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HAW PRIZE zh_CN PRN Asia 2025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 2025-05-27 18:23:00 2025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由左至右):天文學獎-約翰?理察?邦德(John Richard Bond)和喬治?艾夫斯塔希歐(George Efstathiou);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沃爾夫岡?鮑邁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數學科學獎-深谷賢治(Kenji Fukaya)。 天文學 獎平均頒予 約 翰 ? 理察 ? 邦德?(John Richard Bond) 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及 喬 治 ? 艾夫斯塔希 歐?(George Efstathiou) 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 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尤其是他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他們的預測已得到了大量地面、氣球和太空觀測儀器的驗證,從而精確測定出宇宙的年齡、幾何結構和質能含量。 生命科學與醫學 獎頒予 沃爾夫岡 ? 鮑邁 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榮休所長暨科學會員 以表彰他對于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cryo-ET)的開創性研發和應用,該三維可視化成像技術使蛋白質、大分子復合物和細胞間隙等生物樣本在自然細胞環境中的存在狀態得以呈現。 數 學科學 獎頒予 深谷 賢 治?(Kenji Fukaya) 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 以表彰他在辛幾何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預見到如今被稱為深谷范疇的存在,該范疇由辛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子流形組成。同時,他也領導了構建這一范疇的艱巨任務,并隨后在辛拓撲、鏡像對稱和規范場論方面作出了突破性且影響深遠的貢獻。 邵逸夫獎基金會于今天5月27日(星期二)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以上四位科學家獲頒獎項。所有數據于香港時間15:30 (GMT 07:30)在 www.shawprize.org 網站上載。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二十二屆頒發,頒獎典禮定于本年10月21日(星期二)于香港舉行。 ]]> 香港 2025年5月27日 /美通社/ -- 

2025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由左至右):天文學獎-約翰?理察?邦德(John Richard Bond)和喬治?艾夫斯塔希歐(George Efstathiou);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沃爾夫岡?鮑邁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數學科學獎-深谷賢治(Kenji Fukaya)。
2025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由左至右):天文學獎-約翰?理察?邦德(John Richard Bond)和喬治?艾夫斯塔希歐(George Efstathiou);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沃爾夫岡?鮑邁斯特(Wolfgang Baumeister);數學科學獎-深谷賢治(Kenji Fukaya)。

天文學 平均頒予

? 理察 ? 邦德 (John Richard Bond)
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 及

? 艾夫斯塔希  (George Efstathiou)
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

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尤其是他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他們的預測已得到了大量地面、氣球和太空觀測儀器的驗證,從而精確測定出宇宙的年齡、幾何結構和質能含量。

生命科學與醫學 頒予

沃爾夫岡 ? 鮑邁 斯特 (Wolfgang Baumeister)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榮休所長暨科學會員

以表彰他對于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cryo-ET)的開創性研發和應用,該三維可視化成像技術使蛋白質、大分子復合物和細胞間隙等生物樣本在自然細胞環境中的存在狀態得以呈現。

學科學 頒予

深谷  (Kenji Fukaya)
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

以表彰他在辛幾何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特別是預見到如今被稱為深谷范疇的存在,該范疇由辛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子流形組成。同時,他也領導了構建這一范疇的艱巨任務,并隨后在辛拓撲、鏡像對稱和規范場論方面作出了突破性且影響深遠的貢獻。

邵逸夫獎基金會于今天5月27日(星期二)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以上四位科學家獲頒獎項。所有數據于香港時間15:30 (GMT 07:30)在www.shawprize.org網站上載。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二十二屆頒發,頒獎典禮定于本年10月21日(星期二)于香港舉行。

