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諸塞州劍橋 2025年6月30日 /美通社/ -- 今天,全球領先的 AI+機器人藥物與新材料研發創新平臺晶泰科技(股票代碼:2228.HK)宣布與全球生物制藥巨頭輝瑞公司擴大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全新一代的分子模擬平臺以驅動新藥研發。此次合作旨在進一步融合先進的物理算法的精確度與前沿 AI 模型的速度和規模化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分子模擬平臺的效率、精度和所覆蓋的化學空間廣度,顯著加速小分子藥物的發現與開發進程。基于晶泰科技與輝瑞已有的戰略合作研發成果,兩家公司將對現有平臺進行強化升級,打造兼具高精度與更高通量優勢的預測工具,以應對輝瑞快速拓展的小分子化學空間與持續升級的研發需求。
在 2024 年聯合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1],晶泰科技與輝瑞展示了其共同開發并獲得驗證的高精度力場(XtalPi Force Field,XFF)的技術優勢。相較于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商業軟件,晶泰科技的分子模擬平臺在多個研發場景中展現出優越的性能,包括基于分子力學計算精準預測小分子幾何構型,以及通過自由能微擾(FEP)計算實現高精度親和力預測。這些核心能力對精確評估候選藥物的活性、選擇性、耐藥性等重點成藥屬性至關重要。同時,該分子模擬平臺還能覆蓋更大的化學空間,拓展了可實現精確分子篩選與理性設計的研究范圍;更高的計算通量帶來成本的顯著降低,實現在研發更早階段以高精度方法大批量評估候選結構,拓展更豐富的研發應用場景。
在超過30個數據集及超過1000分子對的預測性能統計中,對比全球市占率最大的商業軟件(對應圖表中深藍色 “FEP+” 結果),晶泰的XFEP與XFF組合(對應圖表中淺藍色 “XFF” 結果)在高精度親和力預測方面表現更優(Xue et al.,2024)。
本次合作升級后,雙方團隊將針對輝瑞專有的化學空間,開發更精準的預測模型,并拓展該平臺在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的更多應用場景。晶泰科技將為輝瑞本地化部署其自主研發的 XFEP 自由能微擾平臺,其中涵蓋從參數定制到 FEP 計算的全流程,以全面賦能輝瑞藥物研發工作。該平臺以實現更高精度、更高通量和更優用戶體驗為目標,將為輝瑞科學家提供跨場景的藥物設計與開發支持。
"輝瑞在醫藥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與深厚科研積淀,為晶泰 AI 平臺的不斷演進注入了強大動能," 晶泰科技CEO 馬健博士表示。"這一合作再次印證了晶泰科技融合物理學洞見與前沿 AI 技術的研發平臺代表了極具潛力的技術發展方向,也驅動我們持續開發出更強大的預測工具,為行業帶來深遠變革。通過與輝瑞團隊的深度合作,我們將共同構建新一代藥物研發平臺,突破傳統研發模式的局限,把更多極具潛力與挑戰性的研發任務納入射程,并加速為全球患者帶來突破性的療法。"
1 Xue, B., Yang, Q., Zhang, Q., et al. (2024).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benchmark of a high-quality AMBER-consistent small molecule force field with broad chemical space coverage for molecular modeling and free energy calculation. 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 20(2), 799–818. https://doi.org/10.1021/acs.jctc.3c00920 |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股份簡稱:晶泰控股,XTALPI,股票代碼:2228.HK)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于 2015 年創立,是一個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深圳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3月22日,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泰科技",股票代碼:2228.HK)與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大炭素",股票代碼:SH600516)在晶泰深圳辦公室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人工智能(AI)為核心驅動力,圍繞炭素新材料領域展開深度協同創新,推動高端碳基材料研發與智能制造升級,為我國"人工智能+"國家戰略落地及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簽約儀式上,晶泰科技董事會主席溫書豪、首席研發科學家楊明俊以及遼寧方大集團副總裁、方大炭素董事長馬卓,方大炭素董事會秘書莊曉茹,成都炭材總經理王樹、成都方大炭素研究院總經理馮加民等共同出席。
根據協議,雙方將重點聚焦炭素新材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依托晶泰科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實驗、量子化學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結合方大炭素在炭素新材料研發、規模化生產及市場應用端的豐富經驗,共同推進高性能炭基材料的智能化研發、生產工藝優化與智能制造升級。通過構建垂直大模型,兩家公司將聯手打造新材料領域AI+機器人結合的"超級智能體",持續驅動行業創新與范式升級,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技術突破與產業化落地。同時,雙方將共同設立"晶泰-方大炭素智能研究院",組建研發委員會,并建立專項人才基金,引進全球高端人才,共同培養新一代AI材料研發技術骨干。
這一"AI+工業"的合作主要聚焦三大核心目標,共同加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產業落地及商業化推廣:
第一、提升高端碳基材料量產效率。基于材料基因工程與AI算法,開發高性能硅碳復合材料及石墨烯應用方案,覆蓋鋰電池、土壤修復等多元化應用場景,優化合成工藝并實現自動化精準施工,推動新材料研發及量產效率升級。
第二、打造"AI+工業"超級智能體。通過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等技術,打造覆蓋材料研發、監測、生產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統,全面推進碳基材料的技術突破、智能制造與自動化升級。
第三、構建技術資產與超級算力平臺。在材料設計、工藝優化等關鍵場景沉淀超百個AI算法模型,搭建百萬核級算力資源調度平臺,支撐國家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垂直行業超級人工智能攻關。
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表示:"此次合作是晶泰科技踐行‘AI for Science'理念的重要里程碑。通過人工智能與量子物理模擬技術的深度融合,我們將助力方大炭素突破材料研發與量產的效率瓶頸,為新能源、新材料等國家戰略性產業提供底層技術支撐。這不僅是一次企業間的協同創新,更是落實‘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我們期待通過技術賦能,推動傳統工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企業力量。"
