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9月24日 /美通社/ -- 2020年9月22日,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自此以來,業界對于"雙碳"人才的需求激增。據報道,"十四五"期間中國需要的"雙碳"人才預計在55萬至100萬,隨著中國穩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未來對"雙碳"人才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
2021年10月26日,在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學校加快新能源、儲能、氫能、碳減排、碳匯、碳排放權交易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2022年4月29日,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也提出未來要"推進高校碳中和的緊缺人才培養,并提高‘雙碳'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氣候拓新者"項目是由美國環保協會(EDF)創辦的人才培養項目,旨在培養低碳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青年人才,幫助企業解決節能減排中面臨的實際問題。2023年是該項目在中國開展工作的第十年。為此,9月22日,"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在上海舉行了以"踐行十衷如一,共拓雙碳未來"為主題的十年慶祝活動,以期在"雙碳"目標提出的三周年紀念日,在總結過去十年成功經驗的同時,攜手合作伙伴拓展未來的合作空間,共同探索中國的"雙碳"人才發展之路。此外,會議還啟動了"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的未來十年愿景。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潘家華,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柏國強,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技與國際合作處處長施敏,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會長黃峰,EDF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托馬斯·穆雷(Thomas Murray),以及來自政府、企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1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會議由EDF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主持。
自2008年啟動以來,"氣候拓新者"項目(EDF Climate Corps)在中國、美國、印度招募了超過1500名學生。項目于2014年進入中國,十年來,在中國共招募了超過200名學生,與40余家世界知名企業進行了合作,挖掘出了上億美元的節能機會和50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潛力。
"氣候拓新者"項目的最大特點在于,學生需要獨立完成由EDF和企業共同制定的實習內容,包括:分析節能改造的機會和潛力、制定碳減排和碳中和目標及實施路徑、開發節能減排的管理工具、開展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和改進等。
在開場致辭中,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柏國強表示,作為國家戰略集中承載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上海正在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展望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合作。氣候拓新者項目正是順應了低碳發展的趨勢,創造性地建立起了企業、學生對接平臺。不僅幫助企業通過年輕人的專業技能和才識完成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相關項目,助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同時也拓展了人才國際交流的渠道,培養了"雙碳"人才隊伍。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潘家華在主旨演講中,祝賀氣候拓新者項目在中國順利、成功、蓬勃地開展了十年的工作。他分享了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通過能源生產與消費革新來實現低碳轉型,以及其中蘊含的商業機會和人才發展需求。他表示,轉軌零碳將成為未來十年的主流。從高碳的化石能源轉軌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將推動社會轉型、就業增長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作為"氣候拓新者"全球項目的創立者之一,EDF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托馬斯·穆雷(Thomas Murray)認為,中國的"雙碳"目標將推動我們走向碳中和的未來。而"氣候拓新者"培養的青年人才,將為這一深刻轉型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持。他們有潛力成長為未來中國的商業領袖,以及優秀的氣候領導者。
EDF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在發言中指出,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最迫切的危機之一。而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氣候拓新者"是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項目,也代表了一個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青年群體。這里匯聚著不同專業領域的青年大學生,與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大家結伴而行,相互成就,共同探索氣候解決方案。"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低碳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發展的方向,而低碳轉型更需要人才支撐。值此"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實施十周年之際,我們齊聚上海,總結成果、凝心聚力,共同探索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之路。