]]>
邵逸夫獎得主圓桌論壇于香港科學館舉行 2024-11-15 19:50:00 “邵逸夫獎得主圓桌論壇-科學的未來:突破與影響”11月14日于香港科學館舉行。四名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就著多個議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四位與會嘉賓包括2024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得獎者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Shrinivas Kulkarni);202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鄧瑞麗(Swee Lay Thein)及斯圖爾特?奧金(Stuart Orkin);以及2024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獎者彼得?薩納克(Peter Sarnak)。 論壇的其中一個焦點在于新興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對科研的影響。四名嘉賓都認同人工智能發展是一個大趨勢,未來必然會融入各科目的研究,科學家們必須擁抱這個進程。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能夠取代傳統的試錯法(trial-and-error),從而加快藥物研發的進程。學生應該好好裝備自己,了解這些工具對自己的幫助,同時也要知道它們的弱點。數學家薩納克強調,必須好好運用資源,包括在香港等主要城市舉辦的國際會議,透過國際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的影響,推動科研發展。 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許多正面的效果,但同時亦存在隱憂。與會嘉賓強調在追求知識當中,理解知識的產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亦是造就科學家的本質。這是人工智能無法取替的。 參與是次論壇的觀眾不乏年輕研究員及學者。在問答環節中,嘉賓們回答了觀眾們許多關于學術研究的問題。生命科學家奧金及鄧鼓勵年輕科學家勇于追求自己的興趣,并致力投入他們所堅信的研究。天文學家庫爾卡尼則認為學生應該找出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并有效的利用資源,才能在科研這場 “游戲”中脫穎而出。 ]]> 科學的未來:突破與影響

香港2024年11月15日 /美通社/ -- “邵逸夫獎得主圓桌論壇-科學的未來:突破與影響”由邵逸夫獎基金會和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并由南華早報籌劃,11月14日(星期四)于香港科學館舉行。四名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分享他們科研生涯的個人經歷及見解,包括在現今世代下科研人員以至國際間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整個科學界以至各領域的影響。是次圓桌論壇吸引超過120名現場參加者,以及數百名在線觀眾。

“邵逸夫獎得主圓桌論壇-科學的未來:突破與影響”11月14日于香港科學館舉行。四名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就著多個議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邵逸夫獎得主圓桌論壇-科學的未來:突破與影響”11月14日于香港科學館舉行。四名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就著多個議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四位與會嘉賓包括2024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得獎者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Shrinivas Kulkarni);2024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鄧瑞麗(Swee Lay Thein)及斯圖爾特?奧金(Stuart Orkin);以及2024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獎者彼得?薩納克(Peter Sarnak)。

論壇的其中一個焦點在于新興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對科研的影響。四名嘉賓都認同人工智能發展是一個大趨勢,未來必然會融入各科目的研究,科學家們必須擁抱這個進程。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能夠取代傳統的試錯法(trial-and-error),從而加快藥物研發的進程。學生應該好好裝備自己,了解這些工具對自己的幫助,同時也要知道它們的弱點。數學家薩納克強調,必須好好運用資源,包括在香港等主要城市舉辦的國際會議,透過國際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的影響,推動科研發展。

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許多正面的效果,但同時亦存在隱憂。與會嘉賓強調在追求知識當中,理解知識的產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亦是造就科學家的本質。這是人工智能無法取替的。

參與是次論壇的觀眾不乏年輕研究員及學者。在問答環節中,嘉賓們回答了觀眾們許多關于學術研究的問題。生命科學家奧金及鄧鼓勵年輕科學家勇于追求自己的興趣,并致力投入他們所堅信的研究。天文學家庫爾卡尼則認為學生應該找出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并有效的利用資源,才能在科研這場“游戲”中脫穎而出。

]]>
2024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 慶祝科研成就二十一載 2024-11-13 11:42:00 香港2024年11月13日 /美通社/ -- 2024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于11月12日(星期二)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舉行。當晚大約六百名來自政商界、科學界及教育界等嘉賓出席此項盛事 。

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教授在開幕辭中回顧「邵逸夫獎」創辦人邵逸夫先生及夫人邵方逸華女士多年來的慈善工作。楊教授指,隨著「邵逸夫獎」踏入第三個十年,為培育新一代科學家,今年將舉辦多項新活動,希望能夠推動本港的科研氣氛。