方大炭素董事長馬卓表示:"此次合作標志著傳統制造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示范。未來三年,方大炭素計劃投入十億元的創新資金,系統性加強在新材料研發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與晶泰科技的合作是這一戰略的重要一環。通過‘AI+工業'的深度應用,方大炭素將有望顯著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本次合作是國家出臺《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后,傳統制造業與人工智能企業深度合作的又一典型案例。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AI+工業"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有望在未來3-5年內形成千億級市場規模。
]]>阿聯酋阿布扎比2025年3月21日 /美通社/ -- 全球數字化、機器人自動化研發平臺領軍企業晶泰科技(股票代碼:2228.HK)與阿聯酋王室謝赫?哈馬德辦公室(Sheikh Hamad Rakadh Salem Rakadh Office)日前在阿布扎比正式簽署商業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阿聯酋共同建設中東地區首個自動傳統藥物現代化研發實驗室,首期投資3000萬美元(按建設進度支付),開創中東地區傳統醫藥研發新范式。此次合作是晶泰科技的自動化實驗室首次規模化輸出至阿拉伯世界,符合阿聯酋《2031年國家投資戰略》促進科技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目標,將為中國和中東地區的科技合作樹立全新標桿。
右起:謝赫·薩利姆(Sheikh Salim),晶泰科技戰略投融資總監Axel Leven,謝赫·哈馬德(Sheikh Hamad), 2031愿景全球戰略伙伴中心主席Jeson Zheng,晶泰科技高級總監王汝予,謝赫·哈馬德辦公室 CEO布雷爾·阿拉梅里(Bureir Alameri),謝赫·阿卜杜拉(Sheikh Abdullah)
簽約當日,謝赫?哈馬德(Sheikh Hamad)、謝赫?薩利姆(Sheikh Salim)、謝赫?阿卜杜拉(Sheikh Abdullah),以及謝赫?哈馬德辦公室CEO布雷爾?阿拉梅里(Bureir Alameri),晶泰科技簽字代表王汝予,阿聯酋 2031 愿景全球戰略伙伴中心主席 Jeson Zheng 等共同出席見證并完成簽約儀式。
該實驗室項目計劃于 2025 年 4 月正式啟動首期建設,將服務于阿拉伯世界藥物研發傳承與創新,構建全球領先的本土醫藥成分數據庫與醫藥研發創新平臺。同時,項目還獲得阿聯酋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轉型機構的直接推動,未來晶泰科技將深化與阿聯酋衛生部、藥物監督管理局的多維度合作,為相關領域研發創新的管理與審批奠定制度基礎。
此次合作是晶泰科技的高精度高柔性科學家機器人集群、高通量數據挖掘分析平臺等技術能力在藥物發現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探索。晶泰科技率先抓住出海商業機遇,為細分研發場景建設平臺,未來將聯合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深耕,為傳統傳承與現代科技、專業領域知識與通用技術平臺的深度融合提供"中國方案"。
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表示:"此次合作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研發體系與質量標準的全球化驗證。我們正構建橫跨歐亞的醫藥創新走廊,讓自動化與數據驅動的研發范式成為傳統醫學升級的通用語言。"
謝赫?哈馬德辦公室CEO Bureir Alameri表示:"此次合作是阿聯酋踐行‘2031 愿景'、擁抱科技驅動型未來的戰略里程碑,是‘中國智造'與中東燦爛文化遺產的共振。我們期待將阿聯酋千年醫學智慧與晶泰科技的前沿機器人實驗技術深度融合,為全球傳統醫藥現代化升級建立‘黃金標準',為18億穆斯林乃至全人類提供更智慧、更多樣的健康解決方案。"
未來,項目還將依托阿聯酋"2031 愿景",針對阿聯酋及阿拉伯地區人口的公共健康焦點,持續深化與當地衛生部、藥監局的合作。晶泰科技計劃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拓展中東、北非的區域市場,賦能全球醫藥研發的源頭創新與數字化、自動化升級,為大健康產業上下游創造更多價值。
中東地區擁有悠久的傳統醫學歷史和獨特的醫藥體系,目前正積極擁抱數字化、機器人實驗等現代化技術。晶泰科技的技術輸出既能滿足當地傳統醫藥研發對高效化、標準化技術的需求,又能通過天然產物成分數據庫,切入高端消費品、保健品、化妝品、香料等領域,撬動巨大規模的清真產業藍海市場,并通過促進國際合作、參與標準共建,實現從研發新基建領跑者到全球規則制定者的跨越式發展。
]]>深圳2025年2月28日 /美通社/ -- 以人工智能(AI)+ 機器人驅動創新研發的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股份簡稱:晶泰控股-P,XTALPI-P,2228.HK)宣布完成對生物可再生塑料領域創新企業賦澈生物(Future Bio)的戰略投資。本輪數百萬美金的天使輪融資由耀途資本領投,險峰長青、晶泰科技、Capital O、IMO Ventures 參與跟投。同時,晶泰科技與賦澈生物達成戰略研發合作,雙方將依托晶泰科技的 AI+ 機器人平臺共同開發新型可持續材料技術,實現回收材料與工藝的 "原子級優化",開發兼具優越性能和超高分解回收率的環保塑料,推動材料科學領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此次投資與合作標志著晶泰科技首次將其 AI+ 機器人平臺拓展至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領域。通過整合生物學、材料科學、AI 及機器人技術,晶泰科技加速深化跨學科創新布局,助力環保材料研發領域樹立數字化、智能化新標桿,進一步鞏固其在交叉學科產業創新中的領導地位。
技術突破:無需妥協的材料強度與閉環回收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當前全球塑料年產量達 4 億噸,其中 36% 為一次性包裝,僅 9% 被有效回收。傳統塑料回收工藝導致塑料性能逐次衰減,最終淪為不可回收廢物;而生物降解塑料則面臨機械性能差、降解條件苛刻等瓶頸。
賦澈生物開創 "生物制造+超級回收" 雙引擎模式,直擊塑料產業三大痛點:性能妥協、回收低效、碳排失控。
賦澈生物的核心技術聚焦于一種革命性的 "大環化合物" 材料 Vitrimer,該材料通過分子級設計實現高強度與可循環性的雙重突破。傳統塑料回收往往面臨材料性能下降的問題,而賦澈生物的解決方案通過先進的生物制造技術,可生產機械性能強度媲美傳統石油基塑料,耐熱性超越 PLA/PHA的新型環保材料,不僅可用于替代常見的通用塑料,還可滿足汽車、風電等工程塑料對應的高端場景需求。該材料在鹽酸中室溫下靜置幾小時即可解聚后結晶析出,易于重新聚合,回收材料仍能保持原有強度,回收率超過 95%,且成本能耗極低,真正實現 "零妥協" 的循環經濟模式。
作為伯克利大學 Bakar 氣候實驗室孵化計劃的首個入駐企業,賦澈生物集結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前沿團隊,其技術成果已獲《Tech Brew》等媒體深度報道,并登上伯克利官網頭版。Bakar 氣候實驗室的官方公告指出,賦澈生物的技術有望將全球塑料回收率從當前的不足 10% 提升至 50% 以上,每年減少超 1.5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晶泰科技在材料科學領域的 AI 算法與自動化實驗能力,將加速這一技術的優化升級與規模化應用。
AI驅動的"超速研發":晶泰科技如何釋放技術潛力
本輪投資后,晶泰科技作為以 AI+ 機器人驅動的智能研發平臺,將通過其 AI 分子設計與大規模自動化化學合成實驗能力,為賦澈生物提供多維核心技術支持,助力再生材料性能與生產成本的進一步優化,建立并擴大其對傳統石油基塑料的競爭優勢,加速其商業化進程。
晶泰科技將與賦澈生物聯手,聚焦四大技術攻堅項目:設計并優化交聯分子,進一步提升再生塑料材料的性能,確保其多次回收后仍有與常規塑料相同的強度;運用量子化學計算與機器學習模型,通過預測最優蛋白酶活性位點,對酶設計進行 "原子級優化",進而將傳統耗時數年的酶工程周期縮短至 6 個月,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利用 AI 模擬數萬種反應條件組合,實現工藝條件智能模擬,從而精準匹配溫度、pH 值、催化劑濃度等參數,建立最優回收工藝數學模型,最大化回收效率并進一步降低成本;基于晶泰的 AI 材料研發平臺,對再生塑料的機械性能與穩定性等關鍵指標進行虛擬評估驗證,并指導實驗,從而顯著降低實驗試錯需求,提高研發效率。