"聚合、探尋"專題討論環節聚焦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相關探索。來自羅氏制藥、金拱門、凱馬特、迪卡儂、隆基等合作企業的代表介紹了項目同學的工作成果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的幫助,并分享了企業參與"氣候拓新者"項目的感受。
隆基綠能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汪子阜談到,"氣候拓新者"的同學們參與隆基的"雙碳"工作,這是一個共創的過程。憑借優秀的學習能力,他們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做出很好的成績。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經驗積累進入不同行業,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雙碳"人才建設做出貢獻。
在"賦能、創變"專題討論環節,往屆"氣候拓新者"項目校友分享了自己的實習經歷和實踐經驗。通過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參與項目的學生能夠幫助企業發現節能減排、降耗增效的機會,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些低碳人才的成長將為未來的環保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2022屆校友裘藝貝認為,"氣候拓新者"項目在中國可持續雙碳領域實習項目中獨具優勢,兼具著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擁有強大的自主性,并能參與項目決策環節。這樣實習經歷也讓她更加堅定了未來的職業選擇。
另外,會議還正式啟動了"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的未來十年愿景——目標是未來十年培養1000名低碳人才。"氣候拓新者"項目將更加深刻地融入中國的"雙碳"工作,從三個方面助力全社會的碳減排進程:
一、融入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支持區域綠色低碳轉型。項目將聚焦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等地區,服務這些地區的工業產業鏈減排和交通碳減排。
二、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支持鄉村綠色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項目將以環保和低碳的方式,促進包括農業部門在內的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選拔出的"氣候拓新者"們將針對中國農村地區展開調研分析,協助解決與糧食生產和農業減排相關的問題,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鄉村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三、融入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向發展中國家在華留學生開放更多機會,讓其在實踐中了解中國企業綠色管理經驗,創新企業碳管理解決方案,以在未來更好地服務于本國綠色低碳轉型,打造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轉型人才網絡。
未來,"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將繼續聚焦綠色低碳人才,貫徹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項目模式,同時也將積極拓展人才國際交流渠道,助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中國碳市場手記》一書由包括張建宇在內的多年深度參與碳市場建設的參與者共同編寫。據張建宇介紹,《中國碳市場手記》一書對市場機制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中國碳市場的發展歷程及啟示、雙系統建設、中外碳市場合作等內容進行了回顧,以碳市場建設為視角,回顧了中國低碳治理的演進過程。
“有一個觀察是在經濟發展滯緩情況下,但同時又要追求長遠的環境改善目標,市場化的手段,特別是碳市場,就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張建宇在對話中表示。這也是張建宇與編寫組成員們構思《中國碳市場手記》一書的主旨思想之一,即面對世界的遠期碳中和確定性和近期的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碳市場提供了最好的靈活度和最強的韌性。
張昕也對這一觀點表示支持。他認為,全國碳市場正是給企業以成本效益優化的方式,讓企業得以完成既定的碳減排目標的一個市場機制。
雖然全國碳市場啟動交易僅有一年時間,并且還在不斷地進行建設完善。但從地方層面的碳市場試點建設,到制度層面的不斷完善,中國在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方面已經有了十余年的充分準備。張昕表示,地方試點經驗為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鑒基礎。
地方碳試點十年來的探索與建設也是《中國碳市場手記》一書中的重要內容。張建宇從1999年開始參與中國二氧化硫市場建設,在他看來,碳市場機制的建立,大大地推動了中國的低碳進程,“我覺得如果讓我為‘全國碳市場啟動’這一年評分的話,我覺得我可以打90分。”
作為氣候治理的重要手段及市場機制,未來碳市場還將在中國乃至全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將是中國聯通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張建宇在《中國碳市場手記》一書中的另一項重要論點,就是在未來新一輪“全球化”下,碳指標將是碩果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標的物,應該得到大大加強。張昕也表示,我們應該把我們的全國碳市場建設成為一個國際的碳交易的中心,一個國際的碳金融的中心,一個國際的碳定價中心。
《中國碳市場手記》還對碳市場對氣候投融資活動的影響、全國碳市場獨特的雙系統機制、電力行業率先納入碳市場等的建設歷程及重大事件進行了回顧評述,一方面論證了碳交易機制、碳市場體系誕生、發展至今的歷史必然性。另一方面,編寫組也希望能夠通過中國碳市場建設的歷史經驗,為今后的發展提供有效建議。