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包括天文學獎得主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教授(Professor Shrinivas R Kulkarni)、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鄧瑞麗博士(Dr Swee Lay Thein)和斯圖爾特.奧金教授(Professor Stuart Orkin),以及數學科學獎得主彼得.薩納克教授(Professor Peter Sarnak),由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萊因哈德.根舍教授(Professor Reinhard Genzel)手上接過獎項。

邵逸夫天文學獎得主庫爾卡尼教授在獲獎感言中,感謝加州理工學院光學天文臺以及史維基瞬變探測器的主要成員。該項目為庫爾卡尼教授獲「邵逸夫獎」表彰的貢獻之一。庫爾卡尼教授亦感謝他的學生、博士后研究員及資深同事,有效利用數據,衍生大量發現及論文。

鄧博士及奧金教授因發現鐮狀紅血球貧血癥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癥的基因和分子機制而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二人均強調,盡管這些血液疾病的基因編輯療法有重大突破,但這些療法對大多數病患來說仍然遙不可及。他們希望未來能夠發展更多治療方法,讓更多患者能夠得到治療。

曾經擔任邵逸夫數學科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的薩納克教授,感謝獎項對學術及科研的支持。薩納克教授因發展出薄群的算術理論和仿射篩法而獲頒「邵逸夫獎」,他發表感言的時候,回憶起他獲表彰的工作是在2005年杭州的一個會議中誕生的。

2021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斯科特.埃姆爾教授(Professor Scott D Emr)亦出席頒獎典禮,并獲頒獎章。他于2021年已在美國領取證書。「邵逸夫獎」每個獎項亦包含一百二十萬美元的獎金。

]]>
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 2024-05-21 21:28:00 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左至右): 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天文學)、鄧瑞麗(生命科學與醫學)、斯圖爾特?奧金(生命科學與醫學)、彼得?薩納克(數學科學) 天文學獎頒予 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Shrinivas R Kulkarni)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數學和天文學部天文學及行星科學喬治?埃勒里?黑爾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對毫秒脈沖星、伽馬射線暴、超新星,以及其他可變或瞬變天體的開創性發現。他對時域天文學的貢獻甚多,并在帕洛馬瞬變工廠及其后繼者史維基瞬變探測器的構思、建造和領導上成就卓越,這些設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時變光學天空的理解。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 鄧瑞麗 (Swee Lay Thein)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鐮狀細胞部資深研究員及主管 斯圖爾特?奧金 (Stuart Orkin)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大衛?內森杰出兒科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們發現從胎兒到成人血紅蛋白轉換的基因和分子機制,為治療兩種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人及極其嚴重的血液疾病,鐮狀紅血球貧血癥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癥,開創了一種革命性且高效的基因組編輯療法。 數學科學獎頒予 彼得?薩納克?(Peter Sarnak)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戈帕?普拉薩德講座教授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尤金?希金斯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將數論、分析學、組合學、動力學、幾何學和譜理論結合起來,發展出薄群的算術理論和仿射篩法。 邵逸夫獎基金會于今天5月21日(星期二)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以上四位科學家獲頒獎項。所有資料于香港時間15:30 (GMT 07:30)?在 www.shawprize.org 網站上載。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二十一屆頒發,頒獎典禮定于本年11月12日(星期二)于香港舉行。 For professional accuracy, kindly refer to the English version. ]]> 香港2024年5月21日 /美通社/ --

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左至右): 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天文學)、鄧瑞麗(生命科學與醫學)、斯圖爾特?奧金(生命科學與醫學)、彼得?薩納克(數學科學)
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左至右): 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天文學)、鄧瑞麗(生命科學與醫學)、斯圖爾特?奧金(生命科學與醫學)、彼得?薩納克(數學科學)

天文學頒予

史里尼瓦斯?爾卡尼 (Shrinivas R Kulkarni)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數學和天文學部天文學及行星科學喬治?埃勒里?黑爾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對毫秒脈沖星、伽馬射線暴、超新星,以及其他可變或瞬變天體的開創性發現。他對時域天文學的貢獻甚多,并在帕洛馬瞬變工廠及其后繼者史維基瞬變探測器的構思、建造和領導上成就卓越,這些設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時變光學天空的理解。