通過技術-性能-效率-成本的四維突破,晶泰科技的技術賦能將顯著加速賦澈生物的科研與商業化進程,為其在塑料循環利用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生態共贏:晶泰科技生態圈的乘數效應
此次戰略合作是晶泰科技構建 "可持續創新生態圈" 的又一里程碑。作為量子物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驅動的 AI for Science 底層研發平臺,晶泰科技近年積極構建跨行業技術生態,已形成橫跨醫藥、材料、能源、農業等領域的協同創新網絡。通過對賦澈生物的技術注入,晶泰科技正逐步拓展其在環保可持續材料及綠色科技領域的縱深布局,進一步激活生態圈內醫藥-材料交叉學科的創新勢能。
面向未來:重新定義循環經濟
晶泰科技董事長溫書豪博士表示:"真正的可持續,從不是性能與環保的二選一。我們正用 AI 創造一個零妥協的未來。此次合作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向'零廢棄地球' 邁出的關鍵一步。"
賦澈生物創始人王子龍博士表示:"AI 不僅加速了技術迭代,更讓我們在分子層面重新定義了材料循環的可能性。"
晶泰科技與賦澈生物的合作,將開啟 AI+自動化+合成生物學融合的材料開發新范式,研發不以犧牲性能和提高成本為代價的可再生塑料,共同打造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與滲透力、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可回收材料的價值閉環,為多個產業鏈碳足跡的顯著降低做出貢獻。
晶泰科技此次戰略投資,再次印證了其 "科技向善" 的創新哲學——通過 AI 打破材料性能與環保屬性的對立,以生態協同放大創新價值,晶泰科技正重新定義科技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商業邊界。未來,隨著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這一綠色智造網絡或將成為材料工業碳中和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
關于賦澈生物
賦澈生物成立于 2024 年,創始團隊來自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項目科學家,公司致力于開發和推廣創新解決方案,以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當前專注于利用可再生生物質或廢棄原料,在微生物平臺上合成大宗化學品,生產環保且易回收的生物質塑料、天然香精和香料等。利用先進的合成生物學、材料科學、AI 計算,公司旨在創造更具規模化和低成本的環保解決方案,助力低碳和循環經濟的快速轉型。(www.fuche.bio)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股份簡稱:晶泰控股-P,XTALPI-P,股票代碼:2228.HK)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于 2015 年創立,是一個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布魯塞爾和馬薩諸塞州劍橋2025年1月9日 /美通社/ -- 2025年1月9日,晶泰科技(晶泰控股-P, XTALPI-P,股票代碼:2228.HK)宣布,其下屬部門 Ailux Biologics 與總部位于比利時的跨國生物制藥公司優時比(UCB)簽署大分子藥物發現 AI 平臺授權協議。根據協議,晶泰科技商業授權UCB使用 Ailux Biologics 自主開發的 XtalFold? AI 平臺進行大分子藥物的發現和工程化設計。XtalFold? 是一套基于 AI 的軟件平臺,能夠為大分子藥物研發提供快速且準確的結構信息,在多個研發階段加速創新。
XtalFold? 利用序列信息對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建模,而這些相互作用是單克隆抗體等大分子藥物發揮藥效的基礎。在嚴格的基準測試中,XtalFold? 在整體成功率和難以建模區域(如抗體-抗原界面)的質量方面表現出行業領先的性能。XtalFold? 已經授權給多家全球性藥企,并在多種不同的研發項目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抗原設計、表位識別、親和力成熟、pH 敏感性改造和雙抗設計等。
"UCB是排名前列的國際藥企,也是利用計算方法設計差異化藥物、造福患者的先驅創新者。"晶泰科技首席執行官馬健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以晶泰科技的 AI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賦能UCB的研發工作,幫助他們創造更多改變患者命運的創新藥物。"晶泰科技副總裁、Ailux Biologics負責人李一表示:"前不久的諾貝爾獎頒給了蛋白質結構預測。XtalFold?正是這一技術工業化落地的體現,作為一個已被全方位驗證的商業化解決方案,這項技術目前正在行業內迅速普及。我們很高興能與UCB聯手,進一步探索其潛力。"
"UCB在抗體發現和工程方面擁有深厚的積淀。我們建立了獨特而高效的單B細胞篩選和體外展示發現技術以支持苗頭分子發現,是基于結構和計算機輔助分子優化領域的領跑者。XtalFold?的引進將進一步推動我們的研發技術升級,將抗體-抗原的結構洞察整合到整個抗體發現和優化流程中",UCB抗體發現和優化負責人Daniel Lightwood說。UCB全球CADD(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負責人Alexander Hillisch補充說:"我們在經過嚴格的測試和與其他計算方法的對比后,最終決定引進XtalFold?。我們相信,它能夠顯著提升 UCB 快速發現優質抗體藥物的能力,最終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案。"
關于UCB
UCB 總部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www.ucb.com),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創新藥物和解決方案的發現與開發,旨在改善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或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疾病患者的生活。UCB 在全球約 40 個國家擁有約 9,000 名員工,并在 2023 年實現 53 億歐元的收入。UCB 在布魯塞爾泛歐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UCB)。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股份簡稱:晶泰控股-P,XTALPI-P,股票代碼:2228.HK)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于 2015 年創立,是一個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關于Ailux Biologics
Ailux Biologics是晶泰科技(晶泰控股-P,XTALPI-P,股票代碼:2228.HK)的大分子藥物發現創新部門,擁有約 100 名的專家團隊,已建立業內一流的大分子藥物發現實驗室、專為 AI 打造的專有數據庫 AtlaX? 和三大 AI 平臺——包括結構建模平臺 XtalFold?、生成式蛋白質大語言模型 XenProT? 以及大分子藥物性質預測平臺 Xentient?。Ailux Biologics 與大型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借助其 AI 驅動、濕實驗驗證的解決方案,加速合作伙伴的大分子藥物研發。
未來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于 2016 年創設,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未來論壇是當前中國極具聲望的民間科學公益組織,由一群崇尚科學、熱心公益的科學家、企業家于 2015 年共同發起創立,迄今已凝聚了數百位全球杰出科學家、頂尖投資人和卓越產業領軍人物。未來論壇理事(榮譽)包括紅杉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 ,前搜狗 CEO、前搜狐高級副總裁兼 CTO 王小川等。
