的大巖壁高度達9米,可攀爬面積達到35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60人進行攀巖訓練,是廈門島內攀巖設施配置最高、攀巖面積最大的學校攀巖館。
為了模擬出不同山體、不同坡度,攀巖墻專門設計出了四條賽道:難度區/速度區/攀石區/體能區,不論是初次體驗的菜鳥新手還是小有經驗的攀巖達人,同學們都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巖壁攀登。
不過,攀巖也是一項帶有危險性的運動,學校對攀巖者的安全保障絲毫沒有馬虎。攀巖館配備了坐式安全帶、專業攀石軟墊和進口自動保護器,所有裝備均經過國際質量檢測認證,讓同學們既能體驗攀巖帶來的緊張刺激,也能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
預約校園開放日
5月3日,華師希平雙語校園開放日,幼小初高全學部開放參觀,邀請家長和孩子360度實地探校,體驗豐富特色課程。
]]>廈門2023年2月10日 /美通社/ -- 2月10日下午,由羽毛球世界冠軍林丹、謝杏芳與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合作創辦的"林丹·謝杏芳青少年羽毛球基地"舉行簽約授牌儀式。這是林丹、謝杏芳在福建省落地的首個青少年羽毛球基地。羽壇一代名宿林丹應邀做客華希,與現場師生熱情互動,一段充滿魅力的羽毛球運動旅程,就此拉開帷幕。
高水平羽球基地落戶華希
在現場的儀式上,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總校長劉偉和謝杏芳女士代表合作雙方進行簽約;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校董事會董事長柯希平、董事柯嵐嵐、總校長劉偉,世界冠軍林丹、謝杏芳,廈門市湖里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育局副局長王瑋,共同為"林丹·謝杏芳青少年羽毛球基地"揭牌。廈門市羽毛球協會會長黃海濤,廈門市青少年宮副主任吳月梅,湖里區青少年宮主任、少體校副校長陳雪華,丹輝(廣州)體育文化有限公司代表,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各學部校園長、家委會與學生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現場,劉偉總校長首先對鼎力支持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林丹先生、謝杏芳女士表達了誠摯的敬意。他指出,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始終致力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特長發展、卓越發展,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十分強調課程的豐富性、差異性、普及型和選擇性。借助此次青少年羽毛球基地落戶華希的契機,羽毛球將成為學校首批重點打造的課程之一。
"衷心希望通過基地的成立,能夠把羽毛球運動的魅力有效傳遞給學生,點燃學子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并培養終身鍛煉的習慣。"劉偉校長說道。
林丹先生隨后發表致辭。他強調,體育是培養青少年最好的教育,在基地未來的羽毛球教學和訓練中,團隊將秉持"比體育更重要的是體育精神,比冠軍更重要的冠軍體魄"這一理念,助力學校培養身、心、智、美全面發展的青少年羽毛球人才。
暢談"丹式"體育精神
近年來,林丹先生和謝杏芳女士積極投身青少年羽毛球教育事業,在全國開辦了多個羽毛球訓練基地,為推動青少年羽毛球拔尖人才培養、推廣高品質羽毛球運動文化做出了杰出貢獻,也讓"丹式"體育精神得以傳承,激勵著新一代后浪們奮勇前行。
本次活動現場,林丹先生應邀接受訪談,與華希學子們圍繞"丹式"體育精神展開了對話。從籍籍無名的羽毛球小將,到羽毛球歷史上第一位雙圈全滿貫選手,林丹向在座的同學們分享了自己一路成長的歷程。
超強的韌性、拼搏的勇氣、永不言棄的態度......這些都是"丹式"體育精神的內核,讓他在追夢的路上大步疾馳,創造了屬于超級丹的羽壇傳奇。"沒有人永遠年輕,但總有人年輕著、熱愛著、奮進著。"對熱愛羽毛球的年輕后輩們,林丹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鼓勵華希學子用堅韌的意志淬煉生命品格,用強健的體魄拼搏出青春風采。
儀式結束后,林丹空降學校東體育館,與師生們親切交流羽毛球的學習、訓練技巧。場館中氣氛熱烈,羽毛球小將們興致高昂,輪番上場向偶像林丹請教切磋。有力的揮拍、精準的接發球、流暢的跑動跳躍,超級丹精湛的技術示范讓同學們收獲滿滿。
探索體教融合新路徑
隨著"林丹·謝杏芳青少年羽毛球基地"正式落戶華師希平雙語學校,未來將會有更專業的教練團隊助力華希羽毛球運動項目的發展,高質量普及羽毛球技術教學。
據計劃,基地將開設羽毛球社團課程、校隊課程,為學生提供科學、系統的羽毛球訓練和比賽指導。此外,雙方還將在冬夏令營、特訓營、賽事交流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努力將羽毛球打造成華希特色的品牌體育項目,讓更多學子享受羽毛球運動的快樂,創建廈門乃至福建地區體教融合的示范標桿。
從強健體魄到塑造品格,體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多元價值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依據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要求,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在體育設施齊全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社會資源,充分借助專業的師資力量,開設了足球、射箭、擊劍、羽毛球、橄欖球、賽艇等接近二十種體育類社團課程,推動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均衡發展,助力每一位學子學以成人、人生出彩。
根據學校發布的高中部招生簡章,新高一今年擬招收學生300人,面向全市招生,學費為11.96萬元/學年。雖然第一年招生,但是三年后,華師希平雙語學校很可能成為一匹"黑馬"。不僅因為首秀,更因為它極具亮眼的師資陣容。
華師希平雙語學校由華東師范大學和廈門恒興集團合作舉辦。學校位于廈門市湖里區呂嶺路868號(呂嶺路與云頂中路交叉口西南側),毗鄰忠侖公園。學校占地面積9.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22億元。這是一所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從幼兒園、小學、初中,辦到高中,目前,四個學部均已開放招生,今年9月正式開學。
引進全國名校長
他曾帶領的學校連年創下驕人成績
哲學博士,中學高級教師