]]>北京2022年5月8日 /美通社/ --
編者按:
"雙碳"國家發展戰略是我國對未來發展戰略的新定位和新決心,面對這一新時代發展要求,中國社會各個層面如何找準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更好的促進雙碳戰略落地實施,為基層組織全面理解和執行低碳發展要求,碳中和技術創新挑戰賽組委會于2022年5月7日組織召開《碳中和公園技術指南(草案)》專家研討會,旨在通過總結昊天碳中和公園的綠色低碳實踐經驗,引導同類項目從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踐行可持續綠色低碳理念,減少碳足跡,為推進碳減排務實行動提供可操作的技術指南。
北京市房山區拱辰街道屬于"敢于吃螃蟹的人",于2020年底率先啟動碳減排目標及行動計劃項目,并于2021年5月發布了全國首個街道層面的碳減排行動方案 -- 《拱辰街道碳減排行動計劃》。為推動碳減排行動落地,拱辰街道引入"碳中和技術創新挑戰賽",啟動"昊天碳中和公園建設項目",以碳中和理念指導項目設計和實施,為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提供落地展示的機會。該項目打造了基層政府落實碳減排行動的示范樣板,為其他地方政府開展碳減排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在此基礎上,北京環丁環保大數據研究院、EDF美國環保協會等專業機構共同編制了《碳中和公園技術指南(草案)》,以期為推進碳減排務實行動提供可操作的技術指南。
昊天碳中和公園已于2022年4月正式對公眾開放。走進碳中和公園低碳設計理念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公園建設別具巧思。比如零碳不夜亭,把手機放在亭子的桌面上可以立即無線充電,而電的來源正是來自亭子頂部的太陽能光伏板,亭子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公園里的路燈都是由太陽能發電,停車場旁邊就是光伏陣列,公園道路均使用低碳再生建材。這些設計體現出整個公園的碳中和理念。現在,公園不僅是附近居民最愛來的打卡地,也已成為了踐行碳中和理念的生動實踐。據了解,公園建設遵循施工零廢棄物、運營零廢棄物、利用可再生能源、用電"光儲直柔"、消耗近零新水五大低碳設計理念,預計能夠減少公園全生命周期70%的碳排放量。公園實現了近零碳排放運營,種植的樹木年均可吸收二氧化碳近50噸。
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如何更系統地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全面落實綠色低碳要求,不斷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對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城市和社區層面的綠色低碳實踐探索和試點示范,將有助于加速碳中和從理念到行動的落地。公園是綠色社區的重要基礎設施,除具有生態、游憩、景觀、文化傳承、科普教育、應急避險等多方面功能之外,還對城鄉經濟發展、環境社會治理以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據介紹,《碳中和公園技術指南(草案)》(以下簡稱《指南》)的編制充分吸納了昊天碳中和公園的實踐經驗,并參照國家和北京市的《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以及北京冬奧組委會同北京市建立的《大型活動可持續性評價指南》等標準規范,旨在為城鄉公園建設項目盡早實現碳中和提供指引,科學引導和規范地方碳中和示范性項目的實施。
《指南》明確了碳中和公園相關定義、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適用于指導以碳中和為建設目標的城鄉各類公園的新建、擴建、改建和修復設計和實施方案的編制,也可為同類城鄉建設工程項目實現碳中和提供參考。《指南》建議碳中和公園應遵循"綠色建造、零碳電力、零廢棄物、近零新水、碳匯增量、公眾參與"等六大設計原則,并針對能源、建筑、水資源、廢棄物等主要排放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碳減排和碳中和措施。為提高《指南》的可操作性,強化碳減排行動的有效性,編制組還在參考國家相關碳排放核算標準以及綠色低碳技術目錄的基礎上,制定了"碳中和公園碳排放核算表"和"碳中和公園最佳實踐技術清單",為其他類似項目核算碳排放量、選用碳減排技術、制定低碳管理措施提供詳細參考。
北京市房山區拱辰街道辦事處、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中國能源研究會、中環聯合認證中心(CEC)、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等相關機構的代表和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專家認真聽取了對昊天碳中和公園建設情況以及《指南》編制過程和主要內容的介紹,并對下一步《指南》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希望編制組盡快完善后發布。參會專家認為,昊天碳中和公園項目是在北京冬奧碳中和理念指引下,開展實際落地化應用的首個單體實踐,在國家政策與公眾感受之間產生有效聯結,是一項推動低碳技術和管理措施落到實處的積極探索,將以"星火燎原"之勢,鼓舞和帶動全國開展碳中和實踐。《指南》的編制是碳中和專項行動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和創新,不僅對城鄉各類公園的新改建項目在設計、建設、運營各階段開展綠色低碳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同時還對其他同類城鄉建設項目實現碳中和目標產生借鑒意義。
碳中和技術創新挑戰賽組委會
2021年4月,北京環丁環保大數據研究院、EDF美國環保協會聯合發起了"碳中和技術創新挑戰賽",以"更低碳、更美麗、更舒適"為目標,旨在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場景化應用,打造碳中和技術創新示范展示平臺。碳中和技術創新挑戰賽以與生產生活最貼近的應用場景為項目載體,面向全社會征集和招募好的低碳、零碳技術解決方案,為政府和企業搭建綠色低碳技術應用的供需互動平臺,為公眾提供零碳生活意識培育的宣教展示平臺,探索碳中和目標實現路徑。
北京環丁環保大數據研究院
北京環丁環保大數據研究院(簡稱"環丁聯盟")是注冊在北京市民政局下的非營利環保研究機構,立足于對社會需求與環保規律的科學分析,以"創新、交叉、聯合"為理念,用公益聯接環保與社會、讓標準推動創新與經濟、用大數據精準服務城市、讓最新技術交叉于環保。
EDF美國環保協會
EDF美國環保協會是著名的非營利性環保組織,成立于1967年,總部位于紐約,目前擁有超過250萬名會員。EDF自成立以來,一直遵循創新、平等和高效的原則,通過綜合運用科學、法律及經濟的手段,始終為最緊迫的環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