人工智能(AI)對科學界、產業界的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已成為全球共識,作為率先將人工智能與量子物理、機器人實驗等前沿技術結合的科技公司代表,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股份簡稱:晶泰控股-P XTALPI-P 2228. HK)董事長溫書豪博士受邀擔任未來論壇理事,將與更多有理想、有思想并具有影響力的商界、科學界和教育界卓越人士/機構共同推動未來論壇的科學公益事業順利發展。
溫書豪博士,晶泰科技(晶泰控股-P,XTALPI-P,2228. HK)董事長,國家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團隊帶頭人。2020 年入選 "財富" 的 "中國 40 位 40 歲以下的商界精英" 榜單,2021 年榮獲 "深圳市專利獎",2023 年獲得 "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 稱號。
溫書豪博士分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有 11 年學習、研究和工作經驗,并于 2024 年受邀出任麻省理工學院外部顧問委員會化學分部委員,在計算物理、量子化學等領域有豐富的研究經驗與理論建樹。
作為 2024 未來科學大獎周的啟幕活動,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學院聯合主辦的科技論壇在香港科技大學隆重舉行。論壇匯聚科技智慧與創新思維,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商業精英、投資人及政界要員齊聚一堂,圍繞 AI 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共同為科技創新未來描繪宏偉藍圖。
本次論壇嘉賓陣容強大,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博士受邀參與圓桌討論,并與未來論壇理事、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講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汪揚,香港大學人工智能講座教授、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首屆總監、美國計算機學會會士(ACM Fellow)、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和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SIAM Fellow)馬毅,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思謀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賈佳亞,香港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2024 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委員謝源,未來論壇機構理事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五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共同出席活動。
未來論壇現場,馬健博士與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香港大學人工智能講座教授馬毅等嘉賓共同探討 "全球 AI 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和差異",以智慧和共識搭建思想策源交流平臺,現場氣氛熱烈,嘉賓們精彩觀點頻出。
當談論到 AI 技術與產業實踐結合時,馬健博士分享了他的觀察:
"AI 可以在藥物早期發現階段,拓展探索空間,提高發現苗頭化合物分子的效率;但在跨越尺度鴻溝、將微觀世界探索與宏觀世界疾病現象建立直接聯系方面,仍有很大挑戰。" 而談到數據要素時,馬健博士進一步說明:"數據質量是垂直領域 AI 模型成功的關鍵。我們需要認真地打好尋找、生產數據的基礎設施,然后才能更好地發展垂類模型。"
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2024 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未來科學大獎設有 "生命科學獎" "物質科學獎" 和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三大獎項,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創新模式推動中國基礎科學的研究,促進科學事業發展,以科學精神影響中國、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
作為三大獎項之一,2024 未來科學大獎 "物質科學獎" 頒發給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和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以表彰他們對 "單原子催化" 的發展和應用上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深圳2024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昨天,晶泰科技與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總額50 億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意向授信額度。晶泰科技董事長溫書豪、財務負責人劉石梅,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董強,深圳市分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總經理張軍、田背支行行長嚴志雄等代表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建行深圳市分行將利用自身業務優勢,向晶泰科技提供集團授信、海外融資、資金管理、國際結算、供應鏈金融等高質量、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全面支持晶泰科技在海內外業務的加速拓展與規模化升級,引領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在新藥、新材料、新能源、化工、農業、消費品等領域的商業化落地。
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是晶泰科技與建設銀行合作的里程碑,標志著雙方合作進入新階段。未來,雙方將在已有的成功合作基礎上,秉持平等互利、相互支持、誠實信用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以更高的起點、在更廣泛的領域加深合作,促進銀企雙方的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晶泰科技董事長溫書豪表示:"晶泰科技致力于以 AI與大規模機器人試驗為核心的創新平臺,賦能科學研發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催化科研成果的工業轉化。中國建設銀行有靈活高效的服務與專業的人才團隊,是支持晶泰科技發展的有力伙伴。此次的戰略合作將持續推動我們在新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關鍵領域的業務發展,賦能國內外業務的持續擴張,助力晶泰科技進一步提升行業優勢地位。"