生命科學與醫學平均頒予

瑞麗 (Swee Lay Thein)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鐮狀細胞部資深研究員及主管

爾特?奧金 (Stuart Orkin)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大衛?內森杰出兒科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們發現從胎兒到成人血紅蛋白轉換的基因和分子機制,為治療兩種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人及極其嚴重的血液疾病,鐮狀紅血球貧血癥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癥,開創了一種革命性且高效的基因組編輯療法。

學科學頒予

彼得?薩納 (Peter Sarnak)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戈帕?普拉薩德講座教授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尤金?希金斯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將數論、分析學、組合學、動力學、幾何學和譜理論結合起來,發展出薄群的算術理論和仿射篩法。

邵逸夫獎基金會于今天5月21日(星期二)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以上四位科學家獲頒獎項。所有資料于香港時間15:30 (GMT 07:30) 在www.shawprize.org網站上載。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二十一屆頒發,頒獎典禮定于本年11月12日(星期二)于香港舉行。

For professional accuracy, kindly refer to the English version.

]]>
202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 慶祝二十年科研卓越成就 2023-11-15 15:20:00 合共超過三十名邵逸夫獎得獎者出席2023年度頒獎典禮,慶祝「邵逸夫獎」二十周年 邵逸夫獎基金會主席陳偉文博士在開幕辭中歡迎一班遠道而來的得獎者及嘉賓們。陳博士藉此機會向邵逸夫獎創辦人邵逸夫先生及夫人邵方逸華女士致意,感謝他們對香港及內地藝術、文化及教育發展作出深遠貢獻,并重申邵逸夫獎的使命,是為表彰跨越地理界限的科研成就,寄盼獎項能夠為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出一分力。 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萊因哈德.根舍教授(Professor Reinhard Genzel )是當晚的頒獎嘉賓。2023年度得獎者,包括天文學獎的馬修.貝爾斯教授(ProfessorMatthew Bailes)、鄧肯.洛里默教授(Professor Duncan Lorimer)和莫拉.邁克勞克林教授(Professor Maura McLaughlin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帕特里克.克拉瑪教授(ProfessorPatrick Cramer)和伊娃.諾加利斯教授(Professor Eva Nogales ); 及數學科學獎的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教授(ProfessorVladimir Drinfeld)和丘成桐教授(Professor Shing-Tung Yau),逐一上臺獲獎。過往三年因疫情關系未能親自到港領獎的2020至2022年度得獎者,當晚亦終于獲頒獎章。 頒獎典禮翌日,三場邵逸夫獎講座分別在本地三間大學舉行,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七名2023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向本地學生分享他們的獲獎研究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香港科學館和「邵逸夫獎」亦聯合舉辦專題展覽,為公眾介紹本年度得獎者的杰出貢獻,深入淺出地講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展覽由即日起開放至2024年1月。 ]]> 香港2023年11月15日 /美通社/ -- 闊別三年,「邵逸夫獎」今年舉行實體頒獎典禮,同時慶祝獎項頒發二十周年。2023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于今天11月12日(星期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舉行,合共超過三十名邵逸夫獎得獎者參與此盛事,超過六百位來自政、商及學界等多個界別的嘉賓到場致賀 。

合共超過三十名邵逸夫獎得獎者出席2023年度頒獎典禮,慶祝「邵逸夫獎」二十周年
合共超過三十名邵逸夫獎得獎者出席2023年度頒獎典禮,慶祝「邵逸夫獎」二十周年

邵逸夫獎基金會主席陳偉文博士在開幕辭中歡迎一班遠道而來的得獎者及嘉賓們。陳博士藉此機會向邵逸夫獎創辦人邵逸夫先生及夫人邵方逸華女士致意,感謝他們對香港及內地藝術、文化及教育發展作出深遠貢獻,并重申邵逸夫獎的使命,是為表彰跨越地理界限的科研成就,寄盼獎項能夠為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出一分力。