原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省級示范)
第十屆、第十一屆國家督學
中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高中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小學改革委員會理事
山西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依托與華東師范大學的合作關系,華希雙語的師資在創校之初就有保障。2021年,在華東師大的邀請下,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劉偉來到廈門,出任華希雙語總校長。劉偉從事教育領域20余年,擁有豐富的教學與學校管理經驗,曾任第十屆、第十一屆國家督學。
山大附中是山西學生最向往的學校之一。在山大附中任職期間,劉偉帶領該校連年創下驕人成績;在每年500多名畢業生中,有超過50名學生考入清北,80%以上的畢業生被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錄取,名列全國前茅。
高中設雙通道
分管校長來自石家莊二中和劍橋大學
華希雙語高中部設置雙升學通道,分為國內高考(普高)和國際升學(雙語融合班)兩個方向(同時開設港澳班)。也就是說,考上華希雙語學校高中部,可以選擇今后要參加國內普通高考,還是要出國留學。
兩種不同的通道怎么管理?校方介紹,高考方向的掌舵人則是普高部校長霍建哲,出國方向將由副校長劉鵬直接主管。兩位校長也是大有來頭。普高校長來自石家莊二中,副校長兼國際部校長畢業于劍橋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在讀碩士,中學高級教師
河北省石家莊二中原教研組長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原常務校長
《河北省高考總復習》主編
國家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普高部校長霍建哲曾經擔任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常務校長,曾在全國前十的重點中學 -- 石家莊二中擔任教研組長,市級骨干教師,所承擔課題曾獲國家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執教期間,霍建哲曾帶出過河北省高考第一、省前十名學生若干,學生遍布清華、北大、哈佛、斯坦福、牛津等世界名校。憑借出色的教育教學成績,她多次獲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嘉獎,并被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授予"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劍橋大學語言碩士學位
持有國際IB課程教師資格證
全國校長崗位培訓證書
哈羅禮德學校原中方校長
副校長兼國際部校長劉鵬畢業于劍橋大學語言教育專業,擁有超過十年的國際學校管理經驗,曾先后在大連楓葉國際學校(國內首所教育部批準的國際高中)擔任副總領事,在珠海哈羅禮德學校擔任中方校長。
在劉鵬校長參與管理期間,大連楓葉高中部全部畢業生中,每年錄取世界前100名校的比例達到80%。
八成教師碩士畢業
省教學名師領銜
因為關系到升學,師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所新辦校,家長通常會關心師資團隊的專業性和穩定性,但大家都知道,華東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其成員校的師資向來實力雄厚。同樣,華希雙語學校沒有辜負家長的期望,拿出了亮眼的師資陣容。
"優質教育資源高度集中于公辦學校,家長對民辦學校的認可度仍然存疑,我們想讓家長意識到,民辦學校同樣可以是高水平的,這就要求我們實打實地提升辦學品質,拿出有實力的師資隊伍來。"劉偉總校長說道。
華希雙語高中部面向全球嚴格選拔精英教師,師生比達1:5.5,多數教師畢業于海內外一流大學,如香港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教學經驗豐富,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等名師薈萃,在過往學校中教學成績顯著。
外籍教師80%以上來自母語國家,學校在英語、音樂、體育、美術、藝術與設計等學科將由中外籍教師合作授課。
]]>為鼓勵更多優秀學子追求學術卓越,華東師范大學希平雙語學校于近日發布了獎學金計劃。該獎學金政策面向2022年參加中考、并且第一志愿報考華東師范大學希平雙語學校高一年級的學生開放,針對中考全市排名2000名以內的學生,結合報考學生的具體情況,學校計劃設置35個獎學金名額,具體如下:
全市中考排名前500名獎勵20萬人民幣/人/年,全市中考排名第501-1000名獎勵18萬人民幣/人/年,全市中考排名第1001-2000名獎勵16萬人民幣/人/年。三年累計獎勵金額最高達到60萬,可全面覆蓋高中三年的學費及住宿費。
該獎學金計劃將在華東師范大學希平雙語學校成為一個長期、穩定的項目,后續將每年向廈門市符合條件的中考學生開放申請。
課程體系與師資
華東師范大學希平雙語學校實行“一體兩翼”課程體系,一體指以國家課程為主體,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兩翼指以劍橋體系課程為雙語融合課程,以豐富的校本課程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從幼兒園到高中,學校開設國家課程、雙語融合課程、浸潤式語言學習課程、STEM課程、藝術體育類課程、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實現十五年一貫制課程體系的培養。
在班型設置上,從初中開始,設置雙語班、科創班、美術班,針對性培養不同興趣愛好及特長發展的學生;高中設置國內課程班、港澳班、雙語融合課程班,為學生提供國內高考與國際考試雙升學通道。
師資方面,學校聯合華東師范大學面向全球招聘優秀教師,首年辦學70%以上的師資畢業于牛津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重點院校,且具備研究生學歷,首年教師要求平均具有8年以上工作經歷,學校外教70%以上來自于英語母語國家。
招生計劃和錄取辦法
至目前,學校已經公布了首年的開班計劃,具體如下:幼兒園開設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小學開設一至六年級;初中開設七年級;高中開設十年級。
義務教育階段一年級、七年級根據廈門市教育部門公布的2022年招生政策和招生辦法報名華東師范大學希平雙語學校,經錄取后可以入讀。十年級新生通過中考由廈門市招辦劃線錄取。幼兒園、小學二至六年級插班生可以和學校招生辦具體聯系,預約評估時間,經評估合格后,在有學位的情況下,可以插班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