建行深圳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董強表示:"晶泰科技作為亞太地區AI For Science的領跑企業,在科技創新與商業出海方面取得了亮眼成就。建行深圳市分行始終將晶泰科技視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是銀企攜手步入合作新階段的重要里程碑。深圳分行將充分利用自身的全球化金融服務網絡,助力加速晶泰科技的國際業務發展,持續為晶泰科技的 AI+機器人平臺賦能新藥、新材料領域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股份代號:2228.HK)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后物理學家于2015年創立,是一個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新加坡2024年11月7日 /美通社/ -- 今天,晶泰科技(2228.HK)與實力雄厚的印尼第一財團金光集團宣布通過其旗下支柱企業——金光金融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通過建立合資公司,在多個工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共同推進亞太地區人工智能(AI)產業的未來革新。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將深度融合晶泰科技的 AI+機器人研發平臺與金光集團廣泛的行業和資源以及市場渠道,為兩家公司創造技術升級與商業收益增長的爆發點。
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作為印尼最具影響力和多元化的企業集團之一,在醫療保健、礦業、可再生能源、物流、消費品、化工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憑借其完善的供應鏈和在亞太地區深入的市場滲透,金光集團正著力通過先進的AI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創新,重塑地區經濟格局。晶泰也將借助金光集團的資源獲得穩定的商業營收和規模化增長的確定性機會。
晶泰科技是全球領先的 AI+機器人新藥及新材料研發平臺,已累積服務超 300 家來自全球的頂尖企業及科研機構。晶泰科技自主開發了一套突破性的技術平臺,使科學家能以更高的速度和精度創造出滿足特定屬性與功能的復雜分子,并完成分析與實驗驗證的完整閉環,在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的商業化落地中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與前沿成果。
晶泰科技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量子物理學家創立于 2015 年,其研發平臺整合了量子物理、AI、云計算和大規模自動化實驗等核心技術,為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研發服務。晶泰科技著眼于解決行業中關鍵的瓶頸問題,幫助合作伙伴提高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從而加速醫學、可再生能源、先進材料等領域的科研創新,賦能全球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晶泰科技與金光集團的深度合作,或將解鎖強大的專業協同效應,以前沿科技在多個領域催生具有開創性和巨大商業潛力的解決方案,顯著推動雙方的收入增長,并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擴張。兩家公司期待此次攜手,共同抓住東南亞地區蓬勃發展的AI 市場所帶來的機遇,樹立集創新力、競爭力與經濟影響力于一體的商業合作典范。
晶泰科技董事長溫書豪表示,“很榮幸與金光集團強強聯手,實現我們共同的愿景:以AI 等先進科技催生密集的創新突破,打造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美好未來。金光集團在多個工業領域有豐富的專業成果積累與戰略性的市場覆蓋,結合晶泰科技領先的AI+機器人平臺,我們有信心引領可再生能源和先進材料等關鍵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我們期待這一合作釋放的巨大商業潛力,并為東南亞乃至更廣泛地區帶來新一代的工業解決方案,惠及全球。”
晶泰科技與金光集團的強強聯合,有望重新定義AI對亞太地區各行業的深刻影響,加速地區經濟增長和技術的突破升級,為更加智能、可持續的未來鋪平道路。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股份代號:2228.HK)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后物理學家于2015年創立,是一個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關于金光集團
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作為印尼最具影響力和多元化的企業集團之一,在醫療保健、礦業、可再生能源、物流、消費品、化工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憑借其完善的供應鏈和在亞太地區深入的市場滲透,金光集團正著力通過先進的AI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創新,重塑地區經濟格局。
深圳和蘇州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8月24日,在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溫書豪,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以及蘇州實驗室代表馬志博等領導見證下,晶泰科技與協鑫集團在蘇州協鑫能源中心正式簽署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正式研發委托協議約定,協鑫將按照項目研發進度,分期向晶泰科技支付預計約1.35億美元(約1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費用。晶泰科技將憑借其在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自動化領域領先的創新優勢,為協鑫提供鈣鈦礦、超分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碳硅材料等領域高科技新能源材料研發的訂單化服務,攜手開發一系列具有行業競爭力和工業應用潛力的差異化新材料。同時,晶泰科技還將為協鑫打造材料領域大模型驅動的AI+自動化數智創制系統,實現從新材料/復合物的快速設計、功能材料的高定制,到工藝的高效開發應用,助力協鑫成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能源公司。雙方還計劃在深圳河套合作區共同成立新材料研究院,共同推進中國能源產業的綠色低碳與高質量發展,為新型工業化注入不竭的綠色智慧動能。
此次戰略合作將深度融合雙方獨特的智能專業和技術研發優勢,精確聚焦于鈣鈦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碳硅材料等關鍵領域,依托先進的語言模型與多智能體等領先技術,共同打造定制化的材料領域大模型+自動化平臺,推動AI賦能新能源產業研發的工業智能化與范式升級。
據介紹,該平臺將利用AI技術拓展探索空間,加速新分子、組分配方、生產工藝的設計與優化,以獲得具有預期性能的新型能源材料。此外,結合自動化實驗模塊,平臺能夠快速完成新材料制備與表征驗證,并將標準化數據反饋給AI模塊,持續更新AI算法。在此基礎上,這一系列 AI+自動化實驗的研發模塊還將實現云端與本地化部署協同,助力協鑫打造具有高成長性的新能源智能實驗室。未來,該平臺將率先以定制化的材料領域大模型+機器人實驗室深度結合工業場景,加速新能源材料從小試到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轉化進程,為協鑫研發生態的持續發展與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催生出一系列更具市場競爭力、安全高效低碳的新一代新能源技術。
簽約儀式上,雙方宣布將在深圳市河套合作區合作成立新材料研究院,以協鑫集團在新能源、清潔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積淀的深厚經驗為主導,聯合產業伙伴,加強AI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孵化,加快人工智能在能源行業的商業化應用落地,樹立行業人工智能應用標桿。