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萊因哈德.根舍教授(Professor Reinhard Genzel)是當晚的頒獎嘉賓。2023年度得獎者,包括天文學獎的馬修.貝爾斯教授(Professor Matthew Bailes)、鄧肯.洛里默教授(Professor Duncan Lorimer)和莫拉.邁克勞克林教授(Professor Maura McLaughlin);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帕特里克.克拉瑪教授(Professor Patrick Cramer)和伊娃.諾加利斯教授(Professor Eva Nogales); 及數學科學獎的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教授(Professor Vladimir Drinfeld)和丘成桐教授(Professor Shing-Tung Yau),逐一上臺獲獎。過往三年因疫情關系未能親自到港領獎的2020至2022年度得獎者,當晚亦終于獲頒獎章。

頒獎典禮翌日,三場邵逸夫獎講座分別在本地三間大學舉行,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七名2023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向本地學生分享他們的獲獎研究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香港科學館和「邵逸夫獎」亦聯合舉辦專題展覽,為公眾介紹本年度得獎者的杰出貢獻,深入淺出地講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展覽由即日起開放至2024年1月。

]]>
2023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 2023-05-31 11:44:00 網站上載。 由左至右: 邵逸夫獎基金會董事局成員李潔儀女士﹑理事會理事程伯中教授﹑董事局主席陳偉文博士﹑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教授﹑理事會理事陳偉儀教授和董事局成員蔡梅芝女士。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二十屆頒發,頒獎典禮定于本年11月12日( 星期日)于香港舉行。 ]]> 香港2023年5月31日 /美通社/ -- 天文學獎平均頒予

馬修 ? 貝爾斯 (Matthew Bailes) 
澳洲研究委員會(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主任
鄧肯 ? 洛里默 (Duncan Lorimer) 
美國西維珍尼亞大學物理及天文學系教授暨臨時系主任及埃伯利文理學院研究副院長
莫拉 ? 邁克勞克林 (Maura McLaughlin) 
美國西維珍尼亞大學物理及天文學埃伯利家族杰出講座教授

以表彰他們發現快速電波爆發。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
帕特里克 ? 克拉瑪 (Patrick Cramer)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系主任暨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候任主席
伊娃 ? 諾加利斯 (Eva Nogales)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和結構生物學杰出教授

以表彰他們開創性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使負責基因轉錄的蛋白質機制能夠于單個原子尺度上視覺化。他們揭示了生命的基本過程之一的基因轉錄機制的每一個步驟,正常的基因轉錄如何促進健康,以及機能失調如何導致疾病。

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
弗拉基米爾 ? 德林費爾德 (Vladimir Drinfeld)
美國芝加哥大學哈里?普拉特?賈德森杰出服務數學教授
丘成桐 (Shing-Tung Yau)
中國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以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

邵逸夫獎基金會于今天5月30日星期二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以上七位科學家獲頒獎項。所有資料于香港時間15:30 (GMT 07:30)在www.shawprize.org網站上載。

由左至右:  邵逸夫獎基金會董事局成員李潔儀女士﹑理事會理事程伯中教授﹑董事局主席陳偉文博士﹑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教授﹑理事會理事陳偉儀教授和董事局成員蔡梅芝女士。
由左至右: 邵逸夫獎基金會董事局成員李潔儀女士﹑理事會理事程伯中教授﹑董事局主席陳偉文博士﹑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教授﹑理事會理事陳偉儀教授和董事局成員蔡梅芝女士。

邵逸夫獎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每項獎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今年為第二十屆頒發,頒獎典禮定于本年11月12日星期日于香港舉行。

]]>
<center id="kgssg"></center>
<center id="kgssg"><wbr id="kgssg"></wbr></center>
<noscript id="kgssg"><option id="kgssg"></option></noscript><optgroup id="kgssg"><wbr id="kgssg"></wbr></optgroup><optgroup id="kgssg"></optgroup>
<optgroup id="kgssg"><div id="kgssg"></div></optgroup>
<center id="kgssg"><div id="kgssg"></div></center>
<center id="kgssg"></center>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