溫書豪表示,晶泰科技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力量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與協鑫集團的戰略合作,是我們將AI技術應用于能源領域的重要一步,期待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為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朱共山表示,協鑫集團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的理念,近年來依托蘇州國家實驗室深耕材料領域,在新能源前沿材料研發等層面不斷破圈突圍開拓藍海。此次在蘇州實驗室賦能下攜手晶泰科技,必將產生全新的"化學反應",為打造數字能源生態帶來更多的創新靈感和技術可能。希望雙方精誠合作,用"AI+智造"打樣"科技蘇州"范本,給更具科技范兒的"長三角"和"珠三角"添磚加瓦。
簽約儀式前,溫書豪一行參觀了協鑫未來能源館,并聽取了蘇州實驗室在材料學領域的前沿進展介紹。蘇州實驗室是江蘇省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在材料領域和與AI技術的結合方面,開展著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工作,已與協鑫在新能源材料研發等多領域建立廣泛合作。
關于協鑫集團
協鑫集團是一家以風光儲氫、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清潔能源、移動能源產業新生態,硅材料、鋰材料、碳材料、集成電路核心材料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以領先的綠色低碳零碳科技主導創新發展的全球化創新型領先企業。34年來,集團堅持以綠色能源科技驅動企業創新發展,進入"十四五",在"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背景下打造全新的"科技協鑫""數字協鑫""綠色協鑫"。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QuantumPharm Inc."或"XtalPi Inc.",股份代號:2228.HK) 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后物理學家于2015年創立,是一個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深圳2023年11月6日 /美通社/ -- 今天,以 AI+機器人賦能生命科學研究的晶泰科技宣布與長江生命科技(CK Life Sciences)簽訂新的研發合作,兩家公司將結合人工智能(AI) 算法與脫敏的癌癥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臨床診斷和生物標志物數據,共同探索并開發基于 miRNA 的癌癥預后風險預測分子診斷模型。借助AI與機器學習,這一合作希望為多維度生物學數據的開發建模、腫瘤疾病標志物發現、患者術后復發風險預測開發更為先進智能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現代實驗技術日漸深入臨床研究,業界積累了大量來自組學、細胞、組織等不同維度的豐富數據。這些數據與不斷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將有望通過更加高效的模型,為臨床疾病研究和藥物研究提供更多的工具、帶來全新的機會與可能。以早期診斷為例,目前有大量的醫療資源投入在疾病確診后的治療階段。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成本的不斷下降,來自真實世界的mRNA、miRNA數據規模不斷增加,已成為行業的一大趨勢。通過 AI算法有效挖掘這些龐雜數據中的潛在價值,可以發現新的疾病標志物,為分子診斷訓練高效模型,從而有效預測患者術后預后和復發風險,降低醫療資源的浪費,因而倍受醫療與生物醫藥行業關注。
晶泰科技作為 AI 與機器人結合的研發型平臺,多年深耕于前沿算法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開發與應用,擁有獨特的算法平臺與技術優勢,在蛋白質、基因等生物序列建模上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長江生命科技長期積極投入于腫瘤疫苗和癌癥診斷技術的研發,在臨床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醫學診斷和生物標志物數據。通過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識的優勢與關鍵領域的戰略合作,長江生命科技致力于推動癌癥治療革新,以前沿的腫瘤診斷研究,為持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而不懈努力。
2022 年底,晶泰科技與長江生命科技曾簽訂合作,共同開發AI腫瘤疫苗研發平臺,為提升腫瘤疫苗的發現設計能力探索全新的創新模式。此次兩家公司將以某一特定癌癥種類為切入點聯手,將長江生命科技擁有的大量脫敏的多維度臨床分子診斷數據與機器學習等算法融合,有望實現miRNA組學數據領域建模能力的突破,開發出臨床可用的高精度腫瘤診斷模型,幫助醫生及早預測患者術后的癌癥復發風險,定制針對性的術后治療方案,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同時,兩家公司還希望借此項目發現重要的生物標志物,為臨床診斷、疾病管理、新藥篩選提供有力的計算模型支持,為未來更大規模、基于更復雜數據的同類合作奠定技術基礎。
晶泰科技期待在未來,這一模型將遷移到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等其他組學數據的分析工作中,實現組學數據、影像數據等多模態數據的融合,在更多疾病的生物標志物發現、臨床診斷與疾病風險預測、新藥發現、藥物重定向等關鍵應用場景中實現更加全面、精準的預測。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創新官賴力鵬表示,"CK Life Sciences擁有強大的科學團隊,積累了大規模高質量的臨床分子診斷數據,為本次合作提供了寶貴的基礎。結合晶泰自身在AI模型構建方面的能力以及在過往項目中積累的經驗,利用語言模型等前沿技術,我們期待AI和臨床數據的結合在本次合作中展現出突破性價值,帶來更好的臨床分子診斷解決方案。同時,我們都非常期待,通過雙方合作,共同探索出一套可用于更加多元、復雜數據的AI解決方法,更高效地支持包括生物標志物發現,臨床診斷等重要任務,造福更多的患者。"
長江生命科技副總裁、科學總監杜健明(Melvin Toh)表示,"在癌癥管理中,診斷和預后檢測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完善癌癥治療的關鍵環節。早期發現癌癥使我們能夠盡早進行干預并及時啟動治療。同時,通過預測評估復發和病情惡化風險較高的患者,有助于醫生針對性地制定治療策略。我們期望與晶泰科技的杰出數據科學家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創新性的癌癥分子診斷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于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是一家世界前沿的以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驅動創新的科技公司。2014年創立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致力于實現生命科學和新材料領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革新。公司基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計算及大規模實驗機器人集群等前沿技術與能力,為全球生物醫藥、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提供創新技術、服務及產品。
關于長江生命科技
長江生命科技 (股票代碼:0775) 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本著提升人類生活質量的使命,長江生命科技從事產品的研發、制造、商品化、推廣、銷售及投資,涉及的項目和資產涵蓋保健、醫藥診斷及農業相關業務三大范疇。長江生命科技為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成員。
香港和深圳2022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AI+藥物研發正在更多領域開疆辟土,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快更有效的治療新方案。
近日,晶泰科技與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旗下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展開新合作,將發揮雙方優勢,合作開發全新AI腫瘤疫苗研發平臺,以期逐步提升腫瘤疫苗的發現設計能力,加速更多類型的腫瘤疫苗的研發進程,實現對患者進行精準治療的最終目標。
據公開資料,2021年全球癌癥新確診病例近2,000萬人,其中,中國約有450萬人確診癌癥。癌癥類型多傷害大,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當前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針對患者體內的不同腫瘤新抗原(tumour neoantigens),腫瘤相關抗原(tumour-associated antigen,TAA)和腫瘤特異性抗原(tumour-specific antigen,TSA),設計研發特異的腫瘤疫苗,可以啟動患者體內自身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達到免疫治療的目的。
目前,已有兩款治療性腫瘤疫苗——用于黑色素瘤的sipuleucel-T 和用于膀胱癌的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以及針對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感染的預防性腫瘤疫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準上市。許多其他腫瘤疫苗也已進入臨床開發階段,并顯示了一些療效的證據。
根據全球知名市場分析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的數據,2021年全球癌癥疫苗市場規模為67.9億美元,2022-2026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1.53%,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7.2億美元。
但是,當前漫長且復雜的臨床前腫瘤疫苗的設計和驗證實驗,阻礙了腫瘤疫苗的研發效率和成功率。
基于晶泰科技智能計算、專家經驗和自動化實驗的藥物研發新模式,AI腫瘤疫苗研發平臺將借助先進的AI算法和精準的分子建模,預測、設計能夠激活特異性免疫反應并殺傷腫瘤的多樣化的腫瘤疫苗,通過自動化實驗進行篩選、驗證,結合算法的反饋和迭代,優化其活性和成藥性,并最終獲得免疫活性強、滿足臨床前候選化合物要求的腫瘤疫苗。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溫書豪表示:"晶泰科技總部位于深圳河畔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作為藥物研發源頭創新的先行者和實踐者,晶泰科技亦在探索深港協同發展新模式,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互動新范式。得益于智能化自動化的科技驅動,AI正在賦能更多創新藥物研發領域。晶泰科技不斷打破邊界,探索前沿技術更多應用場景,AI腫瘤疫苗研發平臺的建立,將助力長江生命科技在不同技術平臺上開展針對多種癌癥的疫苗研發,加速更多腫瘤疫苗研發項目實現更多里程碑。我們期待這里能成為一座橋,香港企業在這里進一步與內地協同發展,孵化新技術、捕捉新機遇。粵港企業持續深度互動,為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注入更多活力。"
長江生命科技副總裁、科學總監杜健明表示:"腫瘤疫苗研發是長江生命科技發展方向之一。此次與晶泰科技的合作,將借助晶泰科技的AI算法、分子建模和自動化實驗等平臺技術,加快腫瘤疫苗的研發速度,提高研發的成功率以及增加腫瘤疫苗的殺傷腫瘤效果。"
]]>上海2022年9月5日 /美通社/ -- 以"智聯世界,元生無界"為主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于9月3日圓滿落幕。大會閉幕式上,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受邀出席上海人工智能代表性產業項目簽約儀式,包括"晶泰科技上海總部"在內的8個人工智能產業項目進行現場簽約。上海市領導出席并見證簽約儀式。與此同時,晶泰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自動化實驗室首次公開亮相,進一步展示了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技術融合產業落地的新成果。
醫藥研發新基建
數字經濟新產業
2022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中,"拓展數字新產業"作為重點任務被提及,強調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基建關鍵技術為基礎,重點聚焦制藥等領域,加快人工智能制藥布局,圍繞蛋白質結構預測、藥物靶點尋找、藥物分子設計,提升藥物研發效率,創造生命健康新發展空間,實現數字健康領域新突破。
作為一家以智能化、自動化驅動的藥物研發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一直將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新基建關鍵技術與生物醫藥產業廣泛融合,以創新技術持續賦能藥物研發源頭創新,首創智能計算、自動化實驗和專家經驗相結合的藥物研發服務新模式,為全球生物醫藥企業提供藥物發現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專業的服務助力藥企縮短藥物研發的周期,提高藥物研發效率和成功率。
自2015年成立以來,晶泰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研發平臺持續賦能生物醫藥產業,從深圳總部出發,目前已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實驗與計算研發中心、藥物創新研發中心、人工智能研發中心。依托長三角產業集群優勢,圍繞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晶泰科技不斷擴大業務布局,此次上海總部落址浦東張江,將繼續發揮晶泰科技AI藥物研發的技術優勢和服務國內外藥企的豐富經驗,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自主研發行業領先
自動化實驗室全面提速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晶泰科技受邀參與WAIC2022·上海生物計算論壇,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博士分享了"從自動化到智能化 -- 新藥研發的升級之路"。
"以創新技術為紐帶,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晶泰科技從未停止融合創新的腳步。從生產工具到生產關系,人工智能正在幫助新藥研發突破科學瓶頸,自動化則幫助我們突破工程學瓶頸。創新技術不僅幫助我們挖掘出了新藥研發中的更多潛能,其在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等方面的貢獻更是可圈可點。"
自2019年起,晶泰科技便開始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探索自動化實驗室的自主研發之路,自動化實驗室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已在自動化化學合成等場景中有成熟應用,為包括青煜醫藥、海正藥業、溪礫科技等客戶提供相關服務。
未來,晶泰科技還將在上海繼續擴大自動化實驗室的規模,屆時,涵蓋數千臺工站的自動化工站集群,將與人工智能計算平臺,以及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一起,實現更大規模的資源調度和更多研發場景的自動控制,為更多創新藥物研發保駕護航。
"大量重復性勞動交給機器人,科學家將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藥物研發的關鍵環節中,不僅實驗產出效率成倍提升,還能減少人為操作引起的實驗誤差,有很高的實驗重現性,實驗產能更具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化實驗還有望解決AI藥物研發的數據短板問題,有助于提升整體研發流程的效率和成功率。"
突破時空瓶頸
注入全新動力
眾所周知,藥物發現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需要在實驗數據基礎上進行多輪分析迭代,篩選出最優藥物分子。實驗數據產生的速度是決定藥物研發效率和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化學合成則是整個DMTA(Design-Make-Test-Analyze)循環當中的決速步驟,也是藥物發現實驗中亟待突破的限速瓶頸。就在今年6月,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10個前沿科學問題",其中就有"如何實現自動、智能、精準的化學合成"。
這是晶泰科技借助人工智能加速藥物研發的初心,也正是這些初動力推動晶泰科技的科學家團隊逐一找到解決方法并已有明顯進展。
在晶泰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研發平臺中,物理模型產生的干實驗數據為AI建模提供了支持,而人機協作的自動化合成實驗,不僅能實現7*24小時不間斷工作,減少人為失誤和依賴,保證高效并行,更重要的是能產生更多標準化、高質量的濕實驗數據,反饋給AI模型并持續迭代優化,從而進一步提升反應效率和成功率。
晶泰科技的化學合成團隊目前擁有近300名合成研究員和數百臺自動化工站,采用全自動或人機結合的實驗模式,應用范圍涵蓋高通量平行反應和多步自動化合成,可覆蓋化學合成中大多數常用反應,可控制反應溫度變化從0 到150攝氏度,兼容固體和液體的精準計量,實現了LC-MS(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自動監測反應,利用自動化手套箱工站,可進行無水無氧操作等等。經過反復測試,晶泰科技人機結合的實驗模式使實驗效率有了明顯提升,實現了更高效且質量穩定的交付。
自動化實驗室正在幫助我們突破藥物研發中的效率瓶頸和數據瓶頸,同時也在后疫情時代幫助我們打破距離的限制,實現居家遠程操作實驗的設想。
"今年上半年,在上海靜態管理期間,晶泰科技居家辦公的實驗同事,通過遠程登入的方式,在上海家中遠程操控位于深圳的自動化實驗室,結合少量的現場輔助人員,完成了70多個需4-6步合成的目標化合物的交付,實現該項目90%以上的交付目標。交付質量和效率均達到項目預期,客戶滿意度高。"
事實證明,自動化實驗室不僅能延展人類手腳的邊界,拓展人類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更能為處于變化世界中的我們,提供更多的自信和泰然。
自動化實驗室,為后疫情時代的創新藥研發提供了一條極具想象的發展道路,也為藥物發現源頭創新滾滾向前注入了新動力。
自2015年成立至今,晶泰科技始終以人工智能、自動化等前沿創新技術賦能藥物研發源頭創新。基于智能計算、專家經驗和自動化實驗三位一體的藥物研發新模式,為更多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更優質的研發服務,通過提高藥物研發的速度、規模、創新性和成功率,推動藥物研發的行業革新。
新技術加速AI藥物研發
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作為新技術賦能醫藥源頭創新的探索者和實踐者,晶泰科技一直嘗試將智能化自動化技術與藥物研發全流程深度結合,讓更多前沿技術廣泛深入地參與到更多藥物研發應用場景,為新藥研發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人工智能幫助新藥研發突破了創新瓶頸,自動化則進一步幫助人們突破過程瓶頸,釋放更多潛能。晶泰科技始終在思考新技術在藥物研發全流程的應用和融合,持續優化現有的藥物研發模式。
"我們有幸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搭上了互聯網革命的‘頭班車',也正在踏上產業智能革命的‘未來列車'。"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回顧了晶泰科技的發展歷程時頗有感悟,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2014年創業到晶泰科技公司名字的由來,從AlphaGo的圍棋之戰到AI藥物研發興起,再到晶泰科技AI藥物研發的云端落地,乃至因新冠疫情等越來越多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晶泰科技一直在往前走,突破創新瓶頸、過程瓶頸,我們從基于量子力學的算法開始,打造了成熟的干濕實驗平臺和智能化自動化的藥物研發新模式,提供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是行業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在不確定中尋找到的確定方向。"
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發現解決方案
助力摘取 "高懸/隱藏的果實"
試錯慢、成本高和預測難是創新藥研發普遍存在的痛點和難點。
作為AI藥物研發的先行者和實踐者,晶泰科技一直在嘗試通過新工具新技術優化迭代現有的藥物研發模式。智能計算結合自動化實驗的藥物研發模式,也將進一步降低試錯成本,提升效率和預測能力。
"晶泰科技智能化自動化的藥物研發新模式,已經在小分子藥物發現、抗體藥物發現、智能化學合成等應用場景取得進展,目前合作客戶超過150家,參與的創新藥管線逾180條,已得到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和驗證。晶泰科技位于上海的藥物創新研發中心專注于藥物創新研發合作,提供包括化學小分子藥物、生物大分子藥物的新藥發現一體化服務及化學合成服務。"晶泰科技首席科學官張佩宇向現場嘉賓介紹了晶泰科技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研發解決方案,并進一步提到自動化合成的晶泰實踐。
"化學合成是藥物發現中的過程瓶頸。晶泰科技的自動化合成解決方案,不僅替代了大量的重復性勞動,讓每一個合成人員的產出成倍提升;而且還能減少人為操作引起的實驗誤差,有很高的實驗重現性。目前晶泰科技已建成數千平米的自動合成實驗室,應用場景包括分子庫合成、催化劑篩選和方法學研究、反應條件優化、苗頭化合物確認和優化、多骨架探索和實現多個基團替換方向的SAR。"
跟隨 "應用場景真實案例"的展示,現場觀眾也感受到了自動化技術在相關應用場景中的現實作用。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日趨成熟,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場景也逐步擴大。
"相比工業自動化,藥物研發的自動化有其獨特的需求,會經歷一條不同的發展路徑。"晶泰科技戰略發展副總裁李一從不同行業對自動化技術的需求差異開始,分享了自動化助力藥物研發的三個階段,"自動化藥物研發以提高成功率為第一要務,也更關注藥物研發的多樣性和柔性訴求。在早期應用階段,自動化的主要作用在于擴大實驗能力和提高數據價值,而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3.0階段,AI和自動化將實現相互賦能的作用,一方面自動化會極大加速AI落地應用,同時AI也能不斷拓展自動化的能力邊界,形成數據C位的迭代閉環。"
實驗室面對面
看見自動化的力量
除了現場的主題討論外,與會嘉賓還參觀了晶泰科技位于上海藥物創新研發中心的自動化實驗室和智能化學合成實驗室。
晶泰科技自2018年就開始布局藥物研發實驗室,目前實驗室面積約10,000平方米,其中自動化實驗室2,000平方米。藥物研發實驗室團隊由來自全球知名藥企和生物科技創新企業的卓越科學家組成,借助科學家們豐富的藥化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智能計算和自動化實驗,持續以創新技術和"工匠精神"賦能藥物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